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参演人物 > 电影红旗谱的导演

电影红旗谱的导演

发布时间:2021-07-28 22:37:02

㈠ 梁斌的“《红旗谱》三部曲”是:

1953年开始创作三卷本长篇小说《红旗谱》,1958年出版第一部,被誉为反映中国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式作品,引起强烈反响,并被改编为话剧、电影;1963年出版第二部《播火记》,1983年出版第三部《烽烟图》。

㈡ 中国电影导演可分为几代各代的代表人物及作品是什么

建国后走上影坛的导演艺术家,人称中国电影导演的“第三代”。这一代导演主要有成荫、谢铁骊、水华、崔嵬、凌子风、谢晋、王炎、郭维、李俊、于彦夫、鲁韧、王苹、林农等,他们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深入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意蕴等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第三代导演的活跃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5年文革前为第一阶段。优秀作品有成荫的《南征北战》,水华的《白毛女》,崔嵬的《青春之歌》、《小兵张嘎》,谢铁骊的《早春二月》,谢晋的《女篮五号》等。第二阶段是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十年。除了《创业》、《海霞》、《闪闪的红星》几部较好的影片之外,故事片创作几乎一片空白,中国电影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第三阶段是文革结束后,已过中年的第三代导演拍摄了大批佳作,进入艺术上的丰收期,如《芙蓉镇》、《鸦片战争》、《骆驼祥子》、《边城》、《春桃》等。第三代导演的创作时期也是中国电影的曲折发展时期。代表导演 谢晋 谢晋,是第三代导演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他执导了36部影片,先后获得国内大奖23次,国际大奖10余次,许多国家和地区为他举办过个人电影回顾展。谢晋1947年开始电影导演生涯,代表作品有:《女篮五号》、《红色娘子军》、《啊!摇篮》、《天云山传奇》、《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最后的贵族》、《清凉寺钟声》、《老人与狗》、《鸦片战争》、《女足九号茧自缚》。其中《女篮五号》(1957年,兼编剧)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中国第一部彩色体育故事片。《红色娘子军》是他前期的重要作品。1997年导演的《鸦片战争》是一部气势磅礴的历史题材影片。谢晋导演的电影几乎都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他也被海外影评家誉为“当今国际影坛最有名望的中国人”。谢晋不但有艺术上的创新精神,更具有社会责任感,致力于创作出真正具有精神价值、人文关怀,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作品。谢晋共6次获得“百花奖”,这在中国电影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凌子风 凌子风(1917年—1999年)原名凌颂强,生于北京,1948年开始执导影片,主要作品:《中华儿女》(与翟强合作)、《光荣人家》、《陕北牧歌》、《春风吹到诺敏河》、《母亲》、《深山里的菊花》、《红旗谱》、《春雷》、《李四光》、《骆驼祥子》、《边城》、《春桃》、《狂》。他导演的第一部影片《中华儿女》展示了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抗日热情,是新中国最早得到国际荣誉的影片之一。1960年执导影片《红旗谱》,在处理革命历史题材上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经验。文革结束后,凌子风艺术创作也进入了鼎盛时期。他把自己的创作视角集中到对现代文学名著的改编上,将老舍、沈从文、许地山、李劫人的作品接连推上银幕。《骆驼祥子》、《边城》、《春桃》和《狂》中的女性形象塑造,构成了凌子风的创作特色。 谢铁骊 谢铁骊(1925年)江苏淮阴人,从影五十余载,编导影片二十余部。代表作品:《暴风骤雨》、《红楼梦》(系列片,共六部)、《海霞》、《早春二月》、《清水湾,淡水湾》、《知音》、《大河奔流》、《包氏父子》、《月落玉长河》。其中,《暴风骤雨》、《早春二月》堪为新中国电影的经典之作。上世纪八十年代,谢铁骊把鸿篇巨制《红楼梦》分为六部搬上了银幕,以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段再现了封建制度的挽歌。上世纪九十年代,先后导演了《月落玉长河》、《天网》等优秀影片,获得第十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中国电影世纪奖导演奖。谢铁骊的导演艺术既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具有新颖脱俗的艺术魅力,能将深刻的思想内容、缜密的情节结构、精细的人物刻画融会在一起。 崔嵬 崔嵬(1912年—1979年)原名崔景文,主演过《宋景诗》、《海魂》、《老兵新传》、《红旗谱》等影片。导演作品有《青春之歌》、《北大荒人》、《小兵张嘎》、《天山上的红花》等。《小兵张嘎》最具特色的是运动长镜头的运用,当时西方的长镜头理论还没有传到中国,这种探索显得十分可贵。《青春之歌》像一首优美而激昂的长诗,在新中国电影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在美学思想上,崔嵬追求电影的群众化、民族化,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崔嵬还先后导演了《杨门女将》、《野猪林》等戏曲艺术片。他在传统的戏剧程式化表演中,融入对角色的体验因素,大大增加了原戏的感染力。 成荫 成荫(1917年—1

㈢ 红旗谱的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导演胡春桐让《红旗谱》拍成电视剧的想法得到了中央电视台影视部的支持,电视剧《红旗谱》作为一部主旋律的作品,但又因为它是表现冀中农民由个人反抗压迫到跟着共产党闹翻身的历程,题材决定了它的内容具有一定的传奇性;要在强化故事性、可视性上下功夫。
经过专家的多次的题材论证,并在得到梁斌家属的精心支持下,历经三年,剧本总体四易其稿,部分内容达到了七易其稿,终于完成了剧本的改编创作 。
拍摄过程
该剧于2003年9月16日在天津开机 。电视剧开拍不久,一场50年未遇的大雪使整个拍摄经常被迫中断。为了保证拍摄,天刚亮剧组的人就拿着各种工具进入了场景地的积雪中,开始了清雪“大战” 。经历了108天的努力,完成了前期拍摄 。
投资制作
锁井镇作为主要的故事发生地,在该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锁井镇”就位于天津宁河县的七里海湿地保护区。这个投资20万元的外景地被当地人称为“红旗村” 。

㈣ 红旗谱的电影简介

电影片名:《红旗谱》
上映:1960年

类 型:剧情片
出 品:北京电影制片
导 演:凌子风
编 剧:胡苏 凌子风 海默 吴坚

㈤ “梁斌《红旗谱》”当代文学作品分析

《红旗谱》人物性格及语言特色分析
2018-06-26 6页 5.0分
用App免费查看
《红旗谱》人物性格及语言特色分析

通过阅读教材得知,《红旗谱》是一部具有民族风格的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但对这部作品的认识,起初只局限在教材的简单描述上。不过观看了《红旗谱》这部电影,对这部作品有了更具体的认识。

在电影《红旗谱》中,讲述了三个主要事件,即朱老巩大闹柳树林,脯红鸟事件和反割头税运动。这三个事件以冀中农民的生活为背景,围绕农民与地主的阶级矛盾展开,借助方言和俗语,生动、有力地塑造了朱老巩、朱老忠、严志和、江涛、运涛等人物形象,思想内容也由家族仇恨上升到了阶级斗争。

一、《红旗谱》的人物性格

1、朱老忠

朱老忠的性格既可以说是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加深逐渐完善的,也可以说是随着故事情节的一步步发展而逐渐丰满起来的。他的性格起初表现为:勇于担当、坚韧、豪爽、讲义气、乐于助人,牢记仇恨;后来在他的性格中又融入了更多处事的谋略和方法,更加重视团结的力量,变得于是更加沉着。这种性格的丰富性转变是以遇见贾湘农为分水岭的。

故事以“朱老巩大闹柳树林”为开端,虽然集中描绘的是朱老巩的所作所为,但对塑造朱老忠这个人物来说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由于虎子亲眼看到了父亲朱老巩和冯老兰得冲突,不久便吐血身亡,使虎子从小就身陷强烈的阶级冲突之中,对冯兰池充满的了仇恨。当冯兰池的手下要和父亲朱老巩发生冲突的时候,虎子迅速挡在父亲身前,说:

“谁要动我爹,我和他拼了”。简单的一句话体现了他的勇于担当。

由于冯兰池要对朱家斩草除根,迫使虎子只好只身一人去闯荡。时隔二十五年后,在外经过一番历练的虎子成长为如今的朱老忠。当他在火车站遇见严志和时,第一次对无助、想要逃避的严志和说出了“出水才看两腿泥呢”这句话。这句话可以说是朱老忠的代表性话语。朱老忠曾多次说过这句话,其意义也是多重的。

在回家的路上,提及为父报仇的事情,朱老忠十分坚定地说:“一辈子的仇,十辈子忘不了”、“我不行,还有我儿子、孙子”。从这一点可知,朱老忠已经将对冯兰池的仇恨融进了血液之中。

在脯红鸟事件中,冯兰池抓了大贵,严志和说:“还是救人要紧呐,还是托个人情吧,花多少钱,咱们大伙想法子。”朱老忠却说:“这不是咱们的家教,凭着我五尺汉子,我捅不了他。”说完朱老忠便冲出屋门,拿起院里的铡刀,挺立在院子中,眼里充满愤怒

㈥ 电影红旗谱主角叫什么名字

电影《红旗谱》,根据梁斌同名小说改编。主演:朱老巩(崔嵬 饰);严志和(蔡松龄 饰);贾湘农(鲁非 饰)等。

二十世纪初,冀中平原民不聊生。地主冯兰池(葛存壮 饰)为霸占官产,砸钟毁证。农民朱老巩(崔嵬 饰)为民挺身,无奈抵不过强大的封建势力,气病身亡。幼子虎子(陈帆 饰)——朱老忠(崔嵬 饰)逃离家乡。25年后,正值壮年的朱老忠带领全家从关东返回家乡。深知盲目寻仇解决不了任何问 题。不久,他结识了地下党领导人贾湘农(鲁非 饰),并同严志和(蔡松龄 饰)、伍老拔(李建国 饰)等人一起走上革命道路。在朱老忠的带领下,他们在锁井镇和地主阶级展开了斗争。志和的长子运涛(赵联 饰)南下黄埔军校,参加了北伐战争。蒋介石背叛革命,运涛被捕入狱,革命陷入低潮。朱老忠带着江涛(赵万德 饰)去探望,从运涛那里知道了更深刻的革命道理。返乡后,他们串联锁井四十八村的农民,要在平原上卷起风暴。

㈦ 在哪里可以下载电影 红旗谱

都是可以的啊啊

㈧ 红旗谱电视剧演员

《红旗谱》演员表 :

崔嵬
饰 朱老巩

崔嵬
饰 朱老忠

蔡松龄
饰 严老祥

鲁非
饰 贾湘农

赵联
饰 运涛

俞平
饰 春兰

李健
饰 老祥奶奶

凌元
饰 贵娘

于中义
饰 大贵

葛存壮
饰 冯兰池

赵子岳
饰 李德才

安震江
饰 刘二卯

㈨ 他是五六十年代银幕小生,第一代李玉和,《红旗谱》饰严运涛,如今怎样了

是著名表演艺术家赵莲诞辰90周年。我们借此机会向赵莲致敬。

你听说过吗?在中国电影界,有这样一句话:“20世纪40年代,看赵丹;上世纪50年代,看《赵琏》。不管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赵丹和赵莲都是当时中国电影界非常有影响力的演员。1956年,在上海青年报评选的十名优秀电影演员中,赵莲获得第五名。

然而,赵丹后来却成为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由于名额限制,赵莲没有被列入名单,这成为了他一生的遗憾。随着时间的流逝,赵莲渐渐被人们遗忘。

但毫无疑问,赵连小屏幕的演员在1960年代和1950年代,在中国电影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角色,如我们的未来,李玉和燕Yuntao频谱的红旗,戴于宋的青年,李永和跟踪老虎的巢穴,不知方Gui,等等。

在1959年上映的《青春之歌》中,赵薇扮演了背叛革命、成为可耻的卖国贼的戴羽。在这部电影中,赵本山扮演的卖国贼与他作为主角的积极角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之后,赵薇还主演了《海霞》、《奔流江》、《继蓝光之后》、《玉笼》、《海在呼唤》等电影。

1990年12月9日,赵本山因心脏病在北京去世,享年59岁。

㈩ 中国历代导演名单

第一代导演:指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如张石川、郑正秋等。代表作品有《歌女红牡丹》、《火烧红莲寺》等。

第二代导演:指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在影坛上的一批导演,如蔡楚生、孙瑜、费穆、吴永刚等。代表作有《城市之夜》、《大路》、《渔光曲》等。

第三代导演: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活跃于影坛的导演,如郑君里、谢晋、水华、成荫、崔嵬、凌子风、谢铁骊等。优秀作品有《南征北战》、《白毛女》、《青春之歌》、《小兵张嘎》、《早春二月》、《女篮五号》、《芙蓉镇》、《鸦片战争》、《骆驼祥子》、《边城》、《春桃》等。

第四代导演:“文革”前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或各电影厂培养出来,在新时期崭露头角的一些导演,如吴贻弓、吴天明、谢飞、郑洞天、黄建中、黄蜀芹等。

提出中国电影“丢掉戏剧的拐杖”,提倡纪实性,追求质朴自然的风格和开放式结构,注重开掘社会与人生的哲理。代表作品有《青春祭》、《沙鸥》、《本命年》、《小花》、《城南旧事》、《小街》等。

第五代导演:电影学院上世纪八十年代毕业的一批导演,如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田壮壮、何群等。作品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一个和八个》、《黄土地》、《大阅兵》、《孩子王》、《猎场扎撒》、《红高粱》等。

第六代导演:第六代导演一般是指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90年代后开始执导电影的一批年轻的导演。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

管虎《斗牛》、《杀生》、《上车走吧》、《头发乱了》、《老炮儿》,宁浩《绿草地》,贾樟柯《天注定》、《小武》、《站台》,张元《妈妈》、《北京杂种》,王小帅《冬春的日子》、《十七岁的单车》,阿年《感光时代》。

王一持(王强)《新一年》,路学长《长大成人》,章明《巫山云雨》,何建军《邮差》,娄烨《周末情人》、《苏州河》,张扬《爱情麻辣烫》、《洗澡》,王全安《月蚀》《图雅的婚事》,陆川《南京!南京!》等。

第七代导演:陆川、高彭、李芳芳、常征等几人,中国第七代导演影片方向基本都定位在商业片。

导演的职责是:

1、组织主要创作人员研究和分析剧本,为剧本找到恰当的表达形式。

2、与制片人和导演组其他成员携手遴选演员。

3、根据剧本和拍摄要求选择外景或指导搭建室内景。

4、指导道具组完成道具的准备和布置工作。

5、指挥现场拍摄工作。

6、指导工作团队完成后期制作,包括剪辑、录音、主题曲、动画、字幕、特效等。

7、与出片方商讨作品的宣传计划。

阅读全文

与电影红旗谱的导演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闪电麦昆三全集大电影 浏览:2
集装箱电影院优点 浏览:754
电影新独臂刀免费看 浏览:645
角头电影台湾完整版 浏览:805
游击队血战法国侵略者电影名字 浏览:431
森林的小女孩电影院 浏览:131
最可爱的人电影完整版内容 浏览:124
舞蹈演员出车祸电影 浏览:740
电影台湾香港爱情 浏览:792
成龙演的古代战争电影 浏览:58
盗墓电影大全盗墓者 浏览:809
电影三夫演员 浏览:719
张学友电影经典粤语 浏览:878
焦燥电影中文在线观看 浏览:348
大鹏作品电影全集 浏览:459
古天乐所有电影粤语版 浏览:151
电影五更寒演员邹群 浏览:364
墨西哥有一部电影 浏览:824
沈腾面试说英语是哪个电影 浏览:730
泰国回来的王刚电影叫什么 浏览: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