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福建有比较出名的明星吗
林俊杰 籍 贯:福建,阿杜,梁静,张静初,林峰 ,作家冰心,黄海冰,钱韦杉,龚蓓苾,排球教练陈忠和,叶一茜,
㈡ 八一电影制片厂里面一共一有多少位导演,男演员,女演员,名字
八一厂的著名导演华纯、李昴、贾士纮、景慕逵、里坡、陈新资、吴俊 李正元 乔义彦 等
八一厂的著名演员张勇手、李炎、张帆、袁霞、高保成、王心刚、田华、师伟、里坡、刘江、唐国强、刘龙、于纯绵、言小朋、巫刚,郭晓东,黄宏 ,李幼斌等
㈢ 中国有哪些著名的女导演
中国著名的女导演有杨洁、马俪文、张婉婷、黄蜀芹、胡玫、陈冲、许鞍华等等。
1、杨洁
陈冲,著名华人电影女演员,1961年1月3日生于上海,现定居美国。百花奖史上最年轻的影后获得者,分别凭借《红玫瑰与白玫瑰》和《意》两度获得金马奖影后,凭借《天浴》荣获金马奖最佳导演。执导的影片作品有《天浴》、《纽约的秋天》、《非典情人》等。
㈣ 电影《横空出世》的内容简介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曾经立下赫赫战功的冯石将军(李雪健饰)接到中央委派的使命,带着一支英雄部队挺进戈壁滩。与此同时,从美国归来的科学家陆光达(李幼斌饰)匆匆与妻子王茹慧(陈瑾饰)告别,各科研机构、各重点大学也挑选大批优秀人才,奔赴西北荒漠。他们即将在那里完成一项震惊世界的使命——建造原子弹发射基地。
苏联专家撤走,科技手段落后,物质极度匮乏,三年自然灾害,一个个难以想象的困难相继而来。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在内无经验外断支援的艰苦条件下,一群怀着崇高理想的无名男儿朝着共同的目标奋勇前进。
(4)雷姓导演北京电影制片厂扩展阅读:
电影《横空出世》外文名为《Roaring Acrossthe Horizon》,出品公司为北京电影制片厂,发行公司为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为陈国星,编剧为陈怀国、彭继超,片长110分钟,上映时间为1999年,电影获得了第二十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第五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最佳华语故事片等奖项。
角色介绍
冯石(演员李雪健)
刚刚从抗美援朝战场归来的将军。在对原子弹一窍不通的情况下接受任务,成为我国原子弹试验基地的负责人。否决了苏联专家在敦煌进行核试验的方案,带领部队确定了罗布泊作为我国的原子弹试验基地地点,指挥建设基地后与陆光达成为好友。
陆光达(演员李幼斌)
建国后从美国归来的核物理专家,接受了隐姓埋名的条件参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究。为此告别妻子,来到罗布泊参与建设核试验基地。后与冯石成为好友,与妻子在戈壁滩上团聚。
㈤ 这个人是谁
中国的颜丹晨
今年28岁
姓 名:颜丹晨
性 别:女
民 族:汉
籍 贯:湖南
生 日:1978年3月9日
星 座:双鱼座
血 型:A型
学 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96级本
科 班:现为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演员。中国电影表演学会
会员。
婚姻状况:未婚
最喜欢的运动:游泳
最喜欢的颜色:蓝色、绿色
最喜欢的食品:川菜、湘菜
最喜欢的歌手:张国荣
最喜欢的服饰:舒适与时尚并存
嗜好:音乐、聊天、看书、旅游
【光辉历程】
个人获奖情况:
1997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电影新人奖”。
1999年度中国电影童牛奖“优秀成人演员奖”。
2000年,被《羊城晚报》评选为“我最喜爱的改革开放银幕形象”之一。
曾应邀为以下杂志拍摄封面以及时尚图片:
《演艺圈》《瑞丽》《时尚.中国时装》《时尚健康》《嘉人(Marie Claire)》《现代服装》《女性大世界》《都市主妇》《健康与美容》《追求》《世界都市》《新周刊》《城市画报》《星河影视》《电影画刊》《大众电影》等
电影:
《背起爸爸上学》--饰演 姐姐
《花季、雨季》 --饰演 谢欣然
《呼我》 --饰演 柳丁
《刘天华》 --饰演 殷尚真
《黄埔军人》--饰演 虹云
电视剧:
《程咬金》--饰演应小翠(联合主演:郭东临、王馥丽)
《大唐情史》--饰演杨妃(联合主演:唐国强)
《危险旅程》--饰演阿芳 (联合主演:王姬)
《蓦然回首》--饰演于欣春(联合主演:陶泽如、田少军)
《对门对面》--饰演王虹(联合主演:曹颖、胡亚捷)
《金手指》--饰演施佩珍(联合主演:吕良伟)
《永乐英雄儿女》--饰演寒烟(联合主演:寇世勋)
中央电视台大型神话连续剧:《宝莲灯》饰演:嫦娥
中央电视台连续剧:《范府大院》饰演:念春
曾拍摄过的广告作品:北京市“公民义务献血”公益广告
㈥ 徐静蕾的详细资料谁能告诉我哦
人
简
历
姓名:徐静蕾
出生地:北京 | 姓名:徐静蕾 | 出生地:北京 | 生日:1974/4/16 | 血型:ο型 | 星座:白羊座 | 身高:168cm | 休重:49kg | 学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毕业
国籍 : 中国
所在 : 北京 中国
出生 : 北京 中国
生日 : 1974 / 4 / 16
生肖 : 虎
星座 : 牧羊
身高 : 168 CM
体重 : 49 KG
三围 : 33-25-35 "
血型 : O
徐静蕾:素质+机遇
徐静蕾是近两年出道的那种有点“酷”的青春偶像。她的“酷”当然不是靠前卫的服装,前卫的化妆扮出来的。那张不是整天甜腻腻微笑的脸,那种内向的性格,都让人有一点点距离感,所以她就“酷”的很自然。
徐静蕾说现在的名气是一半靠素质一半靠机遇得来的。
不喜欢深沉大气
这几年的电影演员生不逢时,受电影业的不景气影响很大。观众对徐静蕾的评价是虽然很多人都知道她,都没几个人知道她演过什么片子。换句话就是说她没有什么深沉大气的片子。按徐静蕾自己的话说:“演的戏不少,只是上演的不多。至于深沉大气之作嘛,我本人也不喜欢。就像我不怎么喜欢拍古装戏,是因为我不怎么爱看古装戏。”
徐静蕾说现在稀里湖涂的有了点名气,刚开始的时候没觉得困难,而是越来越难。当年考中戏的美术系没上成,反而撞进了电影学院。
“前一阵我偶然翻起以前的日记,7年前的吧,那时还没上电影学院。有一种感觉是自己并不是自己了解的那样一个人。人有时并不能明白地认清自己。当时间改变了某些东西,我们还会认为自己还是以前的那个我。初进电影学院时的感觉非常好,觉得自己多才多艺,想考电影学院就考上了,这是当时许多女孩子的心理状态,认为自己是最棒的,想法很简单。后来才明白演员是个很被动的职业,很多事情不像想像的那样完美。基本上不是跟着自己的想法在走。”
喜欢这个人我就天天跟着他,他去哪儿我也去哪,他说什么,我就觉得说得真棒。
盲目的初恋故事
徐静蕾不喜欢看古装戏,当然就是喜欢时装戏了,尤其是喜欢时装爱情戏。并且她所有演过的片子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是爱情戏,像《爱情麻辣烫》、《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情书》、从名字上听起来就很“爱情”。
近期的一部《将爱情进行到底》,反响颇好的一部都市爱情剧,也有徐静蕾的“爱情”表演。“这部戏中的角色是我以前没演过的,以前的角色都比较沉稳安静,这个角色想做什么事就做什么事,喜欢谁就天天跟着谁。让我回忆起我的初恋,虽然不完全一样,有一点是很像的,就是很盲目。喜欢这个人我就天天跟着他,他去哪里我也去哪,他说什么,我就觉得啊说得真棒。其实现在想想也不知道当初是为什么,为什么那么喜欢这个人,为什么粘着他,为什么就因为一点小事,比如你今天为什么不给我打电话,就分手了。我想初恋有一点是共通的,以为一点点小事情就认为会怎么样,其实没有真正了解对方的想法。这也许就是初恋的美好之处。”
现在徐静蕾喜欢年龄略大一些的男朋友。“我喜欢成熟一些的人,我想大多数女孩都是这样,我觉得情感稳定非常重要。如果在这些事情上老出麻烦,牵扯的精力就会太多,就没有时间做别的了。持久稳定的情感是我所想的,所以目光会更多的停留在比较稳重成熟的人身上。我也喜欢性格活泼的人,但我不会考虑这样的人当我男朋友。”至于传闻她和某文坛大腕的爱情,她的回答是:那都是瞎说。
只要对物质没自太高的要求,就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过自己感到快乐的生活。
以闲散为快乐
生活中徐静蕾是以闲散为快乐的人。能为所欲为是她最高的要求,当然她也做不出什么出圈的事,只是希望没有人管她。想工作时就去工作一段,想休息就休息,没有什么压力,现在也基本上可以达到这一点。只要对物质没有太高的要求,就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过自己感到快乐的生活。
徐静蕾最喜欢的事是一个人看电影,不过北京的院线太少,一个档期都播同一部片子。她想最好是随时想看,进个电影院就能看到一部新片子,电影票要再便宜些就更好了。
逛街也是徐静蕾工作之余的爱好。对衣服要求很低,只要穿着舒服,不怕脏就好。这是大多数北京女孩选衣服的特点。徐静蕾说北京女孩不讲究穿,到了上海才发现人家都打扮得像个女孩子,连指甲修得都很讲究,但漂亮的裙子穿起来会很麻烦,就干脆放弃了。 徐静蕾的车技不错,那天有幸或者说不幸坐了一次她开的车。在三环路上行驶到转头的地方,坐车的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她干净利落地一个小弯把车掉了头。同行的同伴得意地说,怎么样,不错吧。车技是不错,认路技巧就很差,从平安大街到东直门内大街,她跑到双井桥去掉头。那天拍完照已是夜里12点钟,我们“游览”了半个北京城的夜景,20分钟的路走一个小时,不过最终我们还是吃到了麻辣火锅。
艺术简历
1995年[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1997年[爱情麻辣烫]
1998年[霹雳菩萨] [爱相随] [龙堂]
1999年[财神到] [情书] [将爱情进行到底]
2002 开往春天的地铁 (Spring Subway) Kai Wang Chun Tian de Di Tie
2001 我爱你 Wo Ai Ni
2001 花眼 Hua Yan
2000 世纪之战 (TV) Shi Ji Zhi Zhan
2000 让爱作主 (TV) Rang Ai Zuo Zhu
2000 龙堂 (TV) Long Tang
2000 情书 (TV) Qing Shu 2000
1999 我的爱对你说 Wo De Ai Dui Ni Shuo
1999 一夜富贵 Ye Ye Fu Gui
1999 将爱情进行到底 (TV) Jiang Ai Qing Jin Xing Dao Di
1998 风云之雄霸天下 (Storm Riders, The) Feng Yun Zhi Xiong Ba Tian Xia
1998 一夜富贵 Yi Ye Fu Gui
1997 爱情麻辣烫 (Spicy Love Soup) Ai Qing Ma La Tang
1997 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 (TV) Yi Chang Feng Hua Xue Yue de Gu Shi
1996 北京爱情故事 (TV) Bei Jing Ai Qing Gu Shi
生日:4月16月
血型:ο型
星座:白羊座
身高:168cm
休重:49kg
学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毕业
徐静蕾:素质+机遇
徐静蕾是近两年出道的那种有点“酷”的青春偶像。她的“酷”当然不是靠前卫的服装,前卫的化妆扮出来的。那张不是整天甜腻腻微笑的脸,那种内向的性格,都让人有一点点距离感,所以她就“酷”的很自然。
徐静蕾说现在的名气是一半靠素质一半靠机遇得来的。
不喜欢深沉大气
这几年的电影演员生不逢时,受电影业的不景气影响很大。观众对徐静蕾的评价是虽然很多人都知道她,都没几个人知道她演过什么片子。换句话就是说她没有什么深沉大气的片子。按徐静蕾自己的话说:“演的戏不少,只是上演的不多。至于深沉大气之作嘛,我本人也不喜欢。就像我不怎么喜欢拍古装戏,是因为我不怎么爱看古装戏。”
徐静蕾说现在稀里湖涂的有了点名气,刚开始的时候没觉得困难,而是越来越难。当年考中戏的美术系没上成,反而撞进了电影学院。
“前一阵我偶然翻起以前的日记,7年前的吧,那时还没上电影学院。有一种感觉是自己并不是自己了解的那样一个人。人有时并不能明白地认清自己。当时间改变了某些东西,我们还会认为自己还是以前的那个我。初进电影学院时的感觉非常好,觉得自己多才多艺,想考电影学院就考上了,这是当时许多女孩子的心理状态,认为自己是最棒的,想法很简单。后来才明白演员是个很被动的职业,很多事情不像想像的那样完美。基本上不是跟着自己的想法在走。”
喜欢这个人我就天天跟着他,他去哪儿我也去哪,他说什么,我就觉得说得真棒。
盲目的初恋故事
徐静蕾不喜欢看古装戏,当然就是喜欢时装戏了,尤其是喜欢时装爱情戏。并且她所有演过的片子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是爱情戏,像《爱情麻辣烫》、《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情书》、从名字上听起来就很“爱情”。
近期的一部《将爱情进行到底》,反响颇好的一部都市爱情剧,也有徐静蕾的“爱情”表演。“这部戏中的角色是我以前没演过的,以前的角色都比较沉稳安静,这个角色想做什么事就做什么事,喜欢谁就天天跟着谁。让我回忆起我的初恋,虽然不完全一样,有一点是很像的,就是很盲目。喜欢这个人我就天天跟着他,他去哪里我也去哪,他说什么,我就觉得啊说得真棒。其实现在想想也不知道当初是为什么,为什么那么喜欢这个人,为什么粘着他,为什么就因为一点小事,比如你今天为什么不给我打电话,就分手了。我想初恋有一点是共通的,以为一点点小事情就认为会怎么样,其实没有真正了解对方的想法。这也许就是初恋的美好之处。”
现在徐静蕾喜欢年龄略大一些的男朋友。“我喜欢成熟一些的人,我想大多数女孩都是这样,我觉得情感稳定非常重要。如果在这些事情上老出麻烦,牵扯的精力就会太多,就没有时间做别的了。持久稳定的情感是我所想的,所以目光会更多的停留在比较稳重成熟的人身上。我也喜欢性格活泼的人,但我不会考虑这样的人当我男朋友。”至于传闻她和某文坛大腕的爱情,她的回答是:那都是瞎说。
只要对物质没自太高的要求,就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过自己感到快乐的生活。
以闲散为快乐
生活中徐静蕾是以闲散为快乐的人。能为所欲为是她最高的要求,当然她也做不出什么出圈的事,只是希望没有人管她。想工作时就去工作一段,想休息就休息,没有什么压力,现在也基本上可以达到这一点。只要对物质没有太高的要求,就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过自己感到快乐的生活。
徐静蕾最喜欢的事是一个人看电影,不过北京的院线太少,一个档期都播同一部片子。她想最好是随时想看,进个电影院就能看到一部新片子,电影票要再便宜些就更好了。
逛街也是徐静蕾工作之余的爱好。对衣服要求很低,只要穿着舒服,不怕脏就好。这是大多数北京女孩选衣服的特点。徐静蕾说北京女孩不讲究穿,到了上海才发现人家都打扮得像个女孩子,连指甲修得都很讲究,但漂亮的裙子穿起来会很麻烦,就干脆放弃了。 徐静蕾的车技不错,那天有幸或者说不幸坐了一次她开的车。在三环路上行驶到转头的地方,坐车的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她干净利落地一个小弯把车掉了头。同行的同伴得意地说,怎么样,不错吧。车技是不错,认路技巧就很差,从平安大街到东直门内大街,她跑到双井桥去掉头。那天拍完照已是夜里12点钟,我们“游览”了半个北京城的夜景,20分钟的路走一个小时,不过最终我们还是吃到了麻辣火锅。
艺术简历
1995年[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1997年[爱情麻辣烫]
1998年[霹雳菩萨] [爱相随] [龙堂]
1999年[财神到] [情书] [将爱情进行到底]
从
艺
简
历 2000 情书 (TV)
1999 我的爱对你说
1999 一夜富贵
1998 风云之雄霸天下
1998 一夜富贵
1997 爱情麻辣烫
1997 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 (TV)
1996 北京爱情故事 (TV)
http://www.chinaactor.com/zlk/vip_detail.asp?id=16179
歌手资料--徐静蕾(Jinglei Xu)
性别:女
出生:1974-4-16
地区:中国
类型:导演演员编剧
星座:牧羊座
介绍
徐静蕾她被称作“玉女偶像”、“中国影视界四小花旦之一”。在2002年评选出的代表着中国14个热门城市的14位美人中,当选“北京市花”。姓名:徐静蕾英文名:JingLeiXu生日:1974年4月16日(星期二)星座:白羊座血型:O型身高:168厘米体重:49公斤三围:B83cm-W64cm-H89cm血型:O型学历:本科婚姻状况:未婚难忘的事情:睡懒觉常到的地方:逛街最喜欢的颜色:白色最喜爱的国家:中国最喜欢的电影作品:杀手蝴蝶梦就职于:北京电影制片厂籍贯:北京最喜欢的颜色:黑、白最喜欢的城市:北京、罗马最喜欢的花:郁金香最喜欢的饰品:没有最喜欢的运动:乒乓球最喜欢的画家:莫奈、高更最喜欢的女演员:阿佳妮最喜欢的男演员:梅尔·吉布森、凯文·科斯特纳 艺术简历: 话剧 1994年《我爱XXX》 电影 1997年《爱情麻辣烫》《风云》《一夜富贵》 1998年《忽然丈夫》 2001年《花眼》《开往春天的地铁》《我爱你》《北雁南飞》 电视剧: 1994年《同桌的你》《新言情时代》 1995年《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1996年《北京爱情故事》 1997年《霹雳菩萨》 1998年《龙堂》《将爱情进行到底》 1999年《财神到》《情书》 2000年《世纪之战》《让爱作主》《旅“奥”一家人》 2001年《堆积情感》
㈦ 中国所有导演名单
中国的导演有:王晶、张艺谋、张纪中、尔冬升、冯小刚。
1、王晶:
冯小刚,1958年3月18日出生于北京市大兴区,祖籍湖南省湘潭市。1997年执导中国内地首部贺岁电影《甲方乙方》,该片奠定了冯小刚黑色幽默的电影风格。1998年执导的电影《不见不散》成为中国内地电影年度票房冠军。
㈧ 《横空出世》人物原型介绍是什么
《横空出世》人物原型介绍陆光达的原型是功勋卓绝的科学家邓稼先院士,冯石原型是张蕴珏,他是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三兵团的参谋长。陆光达,建国后从美国归来的核物理专家,接受了隐姓埋名的条件参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究。冯石,刚刚从抗美援朝战场归来的将军。在对原子弹一窍不通的情况下接受任务,成为我国原子弹试验基地的负责人。
横空出世人物说明
横空出世是1999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由导演陈国星执导的,由演员李幼斌斌,李雪健,陈瑾,高明等联合主演的一部电影,演员陈瑾在影片中饰演演员李幼斌的妻子的,陈瑾是娱乐圈里内地女演员,她在娱乐圈里的作品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都挺好,非常代价等等。
㈨ 关于著名导演的问题
太多了,写不下了,我只说中国的吧
郑正秋
编导故事片:
1913:难夫难妻(与张石川合作)
1926:小情人 一个小工人
1927:二八佳人 血泪碑 杨小真
1928:黑衣女侠 侠女救夫人 血泪黄花(前集)
1929:血泪黄花(后集) 刀下美人 战地小同胞
1930:桃花湖(前后集)
1931:红泪影 玉人永别
1932:自由之花
1933:春水情波 姊妹花
1934:再生花 女儿经(与洪深、张石川、沈西苓等合作)
电影剧作:
1922:滑稽大王游沪记 掷果缘 大闹怪剧场 张欣生
1923:孤儿救祖记
1924:玉梨魂 苦儿弱女 好哥哥
1925:最后之良心 小朋友 上海一妇人 盲孤女 早生贵子
1927:挂名的夫妻 侠风奇缘 山东马永贞 车迟国唐僧斗法
1928:美人关 火烧红莲寺(第一集) 大侠复仇记 女侦探
1929:新西游记
1930:娼门贤母
1931:恨海
导演影片:
1927:梅花落(上中下集)
1928:白云塔 碎琴楼
1935:热血忠魂(与张石川、徐欣夫、吴村等合作)
演出影片:
1922:滑稽大王游沪记 掷果缘
1924:苦儿弱女 诱婚
张石川
张石川(1890-1953),中国电影导演,事业家。中国第一部故事短片《难夫难妻》的导演。
1916年,他创办幻仙影片公司,将文明戏《黑藉冤魂》搬上银幕。
1922年由他和郑正秋等人发起组织了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
他的主要作品有:《火烧红莲寺》第五至第十六集的编剧;《歌女红牡丹》、《火烧红莲寺》第一至第十六集、《白云塔》、《孤儿救祖记》、《掷果缘》、《难夫难妻》等片的导演;《黑籍冤魂》中的男演员之一。
沈浮沈浮,原名沈哀鹃,又名百宁。天津人。家境贫寒,早年失学,曾做小贩、照相馆徒工。1924年入天津勃海影片公司任演员,自编自导自演无声喜剧短片《大皮包》。1933年在上海加入联华影业公司,曾任《联华画报》编辑,后任编导。先后编导《出路》、《无愁君子》等影片。所作电影剧本《狼 山喋血记》被认为是较优秀的国防电影作品。抗日战争爆发后,与陈白尘、白杨等组织上海影人剧团,辗转至重庆,导演舞台剧《草莽英雄》、《 两面人》、《日出》、《雷雨》、《 雾重庆》、《群魔乱舞》等,同时创作话剧剧本《重庆二十四小时》、《 金玉满堂》、《小人物狂想曲》等。 抗战胜利后到北平,任中电三厂副厂 长,编导影片《追》。后至上海,加入昆仑影业公司。1948年编导影片《 万家灯火》,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充分表现了下层知识分子觉醒的过程。 1949年编导《希望在人间》,导演手法细腻含蓄,生活气息浓郁。同时还参与编写电影剧本《乌鸦与麻雀》, 建国后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任导演。19 56年导演影片《李时珍》。同年赴苏联考察宽银幕立体声影片导演业务。 1958年导演了中国第一部宽银幕立体声影片《老兵新传》,于1959年获第一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技术成就银质奖。后相继导演《万紫千红总是春》、《北国江南》、《曙光》等。其中《曙光》获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 。其创作态度严谨,富于探索精神; 风格朴实沉厚,抒情意味浓郁;结构布局和节奏处理,尤见功力。曾任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厂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一届委员、第二至四届常务理事,中国影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电影局艺术委员会主任等职。编导故事片1926:大皮包 1933:出路1935:无愁君子 1937:联华交响曲·三人行天作之合自由天地1946:圣城记1947:追1948:万家灯火(与阳翰笙合作编剧)1949:希望在人间 电影剧作 1936:狼山喋血记1949:乌鸦与麻雀(与王林谷、徐韬、赵丹等合作)导演故事片1954:斩断魔爪1956:李时珍1959:老兵新传万紫千红总是春1963:北国江南1979:曙光演出影片1926:大皮包1936:迷途的羔羊1937:艺海风光·电影城
郑君里,曾用名郑重,千里。1911年生于上海,原籍广东中山,中国著名电影演员、导演。自幼家境贫寒,进义学念书。因酷爱艺术,读到初中二年级,毅然中途辍学,考入南国艺术学院戏剧科学习,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1929年夏,在南国社参加《莎东美》、《卡门》等剧的演出,与陈白尘等创办《摩登》戏剧半月刊。1931年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起草《最近行动纲领——现阶段对于白色区域戏剧运动的领导纲领》。同时,他还加入摩登剧社、大道剧社,演出《乞丐与国王》、《血衣》、《乱钟》等剧。1932年,加入联华影业公司为基本演员,先后在《火山情血》、《奋斗》、《大路》、《新女性》、《迷途的羔羊》等近20部影片中担任主要或重要角色,并参加上海业余剧人协会,演出《娜拉》、《大雷雨》等剧。在银幕和舞台上,以形体动作洒脱自如,并善于把握并表达角色的内在情绪,富于艺术魅力而成名。抗战爆发后,任上海救亡演剧三队队长。1940年,在重庆加入中国电影制片厂,任新闻影片部主任,历时两年,赴西北、西南地区拍摄各兄弟民族团结抗战的长纪录片《民族万岁》。1943年,参加中国艺术剧社,导演了《戏剧春秋》、《祖国》等剧。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任昆仑影业公司编导委员会委员。1947年,与蔡楚生合作编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虽是在老艺术家指导下的电影导演学步之作,却已显露出他作为一名电影导演的非凡的禀赋与才华。翌年,他参加了电影剧本《乌鸦与麻雀》的集体创作,并单独执导了该片,以强烈的使命感和鲜明的时代感,真实地记下了蒋家王朝的“最后罪恶史”。影片在人物刻划、场面调度、镜头处理,以至细节运用等方面,都体现出他对电影特性的深刻理解和表现能力。影片于1957年荣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一等奖。50年代后,他的电影导演艺术步入鼎盛时期,影片《宋景诗》(与孙瑜合导)场面宏伟,气势磅礴,反映了当时鲁西农民起义的真实面貌。他执导的《林则徐》和《聂耳》,被誉为“红烧头尾”,是上影向建国1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1961年导演的《枯木逢春》以精雕细刻的手法和富于诗情画意的镜头画面,动人地描述了血吸虫病人苦妹子从绝症中获得新生及一家人在新旧社会悲欢离合的遭遇。影片较好地借鉴了传统艺术的经验,体现了他在探索民族化的道路上不懈的锐进精神。长期以来,他还致力于电影、戏剧的翻译和著述。《论抗战戏剧运动》,在1939年曾以单行本出版。进入40年代后,他即以开始《角色的诞生》的构思和撰稿。在他的艺术道路上,理论研究与艺术实践,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迄今以出版的论著有《角色的诞生》、《画外音》,译著有杰希.波里斯拉夫斯基的《演讲六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员自我修养等。郑君里是一位擅长驾驭“重头戏”著称,以拍摄人物传记片见长的电影艺术家。1969年因文革遭受迫害死于监狱。他曾是上海市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委员,中国影协、剧协常务理事、上海影协常务理事。
费穆,字敬庐,号辑止,1906年生于上海。中国电影导演。
1916年费家迁居北京,因长年苦读,致左眼失明。后开始接触电影,撰写影评,办电影杂志,翻译英文字幕和撰写说明书。
1932年至上海任联华影业公司导演。同年执导了《城市之夜》,反映人民疾苦,这部电影充分显示出他的导演才华。之后,他又陆续导演了《人生》、《香雪海》、《天伦》。
1936年由他导演完成影片《狼山喋血记》,被认为是国防电影的代表作。抗日战争爆发后,费穆拍摄了《北战场精忠录》。“孤岛”时期,导演了《孔夫子》、《世界儿女》及京剧戏曲片《古中国之歌》。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租界后,费穆转向戏剧舞台。抗战胜利后重返影坛。
1947年,他执导了由京剧大师梅兰芳主演的戏曲片《生死恨》。这是中国第一部彩色影片,达到了建国前戏曲片拍摄的最高水平。
1948年,导演《小城之春》。
1949年5月去香港,创办龙马影片公司,执导影片《江湖儿女》,片未竟而病逝。
费穆凭借《小城之春》开启了中国诗化电影的先河,20世纪70年代末,人们开始发现费穆,认为他把中国传统美学和电影语言进行完美的嫁接,开创了具有东方神韵的银幕诗学。
姓名:谢晋 出生年月日:1923年11月21日 生肖:猪 星座:天蝎座
籍贯:浙江 出生地:浙江省上虞县
学历: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
个人简历及工作成就(获得奖项):
1923年 11月21日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在家乡度过童年,并上了一年小学。
三十年代随父母迁居上海继续读小学。
1938年 赴香港读中学。
1939年 回上海就读于大夏附中、稽山中学高中,业余时间到华光戏剧专科学校、金星电影训练班学习,指导老师有黄佐临、吴仞之等,并参加由于伶等人支持的学生戏剧活动,在多幕剧《岳云》中扮演岳云。
1941年 考入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话剧科,受教于曹禺、洪深、焦菊隐、马彦祥、陈鲤庭等名家。
1943年 就读于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后主动辍学,跟随马彦祥、洪深、焦菊隐去重庆中国青年剧社工作,在《少年游》、《槿花之歌》、《黄花岗》、《鸡鸣早看天》、《郁雷》等戏中担任剧务、场记和演员。这一时期,确立了向导演专业发展的艺术志向。
1947年 在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导演专业复学,导师余上沅。
1953年 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任导演
1983年 作品:《秋瑾》(导演)意大利举办“谢晋电影回顾展”。
1984年 作品:《高山下的花环》(导演) 获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剪辑奖;第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男演员奖、最佳男配角奖、最佳女配角奖;文化部1984年优秀影片一等奖;《文汇报》、《中国电影时报》新时期十年电影奖(1977一1987)故事片奖、导演奖。
法国举办“谢晋电影回顾展”
1985年 美国十大城市举办“谢晋电影回顾展”。
1986年 作品:《芙蓉镇》(导演) 获第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女配角奖、最佳美术奖;第1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男演员奖、最佳女演员奖、最佳男配角奖。获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大奖“水晶球奖”,(演员徐松子获“捷克戏剧家协会评委奖”);捷克第40届劳动人民电影节荣誉奖;民主德国电影家协会颁发的1989年发行影片评论奖、最佳外国故事片评论奖;法国第1届蒙彼利埃电影节“金熊猫奖”。任第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主任委员。任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委员。前后曾任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印度国际电影节、塔什于电影节、阿尔及利亚电影节、马尼拉国际电影节评委。
1988年 作品:《最后的贵族》(导演) 获第1届中国电影节荣誉奖。
任第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主任委员。任第5届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任第7届中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第1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1989年 任第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主任委员。
1991年 作品:《清凉寺钟声》(导演)《启明星》(导演)1992年 8月8日谢晋——恒通影视有限公司成立于上海,任公司总经理、法人代表。美国举办“谢晋电影回顾展”。
1993年 作品:《老人与狗》(导演) 获上海电影评论学会1993年“十佳影片”奖。2月任上海谢晋——恒通明星学校校长;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
任第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任第8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第2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
1995年 作品:《女儿谷》(导演)获1995年第4届全国大学生电影节特别荣誉奖。5月任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院长;谢晋——恒通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6年 任第6届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
1997年 作品:《鸦片战争》(导演) 获第1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录音奖、最佳道具奖、最佳男配角奖;1997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上海影评人奖“永乐怀”1997年“十佳影片”荣誉称号。
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美洲特别大奖”。 1998年 任第4届中国长春电影节评委会主席。获香港(海外)文学艺术家协会颁发的中华文学及艺术家金龙奖“当代电影大师”称号。任第9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个人荣获上海市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出版《我对导演艺术的追求》。
担任副导演的影片: 《哑妻》(48年,大海大同电影厂)《鸡毛信》(53年,上影厂)担任导演的影片:
《女篮五号》(57年,上影厂,57年获世界青年联欢国际影片展览“银质奖”,58年获墨西哥国际电影周“银帽奖”)《红色娘子军》(60年,上影厂,获第一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64年获第三届亚非电影节“万隆奖”)
《大李、老李和小李》(62年,上影厂)
《舞台姐妹》(64年,上影厂,获第二十四届伦敦电影节英国电影学会年度奖、第十二届葡萄牙菲格腊.达.福日国际电影节评委奖、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鹰荣誉奖——国际电影导演奖。
《天云山传奇》(80年,上影厂,获第一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和最佳导演奖、第四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牧马人》(81年,上影厂,获第六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高山下的花环》(84年,上影厂,获第八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芙蓉镇》(86年,上影厂,获第六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第十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卡罗维伐
利国际电影节大奖
《最后的贵族》(89年,上影厂)
《清凉寺钟声》(91年,上影厂)
《启明星》(92年)
《老人与狗》(93年)
《女儿谷》(95年)
《鸦片战争》(97年,峨眉厂,获第十七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美洲特别大奖”)三次担任“金鸡奖”评委会主任委员,担任过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印度国际电影节、塔什干电影节、阿尔及利亚电影节、马尼拉国际电影节评委。
获奖情况及代表作:
《大李、小李和老李》、《秋瑾》
《女篮五号》获第6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银质奖;
《红色娘子军》获1962年首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等4项奖,第3届亚非电影节上获得“万隆奖”第3名
《舞台姐妹》获第24届伦敦国际电影节英国电影学会年度奖
《啊!摇篮》获1979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天云山传奇》获得1980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首届金鸡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4项奖,第4届百花奖最佳影
片奖
《牧马人》获1982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第6届“百花奖”最佳影片奖
《高山下的花环》获1984年文化部优秀影片一等奖,第8届“百花奖”最佳影片奖
《芙蓉镇》获第26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水晶球奖
张暖忻简介
张暖忻(1940—1995) 于196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以《沙鸥》一片获1982年金鸡奖导演特别奖。接着又拍摄了《青春祭》、《北京,你早》。张暖忻是纪实美学最早的实践者。她的几部作品,显示了她在电影美学上的不懈的探索。《沙鸥》中以新颖的电影语言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叙述形式,《青春祭》中营造的含蓄、饱满而又温煦的意境,《北京,你早》中以生活流和纪实风格显示出来的潜在激情,在中国艺术电影创作中是独树一帜的。
作品:
云南故事
青春祭
沙鸥
南中国1994
你好,北京
闺阁情怨
郑洞天,河南罗山人,生于重庆,在上海读中小学,现为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1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73年,被分配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先后任过文学编辑,导演助理等工作。1976年,郑洞天调回北京电影学院任教,并从事电影创作。先后与谢飞等合作导演了《火娃》、《向导》等片。后者获得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1981年,郑洞天与徐谷明合作导演了影片《邻居》,获得次年的第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影片被视为第四代导演早期的抗鼎之作,确立了“纪实美学”的风格。此后,郑洞天又先后拍摄了《鸳鸯楼》、《秘闯金三角》、《人之初》、《刘天华》、《台湾往事》等影片。
郑洞天除了担任北京电影学院的教授,还曾担任北京青年电影制片厂厂长。这使他比一般的电影学者更能深切的体会和认识到电影作为工业的基本特性以及电影作为工业对个人化电影创作的巨大制约(他自己的创作实践就证明了这一点)。郑洞天任电影学院教师以来,为中国电影事业培养了不少导演人才。同时,在电影评论、电影艺术创作等方面都有较高的建树,他的评论文章,论文在电影界有一定的影响。
作品
台湾往事
郑培民
故园秋色
人之初
秘闯金三角
鸳鸯楼
邻居
向导
火娃
吴贻弓,男,汉族,1938年12月生,浙江杭州人。大学文化。1960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任上海海燕电制片厂导演助理。1977年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副导演、导演。1983年4月当选为上海第六届政协委员。1984年任上海电影局副局长,兼任全国影协副主任、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1985年3月任上海电影总公司总经理。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任上海电影局局长兼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1989年1月后,任上海电影局局长、中共上海市委委员、上海广播电影电视局艺术总监。第六届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文艺一级导演。中共第十届、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导演的影片有《流亡大学》、《少爷的磨难》等。《巴山夜雨》(合作)1981年获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城南旧事》获1983年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第二届菲律宾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鹰奖和1984年第十四届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思想奖。
黄蜀芹(1939-),导演,原籍广东番禺,生于上海。1964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曾任《啊!摇篮》、《天云山传奇》等影片的执行副导演。1983年,其独立导演影片《青春万岁》,于次年获苏联塔什干国际电影节纪念奖,1984年的《童年的朋友》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和首届中国儿童少年电影童牛奖。1987年,黄蜀芹与人合作编剧并导演影片《人鬼情》,获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法国第十一届克雷黛国际妇女节公众大奖。1996年,执导儿童片《我也有爸爸》,获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奖。由钱钟书同名小说改编的著明电视连续剧《围城》,为黄蜀芹赢得了1991年第十届全国电视飞天奖二等奖和最佳导演奖;首届国际电视节金熊奖等。1996年起兼任上海新文化影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㈩ 大明宫词,橘子红了的女导演是谁
是李少红
姓名:李少红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55年7月 英文名:
星座: 血型:
嗜好: 身高:
国籍: 籍贯:山东文登
作品:《雷雨》、《大明宫词》、《橘子红了》、《买办之家》
中国电影导演,生于1955年7月,山东文登人。1969年到四川军区独立第2师当兵。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82年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任导演。是《包氏父子》、《出门挣钱的人》、《清水湾,淡水湾》的副导演。
1988年,执导电影《银蛇谋杀案》。
1990年,执导影片《血色清晨》,获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大奖。
1992年,执导影片《四十不惑》,获瑞士洛迦诺国际影评人奖。
1994年,执导影片《红粉》,获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第27届印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金孔雀奖,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1996年,执导电视剧《雷雨》。
1998年,电视剧《大明宫词》荣获第十八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电视剧奖”、“最佳摄影奖”、“最佳照明奖”、“最佳男演员奖”、“最佳女演员奖”。
2000年,执导电视剧《橘子红了》。
2004年,执导电影《恋爱中的宝贝》、电视剧《买办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