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一部:Le Mur de l'Atlantique (1970)
法国大导演让-皮埃尔.梅尔维尔(Jean-PierreMelville)是世界影坛最负盛名的黑色电影大师。他于1917年10月20日出生于法国阿尔萨斯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原名Jean-Pierre Grumbach。青少年时期他到了巴黎读书。他从小就喜爱阅读美国小说和喜欢看美国电影,连他自己的梅尔维尔这个名字,也是由于后来极其仰慕Moby Dick《白鲸记》的作者Herman Melville而改名的,足见他对美国文化迷醉程度之深。
梅尔维尔是首开电影独立制作之人,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退役,并在同年的1945年11月创立梅尔维尔独立制片公司,从1946年开始导演短片。到1947年,梅尔维尔就用极其低廉的六百法郎制作费亲自导演了《海的沉默》一片,震惊影坛。当时他这种忽视法国电影界传统的制片方式,很受到各方面的注意,特别是受到诗人尚?考克多的赏识。因此尚?考克多提供一千七百万法郎的制片费,请梅尔维尔导演他的小说《可怕的孩子们》,结果很成功,而被誉为战后法国电影界最有才华的新人,被视为法国新浪潮间接的先驱者。梅尔维尔被公认为“法国新浪潮的精神之父”,他甚至还在让-吕克?戈达尔的成名作、同时也是新浪潮运动的标志性作品之一的《筋疲力尽》中出演了作家一角。
在长达26年的从影生涯里,梅尔维尔共执导了13部电影长片,除了《海的沉默》、《可怕的孩子们》和《影子部队》等题材各异而又驰誉世界的杰作之外,还有包括《发热》、《眼线》、《独行杀手》、《血环》和他执导的最后作品《大黎明/警察》等在内的经典黑色电影和著名警匪片,令他成为蜚声国际的黑色电影大师,对世界影坛影响极其深远。1973年8月2日让-皮埃尔?梅尔维尔因心脏病而过早地离开人世,终年55岁。
梅尔维尔于1970年自编自导的《血环》(Le Cercle Rouge。又译《红圈》或《仁义血环》)被公认为他本人的集大成之作,是一部被誉为“极其纯粹而达至完美和经典”的电影,堪称警匪片的示范本。《血环》由阿兰?德龙(Alain Delon)、伊夫?蒙当(Yves Montand)和布尔维尔(André Bourvil)三大法国巨星,及意大利性格演员日昂-马利亚?沃兰特(Gian-Maria Volonte,曾凭《马里奥?列齐之死》荣获1983年第三十六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影帝头衔)等知名演员联袂演出。本片在艺术上和商业上都取得极大的成功,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法国电影之一。《血环》具有多层次的主题和丰富的内涵,因而既可简单地把《血环》看作一部经典警匪片,也可以经过更深层的思索去理解它所蕴涵的微言大义。
首先是本片的宿命主题。在《血环》的片头就直接引述了佛祖悉达多乔达摩(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的本名)的一个典故:佛祖悉达多曾用红垩石画了个血环,并说:“尽管人们一开始并不知道,终究有一天他们会相遇。就算他们的人生际遇各异,他们所走的是不同的道路,到了特定的那一天时,他们终究会在血环(红圈)中会合。”片头的这段典故对理解好整部电影极其重要,导演梅尔维尔在谈论《血环》时说过:“血环是魔鬼的标记,它画出了某些人的命运,并使他们同普通人类社会分隔开来。”。显而易见他想要表达的观点:一个人无论如何也终究无法逃脱他的宿命和命运的安排。那可能是活着,也可能是死亡。
梅尔维尔常把一些游走于社会边缘、与社会体制格格不入甚至是对抗的人和故事搬上银幕,把那些凶杀抢劫的人和事理想化,并通过他导演的作品表现出来。我们在《血环》中能看出他的这种完美追求。《血环》通过释囚大盗科莱(阿兰?德龙饰)、因被革职而酗酒成性的前警察神枪手让森(伊夫?蒙当饰)、从老警长马泰(布尔维尔饰)手中逃脱并正被马泰追捕的现行在逃犯福格尔(日昂-马利亚?沃兰特饰)三人的经历和联手抢劫珠宝的故事主线,将警匪片中常有的黑道间的殊死拼杀、盗亦有道、仁义与荣誉、忠诚和情谊等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刻动人,别具一格。影片更进一步隐寓性地将以上主题引申升华至游走于社会和法制边缘的特殊群体与强大统治强权对抗这一社会哲学层面和高度,三人最终在死亡的血泊之中会合的悲剧结局也呼应了片头佛祖释迦牟尼“血环”的典故,并折射出在强权势力压制和围追堵截下,对抗体制者无奈的悲剧性命运和无法逃脱的宿命。
《血环》最为人称道的还在于影片相当冷峻沉着的风格,对话亦极为精简,极富让-皮埃尔?梅尔维尔的个人特色和独特风格。这点可以用影片中最具代表性、也最为经典驰名的“奇谋夜劫珠宝店”一幕以作剖析。这整场戏包括:第89分26秒起始的“行动开始、入屋”(长14:18)和“劫掠珠宝”(长12:29)。
尽管在整整长达近半个钟头的戏里几乎没有一句对白,但梅尔维尔通过影像与音效精准非凡的完美结合,将这幕戏行云流水地呈现给观众。他以出色的摄影和风格冷峻的镜头影像,出奇不意的剧情编排,复杂而多变的场景之间出色娴熟的镜头调度和流畅凝炼的剪辑,使整场戏极具可观性。同时也利用环境声响和特殊声效,以及点到即止的精简配乐音符的配合。这些声音蒙太奇的出色运用为影片增添了无穷的紧张感,令整场戏充满戏剧逼力和张力,异常扣人心弦,观众无不紧张得屏息静气。这整场戏无愧为展现“此时无声胜有声”意境之典范,也是最为人乐道和最经典驰名的电影片段,其匠心独运的电影技艺令人叹为观止,堪称电影示范教科书。
另外,本片中神枪手让森首次露脸的那场戏,梅尔维尔采用超现实主义手法画龙点睛地挑明了让森沉沦酒海的可悲境况和他内心无助的恐惧感,同样也是影片中的神来之笔。
出色的表演也是《血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艺术层面上,只有效果最能说明问题,因此不得不承认阿兰?德龙是体现梅尔维尔内心世界的最好的工具。这点早在1967年他们两人合作的《独行杀手》里就得到举世赞誉和公认。阿兰?德龙以深沉内敛的演技,将《血环》中最重要的主角——大盗科莱精明强干的个性、如丛林猛虎和独狼般的孤寂心境表现得丝丝入扣,举手投足间总散发着那么一丝一点挥之不去的别样忧郁与哀愁。他的冷峻和沉着恰到好处,散发出慑人的个性魅力。毫无疑问,“让-皮埃尔?梅尔维尔加阿兰?德龙”绝对就是经典黑色电影的代名词。
另外,在法国歌影双栖巨星伊夫?蒙当饰演的神枪手让森身上,导演也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沉沦落魄之人通过兄弟般的情谊战胜心魔、重拾人性尊严和自信的故事。而最终三位劫匪都被击毙的结局除了道出了影片的宿命主题之外,也将“荣誉、道义与情谊远比生命更宝贵”的旨意表露无遗。
一路穷追不舍并不择手段的老警长马泰作为片中与黑道对立一方的主要角色,同样也显露出导演的编排别具深意。作为警长的马泰身处国家机器里的中下层位置,他是维护政治、权力、法律制度的国家机器内的一位典型的代表人物,也是具体的执行者。这样一来既起上传下达之功,也起一斑以窥全豹之效。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的老警长马泰,他的行为和思维都已经被制度化了,透过这位老好人举止神态的木呐呆板这些表面化的特征,反而使我们认识到:麻木不仁和冷酷无情才是他最生动的写照,不择手段是他成功的座右铭。可以说,老警长马泰既是当权者豢养的一个行尸走肉的走卒、一只猎犬,也是充分体现权威体制和维护当权者利益的一个象征和一个缩影。整部影片里,只有在马泰这个孤家寡人回到冷冷清清的家里与三只猫儿呆在一起时(注意:这些猫是马泰家中除他本人之外仅有的活物),我们才能稍微感觉到他身上仅存的一丝活人的气息。曾主演《虎口脱险》的法国著名歌影双栖喜剧艺术家布尔维尔,在《血环》这部他本人一生中演出的唯一一个正剧角色的电影里完全突破了自我,脱胎换骨般地把马泰这个影片中较为吃重的角色扮演得栩栩如生,出色演技可圈可点。
与此同时,梅尔维尔也仅用寥寥几笔就交代了坚信“人皆有罪”的警察内政部部长对警长马泰暗中展开审查的情节,揭露了国家机器、权力机构的白色恐怖和对个体的人和民主自由本意的粗暴干涉和压制。开始时,马泰对内政部部长的这一“人恶论”并不以为然,经过查案过程的种种经历,待到影片最后击毙三名劫匪大盗后,面对前来现场视察的警察内政部部长一语相关的询问“所有人,是吗?”的时候,马泰此时不经意的点头,俨然已视作认同。这个颇具苦涩意味的电影结尾可谓意味深长,颇堪细嚼回味。
通过对爱猫的老警长马泰一角的塑造,以及坚信“人皆有罪”的警察总局内政部长对马泰的暗中审查,马泰及其手下以执法者身份不择手段、对线人威迫利诱、草菅人命等旁枝副线的细腻描绘和提炼,让-皮埃尔?梅尔维尔以小见大地从侧面揭露统治体制权威、强权国家机器滋生的腐化黑暗和非人性,一针见血地抨击了其民主自由的虚伪性,颇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思。当然在做这些现实批判性的注脚时,梅尔维尔采取了“超道德”的概念和极其平实和隐晦的手法,导演在作品中没有过多地加注道德判断,片中角色的好坏并无明确标识,交由观众自行思量,这无疑也保持了这位伟大的黑色电影大师一贯的冷峻、沉着和超然。
具有深刻隐喻意味的《血环》展现了让-皮埃尔?梅尔维尔深邃精辟的洞察力,他以娴熟自如的执导手法将电影里多头发展、多线交叠的剧情描绘得有条不紊而且波澜叠起、充满张力,其编导功力炉火纯青已臻化境。加上一众才华横溢的影坛巨星们的出色演绎,匠心独具的画面构图、取景角度和镜头调度,把《血环》打造成为一部非凡的经典黑色电影杰作。
㈢ 虎口脱险的演员安德烈布尔维尔
布尔维尔 Bourvil (André Raimbourg),(1917年7月27日——1970年9月23日),法国著名笑星。
代表作有《诺曼底苹果酒客栈》《暗度陈仓》《虎口脱险》《笨贼夺宝》《红圈》等。
㈣ 求法国影星 路易德非奈斯 所主演的片子!!
如果你热爱电影并钟情于她,你一定看过不少经典的类型片;假设你不是一个极端的悲观主义者,那么你一定不会错过喜剧;再譬如你的影碟机没有被“周星星”独家代理的话,那么你一定吸纳过电影史上的奇葩《虎口脱险》;加上你的记性不是那么的“逊”,笔者可以断定你一定还对那个可爱的指挥家先生念念不忘。不知道你是否调查过他的底细,反正在我看完《虎》剧之后,便用尽现代信息工具多元化之能事,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等把路易·德·菲奈斯——对,就是那位指挥家先生调查个够,他就是法国头号喜剧大师。
前不久,是菲奈斯同志诞辰90周年。全球各地的影迷在互联网上“集结”,为他们的偶像“菲菲”举行了纪念活动。菲奈斯那可爱诙谐的秃顶小老头形象深入人心。然而,这位喜剧巨匠的成功并非一帆风顺的。菲奈斯成长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二战结束后,他一直想在自己钟爱的戏剧上有所发展,但在他的黄金年龄阶段,却在干手工匠、会计之类的活糊口,也正是这段生活为他以后的表演积累了大量生活素材。1936年,菲奈斯25岁,在巴黎靠在酒吧弹钢琴为生,那年他娶了戈尔曼·艾洛蒂。这场并不愉快的婚姻历时6年之“久”。
离婚后,菲奈斯在1945年初涉影坛,一直演配角,直到43岁时才成为主角,这时他已经俨然是那个可爱的法国小老头模样了。他主要扮演的都是底层的一些小人物或小心眼的大人物,他用特有的夸张手势、肢体语言和传神的对白诠释着自己对小人物的理解。从市侩到名人,从吝啬鬼到大资本家,菲奈斯把人类最卑微最现实的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自私多疑却又善良热性、狡猾多变却也精明能干,使观众们在看到那些自私、蛮横、骄傲、吝啬、计较的角色时反思自己。他的表演后来变成了巴黎一些戏剧学校入学考试的一道测试题。
他的名作主要有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拍摄的警察系列、《疯狂的贵族》。1965年,菲奈斯与导演乌里和同伴布尔维尔合作出演《虎口脱险》,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战争喜剧片,片中那个自私尖酸的指挥家和老实愚笨的油漆匠给世界带来了无数的笑声。此外,他还在《总统失踪记》中扮演寻找总统的餐厅老板,在《欢喜冤家》中扮演唯利是图的工厂主,在《好汉还是孬种》中扮演美食家等。
菲奈斯是最受人爱戴的法国喜剧演员。一个好的喜剧演员,不只会让人发笑,他会让你思索,甚至哭泣。他的每个动作、每个台词都不是多余的,看似信手捻来,但却无一不经过千锤百炼,每个细节都是精华中的精华。他还拥有着极好的品格,菲奈斯为人极为谦逊,并常常反思自己的表演和风格,他说:“在开始时,我不敢相信我能让观众笑了这么多年。我问我自己还能继续让人开心多长时间。它让我害怕,就像脑袋上悬了一把剑。我读过和听过一些关于我的东西,我知道我不能永远停留在一个地方,只有走得更远。”
他一生共出演了110余部作品。在刚刚导演完自己的第一部影片后,菲奈斯因心脏病发作于1983年1月27日永远“退休”了。初看《虎》剧时我还不知道这位喜剧大师竟然已经远离我们20多年了。银幕上那生动的爱国指挥家形象依稀告诉我他仍活在我们周围,用他的喜剧细胞感染着一代又一代新老影迷们。今年1月,在世界各大杂志封面及书店电影专柜上都有这个小老头的笑脸。从法国国庆夜开始,法国电视6台每周六轮回播放菲奈斯的电影用以纪念这位喜剧大师。愿大师在天堂也能微笑。
㈤ 请问这是谁,出自什么电影
法国经典喜剧电影《虎口脱险》,这个美丽的女子是法国女演员叫玛丽杜布瓦,在片中扮演的角色叫茱丽叶特。,非常遗憾的是玛丽杜布瓦已在2014年去世,我们童年的美好回忆又走了一个。
㈥ 谁有关于喜剧演员布尔维尔的个人介绍和所演影片集合吗
Bourvil布尔维尔
性 别:男
国籍:法国
出生日期:1917-7-27
作品列表:
1.
红圈 Cercle rouge, Le (1970)中饰演 Le Commissaire Mattei (as André Bourvil)
其他译名:
Senza nome, I (Italy)
The Red Circle
仁义 / 死性不改
2.
虎口脱险 Grande vadrouille, La (1966)中饰演 Augustin Bouvet
其他译名:
Don't Look Now - We're Being Shot at (USA)
Don't Look Now, We've Been Shot at
3.
暗渡陈仓 Corniaud, Le (1965)中饰演 Antoine Marechal
其他译名:
Colpo grosso ma non troppo (Italy)
The Sucker
4.
最长的一天 The Longest Day (1962) 中饰演Mayor of Colleville
其他译名:
最长的一日 / 碧血长天
5.
青年之路 Chemin des écoliers, Le (1959) 中饰演Charles Michaud
其他译名:
Furore di vivere (Italy)
Way of Youth (USA) (TV title)
6.
悲惨世界 Misérables, Les (1958) 中饰演Thenardier
其他译名:
Elenden, Die (East Germany)
Miserabili, I (Italy)
Miserablen, Die (East Germany)
孤星泪
7.
穿越巴黎 Traversée de Paris, La (1956)中饰演 Marcel Martin
其他译名:
Four Bags Full (USA)
Pigs Across Paris (UK)
Traversata di Parigi, La (Italy)
8.
Passe-muraille, Le (1951)中饰演 Léon Dutilleul
其他译名:
Garù garù (Italy)
Garou Garou le passe-muraille
Mr. Peek-a-Boo (USA)
9.
Miquette et sa mère (1950) 中饰演Urn de la Tour-Mirande
其他译名:
Miquette
希望你喜欢:)
㈦ 有哪些出名的法国电影演员
1、路易德•非耐斯,代表作:《虎口脱险》、《疯狂的贵族》、《美食家》
2、安德烈•布尔维尔,代表作《虎口脱险》、《悲惨世界》
3、阿兰•德隆,代表作《佐罗》、《黑郁金香》、《警官的诺言》
4、费南代尔,代表作《阿里巴巴》
5、让-保罗·贝尔蒙多,代表作《王中王》、《阴谋的代价》、《乱世冤家》
6、杰拉尔·德帕迪约,代表作《最后的地铁》、《大鼻子情圣》
7、让·迦本,代表作《悲惨世界》
8、杰拉德·菲利浦,代表作《红与黑》、《勇士的奇遇》
9、菲利浦·努瓦雷,代表作《老枪》、《蛇》、《天堂电影院》
10、让·雷诺,代表作《这个杀手不太冷》
㈧ 谁有法国喜剧大师 路易斯.德.菲耐斯演过的所有电影
除了虎口脱险,警察系列外,路易.德菲耐斯其他经典影片
还有《大鼻子情圣》
路易·德·菲奈斯小传
中文姓名:路易·德·菲奈斯
英文姓名:Louis De Funès
昵 称:Fufu (菲菲)
国 籍:法国
生 日:1914年7月31日
星 座:狮子座
职 业:导演,演员,剧作家
成 名 作:《穿越巴黎》
代 表 作: 《虎口脱险》
妻 子: 戈尔曼·艾洛蒂 (1936-1942)
简 介:
如果你热爱电影并钟情于她,你一定看过不少经典的类型片;假设你不是一个极端的悲观主义者,那么你一定不会错过喜剧;再譬如你的影碟机没有被“周星星”独家代理的话,那么你一定吸纳过电影史上的奇葩《虎口脱险》;加上你的记性不是那么的“逊”,笔者可以断定你一定还对那个可爱的指挥家先生念念不忘。不知道你是否调查过他的底细,反正在我看完《虎》剧之后,便用尽现代信息工具多元化之能事,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等把路易·德·菲奈斯——对,就是那位指挥家先生调查个够,他就是法国头号喜剧大师。
前不久,是菲奈斯同志诞辰90周年。全球各地的影迷在互联网上“集结”,为他们的偶像“菲菲”举行了纪念活动。菲奈斯那可爱诙谐的秃顶小老头形象深入人心。然而,这位喜剧巨匠的成功并非一帆风顺的。菲奈斯成长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二战结束后,他一直想在自己钟爱的戏剧上有所发展,但在他的黄金年龄阶段,却在干手工匠、会计之类的活糊口,也正是这段生活为他以后的表演积累了大量生活素材。1936年,菲奈斯25岁,在巴黎靠在酒吧弹钢琴为生,那年他娶了戈尔曼·艾洛蒂。这场并不愉快的婚姻历时6年之“久”。
离婚后,菲奈斯在1945年初涉影坛,一直演配角,直到43岁时才成为主角,这时他已经俨然是那个可爱的法国小老头模样了。他主要扮演的都是底层的一些小人物或小心眼的大人物,他用特有的夸张手势、肢体语言和传神的对白诠释着自己对小人物的理解。从市侩到名人,从吝啬鬼到大资本家,菲奈斯把人类最卑微最现实的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自私多疑却又善良热性、狡猾多变却也精明能干,使观众们在看到那些自私、蛮横、骄傲、吝啬、计较的角色时反思自己。他的表演后来变成了巴黎一些戏剧学校入学考试的一道测试题。
他的名作主要有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拍摄的警察系列、《疯狂的贵族》。1965年,菲奈斯与导演乌里和同伴布尔维尔合作出演《虎口脱险》,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战争喜剧片,片中那个自私尖酸的指挥家和老实愚笨的油漆匠给世界带来了无数的笑声。此外,他还在《总统失踪记》中扮演寻找总统的餐厅老板,在《欢喜冤家》中扮演唯利是图的工厂主,在《好汉还是孬种》中扮演美食家等。
菲奈斯是最受人爱戴的法国喜剧演员。一个好的喜剧演员,不只会让人发笑,他会让你思索,甚至哭泣。他的每个动作、每个台词都不是多余的,看似信手捻来,但却无一不经过千锤百炼,每个细节都是精华中的精华。他还拥有着极好的品格,菲奈斯为人极为谦逊,并常常反思自己的表演和风格,他说:“在开始时,我不敢相信我能让观众笑了这么多年。我问我自己还能继续让人开心多长时间。它让我害怕,就像脑袋上悬了一把剑。我读过和听过一些关于我的东西,我知道我不能永远停留在一个地方,只有走得更远。”
他一生共出演了110余部作品。在刚刚导演完自己的第一部影片后,菲奈斯因心脏病发作于1983年1月27日永远“退休”了。初看《虎》剧时我还不知道这位喜剧大师竟然已经远离我们20多年了。银幕上那生动的爱国指挥家形象依稀告诉我他仍活在我们周围,用他的喜剧细胞感染着一代又一代新老影迷们。今年1月,在世界各大杂志封面及书店电影专柜上都有这个小老头的笑脸。从法国国庆夜开始,法国电视6台每周六轮回播放菲奈斯的电影用以纪念这位喜剧大师。愿大师在天堂也能微笑。
主要作品年表
- 1982 - Le Gendarme et les gendarmetees 警察与女警察
- 1980 - L’Avare 吝啬鬼
- 1973 - Les Aventures de rabbi Jacob 雅各布教士历险记
- 1967 - Oscar 奥斯卡
- 1967 - Les Grandes Vacances 长长的假期
- 1966 - La Grande Vadrouille 虎口脱险
- 1964 - Le Gendarme de Saint- Tropez “圣特罗佩的警察”系列
- 1964 - Fantocircmas 芳托马斯
- 1956 - La Traversée de Paris 穿越巴黎
- 1946 - La Tentation de Barbizon 巴比松的诱惑
中文片名: 小泳者
导 演: 罗伯特.泽利(robert dhery)
主要演员: 路易.德菲耐斯
碟片格式: DVD-5
字 幕: 中文
音轨: 法语DD2.0
内圈号: LSM-199
影片长度: 1小时29分06秒
碟片容量: 4.22GB
发行商: 金鼎
碟片数量: 1
碟面印刷: 柯式印刷
区 码: 全区
类型: 喜剧
剧情简介: 福桑是一位造船主,由他职员设计的一艘的帆船在比赛中获得了胜利,这引起另一家公司的关注,并欲与其职员亨吉利及夏莉签订合同,为了战胜对手,双方都使出各种方法争取该两人的支持,过程中笑料百出,让人忍俊不禁。
中文片名:夫妻市长
导 演: 克劳德.吉迪
主要演员:路易.德菲耐斯(法国著名喜剧大师,曾以一部"虎口脱险"在中国家喻户晓)
碟片格式: DVD-5
字 幕:中文
音轨:法语DD2.0
影片长度:1小时32分23秒
碟片容量:4.35GB
发行商:金鼎
碟片数量:1
碟面印刷:柯式印刷
区 码:全区
类型:喜剧
剧情简介:工场主兼市长吉奥姆(路易.德菲耐斯)和日商签约为对方生产3000台他们研制的除尘机械设备。为了扩大规模和完成订单,他不得不将自己的家改建成厂房,他的卧室乃至妻子的暖棚、菜园都变成了车间,妻子再也无法容忍,决定参加市长竞选并获胜,市长下台,工厂倒闭,妻子终如愿以偿地带上丈夫去乡村过田园生活。
中文片名:美食家
导 演:克劳德.吉迪
主要演员:路易.德菲耐斯
碟片格式: DVD-5
字 幕:中文
音轨:法语DD2.0
影片长度:1小时40分36秒
碟片容量:4.33GB
发行商:金鼎
碟片数量:1
碟面印刷:柯式印刷
区 码:全区
类型:喜剧
剧情简介:杜士曼先生(路易.德菲耐斯饰)是法国一位专门品尝各饭店.旅馆美食并对其作出评价的人,他有一个儿子,违反父亲希望其继承衣钵的意愿,去马戏团当一名小丑.杜士曼每年出版的餐饮方面的年鉴成为旅游业的“圣经”,在全世界畅销。为了对登录在其中的大小餐馆作出专业水准的评价,这位精通烹饪的美食家不辞辛苦地穿行于餐桌之间,挨家品尝。为了获得起初的信息,他不得不乔装改扮,以避免被认出,做出了各类爆笑的事情,最终他们共同对付一位想吞并法国餐饮业的快餐大王.
中文片名: 宪兵情缘
导 演: 克劳德.吉迪
主要演员: 路易.德菲耐斯
碟片格式: DVD-5
字 幕: 中文
音轨: 法语DD5.0
内圈号: LSM-186
影片长度: 1小时25分43秒
碟片容量: 4.22GB
发行商:金鼎
碟片数量:1
碟面印刷:柯式印刷
区 码:全区
类型:喜剧
剧情简介:宪兵队长(路易.德菲耐斯饰)在追逐一超速行驶的女郎时,与之一见钟情,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爆笑事件,引人捧腹大笑,是一部不错的喜剧影片.
另外还有部电影脚《落在树梢》
CCTV6放过的
蛮有意思
㈨ 三剑客的电影剧情
本片改编自法国作家大仲马的代表作。讲述了主人公达尔大尼央是一个外省的贵族子弟,来到巴黎后加入了国王路易十三的火枪队,并与另外三个火枪手结成了莫逆之交。王后安娜与英国首相白金汉有私情,安娜送了一串钻石坠子给白金汉;而与王后为敌的首相黎塞留却派人去英国偷得坠子上的两颗钻石,想使王后在舞会上出丑。达尔大尼央自告奋勇与三位朋友一起去英国,几经周折终于取回坠子,保住了王后的名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