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参演人物 > 电影打渔杀家女演员

电影打渔杀家女演员

发布时间:2022-04-21 06:43:21

『壹』 打渔杀家萧恩怎么死的

打渔杀家萧恩没有死。

电影打渔杀家讲述的是由一真饰演的萧恩招安后隐迹江湖,与女儿桂英相依为命以打鱼为生,但却不料心爱的女儿被当地土豪看上并想占为己有,除此之外,天旱水浅,打不上鱼,又乡宦丁士燮催缴渔税。正当小七愁闷之时,昔日友人李俊、倪蓉来访并得知此事,于是与萧恩联手不为强权带领渔民与土豪斗智斗勇的故事。

梁山解散后,阮小七隐姓埋名与女儿流落在太湖边打鱼为生,化名萧恩。后来与当地恶霸发生冲突,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父女两人杀死恶霸后,驾船而去,不知所踪。

(1)电影打渔杀家女演员扩展阅读:

剧情内容

梁山老英雄阮小七易名萧恩获得一颗宝珠,顶在头上入水,可以避水开路。后来成为萧恩的女儿萧桂英与花荣之子花逢春订亲的信物。萧恩与众兄弟分手后,带女儿在江边打鱼为生。遇故人李俊携友倪荣来访,同饮舟中。

因天旱水浅,打不上鱼,欠下了乡宦丁士燮的渔税,丁自燮遣丁郎催讨渔税,李、倪斥之,得罪了丁府。丁府派教师爷率家丁锁拿萧恩,萧恩忍无可忍,将众人打得落花流水。而后萧恩又上衙门,状告渔霸丁士燮,但丁府与官衙勾结,县官吕子秋反将萧恩杖责四十,且逼其过江至丁处赔礼。萧恩愤恨之下大发英雄神威,带着女儿黑夜过江,以献宝珠为名,夜入丁府,杀了渔霸全家。

『贰』 马帅的影视演员

宁理。

宁理,出生于北京,中国内地男演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电影制作专业。

在电视剧《扫黑风暴》中饰演马帅。

代表作品有无证之罪、沉默的真相、隐秘的角落、刑警之海外行动、失控等。

演艺经历:

1990年,参演剧情类电影《出嫁女》,正式开始演艺事业。

1992年,主演都市生活剧《小浦东传奇》。

2007年,主演剧情片《独行女侠》。

2008年5月26日,参演谍战剧《狐步谍影》。

2009年3月2日,主演的警匪剧《中国维和警察》播出。

2014年,主演戏曲改编电影《打渔杀家》。

2021年1月24日,出演刑侦剧《刑警之海外行动》开播。

『叁』 电影主角叫丁霸天古装电影

2014《打渔杀家》
《打渔杀家》讲述的是由一真饰演的萧恩(阮小七)招安后隐迹江湖,与女儿桂英相依为命以打鱼为生,但却不料心爱的女儿被当地土豪看上并想占为己有,除此之外,天旱水浅,打不上鱼,又乡宦丁士燮催缴渔税。正当小七愁闷之时,昔日友人李俊、倪荣来访并得知此事,于是与萧恩联手不为强权带领渔民与土豪斗智斗勇的故事。

『肆』 谁有荀慧生演员的照片

荀慧生,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一,生于1900年,卒于1968年,祖籍河北东光。他初名秉超,后改名秉彝,又改名“词”,字慧声,号留香,艺名白牡丹,与余叔岩合演《打渔杀家》起,改用荀慧生的名字
他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被卖给天津一个梆子戏班,后又转卖给河北梆子花旦庞启发为徒,8岁登台表演,时随侯俊山学梆子花旦,1911年入三乐班(后易名正乐)从路三宝、薛兰芬学京剧青衣、花旦,与尚小云、赵桐珊有“正乐三杰”之称。曾拜吴菱仙、陈德霖、王瑶卿为师,并受孙怡云、程继先等名家教益。1918年加入喜群社,与梅兰芳、程继先合演《虹霓关》,从此专演京剧。后自组“留香社”。1919年加入永胜社,同杨小楼、谭小培、尚小云赴沪演出,并与周信芳、盖叫天、冯子和等合演《赵五娘》、《劈山救母》、《九曲桥》等。荀慧生喜欢作画,1924年正式拜吴昌硕为师,他又向齐白石、陈半丁、傅抱石、李苦禅、王雪涛等名师求教,丰富了他的艺术生活,提高了他的艺术素养。20世纪30年代逐渐形成荀派艺术。
建国后,荀慧生为京剧艺术改革做出了大量工作。1952年获第一届戏曲观摩大会老艺术家表演奖。他历任中国戏曲家协会艺委会副主任,北京市戏曲研究所所长,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院长,河北省政协委员,北京市文联常务理事,北京市戏曲编导委员会主任等职。文化大革命期间备受屈辱,抑郁而死。
荀慧生的表演熔青衣、花旦、闺门旦、刀马旦表演于一炉,根据剧情发展和人物性格的需要,吸收小生、武小生及其他行当的表演技巧,甚至将外国舞蹈步法融于其中。他根据自己的天赋条件,在唱腔、身段、服装、化妆等方面进行大胆的革新。他表演人物非常注意刻划心理状态,重视角色的动作,提倡旦角动作要美、媚、脆。他强调旦角每个动作都要给人以美感,要求演员把女性的妩媚闪现于喜、怒、哀、乐、言谈举止之中,同时身段动作变化多姿,尤其讲究眼神的运用,角色一举一动、一指一看都要节奏鲜明,使观众醒目,演员一出场就光彩照人,满台生辉。所以他的表演感情细腻,活泼多姿、文武兼备,唱做俱佳。
他的唱腔素以柔媚婉约著称,他有不少精彩的唱段,成为荀派弟子的必修课目。他的唱腔委婉动听,俏丽多姿,声情并茂,感人至深。他敢于标新立异,创造新腔;广采博收,吸取其他剧种唱腔的长处,设计新腔。如《红娘》中那段“反四平调”脍炙人口。他善于使用上滑下滑的装饰音,听来俏丽、轻盈、谐趣,具有特殊的韵味。荀慧生编制新腔坚持三条原则:一是让人喜悦;二是让人听懂;三是让人动情。
荀慧生的念白有独特的风格,柔和圆润,富于韵律美。他不照搬传统的韵白和京白,从人物的感情感出发,富含人物的思想感情,充分显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轻重缓急,恰到好处,流利感人,又声声入耳。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生活美。
代表剧目:《胭脂虎》、《红娘》、《绣襦记》、《丹青引》、《勘玉剑》、《钗头凤》、《鱼藻宫》、《荀灌娘》、《贩马记》、《玉堂春》、《十三妹》、《得意缘》、《花田错》、《元宵谜》、《辛安驿》、《香罗带》、《金玉奴》、《红楼二尤》、《杜十娘》、《霍小玉》等。有《荀慧生演剧散论》、《荀慧生演出剧本选集》、《荀慧生舞台艺术》等书行世。
荀派艺术丰富多彩,流传极广,弟子甚多。他指导和亲自传授的后人、学生、徒弟有:吴纪敏、金淑华、李薇华、荀令莱、宋德珠、毛世来、童芷苓、李玉茹、李玉芝、吴素秋、赵燕侠、小王玉蓉、张正芳、尚明珠、厉慧敏、陆正梅、宋长荣、李妙春等等,还有许多人虽未拜师,但多得其亲授。

『伍』 导演郭宝昌夫人

截止2020年11月5日,郭宝昌的夫人是柳格格。

1973年,郭宝昌娶妻生子。1980年离婚,妻子带儿子出了国。1990年,郭宝昌与第二任妻子离婚。1984年底,郭宝昌与柳格格一起合作《爱在酒家》相识。

柳格格小他15岁,毕业于京剧学院。之后郭宝昌与柳格格又合作了6部电视剧。1990年,恢复单身的郭宝昌向柳格格表达爱慕之意。1998年,两人结婚。

(5)电影打渔杀家女演员扩展阅读:

郭宝昌是个戏迷,小时喜欢武戏,特别是猴戏。高小以后喜欢花脸,继而老生。中学以后迷恋花旦、青衣。没上北京电影学院前,郭宝昌每星期至少看三至四场戏。

京剧、婺剧、川剧、秦腔、汉剧、扬剧、粤剧、越剧、芭蕾等都喜欢,还喜欢听相声,还多次上台说相声。

还拜冯景昶为师专门学过花脸,演过《女起解》(崇公道)、《扯旨》、《打渔杀家》。还写过两个活报剧形式的京剧剧本《金龙纸虎斗》和《打鬼》。

『陆』 《打渔杀家》表现了什么

这个戏不但萧恩父女的戏好看,丑角——丁府的教师爷的戏也非常好看。戏中有许多大量的矛盾滑稽又荒唐可笑的念白,生动地表现了教师爷欺软怕硬、狐假虎威的狗腿子形象。在京剧的丑角形象中,这是一个著名的独放异彩的“活宝”。在这个反抗压迫的沉重题材中,教师爷被戏弄成为一种调剂。

『柒』 第一个打入好莱坞的中国女武打明星是谁

卢燕

1931年生于中国北京,祖籍中山,长于上海。原名卢燕卿。1945年上海裨文女子中学毕业,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同年转入交通大学学习。1947年移居美国檀香山,在夏威夷大学攻读财务管理,兼修戏剧与演讲。曾在檀香山当会计、化验员、播音员。1956年移居洛杉矶,入加利福尼亚州巴沙甸那戏剧学院表演系深造。1958年毕业时演出话剧《八月茶室》获成功,同年在好莱坞从影,先后在《独眼龙》、《山路》、《飞虎娇娃》等影片中扮演角色。1967年回香港主演唐书璇导演的影片《董夫人》,1971年获台湾第九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1972年在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参与拍摄影片《十四女英豪》,1973年获台湾第十一届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后主演《倾国倾城》,饰演慈禧太后,1975年获第十二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1989年回大陆,在谢晋导演的影片《最后的贵族》中扮演角色。1980年曾将京剧《拾玉镯》、《武家坡》、《打渔杀家》、《汾河湾》和《蝴蝶梦》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京剧选译》;1985年又将美国著名戏剧剧本《洋麻将》译成中文,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公演。曾在美国成立卢燕影视公司,前后三次入藏,拍摄介绍西藏自然风光、风土民情、文化艺术、宗教习俗及解放后西藏人民生活的大型系列电视片,获纽约第二十八届国际电影电视节铜牌奖。

周采芹

著名国际演员,周信芳的女儿。早年曾就读于上海中西女中,周采芹十七岁赴英深造,毕业于英国皇家戏剧学院。七十年代,获美国塔夫特大学戏剧硕士。自1960年以来,周采芹在西方的舞台和银幕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功。

1959年在伦敦出演舞台剧《苏丝黄的世界》,连演三年,场场爆满。在这个英国舞台剧最兴旺的年代,周采芹红极一时。1972年,在英国电视剧《斗争对象》中主演王光美一角被英国电影电视演员协会提名为当年最佳电视演员。
作为最早参与西方影视剧的中国演员,周采芹的简历中有很多第一:

· 英国皇家戏剧学院第一个中国学生
· 第一个登上英国伦敦西区舞台主演的中国演员
· 第一个在英国出版中英文唱片的中国歌手,其中英文版本的“第二春”一曲曾在亚洲连续两年独占排行榜首位
· 第一位中国“007女郎”
· 第一个被提名英国最佳电视演员的中国演员
· 1980年回国在中央戏剧学院执教,成为第一个到该校执教的“回归”专家
· 英国皇家戏剧学院的第一名中国院士
· 首个亚洲演员在伦敦和纽约两地先后领衔主演舞台剧,也是首个在剧院外设霓虹灯名字的亚洲演员
1988年,周采芹英文自传《DAUGHTER Of SHANGHAI》在英国和美国出版,广受西方读者喜爱,十五年后(2002年)首次在国内出版中文简体字本。纽约时报用“扣人心弦”来形容她的书及她充满戏剧性的一生。

周采芹说——“我知道自己是一个多么幸运的人,因为我是两个非常出色的人的女儿,在表演艺术上,我父亲周信芳一直是我的榜样。他是二十世纪最有创造性的京剧演员,是他激励我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在生活上,我妈妈裘丽琳给了我最大的影响。她教给了我生活中的价值观,让我能够正视成功和失败,生活得更加充实和完整。有了他们才有了我的一切。他们在我心中的形象激励我不断向前。”

父亲给了她一个戏剧的梦,母亲给她独立的意志,而她自己则带着天生的激情和桀骜的个性,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吸取生养的活力,给自己创造了一种充满奇彩的生活。

1993年,因出演电影《喜福会》,周采芹来到了好莱坞。随着这部电影的成功,她在好莱坞留下了。至今,热爱演戏的周采芹仍活跃在世界戏剧领域中。

1998年,周采芹在百老汇主演了《金童》(Golden Child),令她成为唯一一个在大西洋两岸主流舞台剧中领衔主演的亚洲演员。近期她参与演出了《艺伎回忆录》、《翻译风波》等片。

周采芹不仅是个演员,她还当过舞台剧导演,执导了中央戏剧学院学生演出的《暴风雨》;此外,她还曾在香港话剧团执导过契诃夫的《海鸥》及莎翁名剧《十二夜》。
周采芹目前定居好莱坞。

『捌』 梅艳芳是谁梅兰芳又是谁他们是同一个人吗

梅兰芳和梅艳芳不是一个人,梅兰芳是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艳芳是歌手、演员、慈善家等。

一、梅兰芳个人简介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狱鸳鸯》《思凡》等11出戏。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950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3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

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二、梅艳芳个人简介

梅艳芳(1963年10月10日—2003年12月30日),出生于中国香港,祖籍广西合浦,歌影双栖发展艺人,香港演艺人协会的创办人之一及首位女会长。

1982年获“第一届新秀歌唱大赛冠军”;推出了个人第一张专辑《心债》。1983年,唱片《赤色梅艳芳》主打《赤的疑惑》开始走红,唱片五白金。1985年-1986年跨年举行了首次个人演唱会,连开十五场,打破了香港歌手首次个唱的场数记录。

同期推出唱片《坏女孩》,首周即卖得40万张(8白金),累计达72万张,刷新了香港个人专辑销量纪录,在次年获颁“IFPI全年最佳销量奖”。在1985-1989年连续五年获得香港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女歌星”。《女人花》、《亲密爱人》、《一生爱你千百回》等歌曲在大陆流行。

粤语专辑超过四十张。1998年获得香港乐坛最高荣誉“金针奖”。2009年经“世界纪录协会”评定,以全球个人演唱会总计292场当选“全球华人个人演唱会最多女歌手”。1987-1988年,凭借《胭脂扣》拿下了金像奖、金马奖、金龙奖和亚太影展四料影后。两夺金像奖最佳女配角 。拍戏涉足文艺、动作、喜剧等各类角色。

演艺事业外,她热心公益慈善,于1993年7月27日成立了《梅艳芳四海一心慈善基金会》。2003年12月30日,梅艳芳因宫颈癌病逝,年仅40岁。2004年1月葬礼期间,治丧委员会以《别矣,香港的女儿!》为题刊登讣闻。2014年7月18日,梅艳芳铜像竖立在香港星光大道。

(8)电影打渔杀家女演员扩展阅读:

一、梅兰芳个人成就

(一)创立梅派

1、梅派形成初期

京剧形成初期,以梅巧玲为代表的一代老前辈艺术家开启了京剧男旦艺术的篇章。梅巧玲开创的梅派艺术,对京剧旦角表演艺术的提高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成为了梅派男旦的重要奠基人。到第二代梅派传人梅巧玲之子梅竹芬承父衣钵,良好地继承了梅巧玲的唱法,他对梅派艺术的传承功不可没。

2、梅派的创立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梅巧玲之孙梅兰芳继承并发展了梅派艺术,当时的男旦艺术在京剧史上出现了“梅尚程荀”四大名旦,让整个京剧发展步入了巅峰时期,这是京剧走向兴盛的重要标志。梅兰芳旦行立派也是从“梅派”开始的,而京剧行当中梅兰芳最擅演的是“旦”,故梅兰芳是中国旦角创艺立派的第一人。

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其中按照人物的年龄、性格又可细分为许多行当,饰演大家闺秀和有身份的妇女称为“正旦”,正旦在京剧中俗称“青衣”,这就是因为正旦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的长衫而得名。京剧《窦娥冤》中的女主角窦娥就是典型的青衣角色。

青衣的表演庄重娴静,秀雅柔婉,以唱功为主,一般说来,青衣的唱腔旋律优美,细腻婉转。梅兰芳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集京剧旦角艺术之大成,融青衣、花旦、刀马旦行当为一炉,创造出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唱腔,世称“梅派”,影响很大。

3、梅派的创新

梅兰芳所创新的京剧梅派艺术,不仅是中国京剧与整个中国戏曲艺术的高峰,而且还位列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梅派艺术的发展,自是得益于时代的机遇,当时北京精英荟萃,戏楼茶馆云集,在梅兰芳缀玉轩聚集的 “梅党”也各显其长,盛举共襄,进而成就了当时梅兰芳的梅派艺术。

4、艺术戏剧融合

中国戏剧在服装、道具、化装、表演上综合起来可以说是活动的水墨画,梅兰芳深知应该从绘画中吸取对戏剧有帮助的养料。于是他研习作画并向一些绘画名家求教,其中包括齐白石,而齐白石又非常喜爱梅兰芳的戏剧。齐白石对梅兰芳而言是亦师亦友。

梅兰芳将艺术和生活,和兴趣走到了一起,让中国传统书画走进戏剧,扩展了艺术领域,同时将原有的艺术壁垒打破,开创出新的出路,并将这种新式事物传到了国外。

5、梅派传承

梅兰芳的一生,体现了不断革新、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他将诸多艺术领域的创作思想融于了京剧艺术舞台表演之中,使京剧旦行的唱腔、表演艺术臻于完美的境界,成为旦行中影响深远的流派。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中最能体现梅派艺术代表剧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等。

所以在梅派艺术的传承上,梅兰芳之子梅葆玖,深得其父教诲和指导,作为梅派艺术的领军人物,京剧界举足轻重的男旦演员,梅葆玖在致力于梅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工作中,深切感受到男旦艺术传承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为之积极努力着。

而在梅派艺术的优秀传人中,胡文阁被认定为梅派后背青年京剧男旦演员中的佼佼者。他师承梅葆玖等艺术家,拜梅葆玖为师。跟随梅葆玖学习的过程中,他良好地继承了梅派艺术,展现了男旦艺术的魅力,为梅派艺术、男旦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二)戏曲理论

梅兰芳一生主要从事京、昆表演,创作了一批时装戏和古装戏,加工整理了一批传统戏,如《牢狱鸳鸯》《宦海潮》《邓霞姑》《一缕麻》《嫦娥奔月》等。他对中国戏曲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之于戏曲理论的贡献仅是其中一面。

梅兰芳提出了“中国戏剧之三要点”。第一点,西方戏剧与中国戏剧的隔阂是可以打破的。第二点,中国戏剧的一切动作和音乐等,完全是姿势化。所谓姿势化,就是一切的动作和音乐等都有固定的方式。

例如动作有动作的方式,音乐有音乐的方式,这种种方式,可作为艺术上的字母,将各种不同的字母拼凑一起,就可成为一出戏。但是中国戏的演员们,都不被这种字母所束缚,他依旧可以发挥他在艺术上的天才与创造,《贵妃醉酒》就是其中代表作之一。

第三点,中国(戏)未来之趋势必须现代化,并不一定是戏剧、本体的现代化,是要使剧中的心情和伦理成为现代化,如背景与灯光也可使其成为姿势化,使其有固定的方式来表现剧中各个情绪,这是中国戏剧今后可试验的途径。

这三点很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可以为中国的京剧传承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梅兰芳先生的理性阐述,根植于中华民族文艺理论的沃土之中,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这是一份难得的戏曲理论遗产,不仅对梅兰芳京剧表演理论体系的总结至关重要,而且丰富了中国戏曲表演理论体系,值得深入总结研究。

(三)书画艺术

梅兰芳的画清丽秀雅、神形兼备,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在抗战时期蓄须铭志,曾以卖画为生计。 梅兰芳先生的书法虽没有他的画出名,但是其书法功底深厚、清静隽秀。以行楷书为主,小楷尤精。小楷风格来源于《乐毅论》《黄庭经》《十三行》等二王小楷,并伴有唐人写经笔意。

二、梅艳芳演艺经历

(一)音乐时代

1982年,她以一曲《风的季节》夺得第一届香港新秀歌唱大赛(现名全球华人新秀歌唱大赛)冠军,签约华星唱片公司,推出了第一张专辑《心债》,正式踏入歌坛。1983年,梅艳芳推出第二张唱片《赤色梅艳芳》,拿下五白金销量。1983年,在东京音乐节上获得亚洲特别奖。

1985年推出唱片《梅艳芳》,主打歌《似水流年》由世界音乐家喜多郎作曲,服装设计师刘培基把梅艳芳包装成“男儿汉”,西装加上墨镜和宽垫肩给人以豪迈的感觉,打破了传统女性的温婉形象。

1985年12月31日至1986年1月14日,梅艳芳在香港红馆举行了首次个人演唱会《百变梅艳芳尽显光华演唱会》,连开十五场,打破了香港歌手首次个唱的场数记录。同期推出的唱片《坏女孩》,首周即卖得40万张(8白金),累计达72万张,刷新了香港地区个人唱片的销量记录,在次年获颁“IFPI全年最佳销量奖”。

1986年推出《妖女》,《坏女孩》和《妖女》是梅艳芳早期前卫叛逆的形象,随后的《似火探戈》、《烈焰红唇》、《淑女》、《梦姬》等前卫的女性形象,正是《坏女孩》和《妖女》的变奏和延续。1987-1988跨年,梅艳芳在香港红馆创下连开28场演唱会的纪录,赢得“梅廿八”的称号 。

同年,梅艳芳以唯一亚洲女歌手身份受邀至韩国汉城奥运会参加“奥运前奏大汇演”,与美国女歌手珍妮杰克逊同台演出。1985-1989年连续五年夺得香港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女歌星”。此外,她在1988年同时夺得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及音乐最受欢迎女歌星奖。

1990年梅艳芳在香港连开三十场个人演唱会,随之而来了“梅三十”称号。梅艳芳于1990年生日会公开宣布退出竞夺音乐奖项(其后所获均为音乐致敬荣誉)。1991年初梅艳芳在推出自己的首张国语专辑《亲密爱人》后决定暂别舞台,并举行了“告别舞台演唱会”,共开30场,挥泪告别歌迷,场面感人。

1994年,梅艳芳推出唱片《是这样的》,至此,梅艳芳过往专辑销量累计突破一千万张。此后,她又一连推出了《镜花水月》、《女人花》、《床前明月光》等专辑,形象依然突破多变,歌曲风格多样。其中《女人花》和《一生爱你千百回》等歌曲成为梅艳芳国语歌的代表。

“中国风”歌曲《床前明月光》则是她在新领域的一次尝试,配合她的演绎,充盈着浓厚的文艺气息。1995年,梅艳芳首次开启内地巡回演唱会,梅艳芳耐不住歌迷的热情,尾场临时加唱禁歌《坏女孩》,虽遇歌词敏感处以“啦啦啦”带过,仍被认定违规,其余场次被迫取消,梅艳芳自此遭遇内地“七年封杀”,失去了在内地举行个人演唱会的资格。

1998年梅艳芳获得香港乐坛最高荣誉“金针奖”。1999年初,梅艳芳受邀至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表演。进入新世纪后,梅艳芳不再活跃一线,却更加积极致力于内地香港演艺事业的交流合作以及提携后辈。

2002年为纪念加盟乐坛20周年,梅艳芳倾力制作音乐大碟《with》,当中收录她与11位好友合唱的歌曲。当年的香港十大劲歌金曲颁奖礼六位女歌手(郑秀文、杨千嬅、容祖儿、 何韵诗、 梁咏琪、陈慧琳)合唱《似水流年》致敬。

同年举行纪念入行的世界巡回演唱会(极梦幻演唱会),由于当年内地解禁,梅艳芳提出在京沪两地开唱的请求,最终只获准上海一场,亦成为梅艳芳人生中唯一一场粤语地区以外的内地演唱会 。2003年11月,身患癌症的梅艳芳带病踏上红馆舞台,红馆绝唱:梅艳芳2003告别经典演唱会举行了人生最后的演唱会“梅艳芳经典金曲演唱会”。

2003年底,梅艳芳获得两项中国歌坛的致敬荣誉(中国金唱片奖“评委会艺术成就奖”和中国原创歌曲奖“杰出贡献奖”) ,成为第一位获得中国国家级音乐艺术成就奖的香港歌手。2004年初,MTV亚洲大奖和音乐风云榜追颁梅艳芳致敬荣誉,赞扬了梅艳芳奉献音乐的一生。

2005年11月8日,香港邮政推出“香港流行歌星”邮品系列中,梅艳芳与陈百强、张国荣、罗文、黄家驹成为获致敬推出邮票的歌手。2009年经“世界纪录协会”评定,梅艳芳以全球个人演唱会总计292场当选“全球华人个人演唱会最多女歌手”。

(二)港剧时代

1984年主演了电视剧《香江花月夜》,这也是梅艳芳唯一的电视连续剧。剧中饰演一名遭遇曲折的歌女,角色可谓度身订造。她的歌女造型别具风韵,更带点沧桑,加上其精湛的演技令人刮目相看。正因为剧集是讲述歌女的生涯,因此出现大量的歌曲,这也是这部电视剧的另一特色。

(三)电影时代

1984年的一部《缘分》即让她获得金像奖的最佳女配角。1987年-1988年《胭脂扣》上映,片中一段凄美的东方人鬼情未了令梅艳芳成为“四料影后”,角色“如花”也成为留名影史的经典人物。1990年电影《川岛芳子》公映,川岛芳子是近代中国充满争议的传奇人物,梅艳芳的表演神形俱备,恰当地诠释了角色。

1991年凭借战争文艺片《何日君再来》提名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1992年《审死官》是梅艳芳的喜剧代表作,她与“无厘头”搞笑之王周星驰搭戏,表演丝毫不显逊色,其中经典对白和拿捏得当的动作神情更成为电影亮点。

1993年《东方三侠》摇身一变成为行侠仗义的女飞侠。在片中不仅造型多变,流畅的打戏也是本片的一大看点。1997年电影《半生缘》,梅艳芳在片中饰演的顾曼璐,为了养家放弃恋人当上舞女,错失情缘。她将爱恨交织的情绪演绎得丝丝入扣,凭借本片荣获了第1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及第3届金紫荆奖最佳女配角奖。

2001年电影《钟无艳》她在片中破天荒反串男角,将昏庸好色的齐宣王演得活灵活现,并凭此片获得《明报周刊》演艺动力大奖的最突出女演员奖。2002年影片《男人四十》是梅艳芳人生的最后一部戏,她主演一位平凡的家庭主妇,刻画了主角平淡而又细腻的内心,一举摘得中国长春电影节的影后桂冠。

『玖』 我们中国有几个明星或歌星在好莱坞过

陆锡麒

1904年生于中国广东。在70年代美国电视剧《功夫》中演盲眼老和尚的陆锡麒是30年代的小生。他原来在雷电华公司工作,为中国题材的电影做顾问。1935年,当时很受欢迎的《陈查理》拍至第三集时要加入陈查理的长子陈利的角色,就找了陆锡麒出任,他拍了八集后。1941年接替波里斯·卡洛夫出演《黄先生探案》的第六集《华埠魅影》,成为第一位在好莱坞电影中当主角的华裔男演员,但当时美国观众还不能接受华人当主角,此片票房惨淡。他从影近六十年,演出影片不计其数,1991年去世。

卢燕

1931年生于中国北京,祖籍中山,长于上海。原名卢燕卿。1945年上海裨文女子中学毕业,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同年转入交通大学学习。1947年移居美国檀香山,在夏威夷大学攻读财务管理,兼修戏剧与演讲。曾在檀香山当会计、化验员、播音员。1956年移居洛杉矶,入加利福尼亚州巴沙甸那戏剧学院表演系深造。1958年毕业时演出话剧《八月茶室》获成功,同年在好莱坞从影,先后在《独眼龙》、《山路》、《飞虎娇娃》等影片中扮演角色。1967年回香港主演唐书璇导演的影片《董夫人》,1971年获台湾第九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1972年在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参与拍摄影片《十四女英豪》,1973年获台湾第十一届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后主演《倾国倾城》,饰演慈禧太后,1975年获第十二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1989年回大陆,在谢晋导演的影片《最后的贵族》中扮演角色。1980年曾将京剧《拾玉镯》、《武家坡》、《打渔杀家》、《汾河湾》和《蝴蝶梦》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京剧选译》;1985年又将美国著名戏剧剧本《洋麻将》译成中文,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公演。曾在美国成立卢燕影视公司,前后三次入藏,拍摄介绍西藏自然风光、风土民情、文化艺术、宗教习俗及解放后西藏人民生活的大型系列电视片,获纽约第二十八届国际电影电视节铜牌奖。

周采芹

著名国际演员,周信芳的女儿。早年曾就读于上海中西女中,周采芹十七岁赴英深造,毕业于英国皇家戏剧学院。七十年代,获美国塔夫特大学戏剧硕士。自1960年以来,周采芹在西方的舞台和银幕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功。

1959年在伦敦出演舞台剧《苏丝黄的世界》,连演三年,场场爆满。在这个英国舞台剧最兴旺的年代,周采芹红极一时。1972年,在英国电视剧《斗争对象》中主演王光美一角被英国电影电视演员协会提名为当年最佳电视演员。
作为最早参与西方影视剧的中国演员,周采芹的简历中有很多第一:

· 英国皇家戏剧学院第一个中国学生
· 第一个登上英国伦敦西区舞台主演的中国演员
· 第一个在英国出版中英文唱片的中国歌手,其中英文版本的“第二春”一曲曾在亚洲连续两年独占排行榜首位
· 第一位中国“007女郎”
· 第一个被提名英国最佳电视演员的中国演员
· 1980年回国在中央戏剧学院执教,成为第一个到该校执教的“回归”专家
· 英国皇家戏剧学院的第一名中国院士
· 首个亚洲演员在伦敦和纽约两地先后领衔主演舞台剧,也是首个在剧院外设霓虹灯名字的亚洲演员
1988年,周采芹英文自传《DAUGHTER Of SHANGHAI》在英国和美国出版,广受西方读者喜爱,十五年后(2002年)首次在国内出版中文简体字本。纽约时报用“扣人心弦”来形容她的书及她充满戏剧性的一生。

周采芹说——“我知道自己是一个多么幸运的人,因为我是两个非常出色的人的女儿,在表演艺术上,我父亲周信芳一直是我的榜样。他是二十世纪最有创造性的京剧演员,是他激励我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在生活上,我妈妈裘丽琳给了我最大的影响。她教给了我生活中的价值观,让我能够正视成功和失败,生活得更加充实和完整。有了他们才有了我的一切。他们在我心中的形象激励我不断向前。”

父亲给了她一个戏剧的梦,母亲给她独立的意志,而她自己则带着天生的激情和桀骜的个性,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吸取生养的活力,给自己创造了一种充满奇彩的生活。

1993年,因出演电影《喜福会》,周采芹来到了好莱坞。随着这部电影的成功,她在好莱坞留下了。至今,热爱演戏的周采芹仍活跃在世界戏剧领域中。

1998年,周采芹在百老汇主演了《金童》(Golden Child),令她成为唯一一个在大西洋两岸主流舞台剧中领衔主演的亚洲演员。近期她参与演出了《艺伎回忆录》、《翻译风波》等片。

周采芹不仅是个演员,她还当过舞台剧导演,执导了中央戏剧学院学生演出的《暴风雨》;此外,她还曾在香港话剧团执导过契诃夫的《海鸥》及莎翁名剧《十二夜》。
周采芹目前定居好莱坞。

李小龙

1940年生于美国旧金山,原名李振藩。原籍广东。粤剧和粤语片演员李海泉之子。肄业于香港喇沙书院,1959年赴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州立大学攻读哲学及心理学。六岁起即在香港参加拍摄《细佬祥》等粤语片。1953年参加拍摄粤语片《人海孤鸿》,颇获好评。在港期间即学会“咏春派”武术,在美国读大学时又吸收“空手道”等中外拳术精华,自创“截拳道”。1964年在美国参加万国空手道比赛,获冠军。1966-1967年在美国二十世纪福斯公司拍摄的电视剧集《青蜂侠》(共三十集)中担任重要角色。后在好莱坞参加多部影片的拍摄。1971年回香港,为嘉禾影片公司主演影片《唐山大兄》、《精武门》,受到广泛欢迎,成为知名的功夫片演员。1972年自编自导自演功夫片《猛龙过江》。1973年在影片《死亡游戏》拍摄过程中去世。1978年由替身演员完成《死亡游戏》,并在香港公映。

1957年 夺香港校际拳击冠军。
1962年 在西雅图唐人街开设第一间振藩国术馆。
1963年 创立截拳道拳法。
1965年 参演霍士公司的电视剧《青锋侠》,受到好评。
1971年 为香港嘉禾主演《唐山大兄》,票房收港币310万 ,破香港记录。
1972年 主演《精武门》,以及自编自导、自演《猛龙过江》,均刷新香港票房记录。荣获金马奖"最佳技艺奖"。
1973年 7月20日,主演嘉禾与华纳公司合资的《龙争虎斗》,在拍摄《死亡游戏》期间突然暴毙。英年早逝,终年32岁又8个月。
1974年 李小龙被国际权威武术杂志《黑带》评为世界七大武术家之一,美国报刊赞誉他为"功夫之王",日本人称他为"武之圣者"。
1979年 美国洛杉机市将《死亡游戏》的开映日,即7月8日定为李小龙日。
1980年 获日本《朝日新闻》选为"七十年代代表人物"。
1986年 获德国汉堡大学选为"最被欧洲人认识的亚洲人"
1993年 美国荷李活名人大道铺上李小龙纪念星徽。
1998年 11月获中国武术协会颁发"武术电影巨星奖"。
1999年 获《时代》杂志评为"二十世纪的英雄与偶像",是唯一入选的华人。
2000年 美国政府已宣布发行一套《李小龙诞辰六十周年纪念邮票》,这是继玛丽莲·梦露和007之后的第三位获此殊荣的艺人,也是华人中的第一人。

尊龙

1952年生于中国香港,原名吴国良。10-18岁在香港晋洲京剧艺术学校;19岁赴美留学入圣安娜大学,5年后毕业,立志当演员,进入帕萨迪洲的美国戏剧艺术学院学习,同时参加学院亚洲系的东西方演员戏院的美国人剧团1984年演出《冰人》初登银幕;之后主演《天龙座》、《末代皇帝》、《时髦》、《龙在中国》、《上海1920》、《蝴蝶君》、《尖峰时刻》、《自娱自乐》等影片。

成龙

1954年生于中国香港。

周润发

1955年生于中国香港。

洪金宝

1950年生于中国香港。

甄子丹

1963年生于中国广州。

李连杰
1963年生于中国北京。

陈冲
1961年生于中国上海。80年代在国内成名了,到美国发展。主演了《大班》、《末代皇帝》等一些好莱坞影片。现在仍在继续演艺事业。也开始作制作及导演的工作。

邬君梅
1967年生于中国上海,母亲是著名演员朱曼芳。80年代在国内小有名气,主演《末代皇帝》后到美国发展。主演了一些影片,还曾被美国《人物》杂志评选为“世界最漂亮美丽的50个人物”之一。

白灵
1963年生于中国成都。80年代在国内小有名气,90年赴美发展。主演《安娜与国王》等片,以出位大胆的衣着著称。

以下三位成名于美国。

刘玉玲
1968年生于纽约。其父母亲都是中国移民。童年生活异常清苦,靠疯狂打工维持生计,一周工作七天。
1986年,刘玉玲进入密歇根大学,并取得了亚洲语言文化专业学士学位。在几年的大学生活中,她还兼修了表演、舞蹈和声乐等专业课程,而这些对她日后的表演都大有裨益。大学期间,她还有幸参加了戏剧《艾莉漫游仙境》试镜,一开始只是想获得一个配角,没想到导演独具慧眼,让她担当主角挑大梁,从此一举成名。
1997年刘玉玲拍摄了令她人气急升的电视片《甜心俏佳人》,她生动地演释了剧中一位十分自信的冷美人--工厂主管吴玲,这位个性鲜明、美艳惊人的亚洲女子形象在片中显得格外出众,引人注目,深深地打动了观众,刘玉玲也因此被看作是“最美女性”之一。
2000年,刘玉玲与好莱坞另两大美女卡梅伦-迪亚兹、茱儿-巴里摩尔合作推出了超人气的《霹雳娇娃》,影片上映之后取得骄人票房。同年刘玉玲与香港著名武打片巨星成龙合作演出《上海正午》,再次受到了人们的瞩目。在今年10月美国洛杉矶的第一届“亚美影视奖”上,刘玉玲因《上海正午》获选为最佳电影女演员。

胡凯莉
1968年生于夏威夷,1985年她获得1985年美国少女选美比赛冠军的桂冠。《成长的烦恼》是她首次在电视中亮相,在此之后她便片约不断,比较出名的是她在电视剧“过江龙”中的形象,此片中她和洪金宝开始了首度合作。她也因为此片而获得了“亚美影视奖”的最佳电视女演员奖。
胡凯莉很早就开始练习空手道,因此在这方面很有造诣,她的空手道褐带水平给她在拍片时带来了很多精彩的武戏。除此之外,胡凯莉对游泳和滑冰等运动也十分在行。
深受美国艺坛重视的《娱乐周刊》每一年举行的民调结果几乎可作为“明星人气度指标”,2002年她在“最性感女星”项目中排名第四。

温明娜
生于澳门,其后与母亲、哥哥移居香港,再到美国定居,在中学时已参与戏剧演出,在卡耐基大学取得戏剧硕士学位后,正式踏上职业舞台,演出了《南太平洋之恋》、《微型母亲》、《世界转动时》、《红木帏幕》等剧。她第一次跃登大银幕的电影《喜福会》,继而在《街头霸王》(1994)中扮演春丽,在《一夜情》(1997)中她与黑人演员韦斯利·史纳斯合作。1998年她为迪士尼的动画片《花木兰》配音。此外她亦在多部电视电影中演出。不过她还是较喜欢舞台演出,她自己组成一个剧团,专门演出与美籍亚裔人士有关的剧目。她曾被《人物》杂志选为世界五十人美人之一。

新时期中国女影星到美国来发展的有,杨紫琼,章子怡,巩俐,张曼玉。其中巩俐和张曼玉在法国尤受欢迎,在法国最受欢迎外国女演员中分列第一、二名。

另外,罗燕作为80年代中国女影星,来美国发展后,虽然拍片不多,但是却进入了好莱坞主流编剧与制作行列,2000年自编自演了《庭院里的女人》,与威廉达福等著名影星合作。

今年的《哈里波特与火焰杯》出现了一个华裔新星梁凯蒂,但她的前途仍是未知数。和刘玉玲一样,她在东方人眼中的确连美女的边都擦不上。

80年代著名的玉女红星菲比凯茨是中美混血,母亲是中国人。
现在当红的基努里维斯也是中美混血,母亲是夏威夷中国人

『拾』 陈凯歌电影《梅兰芳》中,孟小冬的扮演者是哪位著名女演员

我记得陈凯歌电影《梅兰芳》中,饰演孟小冬的扮演者是章子怡,剧中的孟小冬1907年出生在北平的一个梨园世家,祖父孟七出身徽班,擅演文武老生兼武净,她的父亲、伯、叔都是京剧演员,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孟小冬九岁就开始向姑父仇月祥学唱老生,十二岁在无锡首次登台,十四岁就在坤生中占据一席之地。

其实章子怡饰演的孟小冬一生虽然曲折剥离,但是也算芝麻开花。6岁时,孟小冬便跟着父亲练习身段,每天听着父亲吊嗓;8岁时,正式学习孙菊仙派老生;12岁无锡登台,崭露头角;14岁上海现艺,红遍全城;18岁离沪北上,名动京津;31岁拜入余叔岩门下,终成“梨园冬皇”;20岁那年,她一片痴心,嫁给了梅兰芳;24岁她毅然决然,选择分手;43岁,她放低身段,再嫁杜月笙。辗转半生,终于算是找到了真正的归宿,这样的孟小冬也算是有美好结局了。

阅读全文

与电影打渔杀家女演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天天看纯英文电影 浏览:93
超时空要爱完整电影 浏览:216
恐怖电影院吉吉 浏览:565
爱情公寓大电影的启发 浏览:945
成龙哪个电影40条杜宾 浏览:713
电影环保小故事观后感 浏览:617
最新在泰国拍的电影 浏览:838
妈妈咪呀电影的英文简介 浏览:598
沉默的证人电影演员表 浏览:126
女主角在电影里爆粗口 浏览:68
国产老电影僵尸鬼片大全集 浏览:496
周杰伦主演的赛车电影名字叫什么 浏览:9
戛纳电影节历年入围 浏览:338
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没有电影 浏览:913
小孩子2岁半可以去电影院看电影吗 浏览:335
7月份江苏电影院能复工吗 浏览:254
韩再芬天仙配电影全集完整版 浏览:363
女生最虐的一部电影 浏览:223
电影演员刘芸的个人资料 浏览:636
厉鬼惊魂电影院 浏览: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