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么评价电影《老兽》
《老兽》是周子阳编剧并执导的剧情影片,由涂们、王超北、阿拉腾乌拉等联袂主演。
陆川导演称从这部电影中找到了当年初看贾樟柯《小山回家》时的震撼:“电影的价值之一就是记录人类心灵史,《老兽》中呈现了家庭关系的撕扯,完成了这个使命。”王珞丹在观影过程中从大笑到哭得梨花带雨,她表示:“影片中的情感也好、坎坷也好,都让我想到自己的爸爸。
在这部令人惊艳的处女作中,周子阳导演聚焦一个经济转型期城市家庭的代际变迁,而这个深刻的故事也吸引了王小帅导演为其担纲监制。这位电影圈“老炮儿”在FIRST青年电影展创投会一眼相中《老兽》剧本,
总结 ,
制片人刘璇全力支持。而同样被故事感动的还有内蒙古老炮儿涂们,这位老戏骨贡献了影帝级表演,为主人公老杨注入了真实的灵魂,让人恨到骨子里,又让人同情。周子阳导演从剧作到演出,与两位老炮儿组起稳定铁三角,一起讲述了一个荒诞让人很容易有共情的故事。
㈡ 有哪些电影评价和赏析的视屏节目,通过电影看出导演的心思和思路
1、今日影评(综艺)
2012年1月2日,国内首档以揭秘“电影里的生活,生活里的电影”为主题的漫谈式电视脱口秀日播栏目——《老梁看电影》在甘肃卫视正式开播。《老梁看电影》由知名电视主持人梁宏达坐镇主持,节目以电影为素材,以普通观众的日常生活为参照,通过发掘、整理电影里的故事和生活细节,以梁宏达独特的“说故事”主持风格,说说“电影里的那些事儿”。
5、电影追忆(综艺)
电影追忆是2014年在大陆地区开播的一档纪实类的电影剪辑、配音、短片的节目。追忆曾经触动你心灵的电影。每期推荐三部经典电影,并以此展开讨论,直戳泪点,希望能勾起你淡淡的往事回忆。
6、每周影评(综艺)
《每周影评》是一个主要针对国内院线公映电影的电影评论节目,它诞生于2009年5月18日,每周一期,努力成为国内电影观众的观影参考和电影消费指南。
7、电影解毒室(综艺)
《电影解毒室》是由暴风影音公司自制的电影评论节目,聚焦院线大片,解析热点事件。解说风格专业而不失趣味,深入浅出,兼顾骨灰级影迷与普通观众。从观赏性、制作成本、拍摄手法、导演技巧、演员表演等方面对电影进行解读,会态度鲜明地告诉观众电影的好与坏,在有态度的主观基础上坚持客观原则。
8、青年电影馆(综艺)
《青年电影馆》是国内全方位梳理香港电影史的权威栏目,并已扩展到世界电影、华语音乐、华语电视剧。它在很多大学电影鉴赏课上放映,并被一些地方电视台播映。它运用作者论的方法,对五星殿堂级电影人、电影和各种电影元素进行鉴赏、评比。
9、三下五除二(综艺)
《三下五除二》是一个由杨二和苏五共同主持的中国首档社交影评节目,节目《三下五除二》中8-10分钟,从不同观点、多角度出发对热点影片进行解读,同时总结电影干货(叙事风格、美术等相对专业剖析)的视频福利就直通你的脑洞账户。且有不少明星将与大家一起玩耍。
㈢ 导演评论版本是什么意思
DVD凭借着自身超大容量和强大的技术,将电影的画面、声音、思想和各种花絮都收藏到一张光盘当中。收藏DVD的碟友,首先注重的肯定是影片本身的质量,其次最注重的就应该是特别收录,通过这个特别收录,电影导演和主创人员可以在DVD中载入更多的电影素材,这些素材基本上都是在影院无法见到的,例如电影的删节片段、双结局、幕后花絮、剧照、主创人员访谈、预告片和导演评论音轨等等。
在这些众多的特别收录当中,最为重要应该是导演评论音轨。观众在电影院或是在没有评论音轨情况下看电影时,只能是根据自己的意识来理解领会导演拍摄电影的意图和创作经过,这对于很多观众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且也不利于观众深刻的理解电影。如果观众在看电影时候,选择了DVD的导演评论音轨,观众就可以在看电影的同时直接从导演口中了解到影片的创作意图和经过,使观众更深刻的理解影片。
但很遗憾的是,现在大多数的导演评论音轨都是英文,所以对于很对国内碟友来说导演评论音轨变成了“导演评论字幕”。
㈣ 电影《后会无期》票房火爆 即兴评述
先说结论,我,仅仅指我,我觉得很糟糕。
我并不会剧透,但我的影评,也许你们不会喜欢,甚至我自己,也不是很喜欢,我原本也不太想发。
三个年轻人,从大陆的最东边出发,一路西行,他们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见到了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有时候需要一些黑色幽默与自嘲,需要一些对世俗的反抗,同时又屈从于世俗,怀有理想的人有时候也要背弃理想,那些我们憧憬的美好感情,也不暇以失望甚至虚假的面孔来对待我们自身。
我们行走在路上,可能什么都不会明白,但我们最终都能抵达目的地。
这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内心走过的一段长路,曾经我们以为心比天高,但是我们最终发现,天永远比心要高,曾经我们以为终成眷属,可我们明明又经历了许多的不得善终。
我们一度奋力的锤击现实这堵墙,但最终,我们中的一些人,总会匍匐在墙下。
所以有时候,我们需要说点儿什么,做点儿什么,让我们发一些声音。
这是韩寒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他就像一个握着宝剑的我们,所以很多年轻人喜欢韩寒,是因为韩寒在理想与世俗间,努力的帮我们寻找答案。
这一次,韩寒也试图将这种情怀体现在胶片上,看这部电影的大多数人,可能不会喜欢《小时代》,有人说,需要一部电影来告诉世人,青年人还是需要声音的,玻璃房子与法式简餐,并不是我们平凡人的故事,我们需要三个落魄的年轻人,一同带着我们上路。
那么所有这些情怀,我相信韩寒的本意就是用一部电影去完美的诠释。
在这些清晰,精致,并且漂亮的空镜头,远景与俯拍之中。
但这些,这些我上面所说的东西,都是文字。
这不是电影。
电影,不是散文。
如果作为叙事诗或者散文,这兴许是一部佳作,但作为电影,它非常的,非常的不合格。
失望,糟糕,无趣,说教。
我写到这,无非是在说,我理解韩寒的立意,他的情怀也毫无问题,可落实在胶片上,落实在电影表现上,充满了说教味道与沉闷的叙事节奏,所以它失败了。
我并不否认,我也喜欢韩寒,我甚至有他当年签名的书,上面写着送给朱炫,我与我的大多数朋友们,都对这部电影寄予希望,我们等着首映的日子很久很久,但我不得不失望的说,这部电影不好看,不,它糟糕透了,而作为韩寒的一名喜爱者,我也将尽我所能的去分析这种糟糕之处。
我不认为喜欢韩寒,就应该喜欢他的所有作品。
我也不认为,韩寒是一个欣赏这种行为的人。
1、句子到了
时间在这部电影里看起来几乎无限的长,它没有剧烈的冲突,也没有强烈的动机,他只是一群人,上路了,他们开车,他们交谈。
他们遇见了一些人,然后他们与这些人交谈。
但这种交谈又绝非伍迪艾伦式的,它没有对抗,也没有观点,它只是不断的在下结论,它告诉你,你没有观过,哪有世界观,它告诉你,小孩子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它还说,喜欢就是放肆,但爱就是克制。
这些话本身非常好,是很好的句子,可在电影中,你不能只是简单的让剧中人如同教书一样,直白的念出来。
这些作为主旨,并没有通过一个事件来体现,甚至无从讨论,只是剧中人坐在车里,站在街上,他们突然的,直接的,冒出这些句子,这就像你买了一本三国志名人名言,没有打斗也没有辕门射戟,只有他们说过的人生句子,第一章,刘备:莫以善小而不为。
这种说教对于我们这样已经有了辨别能力的观众看来,是不适的。
我们在观影的过程中,甚至产生了等句子的念头,前期营销植入的大量优美句子,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念出来,贾樟柯与冯绍峰对话,王珞丹与陈柏霖对话,没有推搡也没有道具,他们只是面对面站着,你一句,我一句。
句子到了,我听到了,我在看电影的时候,这样想。
2、沉闷的叙事技巧
文学与编剧最大的不同在于故事本身,而不是语言魅力。
当冯绍峰遇见袁泉时,也许在书中,我们会写(我会避免剧透),冯绍峰走进了什么地方,在一种怎样的灯光下,看见了袁泉,那一刻如何如何,随后袁泉怎样怎样,他们来到台球桌边,冯绍峰心里怎样怎样,随后,袁泉说。
但是电影镜头中,非常简单,冯绍峰走进了,两个人简单的互动,来到台球桌边,袁泉开始说,真的说,没有任何其他杂质的,一边打台球,一边把冯绍峰的身世交代了,他的爱情在袁泉的念白中,完成了希望到破灭,这一段我认为是将冯绍峰从勇猛浩瀚哥拉回平凡青年的最佳时机。
但是却只有袁泉的念白。
这样的念白就像有人翻开一本书,在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然后怎么了。
这里面涌动的情绪,对于爱情以及英雄梦的破灭,没有体现在画面上。
电影是一个无法让你直白表现人物内心的东西,它需要动作,以及冲突。
我虽然理解了冯绍峰的想法,可我知道,电影仅仅是理解是不够的,如果我是为了了解这个道理,这件事,我看书就好了。
我看电影,是希望我想看到这里面的画面。
相同的情况还出现在钟汉良的故事里,钟汉良就这样,把头盔放在车上,说完了自己和老婆的故事,说完了就是完了,就这样,导演甚至懒得用一个闪回去演绎。
这部电影本质不是一群人在演绎故事,而是一群人在讲故事。
3、角色设定
陈柏霖的角色江河,实在太沉闷,这是一个几乎昏睡的角色,实际上沉默的角色不是没有,但陈柏霖的江河,却实实在在的没有发挥,他缺少《蓝色大门》时代的灵气与稚气,只剩下了别扭。
我知道江河是一个局促又温柔的人,可电影大多时候只是通过他的沉默来表现,而他的面部表情几乎没有变化,导演在要这个镜头时,对演员似乎没有太大的要求。
他就像你的一个聊不到一起的朋友,你偏偏又要和他踏上一段悠长的旅途。
你们尴尬的不知道说什么好,电影却在进行。
全篇我觉得就孔连顺还挺有意思,他只是个龙套,且是这部电影里,唯一的哑巴。
4、散漫
电影里一共出现了四个故事,陈乔恩,王珞丹,袁泉,钟汉良,他们分别是小演员,骗子(或妓女),台球室老板(多年笔友),热血驴友。
初期的陈乔恩,大抵是想体现小人物在奋斗中的无奈,她的几次错位设计也很明显交代了导演的思路,但整个故事,就是从片场的这头,走到那头的一段对话,过于安静的处理,即便有一些颇有心思,也拯救不了整个故事的无味。
王珞丹是唯一有互动的故事,出现了陈柏霖与王珞丹在房间里的互动,这种互动也是全片,唯一的,让我们觉得还算是好看的地方,冯绍峰腿麻了到追至加油站,这个故事至少是可看的。
袁泉就是台球室的对话,无味。
钟汉良引出了卫星,他的那一段我的梦想是一颗卫星,本是一段热血的演讲,即便他的广东话发音,甚至别有一番风味,但仍然差强人意,不过最后的翻转,让这个故事至少值得有个回念。
我相信四个演员都不是那种不会演戏的演员,但故事本身就是这样。
这应该是导演的问题。
更不要提,前期的胡生,最后就这样丢了,这简直是一个令人发指的别扭。
王珞丹的故事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亢奋点,没有起伏与波澜,我们追随着导演的镜头,似乎一直在一条笔直的,没有急转弯也没有发卡弯的公路上。
什么叫散漫
就是有一天,我们去西藏,看见广阔的天与无穷的海,真的好美。
可让我们看整整一个月,我们会觉得痛苦。
因为它只有这些。
5、笑点
很多人说很好笑,所以是有趣的,精彩的喜剧片。
我并不认为韩岳父是想拍一部喜剧片,就像我开篇说的,他必然有他的情怀,他要展现这些情怀,是他的骨架,笑点只是轻松的点缀,这绝不该是喜剧片。
非常好理解的是,就像韩寒的一些小说,在那些句与句之间,我们总会会心一笑,回味这用词的趣味性。
但我们都知道,我们不是在看笑话大王,也不是在看某个喜剧故事。
有人说,那就是荒诞公路片?
荒诞不是段子。
这些诸如包夜就是包日,命硬不知道,命根子一定硬的段子,我首先不说这些段子本身高明与否,我也不想说,但我明白的是,这些段子原本是服务于故事主题的。
现在却被当成了主题。
我在微博看见有人数段子,说这是好片子。
如果韩寒的电影是这样,我无言以对,我并不认为曾经那些在课桌底下看他小说的人,只是为了笑笑。
6、精致的亮点
韩寒精致的部分,如果不考虑骨架破碎的话,一些细节是非常戳人的,我们会很喜欢。
那首《女儿国》,我觉得简直完美。
初期陈乔恩故事中,枪声与刑场的女学生,富有意义,而这个意义是很棒的。
甚至包括王珞丹的手机铃声,而陈柏霖翻译的时候,台词与人物的呼应,这里面儿有诗意的浪漫,我是不介意在电影中看见这些在专业人士眼中,比较蹩脚的东西的,因为我确实喜欢,但这些东西不能左右整个电影,灵性是细碎的,一闪即灭的。
温水煮青蛙并不好,这个层次太简单,太直白,不够巧妙。
大概只记得这么多了。
7、到最后了,说点自己心里话。
这部电影上映之前,大家都在捧,说捧显得不尊重,我相信有很多人是真心喜欢,他们梳理了韩寒的路程,甚至还有朴树,我也爱朴树,说实在的,我有很高的期待,我很希望这部电影打败《小时代》,因为我喜欢他的立意,但是出来这样的东西,我会觉得很难堪。
我大概难过的是,这部电影韩寒拍得很糟糕,而我原本希望它会是一部精彩的作品。
很多人只是因为喜欢韩寒,就在这部电影里寻找各种亮点,段子好笑,镜头好,明星漂亮,所以电影好。
我不否认有些人是真的这么想。
㈤ 怎样评述一部电影
影评就是从这部电影的导演、演员、镜头语言、拍摄技术、剧情、线索、环境、色彩、光线等角度来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这部电影的优缺点
㈥ 请问哪里有带导演评论字幕的dvd下载也就是说能边看片子边了解导演拍摄想法的那种。
想下载dvd字幕可以用网络收搜索相应电影的字幕(比如:我们想要搜索"十面埋伏"的字幕,网络搜索栏内输入“十面埋伏字幕下载”点击搜索就ok了,DVD字幕的加载也是很简单的);如果想要了解导演的拍摄想法就只有看电影的花絮了,因为在拍摄花絮中都是有导演的想法讲解的。
㈦ 你如何评价刘镇伟导演的电影《东成西就》
n年制作的东邪西毒被几个礼拜赶工的东成西就秒杀了,王家卫已经哭晕在厕所
㈧ 如何评价张艺谋导演的电影
在如今的导演界之中,如果要说一个能够称得上是国内外享有着崇高地位和口碑的,那么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必然是张艺谋导演了,张艺谋不仅仅在影视界和娱乐圈之中创作了众多优质的影视作品和成就,同时也担任过连续多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总导演以及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闭幕式总导演。
张艺谋从1987年的《红高粱》之中成功获得了最佳导演奖等荣誉,从此在这里一炮而红在导演道路上继续前行着,他的每一部作品和演出其实都具有着很多的深意和内容,在这样子的内容背后也引起了大家的深思。张艺谋所导演的每一部电影作品,其实都是经过了多年时间的打磨和不断剪辑出现的,他对于演员的要求和指导也一一展现在电影作品之中。
张艺谋作为一个好导演优秀导演,在电影作品的制作和发行上自然是具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优异的成绩的,这样子的作品产出也是十分令人期待的。
1、张艺谋的电影作品有深意
一个好的导演不仅仅要将一部影视作品拍摄制作好,更为重要的是要将影视作品之中的内涵和意义展示给每一位观众,张艺谋所产出的每一部作品上,他都集民族文化、社会思考、文化寻根和电影创新于一体,将每一部影视作品当成故事拍摄制作,向大家传达最深处的秘密意义。
张艺谋在如今的导演界之中可谓是响当当的大人物,能够获得影视作品拍摄道路上的奥斯卡大奖的他,在实力上自然不必多说。张艺谋导演的作品你又有什么看法,评论区告诉我吧!
㈨ 评价一个电影导演究竟应该建立在什么基础上
评价标准如下,满足一个就可:
1.电影好看,大众喜闻乐见
2.电影能骗到大家去看,电影投资者欣喜若狂
3.电影能获奖,所在国家以及文化机构脸上有光
所谓仁义不能两全,拍电影也是这样,有些纯粹是爆米花电影,也就让大家图个笑。有些是已经拍坏了,就在宣传上花功夫,虽然观众看了很不爽,但是好的票房总算也是对电影产业作一个惯性贡献,让电影投资者不至于心寒。得奖的么,就是一群辛苦拍电影的,找个机会互相表扬一下。
以上三个标准都做不到的,基本是人人都不待见的。就可以去最近的菜场,买一根粉丝吊吊死,或者买一块豆腐撞撞死。 好歹也是个有骨气的导演。
㈩ 急~《疯狂的石头》电影评述500字!
《疯狂的石头》自2006年6月30日上映以来,票房成绩一路飙升,在这个大片越大,小片越小的年代,导演宁浩创造了一个小片的票房神话。
此后很多记者对于此片在民间火热产生了质疑,甚至有人提出,《疯》的出现是中国大制作的结束和小制作电影的开始。对此电影学院的郑洞天教授回应道:“大片我们拍了十几部,大部分赚了钱;小片拍了几千部,现在头一回取得了票房。”
小制作的电影取得不同凡响的票房,这是《疯》引起轰动的根本。导演冯小刚曾经评价小制作电影导演为“以赔钱为己任”。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当初李安的片子十几倍的收回成本都没有如此强烈地被人们所关注。我想说的是,从《疯狂的石头》的90分钟里,我被那种毫不做作的幽默主线,多变的镜头表现力,带点疯狂味道的穿插迂回剪辑所惊叹。很难相信在充斥着大量中国式史诗大片的海水里还能冒出如此清新纯粹的浪花。导演宁浩我不认识,也是第一次接触他的电影,但从《疯狂的石头》的镜头里,我看到了一代年青导演在电影语言上寻找突破的窗口正在打开。 宁浩只身一人从山西来到北京,他尝过作一个“北飘”几乎所有的苦和累,干过影视圈里所有的活计。所以单从生活经历来看,拍出一部很多地方很贴近平民的电影,而且实力不俗,是意料之内的事情。
现在很多人都觉得《石头》好看,我们不能否认宁浩的才华。但是也有很多人说他抄袭了98年英国的片子《两杆大烟枪》,不说别的,就算是抄袭出来的,能够抄袭到这个地步,这不是一个电影故事或者结构的问题,而是导演功底扎实,磨练出来的,没有很强的基础,就算让你抄,就算让你遇到国产片保护月,你也取得不了两千万的票房。更何况《疯》有很强的本土化印记。导演宁浩说,当初考虑要本土化,很刻意地追求什么,但是后来发现把自己身边的人拿出来就行了,很自然的。比如徐峥扮演的房地产商,这是一个负面角色,而给老百姓看的片子在中国只有房地产商是挨骂也没人心疼的角色。
虽然片中有很多并不是符合逻辑,有些夸张的运用,但是我们不能否定它是喜剧的前提。影片运用夸张 的手法,写尽了黑色幽默,为了告诉我们什么?
我想这正是影片的主题所在:混沌的世界上,心灵至善,好人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