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参演人物 > 电影大浪淘沙刘芬演员

电影大浪淘沙刘芬演员

发布时间:2021-08-02 19:29:55

① 急需歌手伊琳的明星档案,哪位可以给我,谢谢

伊琳明星档案(最新)

英文名:Eeleen
本 籍: 中国广 东
生 日: 10月1日
语 言:国语 粤语
身 高: 162cm
体 重: 46kg
血 型: A
星 座: 天秤座
兴 趣:唱歌 跳舞 弹钢琴
家庭状况:父母、弟弟
歌曲代表作:《后会有期》

最喜爱的歌手:Mariah Carey Celine Dion
最喜爱的演员:张瑞希、陶大宇
最喜欢的食物:水果
最喜欢的颜色:绿色
最喜欢的运动:打篮球
最难忘的经验:第一次登台演出
最讨厌的人:小人
最尊敬的人:父母
最喜欢的季节:秋天
最喜欢去的地方:海边
最理想的对象:稳重,大方,浪漫
最大的理想:站在GETING的舞台上开个人演唱会

伊琳音乐历程

2004年9月份参与香港小姐袁洁仪,容中尔甲演唱嘉宾
2004年12月22号参与台湾著名歌星—潘美辰
2004年12月23号参与香港歌手-许秋怡演出嘉宾
2004年12月24号参与卓依婷演出嘉宾
2005年9月19号广东阳西台湾卓依婷演唱会担任演出嘉宾
2006年4月1日约著名音乐人-黄海涛
2006年4月份广东卫视《午时有约》个人专访
2006年5月份首发单曲《后会有期》
2006年5月南方卫视《伊琳音乐旅程》
2006年5月电视周报《伊琳新歌报道》
2006年5月份新闻发布会在广州隆重召开
2006年5月上旬歌曲《后会有期》传遍广州大街小巷
2006年5月中旬歌曲《后会有期》传遍广东所有电台
2006年5月中旬风靡广东各大报纸。
2006年5月份中旬遍布网络重量级网络媒体.新浪,搜狐21CN 网易
2006年5月份《娱乐周刊》焦点人物
2006年5月份单曲《后会有期》遍布全国各地
2006年5月份中旬歌曲《后会有期》MTV工程顺利启动
2006年5月底广东天赋唱片再版歌曲《后会有期》
2006年6月份即将登陆福建东南台
2006年7月份个人专辑《一万次日落》,正由音乐人黄海涛创作筹备中
2006年6月《后会有期》彩铃全球上市
2006年6月广东音乐风云榜《后会有期》重点推荐
2006年6月《后会有期》被许多家唱片公司列入发烧音乐出版
2006年8月广东巡回歌友会。
2006年8月26日参与卓依婷南海演唱会嘉宾
2006年11月10日江苏歌友会
2006年11月参与港台电影拍摄《新不了情》中饰演歌手
2006年12月接受广州电视台专访
2007年2月第二首单曲《有多少爱伤了还能重来》已面向全国发行
2007年4月18日与宋祖英、高胜美等在罗定同台演出
2007年5月19日与卓依婷在花都体育馆同台演出
2007年8月5日东莞群星大型演唱会
2007年8月6日携同卓依婷厦门超级歌友会
2007年9月24日参与吴川群星演唱会
2007年9月30日广西桂港演唱会
2008年1月份发行新歌《哭泣的雨》
2008年2月8号大年初二参与英德大型群星演唱会
2009年6月新专辑《那一段日子》拍摄
2009年7月25号新专辑《那一段日子》花都新闻发布会

② 求和北伐战争有关的电影

和北伐战争有关的电影有《大浪淘沙》《黄埔军魂》等。

1,《大浪淘沙》是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革命历史题材剧情片,由伊琳导演,于洋、王蓓、史进、刘冠雄等出演,于1966年拍摄完成,1978年上映。该片通过靳恭绶、顾达明、杨如宽等青年知识分子在革命大潮中的追求、奋斗和分化再现了大革命前后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画面。

2,《黄埔军魂》是由刘家昌执导,柯俊雄等人主演的一部剧情片。影片讲述了1949年国民党退据台湾,在凤山恢复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后的故事。

(2)电影大浪淘沙刘芬演员扩展阅读

1,《大浪淘沙》剧情介绍:大革命时期,知识青年靳恭绶(于洋 饰)、顾达明(简瑞超 饰)、杨如宽(杜熊文 饰)、余宏奎(刘冠雄 饰)因为各自不同的原因离乡相遇,在济南结为拜把兄弟。不久,由于出身信仰的不同,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期间他们还结识了谢辉(王蓓 饰)和刘芬(吴慧明 饰)两位女学生。

北伐的胜利召唤他们来到武昌,靳恭绶等人考入中央军校,师从共产党员赵锦章(史进 饰),余宏奎则投奔了国民党参谋薛建白(林岚 饰)。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共分裂,蒋介石大肆捕杀共产党人,“马日事变”暴发后,已经加入共产党的靳恭绶和顾达明闯入敌营救出身受重伤的赵老师,并遵从赵的遗训回武汉找党,而余宏奎则在大革命的风囗浪尖上彻底投降了敌人。

2,《黄埔军魂》剧情介绍:1949年国民党退据台湾,在凤山恢复 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连长教官江支森不求名、不求利,认真地以“铁的纪律、爱的教育”训练学生,上课时对学生严格要求,下课后将学生视如子弟。学生们都爱他又怕他。他的妻子绣春亦热爱他的事业,照顾着他的每个学生,经常请学生到家中作客。

为了让学生无拘束地在他家度周末,他竟离家徜徉在校园里。原是胆小的学生刘志良,在江支森的教导下自觉锻炼自己,得知母亲病逝,却因在校组织同乐会,不能回家送终,在晚会上演唱悼念慈母一曲,声泪俱下,感动了全校师生。以后他成为该校的校长。

顽皮的周浩庭也在转变,后来成为少将军官。三十多年间,江支森的官阶只从中尉升到中校。他虽没有子女,却受到学生的敬爱。在他退休离校时,校长带领全校师生,隆重地列队为江支森夫妇送行。

③ 一部史诗大片,为何被封存山洞12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能看到的主要电影主要都是由长春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以及八一电影制片厂还有北影厂拍摄,与此同时,一些年轻的电影厂也陆续筹建,其中有代表性的是珠江电影制片厂和西安电影制片厂。

为了能在全国迅速打开局面,珠影厂和西影厂都立足集中力量拍摄一部轰轰烈烈的史诗大片,其中西影厂在这段时间拍摄的代表作是《桃花扇》,而珠影厂的代表作则是《大浪淘沙》。

奇怪的是,珠影厂拍摄《大浪淘沙》用时三年多,耗费人力和资源无数,但这部电影在1965年摄制完成后却被封存在山洞里12年无法面世,直到1977年才重见天日,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本文就聊聊《大浪淘沙》背后的故事。

一、故事原型

《大浪淘沙》主要人物是四兄弟顾达明、靳恭绶、余洪奎和杨如宽,他们背井离乡走到一起,结拜为兄弟共同到济南求学寻找真理。在济南他们结识了进步女青年谢辉和刘芬,在老师赵锦章的教导下逐渐接受革命思想。

1927年兄弟四人和谢辉刘芬一起赶赴武汉加入大革命浪潮,在这里他们出现了分化,杨如宽参军,余洪奎投奔了在国民党任高官的老师薛建白,靳恭绶四人考入军校。

马日事变中,余洪奎暗杀赵锦章,靳恭绶顾达明死里逃生回到武汉,杨如宽对革命失去信心回家谋生。在七一五事变中靳恭绶和顾达明杀死余洪奎为赵老师报仇,随后革命青年和工农一起参加了秋收起义。

故事的核心是四兄弟、两位进步女青年和两位老师,这些角色和事件均改编自革命干部朱道南的自传《在革命的洪流中》。

在原著中,朱道南、谢拙民、杨荣林是来自山东枣庄的三兄弟,他们痛打恶霸学生被土匪威胁生命被迫背井离乡到济南上学,地主的儿子孙之斌由于全家被土匪仇杀灭门也跟着他们一起离开家乡。在济南上学时,他们结识了进步学生白慕翰和进步女青年刘辉,也开始参加革命活动。在一次革命聚会中他们遭遇军警抓捕,紧急时刻一个来自山东曲阜的黑脸大汉公今寿救了他们,几个人成为形影不离的同伴。

1927年朱道南五兄弟和刘辉一起被组织派往武汉考军校,杨荣林由于第一次没考上自尊心受损参加了北伐宣传队,孙之斌在街上偶遇做生意的姨夫也告别同学们转去经商。其余四个人考上了军校,朱道南、公今寿和谢拙民转到长沙分校接受分校书记赵柔坚的领导。

在马日事变中,赵柔坚被敌对分子余五一杀害,朱道南三人杀死余五一逃出学校回到武汉,继而和刘辉一起被编入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该团在参加南昌起义的路上被缴械,随后南下广州,成为广州起义的主力军。

刘芬和谢辉的原型刘辉,参加广州起义时只有18岁,起义失败前夕她和战友们在街头阻击敌人进攻,五六个人包围了她,刘辉拉响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顾达明的另一个原型朱道南将刘辉写给母亲的最后一封家信带回了山东。

一帮来自山东枣庄的青年,牺牲在遥远的广东,如果不是朱道南幸存下来,也许他们的事迹和他们的名字都将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大浪淘沙》不光是一部史诗大片,也是一座纪念碑,永远纪念那些曾经抛头颅洒热血的青年们。

④ 电影<大浪淘沙>观后感地址~~~

段时间我曾为某震惊全国的突发事件写过篇帖子,没想到在各大论坛发表后只有三个结果,一是锁帖,二是封帖,三是根本不放出来,即便收藏在自己的博客里,也被管理员给偷偷删掉了。眼见辛辛苦苦写的帖子落这种下场,直气得我大热天里手脚冰凉。想来想去,直到今天我终于大彻大悟,我虫虫在这里向各位斑竹郑重承诺:“从今以后再不写此案的任何帖子,其它任何帖子也决不出现涉案人的姓名。”

今天写的帖子和这事件就一点关系都没有了,是想和大家探讨一部著名的革命传统教育电影,算是一篇影评吧。这部电影也许很多人都看过,是以前珠江电影制片厂的《大浪淘沙》,电影里的主人公叫靳恭绶,是民国时山东的一个农民青年。电影刚开始的时候,正是他逃命在外之日。

原来他的父亲和当地的地主有某种债务纠纷,因他父亲到期未还,和地主发生了争执,也许是地主要债要得急了点,也许是靳老爹心路窄了点,到了晚上靳老爹居然上吊死了。气得靳恭绶抚尸大哭。

“我也不是好惹的!”电影里靳恭绶向朋友们回忆往事时咬牙切齿地说道:“当晚我就去地主家放了一把火,还把地主一家给杀了。”

从此他浪迹江湖,结识了几个类似的江湖朋友,悠闲之中还认识了谢晖、刘芬等漂亮MM。经谢晖介绍,几兄弟一同去济南报考了军阀张宗昌的公费师范学校。张宗昌虽说是大字不识的军阀,却对知识分子格外敬重,学费全免外,还全额资助师范生读书。说来也怪,这种学校不仅连我们现在政治审查都没有,连身份证都不看,根本不管考生是不是在逃杀人犯就录取了这些人。

按说靳恭绶等杀人犯被张宗昌收留,有吃有喝有钱花,摆脱了流浪生活,总该对人家感恩戴德了吧。可是恰恰相反,靳恭绶业余时间除了和漂亮MM谢晖谈情说爱——“谈人生,谈理想,谈宇宙”以外,都花在各种反对军阀的政治活动上,甚至多次组织参与反对当局的油行四威,每当与前来驱散“不明真相的群众”的警察搏斗的时候,他总是冲锋在前。最后这几个人还嫌闹得不解气,干脆一跺脚去了湖南报考军校,穿上军装扛起枪,痛痛快快地干起了大事业,直到跟着毛主席上了井岗山。

影片从未对靳恭绶因债务纠纷杀人的事情有过任何指责和歧视,也不提倡什么“杀人偿命”、“依法治国”、“普法教育”,更未象现在某些自以为自己多么理性网友那样,动不动就很麻木地样子说什么:“凡是生命都应该珍惜”,“为什么不去寻求法律途径解决啊?”要求被压迫者单方面去体谅压迫者,以换取所谓的“和谐”。相反,这部影片却用这样一个个情节证明了一个伟大的道理并大为赞扬,那就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以此说明靳恭绶作为劳动人民的代表,天生觉悟就那么高,用刀子去处理债务纠纷,去报仇,处理得很对!

除了他的结义三弟余鸿奎而外,影片中几乎所有角色都接受靳恭绶这么做,认为这么做“很正常啊”。只有那被塑为反面角色的三弟余鸿奎在和靳恭绶吵架时,忍不住骂了他一句:“杀人犯”。而靳恭绶被骂时不仅不忏悔,反而觉得受了污辱,反而觉得自己理直气壮,气得凶相毕露,动手打了余鸿奎一拳。最后这个反对报私仇的余鸿奎在影片当了叛徒,被兄弟们打死,而当过杀人犯的靳恭绶从未为那些被他杀掉的人去抵命,因为他后来已经从政了,刑事责任一笔勾销。

靳恭绶在影片中被塑为英雄,可见,因一些小事去杀人放火报私仇,起码在旧社会,乃至在拍摄该影片的上世纪六十年代,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都是广为传颂并广为提倡的,是一种英雄的象征。我就不知道这事情要是发生在现在,民间和官方是怎么看的?是否也一致认为,在受到冤屈时可以不经法律途径自己杀人解决,或者在寻求法律要求赔偿而不能如愿后提倡这样去自我解决呢?

我不知道人类的观念在短短时间里怎么会变得这么快?反正我是很羡慕以前的那种生活的,你看,江湖有那么多供各路好汉的容身之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你看,国家有那么多可以施展抱负的地方,不需户口不需身份证,更没听说过暂住证,流窜犯也可以报考大学甚至军校,由国家花钱供流窜犯读书,流窜犯还可以随时携枪潜逃去“起义”。这在我们现在感觉不可思议的事情,在那时是那样的简单……

而现在的青年人呢?好象生活在笼子里,办任何事情都要先办好无数的证件,得被人审查无数遍才能考试,就是考上了还不一定有钱去读,只好在家当“宅男宅女”。要是发生流窜犯考取大学隐藏起来的事情,会被当成奇闻登在新浪搜狐网易的首页。

想到这些,我越发感到困惑了,我们这个社会是在前进呢?还是正好相反呢?难道活动范围越来越小,才算是发展吗?难道自由越来越少是前进吗?难道法律越来越多,多得律师也记不住,一不小心就算犯了法才算是进步吗?难道受了冤枉,法律解决不了,还不允许采取自己的方式去追求公正,才算是文明吗?

我脑子有点乱了,今天借这部电影向大家请教请教,看哪位有高见呢?

⑤ 伊琳的1、电影编剧伊琳

伊琳,中国电影编剧,导演,原名许崇琪,曾用名林其,1915年4月出生,7岁里随母亲来到上海。由于经济条件所限,他没有读完高中,1932年,他当上了英文打字员,一干就是五、六年。1937年,伊琳加入上海救亡演剧第三队,进行抗日宣传。次年7月,他辗转来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后曾任山西晋东南太行山“鲁艺”分校戏剧系主任教员,八路军前方总部实验剧团团长,陕甘宁抗大总校文工团艺委会主任,《延边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延边话剧团团长。这期间,他先后创作了《大保嫂》、《百团大战》等剧本。档案介绍1946年10月,他被派到东北电影制片厂任电影导演。不,他创作了小型电影文学剧本《留下他打老蒋》,并由他任导演,1948年该片摄制完成。1950年,他和吕班合作导演了北京电影制片厂第一部故事片《吕梁英雄》,1952年,他被调到中央电影局,任艺术处处长。1956年,伊琳去越南帮助培训电影艺术创作人员。1958年,他被调到珠江电影制片厂工作,导演了《接班人》,《慧眼丹心》、《大浪淘沙》等片,影片《大浪淘沙》是伊琳的重要代表作,该片在导演处理上独具匠心,塑造了一群性格鲜明,具有时代情感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影片真实地再现了1925年至1927年大革命时代的斗争历史,表现出伊琳深厚的生活积累及其驾驭革命历史题材的能力。伊琳是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珠江电影制片厂副厂长,1979年11月27日去世,终年64岁。 少年失学
伊琳,于1915年4月24日出生在广东省潮阳县深沟乡。伊琳七岁时随母到上海寻父,在上海读了小学和高中一年级。勤奋好学,成绩出众,曾两次跳级,很受老师的赏识,但终因家境贫困而被迫失学。伊琳饱尝了失学与失业的痛苦。
遇见陈剑青
1932年某天,伊琳从报纸上的广告栏里,看到上海寰球中国学生会招收一名英文打字员的消息。当去报名时,已有三百多人争相报考,结果,伊琳考了头名被录取了,当上了英文打字练习生。后来又先后转到中国评论周报社、华西兴业公司当英文打字员。前后五、六年光景,接触了社会,接触了人生。在这段时间, 伊琳认识了一个同乡陈剑青(现名路江) ——参加过1925—1927 年广东海陆丰农民运动,后因革命失败而逃离广东。他们开始接触时,伊琳整天与陈剑青争论时政,在陈剑青的启发下,懂得了一些革命的道理。
同时,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激起伊琳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伊琳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一些进步的社会活动。由于伊琳喜爱文艺,参加过歌咏会及上海量才剧团宣传抗日;参加过为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鲁迅送葬的游行,还经常与朋友一起在报上发表文章评议时弊。
参加上海救亡演剧第三队
这时,伊琳博览群书,提高了文学修养。1937年,“八·一三”日寇进攻上海,血气方刚的伊琳便奋身投入了抗日洪流。伊琳离开了家庭,参加了上海救亡演剧第三队。8 月 25 日离开上海,直奔南京。途经苏州、常熟、镇江、扬州,一路上进行抗日宣传。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三江好》、《百马计》、《打鬼子去》等节目,激励群众,掀起抗日热潮。12月,南京告急,演剧队只得去汉口。1938年2月,伊琳通过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的介绍,7月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从此为伊琳一生从事文艺工作打下了基础。同年9月,伊琳幸福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担任戏剧系主任教员
1939年1月,组织派伊琳到山西晋东南太行山“鲁艺”分校,担任了戏剧系主任教员。1940 年 10 月,伊琳又被调到八路军前方总部实验剧团,担任了团长,之后又任政治指导员。两年后,伊琳又被派到陕甘宁抗大总校文工团,任艺委会主任。在 1942年日寇大扫荡时,伊琳的妻子龙韵牺牲了;同时,又传说伊琳寄养在老乡家里的两岁女儿也被日本狼狗咬死了。伊琳经受了家仇国恨的严峻考验,始终以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顽强地工作着。 伊琳先后创作了《大保嫂》、《孩子们》、《国际活动》、《模范妇女》、《平安无事》、《百团大战》等宣传抗日的剧本。抗日战争胜利后,伊琳又随军北上,参加了东北的土地改革运动。
1945年
10月,组织上派伊琳任《延边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同时又兼任延边话剧团团长。伊琳满腔热情地宣传党的方针和政策,团结了相当多的中青年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鼓励他们积极参军、参战,壮大了革命力量。
1946年
10月1日,东北电影制片厂在鹤岗兴山正式成立。这是在党直接领导下的人民电影的第一个制片基地。组织上派伊琳到该厂担任电影导演工作。伊琳遵循党对当时故事片制作的指示:“从小做起,先试写小型剧本,拍小型片子”的制片方针,创作了《留下他打老蒋》的小型电影文学剧本。剧本描写人民解放军某营在行军休息时,一个刚刚参加革命的小战士因擦枪不慎走火,打死了一个老农民的儿子,为了严肃革命纪律,部队组织决定要小战士偿命,但当第二天在群众大会上宣布执行这一决定时,老农民跑上讲台,要求连长和指导员不要执行。老农民经过一夜的思想斗争后深深感到解放军就是自己的军队,没有解放军,就没有自己的翻身日子;他感到小战士也是穷苦人家的孩子,是自己阶级的子弟,他的爸爸也是给反动派杀害的。因此老农民要求不要枪毙小鬼,让他去打蒋介石反动派吧!老农民的行动感动了到会的所有群众,一致要求把小战士留下。部队组织同意了老农民和群众的意见。老农民并把小战士认作自己的义子。后来小战士在战斗中立了功,受伤住在医院里,老农民去医院探望受伤的小战士。影片是以老农民探望小战士作为开头,用倒叙的手法来展开故事的。
在当时拍摄这部影片时,各方面的条件都相当困难,可是在袁牧之、陈波儿的直接帮助指导下,伊琳团结全摄制组同志克服重重困难,以实景为主,在严寒风雪中拍摄。终于在1948年春摄制完成。这部短片虽然取材于一个偶然事件却真实地反映和刻画了老农民和小战士的可爱形象,很好地表现了人民解放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这是共产党直接领导下建立人民电影事业后拍摄的第一部短故事片。
1950年
伊琳和吕班联合导演了北京电影制片厂第一部故事片《吕梁英雄》。
1952年
组织上调伊琳到中央电影局,任艺术处处长,使他有机会系统地学习和研究了苏联电影和中国三、四十年代的影片;学习了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这对伊琳后来的艺术创作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954年,他回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先后导演了《保卫胜利果实》、《刘巧儿》、《扑不灭的火焰》等影片。
1956年
应越南政府的邀请,中国派伊琳去越南帮助培训电影艺术创作干部,并参加《同一条江》的创作,帮助他们搞出分镜头剧本,增进了中越两国人民的友谊。影片《同一条江》是越南北方解放后拍摄最早的一部故事片。
1958 年
伊琳被调到广州新建的珠江电影制片厂工作,导演了《接班人》、《慧眼丹心》等片。六十年代初期又导演了《大浪淘沙》(编剧:朱道南、于炳坤、伊琳)。
后来,《大浪淘沙》被“四人帮”视为大毒草,打入冷宫,伊琳也备受摧残折磨,险些丧命。粉碎“四人帮”后,影片迅速获得公映,受到国内外观众的欢迎,被公认为是一部优秀的影片。这部影片通过对一群青年知识分子所走的不同道路的描绘,形象、生动地反映了1925年至1927年大革命时代的斗争历史。特别是对反动军阀统治下的济南、北伐军取得胜利后的武汉、“马日事变”后的长沙等三个典型的历史环境的展现很真实,表现出伊琳深厚的生活积累及其驾驭革命历史题材的能力。尤其突出的是,伊琳在这部影片中塑造的一群青年知识分子靳恭绶、顾达明、谢辉、杨如宽、刘芬、余宏奎等人物形象都较鲜明、生动,并揭示出由于他们各人的阶级出身不同,经历不同,世界观不同,他们在大革命的浪潮中走上不同道路的必然性。伊琳在这部影片的导演艺术处理上是很见功夫的,在人物、时代、环境、细节的真实感和典型化方面都表现出导演艺术上的造诣。
1976年
粉碎“四人帮”之后,伊琳面对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局面,总是勉励自己和别人,要正确对待困难,要为党为国分忧,要积极工作,为“四化”贡献力量,他虽然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积劳成疾,仍然辛勤地工作着。他总想再搞几个革命历史题材的文学剧本,把人们所敬仰的、他自己又熟悉的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搬上银幕,可惜已力不从心,于是便转向培养电影事业的接班人这一工作上。热情关怀、鼓励和帮助中青年创作人员成长,甚至在他病重住院期间,还念念不忘地渴望青年人尽快成长,独立拍片。

⑥ 大浪淘沙电影观后感

这部电影也许很多人都看过,是以前珠江电影制片厂的《大浪淘沙》,电影里的主人公叫靳恭绶,是民国时山东的一个农民青年。电影刚开始的时候,正是他逃命在外之日。

原来他的父亲和当地的地主有某种债务纠纷,因他父亲到期未还,和地主发生了争执,也许是地主要债要得急了点,也许是靳老爹心路窄了点,到了晚上靳老爹居然上吊死了。气得靳恭绶抚尸大哭。

“我也不是好惹的!”电影里靳恭绶向朋友们回忆往事时咬牙切齿地说道:“当晚我就去地主家放了一把火,还把地主一家给杀了。”

从此他浪迹江湖,结识了几个类似的江湖朋友,悠闲之中还认识了谢晖、刘芬等漂亮MM。经谢晖介绍,几兄弟一同去济南报考了军阀张宗昌的公费师范学校。张宗昌虽说是大字不识的军阀,却对知识分子格外敬重,学费全免外,还全额资助师范生读书。说来也怪,这种学校不仅连我们现在政治审查都没有,连身份证都不看,根本不管考生是不是在逃杀人犯就录取了这些人。

按说靳恭绶等杀人犯被张宗昌收留,有吃有喝有钱花,摆脱了流浪生活,总该对人家感恩戴德了吧。可是恰恰相反,靳恭绶业余时间除了和漂亮MM谢晖谈情说爱——“谈人生,谈理想,谈宇宙”以外,都花在各种反对军阀的政治活动上,甚至多次组织参与反对当局的油行四威,每当与前来驱散“不明真相的群众”的警察搏斗的时候,他总是冲锋在前。最后这几个人还嫌闹得不解气,干脆一跺脚去了湖南报考军校,穿上军装扛起枪,痛痛快快地干起了大事业,直到跟着毛主席上了井岗山。

影片从未对靳恭绶因债务纠纷杀人的事情有过任何指责和歧视,也不提倡什么“杀人偿命”、“依法治国”、“普法教育”,更未象现在某些自以为自己多么理性网友那样,动不动就很麻木地样子说什么:“凡是生命都应该珍惜”,“为什么不去寻求法律途径解决啊?”要求被压迫者单方面去体谅压迫者,以换取所谓的“和谐”。相反,这部影片却用这样一个个情节证明了一个伟大的道理并大为赞扬,那就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以此说明靳恭绶作为劳动人民的代表,天生觉悟就那么高,用刀子去处理债务纠纷,去报仇,处理得很对!

除了他的结义三弟余鸿奎而外,影片中几乎所有角色都接受靳恭绶这么做,认为这么做“很正常啊”。只有那被塑为反面角色的三弟余鸿奎在和靳恭绶吵架时,忍不住骂了他一句:“杀人犯”。而靳恭绶被骂时不仅不忏悔,反而觉得受了污辱,反而觉得自己理直气壮,气得凶相毕露,动手打了余鸿奎一拳。最后这个反对报私仇的余鸿奎在影片当了叛徒,被兄弟们打死,而当过杀人犯的靳恭绶从未为那些被他杀掉的人去抵命,因为他后来已经从政了,刑事责任一笔勾销。

靳恭绶在影片中被塑为英雄,可见,因一些小事去杀人放火报私仇,起码在旧社会,乃至在拍摄该影片的上世纪六十年代,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都是广为传颂并广为提倡的,是一种英雄的象征。我就不知道这事情要是发生在现在,民间和官方是怎么看的?是否也一致认为,在受到冤屈时可以不经法律途径自己杀人解决,或者在寻求法律要求赔偿而不能如愿后提倡这样去自我解决呢?

我不知道人类的观念在短短时间里怎么会变得这么快?反正我是很羡慕以前的那种生活的,你看,江湖有那么多供各路好汉的容身之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你看,国家有那么多可以施展抱负的地方,不需户口不需身份证,更没听说过暂住证,流窜犯也可以报考大学甚至军校,由国家花钱供流窜犯读书,流窜犯还可以随时携枪潜逃去“起义”。这在我们现在感觉不可思议的事情,在那时是那样的简单……

而现在的青年人呢?好象生活在笼子里,办任何事情都要先办好无数的证件,得被人审查无数遍才能考试,就是考上了还不一定有钱去读,只好在家当“宅男宅女”。要是发生流窜犯考取大学隐藏起来的事情,会被当成奇闻登在新浪搜狐网易的首页。

想到这些,我越发感到困惑了,我们这个社会是在前进呢?还是正好相反呢?难道活动范围越来越小,才算是发展吗?难道自由越来越少是前进吗?难道法律越来越多,多得律师也记不住,一不小心就算犯了法才算是进步吗?难道受了冤枉,法律解决不了,还不允许采取自己的方式去追求公正,才算是文明吗?

⑦ 《大浪淘沙》中女主角扮演者

电影《大浪淘沙》中女主角谢辉的扮演者是王蓓

1、角色简介:
王蓓饰谢辉
正直,爱国,崇仰真理而充满激情的女学生,1925年在山东第一师范学校结识了男主角等四名男青年,一起参与革命活动。声援北伐。后来。谢辉和刘芬投考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党的领导下,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坚决走上革命道路。
2、演员简介:
王蓓(1931-
),原名王淑贞,1948年毕业于南京市师范学校,1931年生于南京,影视演员,出演过《乌鸦与麻雀》、《人民的巨掌》、《大浪淘沙》、《常青树》、《纺花曲》等。
3、电影简介:
《大浪淘沙》,1966年由珠江电影制片厂制作、伊林导演的一部再现了大革命前后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画面的电影。主要演员有王蓓、史进、刘冠雄等。

⑧ 一部国产革命老电影

是《大浪淘沙》。
主演:于洋 简瑞超 杜熊文 刘冠雄 史进 王蓓
剧情简介:
1925年,知识青年靳恭绶、顾达明、杨如宽因不满黑暗现实,逃离家乡寻求出路。途中他们救起逃婚的余宏奎,四人结盟为兄弟,来到济南进了山东第一师范学校。靳恭绶认识了共产党员赵锦章老师,而余宏奎得到了国民党员薛健白老师的赏识。他们四人在老师的启发教导下,时常秘密在一起,读进步书籍,谈革命道理,开始接触革命活动。在这期间,他们还结识了两个女学生:谢辉和刘芬。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赵锦章同他的爱人、共产党员宋珠萍一起转移南方,参加了北伐军。靳恭绶等六位同学在济南积极声援北伐。一次在与反动军警的搏斗中,靳恭绶表现得很勇敢,余宏奎则十分怯懦。北伐军攻克武汉后,六位青年怀着激情赶到武昌。在大革命浪潮的冲击下,由于出身、经历和志向不同,他们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余宏奎投靠了在35军当参谋的薛健白,杨如宽为了个人的艺术爱好,参加了北伐宣传队,靳恭绶、顾达明、谢辉和刘芬投考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不久,靳恭绶、顾达明被分派到长沙军分校受训,与他们的老师,现任军分校教官的赵锦章重逢。1927年5月,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乌云刮到长沙、武汉,一贯伪装革命的国民党右派薛健白带着余宏奎等潜往长沙策反。一天,余宏奎遇到顾达明、靳恭绶,他想利用顾的忠厚,摸清军分校共产党的情况,遭到了对方的斥责。顾达明和靳恭绶立即将情况报告赵锦章。赵预感到反革命将有行动,一再向领导提出积极防御的建议,都遭到了右倾投降主义的反对。反革命叛乱的马日事变终于在长沙发生了。反动分子也在军分校制造事端,企图清洗军分校的革命力量,他们大肆搜捕军分校的共产党员。已经加入共产党的靳恭绶、顾达明奋不顾身救出赵老师。他们牢记赵锦章临死时的嘱咐,怀着满腔悲愤回到武昌,通过宋珠萍找到了党组织,与谢辉、刘芬一起,在党的领导下,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而杨如宽在北伐失败以后,于悲观失望中当了逃兵。1927年7月,武汉反革命叛乱的前夕,汇集在武汉的革命力量在党的领导下转移农村,消灭了拦路截击的反动武装。靳恭绶、顾达明枪决了叛徒余宏奎,跟随革命队伍,参加了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在革命的风浪中继锻炼成长。
观看地址http://www.56.com/u74/v_NDczMjc4NzE.html

⑨ 大浪淘沙观后感

沙子没了

阅读全文

与电影大浪淘沙刘芬演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男主角何勇电影 浏览:732
美国拍的雇佣兵电影大全 浏览:106
刘德华成龙抗日电影有哪些电影 浏览:128
最后一公里电影主角 浏览:815
电影红眼航班男女主角 浏览:988
上甘岭电影观后感作文 浏览:768
历届贺岁电影大全 浏览:873
电影大全喋血双雄 浏览:773
关于积极向上的电影观后感 浏览:993
电影法国间谍 浏览:316
主角学生最后跳海电影名 浏览:634
晚娘2罪孽2005电影泰国 浏览:954
法国啄木鸟电影在哪里看 浏览:103
美人鱼电影张雨绮图片 浏览:821
催眠电影中文 浏览:144
纯白之音电影完整版 浏览:536
暑假有什么电影2017 浏览:297
一部很牛逼的雪佛兰车的电影 浏览:328
中环电影院排片表 浏览:446
台湾红羊电影螺女挑情 浏览: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