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鱼肚藏剑的主人公是谁
鱼肚藏剑的主人公是——专诸。
专诸是中国古代“四大刺客”之一。春秋末期吴国的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欲杀吴王僚而自立,伍子胥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公元前515年,公子光趁吴内部空虚,与专诸密谋,以宴请吴王僚为名,藏匕首于鱼腹之中进献(此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鱼肠剑”的来历),专诸当场刺杀了吴王僚,但他也被其侍卫所杀,史称为“专诸刺王僚”或“鱄设诸刺吴王僚”。此后公子光自立为王,即吴王阖闾,乃以专诸之子为卿。
Ⅱ "鱼藏剑"讲的是什么故事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鱼藏剑》,因专诸刺王僚的故事而闻名。 据《吴越春秋》中讲,公子姬光备办酒席宴请吴王僚。当时王僚穿了三重铁甲,使兵卫陈道,立侍持刃,但仍然未能防住公子姬光的精心算计。喝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公子光假装脚有毛病,进入地下室,让专诸把鱼肠剑放到烤鱼的肚子里,然后把鱼进献上去。其中姬光退避、专诸献鱼是阴谋中的关键一环--有了鱼中所藏之剑,专诸才能擘烤鱼,推匕首,进行刺杀行动。专诸固然是个胆大的刺客,而那柄精巧的鱼肠剑竟然锋利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经它一刺,吴王僚不但透胸断骨,而且被贯穿了铁甲,直达后背。一代枭雄随风而去,公子姬光上台,这才引出了以后的吴灭楚,越亡吴的精彩故事。 鱼肠剑,一名鱼藏剑,据传是铸剑大师欧冶子为越王所制,他使用了赤堇山之锡;若耶溪之铜,经雨洒雷击,得天地精华,制成了五口剑,分别是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和巨阙。 鱼肠剑既成,善于相剑的薛烛被请来为它看相,薛烛的相剑本领尤如通灵一般,他感受到了鱼肠剑中所蕴藏的信息,因此回答道:鱼肠剑“逆理不顺,不可服也,臣以杀君,子以杀父。” 关于鱼肠之名的来历,一说是由于剑身上的花纹有如鱼肠,凹凸不平,因此得名。另一说是由于它小巧得能藏于鱼腹之中。
Ⅲ 鱼藏剑一事无成两鬓斑讲的什么朝代的事
春秋战国的故事。
鱼肠剑,古代名剑,专诸置匕首于鱼腹中,以刺杀吴王僚,故称鱼肠剑,是为勇绝之剑。该典故出自《史记·刺客列传》,历代书籍中也有提及,《越绝书.外传.记宝剑》:阖闾以鱼肠之剑刺吴王僚。《梦溪笔谈》:鱼肠即今蟠钢剑也,又谓之松文。取诸鱼燔熟,褫去胁,视见其肠,正如今之蟠钢剑文也。《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使专诸置鱼肠剑炙鱼中进之。”意谓极小之匕首,可藏置于鱼腹中。一说谓剑之文理屈襞蟠曲若鱼肠。《淮南子·修务训》:夫纯钩,鱼肠之始下型,击之不能断,刺之不能入。
一种说法是认为因为剑身上的花纹犹如鱼肠,这种鱼肠倒不是指生鱼的内脏,而是要将一只鱼烤熟,剥去两胁,然后再看鱼肠,则有点像古剑剑身上的纹路,曲折婉转,凹凸不平,因此而得名。据说清朝吴大皙藏有战国鱼肠剑的墨拓本,满刃花纹毕露,就宛如鱼肠一般。其实不光是鱼肠,剑纹还可以像龟文、像高山、像流波、像芙蓉……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鱼肠剑之得名,就是由于它小巧得能够藏身于鱼腹之中,一种可能是鱼肠剑的剑身细长柔韧,能够沿鱼口插入,在鱼的胃肠中曲折弯转,而抽出时则恢复原形,钢韧无比,熠熠生光;另一种可能是鱼肠剑为诸多名剑中十分小巧的一枚,如短刃,如匕首。
Ⅳ "鱼藏剑"讲的是什么故事
《鱼肠剑》讲述了王僚毒杀吴王夺帝位,再袭太子姬光。光得专诸相救,邀诸合谋杀僚。诸有感母以死相劝,而妻又被僚掳去,遂自毁容貌混入宫中作厨子,把鱼肠剑藏于鱼腹,成功刺杀僚,助光复位,自己却伤重身亡。
春秋末年,王室衰微,周天子失天下共主之地位,诸侯相伐,恃强凌弱,以大并小,征战不休。华夏诸国中,以楚、晋两国强大,争霸不休。而南方吴国受晋国扶持,日益崛起。
越国向吴国献上湛卢、胜邪、鱼肠三柄绝世宝剑,以求立命保身。吴王僚又将鱼肠赐给了伐楚有功的公子光。世传鱼肠为勇绝之剑,勇猛无敌,绝世无双。公子光既得鱼肠剑,野心愈发膨胀,由此引发了一场激烈的王位之争。
(4)电影大刺客之鱼藏剑演员表扩展阅读
鱼肠剑,古代名剑,专诸置匕首于鱼腹中,以刺杀吴王僚,故称鱼肠剑,是为勇绝之剑。该典故出自《史记·刺客列传》,历代书籍中也有提及。
鱼肠剑的说法由来:
一种说法是认为因为剑身上的花纹犹如鱼肠,这种鱼肠倒不是指生鱼的内脏,而是要将一只鱼烤熟,剥去两胁,然后再看鱼肠,则有点像古剑剑身上的纹路,曲折婉转,凹凸不平,因此而得名。据说清朝吴大皙藏有战国鱼肠剑的墨拓本,满刃花纹毕露,就宛如鱼肠一般。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鱼肠剑之得名,就是由于它小巧得能够藏身于鱼腹之中,一种可能是鱼肠剑的剑身细长柔韧,能够沿鱼口插入,在鱼的胃肠中曲折弯转,而抽出时则恢复原形,钢韧无比,熠熠生光;另一种可能是鱼肠剑为诸多名剑中十分小巧的一枚,如短刃,如匕首。
Ⅳ 伍子胥鱼藏剑鱼肠剑
鱼肠剑,说明可以藏在鱼肠中的剑 鱼肠剑
天才的冶炼大师、铸剑之鼻祖、重量级武器专家越国欧冶子曾采赤堇山之锡,若耶溪之铜,经雨洒雷击,得天地精华,为越王允常打造出了五把青铜宝剑,包括三把长剑湛卢、纯钧、胜邪(又名盘郢),两把短剑鱼肠、巨阙。这五把宝剑乃是春秋时代青铜铸剑的巅峰之作,其中每一把宝剑背后都有一个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公子光早有不轨之心,所以他这些年来一直在暗中寻访一些神兵利器,这五把盖世宝剑就有三把为他所得,其中就包括刺客的终极武器———鱼肠剑。
鱼肠这个名字,据北宋科学家沈括在其著作《梦溪笔谈》卷十九“器用”篇载:“鱼肠即今蟠钢剑也,又谓之松文。取诸鱼燔熟,褫去胁,视见其肠,正如今之蟠钢剑文也。” 此剑是因为剑身上的花纹犹如弯弯曲曲的鱼肠而得名,但另一个说法则认为由于它小巧得能够藏身于鱼腹之中,故而得
Ⅵ 鱼肠剑,还是鱼藏剑﹖
两种说法都可以,但是大多数史书都说鱼肠剑。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
阖闾以鱼肠之剑刺吴王僚
《梦溪笔谈》
鱼肠即今蟠钢剑也,又谓之松文。取诸鱼燔熟,褫去胁,视见其肠,正如今之蟠钢剑文也。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使专诸置鱼肠剑炙鱼中进之。”意谓极小之匕首,可藏置于鱼腹中。一说谓剑之文理屈襞蟠曲若鱼肠。
《淮南子·修务训》
夫纯钩,鱼肠之始下型,击之不能断,刺之不能入。
传说上古十剑中
鱼肠:勇绝之剑
也是鱼肠剑。
Ⅶ 求一部大陆古装关于厨师的电视剧,朝代是清朝。有一集里面的厨师也就是主角做了一次拉面一根有一个人高.
《神厨》又名《御赐厨娘》 这个里边有一集也是你说的那个,那人站着凳子上把面条夹起来的。。
Ⅷ 古代四大刺客详细故事
刺客这一职业,在很早就已存在。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为了达到政治目的派出刺客刺杀目标人物的事件屡见不鲜,甚至司马迁在《史记》中都专门编写了《刺客列传》。《刺客列传》也是最早为刺客编写的纪传体的史料,该传中虽然写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等五位刺客,但是一般将后四位并称“四大刺客”,因为这四人都秉持“士为知己者死”的信条,刺杀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财物,有令人敬仰的“侠”的精神。这里就简要介绍一些比较著名的刺客:
这“四大刺客”可谓刺客的典范,也是古人推崇的有“侠”的精神的刺客,他们的刺杀不是为了财宝和回报,更多是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年。
其他这里再盘点一下历史上其他的一些有名的刺客,因篇幅所限,就不一一展开介绍。
1、秦朝时期,张良和无名大力士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嬴政,当然没有成功。
2、东汉统一战争期间最后阶段,刘秀安排两路大军分别从北、东两个方向进攻割据四川的公孙述。公孙述自知难以获胜,于是排出两名刺客,分别将两路大军的统帅来歙、岑彭刺杀,直接导致这两位刘秀的开国功臣在即将完成统一战争前去世。
3、三国时期,曹操刺杀董卓,当然也失败了。
Ⅸ 十大刺客
1.荆轲:
一去不返刺秦王
“燕赵多悲歌之仕”这句话虽然在荆轲之前就有,但是荆轲却将这句话演绎成经典“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世代为人所颂扬,妇幼皆知。
2。3聂氏姐弟:
尽罢忠孝杀侠累 聂政本是屠夫。某日,韩国贵族严仲子带着黄金和诚意跑来找他,要他除掉韩国首相侠累。聂政婉言辞谢。严仲子不悦,数次请他手下礼品,政曰:“我还有母亲需要供养,还有家姐没有嫁出,所以不敢受您的重托。”。不久,聂政母亲去世,严仲子前来吊孝,执亲子之礼。聂政深受感动。在厚葬完母亲之后,聂政很快将姐姐出嫁,跟随仲子刺杀侠累。 英雄一出手,果然不同凡响。侠累身为首相,空有几十名警卫,竟然被武功高强的聂政从容地从首相府门外一直杀进大厅,被一剑刺了个透心凉。这时,警卫们才围了上来。聂政眼看无法脱逃,决定举剑自杀。在咽气之前,他用长剑将自己的眼珠挖出,把自己的脸划成一堆肉泥。为的是不让人们认出他,以免连累他那亲爱而苦命的姐姐! 韩国政府为了知道刺客是谁,贴出告示说凡是能认出这具尸体的,赏金千两。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后,断定是弟弟所为,不顾一切来到聂政的尸体旁放声大哭。官员问她,你不怕被牵连吗?聂荣说:“我弟弟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不让你们认出他,以便保全我。可这样一来,他的英名不就被埋没了吗?我岂能为了保全自己而让英勇的弟弟死得默默无闻呢?”说罢,聂荣大叫三声天啦,拔剑自杀,在弟弟的身边气绝身亡。 区区一女子都能为了信义拔剑自刎。如此悲壮的刺客和如此重信义的民族精神也只有春秋战国才有资格配当啊。
4.专诸:
鱼藏剑刺吴王僚
专诸,春秋时期吴国人氏,为吴国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所雇,用来刺杀王位竞争对手吴王僚。 事发当日,公子光宴请王僚,私下埋伏甲兵于室内。王僚也早有防范,命人沿途布满兵卒,门窗台阶左右也都部署上自己的亲信,夹道而立的侍卫,皆手持长铍。酒酣耳热之时,公子光佯装有足疾,退入内室。这时专诸出来!他将匕首藏在鱼腹中,佯装为王僚献菜。等走到王僚跟前,突然撕开鱼腹,拿出匕首刺向王僚!王僚当场毙命。遗憾的是,专诸当即也被侍卫杀死。公子光趁对方群龙无首,速命埋伏的甲士攻击王僚的侍从,尽数将其诛杀。为感念专诸,吴王阖闾加封专诸之子为上卿。
4.要离:
悲情壮士刺庆忌
吴王阖闾登上王位后,王僚的儿子庆忌逃往卫国。庆忌有万夫莫当之勇,在吴国号称第一勇士;在卫国招兵买马,伺机为父报仇。阖闾获悉此事后茶饭不思,日夜寻思除去这个心头大患,于是觅得一壮士。此人名唤要离。 经过策谋,要离决定采用苦肉计。某日要离在王宫与阖闾斗剑时,故意先用竹剑刺伤阖闾的手腕,再取真剑斩断自己的右臂,投奔卫国找庆忌去了。要离走后,阖闾还依计杀掉了他的妻子。庆忌探得事实,便对要离深信不疑,视为心腹,委他训练士兵,同谋举事。三月之后,庆忌出征吴国,与要离同坐一条战舰。某晚,夜色迷人,要离乘庆忌在船头畅饮之机,迎着月光独臂猛刺庆忌,透入心窝,穿出背外。庆忌诧异之极,叹曰:“天下竟有如此勇士敢于这样刺我!”此时左右卫兵举刀欲杀要离,庆忌摇着手说:“此乃天下勇士,怎么可以一日杀死两个天下勇士呢!还是放他回国,成全他吧!” 要离回国后,阖闾金殿庆封要离。要离辞谢不受,说:“我杀庆忌,不为做官,而是为了吴国的安宁,让百姓能安居乐业。”说完自刎于金殿。
6.豫让
交知己当交豫让
豫让是春秋时期晋国人,屡不得志,投靠智伯后,受到重视。后来智伯被仇家赵襄子所杀,赵襄子还拿他的头骨拿来当酒杯。豫让出于愤怒,“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荣。”豫让决定誓报此仇。 他先是改变姓名,冒充罪犯,混进宫廷,企图藉借整修厕所之机,用匕首刺杀赵襄子。结果未遂。赵襄子考虑到豫让肯为故主报仇,是个有义之人,便将他释放。 豫让仍不死心,不惜以身涂抹油漆变相、口吞煤炭变声来乔装自己,找机会报仇。机会来了,豫让事先埋伏在一座桥下,准备在赵襄子经过的时候刺杀他。没曾想赵襄子的马却突然惊跳起来,使得豫让的计划又再次失败。豫让自知此劫难逃,便恳求赵襄子:“希望你能让我完成最后一个心愿:把你的衣服脱下来,让我刺穿;这样,即使我死了,也不会有遗憾。”赵襄子答应了他,豫让拔剑,在赵襄子的衣服上连刺了三次,然后就自杀了。
7.鉏鸒潜伏刺赵盾
鉏鸒,春秋晋国人,一些人不认为鉏鸒是刺客,因为他根本没有行刺,用现在的话说是犯罪终止。但鉏鸒的历史身份的确是刺客,且鉏鸒还具备更多的义士品质。由于他主动放弃行刺,所未成大名,但在《左传》里却有精彩的记载.当时晋国君晋灵公,荒淫暴虐,厚敛于民,广兴土木,晋国民怨沸腾。宰相赵盾屡屡进谏劝灵公改正,灵公全然不听,反有厌恶之意。 前607年,灵公宠任屠岸贾献计加害赵盾,灵公和屠岸贾密召鉏鸒,赐酒食,告以“赵盾专权欺主,今使汝往刺,不可误事。”鉏鸒领命后潜伏赵府左右。五更,见重门洞开,鉏鸒进中门,看到堂上灯光影影,赵盾朝衣朝冠,垂绅正笏, 端然于堂上坐以待旦上朝。鉏鸒大惊,退出门外,叹曰:“恭敬如此,忠义之臣也!刺杀忠臣,则为不义;受君命而弃之,则为不信。不信不义,何以立于天地之间哉?”乃呼于门曰:“我,鉏鸒也, 宁违君命,不忍杀忠臣,我今自杀!恐有后来者,相国谨防之!” 言罢,向门前一株大槐一头触去,脑浆迸裂而死。时惊动了守门人,报知赵盾,赵盾叹息不已,吩咐暂将鉏鸒浅埋于槐树之侧。虽为刺客,却因不愿违忠义二字而自刎,如此义士真是可歌可泣。
。
8.王著:
为民刺杀阿合马
至元元年(1264年),色目人阿合马以自己受忽必烈的宠信,被任命为中书平章政事。随后,凭藉权势,他为元忽必烈设计了种种欺榨汉人,搜刮民财的方案,例如清理户口、垄断专利、滥发钞票,定期刮取汉人财产等。至元十九年三月,忽必烈与太子真金赴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阿合马留守大都(今北京)。千户益者都人王著与僧人高和尚合谋,于 三月十七日晚 集结八十余人,假扮太子及宿卫,伪称太子还京做佛事入城。次日夜,诱骗阿合马到东宫门前杀死。事发后,王著和高和尚被捕斩。忽必烈得报后,先是猜疑汉臣夺权,后也发现阿合马的罪行,表示「王著杀之诚是也」。并追治阿合马罪,查处他私夺汉女500名贡其淫乐,人皮两张,黄金白银珍奇异宝不可计数,忽必烈大怒,将他戮尸通玄门外,没收家产,处死和驱除其党羽。
9.张汶祥:
张汶祥飞刀刺马 清朝同治年间,河南侠士张汶祥与安微团练副使马新贻及武师曹二虎、石锦标四人结拜为兄弟。曹二虎之妻生得美貌动人,老大马新贻表面上是个白面书生,实质上是好色之徒。他借机请曹二虎出差,在外地派人暗杀了曹二虎,霸占了二虎的妻子。 石锦标、张汶祥得知后怒火万丈,拟为义弟报仇。风声传到马新贻耳中,意欲借故捕杀。于是张汶祥、石锦标二人连夜逃往他乡。张汶祥辗转逃来湖州府德清县新市镇,投奔十年前来新市谋生的河南同乡光腚朋友钟琰,而石锦标则潜居海宁县硖石镇,二人伺机为曹二虎报仇。经钟琰介绍,张汶祥结识了觉海寺武僧潮音大师。 潮音大师亦是河南人,自幼出家在河南登封县少室山少林寺,学得一身好武艺,尤其擅长飞刀,百步击人百发百中。张汶祥恳请潮音大师收他为徒,大师见他侠义豪爽,破例教他苦练飞刀术,并在驾仙桥堍的铁匠铺定铸一对柳叶飞刀赠张汶祥。从此,在潮音大师悉心指教下,张汶祥天天在觉海禅寺七宝池旁苦练飞刀技术。此时,马新贻已升任两江总督(江苏、浙江二省最高军政长官),住在南京。石锦标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张汶祥。此后张汶祥两次潜往南京总督衙门,察看行刺线路,半年后张汶祥的飞刀术已能与潮音大师相媲美,达到了炉火纯青之地步。 同治七年秋,张汶祥怀揣飞刀,告别潮音大师,从新市觉海寺潜往南京。一日,马新贻坐轿自校场阅兵回总督衙门,刚下轿,张汶祥便用在觉海寺练就的飞刀术,将二把锋利的毒汁柳叶飞刀插入马新贻胸口,马新贻当场毙命。后来张汶祥被清廷凌迟处死。这就是晚清四大奇案之一的"张汶祥刺马案"。
10.侯赢、朱亥 :
侯嬴,战国时期魏国人。最初为看守城门的一个保安,直到七十岁才被信陵君奉为上宾。朱亥,杀猪专业户,是位奇人,隐于市井之间。此2人在有名的“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事中协助信陵君救赵,起到了关键作用。 公元前257年,秦王派大军围攻赵国,赵国危在旦夕,向魏国求援,魏国便派晋鄙率十万大军前去增援。秦王知道消息后,开始威胁魏王。魏王害怕了,急命走到中途的晋鄙停止前进。信陵君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几次促请魏王坚持出兵救赵,魏王就是按兵不动。信陵君不愿坐以待毙,就自已筹集了车马,带着门客们前去援赵。经过城门的时候,侯嬴把他止住,面授机宜:公子切勿鲁莽行事,我有妙计一策。信陵君依计而行,从魏王的宠姬那里窃来了虎符,把朱亥带着到晋鄙那里夺取兵权,朱亥同志当场把不听调遣的晋鄙一铁锤锤死。于是信陵君顺利夺取了兵权,指挥大军前往救赵,终于击退了秦军,保全了赵国。侯赢和朱亥则在听到信陵君到达前线的时候拔剑自刎以死,谢信陵君知遇之恩。
Ⅹ 很著名却无能的刺客,为何会有如此尴尬的结局
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传承下了无数的故事,无数的古籍记载了许许多多的帝王将相、能人异士。而刺客作为神秘的杀手,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史记.刺客列传》中列出了四大刺客,并且称之为“侠士”,虽然刺客是暗杀一些权贵人士的凶手,但是大多为了更伟大的理想,怀着必死的决心,仅凭这一点就很让人佩服。
专诸——鱼腹藏剑杀吴王
专诸是屠户出身,有的一身好力气,而且非常孝顺母亲。一日,专诸在集市与人打架,周围的人都劝不住,他妈一叫他,他就收手了。恰好被伍子胥看到,他认为专诸是个猛士,就结为八拜之交。后来公子光想杀吴王僚,就和伍子胥商量,两人一合计,针对吴王僚喜欢吃鱼的特点,就安排专诸献上烤鱼,将鱼肚子藏剑,伺机杀了吴王僚。专诸也很了不起,专门去学习了烤鱼,一学就是三年,逐渐烤出了名气可以献上烤鱼给吴王僚了。最后,也成功的杀了吴王僚,不过下场确实被砍成肉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