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参演人物 > 电影导演朱文顺

电影导演朱文顺

发布时间:2021-08-09 20:16:43

Ⅰ 半篮花生的演出历史

阮敏(男)等导演。电影排戏导演张骏声,技导周世瑞、杨小青。电影导演朱文顺。本团音乐创作组作曲。

Ⅱ 广布道尔基的人物简介

广布道尔基,1926年生,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人,中国少数民族著名电影导演,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的第一个蒙古族电影导演。有很多同名的人,就是现在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广布道尔基。艺名广道,1926年12月25日出生于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巴彦塔拉村。1946年在内蒙古军区政治部文工团任演员,1947年毕业于东北军政大学政治系,后任内蒙文工团演员、导演。1955年调入长春电影制片厂,1957年,他与朱文顺联合导演了影片《牧人之子》,同年还在《寂静的山林》中担任副导演。1962年,调入内蒙电影制片厂任导演,1966年,调入内蒙古歌舞团任话剧导演。1977年重又调入长春电影制片厂,当年即导演了《暗礁》。同时还创作剧本。
广布道尔基是我国第一个蒙古族电影导演。同时,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演员,当过歌舞、戏剧、电影导演,创作过电影剧本。他性格开朗,创作上有激情,做为一名少数民族电影导演,他为中国电影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Ⅲ 建国后我国拍摄的越剧电影都有哪些

1948年《祥林嫂》
启明公司
原著:鲁迅 改编、导演:南薇 摄影:董克毅、董绍泳
演员:袁雪芬 范瑞娟 徐天红 张桂凤 吴小楼 项彩莲 张云霞

1949年《越剧精华》
文华公司
导演:桑弧 摄影:黄绍芬
包括:
范瑞媚、傅全香的《楼台会》;
徐玉兰、王文娟的《贩马记》中的《写状》;
袁雪芬,徐玉兰、筱小招、吴小楼的 《双看相》;
竺水招、戚雅仙的《卖婆记》。

1949年《相思树》
中国电影实验工厂
导演:程述尧
编剧:钟 泯 邵慕水
袁雪芬 魏凤娟 金艳芳 陈金莲 高剑琳

1950年《石榴红》
中国电影实验工厂
导演:韩义
编剧:沈默
徐天红 戚雅仙 焦月娥 高剑琳

1953年《梁山伯与祝英台》
上海电影制片厂
编剧:徐进、桑弧 导演:桑弧、黄沙 摄影:黄绍芬
布景设计:胡倬云、张曦白
根据华东戏曲研究院舞台剧本改编
袁雪芬 范瑞娟 张桂凤

1958年《情探》
江南电影制片厂
编剧:田汉、安娥 导演:黄祖模 摄影:李生伟 美工:卢景光
演出:上海越剧院
傅全香、陆锦花

1959年 《西厢记》
香港文华电影公司
金宝花、张茵、高佩

1959年 《追鱼》
天马电影制片厂
改编:集体 导演:应云卫 摄影:马林发 美工:葛师承 副导演:丁然
演出:上海越剧院
徐玉兰、王文娟、郑忠梅、周宝奎

1960年《斗诗亭》
天马电影制片厂
编剧:胡小孩 导演:应云卫 摄影:马林发、任志新 美工:葛师承
演出:浙江越剧二团
根据浙江省越剧二团演出本改编

1961年《云中落绣鞋》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61年《王老虎抢亲》
香港长城影业公司 上海越剧院配合
导演:金庸
编剧:金庸
夏 梦 李 嫱 配 音 毕春芳 戚雅仙等

1962年《红楼梦》
海燕电影制片厂、香港金声影业公司联合摄制
编剧:徐进 艺术指导:朱石麟 导演:岑范 摄影:陈震祥美工:胡倬云、张曦白
演出:上海越剧二团
徐玉兰 王文娟 金采风 吕瑞英 周宝奎 徐天红 孟莉英

1962年《碧玉簪》
海燕电影制片厂、香港大鹏影业公司联合摄制
改编、导演:吴永刚 摄影:罗从周、彭恩礼 美工:张曦白 副导演:赵焕章 舞台导演:黄沙
演出:上海越剧二团
根据上海越剧院演出本改编
金采风 陈少春 周宝奎 姚水娟 钱妙花

1962年《三看御妹刘金定》
香港长城影业公司 上海越剧院配合
编剧:李萍倩
夏 梦 丁赛君 李 嫱 冯 琳 配 音 陈 琦 徐涵英

1962年《柳毅传书》
长春电影制片厂
改编:南京市越剧团创作组集体,计大为、叶至诚执笔
导演:蔡振亚 摄影:吴国疆 美工:崔永泉、陈德生
演出:南京市越剧团
竺水招、筱水招、商芳臣

1963年《毛子佩闯宫》
珠江电影制片厂、香港鸿图影业公司联合摄制
编剧:裘凤 导演:斯蒙 摄影:李生伟 美术:葛兴萼 副导演:黄丹彤
演出:武汉市越剧团
金雅楼、筱灵凤

1963年《金枝玉叶》
香港长城影业公司 上海越剧院配合
编剧:胡小峰
夏 梦 丁赛君 李 嫱 冯 琳 配 音 陈 琦 徐涵英

1965年《烽火姻缘》
香港长城影业公司拍摄 上海越剧院配合
编剧:李萍倩
夏 梦 丁赛君 配 音 陈 琦 徐涵英

1974年《半篮花生》
长春电影制片厂
编剧:《半篮花生》创作组 导演:朱文顺 摄影:常彦 美工:汪滔
演出:浙江越剧团

1978年《祥林嫂》
上海电影制片厂、香港凤凰影业公司联合摄制
改编:吴琛、庄志、袁雪芬、张桂凤 导演:岑范、罗君雄
摄影:蒋锡伟 美工:胡倬云、谢棨前
袁雪芬、金采凤

1982年《花烛泪》
浙江电影制片厂
编剧:胡小孩、谢枋、天方 导演:殷子、陈蝉
摄影顾问:石凤歧 摄影:龚国良蓖、周荣震 美工:骆德灏
演出:浙江越剧一团

1983年《莫愁女》
南京电影制片厂
编剧:张弦 导演:周予、吴秋芳 摄影:冯秉镛、单兴良 美术顾问:张曦白 美术:胡荣法
竺小招、林婷婷

1984年《五女拜寿》
长春电影制片厂 编剧:顾锡东 导演:陆建华、于中效
总摄影:王启民 摄影:李俊岩 美术:徐振鹍
演出:浙江省小百花越剧演出团
董柯娣、徐爱武

1985年《绣花女传奇》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改编:包朝赞 导演:石岚
摄影:瞿金楼 美工:叶明楠
演出:浙江省杭州市桐庐越剧团
根据江南民间故事改编

1986年《桐花泪》
上海电影制片厂
编剧:包朝赞 导演:沙洁 摄影:张珥 美术:秦柏松 副导演:史凤和
演出:杭州市越剧二团

1999《红丝错》
浙江省电影公司、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联合摄制
编剧:顾颂恩 导演:徐伟杰 摄影:瞿家振、李荣圣

2001年《唐伯虎》
茅威涛、何赛飞

2002年《醉公主》
中影集团、北京今古影视策划有限公司联合摄制
编剧:王云根、钱勇 导演:森岛 摄影:王健

2007年越剧电影
经典版《红楼梦》
主演:郑国凤 王志萍
交响版《红楼梦》
主演:赵志刚 方亚芬
总导演:韦翔东

正要拍摄的电影
《西厢记》《梁祝》
主演:茅威涛 颜佳

Ⅳ 电影古刹钟声演员表

古刹钟声 (1958)

导演: 朱文顺
编剧: 刘宝德
主演: 庞学勤 / 田烈 / 李希达 / 陈克然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1958-08
片长: 78分钟

Ⅳ 请问有谁知道有关济南的电影吗

电视剧可以吗

济南战役
导演:朱文顺 | 主演:陈默郭振清史可夫地区:中国 | 上映时间:1979 | 类别:战争简介: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第二年,我军已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我华东野战军在相继占领山东境内中小城市后,决心攻克蒋介石重点设防的大城市--济南.以丁耀东为首的泰山纵队同其他兄弟部队一起,奉命向济南挺进

Ⅵ 根据电影《茶馆》分析其中的民俗表现及其原因

创作于1957年的三幕话剧《茶馆》就是影片的完整历史背景,无疑是老舍在当代的杰作。借北京城里一个名为裕泰的茶馆在三个时期。分别是清末1898年初秋;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40年代抗战结束、内战爆发前夕)的变化,来表现19世纪末以后半个世纪中国的历史变迁。这种具有相当时间跨度的“历史概括”,是当代作家普遍热衷的。对这一宏大题旨的表现,作者选择了自身的生活经历和艺术经验所能驾驭的轨道。“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

《茶馆》的作者老舍选择了从“侧面”,从“小人物”的生活变迁入手的角度,并把对他们的表现范围,限制在茶馆这个“小社会”中。没有运用中心情节和贯串全剧的冲突——当代话剧常见的结构方式,而采用被称为“图卷戏”或“三组风俗画”的创新形式。众多的人物被放置在显现不同时代风貌的场景中。这些人物,涉及市民社会的“三教九流”:茶馆的掌柜和伙计,受宠的太监,说媒拉纤的社会渣滓,走实业救国道路的资本家,老式新式的特务、打手,说书艺人,相面先生,逃兵,善良的劳动者……其中,常四爷、王利发和秦仲义贯串全剧。

影片中的角色人物,从他们的性格、生活道路各不相同,“旗人”常四爷耿直,“一辈子不服软”;秦仲义办工厂,开银号,雄心勃勃;掌柜王利发则“见谁都请安、鞠躬、作揖”:但最终都走投无路,为自己祭奠送葬。“我可没作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剧中的悲凉情绪,人物关于自身命运的困惑与绝望,透露了与现代历史有关的某种悖谬含意,无奈与悲戚!

总得来说,作家老舍《茶馆》的叙述动机,来自于对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强烈渴望,和对一个不公正的社会的强烈憎恶。新旧社会对比既是他结构作品的方法,也是他的历史观。他对于“旧时代”北京社会生活的熟悉,他对普通人的遭际命运的同情,他的温婉和幽默,含泪的笑,使这部作品,接续了老舍创作中深厚的人性传统。而作为电影,《茶馆》中的一代卓越艺术家他们卓远的演出,对确立该影片在当代的“经典”地位,也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个也是不容置疑的。

Ⅶ 这几天哪个老演员死了

今日(10月12日)上午,据影评人余泳微博透露,著名表演艺术家庞学勤于清晨在珠海与世长辞,享年86岁。他曾任长春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代表作有《甲午风云》、《战火中的青春》、《兵临城下》、《烈火中永生》、《花园街五号》等,曾于1962年入选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2005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2014年获金鸡奖终身成就奖;2015年获得国家颁发的抗战七十周年纪念勋章。
1929年,庞学勤出生于江苏省阜东县东坎镇的农民家庭。15岁时投身革命,曾随军南下,挺进大别山,参加过淮海战役。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苏北军区文工团演员,1952年进入北京电影学校(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班学习,1954年到1956年间,先后在北京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当演员。
庞学勤第一次登上银幕,是1956年在林农导演的《边寨烽火》一片中,扮演一位边防军指导员。1958年,他凭借导演朱文顺的《古刹钟声》里,深入虎穴侦察敌情的保卫部侦察员王科长一角绽露头角。而真正意义上的成名,是1959年《战火中的青春》,他所饰演的排长雷振林曾点燃一大批热血青年参军入伍的决心。
此后,他还塑造了《兵临城下》中打入敌人内部的地下党负责人李忠民,《烈火中永生》中江姐的丈夫彭松涛,《甲午风云》的水手王国成等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角色。庞学勤常说,“任何天才演员也没有导演对全戏的贯穿线理解得那么清楚、明确;任何天才导演也没有演员对他所扮演的角色想象得那么具体、形象。”
庞学勤与妻子杨洸的爱情也是一段电影圈佳话。他们相识于中央电影艺术研究所艺术系演员班,在读书时便开始相爱,后来一起分配到长影,于1958年步入结婚殿堂,后者曾凭借《冰上姐妹》、《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影片为观众熟知。
不幸的是,1959年,也就是庞学勤事业刚刚起步之时,同时拍摄三部电影的杨洸因工作压力,被诊断为由“尖端劳损性眼疾”发展到“玻璃障体出血”,但庞学勤始终不离不弃,他说“命运既然结合在了一起,就应该一生一世”。1965年、1970年,他们的两个儿子庞好、庞越相继诞生,而杨洸也将事业重心放在剧团招考学员和教学,还参与多部译制片的配音工作。2004年6月15日,杨洸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于珠海逝世,享年72岁。
今日,庞学勤的儿子庞好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采访中,庞好告诉记者,他在今天早上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感到非常突然,“我父亲身体一直很好,不抽烟不喝酒,生活习惯也非常健康。我一直不能相信(父亲去世)。”庞好表示,他将于明日(10月13日)从北京飞往珠海,“我会把我爸(骨灰)接回来,把他和我妈合葬在一起。”
庞好告诉记者,庞学勤在拍摄完《花园街五号》之后,就调到珠海负责统战工作,在珠海已经工作了20多年。就在前两天,父子两人还通过电话,“我父亲前两天跟我通电话的时候还很好,思维很敏捷,我一直以为他活到九十岁没有问题。他满口雪白的牙齿都是自己的,身体很好。”庞好说,父亲是在睡梦中去世的,没有遭一点罪。
在庞好看来,父亲是一个对家庭非常有责任感的严父。“我妈妈之前眼睛不好,眼底大出血双目失明,我父亲不离不弃的照顾她,后来妈妈复明了但是没有办法再演戏,精神状态一直不好,爸爸也一直在身边照顾着妈妈,同时他还得照顾这个家,对爸爸的身体也有蛮大的影响。”
尽管身为中国第一代“星二代”,庞好回忆,父亲对他从小的教育就非常严格,他直到上中学才知道父亲是演员,“我其实到现在还怕他,早上听到这个消息一直不能相信。”庞好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和王志文是同学,但是庞学勤起初并不赞成儿子也从事影视这一行,“我爸爸那个时候想让我当兵,他觉得他做演员有命运的成分,做演员不一定是努力多少就能有多少回报,所以他不希望我做这一行。”
让庞好印象最深的就是父亲对他淡泊名利的教育,在他考上电影学院入学的前一天,父亲很严肃的叫他过去,“我爸爸特别严肃的跟我说,你就要进入演艺圈了,在这里你会看到鲜花和掌声,但是你要很努力才可以,你首先要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演戏。”
考入北京电影学院之后,庞好成为了一名导演,他说父亲会在电视机前认真的看他每一部作品,“他有时候看了我拍的剧会跟我说,你这样拍好那样拍不好,这种场景要用电视剧的处理方式拍不要用电影的方式拍,会跟我讲很多。我还会跟他争论,说别人都说我拍得挺好的,我父亲就会说,爸爸是不会骗你的。”
庞学勤最后一部电影作品就是主演儿子执导的电影《追赶太阳的人》(1991年)。庞好说,父亲演戏逻辑思维非常好,也喜欢跟人聊天,口才好,喜欢创作。而他最喜欢父亲的作品还是《战火中的青春》,“从角色创作上来说我最喜欢爸爸的《战火中的青春》,如果是形象帅那还是《兵临城下》。” 庞好说父亲总爱说自己是一个兵,当兵、演兵、爱兵,兵的本色是他人生的重要底色,“我爸爸经常跟我说演戏要体验生活,他就是当兵的,他也演兵也爱

Ⅷ 济南战役的影片有哪些大神们帮帮忙

只知道1979年有一部专门拍的济南战役的片子. The Battle of JiNan City济南战役 导演: 朱文顺 编剧: 主演: 史可夫 | 郭振清 | 陈默 更多.. 影片类型: 战争 片长: 100分钟 国家/地区: 中国 对白语言: 汉语普通话

Ⅸ 1986年《林海雪原》,朱文顺是导演,编辑是谁

林海》是我国著名作家、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写的一篇优美散文。文中景丽、物美、情挚。读后,令人不由得产生一种亲切舒服的感觉。

景丽。老舍先生宛如一位技艺精湛的丹青妙手,在他的笔下,大兴安岭的山势是“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绵延起伏,温柔可亲。他写林海,工于调色,在他的调色板上,绿色是那样变化无穷:“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特别是“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这一囊括比喻、拟人、反问三重修辞格的句式,简直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立体、绚丽的画卷,使人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美。他写花更具特色,你看:“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恰当的比拟,敏锐的观察,绘声绘色的描绘,美不胜收,妙不可言,怎不令人折服?

物美。作者从千山一碧、万古长青的林海,联想到广厦、木材,直至日用家具,“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此句将大兴安岭同祖国各地紧紧联系在一起,使人感到了它的存在,认识到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亲切、舒服”之感顿涌心头。

情挚。通览全文,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一腔赞美之情。作者正是凭借这真挚的感情,讴歌了大兴安岭,讴歌了绿色宝库——林海。他告诉我们,大兴安岭不仅是良材产地,也是科研基地。人们利用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给大兴安岭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劳动歌声。”这说明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因此,作者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兴国安邦”的意义,其结束句,既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又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由此可见,老舍笔下的林海,景丽、物美、情挚,构成了文章鲜明的特色,给人以清新、流畅、亲切、舒服之感,其艺术魅力、感染力极深。

Ⅹ 朱文顺的个人作品

1940年《谁知她的心》
1941年《她的秘密》、 《新婚记》
1942年《王麻子膏药》、 《歌女恨》
1943年《恨海难填》、 《豹子头林冲》
1944年《劫后鸳鸯》、 《白雪芳踪》
1945年《芝兰夜曲》
1947年《小白龙》
1955年《神秘的旅伴》(与林农合导)
1957年《寂静的山林》《牧人之子》(与广布道尔基合导)
1958年《古刹钟声》、 《快马加鞭》
1959年《草原晨曲》(与珠兰琪琪柯合导)
1960年《烽火列车》
1961年《马戏团的新节目》(与尹一青合导)
1963年《冰雪金达莱》
1964年《南海的早晨》
1974年《半篮花生》
1975年《沙漠的春天》(与刘中明合导)
1978年《两个小八路》
1979年《济南战役》
1982年《刀光虎影》
1983年《何处不风流》 (与陈献玉合导)
1984年《拂晓的爆炸》(与赵瑞起合导)
1985年《东方大魔王》(与陈占河合导)
1986年《鞘中之剑》(与罗鹤龄合导)
1986年 电视剧《林海雪原》(总导演 朱文顺,导演罗满、胡广川、程学斌)
1987年《冒名顶替》(与赵瑞起合导) 《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总导演朱文顺。导演陈学洁)
1988年《飘忽的影子》

阅读全文

与电影导演朱文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音乐僵尸在线电影 浏览:192
电影福尔摩斯小姐的英文介绍 浏览:26
一个小孩跑丢了救了狼是什么电影 浏览:802
法国电影台丝 浏览:442
跑到电影院看的电影刚演完电影散场了 浏览:427
韩国为妻报仇电影名字 浏览:702
找你找一下的电影演员叫小峰的 浏览:977
大丈夫电影2003在线粤语 浏览:768
国内短发女主爱情电影 浏览:745
放放电影观后感 浏览:97
赚钱的电影票房 浏览:914
经典语录爱情电影 浏览:837
宋家皇朝电影完整版播放 浏览:288
英文电影名字及主人公 浏览:188
招行掌上生活买的电影票不能退 浏览:98
天师钟馗电影大全 浏览:94
铠甲勇士大电影3票房 浏览:589
神犬小巴迪电影的图片 浏览:75
法国电影将来的事观看 浏览:647
电影演员梅子 浏览: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