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楞严经》现代有几个个大师讲过
最好的还是海仁老法师和圆瑛法师!宣公讲的有些照经顺下来!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
Ⅱ 楞严经的全称是什么
《楞严经》全经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楞严经》是佛教的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在《法灭尽经》上说: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的经典跟着就灭了。如楞严经不灭,正法时代就现前。
楞严经包括:序分、三番破识、十番显见、剖妄出真、会通四科、圆彰七大、审除细惑、从根解结、二十五圣圆通章、四种清净明诲、楞严神咒、十二类生、历位修证、七趣、五十阴魔。
Ⅲ 请问,《楞严经》的全部名称是什么
《楞严经》,大乘佛教经典,全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简称《大佛顶首楞严经》、《大佛顶经》、《首楞严经》。
Ⅳ 楞严经主要讲什么
楞严经主要内容:
一、修学【安乐道】:
1、讲的是我们刚开始皈依佛门,我们依止的是一念的信心,我们相信三宝的功德是甚深广大的,我们相信因果丝毫不爽,依止这一念的信心,开始积集善业,做很多护持三宝的慈善事业。
2、阶段当中,主要是一种业力的修学。但是这个时候,因为缺乏智慧的观照,所以在整个过程当中,【虽修善业,心不安稳】。就是我们修了善业以后,我们总觉得弟子心不安,我们会有一种没有家的感觉,因为你在修善业的时候,你依止的是一个【攀缘心】。
3、攀缘心的特色,我们的心是住在外境的─【心有所住】,而外在的环境是变化的,你根本作不了主,所以在整个阶段当中,我们总觉得内心有一种不安的感觉。但我们透过这样的善业,可以成就来世暂时的安乐,所以智者大师把它判做安乐道。
二、佛道之说:
1、学佛时间久了之后,我们觉得自己还可以再进步,就从安乐道转上了【解脱道】:我们开始很慎重的学习佛陀所宣说的经典、慢慢的开启心中的智慧,我们遇到人事的时候─【回光返照,正念真如】,不再随外在的环境而转,开始【把心带回家─安住在现前一念心性】。
2、外在的因缘不管怎么变化,它只是我一个生命历练的所缘境而已,智者大师把它判作解脱道。也就是说,一个凡夫他在整个生命当中,他开始走上了出世的圣道,他内心圣道的力量开始生起了;因为他懂得回光返照,以正念【我空、法空】的真如理,来息灭他心中的颠倒想。
三、所讲的,都是降服诸魔,制诸外道的,从一开始到终了,每一句都是诸佛的心地法门,每一句有每一句的用途,每一字有每一字的奥妙,都具足不可思议的力量,即使只念一字、一句、一会,或念全咒,都是惊天动地,所谓惊天地,泣鬼神,妖魔远避,魑魅遁形。
四、在《法灭尽经》上说: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的经典跟着就灭了。如楞严经不灭,正法时代就现前。
五、楞严经包括:序分、三番破识、十番显见、剖妄出真、会通四科、圆彰七大、审除细惑、从根解结、二十五圣圆通章、四种清净明诲、楞严神咒、十二类生、历位修证、七趣、五十阴魔。
(4)楞严经电影演员表扩展阅读:
1、.《首楞严三昧经》卷上载:首楞严三昧非初地乃至九地之菩萨所能得,唯有十地菩萨能得此三昧。所谓首楞严三昧,即修治心犹如虚空、观察众生之诸心、分别众生诸根之利钝、决定了知众生之因果等共一百项。是故此三昧并非仅以一事、一缘或一义便可了知,因为一切禅定解脱三昧、神通如意无碍智慧,皆摄住首楞严中,譬如陂泉江河诸流皆入大海。
2、楞严法门之精要,一言以蔽之,即是首楞严三昧。虽然其他经典也讲种种三昧,甚至三昧的修法,然而最完整、圆满的,莫过于本经所开示的首楞严三昧。
3、《楞严经》是佛教的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在《法灭尽经》上说: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的经典跟着就灭了。
Ⅳ 《楞严经》讲述的是什么
本经的基本架构,可说是[从破魔始,至破魔终]。也就是说,一开始时,佛以阿难示堕因缘,自说神咒破魔;到末了,佛又自说五十种阴魔,教示首楞严行者如何觉知魔事、破魔,作为结束;于其中间,种种破立,皆是以破魔、破邪、破妄为主轴。所以略说本经之结构,即是:自阿难示堕、佛入定放光说咒,文殊将咒往救,此即是破魔之始。然后阿难请示修定的方法,因为诚如阿难所自述者,修行若光追求闻慧,定力不足,境界现前时,便把持不住,戒体不保,因而堕落,成就魔事。
基于阿难之请,于是佛方便示导,历经七处徽心(实即七处破妄),破妄之后[显见],即十番显见(显示能见之性):[见性]显示之后,再开示五阴、六入、七大、十二处、十八界皆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信解契入如来藏妙真如性之后,如来再教敕与会圣众、开示大众此如来藏妙真如性之用,亦即令知依体起用,这就是[二十五圣自证境界],令众生闻如来藏之妙果,而欢喜发心依此修行。开示依如来藏修行,当得种种妙果后,即回头开示因位的修行,详细陈示从初发心直至菩提的真修之路。(由于如来说法,常是由果溯因,如四圣谛:由[苦]谛之果而回溯[集]地之因,次由 [灭]谛之果而回溯[道]谛之因。)
为了实践真修行路,阿难即请佛重说大咒、开示如何建坛、结界、严道场、及修楞严大定之法。本经的法门(楞严法门)之精髓,即在首楞严神咒,因为如来救度阿难免于堕落,乃至十方一切如来破魔、证三藐三菩提、于十方世界度脱无量有情,都是依楞严咒威神之力,这是佛在经中所开示的。关于楞严咒其它种种功德之力,请详见本经经文,兹不赘述。又,佛说:末法时期,众生修行,若不持楞严咒,能远离魔事者,无有是处!修行不能离魔事,而能有所修证、有所成就者,亦无有是处。
Ⅵ 《楞严经》究竟叫什么名字
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当何名是经?我及众生云何奉持?”
佛告文殊师利:“是经名《大佛顶悉怛多般怛啰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亦名《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亦名《如来密因修证了义》,亦名《大方广妙莲华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亦名《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汝当奉持。”
Ⅶ 谁的《楞严经》讲得好
圆瑛祖师的《楞严经讲义》最好,圆瑛祖师闭关,把每次发现的疑问写成纸条贴在墙上,全都贴满了。之后每悟出一个撕掉一个,全都撕完时用了十年,因此圆瑛法师号称独步楞严。这本书称为讲义,是仅次于经书的教科书,有着很高的位置。
Ⅷ 《楞严经》主要讲的是什么
《楞严经》的基本结构,可说是[从破魔始,至破魔终]。也就是说,一开始时,佛以阿难示堕因缘,自说神咒破魔;到末了,佛又自说五十种阴魔,教示首楞严行者如何觉知魔事、破魔,作为结束;于其中间,种种破立,皆是以破魔、破邪、破妄为主轴。所以略说本经之结构,即是:自阿难示堕、佛入定放光说咒,文殊将咒往救,此即是破魔之始。然后阿难请示修定的方法,因为诚如阿难所自述者,修行若光追求闻慧,定力不足,境界现前时,便把持不住,戒体不保,因而堕落,成就魔事。
通俗一点,楞严经,末学感觉,前面(因为末学只学了两卷半)部分是在破“对物质、对感受、对现象、对心识等所有人见闻觉知”的“有”的认识,说明物质、感觉、现象、心识等等其实都是如来藏性所生,皆非如来藏、不利如来藏。(如来藏,末学理解就是真性/佛性,不生灭的见闻觉知能力)
第一卷开始破心在何处,其后解如来藏无动不灭;第二卷始人身必灭、而如来藏性不灭,之后则为什么说如来藏性本来具足,更破因缘、自然、和合三种常见的“生灭法则”,说明一切都是如来藏性所生,最后开始以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为例、说明一切本非因缘非自然性(五蕴部分在卷二,六入则是卷三了);卷三后面讲四大等都是如来藏生。
Ⅸ 楞严经的作者是谁/楞严经的作者是谁
您好,《楞严经》的作者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诸位大阿罗汉,在佛陀化身涅槃之后,三次集结经典将佛陀教法汇记成典籍。
究其根源,经中内容是来源于世尊释迦牟尼佛,而诸大弟子只是将其言行教法记录下来。
其汉文译本是唐代的天竺僧人般剌密谛所翻译。
Ⅹ 大佛首楞严经收录在大正藏哪部里面
【经录部类】〔密教部类〕〔密教部〕
【经文资讯】大正新脩大藏经 第十九册 No. 945《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楞严经》(梵文:Śūraṅgama Sūtra),大乘佛教经典,全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於灌顶部录出别行》,简称《楞严经》、《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