⑴ 本命年的影片评价
《本命年》充分展示了写实主义风格:长镜头跟拍、粗陋的场景、反唯美的光效、现场分镜头的场面调度手法、摒弃电影音乐的音效处理以及绝望的主题和男主人公死在胡同附近、戈达尔式的结尾。 影片写实的手法具有强烈的穿透力,于平实的生活场景中,揭示出都市生活背面的阴影地带。影片中李慧泉的命运悲剧并非是靠好心人和时代的变革所能拯救,因而具有一种悲天悯人的宿命色彩,强化了影片的悲剧力量,使影片对于命运和人性的刻画具有着穿透时代的意义。 (青年商旅报、西宁网络电视台新闻中心评)
《本命年》通过普通个体李慧泉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存在于年轻一代的焦虑、挣扎、没有归宿的矛盾心理状态,并以此表达了对重建理想和富有凝聚力的民族精神的强烈愿望。影片风格纯朴、自然,具有浓厚的北京地方特色。 (中山网评)
⑵ 如何评价电影《本命年》
《本命年》这部电影,我对其评价为一部被严重低估的作品,非常值得向更多人推荐。
影片仿佛在向经典之作《出租车司机》致敬,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共性。无论是经历了越战的美国,还是在90年代的中国,总有一群青年在时代变换中迷失方向,如同片头和片尾的姜文,想要抽根烟缓解内心的愤懑与无奈。
姜文饰演的角色老炮儿在那个时代已经显得有些落伍。他为人仗义,但身边的人都在利用他;他小心翼翼地追求爱情,却忽略了小歌星对他的不屑一顾;他与青梅竹马的小妹感情深厚,但只能在欲望冲动时自我解压,甚至在追求歌星的过程中,也未能得到对方的认同。最好的朋友马x子嘲笑他的处境,他却选择用拳头回应,展现出一种简单而“迂直”的处世原则,他的生活充满了孤独。
老炮儿有钱不赚,有人不理会,他的生活似乎处处与社会格格不入。为了帮助逃狱的马x子,他选择与之告别;为邻居小妹顺利生产,他成为其与发小的分水岭;为解决与两个混混的恩怨,他选择了拳脚相向,却也因此与之决裂。最终,他只能通过追求歌星来寻找生命的意义,然而精心准备的金项链和最后的忠告,却只换来对方的讪笑。生活似乎已将他抛弃,他也不知是生活抛弃了他,还是他自己在欺骗自己。
电影的最后,老炮儿无处可去,只能走向人群与舞台,却感受不到周围的真实。城市的灯光刺眼,他戴上墨镜,泪水却无法止住。他走进黑暗的角落抽根烟,却还是无法点燃。这是一个走到绝路的老炮儿,最终死在了两个混混的手中,或许人生本就如此荒诞。
影片的开篇是一个长镜头:火车道边车声隆隆,中央广播电台的播音始终环绕,主角在老胡同里穿梭,就像在时代的洪流中艰难地寻找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