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郑洞天的主要作品
故园秋色(1998) .... 导演
人之初(1992) .... 导演
邻居(1981) .... 导演秘闯金三角(1988) .... 导演
向导 (1979) .... 导演
鸳鸯楼(1987) .... 导演
火娃(1978) .... 导演
刘天华(2000) .... 导演
郑培民(2004) .... 导演
台湾往事(2004) .... 导演
财迷心窍 (1993) .... 出品人
姗娘 (1994) .... 出品人
天生胆小 (1994) .... 出品人
吾家有女(1994) .... 艺术指导
永无宁日 (1994) .... 出品人
孝子贤孙伺候着 (1993) .... 出品人
刑警荣誉 (1993) .... 出品人
雪山义侠 (1991) .... 顾问
『贰』 郑洞天的简介
请看:
http://www.directorchina.cn/n849c69.aspx
http://ent.sina.com.cn/s/37511.html
郑洞天简介
[Date:2005-12-18] From 来源: Author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郑洞天(1944-)导演,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河南罗山人,生于重庆,在上海读中小学。1961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1973年,被分配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先后任过文学编辑,导演助理等工作。1976年,郑洞天调回北京电影学院任教,并从事电影创作。先后与谢飞等合作导演了《火娃》、《向导》等片。后者获得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 1981年导演的《邻居》为其代表作之一,荣获第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此后导演的主要作品有《鸳鸯楼》、《秘闯金三角》、《人之初》、《故园秋色》及多部电视剧。
郑洞天任电影学院教师以来,为中国电影事业培养了不少导演人才。同时,在电影评论、电影艺术创作等方面都有较高的建树,他的评论文章,论文在电影界有一定的影响。曾任北京青年电影制片厂厂长等职。
请选我,多谢!!
『叁』 郑洞天的台湾往事
导演: 郑洞天 演员:蒋雯丽郑振瑶冯汉元白凡崔林潘兴强汤杨王雪菁刘蔚森魏东
编剧: 黄丹张克辉剪辑:周梅平
所属地域: 大陆台湾 出品时间: 2004年彩色/黑白: 彩色 作品原创语言: 国语 《台湾往事》以主人公张清文在台湾时期的成长经历为主线,通过对祖父、父亲、母亲、阿美、阿忠、秀子、武夫等人物的思想、行为和命运的艺术表现。 阿文,出生于日据时期台湾的一个普通医生家庭。以阿文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影片展现了一幅生动细腻的台湾乡土生活长卷,并借着直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阿文一家的悲欢离合,寄托和表达了结束两岸隔绝、实现祖国统一的由衷期盼。
《台湾往事》是根据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张克辉原著编剧的大型彩色故事影片,此剧本已于2002年5月荣获第五届夏衍电影文学奖。让大陆人民了解台湾,让台湾人民那段挣扎的历史公诸于世,是张克辉奋笔疾书的动力。1999年,在老台胞和电影人的鼓励下,张克辉开始构思这部电影剧本。
剧本主人公的原型就是张克辉自己。他忘不了1949年那个来得太突然的人伦灾难——离开台湾到厦门念大学的他永远回不去了;他忘不了上世纪80年代与母亲在日本的最后一面:儿子小时最爱吃粽子,相见时,母亲带来粽子的原料,手把手地教儿子包粽子……张克辉以这刻骨铭心的最后一幕,将剧本命名为《台湾母亲的背影》。对于改成《台湾往事》的片名,他还有些不舍。
影片以主人公张清文在台湾的成长经历为主线,通过对祖父、父亲、母亲、阿美、阿忠、秀子、武夫等人物的思想、行为和命运的表现,展现了一幅生动细腻的台湾乡土生活长卷,演绎了动荡年代台湾人民荡气回肠的亲情、友情、爱情、故土情和民族情,反映了两岸人民同根同源、骨肉不可分割的历史和现实。《台湾往事》编剧黄丹说:“影片描写主人公张清文的人生历程和一个台湾家庭的动人传奇,反映了两岸人民同根同源、骨肉不可分割的历史和现实。它通过一个家族的兴衰表现历史的变迁。”影片力求在表现历史的同时,对感情有细腻的刻画。
该片由曾执导过《邻居》、《刘天华》等一系列获奖作品的导演郑洞天执导,主演由因《牵手》、《刮痧》而为观众熟悉的演员蒋雯丽担纲。本期编辑有幸采访到郑洞天老师,就请大家由郑老师的访谈当中来更深一层的了解《台湾往事》这个影片。
『肆』 急求论文一篇!郑洞天的《法国电影导演吕克贝松》
看看目录,貌似只有一页啊
7
法国电影导演吕克·贝松 郑洞天 24
8
“我这辈子只做这一件事—电影”——吕克·贝松访谈录 利奥奈尔·卡尔特吉尼 ,奥里维尔·德·布律纳 ,王蔚 25-27
9
吕克·贝松:一位现代的电影“作者”? 汪方华 28-35
10
吕克·贝松生平与创作年表 王蔚 36-39
『伍』 请介绍一下郑洞天导演的电影〈〈台湾往事〉〉
台湾往事〉一片,是大陆北京电影制片厂根据台籍耆老张克辉先生的生平故事,并由张克辉先生亲自参与编剧拍摄的一部,反映日据时期和光复之后人民生活的影片。影片以清新淡雅的散文风格,讲述了一个台湾家庭的动人传奇,展现了一幅生动细腻的台湾乡土生活长卷,演绎了动荡年代台湾人民荡气回肠的亲情、友情、爱情、以及对故土,对民族的款款深情。本片编剧张克辉先生,原籍台湾彰化人,1948年由台湾到厦门大学就读,随后加入革命,是当前大陆少数台籍政治家,现职:中华全国政协副主席、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顾问、中国统一促进会会长。
『陆』 郑洞天的副驾驶
当老师忙,当导演也忙。如果把这两个职业拴在一块儿,结论肯定是两个字——更忙。在北京电影学院耕耘40载的导演系教授、著名电影导演郑洞天老师就是这个领域里的大忙人。他经过多年的教学生涯,已是桃李满天下。他导演的《邻居》、《火娃》、《鸳鸯楼》、《人之初》、《台湾往事》等一大批电影作品更是深受观众喜爱。然而,就是由于太忙,在学车的问题上,他成了电影学院里说了不做的典型。
郑洞天上个世纪90年代初,国人刚刚开始拥有私家汽车的时候,郑洞天就张罗着学院的不少老师一起去了驾校,成为电影学院集体学车的始作俑者。 而今,当年被他拉着一起学车的老师们都开始换第二辆车了,他的驾照却还没着落呢。 那年考完交规以后,本应顺理成章地继续练车参加路考,可他接到了拍戏的任务,学车的事儿只好往后推了。到后来,每次都是说好要利用下一个假期去驾校学车。结果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学车的事儿只好一推再推。 其实周围的人都知道,他一直特别喜欢汽车。虽说对车的技术性能没有研究,可对于马路上跑的车,他不仅能说出品牌,还知道它的生产年代。别看他不开车,可照样天天都接触车:出门就坐车,上下班坐班车,周末坐公交车,平时打出租车,外出工作搭同事的车,拍戏选景坐剧组的车。一方面为了看路,也为了能方便地和司机交谈,所以,上车就坐司机的旁边一直是他的习惯。朋友们送他一个雅号:“京城第一副驾驶”。
平时除教学和拍戏外,他还有不少嗜好,居然都和开车有关:每天早晨,他必看电视台的交通新闻,必听电台的路况信息。哪里有施工断路,哪里有新路开通,他都能及时掌握。单位不少同事出门前都习惯于从他那儿了解信息。这些年,只要北京有新路开通,他一定会抽时间亲自转一转,当初北京四环、五环开通时,他都是坐着汽车全程“视察”的。
由于对北京的路特熟,好几次坐出租车时,都是他给司机师傅当向导。有一次,学院组织新党员搞了一次集体乘车“认识新北京”活动。他更是不负众望,在车上做起了临时导游。从五环说到六环,从亦庄讲到天通苑。他的介绍既全面又生动,车上的人听得既过瘾又大开眼界。正是由于北京的新景旧貌全在他脑子里装着,赶上拍戏,只要是需要北京的外景,根本不用去找,他马上就能提供若干个线索。 不仅是北京地面上的交通非常熟他6==对北京的地下交通也可以称得上是了如指掌。北京的每一条地铁、轻轨开通时,他肯定是不会落空,准是在第一时间当回乘客。轻轨八通线开通时,他一大早就赶到车站,成为开通后的第一拨客人,还拿到了城铁公司颁发的证书和纪念品。
尽管至今车还没学成,他也已经开始考虑要买辆什么样的车了。本着越野性能强,又能让他在野外拍戏时躺在车上睡一觉,他看好了SUV这种车型。不过这个愿望在短时间内依然难以实现,因为下个假期他就又要再接一部新戏了,学车的事儿又得暂缓。看来,他这“京城第一副驾驶”的职位一时半会儿还扶不了正。
『柒』 郑洞天的人物经历
在上海读中小学,1961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66年毕业,1973年被分配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先后任过文学编辑,导演助理等工作。
1976年郑洞天调回北京电影学院任教,从事电影创作,评论和理论研究。先后与谢飞等合作导演了《火娃》、《向导》等片。后者获得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
1981年,郑洞天与徐谷明合作导演了影片《邻居》,获得次年的第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影片被视为第四代导演早期的抗鼎之作,确立了“纪实美学”的风格。此后,郑洞天又先后拍摄了《鸳鸯楼》、《秘闯金三角》、《人之初》、《刘天华》、《台湾往事》等影片。
1992年任北京青年电影制片厂厂长。《人之初》获1992年第一届长春电影节银奖,第五届中国少年儿童电影童牛奖最佳影片奖和评委会导演奖以及第十三届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另凭《台湾往事》获得第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导演奖及第十一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著有《电影导演的艺术世界》、《仅仅七年:1979~1986中青年导演探索回顾》等。
郑洞天同时撰写了大量的评论文章,在读者中具有很大的影响。80年代执导的《邻居》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金鸡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提名;《向导》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90年代执导的《人之初》获童牛奖最佳影片奖,评委会导演奖;《故园秋色》获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2003年执导的《台湾往事》荣获第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和优秀导演奖;2004年被评为首届“北京市十佳电影艺术工作者”;2005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
『捌』 下列电影中,不是中国第六代导演纪实风格电影的是()。
邻居(1981年郑洞天导演电影)
影片直接接触了当今社会极其敏感的住房问题,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尖锐矛盾,创作者以其强烈的责任感,对社会弊端给予揭露、鞭挞,展示了人们刻苦耐劳、坚韧不拔、正直善良的精神境界,反映了人们为消除社会弊端而进行的艰巨斗争。该片获1982年第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道具奖;获文化部1981年优秀影片奖。
这个电影我也没看过,网络了一下,这个导演和他们不是一个年代的,影片风格也不一样。
『玖』 杨建东的介绍
1967年生于北京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师从著名电影教育家郑洞天,谢飞,侯克明,田金夫。现为中国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国家一级导演。研究生导师,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员。现为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文化部名师库成员。文化部国家级专家。另有武汉大学教授、云南盐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也叫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