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十求雨点大收成,猜十二生肖一动物,答案正确马上采纳
『贰』 功夫之王是谁主演的
成龙 李连杰 迈克·安哥拉诺 刘亦菲和李冰冰 两大功夫明星成龙与李连杰,扬名数十年从未合作过,直至《功夫之王》才破例携手,上周美国开画就登上票房冠军宝座。昨日,《功夫之王》正式开始在内地上映,在广州的零点首映中,大部分观众都冲着“双J对决”而去,映后有超过六成的观众表示满意。在票房方面,《功夫之王》在广州的零点票房也达到了20多万元。 双J对决 打得精彩也有搞笑 零点首映当晚,记者来到岗顶天娱广场电影城,随机采访了近10位观众,询问吸引他们前来看片的原因,除了有一位观众表示想看刘亦菲的转型之作,大部分观众都表示是冲着李连杰与成龙“双J对决”而来。 而在某网站在广州影院进行的调查也显示,有近九成的观众表示《功夫之王》最大的看点就是“双J对决”。 尽管观众充满期待,但因为剧情的关系,“双J”对决的场面仅出现了一次。当成龙饰演的醉仙误将李连杰饰演的默僧认为是玉疆战神的同党,双方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这段长达数分钟,数十个回合的打斗提前引爆了全场观众的情绪。有男性观众屡屡叫好,甚至大声叫好。虽然,武术指导袁和平为两人设计的动作并没有太多的创新,但也将两人的动作特点一一表现出来,李连杰招式快准狠,刚劲有力;成龙招式讲究实用,虚守实发。在这场打斗中,双方使用了醉拳、螳螂拳、虎拳等多种功夫,犹如一场“招式大汇总”。 由于在短时间内变换了太多的招式,交待着也不是很清楚,有一位李姓观众表示:“李连杰的螳螂拳根本没有多少螳螂的味道,只有一个螳螂的手型,并且成龙还说了句"螳螂拳"才让人印象深刻的。”同时,也有观众表示这场打斗光有其形,并没有真正展现出两人功夫的特色,加上影片后段两人开始并肩作战,再没有对打的场景,就整部影片而言,“双J对决”完全是虎头蛇尾。 不过,两大巨星的粉丝们很显然对此不介意。在影片结束后的采访中,一位姓黄的观众说:“我本来就是冲着俩人的首次合作来看这部电影的,最期待的也是他们的对打。看完后感觉比想象的更加精彩,感觉很酣畅淋漓,十分爽快。”当然,在这场“双J对决”中,导演罗伯·明科夫或许是为了不得罪李连杰与成龙的影迷,在这场打斗中并未分出胜负,这回成龙吃一拳,下一回就变成李连杰挨一腿,最后当然是“大水冲了龙王庙,原来是一家人”。 虽然,成龙与李连杰的“双J对决”是影片最大的卖点,其实,两人在影片中除了那场打斗之外,还有不少的搞笑场面,其中当他们共同教美国小子杰森功夫时,两人从口头对决到动手都颇有笑点。最大的热点还是来自当他们4人在沙漠中走到筋疲力尽时,成龙准备作法求雨,当“雨点”如期而至,一副感恩状的成龙抬头一望,原来是李连杰站在小山丘上小便,顿时间啼笑皆非。 刘亦菲欲吻不吻 观众很着急 《功夫之王》的故事套路是典型的好莱坞模式,一个美国青年杰森,在唐人街发现了神秘的金箍棒,穿越时空来到古代中国,并肩负拯救孙悟空的使命。当影片放完后,不少的观众人物认为形象不够丰满。甚至有观众表示,整个影片看下来不知道谁是主角,从剧情来看是美国青年杰森,从戏份来说又是成龙与李连杰。不过,有细心的观众发现,内地上映的《功夫之王》比美国版少了近20分钟的内容,据知情人士透露,美国版《功夫之王》中,杰森有更多的戏份——作为古老预言的实现者,他是叙事的中心人物。内地版为了照顾华语观众对李连杰与成龙的感情,将俩人的戏份和重量进行了提升。 之前就有报道称导演罗伯·罗科夫整体考虑,刘亦菲的初吻戏份已经被删除了,但当她饰演的金燕子在临死时,杰森俯身对视并几次“欲吻还休”的动作让不少观众多次着急,甚至有观众还低声喊:“要吻就干脆点!”不过看似文弱实则武功高强,爱憎分明也坚定执着的金燕子,在刘亦菲的演绎下还是得到不少观众的认可。 剧情单薄 大部分观众狠批 “《功夫之王》是拍给美国人看的,大家不要抱太大希望”,去年9月成龙曾对媒体作了这样一番陈述。事实证明,成龙的这番话不无道理。因为几乎所有的观众都对该片的剧情进行了狠批,有网友更是表示影片从一开始就注定剧情可以“忽略不计”:“一部连孙悟空的出身、性格、爱好、兵器都要详细交代一遍的电影,可能是拍给中国人看的吗?”甚至有观众觉得成龙和李连杰的对打,仅仅是为了“开打而开打”,从剧情上解释不通:“本来一句话就可以消弭的误会,非得要打个六个回合才结束,”一位姓姚的学生观众表示,“这也就算了,结果俩人一打完,马上就澄清误会握手言欢了。”喜欢动作片的女性观众少于男性,但是从不少女观众在影片还未正式结束的时候就起身离场来看,显然该片的剧情也没有吸引她们。一位姓陈的女观众表示:“剧情也太神话了吧,故事性这么差是这部片最大的遗憾。” 虽然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观众都表示“比事先想象的要好,但是没剧情,不值得回味”,但是也有观众表示剧情对片子来说并不重要。自由职业者黄先生就表示:“看电影就是娱乐,尤其是看动作片,就是看个场面和阵容,过程精彩就行,别的为什么要这么苛求?而且这只是孩子的一个梦,梦里发生什么都可以。” 网友热议 正方 就是为了看成龙和李连杰打的那一段,为那几分钟花钱也值得!等了n年啦,别的就忽略不计了。 ——harry0921 对很多功夫迷来说,成李对决是值回票价了。 ——风车上的酷狗 总体来说是一部轻松,有点搞笑的片子,李冰冰和刘亦菲都很漂亮,成龙求雨那段很搞。——persulfate 反方 剧情很让人失望啊,太平淡了,本来最期待的白发魔女也是平淡而过。特技太多,风景也一般啊,有些美国观众看的还挺爽的,估计中国播的时候又要被砸了,果然不是给中国人看的。——segouqi 非常乏味,像上世纪80年代香港武打片流水线上制作出来的电影,故事人物和那点不多的笑料都非常老套和程式化。——时代之1980 观影手记 双J坐镇 票房不愁 一直对功夫片提不起很大兴趣,觉得打打杀杀很吵很晕,而且往往都没什么故事。《功夫之王》从筹备到开拍到上映总是被热议,掌握动态消息甚至不需要太主动。“双J”的首次合作对打是该片的最大卖点,无人否认,而事实证明这样的强强联合绝对可以让电影大热大卖,哪怕依然没什么故事。尽管热爱功夫片的观众观影后也还是认为,除了动作和场面,依然找不出别的看点。 仔细想来,这样的演员阵容再加上美国人的特技和天马行空的故事内容,真的是想不惊天动地都难。影片看下来,没有觉得吵也没有觉得晕,也没有走神,这意味着这个片子消除了我对功夫片的恐惧感。 不过,因为是美国人拍中国故事的片子,本来很正常的剧情苍白这一软肋让部分中国观众很反感了——一开始导演就花了不少时间把孙悟空的身世交代了一遍。对中国人来说,有这个必要么?很佩服美国人的娱乐创意,他们让“急急如律令”求雨的成龙真的求到了雨,当观众跟着他一块儿欣喜的时候,镜头却给了站在上头“撒尿”的李连杰;也很佩服美国编剧的“野心”,神话故事、梦境虚无、棍棒拳脚齐齐上阵;师徒情、男女情、爱恨情都一齐加入……怪不得有人说这是一部“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电影。 中国人拍的《见龙卸甲》把历史改编得面目全非依然能取得近亿票房,那么美国人拍中国历史后再创造票房新高也根本不值得怀疑,更何况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国人这次出的赚钱之招数很猛,他们明白,纵使有人再狠批剧情,一声“双J”就足以捍卫自己的票房冠军宝座。大多数人都对双J对打认可了,所以如果宽容点,《功夫之王》的确是一部娱乐性较强的电影。
『叁』 邵氏风月电影有哪些
去优酷里搜搜有很多
应该是<捉奸趣事>中的第三个故事叫<高枕无忧>吧
导 演: 李翰祥 Han Hsiang Li
主 演: 岳华 Hua Yueh 李菁 Li Ching 胡锦 陈萍 宗华
相关分类:喜剧
片 长:93分钟
地 区:台湾
语 言:粤语色彩:彩色
年 份:1975
影片简介:
本片又名《闺房趣事》。青年轿夫(宗华)浑水摸鱼,抖胆假扮王爷与王妃偷欢,结果被拉去当太监。日本著名塑泥人高手井上吉(谷峰),其夫人(林伊娃)与情夫山田成(王侠)偷情,还以为夫人为他带来大买卖呢。艺妓仙云嫁予郡守(田青)为妻,而郡守酒后即醉,醉了则睡得形如死猪,结果仙云乘机与情夫崔铭(岳华)幽会。剪刀铺老板娘张杨氏(胡锦)乘丈夫前往天津,先后与小开胡楚与学徒小韩偷欢,怎知其丈夫提早回来,张杨氏竟以一个偷情故事瞒混过去。
『肆』 雍正王朝中孙嘉诚为什么求雨能成功真是因为天意还是另有隐情
在《雍正王朝》中有很多玄幻的地方,比如伯伦不归酒楼的算命超准的神秘道士,比如神机妙算近妖的邬思道,再有就是久旱无雨的京城,就因为孙嘉诚求雨,竟然成功了。
那么孙嘉诚求雨成功,真的仅仅是巧合吗?还是说真的感动了上天?这背后到底有哪些隐情呢?
这才是孙嘉诚求雨成功后,自己给自己挖的坟墓!
当然,以上是杨角风的推断,也有可能就是一种巧合,毕竟无巧不成书嘛!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伍』 为何古人求雨不能离开柳枝,还得把壁虎当成龙
南方过去有个风俗,每年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门口都要插柳枝,但与其他节日插柳不同,不是为了吓鬼,也不是为了祛毒,而是为了一个更庄严的目的:迎神。迎的是一位女神,一位管理厕所的女神。这位女神的名字叫紫姑,是鼎鼎有名的厕神。
相比较宋朝这种有点搞笑的仪式,北方契丹族的求雨仪式则要严肃得多,契丹人这种求雨仪式叫瑟瑟仪,十分隆重,皇帝亲自参加。整个瑟瑟仪一共三天,第一天,皇帝先向先帝拜祭,然后就开始射柳,皇帝先射两次,臣僚们各射一次,没射中的要向射中的敬酒。第二天,在东南方向种下柳枝,巫师用酒和粮食等进行拜祭。拜祭之后,皇室弟子们开始射柳。第三天如果下雨,奖赏负责祭祀的官员四套衣服四匹马,否则就要用水泼他。整个仪式虽然看起来严肃,但却都伴随着体育运动进行,最后还要用事实检验,倒也盎然有趣。
『陆』 《雍正王朝》孙嘉诚求雨成功是必然还是巧合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假设一下,假如孙嘉诚求雨没有成功,会怎么样?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要是孙嘉诚求雨没有成功,那清流党颜面无存,雍正只怕心里也窝火,最终要笑的是年羹尧和八爷党(当然八爷党不管怎样都要笑)。
很显然,让年羹尧大笑或者让八爷党看笑话都不是雍正的性格,所以,这种无把握的暗战,雍正不会打,打得不好就是打自己的脸。本来就因为诺敏案和科场舞弊案让雍正窝了一肚子火,现在斗个雨又失败,那岂不是让天下人都笑话么?
不打无把握之战的根本不是赌博,而是绝对控制住事件的发生概率,这一点,很多人都学不到,学到了,你就无敌了。正如《康熙王朝》里施琅出兵前撒了一大把都是一个边花的铜钱来鼓舞士气一样,如果靠运气赌博,那就完蛋了。
『柒』 红山玉龙文化指的是什么
阳Sir这里想简单说一下红山玉龙文化中极为常见的玉猪龙,相信大家一定会十分好奇两个问题:
第一、红山玉龙为何采用猪的原型?
为什么用猪而不用其他动物?原因很简单,因为红山文化的先民,从狩猎野猪再到驯养家猪,显然对猪类动物是最为熟悉不过的,所以便把对于龙的崇拜用猪的形状加以表示出来。
所以,玉龙就和猪结合起来,变为了玉猪龙。此图,可以对比真假玉猪龙,大家仔细看呦。
『捌』 《功夫之王》有哪些破绽
金燕子怎么知道她妈妈是被骚包大神射死的?说不定是普通战士
金燕子的琵琶她妈妈给她的?怎么给?貌似她在水桶里她妈妈就挂了吧
第一个穿帮镜头:
当李连杰扮演的和尚抢了天行者的金*箍棒后,跑到了一个好像破*庙的地方,追过来的刘亦菲和成龙大哥说:这个和尚一定在这里面? 请问刘亦菲 没有见到怎么知道他是个和*尚呢?更何况天行者见到他时他是蒙面的啊!
第二个也许不算啊
就是成龙大哥出场的时候
官兵派两个人去追天行者,但是到了之后,却变成了三个
看来他们是怕两个人不够又派了一个?
第三个
在沙漠里,成龙大哥等很辛苦的在跋涉着,可是这个时候
他不离手的酒葫芦,其实是没有口的,也就是说是个完整的葫芦
但是等他喝酒的时候就又有口了
第四个
还有一个不算穿帮,但是太不合理的就是虽然是神话故事,剧情可以随心所欲,但是有些常理不太合
比如成龙大哥求雨的时候,李连杰在石头上,向成龙尿尿!
虽然很搞笑,但是要知道,是在小燕子“刘亦菲”面前啊!
太过分了吧
『玖』 中,西方龙的起源一样吗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想象生物,起源也不一样,代表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若非要找一个相同的地方,就是最早翻译西方这个大蜥蜴名字所对应单词的人,把这个生物名字Dragon这单词翻译成了 龙 ....
我国神话故事中的龙,翻云覆雨,吞云吐雾,腾与九天之上,藏与九地之下.. 可以召唤雷电,暴雨...掀起海啸,跺脚地震... 可任意变化....无所不能....
Dragon这个单词的本意是指:巨大的怪物
西方神话故事中的"龙"..,可以吞吐火焰,刀枪不入..喜发光物品..,性情暴躁,力量强大,一般是"故事名称"的主角,剧情中的配角..勇者修炼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杀死"该死"的龙.夺得名誉,宝物,美女...
所以它与我们东方的龙没有一点点关系
但是东方的‘龙’西方语言中没有这个词
于是就混淆了……
所以实际上根本没有所谓的东西方龙,之所以套用是因为东西方语言的误差,‘龙’这个神物其实是中国的唯一!!
在介绍些两种龙的详细起源吧:
龙——吉祥的图腾(关于中国龙的部分)
龙的起源
中国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八千年前。
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位于辽宁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遗址。这一尊“龙形堆塑”, 由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石块堆塑而成,全长近20米,宽近两米,气势恢宏,位于该原始村落遗址的中心广场内。在漫长的远古岁月中,它曾作为先民们与神沟通的工具而存在,担负着这个村落的兴衰。
古籍上的记载实在触目惊心,原始时期的祭祀总是残忍得不可理喻,祝斋、跪陈、礼拜……这些都只是前奏,真正的主角是牺牲。焚人祭天——上天需要他的臣民以鲜血换得甘霖。在炽热的火焰中,散发出人肉被烤焦时的臭味,狂热的村民却在重复着单调的祈祷,乞求天帝的怜悯。据说,当时当作牺牲而被焚烧的有两种人:巫和魍。巫,是天神的使者,用火焚烧,能使她的灵魂进入天界,得以向天神痛陈民间的旱情,求得降雨。魍,则是残疾的不祥人,往往有着矮小的身躯和总是仰面朝天的鼻孔。上天哀怜魍,生怕雨水流到他们的鼻孔里去,因而拒绝降雨,导致旱情泛滥,只有在巫术中将魍烧死,才能把这种局面结束。此时的龙,不曾拥有被称为神的资格,只是一种神用于布雨的工具。
直到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残酷的祭祀方法终于受到了质疑,上古时期的焚人祭天得到了改良——从杀人改为了虐待。柴堆变成了暴晒场,活活烧死变成了在烈日下暴晒几天……与此同时,龙的地位日益提升,它的形象被广泛应用于祭祀器皿,承担起天神代言人的角色。人们还用泥沙土石在田里制成龙的形象,籍此求雨。《大荒东经》中“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淮南子•;;地形训》中得“土龙致雨”,记叙的便是这种现象。“造龙求雨法”的日渐风行,祭祀方式不再血腥,相信与文明的进步和人文精神的觉醒不能分开。
姑且把巫术与宗教因素撇开,龙的起源与原始图腾信仰也能找出不少联系。图腾,源于印地安语,原意是“他的亲属”或“标记”。原始氏族,对周遭的自然物象知之甚微,他们看得到翻卷变换的云团,看得到刺破长空的雷电,看得到瑰丽多姿的虹霓,却无法用已有的经验或常识解释所看到的气象万千。田里的庄稼何以开花结果?牛羊牲畜何以生长繁衍?毫无疑问,这与雨水有关。当天空雷电交加时,总是会下雨的,因而他们认为,天象也与雨水有关。雨量过少,草木不生;雨量过多,人畜受淹;只有雨量适度,才可五谷丰登。至于雨下多下少,就得靠祖先庇佑了。这样,他们就凭借着猜测,认定有那么一种具有超凡主宰能力的物种,它与降雨息息相关,控制着世界的秩序,而他们,又与这种特定的物种有着亲缘关系,因此,他们将这种动物作为本氏族的象征和保护神,并将其取名为龙,遂自称为“龙的传人”。
据古代文献记载,中国是有不少氏族曾以龙为图腾的,从远古时期黄帝、炎帝的子孙(呵呵~别忘了中国人也自称“炎黄子孙”),到尧、舜、禹的族人,以至再后来的吴国、越国的子民。不同氏族的人,往往会找一些好听的借口,作为本氏族选择某种神物进行崇拜的原因。而当这种种借口流传下来的时候,便成为了神话。这些神话虽已经过后人的修改和加工,但仍然涵载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在此,笔者仅取一例进行分析。
公元前约26世纪,黄帝和蚩尤在涿鹿掀起大战,传说中,黄帝派出了“应龙”参与对战,应龙是一种可以掌管风雨,长有翅膀的巨龙。《广雅•;;释鱼》中便有记载:“有翼龙曰应龙。”只可惜这条应龙出师不利,被蚩尤一方的风伯、雨师杀得节节败退,黄帝的军队也被风伯、雨师召来的暴雨给淹了。后来,黄帝请来天女“旱魃”,引来大旱,才将暴风骤雨收住,取得胜利。
从这个传说中,可以推测出几点:1、天气,在当时已成为影响战果的重要因素,它的好坏,直接决定哪一方将获得胜利。2、古时帝王出战前(如黄帝、蚩尤),往往会进行各式各样宗教仪式,,希望借此影响天气。黄帝召唤“应龙”,很可能就是举行了“造龙求雨”的仪式,而风伯、雨师等人物,则可能是蚩尤军中的负责求雨的巫师。3、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中,施雨还不是龙的特权,风伯、雨师等人也能召雨。只是后来随着龙崇拜的推广,其他求雨者的名目日渐式微,最终湮没不闻。
龙的形象
龙,到底长一个什么样子,似乎没人能说得清。宋人罗愿在《尔雅翼•;;释龙》中提出了一个龙形象的概括:“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看来,连古人都不得不承认,所谓龙,就是各种不同动物的大杂烩。只不过,用一句很俗的话来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了。当然,龙之所以为龙,并不仅仅因为它身上有着不同动物的特征,更由于它无可比拟的神力,它操纵着风雨、雷电、霹雳,它映衬着雾霭、霞光、虹霓,它深沉而悠远,神秘得难以捉摸。它是自然力的集结,代表着强大与不可思议。人们畏惧它,其实是畏惧自己无法理解的自然。炎黄子孙们从“隆隆”雷声中得知它的觉醒,便从中抽象出它的名字——龙(隆)。
正因为龙只不过是种种知与未知事物的模糊集结,它的形象也变化万千,随着时空差异有着不同。烛龙、应龙、蛟龙、螭龙、蟠龙、虬龙、夔龙……各种各样的龙汇集起来,简直可以编出一本龙的分类学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举个例子,龙是否有翼呢?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据考究,在西汉的出土文物中,有翼龙和无翼龙是并存的,到了唐宋时期,龙的翼就全都化为一到两根飘带了。这说明龙的形象是在不断的变化的。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很多:
首先与龙扮演的角色变化有关。
在商代,龙往往被刻于青铜器上,用于祭祀。出于显一显神的威风的需要,龙的形象庄严浑厚、充满震慑感。到了春秋时期,人们不再将龙的形象局限于礼器,龙开始在日用品——如镜子、丝帛上现身,为了与生活更贴近,龙的形象渐渐变得温和,显得更加亲民。然而到了明清,龙的形象被帝王们垄断,用于王室建筑的装饰,当龙在屋檐梁柱上张牙舞爪的时候,它们又再一次变得高高在上,骄横无道。到了当代,恐怕不会再有什么人会相信龙就是神之类的鬼话,龙的图案也可以随随便便的使用了,于是龙的形象也变得更加随意,可塑性更强。(恐怕老祖宗们做梦也想不到,龙会变成卡通片里那种傻乎乎的可爱形象吧。)
其次,这也可能与画家们绘画能力的提高有关。
原始时期,龙的形象相当粗糙,一方面,因为它们是怪物,只需要它们长相可怖就好,细节就免了。另一方面,即使蛮荒时期的画匠们想把龙画得像样些,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当时也没有定下一个“龙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准则。到了后来,随着社会文化与经济的稳健发展,画家们绘出的图画也越来越精美,人们不再满足于神似,而是要追究形似了。这就需要把龙的形象规范化。但由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于是画龙的理论就五花八门,差异明显,因此龙就有了种种不同的种类。
再其次,恐怕就要拜以讹传讹所赐了。
谣言说得多了,就会成真,在中国尤其如此。在此,笔者仅举一例。传说上古时期,尧帝有一名出色的乐官,叫夔。尧曾经赞赏他,说:“夔一,足。”意思是:象夔这样的人,有一个就足够了。可惜的是,古文没有标点符号,人们不知怎么一来,就把这句话传成了“夔,一足。”意思是:夔,只有一只脚。在后来,便有一些自以为是的人,把传说中的夔龙和这句误传的话联系起来,把夔龙说成了是一只脚的。于是中国传说中,也就跑出了只有一只脚的龙。
Dragon——邪恶的使徒(关于西方龙的部分)
Dragon的定义及起源
Dragon,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生物呢?微软网络全书中是这样定义的:“Dragon, a legendary reptilian monster similar in form to a crocodile and usually represented as having wings, huge claws, and a fiery breath.”(龙,一种传说中和鳄鱼类似的爬虫,它一般被描述为拥有翅膀、巨爪和烈焰的怪物)。
龙是怎样来的呢?我认为它们是老祖宗对自然崇拜的结果。当时科技不发达,人类对各种自然现象和生物产生了敬畏的心理,为此捏造了许多神灵鬼怪,龙就是其中的一种。
Dragon的悲惨遭遇
查查英文字典,就会看到这样的解释:“龙;严密警戒的人;可怕或危险的东西;严厉的女监护人”。从这里可以看出,龙不受欢迎,甚至可以说是邪恶的生物。我们可以从各种传说中找到印证。
(1)邪恶的龙:
邪恶是没有好处的,看看龙的下场就知道了。
美索不达米亚史诗Enuma Elish中,讲述在创世之前,主神Mark击败了混乱之龙Tiamat,将她的尸首斩成两半,一半成为天,一半成为地,由此创造了世界;
圣经中,耶和华上帝使Leviathan这种原始的龙在创世之初屈服:“You crushed Leviathan's heads, gave him as food to the wild animals.”(你斩碎Leviathan的脑袋,将它如食物般赐予野兽。);
古希腊神话中,宙斯和百头巨龙提丰打架,宙斯当然打赢了,但是据说提丰负隅顽抗,制造了Etna火山的岩浆(Etna火山,一座位于西西里岛东部海拔3,325.1米的活火山。根据现知的材料它首次喷发于公元前475年);
德国中古传说《尼伯兰根》(Nibelungenlied)中,英雄Siegfried杀死了守护魔戒的巨龙后沐浴了龙血,升级之后又干了不少英雄事迹;
圣乔治屠龙传说中,一只龙霸占了一个异教徒城镇,那些城镇居民送上绵羊甚至是自己的同胞来安抚它,城主的女儿被选为牺牲品之一,正当她等着怪兽来解决自己的时候,圣乔治来了,自然,圣乔治把龙给杀了(如果他杀不死龙,这个故事就不会流传下来啦),拯救了陷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结果原来信安拉的城镇居民改成了信上帝。
盎格鲁-萨克森史诗Beowulf家喻户晓,话说Beowulf干了一堆英雄事迹功成身退,做了国王。此时一只龙却跑来杀害他的人民,国王不顾年事已高,跟这条龙干了一架,结果老国王和龙都受了致命伤,人民悲痛地吟诵国王的墓志铭,史诗在悲壮的歌声中结束。
(2)做保安的龙
龙肯定不是一种很好的保安,因为它总是被人杀掉,守护的东西自然就丢失了。(根据我们找到的资料,古希腊人极其喜爱用龙来做保安)
古希腊传说英雄Cadmus的传奇中,龙要守住的是它自己的牙齿。Cadmus是欧罗巴的哥哥,他爸叫他去找回被大情圣宙斯拐走的妹妹,不然就不要回家。找不到妹妹,又不能回家,他寻求神的指引,结果神说他可以在底比斯建立城市,那城市隔壁有个神圣的小森林,有只龙霸占了那里(还是守护呢?这个就要看站在哪一方了)。经过一番恶斗之后,我们的英雄再次获得了胜利,他把龙的牙齿拔了下来(又是神的指示),然后种下了牙齿,得到了一批可以做建城的生力军的战士;
又是古希腊传说,金羊毛的故事中,看守金羊毛的龙只是一个跑龙套的角色,伊阿宋在GF和一班猪朋狗友的帮助下,把可怜的龙给杀死了;
再次于古希腊传说之中,金苹果园的仙女(Hesperides)靠着一条龙的帮助,守护着苹果园里面的金苹果。这次是赫拉克勒斯想要宝物,但是他找了仙女们的老爸Atlas(就是举天的那个家伙)去要苹果,这只龙终于逃过一劫了,
(3)商业化的龙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里,龙自然避免不了商业化,电影、文学作品、电脑游戏充斥着龙的身影。
①电影:《龙与地下城》(Dragons & Dungeons)、《龙之心》(DragonHeart)、《火龙帝国》(Reign Of Fire)等等。其中除了《火龙帝国》之外,其余两部均以中世纪为背景,龙在里面都是会说话的有智慧的生物;而《火龙帝国》中的龙就堕落成和《侏罗纪公园》中的恐龙一样,只有破坏力和大叫的能力了。
②文学作品:神话传说已经提过了,这里就不讲了,要说的是现代的魔戒(Lord Of the Rings)、哈利波特(Harry Potter)以及龙与地下城(Dragons & Dungeons)系列的小说。
魔戒:虽然魔戒三部曲中没有龙出现,但是魔戒的前传Hobbits中出现了龙,还要是主角,故事就是围绕它的财宝开展的。[可怜的龙啊,贪婪的“人”啊(因为种族是矮人和Hobbits)];
哈利波特:在第一集中就出现了刚刚出生的龙baby,第四集中哈利还近距离和龙接触(要拿母龙的蛋)。在这里,龙是一种受保护的神奇生物,罗恩的哥哥查理还到罗马尼亚研究这种生物(我们可怜的龙终于得到一个好归宿了);
龙与地下城系列:在这里龙一般分为三个主要种类:颜色龙、宝石龙和金属龙。代表邪恶阵营的颜色龙有:黑龙、蓝龙、绿龙、红龙和白龙。代表善良阵营的金属龙有:黄铜龙、青铜龙、铜龙、金龙和银龙。代表中立阵营的宝石龙包括紫晶龙、水晶龙、翡翠龙、蓝宝石龙和黄玉龙。在龙枪(DragonLance)这个系列的小说里,恶龙和善龙在各自神祗的领导下发动了战争;而在被遗忘的国度(Forgotten Realms)里,英雄崔斯特在杀死一只白龙后得到了心爱的带有寒冰魔法的弯刀——冰亡(ice death);
③电脑游戏:游戏中出现的龙真是数不胜数,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游戏,龙同志都会露个脸,甚至当上主角。不计龙与地下城背景的游戏(英雄无敌、魔法门、被遗忘的国度系列等)(因为这个实在太多了),魔兽争霸(冰霜巨龙)、地牢围攻(某关的大boss)、龙族(这个不清楚)、石器时代(很丑的家伙)……,龙都是怪物(虽然它本来就是),不是给人打(因为它们占有了宝物和拥有庞大的经验值)就是帮人打架(石器里面的宠、魔兽里面的冰霜巨龙),总之好事就没有它。
在商业化的浪潮中,龙还是带着邪恶的气息,还是英雄们(因为电脑游戏的缘故,英雄已经是普通玩家了)的好“朋友”,还守护着大批来历不明的财产,还是过着悲惨的生活。
Dragon为什么邪恶呢?
通过以上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出,龙无论在哪里,都是邪恶的化身,跟过街老鼠没什么区别,人人杀之而后快。
为什么Dragon在西方是邪恶的象征呢?这个原因我们具体会在下一部分里详细说明,现在我可以简略地胡说八道一下:Dragon的外貌主要是由蛇的特征而创造出来的,蛇很丑陋、而多数蛇是有毒的,成为邪恶的象征是自然的。而古代迷信的人们为了捏造一个邪恶的图腾,就从蛇那里借了一个形象来,创造了龙。一个或多个部落用了这个图腾后,经过时间流转与人民的想象和创造,龙逐渐变成了现在的模样。因为原来就带着邪恶的种子,添加上去的元素都是邪恶的:翅膀是蝙蝠的(为了和天使的羽翼有所区别,恶魔的翅膀就是蝙蝠的了);爪子是猛兽的(这样它杀人的时候可以更快捷方便一点啦);再加上口中的地狱之火,简直就是杀人机器,不做邪恶的事要那些武器来干啥呢?所以Dragon在西方就普遍被认为是邪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