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剧本
摄制组建立后,应组织主要创作人员研究和分析剧本,以及查阅与剧本相关的文字资料与形象资料,并在摄制组内进行座谈和讨论。其目的是深入理解剧本,为剧本找到恰当的表述形式,达到统一认识和思想,以便齐心协力为实现导演的构思和意图,把剧本完美地体现在银幕或屏幕上共同奋斗。
2.遴选演员
这项工作可由副导演先进行初选,最后再由导演亲自审定。
选拔演员是导演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有人说演员选对了,戏就成功了一半。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电影或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是靠演员创造的,是靠演员自身塑造的角色直接与观众见面的,所以演员的得失成败也关系着整部戏的得失成败。
中国演艺界有一句经验之谈,叫“戏保人”和“人保戏”。所谓“戏保人”,就是剧本好、戏写得好,就可以给演员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同样的道理,假如选到了好演员,一般的戏,也可以借助演员的功力,经过演员丰富和精心的创造,把角色演得栩栩如生,光彩照人。所以好的剧本如能选到好的演员,更能为剧本锦上添花;如果演员选得不对路,也可能前功尽弃,得不偿失,让导演的心血付诸东流。这种教训也是不鲜见的。
现在时兴一种“海选”演员,其实是炒作,它代替了导演对演员的发现与认定,这是不符合艺术创作规律的。
所以导演在遴选演员时,都要非常慎重,反复斟酌,甚至几经筛选,直到开拍时才确定主要演员,有时到开拍后方才定下。可见演员在一部戏中处于多么重要的地位。
3.写作导演阐述
向摄制组全体成员讲解,并进行讨论,达到统一认识。导演阐述是导演对未来影片或电视剧描绘的蓝图,是导演创作意图和完整构思的说明,也是导演的纲领性的整体设计。
4.选景
选景的根据是剧本。景物是为情节的发展以及人物的活动提供具有典型性和表现力的造型环境。它对营造生活气息和艺术氛围都是至关重要的。以景生情,以情托景,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都和选景以及美工对景物的设计有关。因此,选景也是导演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因为只有把景选定,美工把景设计好、搭建好,导演的头脑里有了具体的环境形象,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分镜头工作,同时设计场面调度。
一般来说,内景应由美工根据剧本的内容和导演意图进行设计,经导演审定后在摄影棚内进行搭建。搭建的布景既能达到导演的理想要求,又有利于拍摄。现在的情况是,常常因经费不足,加之搭建的布景工艺不过硬,容易暴露出虚假的痕迹
② 电影的导演、制片人、监制、编剧、策划、出品人等都是干什么的大小顺序是什么
一般制作人权限最大,导演其次。其它没有大小顺序,只是分工不同。
1.导演:主要负责电影中的演出部份,以及管理电影中的创意部份。如张艺谋、冯小刚。
2.制片人: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公司。负责剧本统筹、前期筹备、组建摄制组(包括演职人员以及摄制器材的合同签订)、摄制资金成本核算、财务审核;执行拍摄生产、后期制作;协助投资方国内、外发行和国内、外申报参奖等工作。如华谊兄弟、王中军。
3.监制:可能和制片人是同一个人,也可能另有其人。管理整个电视或电影拍片流程相关环节的一切工作,如工作人员的寻找与协调,预算的控制,拍摄时间的进度等,让电影能在合理的时间与预算下完成。
4.编剧:以文字的形式表述节目或影视的整体设计,作品就叫剧本,是影视剧、话剧中的表演蓝本,成就突出的职业编剧被称为剧作家。如电视剧《母仪天下》的王伊。
5.策划:制片前中后期及过程中的对内制片工作和对外宣传,广告等等方面的工作,从而使电影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6.出品人:影片的投资人。影片的商业属性,决定了制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有权决定拍摄影片的一切事务,包括投拍什么样的剧本,聘请导演、摄影师、演员和派出影片监制代表它管理摄制资金,审核拍摄经费并控制拍片的全过程。
电影制作流程:
1、选择剧本
这是最重要的,一般是由制片人来选择剧本,但是也不缺乏导演来选择剧本的,但是导演在选择了一部好的剧本之后就要说服公司以及制片人,来为他投资,但是在21世纪的电影中导演是没有剧本改编权利的,如果他在开拍前希望改变剧本就必须经过公司上层董事会的批准。
2、资金
电影的成本不仅包括导演,编剧,摄像,演员,场景,拍摄,后期,食宿行等的费用,而且包括市场营销及宣传的费用,通常市场营销及宣传费用等于拍摄费用或1/2的拍摄费用。每部电影根据概念和要求的不同,可以分为小成本电影,中型制作电影,和大制作电影。小成本电影基本在1000万人民币以下,中型制作电影成本基本在1000-8000万人民币左右,大制作电影成本在8000万元以上。
国产小成本电影代表作《失恋33天》(约900万人民币,不含宣传费用),国产中型制作电影代表作《人在囧途之泰囧》(约3000-4000万人民币,不含宣传费用),好莱坞大制作电影代表作《阿凡达》(约6亿美元,不含宣传费用)。
3、选择导演演员
中国电影不会有选择导演这种说法的,在一部电影里导演说的算,这就意味着他们不仅要对电影的质量负责还要对片场的其他方面负责,而国际电影制作中导演只需要负责好电影拍摄的任务. 在国际化的电影制作中是剧本选择导演,而不是导演选择剧本. 制片人在电影筹备时还要担当起选择演员的任务,在中国大陆这些都是由副导演来完成的。
4、明星阵容
在一部成功的电影中,不仅要有很棒的剧本,很好的故事情节,好的导演.最重要的是有大牌明星的参与. 明星是电影中闪亮的焦点,也是电影票房的保障。
5、组建摄制组
摄影组包括:场记、化妆、道具、灯光、美术、后期指导、跟组剪接。
6、电影剪接
在美国的商业电影中,导演是没有剪接权利的,都是由制片公司进行剪接,但是如果是一线导演的话,那就不同了。
7、发行商
商业电影中发行商和制片商不是一家,发行商是通过竞争来取得发行权,一部电影的好坏也可以通过看发行商来表现。
8、宣传方式
就拿<强战世界>来说,早在电影放影4个月前电影的广告和宣传海报就已经出炉。
9、电影国际发行
发放电影配音权,剪编权。
10、参加电影节
③ 导演 这个职位主要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导演的工作职责是:
1、组织主要创作人员研究和分析剧本,为剧本找到恰当的表达形式;
2、与制片人和导演组其他成员携手遴选演员;
3、根据剧本和拍摄要求选择外景或指导搭建室内景;
4、指导道具组完成道具的准备和布置工作;
5、指挥现场拍摄工作;
6、与出片方商讨作品的宣传计划。导演是制作影视作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把影视文学剧本搬上银幕的总负责人,是用演员表达自己思想的人。
中国著名的导演
1、王晶:
王晶,1955年5月3日出生于中国香港,祖籍浙江省绍兴市1976年,担任爱情剧《心有千千结》的编剧,从而开启了他的编剧生涯。1980年,担任爱情剧《京华春梦》的编剧。1981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千王斗千霸》,从而开启了他的导演生涯。
2、张艺谋:
张艺谋1978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1982年毕业后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1984年在电影《一个和八个》中首次担任摄影师,获中国电影优秀摄影师奖。1986年主演第一部电影《老井》夺三座影帝。1987年执导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获中国首个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④ 导演是做什么的
导演,是制作影视作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用演员表达自己思想的人。是把影视文学剧本搬上荧屏的总负责人。作为影视创作中各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者,导演的任务是:组织和团结剧组内所有的创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和演出人员,发挥他们的才能,使众人的创造性劳动溶为一体。
导演就好比军队的最高指挥者,一部影视作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导演的素质与修养;一部影视作品的风格,也往往体现导演的艺术风格和性格,更能体现出导演看待事物的价值观。
⑤ 导演、制片人和出品人有什么区别
1、职责不同。
导演是在制作戏剧或影视片的过程中,指导演出工作者的人。制片人要拉赞助、找编剧写剧本,物色导演,连同摄影 、灯光 、美术 、道具、 服装 、场务 、后期合成、3D特效等都是制片的负责范围。出品人则负责全面负责投资,以及做市场调查。
2、工作内容不同。
打个比方,如果整个拍摄团队是一只部队,那么导演无可厚非是这只部队的司令,更多的时候导演要负责和编剧讨论剧本,和演员讲戏,和摄影灯光讨论光影,有时甚至是去检查道具的制作过程。制片人则需要从前期的发现剧本,寻觅适合的拍摄地点,到拍摄中负责财务开支,监督影片的拍摄制作过程,以及拍摄后的剪辑,后期宣传直到完成上映。出品人只需要出钱投资剧组,提供经费就行了。
3、侧重点不同。
导演关心所有和影片相关的工作是否能达到自己的要求,制片人关心剧组各个方面的经济预算,以及影片的宣传、奖项和票房,出品人关心影片是否能在收回成本的同时,让影片为自己赚钱。
(5)导演是电影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扩展阅读:
导演:是制作影视作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用演员表达自己思想的人。是把影视文学剧本搬上荧屏的总负责人。
制片人:一般指影视剧制片生产制作人。 全权负责剧本统筹、前期筹备、组建摄制组(包括演职人员以及摄制器材的合同签订)、摄制资金成本核算、财务审核。
出品人:负责影片前期的市场调查,看类似的影片的电影市场是否有前景(比如说票房情况、受欢迎程度、续集的可能性等),通过调查来决定是否值得出品该影片。
⑥ 导演是干什么工作的
导演是把影视文学剧本搬上银幕的总负责人,是用演员表达自己思想的人,其作为影视创作中各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者,主要负责组织和团结剧组内所有的创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和演出人员,发挥他们的才能,使众人的创造性劳动溶为一体。
导演职位描述:
1、主要负责整个节目的内容部分,从前期策划准备,到执行阶段,以及后期成片的最终呈现,全权把控,跟进每一步内容的出口,全权负责。
2、负责节目制作团队、内容营销团队、市场推广团队的沟通、协调与具体工作组织,包括外联、会议组织与召集、工作协调等。
3、从数据中深度挖掘内容价值与运行规律,并反作用于内容创作。
4、推广类短视频策划及文案脚本撰写,包含线上及线下渠道。
导演还要按照制片部门安排的摄制计划,领导现场拍摄和各项后期工作,直到影视作品全部摄制完成为止。艺术上没有服从领导和听命指挥,导演也不是电影的“教头”,导演的职能就是作为组织电影的安排者之一和电影的总指导者。
⑦ 导演是什么意思
导演是电影艺术创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把电影文学剧本搬上银幕的总负责人。作为电影创作中各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者,导演组织和团结摄制组内所有的创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发挥他们的才能,使摄制组人员的创造性劳动溶为一体。导演的再创作以电影文学剧本为基础,运用蒙太奇思维进行艺术构思,编写分镜头剧本和“导演阐述”,包括对未来影片主题意念的把握,人物的描写,场面的调度,以及时空结构、声画造型和艺术样式的确定等。然后物色和确定演员,并根据总体构思,对摄影、演员、美术设计、录音、作曲等创作部门提出要求,组织主要创作人员研究有关资料,分析剧本,集中和统一创作意图,确定影片总的创作计划。导演还要按照制片部门安排的摄制计划,领导现场拍摄和各项后期工作,直到影片全部摄制完成为止。一部影片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导演的素质与修养;一部影片的风格,也往往体现了导演的艺术风格。
⑧ 导演和制片人分别是干什么的
1、导演
导演,狭义指在戏剧演出、影视制作团队中,整合全部艺术元素的艺术生产负责人。简言之,导演是用剧情和演员表达自己思想的人。
影视导演同时运用了演员的身体及情绪/视线的选择/光线的调度/画面的构成/剪接的逻辑/音声的搭配,将某个剧本呈现于影像屏幕上,从而将这个剧本(以及如果有的话:它的思想)表现给观众的人。
电影工业涵盖多元的专业技术,从制片,摄影,灯光,美术指导,场务,演员,录音,混音,后期特效等,十分庞杂。绝大多数现代电影导演无法广泛专精以上各项专业技术,但他仍可以支配旗下所有各该部门的专业人士,依照他的意志工作。
舞台导演的工作是一个贯穿的完整过程,从剧本的阅读、演员的选择与合作,到舞台空间、服装化妆、灯光等的设计,都是导演工作的组成部分,我国舞台导演孟欣,孟京辉、田沁鑫、米龙,张继刚等便是舞台导演的杰出代表。
2、制片人
制片人指影视剧制片生产制作人。 全权负责剧本统筹、前期筹备、组建摄制组(包括演职人员以及摄制器材的合同签订)、摄制资金成本核算、财务审核;执行拍摄生产、后期制作;协助投资方国内、外发行和国内、外申报参奖等工作。
制片人是剧组的主宰,摄制组的最高权力者,既有权决定聘用优秀成员,也有权开除在剧组违纪行为的成员。从片子的形成到片子的上映,是全片贯穿的核心 。也有的影视公司的老板或投资方在影视剧中署名制片人职务。
(8)导演是电影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扩展阅读:
导演发展历程——
在电影未出现之前,相对戏剧历史的源远流长,导演身份的出现和确立是很重要的——这至少说明,只有在戏剧的各种物质和精神要素都有了相当的积累发展后,才需要导演来统一各戏剧元素,来组织演出。一般戏剧史公认的第一位导演是德国的梅宁根公爵。
在导演诞生之前,组织演出的工作由剧作家、富有经验的主要演员或剧院经理来担任。随着戏剧自身的发展,戏剧导演的定义也在与时俱进。回顾20世纪戏剧史,有一点毋庸置疑,即导演的作用在戏剧演出中越来越重要。
导演物色和提案提议选择演员。并根据具体构思,对摄影、演员、美术设计、录音、作曲等创作部门提出要求,组织主要创作人员研究有关资料,分析剧本,集中和统一创作意图,确定影视作品总的创作计划。
导演还要按照制片部门安排的摄制计划,领导现场拍摄和各项后期工作,直到影视作品全部摄制完成为止。艺术上没有服从领导和听命指挥,导演也不是片子的教头,导演的意义就是组织片子的安排人之一和片子的指导员,相当于大队中的大队辅导员和军队中的指导员。
⑨ 监制和导演的区别
1、两者的职责不一样。导演是负责组织和团结剧组内所有的创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和演出人员,发挥他们的才能,使众人的创造性劳动溶为一体。编制是负责整个项目的监督和控制。
2、两者分工不一样。导演是制作影视作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用演员表达自己思想的人,是把影视文学剧本搬上荧屏的总负责人。编制负责摄制组的支出总预算和电影制作的后勤保障;代表制片人监督导演的艺术创作和经费支出,同时也协助导演安排具体的日常事务。
3、两者的话语权不一样。导演是负责整部影视的创作,具有决定权。而监制是负责协助导演,所以监制的话事权没有导演的大。
⑩ 电影的制片人,出品人,导演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电影制片人(Procer),也称“出品人”,指影片的投资人。
导演(film director)电影艺术创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把电影文学剧本搬上银幕的总负责人。作为电影创作中各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者.
监制(Executive Procer)电影工业中不为人知的核心角色,他负责电影的日常运作与策划。监制经常与电影工业的其他两个角色混淆,制片人(Procer)和制片(Proction Manager,可直译为制作经理),前者是影片的投资人,又称出品人;后者是电影制作中的中层职位,负责具体的运营事务,向导演和监制负责。
在一部电影制作团队中,通常存在两个主要部分,一个是由导演负责的艺术部分,他指导演员的表演、决定画面的呈现,他要激发演员的表演才能,在整体上决定电影的艺术效果;另一个是由监制负责的运营部分,通常由他制定电影制作计划:如何时开拍、何时杀青、进度如何,他也负责电影制作的后勤保障,实际上,由他带领的团队负责艺术之外的几乎所有事项。
场记是影片拍摄阶段的一项工作内容,也指担任这一工作的专职人员。主要任务是将现场拍摄的每个镜头的详细情况:镜头号码、拍摄方法、镜头长度、演员的动作和对白、音响效果、布景、道具、服装、化装等各方面的细节和数据详细、精确地记入场记单。
电影公司泛指用于制作,拍摄电影电视节目的公司企业或部门。
执行制片人一词,最初来源于台湾同行,意为代表制片人procer执行部分职能的人,因为有时候制片人并不具体实行管理的权利,只是由于在筹资、谈判明星方面的贡献而挂名而已。另一方面,执行制片人的出现,亦是电影电视行业中需要挂名的人越来越多,需要不断出现新的职务名称授予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发行人就单纯是发行公司或者个人把电影成功推向市场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