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理发师的影片评价
陈逸飞的这部遗作眼光不浅,野心也大。说的是一个横跨二十年的划时代故事,从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期一直拍到新中国建立后五年。制作认真,应有的场面都拍到了,从上海滩征歌逐色的十里洋场,到江南水乡小镇以至黄河、漠北(南方都市报文隽评) 。
影片的节奏非常快,充满温情的画面转瞬就会血腥弥漫,而血性方刚之间也会流露出丝丝温情,陈逸飞就是在这样的转换之间让观众心底瞬间涌起丝丝感动(华西都市报评) 。
《理发师》有陈逸飞独特的视觉风格,以及战争和爱情相结合的大气磅礴。是多年难得一见的极具艺术品位的战争爱情大片。业保留了柔美中和的视觉特质,在故事性上很好(成都日报评) 。 《理发师》的场外故事,远比电影本身精彩。由于视觉大师陈逸飞的精心打造,《理发师》的画面精美而淳朴,只不过,演员在大多数时间里没有给出让人动容的表演。而且,电影的故事和表现手段显然老套而仓促。演员们的表演游离在电影之外,唯一比较出色的是陈坤。电影的剧情比较老套、仓促。陈逸飞在电影的处理上,真诚有余而专业不足,电影的不少段落处理得很繁琐。当然,《理发师》的画面无可厚非,电影的不少画面,如油画般淡入淡出。与许多电影的场景过于华美不同,《理发师》的画面最大的特点反倒是淳朴,这可能是作为视觉大师的陈逸飞对电影的一种理解(齐鲁晚报评) 。
B. 电影《理发师》(陈逸飞导演,陈坤主演)里面的主题曲叫什么名字哪里有下载啊
《梦里路遥》 酷狗里面有的下
C. 理发师的幕后制作
拍摄过程
2002年8月1日,由画家陈逸飞执导的国产片《理发师》女主角定为姜文的同门师妹周韵,姜文任男一号,葛优出演男二号。10月26日因剧本出现问题,原定于10月底开机的《理发师》推迟开机,使姜文错过了留出来的档期,姜文向剧组提出辞呈。陈逸飞回应:剧本正在抓紧时间修改,希望能够保证姜文出演,最迟20天后开机。11月20日,因3个大男人(陈逸飞、姜文、葛优)都是典型的完美主义者,导致剧本一再难产,改动8次。开机时间一拖再拖。11月27日姜文、葛优和陈逸飞在北京一起出席了短短5分钟的《理发师》开机仪式。
2003年1月7日,四家投资方经会议协商,决定停止拍摄,整个剧组就地解散,造成800万元损失并浪费全片五分之一胶片 。1月11日姜文紧急联络媒体,就“停拍风波”做出书面发言:因创作和艺术上的分歧停拍。1月13日陈逸飞否认了姜文的声明,认为“姜文人品有问题”,强调停拍无关创作和艺术上的分歧,背后还有隐情。1月14日陈逸飞在沪召开个人新闻发布会,就《理发师》停机发布六点声明,爆出停拍原因:剧组存在“财务黑洞” 。
2003年4月摄制组重新成立,陈坤接替姜文主演。主创人员来自五湖四海,集中了包括西安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及上海电视台的各路工作人员。这一次陈逸飞对场景、服装、道具、化妆等各个环节的事必躬亲。
2005年4月10日,陈逸飞突然死亡,影片尚未拍摄完毕,作为《理发师》的艺术总监,吴思远经过一晚的考虑,迅速接棒。此时电影大部分已完成,吴思远在后期制作中动了很多心思。片尾是陈逸飞现场指挥拍摄的镜头,他对采访记者说:“希望喜欢我艺术的人记得我曾经拍过一部电影《理发师》。 ”
D. 陈逸飞主演过什么电影
他没演过什么呀,作为画家非常有名
开始做导演,一部《理发师》还没导完就去世了,这部电影前期花了非常多钱,他死后,别人都不愿意接这个电影,怕收不回成品,亏钱
不过还是有人接了,这个电影应该已经可以看到了
陈坤主演,不是我喜欢的演员呀,唉
E. 关于理发师的电影有哪些
片名:《理发师》
英文名:《the music box》 导演:陈逸飞 艺术总监:吴思远 上映: 2006年4月28日 中国大陆 类型: 爱情片 剧情片 战争片 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国语 时长: 145分钟 颜色: 彩色 主要演员: 陈坤--饰陆平 曾黎--饰宋嘉仪
F. 关于凡一平《理发师》这一作品的评论
理发师》编剧凡一平披露姜文陈逸飞矛盾始末
明日,陈逸飞的遗作《理发师》(blog)即将上映,编剧凡一平悄悄躲在广西一小县城宾馆里开始新的小说创作。昨日记者致电给他,他十分诚恳地说:“虽然我是《理发师》的第一编剧,但我认为这部电影是陈逸飞先生的个人作品,为此我愿意放弃15万元的编剧费。”他还披露了姜文陈逸飞矛盾始末。
凡一平写完《理发师》剧本后,一名演员把剧本给陈逸飞看,当时他只想拍一部小
==============================
成本电影。没想到后来姜文表示愿意合作,说《理发师》很合他的路子,所以很多公司开始融资进入拍摄。”《理发师》中途停机,凡一平说第二天陈逸飞就打电话给他,叫他紧急回去改剧本。“那时陈先生和姜文彻底闹掰了,因为两人艺术追求不同,姜文一开始可能比较客气,但后来意见很激烈。”凡一平介绍,“整个剧组五分之四的人是姜文的,虽然陈逸飞不断追加投资,可作为导演,他的意图根本无法贯彻,这让他十分失落。而陈先生还从来不对别人说自己的痛苦,他有肝病不能生气。就在那个时刻,他仍客客气气和人说话,那是压抑自己,所以病来如山倒。”卫昕
凡一平,1964年生。广西人。先后就读于河池师专和复旦大学中文系。已先后在《诗刊》、《当代》、《十月》、《青年文学》、《上海文学》《小说家》,中国电影出版社等发表和出版长篇小说两部、中短篇作品愈百篇,并多次获奖。有作品入《小说选刊》、《中国文学》、《散文选刊》、《中国文学》、《散文选刊》、《作家文摘》、《传奇文学选刊》等多种选本。小说《跪下》,被改编成同名二十集电视剧。小说《寻枪记》被改编为电影《寻枪》,小说《理发师》改编为同名电影。
内容提要 《理发师》的故事充満了传奇色彩,主人公陆平是一个身怀绝技的理发师,在历史的风云变迁中,他由普通人到将军,又由将军到理发师……值得庆幸的是,有一个女人始终深爱着他,无论他是理发师还是将军……《理发师》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理发师陆平为情杀了日本鬼子后,从上海逃到师傅所在的小镇,师傅的女儿宋颖仪爱上了他,但此刻日寇打进了小镇,为了女儿的幸福,宋父把颖仪嫁给了国民党师长叶江川,从此,两情相望。但在乱世中,命运捉弄着陆平,这个理发师也始终没有走出这份爱的纠缠,他们相聚在新中国的阳光下……
========================
看了理发师, 才发觉以姜文在电影上的才气,当初是不可能不和陈逸飞发生争执的, 我也愿意相信那只是艺术 观点上的争执!
==================
矛盾:姜文和陈逸飞要的东西不同
对于《理发师》中途停机,凡一平说第二天陈逸飞就打电话给他,叫他紧急回去改剧本。“那时候,陈先生和姜文彻底闹‘掰’了,因为两个人要的东西是不同的。姜文一开始可能比较客气,但对艺术十分执着,特别看到陈先生对电影方式和他想象的不一样,就提出了很激烈的意见。”凡一平对姜、陈之间的矛盾如此介绍,“整个剧组有五分之四的人是姜文的,虽然陈逸飞为了自己的电影不断追加投资,但作为一个导演,他的意图根本无法贯彻下去,这样就让他十分失落。”
纪念:放弃《理发师》编剧费
谈起陈逸飞,凡一平由衷地表示尊敬。“我举个小例子,停机以后,陈先生特地来南宁找我谈剧本问题。按道理这样的大老板都应该坐奔驰、宝马,可他却和我一起打车。而到饭店吃饭,本来我这个东道主应该买单,却没想到他会趁着去洗手间的间隙去买单。”在南宁期间,陈逸飞和凡一平有一次秉烛长谈,凡一平十分难忘。“重新开拍后,我由于在进行长篇小说创作,所以没去探班。但他去世前十天,我给他电话时他还盛情邀请我去上海做客,却没想到他突然去世。我当时都不大相信,打电话给他司机,才真地相信他去了……”
对于现在《理发师》的各个主演,凡一平说不认识。“其实不管这电影拍得好还是不好,我都希望大家能够带着平常的、慈悲的心情去看。毕竟这是一位对电影十分痴迷的人用生命进行的创作。”为了纪念陈逸飞,平时一集电视剧就能赚2.5万元的凡一平宣布放弃《理发师》的15万元编剧费。
================================
命若尘埃----《理发师》影评
漫漫黄土风扬,青春已逝,瘸了腿的理发师斜倚树干,相依为命视为珍宝的工具箱随意敞开。老式留声机吱扭吱扭费劲的转却再流淌不出昔日的妖娆华丽,他的眼里空茫夹杂怅惘----小人物、大时代,生命沉浮竟无一丝毫可以自己把握,生之艰辛,不自由;爱人的背影,音容笑貌,单车,古镇,第一次心动,第一次相拥……美丽得让人心疼,珍贵的令人痛楚。大时代的小人物,沉沦由命,升荣由命,却荒凉绝望的让人难以呼吸,唯有那爱人的笑靥,不舍的坚贞信念,对生命自由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一个“只是个理发的”微缈希望的梦想,对善良正直人之为人的最本分坚持,使得灰色背景里有丝绿意,茫茫黄土原上有棵绿树虽孤零却令人稍感安慰。
理发师的一生,是一代人的命运,悲欢离合,命若浮尘。
国破家亡日,偌大一城繁华沦陷之际,临行前用谋生的刮胡刀结果行凶嚣张的日本军官,出逃到师傅的小镇。那里,该是他一生中最美丽的时光吧。青春遇到美丽,离乱硝烟还未轰炸小镇的古朴,迎接他的是乡村宁静质朴无华的纯净。只凭他的大上海带来的手艺足以让人崇敬与钦佩,最简单的肯定,最充实的满足。人的一生不都在寻找这样的圣地吗,守着自己的所爱,安身立命。乡人一声尊崇,鼓舞他余生。淳朴的民风里,他把仅有的笑,如花悄然安放。
胡同拐角处骑单车的姑娘,只留俏丽的背影,却动人心弦。一声声“表哥”“表哥”的呼唤,含娇带嗔,从不言爱却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转身都写满爱的注脚。以此,注定了要生生世世。没有一个转身不华丽,没有一个眼神是多余!是不是,美梦太长?天妒良人。她出嫁,一个女子,为另一个男人罩着,不为爱,只为生。谈话挥手间日军已从山那间开进山这边的村镇,死了心爱的大白马,无法终了剃完头的愿望的小村民血溅当场,俏寡妇一生凄绝呼唤,阴影蔽日,枪声响起,她随他去了。
那个叫陆平的理发师,常常让人记不起他的名姓,超越众生,是太多苦难灵魂的缩影,举手投足,都模糊了他特殊个体的存在符号。
他毅然的自伤手指,拒绝为日本人服务 ;终于卑微残喘至抗战胜利,戏剧性的在国民党中攀升少校、上校、师长。这些,却,不是他想要。反复挂在嘴边的那句话:“我只是个理发的”,表妹貌似自我的言说“有一天,我们会在一起的,开个理发店”承诺、誓言又是期盼。最本质的对生命渴求,最卑微的开口从不想附丽与奢求------我只要那个我!可叹,命若尘埃,由不得你选择。
抗战胜利,狼烟未褪硝烟又起,国共内战。他终于提起自己的工具箱行动了,第一次被迫逃命到古镇,这次为自由而抛弃军衔、抛弃战场。爬上来,一双手承接,走入一片红色海洋中。揭开建国的篇章,没有欢呼,不带激动。直接跳入漫漫黄土风尘地,苍凉的边疆守哨之地,单一色的服式、臃肿而老气。我看见----他老了,不可阻挡的岁月痕迹爬上眉梢,沧桑!沉默与苍老,跛了腿走路。所谓生命,所谓青春,所谓年华,到黄土沙尘中去了吧。。。
千篇一律期望已久的结局,心中设计了千百遍,它终是出现了,黄风起处,寥廓无边的黄土地上,一棵木树,枝桠奋力朝上,大风处走来了伊人,风华不再,依稀望见旧年清澈的双眸,温柔温情。那一声“表哥”穿过风尘,穿过年华,姗姗而来,似是说着----这次,再也不分开,再也不。。。不为它中了我的期望而流泪,“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梦境里,尽管沙尘四起,黄土漫漫,物质贫乏到了极处,他与她,却真的如愿了,真的自由了!为这份百般磨难,又静水深流般的爱恋而无法止住眼泪。为你祝福。深深祝福。
不过是,爱情速食的时代,和平岁月的娇儿,哀永恒不在。
或者是同情同感用心太深吧,再看陈坤,看他的脸,与眼神,一个男子,即使,哪怕千百次让人觉得无奈,只动人深情又疲惫无奈的眼神而让你不能不心疼。他的骨子里要一个最真实的自我。他软弱又倔强。
同样的影片,极易想到三毛的《滚滚红尘》,人的一命轻若微尘,踏破红尘,旋生旋灭,残酷又现实。在《滚滚红尘》中,不小心泄露了作家的灵魂----永远在抗争追逐着真善,追逐幻光,注定了残缺之美,在《理发师》那理发师》影评
发表时间: 2006-5-19 12:55 作者: 铁琴书生 来源: 云间地带
G. 《理发师》的前导演是谁啊,听说去世了,现在这电影拍好了吗
译名:理发师
导演:陈逸飞
主演:陈坤 曾黎
类型:动作/爱情/剧情
片长:110分钟
上映日期:2006年4月28日
观众评分:7.2/10 (353 votes)
剧情简介
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日军侵占上海。技艺高超的理发师陆平,因意外杀死了一名日本军官,只好逃难到江南古镇,投靠师傅的师兄宋丰年。
宋丰年的女儿宋嘉仪和陆平一见钟情。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两人纯洁的爱情在战争的阴影下,却开放出了最为灿烂的情浓与爱意。然而宋丰年为了女儿日后能有所依靠,将宋嘉仪嫁给了国民党军官叶江天,做了他的姨太太。无情的时世和难以抗拒的命运,生生将二人分开……
时事流转,命运弄人,被迫和嘉仪分开的陆平,又因在抗战期间曾随着宋丰年进过日本军队的战营而被误为汉奸处死,在眩目的阳光下,他背后的枪口冰冷而静默……
千钧之际,深念着他的嘉仪救了他,在叶江天的安排下,陆平戏剧性地被任命为国民党军官。然而,陆平的志向却不在于此,他一心迷恋的仍是他的理发,这引起了叶江天的极大不满和鄙视。然对于嘉仪而言,能够经常见到陆平则是最幸福的事。随着二人感情的日渐加深,嘉仪铤而走险,以借去上海见姑妈为借口,要陆平单独陪她前往。
在上海,他们久久积孕在心中的爱像火山一样爆发了,但叶江天的到来,却再一次将他们推回到冰冷的现实中,在爱与被爱的反复中,他们经受着痛苦的折磨和撕裂……
解放战争后,陆平被解放军俘虏,关押在西北的一个劳动农场进行改造。劳动农场的场长就是当年陆平为他理过发的新四军战士郑文斌。他告诉陆平,一直深爱着他的宋嘉仪并没有跟随丈夫叶江天逃往台湾,而是毅然返回家乡,并一直在那里苦苦地等待着他。
在一片荒漠的唯一一棵大树下,陆平终于等来了他深深相爱的宋嘉仪。历经近二十年后,两只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周边新闻
新改剧本只透露一点点
陈坤在这里穿着长衫出现,时光仿佛一下子倒流了几十年。陈坤的扮相告诉大家,这个理发师不是高大威猛型,隐约间透着些忧郁、优柔。他与姜文惯常给人的强有力的男子气概不同,倒颇有几分张国荣、梁朝伟似的阴柔。
新修改了剧本,陈逸飞也开始奉行保密措施,问来问去,陈逸飞笑了,“这个剧本是根据小说改编的,大的脉络不会变。他是上海的当红理发师,抗战爆发,误杀了日本人,逃到乡下,与老理发师的女儿一见钟情,后来误打误撞成了国民党部队的一个没有实权的小参谋。其实电影也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我还是希望大家自己看。”
这个理发师有点自卑
那么,这个理发师到底是个怎样的人?陈坤如此用语言塑造他:“这个人有一种味道,他的魅力只有在理发的时候才能爆发出来。理发,是他被人认可的唯一途径。他是个自卑的人,只有做出一个漂亮的发型,才会发自内心的高兴。理发之外,他其实不敢面对生活。他是那么柔弱无助、那么自卑又那么执著。”
拍摄求质“浪费”胶片
一个视觉艺术家当导演,最让大家好奇的也就是他如何处理电影画面。陈逸飞拍片明显是慢工出细活。拍摄陈坤逃到乡下的一场戏,一个下午,只见一队士兵列队走过,陈坤躲闪。就这一条,差不多耗费了一个下午的时间。
陈逸飞表示他就是要精益求精,拍成一条,可以“浪费”七条胶片。女主角曾黎笑称陈逸飞很有艺术家气质,看画面哪里不对,马上就画出来。这些画说不定哪天就卖了大价钱。
H. 陈逸飞的《理发师》停拍事件是怎么回事
有消息传出,电影《理发师》四家投资方经会议协商,正式行文出台四条决定:《理发师》停止拍摄;剧组所有演职人员解散;成立结算小组,处理该影片善后工作;该影片于今年4月20日重新成立摄制组,剧组全部演职人员重新选定。
另悉,陈逸飞仍然担任《理发师》的导演和执行制片人,负责考虑新的演员人选。《理发师》前期拍摄的1/5,将选择可用的部分继续使用。因停机事件而导致上升的成本,将由陈逸飞和其他三家投资方承担。姜文、周韵等人离开剧组后,演员将进行大调整。女演员大概会用新人,男演员方面,新人和明星的可能性都有。陈逸飞仍表达了与葛优合作的愿望,但有消息称,由于葛优还有冯小刚的新片《手机》任务在身,不大可能再参加《理发师》的拍摄。
关于《理发师》主创人员重组后将继续拍摄的消息传出后,本报记者经多方打探得知,1月22日,经世纪英雄电影投资有限公司、北大华亿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和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会议协商研究,作出如下声明:
一、上述三方认为,电影《理发师》停止拍摄系由于主创人员在艺术创作上的分歧所导致。
二、上述三方认为,截至目前电影《理发师》不存在有关媒体报道的所谓“财务黑洞”问题,最终意见将以各投资方共同委托的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意见为准。
三、上述三方希望各投资方及有关当事人不要擅自在媒体上发表任何关于电影《理发师》的言论,以利于该片有关事宜的妥善解决。
就当事人之一姜文下一步的创作动向记者听到了种种传闻,其中据悉最有可能的一种说法是姜文将参与电影《林海雪原》的拍摄。据北大华亿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平说,当初想拍摄《林海雪原》的电视和电影版,但都因为各种原因停了下来,如果姜文不参加《理发师》的拍摄了,希望他能够出演《林海雪原》,对此邀请姜文尚未回应。
针对这一传闻记者采访了《理发师》风波中另一位关键人物———该片监制及制片主任赵毅军。据赵毅军说,《林海雪原》是他和姜文一直都非常感兴趣的一部作品,他们两人作为军人的后代都非常渴望拍摄这样一部充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电影。该片版权已由北大华亿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购得,投入拍摄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如果《理发师》剧组决定不用姜文出演,将使姜文更有可能投入《林海雪原》的拍摄了。赵毅军同时透露,他将在电影《林海雪原》中继续负责制片方面的工作。
别了,理发师
喧闹一时的《理发师》剧组矛盾风波终于落幕,陈逸飞、姜文最终分道扬镳。悬念解开:前者誓将《理发师》进行到底,后者转而“智取威虎山”,一个悬念化做两个期待,看上去很美。
但是矛盾的解决掩盖了矛盾的成因,《理发师》风波背后的深层原因被忽视了,下一回不知该摊上谁倒霉。
接下来的《理发师》有一点很令人担忧,谁敢接姜文的班?又有谁愿意在姜文的影子里接受人们的挑剔与议论呢?或许德·尼罗和阿尔·帕西诺不在乎,但他们明显不适合演陆平。当然还有友情客串的葛优,他留下来的空白同样是当今国内其他明星难以填补的,因为他的风格与魅力是独一无二的。
和则两利,不和则两败。中国古人的这个说法与现代社会的双赢理论不谋而合。但陈逸飞与姜文的不和最终也谈不上两败,风波过后,姜文终于可以去拍
自己更喜欢的电影如《林海雪原》等等了,而陈逸飞接下来的《理发师》也拥有了前所未有的高知名度。按陈逸飞对媒体算的账,由于换人造成影片“前功尽弃”的损失,最终完成的《理发师》将比预计多花约250万元。那么循着“精神胜利法”的思维方式,不妨可以进行一番自我安慰:只当花250万元请姜文和葛优为《理发师》做了一个大广告,而且广告效应非常好。这笔“广告费”应该说是物超所值的,除了姜文、葛优“全力投入”把这则“广告”演得极其逼真以外,姜文等人还为《理发师》剧本、造型等方面的完善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努力,这些都大大有利于《理发师》更上一层楼。
别了,《理发师》!我们将在春暖花开时节再度听到它的消息,比如新确定的演员是谁,等等。在这场长达近一个月的风波中,姜文失去的只是锁链,而陈逸飞赢得的是《理发师》的整个世界。
I. 陈逸飞导演过什么片子
《人约黄昏》《逃往上海》《上海方舟》《理发师》不过真正称得上电影的好像只有两部 第一个和最后一个
J. 陈逸飞的介绍
陈逸飞 (1946.4.14-2005.4.10)生于宁波。著名油画家,文化实业家,导演。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现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进入上海画院油画雕塑创作室,曾任油画组负责人。1980年旅美后,专注于中国题材油画的研究与创作。陈逸飞以“大美术”的理念,在电影、服饰、环境设计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创造性成就,成为文化名流。是闻名海内外的华人艺术家。160—70年代创作了《黄河颂》、《占领总统府》、《踱步》和《周庄》等知名的优秀油画作品。“我画画、拍电影、设计服装,如今还办起了媒体,有人问究竟该如何称呼我,我说叫视觉艺术家吧。”——陈逸飞在出席新闻发布会时,如此进行自我界定陈逸飞把他所涉猎的各领域统称为“视觉产业”:“我对生活中所有美的东西都非常关注,我是在用我卖画的钱来经营自己的视觉产业,同时涉足这些产业又会让我的画风得到突破。”陈逸飞不赞同画家就该一辈子埋头作画,时代变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走出沙龙、象牙塔。2005年4月10日早上8点44分,著名导演、画家陈逸飞因胃出血在上海华山医院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