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参演人物 > 著名的电影理论著作电影导演基础的作者是谁

著名的电影理论著作电影导演基础的作者是谁

发布时间:2022-04-21 12:54:37

『壹』 有介绍电影专业知识的书吗,请说几本

有些书在书店都买不到,卓越网上的比较全和便宜.

<电影馆>系列的书个人觉得相当不错,都是些大师级的人物撰写的,相对而言很较专业的.电影馆是一系列讲述世界大师级导演个人经验的电影书籍,它的魅力在于它告别一般的电影讲义,以独特方式诠释有关电影艺术的一切。

本书所讨论的影片中许多是经典作品,有些则只是有趣而出色。这不是本电影史书籍,但各时期及各类型的伟大作品均于本书中被参考应用,因此有关电影研究及影片制作的所有重要面向迟早都会触及,而且不论内容多么简短,它们都将得到生动的叙述。

这部讲述作为艺术和手艺的电影的著作,配得上它雄心勃勃的标题。布鲁斯·F·卡温,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福克纳专家和电影史家,在本书中汇集了大量关于电影制作、电影美学和电影工业的有价值的资料,展示了电影的诸多面向,提炼出与电影制作和电影批评有关的最重要的概念和框架,并给予它们以严格的定义,同时,对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和导演作出丝丝入扣、条缕清晰的分析,专业而不失晓畅。

一部电影的开始到完成,从《发条橙》到《劲舞》,从梅里爱到斯皮尔伯格,本书充满激情地沉思着电影之无穷无尽的可能性。

这套丛书有
导演电影(电影导演的艺术)/电影馆 (美)埃里克.舍曼

电影馆-解读电影(上,下册)布鲁斯.F.卡温

魔灯——伯格曼自传("电影馆"系列)伯格曼

电影的本性/电影馆(德)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

科恩兄弟的电影/电影馆(法)弗雷德里克.阿斯特吕克

光影大师(与当代杰出摄影师对话)/电影馆(美)丹尼斯.谢弗,(美)拉里.萨尔瓦多

低俗电影(米拉麦克斯圣丹斯和独立电影的兴起)/电影馆(美)彼得.毕斯肯德

法斯宾德的世界(电影馆系列,走进世界电影大师的创作世界)[英]罗纳德.海曼

下面是卓越的电影馆系列搜索地址,如果你在图书里搜索电影也能找到不错的书,不过大部分都是国内的一些所谓的专家写的,只知道皮毛罢了.

http://www.amazon.cn/search/search.asp?searchType=1&searchWord=%E7%94%B5%E5%BD%B1%E9%A6%86&searchKind=name&bestSaleNum=3&uid=168-4664584-2614627&pageletid=headsearch&Go.x=17&Go.y=8

『贰』 电影理论基础的书籍有哪些呢

<电影剧作概论><电光幻影100年><导演功课><伯格曼论电影><雕刻时光:塔可夫斯基的电影反思><法斯宾德的世界>

『叁』 导演入门书籍

1、《影视导演基础》

《影视导演基础》由2009年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心语。这本书是涉及这一领域的基础教材,它为业内和业外热爱影视导演专业的人提供一些可资学习的知识与帮助。

2、《经典电影理论导论》

本书是美国著名电影理论家达德利·安德鲁的经典著作,清晰透彻地挖掘了经典时期主要电影理论的传统与核心。作者是达德利·安德鲁。



3、《电影镜头设计:从构思到银幕》

《电影镜头设计:从构思到银幕》由2010年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卡茨。

4、《导演的摄影课》

《导演的摄影课》由2014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杰奎琳·弗洛斯特,是面向导演和摄影师的UCLA课程。

5、《青年电影手册》

国内第一本以影评、导演对话、电影理论和电影创作与参展指南的专业性图书,以“网聚电影人的力量”为目标,关注新人的成长发展和中国电影商业和艺术方面的新浪潮趋势。现主编为程青松。

『肆』 关于小桥石头和河著名理论的电影理论家是谁

巴赞,法国电影理论家,影评人,法国著名电影杂志《电影手册》创始人之一,
法国迷影运动的精神领袖之一,被誉为“法国影迷的精神之父”(安托万·德巴克语 )”、“电影的亚里士多德”(区别于“电影的黑格尔”:让·米特里)。巴赞在1940年代到50年代发表的一系列高质量影评和电影评论,集结成四卷本《电影是什么》,已成为电影理论史上的经典著作,是二战后现实主义电影理论发展的一块基石。巴赞推崇现实主义美学,发现并阐述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导演的重要价值,阐述了蒙太奇与景深镜头在电影语言中的重要性与辩证关系,提出了长镜头理论,丰富并总结了作者论,在巴赞与《电影手册》的推动下,法国电影在二战后兴起了新浪潮运动。918年4月8日生于昂热,1958年卒于马恩河畔布里。1943年开始从事影评工作,后相继担任银幕》、《精神》和《观察家》等杂志的编辑,50年代初创办《电影手册》,担任主编。巴赞主张真实美学,反对唯美主义,他创立了电影写实主义的完整体系。电影影像的本体论、电影起源的心理学和电影语言的进化观是这个体系的哲学、心理学和美学依据。巴赞认为,电影的基础是摄影,而摄影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本质上的客观性。电影的发明满足了人类自古以来用逼真的摹拟物替代外部世界的心理愿望。巴赞提倡按照镜头一段落和景深镜头的风格拍摄影片,贬抑蒙太奇的功能,强调单个镜头自身的涵义和表现力,反对利用蒙太奇手法随意分切、编排和组接镜头,从而破坏镜头的时空统一性。巴赞鼓吹“透明”电影,即任何技巧不显形迹的电影。巴赞推崇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敏锐地觉察到这个电影流派的重大美学意义,系统地概括了它的艺术性能。巴赞的主要论著收入论文集《电影是什么?》(4卷本),他的电影写实主义理论体系对50年代西方电影创作产生过重大影响,实际上他是法国新一代电影导演的精神领袖,新浪潮影片正是他的理论的实践。

『伍』 电影理论的本体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勃兴使电影理论空气为之一变。以法国的A.巴赞和美国的S.克拉考尔为代表的纪录派理论从50年代起取得了堪与蒙太奇理论相颉颃的地位。
巴赞首先是一位影评家,但他的影评文章超出了实践的性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他留下的大量电影论文被编选成 4卷集《电影是什么?》。
巴赞的电影影像本体论和长镜头理论(或称场面调度理论),是他的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核心。
电影本体论力求证明电影的“本体”实质,电影和存在、电影和现实的联系。持有本体论观点的重要代表人物除巴赞和克拉考尔外,还有美国的O.帕诺夫斯基和S.卡维尔等,但其中以巴赞和克拉考尔的理论体系为最完整、最有影响。
巴赞认为,电影本质上是“真实的艺术”。他在选集的序言中指出:“我们必将从照相影像开始,它是最后的综合体的基本元素,然后以此为起点,简略地提出一种关于电影语言的(哪怕算不上理论,也至少是)分析,其立论基础是假定它具有内在的真实性。”
巴赞论证说,照相术的发明使人类长期以来企图创造出一个符合现实原貌、而时间上独立自存的理想世界的愿望得到了实现。因此,从绘画过渡到照相术时,最本质的现象是心理因素,它完全满足了把人排除在外、单靠机械的复制来制造幻象的愿望;人们终于获得了一门“有了不让人介入的特权”的艺术。以照相术为基础的“电影这个概念与完整无缺地再现现实是等同的,他们首先考虑的是再现一个声音、色彩、立体感等一应俱全的外部世界的幻景。”
巴赞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中找到本体论理论的最好实践例证,指出艺术家真实地再现现实并不等于放弃自己的创造任务。因为传达关于人和社会的实况并不比传达主观视像更容易些:“艺术中的‘写实主义’形式向来都首先是具有深刻‘审美意义’的形式。……在艺术中,现实如同想象一样,是艺术家独有的财富,而把现实的具体内容体现在文学或电影作品之中,并不比体现想象的最离奇的梦幻更容易些。”
在电影本体论的基础上,巴赞构筑起他的长镜头理论大厦。这一理论的两个中心论点是:①反对蒙太奇至上论。②强调现实的多义性。
巴赞激烈地反对爱森斯坦等人的蒙太奇理论。他指出,电影从蒙太奇开始才成为一门艺术的名言,曾暂时起过积极作用,但它的效能已经发挥殆尽。蒙太奇是文学性的和最反电影的手段。电影的特性就其纯粹状态而言,相反地正在于摄影上严格遵守空间的统一性。但是他并不绝对反对使用蒙太奇,而认为蒙太奇在电影中只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才是必要的:创造必要的不真实性。这是因为电影的一部分功能是使观众享受幻想的乐趣,如果太真实,就完全排除了幻觉。因此,他觉得可以提出下述原则作为美学的规律:在必须同时表现动作中两个或若干因素才能阐明一个事件的实质的情况下,运用蒙太奇是不能容许的;一旦动作的意义不再取决于形体上的接近,运用蒙太奇的权利便告恢复。巴赞的蒙太奇界限论是以现实的多义性为依据的。他指出,现实是多义的,而蒙太奇从根本上反对多义性,这是由它的本性决定的。
巴赞强调现实的多义性是为了要求影片创作者通过选择来突出事件的含义。他认为,电影叙事单元不是镜头,而是事件,这是具体现实的片断,而现实本身是多面的、多义的,一个事件的确切含义是在悟出它与另一些事件之间的联系后才能逆推出来。他还认为,虽然电影确实大抵只能从外部把握它的对象,但是它有千百种手段去处理客体的表象,能清除所有模糊的含义,使事物表象成为反映一种单一的内心现实的符号;银幕形像存在的前提是情感与情感的外部表现之间具有必要的、明确的因果关系。
巴赞认为,从多义的现实事物中“悟出”其“确切的含义”的人,应当是观众。而要做到这一点,观众在看电影时就必须对画面的内容有选择的权利。只有不被剪断的景深镜头才能给予观众这一权利。巴赞以O.威尔斯的影片为例,指出,这位导演在《公民凯恩》里用景深镜头来刺激观众,这种技巧迫使观众去使用他们自由的注意力,同时也使他们觉察到事实的多重矛盾,这就使其景深镜头具有三重的真实,即本体论的真实、戏剧的真实和心理的真实。他称赞《安倍逊大族》,认为其镜头段落绝不是仅仅消极地拍下同一场景中的动作,它拒绝分割事件,拒绝按空间分解剧情发生的地点,这是一种积极的手法,其效果比经典的分镜头可能产生的效果更要好得多。
S.克拉考尔是另一位原为德籍的美国电影学者。他采纳了巴赞的理论前提,根据自己40多年的“观影经验”,写出了《电影的本性》(1960),把纪录派理论发挥到了极至。
克拉考尔说,他的电影理论是一种“实体的美学”,而不是形式的美学。他关心的是内容。他的立论基础是:“电影按其本性来说是照相的一次外延,因而也跟照相手段一样,跟我们的周围世界有一种显而易见的近亲性。当影片纪录和揭示物质现实时,它才成为名副其实的影片。”
和巴赞一样,克拉考尔也抛开了传统的艺术观念来看待电影,但比巴赞走得更远。他断言说,传统艺术观念“并不、也不能适用于真正‘电影化’的影片”,因为传统的艺术是“从上层到基础”,即从思想意图出发来消化物质现实材料,而唯独电影是“从基础到上层”,即从对物质现实的如实反映开始,最后走向某个问题或信念。因此,“如果电影是一门艺术,那么它便是一门不同于寻常的艺术”,“是唯一能保持其素材的完整性的艺术。”
克拉考尔的理论目的是通过对各类电影的审查,找出一条最符合电影本性的发展电影的路线为此,他详尽地分析了电影的材料与方法,摒斥了一切“非电影化”的形式和内容。树立起他的“电影化的”标准,最后在人类活动的总的背景上论证了电影的规律和可能性。
克拉考尔用“物质现实的复原”来概括他的“电影化”的概念。为了达到“复原”的目的,他只允许电影发挥“纪录”和“揭示”两种功能,而排斥一切经过艺术家设计的、有明确思想意图的、在故事结构上有头有尾的影片。即使是纯视听形式的实验影片也在受排斥之列,因为在他看来,这种影片固然倾向于避免讲述故事,但它们在这样做时却很少考虑电影手段的近亲性,忽视摄影机面前的现实;它们废除了故事的原则,只是为了树立艺术的原则,在这次“革命”中也许艺术得到了好处。电影则一无所得。
在克拉考尔看来,最“电影化”的形式和内容是“找到的故事和插曲”。所谓“找到的故事”有3个特征:①它是被发现的,而不是被构想出来的;②它是自然素材的一个重要的潜在元素,很少有可能发展成一个独立自在的整体;③它能再现出我们周围世界中一些典型的偶然事件,使其通过摄影机的揭示而从生活流中实现出来,继而又消失在生活流中。
克拉考尔深深意识到,他给电影规定的严格的价值标准必然会遭到反驳,因为他对一切“非电影化”的题材的排斥,除了依靠他自己对电影的独特信念和热情外,无法在电影理论范围内找到任何根据。于是他便转而在人类思想和活动的变迁这一更为广阔的背景中论证他的电影功能论。克拉考尔认为,看电影的意义在于使现代人有可能经验物质现实,把注意力从内心世界转移到生活的外部现象上来。现代人非常需要这个“转移”,因为他们患了“思想空虚症”和“认识抽象症”。他认为,人的内心世界和外部现实之间的关系在过去3或4个世纪中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有两个变化是特别值得注意的,一是共同的信仰渐失人心,一是科学的威信稳定上升。由于现代人不再有共同的信仰,他们对理性的作用发生了怀疑,趋向于反理性主义;另一方面,科学的发达导致人们“把现实现象数学化”,把事物的具体的物质内容化为抽象的认识。这两者最后使观代人成为对观实漠不关心的“孤独的人群”。唯有电影才有可能帮助人们“通过摄影机来经验这个世界”,使它从冬眠状态中、从虚假的不存在状态中彻底恢复活力。
J.米特里 在对电影进行整体性研究的最新一位代表人物是法国的电影教授 J.米特里。他的两卷本著作《电影的美学和心理学》出版于1963年。其中广泛地论述了50年来电影理论所涉及的一切问题,评述了多种不同的论点,有明显的综合性质。根据法国电影研究家C.麦茨的概括,米特里在他的著作中主要论述了10大问题:①现代电影;②主观镜头;③电影中的有声语言;④电影音乐;⑤电影中的彩色;⑥纯“视听”影片;⑦电影对戏剧程式的逐渐摈弃;⑧电影与戏剧;⑨电影与小说;⑩隐喻、象征、语言。
米特里的综合性理论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对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蒙太奇理论和以巴赞为代表的本体论理论进行批判性的调和。他对影片作了历史性分类,即“蒙太奇”影片和“时空连续拍摄”影片,认为这是电影表现手段的两大形态,但不是水火难容的。指出这两种美学的对立只是强调了在电影手法上存在着两种形式的差别。一种形式在电影中相当于诗的语言,另一种形式相当于小说的语言。显然,两者遵循的原则是不同的。不论小说家要说什么,总是躲在主人公身后,隐藏在表面的真实性之后,他的一切努力就是旨在创造或再创造这种真实性。诗人则不然,他直接表达思想,他和事实一起,而不只是通过事实来说话。米特里更倾向于蒙太奇理论。他说:“我们首先要反对一种倾向,这种倾向为了捕捉住‘真正’的现实,想把电影变成一种纯粹纪实的手段,一种纪录行为的机器。在一定程度上,电影是纪实的,但幸而它并不完全如此,因为它存在的条件绝对不让它这样。当电影纯粹纪实时,它必然损害艺术。”他批评巴赞在反对蒙太奇理论时“似乎总是选择坏影片中一些表现手法加以攻击和贬斥”,“这种做法导致他把表现方法的应用不当归罪??需的。但他反对“把蒙太奇效果视为电影表现形式的核心。”“把它视为一般美学的基础,而不是仅仅把它当作表达个人风格的手段”。他指责了爱森斯坦早期著作中的“杂耍蒙太奇”理论,强烈反对把蒙太奇手法同语言进行类比。他认为电影中的每一个抽象意义都必须植根于我们的真实感觉,想要利用蒙太奇来担负语言的工作以传达抽象的概念,那是对电影媒介的误用。为此,他详细列出了各种不同的蒙太奇,指出哪些是合适的,哪些是有违于电影的本质的。
电影理论中的结构主义-符号学电影理论的最新发展形态是结构主义-符号学的电影研究。这种研究方法的代表人物克里斯兴?麦茨认为,在米特里之后,电影理论应当进入“第二时期”,从全面的、概括性的研究转入精确的、科学性的局部的研究,即建立结构主义-符号学电影理论。
在电影研究中把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相提并论,一是因为,一些结构主义者,如麦茨、 P.沃伦、 B.尼柯斯、U.艾柯和克莉思托娃等,本人就是符号学家,他们的工作主要就是对电影作符号式的分析;二是因为一般性的符号学研究中往往掺杂一些结构主义哲学的因素。
结构主义-符号学电影理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电影作一般的理论研究,力图给电影建立科学的基础;二是运用这个科学对具体影片进行结构主义式的“读解”分析。麦茨的著作《论电影中意义的显现》(卷1,1968;卷2,1972)和《语言和电影》(1971)等是最有代表性的。
麦茨把电影研究分为两种,一是广义的电影研究,这包括电影和其他活动之间的关系、可能产生的所有问题,如技术、工业组织、电影检查、观众反应、明星崇拜等。广义的电影是社会学、经济学、社会心理学、精神分析学、物理、化学的研究对象。二是狭义的电影研究,仅指电影本身,不涉及影片制作的复杂程序和电影引起的种种现象。结构主义-符号学电影理论即只限于对电影动力的内在研究,是一种“寻求意义的科学”,即研究电影如何将其内含的意义传达给观众,并为这种传达制定一个清楚的模式,找出构成电影经验的规律。
麦茨认为,电影的核心是“意义的显现”,即“经由符号系统来理解影片所传达的信息的人为过程”。电影的“意义的显现”的特性决定于电影的独特的“表现材料”。它既非现实本身,也非蒙太奇,而是“ 5个材料频道”:①多样的活动摄影影像;②我们在银幕之外看到的一切文字资料;③录下的语言;④录下的音乐;⑤录下的噪音和音响效果。电影结构主义-符号学的任务就是分析这些“材料频道”的“混合的意义”。
麦茨反对把电影说成一种语言,他否认电影有任何“文法”可言,但他赞成用语言学的原理来研究电影,并采用了一系列语言学的术语,如“符码”、“信息”、“系统”、“符体”、“并列组合”等,其中最关键的术语是“符码”,它是符号学的主要研究手段所谓“符码”并不存在于电影中,它是信息据以传达的逻辑关系,是符号学者研究了一系列影片后将影片中起作用的规则加以归纳整理编造而成的。所以“符码”是“表现材料”发生意义、发出信息的逻辑形式。符号学就是根据编出的“符码”(表演、灯光、走位、摄影机运动)还原影片中的信息的。
麦茨认为“符码”有 3个基本特性:一是“独特程度”,如“平行蒙太奇”是电影的独特“符码”,为其他艺术所不可能有。二是“不同的普遍性层次”,如全景镜头属最普遍层次,但西部片中的牛仔裤、西部景物属特殊层次。三是“会下降为次符码”。“次符码”是对“符码”的一种用法。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影片里,“独特符码”和“普遍符码”都会有不同的用法。根据这一解释,电影结构主义-符号学作为一般性理论研究就要分析每个“符码”的“独特程度”、“普遍程度”和“符码”间的相互作用;当用于对具体影片的“读解”分析时,则要指出无数“符码”在作品中系统地安排和交结的情况。因此,麦茨说:“电影是所有符码加上其次符码的总和”,这个“总和”能从电影的“表现材料”中制造出“意义的显现”,电影理论就是赞成某些“符码”而反对其他“符码”的“检查制度”。而电影史就是由过去采用过的“次符码”组成的。

『陆』 上海戏剧学院影视导演914影视导演基础考研参考书资料是什么

参考书目

一、经典书目

《影视导演基础》王心语·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聂米罗维奇·丹钦科的学生、苏联著名导演阿·波波夫丰富的导演工作经验的总结,也是他长期深入研究的结果。作者着重从导演的角度,以具体的演出实例来说明怎样达到全剧所有形象高度的艺术统一。全书分“世界观”、“导演构思”、“演员形象的完整”、“美术家”和“整体感”等十四个篇章围绕着本题进行论述;其中还通过分析一些名画来探讨艺术结构的整体与局部、节奏与速度、色彩与气氛的协调一致等问题。

才思·考研祝您考研顺利!在这里,我们可以让你有更高的效率,可以让你一次圆梦,可以让你的人生没有遗憾,才思欢迎你!

『柒』 认为电影艺术的基础是蒙太奇的苏联导演是谁

认为电影艺术的基础是蒙太奇的苏联导演是普多夫金。

相关介绍:

普多夫金,1893年2月28日生于奔萨,1953年6月30日卒于莫斯科,苏联著名导演、演员、理论家,蒙太奇理论的创始者之一。

蒙太奇理论,就是研究和探讨蒙太奇手段及其规律而形成的理论体系。蒙太奇,是电影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

(7)著名的电影理论著作电影导演基础的作者是谁扩展阅读

相关背景:

1926年,他参加《母亲》一片的拍摄工作,使普多夫金的现实主义美学观点得到充分发挥。他和编剧НА札尔赫依一起深入领会了高尔基的原著的基本主题和革命的激情,并将它们转化为电影的语言。这是继《战舰波将金号》之后对电影语言又一次重大革新,其中“涅瓦河解冻”喻意段落成为联想蒙太奇的重要依据。

普多夫金在构成主义思想的促使下更为迷恋于创造和表现,并在剧本的创作阶段就明确地规定了影片的“场面蒙太奇”、“段落蒙太奇”、“对列蒙太奇”等蒙太奇的结构形式。这一结构形式应该说是严格地按照故事情节加以思考和组织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普多夫金


『捌』 导演入门书籍推荐

1、《影视导演基础》

《影视导演基础》由2009年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心语。这本书是涉及这一领域的基础教材,它为业内和业外热爱影视导演专业的人提供一些可资学习的知识与帮助。

2、《经典电影理论导论》

本书是美国著名电影理论家达德利·安德鲁的经典著作,清晰透彻地挖掘了经典时期主要电影理论的传统与核心。作者是达德利·安德鲁。

3、《电影镜头设计:从构思到银幕》

《电影镜头设计:从构思到银幕》由2010年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卡茨。

4、《导演的摄影课》

《导演的摄影课》由2014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杰奎琳·弗洛斯特,是面向导演和摄影师的UCLA课程。

5、《青年电影手册》

国内第一本以影评、导演对话、电影理论和电影创作与参展指南的专业性图书,以“网聚电影人的力量”为目标,关注新人的成长发展和中国电影商业和艺术方面的新浪潮趋势。现主编为程青松。

6、《拍电影》

《拍电影》是电影大师费里尼的人生自述,他在此书中追忆了自己的似水年华,讲述了对电影的奇思妙想,以及电影与生活之间千丝万缕的羁绊。透过他直率幽默的话语和对艺术的个性化解读,我们将在字里行间重新领略迷人的“费里尼风格”。

费里尼是电影史上公认最伟大的天才导演之一,与英格玛伯格曼、安德塔尔科夫斯基并称为世界现代艺术电影的“圣三位一体”,执导过《甜蜜的生活》《阿玛柯德》《八部半》《大路》《卡比利亚之夜》《浪荡儿》等20世纪最伟大电影,获得过五次奥斯卡金奖和各种电影节大奖。

7、《电影语言的语法》

本书是乌拉圭电影导演丹尼艾尔·阿里洪根据本人创作实践经验编写的电影叙事技巧教程,其专业性、实用性、经典性为全球各影视院校所公认。全书涉及到电影制作中如摄影机位、场面调度、剪辑等关键问题,对两个以上演员对话场面的处理、摄影机位三角形原理的运用、内外反拍等均有详细论述。

全书层次分明,清晰准确,并有近500幅插图贯穿其中,便于读者充分理解和掌握,此外对大量经典影片的典型段落进行了多角度分析,如《西北偏北》、《放大》、《广岛之恋》、《桂河大桥》,深入揭示其中激动人心的奥秘。

8、《如何指导演员:导演的必修课》

好莱坞明星导师朱迪丝·韦斯顿在书中分享了自己三十余年的授课经验,深入解析了导演和演员在合作当中的心理状态,帮助导演在纷繁的片场保持头脑清醒,向演员提供精确、细致的指导。

本书自出版以来畅销十余年,已译为德、日、西、韩等语言,被世界各大影视类高校和好莱坞电影公司列为指定读物。其介绍的剧本分析方法、排练技巧,从选角到拍摄的一系列准则,不仅对于导演具有指导作用,对于演员及编剧而言也能打开视野、激发灵感。

9、《导演的诞生:我的第一部电影》

这是一本有趣有料、坦率至极的当代导演访谈录,集中关注仅凭第一部独立执导的长片就跻身世界影坛的十位“新人”。他们成长背景、性格志趣、际遇发展各不相同,既有非科班出身且赌上家当的林克莱特,勇闯大制片厂高层过关斩将的门德斯,抛弃会计金饭碗征战宝莱坞的卡普尔,又有两次拿下金棕榈的库斯图里卡,处女作票房在本土超越《泰坦尼克号》的莫迪松,两度在职业巅峰换跑道从此成为“电影节奖项收割机”的伊尼亚里图。

在洛温斯坦的引导下,诸位导演回溯初执导筒时遭遇的种种煎熬,从苦寻资金、演员、拍摄场地,与剧组成员并肩作战,到最终杀青、死磕电影节,向读者敞开了人生中最精疲力竭的一段浴火重生之路。路途中有滑稽,有惨烈,有热血,有锋芒,个中滋味与他们的作品一样精彩。

10、《以眼说话:影像视觉原理及应用》

本书介绍了空间、线条和形状、影调、色彩、运动、节奏等基本视觉元素,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元素驾驭视觉结构、表达人物情绪、展现故事主题, 进而创造出更具表现力的影像。

作者布鲁斯布洛克有三十余年的影视行业工作经验和电影教学经验,对影像的视觉结构有着深入而独到的认识,该书已被译为5种文字,是电影专业的经典教程。

11、《导演创作完全手册》

本书详细介绍了编、导、摄、美、录各部门职能、合作重点及运作原则,帮助导演规划职业生涯,涵盖了在整个电影创作过程中必须了解的导演方法、拍摄技术、创作思维和判断标准,在逐项分解之后揭示如何使剧组这样一个分工明确的庞大拍摄团队精诚合作,顺利完成导演想要讲述的故事。

本书强调低成本数字制作技术,帮助创作者在有限的预算下保证最好的创造力和专业性。作者非常重视从实践中磨练技能,因此提供了大量需要实际操作的有效评估和练习。这些都能够帮助创作者去发展可信的、有吸引力的故事。自出版以来,本书已经让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读者受益,使他们得以实现自己的艺术想象、制作出扎实的好电影。

12、《电影艺术(影印第10版)》

作者以一个非常系统性的方式进行电影“形式”与“风格”方面的概念思考,同时佐以巨细靡遗的影片举例,详细分析电影的元素,说明电影的形式系统(叙事性与非叙事性)及风格系统(摄影、剪辑、场面调度与声音)如何在影片中交互作用。

本书内容宏广,从对电影制作的技术性解说、对构成电影各元素的系统化评介,到电影分析方法的示范、电影史的梗概提要,无不做到深入浅出、思虑缜密而观点周全。第10版更与时俱进地对电影数字化制作、发行和放映进行全面介绍。

13、《大师镜头(第三卷)》

《大师镜头(第三卷)》是《大师镜头》系列的最新力作,作者秉承了该系列深入浅出、图例明晰的写作特点,从摄影机运动、布景设计以及场景调度等方面为读者梳理了100个经典案例,以达到让电影脱颖而出的神奇效果。

《大师镜头》系列前两卷侧重于故事情景设计,而《大师镜头(第三卷)》作为前两卷的升级版,更多的是对片场工作的还原和提炼。每个章节基本上概括了拍摄过程中的某个重要环节,例如镜头的选择、纵深的调度、布景设计、取景与构图等。读者既可以选择通读全书,也可以选择将《大师镜头(第三卷)》本书带在身边,作为技术手册随时进行翻阅。

14、《世界电影史(第二版)》

本书是世界电影的全球通史,是一本被最广泛采用的电影史教程。书籍围绕下述三个基本问题展开:电影媒介的使用怎样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以及形成了怎样的规范?电影工业的状况对电影媒介的使用造成了怎样的影响?电影媒介的使用上和电影市场中的国际性趋势是怎样出现的?提纲挈领呈 现百余年世界电影脉动的主流,精微处描画重要历史情境的丰富褶皱。

本书作者克里斯汀·汤普森是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传播艺术系的名誉教授。她拥有艾奥瓦大学电影方面的硕士学位以及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电影方面的博士学位。目前她正在研究刘别谦的无声长片。另一位作者大卫·波德维尔是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传播艺术系雅克·勒杜电影研究教授。

15、《电影是什么》

安德烈巴赞一向被人们尊为“电影的亚里士多德”,因为巴赞不仅奠定了电影作为一门艺术的基础,也奠定了电影作为一门学科的基础,他的《电影是什么?》一书向来被称为“电影的圣经”,50余年来一直是世界各国电影专业必备书籍和影评写作的实用参考书。

16、《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

本书是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得主是枝裕和历时8年,写下的首部自传性随笔集。作者在书中回顾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讲述每一部经典作品背后的传奇故事、缘起与理念,记录各个创作时期对电影的探索与思考,以及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书中不仅汇集了电影大师的哲思与灵光,更讲述了一位导演脚踏实地,从赊账拍片到斩获世界各大电影节奖项的励志旅程。

17、《剪辑之道》

全书以问答的形式展开,讲述了默奇剪辑《教父》《对话》《现代启示录》《英国病人》等重量级影片的创作心得。在这些对话中,默奇的剪辑观念、电影观念乃至整体的艺术观念表现得淋漓尽致。跟随其创作轨迹,可以看到他以及同时代的科波拉、

卢卡斯这群有才气的胡子拉碴的年轻人,如何从独立制作起步,成立反好莱坞的西洋镜公司,再创作出《现代启示录》这样的里程碑作品。书中还谈到了文学、音乐乃至易经、梦境等与创作息息相关的“题外话”。无论是电影制作者、影迷还是小说家等其他艺术工作者,或许都能从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18、《好莱坞类型电影》

这是一本类型研究领域的标杆之作,建立了其历史与理论基础。本书立足于形式美学、文化研究、产业分析、符号学方法,把电影创作视为工业体系与观众互动的动态过程,探讨类型如何应对人类基本的文化冲突、表达社会共同理想,并随着时代变化而演进。

作者将目光集中在好莱坞黄金年代的西部片、黑帮片、硬汉侦探片、神经喜剧、歌舞片、家庭情节剧六大重要类型,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层层剥开艺术家、资本、观众三股力量间复杂的博弈,揭示特定故事被大众认可、被创作者不断重复或再造的深层机制。书中的经典论断已在影史中得到了验证,对我们认识当今的类型创作与文化也深具启发。

注:以上部分内容引自北京尚影艺来科技官方帐号“美艺尚影电影留学”

『玖』 有关电影的书籍

其实LZ说的认识电影就很不错,很适合导演入门,同时推荐 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插图第8版)
这本书很适合与认识电影一起看。
PS:《认识电影》作为电影入门书中的经典之作,用深入浅出的笔触,告诉我们影视传播的手法,并逐项解析其复杂的语言系统与要素。问世几十年以来,此书始终是世界各地影视从业人员和主流专业院校的必备之选,更是电影爱好者不可或缺的手边书。
本书从电影理论的典型视角出发,简明扼要地评论了电影艺术的方方面面。书中提及的影片包罗万象,组成了一道世界各地电影人的经验光谱,其中有我们熟悉的面孔如美国的斯蒂芬?斯皮尔伯格、英国的麦克?李、伊朗的阿巴斯以及中国的李安等。作者对欧美影片和导演了如指掌,尤其对美国影片和美国导演做了全面而详细的介绍。同时,作者也很关注第三世界国家电影,书中广泛涉及了伊斯兰电影、新亚洲电影以及非洲电影。作者以鞭辟入里的分析,新颖独到的见解和纷繁多样的视觉冲击,呈现给读者一个全新的电影世界。

阅读全文

与著名的电影理论著作电影导演基础的作者是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沉默的证人电影演员表 浏览:126
女主角在电影里爆粗口 浏览:68
国产老电影僵尸鬼片大全集 浏览:496
周杰伦主演的赛车电影名字叫什么 浏览:9
戛纳电影节历年入围 浏览:338
霍乱时期的爱情有没有电影 浏览:913
小孩子2岁半可以去电影院看电影吗 浏览:335
7月份江苏电影院能复工吗 浏览:254
韩再芬天仙配电影全集完整版 浏览:363
女生最虐的一部电影 浏览:223
电影演员刘芸的个人资料 浏览:636
厉鬼惊魂电影院 浏览:707
泰国电影院优惠 浏览:371
泰国和尚男同电影 浏览:463
2017旧电影大全你重 浏览:572
对英语电影流派的理解 浏览:443
动漫奇幻大电影全部 浏览:469
电影爱有来生的女主角是 浏览:364
云图的电影完整版在线观看 浏览:488
怀孕孩子外国电影大全 浏览: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