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第5代导演都有谁,前几代都是谁
电视专题导演 吴小中 张涛 李卓玉 徐小惠 张越 洪眉 柯伟兵 短片(广告\MTV\片头)导演 郑浩 李耕 耿英杰 吴尔善 “第一代导演活动的时间大体上是在世纪初到20年代末。这段时间涌现的导演总计约一百人左右,其中以张石川、郑正秋、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为代表,活动的时间大体是在本世纪初到二十年代。“第一代导演”是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拍摄条件非常简陋、艰苦,又缺乏经验的条件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 “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五、六十年,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以陈怀皑、 桑弧、崔嵬为代表。 谢晋、谢铁骊是中国第三代导演,他们的电影片段被一幕一幕地重现在大屏幕上,很多老一辈的电影人都看得热泪盈眶。第四代:黄蜀芹、谢飞、滕文骥
② 中国电影第五代,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的简介
“第五代导演”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田壮壮、黄建新。
“第五代导演”是指八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这批导演在少年时代卷入了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漩涡中,有的下过乡,有的当过兵,经受了10年浩劫的磨难。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接受专业训练,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他们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在选材、叙事、刻划人物、镜头运用、画面处理等方面,都力求标新立异。“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当他们一旦作为一个群体的力量出现时,尽管人数不多,却给中国影坛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波。
中国电影发展至今,无论是文化的角度还是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来看,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格局,逐渐走向成熟,并向着国际化的轨道驶进,在国际影坛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同时还出现了继第五代导演后的又一个“新生代”——第六代导演。
第六代导演,一般是指出生于60年代、80年代以后在艺术院校毕业、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为影坛所注目的创作群体。这一批导演,在出道时就有自己的创作理念,其创作也体现出与第五代导演相区别的特点。90年代以来,他们的作品又体现出创作转型的特征。将他们作为一个群体加以研究,有助于把握其创作特点与把握中国电影的发展走向。近两年,又有一批毕业于艺术院校的新导演加入这一群体之中,我们不妨把他们称为“后六代”导演。从大的范围看,他们并未形成与第六代导演明显相异的共同特点,即未形成影坛第七代,因此,仍可将他们归入第六代导演行列。
第五代导演丰富而广阔的生活阅历,无疑成为其鲜明艺术风格得以形成的丰厚底蕴,也成为了其终生取之不尽的精神富矿。其对生活广度的体认,对于生活艰辛的感受,对于苦难的认同,皆具有非常的经验。而第六代导演则与第五代导演有着迥然相异的人生经历,他们成长于经济复苏的开放时代,尽管他们没有了第五代丰富的生活阅历,然而其对生命的体验却大为深刻。因此,在对电影艺术创作的理解上也有各自的独到见解,并形成自己的电影艺术创作特色。
而第六代的理论背景非常复杂。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正是国外各种理论思潮在中国大陆走马灯似的风行之时:人道主义、存在主义、女权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精神分析理论、符号学理论……各种理论对这一代人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接触了巴赞的长镜头理论、胡塞尔的现象学等理论。因此,在他们的作品当中,这些理论广泛的运用便形成了他们独特创作的特色。打破了传统的电影形式;打碎故事的叙述性;割裂剧情的连贯性;甚至肢解了音效和构图。
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纪实性:贾樟柯曾经说过:“我是比较偏爱纪实美学,这不是说我们这个时代只能用纪实的方法才能表现,也不是说我们的精神世界也只能用纪实才能表达。我一直觉得纪实是最贴近电影本体的方法,透过纪实的方法能够看到真正的电影之美。所谓电影之美就是电影本体透露出来的美感,就好像绘画要研究材料一样,电影这种材料最有特点的就是纪实性,巴赞、克拉考尔几十年前就这样说过,但是具体到每一位导演,需要一个选择的过程,而我选择了纪实。”如影片《小武》,贾樟柯将一段冰冷的现实塞进胶片盒,该段现实图景是社会底层中国人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他记录了历史。
二、声音的现场录制:热辣辣混沌沌未经任何修饰的污浊音响,使故事真正的回归到现实生活当中来了,都是我们熟悉的声音。
三、长镜头的应用:《小武》的创举之一是长镜头的应用突破了中国电影的历史纪录,“宿舍谈情”、“澡堂唱歌”、“炕头对话”、“街头围观”等几组长镜头,证实了这样一条真理:没有什么能比生活本身更有戏剧性更具感染力,什么挖掘提炼什么合理剪裁什么场面调度,都是骗人的东西!现实主义不需要这个!
四、非职业演员使用:为什么非职业演员做得很好?因为他们演的是自己,或者说他们根本不用去“演”,从而一点一滴地透露着底层人民的生存困况。
第六代导演年轻有为,他们有的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影坛的中坚力量,因此我们期待他们能够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我想,如果没有自由的意志、批判的勇气、创新的精神,也就没有现在的第六代“青年导演”。
③ 中国第五代著名导演有哪些
张艺谋. 陈凯歌最为出名,其他几位代表人物田壮壮、李少红、侯咏、何群、吕乐、夏刚、刘苗苗、何平、 吴天明、 黄建新等等
④ 中国导演排名50都有谁
1.侯孝贤1947年4月8日出生于广东梅州,1948年移居台湾,中国台湾导演、监制及编剧,台湾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童年往事》《悲情城市》《海上花》《最好的时光》
2.杨德昌(1947-2007)生于上海,1岁时移居台湾,台湾著名导演。其作品深刻、理性,有强烈的社会意识,被称作“台湾社会的手术刀”代表作:《恐怖分子》 《一一》《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3.王家卫(Karwai Wong),1958年7月17日出生于上海,5岁移居香港,香港电影导演、监制、编剧。
代表作:《花样年华》《春光乍泄》《阿飞正传》《重庆森林》
4.李安,1954年10月23日出生于台湾屏东县潮州镇,著名华人导演,也是首位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华人导演。
代表作《喜宴》《色戒》《卧虎藏龙》《饮食男女》
5. 胡金铨(1932-04-29——1997-01-14),香港导演。代表作:《醉侠》《龙门客栈》《侠女》
6.张艺谋,1950年4月2日出生于陕西西安,中国电影导演,大陆“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
代表作《红高粱》《秋菊打官司》《活着》《大红灯笼高高挂》
7.蔡明亮,中国台湾导演、编剧。1957年生于马来西亚。
代表作《爱情万岁》《天边一朵云》《河流》
8..李行,台湾六七十年代最重要的导演。原名李子达。原藉江苏武进,1930年5月20日生于上海。
《养鸭人家》《汪洋中的一条船》《早安台北》《大轮回》
9.许鞍华1947年5月23日出生于辽宁鞍山。香港女导演、监制、编剧。
代表作《投奔怒海》《女人四十》《桃姐》《黄金时代》
10.陈凯歌,1952年8月12日出生于北京,中国内地导演,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
代表作《黄土地》《霸王别姬》《荆轲刺秦王》
11.关锦鹏1957年10月9日出生于香港,中国香港导演、制作人。
《 胭脂扣》《阮玲玉》《蓝宇》《长恨歌》
12李翰祥(1926年4月18日-1996年12月17日),香港风月片鼻祖,中国香港演员、导演、编剧、制片人。
代表作 《西施》《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
13. 费穆,字敬庐,号辑止。(1906年 ——1951) 906年10月10日出生于上海,中国电影导演、编剧,中国现代电影先驱。 代表作《小城之春》
14.徐克,1950年2月15日生于越南西贡市,香港电影导演、编剧、监制、演员。
《黄飞鸿系列》《刀马旦》《智取虎威山》
15.贾樟柯,1970年5月24日出生于山西省汾阳市,中国内地导演、编剧、制片人 。
《 三峡人好》《小武》《山河故人》《天注定》
16.陈可辛,1962年11月28日生于中国香港,香港导演、监制。
代表作《双城故事》《如果爱》《甜蜜蜜》
17.宋存寿(Tsu-shou Sung ,1930年9月2日~2008年5月27日),江苏江都人,中国台湾电影导演。
《破晓时分》《母亲三十岁》《窗外》《铁娘子》
18.姜文,1963年1月5日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中国大陆演员导演编剧。
代表作《阳光灿烂的日子》《让子弹飞》《鬼子来了》
19.吴宇森,1946年9月22日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国香港导演、编剧、监制、演员。
代表作《英雄本色》《喋血双雄》《纵横四海》
20周星驰,1962年6月22日生于香港,中国香港演员、导演、编剧、制作人。
代表作《喜剧之王》《功夫》《少林足球》
⑤ 我国第五代导演有哪些
中国第五代导演:
电影导演
张艺谋 陈凯歌 黄健中 黄建新 冯小宁 冯小刚 陈国星 赛夫 麦丽斯 陈家林 张元
电视剧导演
张绍林 潘霞 宋昭 杨阳
纪录片导演
萧同庆 严冬 陈小卿 吴文光 洪宇 魏斌 童宁 张元 徐小惠
电视专题导演
吴小中 张涛 李卓玉 徐小惠 张越 洪眉 柯伟兵
短片(广告\MTV\片头)导演
郑浩 李耕 耿英杰 吴尔善
“第一代导演活动的时间大体上是在世纪初到20年代末。这段时间涌现的导演总计约一百人左右,其中以张石川、郑正秋、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为代表,活动的时间大体是在本世纪初到二十年代。“第一代导演”是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拍摄条件非常简陋、艰苦,又缺乏经验的条件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
“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五、六十年,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以陈怀皑、 桑弧、崔嵬为代表。
谢晋、谢铁骊是中国第三代导演,他们的电影片段被一幕一幕地重现在大屏幕上,很多老一辈的电影人都看得热泪盈眶。
第四代:黄蜀芹、谢飞、滕文骥
⑥ 中国导演排名前50是哪些人
1、张艺谋
张艺谋1950年生于西安,中国第五代最著名的导演之一,也是当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尊敬的电影制作人之一。1987年,他导演了他的处女作《红高粱》,并执导了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获得了相当多的国际赞誉。他的著名电影包括《秋菊打官司》,《活着》,《一个都不能少》,《十面埋伏》。
2、李安
李安1954年出生于台北,是第一位在太平洋两岸获得商业成功的华人导演之一。他曾执导过《饮食男女》、《理智与情感》、《卧虎藏龙》等系列电影,影片《绿巨人》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他曾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第一次是《断背山》,最近一次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3、吴宇森
吴宇森出生在中国南方,在香港长大,他以高度混乱的动作序列和频繁使用慢动作而闻名。吴宇森以《杀手》、《喋血街头》和《硬汉》等作品出名,他的好莱坞电影包括《硬目标》、《断箭》和《碟中谍2》。
4、王家卫
王家卫是香港导演,他以视觉独特、高度程式化、情感共鸣的作品而闻名,也是首位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亚洲导演,他的代表作品包括《春光乍泄》、《狂野的日子》、《时间的灰烬》、《重庆森林》、《堕落天使》、《快乐在一起》、和《一代宗师》等。
5、陈凯歌
1952年出生的陈凯歌是中国著名电影导演,也是第五代中国电影的领军人物,他的电影以其视觉才能和史诗般的叙事方式而闻名。1993年的电影《霸王别姬》之后,他一举成名,他的其他主要作品包括《温柔的杀我》、《风月》、《荆轲刺秦王》和《无极》。
⑦ 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的第一部作品是什么
“第五代导演”是指八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这批导演在少年时代卷入了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漩涡中,有的下过乡,有的当过兵,经受了10年浩劫的磨难。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接受专业训练,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他们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在选材、叙事、刻划人物、镜头运用、画面处理等方面,都力求标新立异。“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当他们一旦作为一个群体的力量出现时,尽管人数不多,却给中国影坛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波。 “第五代导演”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田壮壮、黄建新。 在“第五代导演”这一群体中,还涌现了其他一些优秀人才,如张军钊、李少红、胡玫、周晓文、宁瀛、刘苗苗等在这一时期也拍出了各具特色的作品。 陈凯歌的作为第五代的开山之作《黄土地》
⑧ 中国第五代导演都有哪些人`
中国第五代导演:
电影导演
张艺谋
陈凯歌
黄健中
黄建新
冯小宁
冯小刚
陈国星
赛夫
麦丽斯
陈家林
张元
电视剧导演
张绍林
潘霞
宋昭
杨阳
纪录片导演
萧同庆
严冬
陈小卿
吴文光
洪宇
魏斌
童宁
张元
徐小惠
电视专题导演
吴小中
张涛
李卓玉
徐小惠
张越
洪眉
柯伟兵
短片(广告\MTV\片头)导演
郑浩
李耕
耿英杰
吴尔善
“第一代导演活动的时间大体上是在世纪初到20年代末。这段时间涌现的导演总计约一百人左右,其中以张石川、郑正秋、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为代表,活动的时间大体是在本世纪初到二十年代。“第一代导演”是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拍摄条件非常简陋、艰苦,又缺乏经验的条件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
“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五、六十年,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以陈怀皑、
桑弧、崔嵬为代表。
谢晋、谢铁骊是中国第三代导演,他们的电影片段被一幕一幕地重现在大屏幕上,很多老一辈的电影人都看得热泪盈眶。
第四代:黄蜀芹、谢飞、滕文骥
⑨ 中国历代导演名单
第一代导演:指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如张石川、郑正秋等。代表作品有《歌女红牡丹》、《火烧红莲寺》等。
第二代导演:指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在影坛上的一批导演,如蔡楚生、孙瑜、费穆、吴永刚等。代表作有《城市之夜》、《大路》、《渔光曲》等。
第三代导演: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活跃于影坛的导演,如郑君里、谢晋、水华、成荫、崔嵬、凌子风、谢铁骊等。优秀作品有《南征北战》、《白毛女》、《青春之歌》、《小兵张嘎》、《早春二月》、《女篮五号》、《芙蓉镇》、《鸦片战争》、《骆驼祥子》、《边城》、《春桃》等。
第四代导演:“文革”前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或各电影厂培养出来,在新时期崭露头角的一些导演,如吴贻弓、吴天明、谢飞、郑洞天、黄建中、黄蜀芹等。
提出中国电影“丢掉戏剧的拐杖”,提倡纪实性,追求质朴自然的风格和开放式结构,注重开掘社会与人生的哲理。代表作品有《青春祭》、《沙鸥》、《本命年》、《小花》、《城南旧事》、《小街》等。
第五代导演:电影学院上世纪八十年代毕业的一批导演,如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田壮壮、何群等。作品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一个和八个》、《黄土地》、《大阅兵》、《孩子王》、《猎场扎撒》、《红高粱》等。
第六代导演:第六代导演一般是指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90年代后开始执导电影的一批年轻的导演。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
管虎《斗牛》、《杀生》、《上车走吧》、《头发乱了》、《老炮儿》,宁浩《绿草地》,贾樟柯《天注定》、《小武》、《站台》,张元《妈妈》、《北京杂种》,王小帅《冬春的日子》、《十七岁的单车》,阿年《感光时代》。
王一持(王强)《新一年》,路学长《长大成人》,章明《巫山云雨》,何建军《邮差》,娄烨《周末情人》、《苏州河》,张扬《爱情麻辣烫》、《洗澡》,王全安《月蚀》《图雅的婚事》,陆川《南京!南京!》等。
第七代导演:陆川、高彭、李芳芳、常征等几人,中国第七代导演影片方向基本都定位在商业片。
导演的职责是:
1、组织主要创作人员研究和分析剧本,为剧本找到恰当的表达形式。
2、与制片人和导演组其他成员携手遴选演员。
3、根据剧本和拍摄要求选择外景或指导搭建室内景。
4、指导道具组完成道具的准备和布置工作。
5、指挥现场拍摄工作。
6、指导工作团队完成后期制作,包括剪辑、录音、主题曲、动画、字幕、特效等。
7、与出片方商讨作品的宣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