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参演人物 > 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电影演员表

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电影演员表

发布时间:2021-08-05 12:12:19

❶ 关于抗美援朝的电影名称有些什么

一、《钢盔》(Steel Helmet,1951年,台译《南韩血战记》
二、《决不撤退!》(Retreat, Hell!,1952年。本蟀译名)
三、《战地天使》(Battle Circus,1953年)
四、《战舰英雄》(Men of the Fighting Lady,1954年。本蟀译名)
五、 《独孤里桥之役》(The Bridges at Toko-Ri,1955年。港译《蜀孤里桥之役》)
六、《安娜波里斯传奇》(An Annapolis Story, 1956年。本蟀译名)
七、《沙场壮士赤子心》 (Battle Hymn,1956;港译《军人本色》)
八、《战争中的人们》(Men in War,1957年。本蟀译名)
九、《战地情焰》(Battle Flame,1959。本蟀译名)
十、《猪排山》(Pork Chop Hill,1959年)
十一、《满洲候选人》(The Manchurian Candidate,1962年,港译《恐怖分子》)
十二、《陆军医院》(M*A*S*H, 1970年,港译《风流医生俏护士》)
十三、《麦克阿瑟传》(MacArthur,1977年)
十四、《猎战》(War Hunt,1962年)

以上为朝鲜战争题材的外国电影

以下为抗美援朝类电影

(《上甘岭》(1956)、《烽火列车》(1960)、《三八线上》(1960)、《奇袭》(1962)、《英雄坦克手》(1962)、《英雄儿女》(1964)、《打击侵略者》(1965)、《奇袭白虎团》(1972)、《激战无名川》(1975)、《碧海红波》(1975)、《长空比翼》(1958)、《长空雄鹰》(1976)(反间谍片《铁道卫士》(1959)

❷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著名英雄人物

战斗英雄
抗美援朝中牺牲的十几万名烈士当中,有军职干部3名,师职干部10余名,团职干部200多名。
烈士当中,有抱炸药冲敌阵与敌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有挺胸膛堵枪眼视死如归的黄继光,有战友伤、自己上、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有双腿伤、忍痛爬、捐躯开路的许家朋,有子弹打光拉响手榴弹冲向敌人的孙占元,有卧火海忍剧痛、维护潜伏纪律的邱少云,有抢修桥梁保畅通英勇献身的杨连第,有战终日、歼顽敌、屡建战功的杨春增,有冒严寒跳冰窟救少年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在朝鲜牺牲的十几万名烈士,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五湖四海。
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有:邱少云 黄继光 杨根思 罗盛教 毛岸英等。
志愿军英雄故事
杨根思(1922--1950)江苏泰兴人。1944年参加新四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国内革命战争中他多次立功受奖,曾两次被评为战斗模范,荣获“爆破大王”、“华东一抗美援朝级人民英雄”、“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等称号,并光荣地出席了1950年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同年他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担任志愿军第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 在1950年11月29日第二次战役中,杨根思奉命率领一个排的战士,坚守在长津湖地区下碣隅里外围制高点--小高岭,这是敌人南逃的必经之地。战斗打响后,他率领全排先后连续打退了敌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的8次疯狂进攻。此时,阵地上只剩下他与两名伤员,并且弹药用尽。当美军发起第9次进攻时,危急关头杨根思抱起最后一个5公斤重的炸药包,毅然冲入敌群,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住了阵地,完成了切断敌人退路的阻击任务。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并将他生前所在连命名为“杨根思连”。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杨根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朝鲜政府还在他牺牲的地方建立了“杨根思英雄纪念碑”。
邱少云(1931年--1952年)四川铜梁(现为重庆铜梁)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5军29师87团9连战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作战。 1952年11月11日,邱少云所在连队在朝鲜平康前线反击391高地作战中担负突击任务,并奉命于夜间在距敌60米的山脚下潜伏,以待次日傍晚发起突袭。12日11时,他的潜伏地不幸被敌盲目发射的燃烧弹击中。为了不暴露部队的整个行动计划,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的巨痛,在5个小时的时间里一动不动,直至牺牲。他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此次作战的胜利。当晚反击部队顺利攻占391高地,全歼守敌1个加强连。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英雄的名字被永远镌刻在391高地主峰的石壁上万古留存。
黄继光(1930年--1952年)原名黄积广,四川中江县人。1949年参加革命,1951年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2营通信员、代理班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和上甘岭战役。由于多次出色完成任务,他两次被评为工作模范并荣立三等功。 在1952年10月19日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再次反击597.9高地。当连续攻下敌人数处阵地后,部队在零号阵地半山腰被敌机枪火力点压制,前进受阻。危急中,他挺身而出主动承担爆破任务。他勇敢地冲向敌地堡,用手雷炸毁敌几个火力点后,敌一残存的火力点还在顽抗,部队前进依然困难。此时,黄继光身上已经7处负伤,手雷也已全部用光。为了完成任务,减少战友的伤亡,他忍住巨痛英勇地扑向敌人的火力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正在扫射的敌机枪射孔,为反击部队扫清了前进的道路。在黄继光壮烈献身精神的鼓舞下,反击部队迅速全歼美7师5个连,夺回阵地。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青年团中央授予他“模范青年团员”称号。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为缅怀英雄,他的名字及英雄事迹被镌刻在上甘岭北面的五圣山石壁上,其家乡中江县兴发乡也改名为继光乡。
许家朋(1931-1953)安徽省绩溪县人,1951年5月参加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志愿军第23军第67师第200团第9连战士。 1953年7月6日夜,在反击石砚洞北山战斗中,他所在的突击排突入敌阵地后,为敌暗堡猛烈的机枪火力所阻,爆破手爆破未成,英勇牺牲。许家朋从牺牲的爆破手身边拿起炸药包向敌暗堡扑去,在距敌10余米处两腿负伤,就夹着炸药包爬行。在逼近敌暗堡后,发现炸药包受潮失效,他猛然挺立起来,扑向敌碉堡机枪眼,双手紧抱敌机枪脚,胸膛紧抵枪口,整个上身都钻进了枪眼,阻止了敌人机枪发射,保证了攻击部队迅速攻占主峰,全歼守故100余人。立特等功,获一级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张桃芳(1931-2007)江苏兴化人。22岁的年轻战士,志愿军214团8连狙击手张桃芳,就是他在金化郡上甘岭狙击战中,用442发子弹,歼敌214名,创造了朝鲜前线我军冷枪杀敌的最高记录。 1954年,24军选拔战斗英雄支援空军飞行员队伍建设,经过体检,214团仅张桃芳一人合格,进入徐州第5航空预备学校和济南空军第5航校1团学习。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空军高密第1训练基地担任歼击机飞行员,飞行米格15和米格15比斯歼击机,但在随后换装新式歼击机后,身体不适应高空缺氧,由空军司令刘亚楼亲自批示,转到防空兵,任防空兵某部营长,后来历任坊基地警卫连副指导员、上海空军政治学校学员、山东潍县基地警卫连指导员、济空地空导弹第九团司令部副参谋长、地空导弹九团副团长等职务。 1985年6月,张桃芳退职休养。
吕松山,山东省牟平县人。1944年参加革命,原先是一个油脂工厂的技术工人。美国帝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朝鲜战争以后,他便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部队,在一个战斗连队里,当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战斗小组长”,屡立战功,2007年获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王凤江,开国英雄中被志愿军总部记特等功的王凤江烈士。1950年9月26日, 《人民日报》发表了《血战武家小庙英雄王凤江的战斗剪影》,使这位战斗英雄在全国闻名遐迩。
1925年生于黑龙江省肇州县。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热辽军区第三师第十旅战士、战斗组长,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第五师第十四团班长、副排长、排长。解放战争中,王凤江英勇作战,先后荣立大功四次、小功七次。
1950年9月,他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被评为全国战斗英雄。同年,他参加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三十九军第一一六师第三四七团七连副连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王凤江参加了第一至第三次战役。1951年1月3日,在釜谷里战斗中,他率突击队攻占敌高地时中弹牺牲,年仅26岁,志愿军总部为他追记特等功。志愿军三十九军党委授予王凤江“保国英雄”光荣称号。
杨连弟,从登高英雄到志愿军一级英雄
1919年,杨连弟出生于天津北运河畔北仓村,家境贫寒。1943年,杨连弟被日伪当局抓去当电业工人,爬杆架线。他终日奔波劳碌,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后来,他在建筑工地当架子工。垒台搭架、登梯爬高成为他独特的本领。
1950年9月25日,杨连弟出征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铁道兵一师一团一连副连长。
1951年5月,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展开,铁路、桥梁大部分被敌机炸毁,前方供应中断,杨连弟所在部队参加龙津桥抢修。由于缺少备用枕木,杨连弟冒着敌机轰炸,顺着一根由桥墩垂下的半截钢轨爬上17米高的下行线桥墩,取下40多根枕木,解决了工程急需,赢得了抢修时间。
第五次战役结束后,被赶至“三八”线附近的“联合国军”为挽回败局,对志愿军后方补给线实施狂轰滥炸,炸毁了钢铁运输线上的重要桥梁之一清川江大桥。
运输中断,上级命令一连在80天内修复。杨连弟奉命带一个排抢修清川江大桥。这时,恰逢朝鲜40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他们先后搭浮桥12次,均被冲毁。最后,杨连弟创造了修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钢轨架浮桥”的方法,终于使中断的清川江大桥胜利通车,比原计划提前了两个小时。杨连弟荣立一次大功、两次小功。他领导的一排荣立集体功。
1952年3月,杨连弟所在部队进驻百岭川桥。该桥位于半径500米的弯道上,东靠峭壁,西临清川江,是满浦线上的枢纽。十座桥墩中,有五座已被炸坏,钢轨、枕木散落各处。5月15日上午,连里召开支委会,中间休息时,杨连弟因桥上有一个班正在起梁,就到桥上去看。他发现新修的第三孔钢梁由于过车多、负重大,移动了5厘米,就和战士们抬着压机上桥,准备移正钢梁。就在这时,一颗定时炸弹突然爆炸,一块弹片击中他的头部,他当场牺牲,时年33岁。
杨连弟牺牲后,志愿军总部为杨连弟追记特等功,授予一级英雄称号,命名他生前所在连队为“杨连弟连”。为了纪念杨连弟,铁道部接受群众建议,将陇海铁路八号桥命名为“杨连弟桥”,并在桥头建立纪念碑和烈士塑像。
1953年3月15日,杨连弟的灵柩从朝鲜清川江畔运回祖国,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6月25日,朝鲜政府追授杨连弟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❸ 抗美援朝影片有哪些

首先看改革开放以前:

比较经典的有《上甘岭》(1956,长春电影制片厂)、《英雄儿女》(1964,长影),这些影片我主要是从电视上看到的,后来知道,《英雄儿女》中王成的原型叫王必成,是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而《上甘岭》是中国第一部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英雄儿女》原著的名字叫《团圆》,作者就是巴金。

还看过《奇袭》(1960,八一电影制片厂),以二次战役时38军侦察队炸毁“武陵桥”(其实是在武陵里境内的大同江上的一座公路桥)为蓝本。八一厂1958年拍过一个军教片《武陵桥》(又称《奇袭武陵桥》),不过,真实中又是什么情况呢?呵呵,我也查了一下,这次38军的侦察队,指挥员是38军的侦察科长张魁印,队伍共计323人,差不多是一个营了,不过,电影《奇袭》将当年这个营“缩编”为了一个排,桥的名字改成了“康平桥”。而部队原本仅阵亡一人,在电影中则是倒下了好几个。此后我们还看过一部关于炸桥的电影,名字就叫《桥》。而新中国第一部电影也叫《桥》,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

我也查了一下,那个年代还有:

《斩断魔爪》(1954,上海电影制片厂。抗美援朝的间谍战)

《长空比翼》(1958,八一。这个貌似看过,讲志愿军空军)

《前方来信》(1958,天马电影制片厂)

《三八线上》(1960,八一)

《烽火列车》(1960,长影。抗美援朝中军事后勤题材的不少)

《铁道卫士》(1960,长影。军事后勤+间谍战)

《慧眼丹心》(1960,珠江电影制片厂。后勤系统的题材)

《英雄坦克手》(1962,八一。抗美援朝中,志愿军装甲兵刚刚组建,参战不多)

《打击侵略者》(1965,八一。电影中将抗美援朝很多故事浓缩在了一起,有邱少云的故事,有奇袭白虎团的故事)

《激战无名川》(1974,八一。同样也是军事后勤题材,反“绞杀战”内容)

《碧海红波》(1975,西安电影制片厂。雷达兵+间谍战+反“绞杀战”)

《长空雄鹰》(1976,长影。反“绞杀战”题材)

不过“最有名”的我想可能就是八部样板戏之一——《奇袭白虎团》(1972,长影)。白虎团的团旗我看过,在北京的军博。不过这部样板戏没有看全过,看过几次片段。杨育才在电影/京剧里改名叫严伟才。杨育才是十二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中活着回到祖国的三位之一,还有两位是彭德怀和胡修道。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中国的电影继续着,先后有《心弦》(1981,上影)、《心灵深处》(1982,长影)、《战地之星》(1983,八一)、《毛泽东和他的儿子》(1991,潇湘)、《神龙车队》(1993,八一)、《铁血大动脉》(1998,八一)、《北纬三十八度线》(2000,八一)、《三八线上的女兵》(2000,CCTV电影频道)等故事片上影。至于记录片还有不少,我看过的有《共和国之战——抗美援朝战争》(《共和国之战》有一个系列,记录建国后的抗美援朝、对印自卫反击战、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对越自卫反击战),以及一些人物、事件的记录片(比如《狙击英雄》等),这些主要是电视记录片。记录电影比较有名的是《较量》(1996,八一),可惜我没有看过。
此外还有一些电视剧,主要是在八十年代以后,毕竟中国的电视是到了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渐普及的。有一部叫《硝烟散去》,记得那是讲一位被魏巍“写死”的志愿军战士的,此人叫李玉安,志愿军38军113师335团1营3连的士兵,魏巍“写死”他的那篇文章是原来读书时候学过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李玉安没有死,回国之后长期隐姓埋名,后来为了帮他儿子参军“走后门”,找到当地的征兵部门说,自己就是那个魏巍笔下的李玉安,希望部队看在一个志愿军老兵的份上能要他那个坚决要当兵的儿子。后来魏巍和他笔下“壮烈牺牲”的李玉安还见过面。还有一部我看过的叫《中国战俘》,反映的是志愿军战俘的故事。

此外,一些电视剧中,比如《激情燃烧的岁月》、《历史的天空》等都或多或少的带有朝鲜战争的因素,即使是被广大军事网友诟病的《集结号》也有。

❹ 抗美援朝电影有哪些

1、《长空比翼》

抗美援朝时期,农民出身的志愿军空军飞行员张虎,从航校毕业后来到前线,顺利地通过了试飞。师长和大队长都很满意他的试飞成绩,确定他给大队长当僚机,但张虎却不愿当僚机,认为只有当长机直接打下飞机,才算真本事。

他首次参加空战,就不听大队长的命令,单机出击,结果被敌机咬住,不能脱身。为使其脱险,大队长的飞机负了伤。

《铁道卫士》是由方荧执导的战争片,印质明、宋雪娟等参加演出。主要讲述了抗美援朝期间,我公安科长高健为粉碎敌人炸毁铁路的阴谋,冒充成敌人特务,打入敌人内部,最后将特务抓获并排除了列车炸弹。

❺ 抗美援朝,保卫国家的英雄人物有哪些

1.彭德怀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原名得华,号石穿。湖南湘潭人。1898年10月24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彭家围子。妻子浦安修。无子女。




2. 杨根思




志愿军第20军58师172团三连连长。1950年11月29日,第二次战役长津湖作战中,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下碣隅里外围东南小高岭,阻击美军陆战一师南逃,战斗中,杨根思抱着炸药包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




3. 杨连弟




志愿军铁道兵第1师副连长。入朝后,冒着美军轰炸,抢修桥梁,先后荣立战功6次,其中大功1次。1952年5月15日上午,当杨连弟率领部队抢修清川江大桥时,因敌人投下的炸弹爆炸,不幸牺牲。




4. 伍先华




志愿军第12军第34师班长。1952年9月29日,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中,伍先华所在部队负责反击金城郡官岱里以西的美军和韩军,伍先华率全班担负开辟冲击部队前进道路的爆破任务,在身中数弹的情况下,他仍顽强地爬到敌军坑道口,拉燃导火索,滚入坑道,与40多名敌人同归于尽。




5. 黄继光




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某连通讯员,上甘岭战役中,1952年10月19日,黄继光所在部队反击收复597.9高地,在消灭敌人火力点过程中,黄继光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




6. 邱少云




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战士。1952年10月12日,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中,邱少云所在部队负责进攻韩军防守的391高地。在战前潜伏过程中,敌军发射的一颗燃烧弹在邱少云身边爆炸,燃烧液溅到了他的身上,立刻燃烧起来。




为了战斗胜利,为了一同潜伏的500多名战友的安全,邱少云任凭烈火燃烧,一动不动,直至牺牲。当晚,潜伏部队一举夺取391高地。




7. 孙占元




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排长。上甘岭战役爆发的第一天,1952年10月14日傍晚,志愿军四个连反攻夺回白天被敌军占领的阵地,孙占元率领突击排负责夺占597.9高地2号阵地。




战斗中,他的双腿被敌炮弹炸断,仍坚持来回爬行指挥,用缴获的机枪向反扑的美军射击,在战友相继伤亡,弹药告罄的情况下,他拉响了最后一颗手雷,与冲上来的美军同归于尽。




8. 胡修道




志愿军第12军第31师91团战士。上甘岭战役中,1952年10月底,志愿军夺回了597.9高地,敌军不甘心失败,持续组织反攻。11月5日,胡修道及其战友坚守597.9高地,经一天激战,共打退敌军40余次进攻,胡修道一人打死打伤敌军280余人。




9. 杨育才




志愿军68军203师侦察排副排长,奇袭白虎团的传奇英雄。1953年7月,金城战役中,杨育才奉命率小分队执行“虎口拔牙”——突袭韩军精锐部队首都师第1团(即“白虎团”)团部任务。13日晚,他乔装成“美国顾问”,12名侦察员化装成护送“顾问”的韩军,直插敌纵深。




他指挥小分队冲进白虎团团部警卫室、会议室,打得敌人措手不及,乱作一团。仅用13分钟就结束了战斗,毙伤敌机甲团团长以下97人,俘敌军事科长、榴炮营副营长等19人,缴获李承晚亲自授予“白虎团”的“优胜”虎头旗,圆满完成突袭任务。




10. 李家发




志愿军第67军第199师战士。1953年7月13日夜,在金城战役夺取韩军防守的轿岩山战斗中,李家发机智地炸毁敌主地堡外围3个火力点。




身负重伤后,继续艰难地向前爬进,用最后一颗手雷摧毁敌主地堡。当反击部队遭到敌另一暗堡火力封锁时,李家发从昏迷中醒来,顽强爬近敌暗堡,以胸膛堵住敌机枪射孔,为反击部队夺取轿岩山开辟了道路。




11. 杨春增




志愿军第12军第35师104团副排长。1952年8月5日 ,杨春增所在的第4连向韩军首都师第26团一个连守卫的金城座首洞东南无名高地发起进攻,一举夺取敌军阵地。




此后,敌军不断进行反扑,杨春增率队从早晨激战到下午,打退数倍于已的敌军14次反扑,毙伤敌200多人。激战到6日黄昏,阵地上只有杨春增和卫生员两个人,这时百余名敌军蜂拥而至,杨春增抱起最后一颗反坦克手雷,奋勇冲入敌群,与30多名敌军同归于尽。




12. 许家朋




志愿军第23军第67师第200团战士。1953年7月6日夜,许家朋所在部队冒大雨进攻美军第7步兵师防守的石砚洞北山,突击排接近主峰时,美军一暗堡突然开火,将部队压制在山腰间。当执行爆破任务的战友牺牲后,许家朋主动抱起炸药包,冲向敌暗堡。




前进中双腿被炸伤,他忍着伤痛,顽强爬抵暗堡,由于炸药包被雨淋湿,爆破未能成功。他拖着伤腿绕暗堡爬行,寻找暗堡入口。在找不到入口的情况下,毅然挺身扑向暗堡射孔,用胸膛堵住正在射击的机枪口,为部队开辟了进攻道路。



(5)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电影演员表扩展阅读


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巩固了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❻ 抗美援朝有那些电视剧

1、皮影

剧情简介:

1951年秋,朝鲜战场鏖战正急。敌情报机构发现志愿军使用的新型火箭弹威力强大,台湾国民党一家神秘的皮影剧团,分析出新型火药的生产地点:中国西南的小城——竹山。

一场殊死的较量就此展开。面对复杂的敌情,公安领导急调智勇双全的侦察科长阿宏组成侦破小组,担负起挫败敌特阴谋和保卫军工生产的重要任务。阿宏深入土匪老巢,将土匪武装彻底剿灭。

斗智斗勇中,隐藏在我方内部的特务被阿宏识破。几番惊险,特务名单被陆子仪获取。激烈的的战斗里,敌特头子试图孤注一掷,皮影剧团的艺人们在惊心动魄的斗争中擦亮了眼睛,协助阿宏破解了最后的危机。

2、三八线

剧情简介:

故事讲述了1950年鸭绿江上的渔民遭美军战斗机轰炸后,村子里的年轻人参加志愿军奔赴朝鲜,投入保家卫国的战役。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与敌人展开了殊死较量,历经数次浴血的战役之后,渔村青年完成了从冲动的年轻人到智慧果敢的爱国战士的转变;与此同时,经过几轮战略战术调整,中国志愿军在战场上逐渐掌握主动,国际舆论支持和关注;

在最后的上甘岭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以生命代价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以及停战协议后的和平。

3、抗美援朝

剧情简介:

抗美援朝战争,是本世纪中叶的重要事件,是一场对世界格局起着重要作用的局部战争,是中国近百年与外敌交手时首次迫使对手坐下来谈判并以相对公平的和约结束的一场战争,在国际战争史和国际军事史上都占据着重要位置。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揭露了美帝国主义主宰世界、称霸全球的侵略本质,戳穿了它不可战胜的神话,有力地表明了新中国是不可战胜的。

(6)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电影演员表扩展阅读:

与抗美援朝有关的影视作品

1、《上甘岭》

《上甘岭》是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故事片。由沙蒙、林杉执导,高保成、徐林格、刘玉茹等主演。于1956年12月1日上映。

影片改编自电影文学剧本《二十四天》,讲述了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坚守阵地,与敌人浴血奋战,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2、《烽火列车》

《烽火列车》是1960年上映的故事片,由朱文顺执导,李亚林、史可夫等主演。影片讲述了抗美援朝初期,美军为阻挠我志愿军向南挺进,炸毁了清川江大桥。刘风、金万吉、苗景春等冒着生命危险,把军火提前运到前线,保证了我军的作战需要。

3、《英雄坦克手》

《英雄坦克手》是一部剧情片,由李昴导演,王仁、高保成、赵汝平、里坡、张可方主演。主要讲的是1952年,朝鲜战场某次战斗中,美帝国主义侵略军在大批坦克的掩护下,向中国志愿军350高地猛攻。中国志愿军坦克部队,在排长张勇率领下被派去350高地配合步兵作战的故事。

4、《集结号》

《集结号》是2006年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影集团公司等联合出品的剧情片,由冯小刚执导,刘恒编剧,张涵予、邓超、袁文康、汤嬿、廖凡、王宝强等主演,胡军、任泉特别演出。该片于2007年12月20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该片是一部以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朝鲜战争为题材的电影,改编自杨金远的小说《官司》。该片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连长谷子地探明当年集结号的真相,为九连牺牲的战友们争取荣誉的故事。

5、《我的战争》

《我的战争》是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战争片,由彭顺执导,刘恒编剧,刘烨、王珞丹、黄志忠、杨祐宁、叶青等领衔主演。该片于2016年9月15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影片改编自巴金的小说《团圆》,讲述了一群平凡又伟大的年轻人为了保卫国家毅然决然远赴他乡,在残酷的战场上所发生的那些关于爱情、友情、亲情的传奇故事。



❼ 抗美援朝有那些电视剧

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抗美援朝题材的影视剧一下子突然变成了禁区,除了在早些时候拍摄的《英雄儿女》、《上甘岭》等少数的纯抗美援朝题材电视剧外,近些年几乎看不到抗美援朝题材的影视剧,这主要是出于外交考虑,避免因为这个题材的影视剧影响中美关系。

不过抗美援朝战争毕竟是我们心中无法抹去的一段历史,是我们心中的骄傲所在,近些年也又有一些涉及抗美援朝题材的影视作品。不过多数只是一部作品中的少数呈现,并不作为主线表现,比如《集结号》里面的片段,再比如《激情燃烧的岁月》里面主人公出征朝鲜的片段。这些都只是出于整体的剧情需要,并没有真正地表现出抗美援朝本身。

《集结号》电影截图

即使是以抗美援朝战争为故事主线拍摄的电视剧或者电影,其中同样不以美国人为主要对手,而是把李承晚的伪军放在了对立面,这也是出于外交关系的考量而被迫做出的改变。这就使得这些影视剧无法完整的表现抗美援朝这段战争的历史,而且这两部作品都不是为抗美援朝的专门制作,无法体现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剧情也不够吸引人,无法吸引到年轻人观看。

不过广电总局对抗美援朝题材解封后,关于抗美援朝题材影视作品的好消息就接连传来,现在已经传出正在拍摄的电影有《冰雪长津湖》、《金刚川》,已经杀青的网剧《我们的战争》,准备年内开机的电视剧《跨过鸭绿江》。这对于我这样一个苦苦盼望抗美援朝题材影视剧的人来说,莫过于今年最大的好消息了。

《冰雪长津湖》主演张涵予的《集结号》剧照

一看到“长津湖”三个字,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人一定都知道,长津湖战役是第二次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役,志愿军战士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极寒天气条件下,向美军发起的主动进攻,是抗美援朝战争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电影《冰雪长津湖》就围绕此历史事件展开。

《冰雪长津湖》这部电影是狼君比较期待的一部,由执导过《建军大业》、《中国机长》的刘伟强担任导演,主演则是在《集结号》、《湄公河行动》中担任男主角的张涵予。导演和演员都是实力派,再加之长津湖战役的特殊性,使这部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还未杀青,就引来了诸多关注。

管虎

《金刚川》这部电影是我个人最期待的一部电影,导演、演员阵容更加庞大,由执导过《我和我的祖国》、《八佰》的管虎、执导过《流浪地球》的郭帆、执导过《绣春刀》的路阳三人联合执导《金刚川》,主演更是扔出了张译加吴京的王炸,想必如此阵容,电影效果一定差不了。更令

❽ 抗美援朝有哪些电影

首先说一下,抗美援朝并不是我国战役中的里程碑,抗美援朝是战争,不是“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由外国帝国主义欺负中国人民的时代,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永远宣告结束了。”

关于抗美援朝的电影还有很多,如《飞虎》、《长空比翼》、《友谊》、《三八线上》、《烽火列车》、《奇袭》、《打击侵略者》等都深刻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血与泪。事实上,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文艺作品更多,不仅是电影,还有其他题材,如纪录片《跨过鸭绿江》,戏剧《奇袭白虎团》,歌曲《抗美援朝进行曲》、《英雄赞歌》等。

❾ 抗美援朝的电影有哪些

1、《金刚川》

《金刚川》是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七印象影视传媒(海口)有限公司等出品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由管虎、郭帆、路阳联合执导,张译、吴京、李九霄、魏晨领衔主演,邓超特别出演。

该片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七十周年,讲述志愿军战士们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以血肉之躯顽强拼搏的英勇事迹。该片于2020年10月23日在中国内地正式上映。


❿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著名英雄人物有哪些

战斗英雄
抗美援朝中牺牲的十几万名烈士当中,有军职干部3名,师职干部10余名,团职干部200多名。
烈士当中,有抱炸药冲敌阵与敌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有挺胸膛堵枪眼视死如归的黄继光,有战友伤、自己上、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有双腿伤、忍痛爬、捐躯开路的许家朋,有子弹打光拉响手榴弹冲向敌人的孙占元,有卧火海忍剧痛、维护潜伏纪律的邱少云,有抢修桥梁保畅通英勇献身的杨连第,有战终日、歼顽敌、屡建战功的杨春增,有冒严寒跳冰窟救少年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在朝鲜牺牲的十几万名烈士,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五湖四海。
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有:邱少云 黄继光 杨根思 罗盛教 毛岸英等。
志愿军英雄故事
杨根思(1922--1950)江苏泰兴人。1944年参加新四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国内革命战争中他多次立功受奖,曾两次被评为战斗模范,荣获“爆破大王”、“华东一抗美援朝级人民英雄”、“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等称号,并光荣地出席了1950年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同年他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担任志愿军第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 在1950年11月29日第二次战役中,杨根思奉命率领一个排的战士,坚守在长津湖地区下碣隅里外围制高点--小高岭,这是敌人南逃的必经之地。战斗打响后,他率领全排先后连续打退了敌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的8次疯狂进攻。此时,阵地上只剩下他与两名伤员,并且弹药用尽。当美军发起第9次进攻时,危急关头杨根思抱起最后一个5公斤重的炸药包,毅然冲入敌群,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住了阵地,完成了切断敌人退路的阻击任务。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并将他生前所在连命名为“杨根思连”。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杨根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朝鲜政府还在他牺牲的地方建立了“杨根思英雄纪念碑”。
邱少云(1931年--1952年)四川铜梁(现为重庆铜梁)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5军29师87团9连战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作战。 1952年11月11日,邱少云所在连队在朝鲜平康前线反击391高地作战中担负突击任务,并奉命于夜间在距敌60米的山脚下潜伏,以待次日傍晚发起突袭。12日11时,他的潜伏地不幸被敌盲目发射的燃烧弹击中。为了不暴露部队的整个行动计划,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的巨痛,在5个小时的时间里一动不动,直至牺牲。他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此次作战的胜利。当晚反击部队顺利攻占391高地,全歼守敌1个加强连。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英雄的名字被永远镌刻在391高地主峰的石壁上万古留存。
黄继光(1930年--1952年)原名黄积广,四川中江县人。1949年参加革命,1951年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2营通信员、代理班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和上甘岭战役。由于多次出色完成任务,他两次被评为工作模范并荣立三等功。 在1952年10月19日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再次反击597.9高地。当连续攻下敌人数处阵地后,部队在零号阵地半山腰被敌机枪火力点压制,前进受阻。危急中,他挺身而出主动承担爆破任务。他勇敢地冲向敌地堡,用手雷炸毁敌几个火力点后,敌一残存的火力点还在顽抗,部队前进依然困难。此时,黄继光身上已经7处负伤,手雷也已全部用光。为了完成任务,减少战友的伤亡,他忍住巨痛英勇地扑向敌人的火力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正在扫射的敌机枪射孔,为反击部队扫清了前进的道路。在黄继光壮烈献身精神的鼓舞下,反击部队迅速全歼美7师5个连,夺回阵地。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青年团中央授予他“模范青年团员”称号。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为缅怀英雄,他的名字及英雄事迹被镌刻在上甘岭北面的五圣山石壁上,其家乡中江县兴发乡也改名为继光乡。
许家朋(1931-1953)安徽省绩溪县人,1951年5月参加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志愿军第23军第67师第200团第9连战士。 1953年7月6日夜,在反击石砚洞北山战斗中,他所在的突击排突入敌阵地后,为敌暗堡猛烈的机枪火力所阻,爆破手爆破未成,英勇牺牲。许家朋从牺牲的爆破手身边拿起炸药包向敌暗堡扑去,在距敌10余米处两腿负伤,就夹着炸药包爬行。在逼近敌暗堡后,发现炸药包受潮失效,他猛然挺立起来,扑向敌碉堡机枪眼,双手紧抱敌机枪脚,胸膛紧抵枪口,整个上身都钻进了枪眼,阻止了敌人机枪发射,保证了攻击部队迅速攻占主峰,全歼守故100余人。立特等功,获一级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张桃芳(1931-2007)江苏兴化人。22岁的年轻战士,志愿军214团8连狙击手张桃芳,就是他在金化郡上甘岭狙击战中,用442发子弹,歼敌214名,创造了朝鲜前线我军冷枪杀敌的最高记录。 1954年,24军选拔战斗英雄支援空军飞行员队伍建设,经过体检,214团仅张桃芳一人合格,进入徐州第5航空预备学校和济南空军第5航校1团学习。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空军高密第1训练基地担任歼击机飞行员,飞行米格15和米格15比斯歼击机,但在随后换装新式歼击机后,身体不适应高空缺氧,由空军司令刘亚楼亲自批示,转到防空兵,任防空兵某部营长,后来历任坊基地警卫连副指导员、上海空军政治学校学员、山东潍县基地警卫连指导员、济空地空导弹第九团司令部副参谋长、地空导弹九团副团长等职务。 1985年6月,张桃芳退职休养。
吕松山,山东省牟平县人。1944年参加革命,原先是一个油脂工厂的技术工人。美国帝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朝鲜战争以后,他便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部队,在一个战斗连队里,当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战斗小组长”,屡立战功,2007年获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王凤江,开国英雄中被志愿军总部记特等功的王凤江烈士。1950年9月26日, 《人民日报》发表了《血战武家小庙英雄王凤江的战斗剪影》,使这位战斗英雄在全国闻名遐迩。
1925年生于黑龙江省肇州县。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热辽军区第三师第十旅战士、战斗组长,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第五师第十四团班长、副排长、排长。解放战争中,王凤江英勇作战,先后荣立大功四次、小功七次。
1950年9月,他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被评为全国战斗英雄。同年,他参加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三十九军第一一六师第三四七团七连副连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王凤江参加了第一至第三次战役。1951年1月3日,在釜谷里战斗中,他率突击队攻占敌高地时中弹牺牲,年仅26岁,志愿军总部为他追记特等功。志愿军三十九军党委授予王凤江“保国英雄”光荣称号。
杨连弟,从登高英雄到志愿军一级英雄
1919年,杨连弟出生于天津北运河畔北仓村,家境贫寒。1943年,杨连弟被日伪当局抓去当电业工人,爬杆架线。他终日奔波劳碌,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后来,他在建筑工地当架子工。垒台搭架、登梯爬高成为他独特的本领。
1950年9月25日,杨连弟出征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铁道兵一师一团一连副连长。
1951年5月,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展开,铁路、桥梁大部分被敌机炸毁,前方供应中断,杨连弟所在部队参加龙津桥抢修。由于缺少备用枕木,杨连弟冒着敌机轰炸,顺着一根由桥墩垂下的半截钢轨爬上17米高的下行线桥墩,取下40多根枕木,解决了工程急需,赢得了抢修时间。
第五次战役结束后,被赶至“三八”线附近的“联合国军”为挽回败局,对志愿军后方补给线实施狂轰滥炸,炸毁了钢铁运输线上的重要桥梁之一清川江大桥。
运输中断,上级命令一连在80天内修复。杨连弟奉命带一个排抢修清川江大桥。这时,恰逢朝鲜40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他们先后搭浮桥12次,均被冲毁。最后,杨连弟创造了修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钢轨架浮桥”的方法,终于使中断的清川江大桥胜利通车,比原计划提前了两个小时。杨连弟荣立一次大功、两次小功。他领导的一排荣立集体功。
1952年3月,杨连弟所在部队进驻百岭川桥。该桥位于半径500米的弯道上,东靠峭壁,西临清川江,是满浦线上的枢纽。十座桥墩中,有五座已被炸坏,钢轨、枕木散落各处。5月15日上午,连里召开支委会,中间休息时,杨连弟因桥上有一个班正在起梁,就到桥上去看。他发现新修的第三孔钢梁由于过车多、负重大,移动了5厘米,就和战士们抬着压机上桥,准备移正钢梁。就在这时,一颗定时炸弹突然爆炸,一块弹片击中他的头部,他当场牺牲,时年33岁。
杨连弟牺牲后,志愿军总部为杨连弟追记特等功,授予一级英雄称号,命名他生前所在连队为“杨连弟连”。为了纪念杨连弟,铁道部接受群众建议,将陇海铁路八号桥命名为“杨连弟桥”,并在桥头建立纪念碑和烈士塑像。
1953年3月15日,杨连弟的灵柩从朝鲜清川江畔运回祖国,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6月25日,朝鲜政府追授杨连弟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战斗英雄
抗美援朝中牺牲的十几万名烈士当中,有军职干部3名,师职干部10余名,团职干部200多名。
烈士当中,有抱炸药冲敌阵与敌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有挺胸膛堵枪眼视死如归的黄继光,有战友伤、自己上、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有双腿伤、忍痛爬、捐躯开路的许家朋,有子弹打光拉响手榴弹冲向敌人的孙占元,有卧火海忍剧痛、维护潜伏纪律的邱少云,有抢修桥梁保畅通英勇献身的杨连第,有战终日、歼顽敌、屡建战功的杨春增,有冒严寒跳冰窟救少年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在朝鲜牺牲的十几万名烈士,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五湖四海。
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有:邱少云 黄继光 杨根思 罗盛教 毛岸英等。
志愿军英雄故事
杨根思(1922--1950)江苏泰兴人。1944年参加新四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国内革命战争中他多次立功受奖,曾两次被评为战斗模范,荣获“爆破大王”、“华东一抗美援朝级人民英雄”、“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等称号,并光荣地出席了1950年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同年他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担任志愿军第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 在1950年11月29日第二次战役中,杨根思奉命率领一个排的战士,坚守在长津湖地区下碣隅里外围制高点--小高岭,这是敌人南逃的必经之地。战斗打响后,他率领全排先后连续打退了敌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的8次疯狂进攻。此时,阵地上只剩下他与两名伤员,并且弹药用尽。当美军发起第9次进攻时,危急关头杨根思抱起最后一个5公斤重的炸药包,毅然冲入敌群,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住了阵地,完成了切断敌人退路的阻击任务。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并将他生前所在连命名为“杨根思连”。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杨根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朝鲜政府还在他牺牲的地方建立了“杨根思英雄纪念碑”。
邱少云(1931年--1952年)四川铜梁(现为重庆铜梁)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5军29师87团9连战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作战。 1952年11月11日,邱少云所在连队在朝鲜平康前线反击391高地作战中担负突击任务,并奉命于夜间在距敌60米的山脚下潜伏,以待次日傍晚发起突袭。12日

阅读全文

与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电影演员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什么变态的电影网站 浏览:735
三大电影节奖品 浏览:23
古惑仔电影人物介绍及图片 浏览:172
电影妮娜中文字幕 浏览:751
国语版冰海陷落2019免费完整电影 浏览:639
似曾相识电影音乐 浏览:152
简爱的电影结局是什么 浏览:994
英文版电影ppt 浏览:493
老易的故事电影完整版 浏览:327
最新电影付费观看网站 浏览:360
吸血鬼恋爱动漫电影大全 浏览:283
电影十面埋伏完整版免费观看 浏览:593
电影教父音乐网盘下载迅雷下载地址 浏览:511
阿虎电影音乐 浏览:920
外国电影动画片名字 浏览:476
电影夜校演员表 浏览:812
国外网站的电影怎么复制bt 浏览:710
2021大年初一上映的搞笑电影 浏览:261
2019年男同泰国电影 浏览: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