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沙漠里种树的老人有沙尘暴年轻人都不愿意在沙漠里待是什么电影
可能是《梭梭草》。
《梭梭草》是根据阿拉善植树老人苏和、图布巴图的真实事迹改编的电影,电影剧本荣获“夏衍杯”最高奖优秀剧本奖。电影讲述了在爷爷呼和种植的梭梭苗受到干旱即将枯萎和奶奶患有重症肌无力急需治疗背景下,孙女吉雅和赛车手童家豪为了拯救梭梭苗和抢救奶奶,克服种种困难的故事。
沙漠种树需要选择合适的树种,不是所有树都适合在沙漠种植的,有的树种为了生存会将根深深扎进地底,汲取沙漠中的深层地下水,这样沙漠土地的含水量就会进一步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沙漠中将会有更多植物死亡,导致经过治理的沙漠环境较好,未经治理的沙漠则更加荒芜。
㈡ 请问梭梭草
梭梭是一种长在沙地上的固沙植物,也可以作为牲畜的饲料,名贵中药苁蓉就寄生在梭梭的根部。苁蓉具有独特的补肾、抗老年痴呆、保肝、通便、肿瘤辅助治疗、抗辐射等10多中药用功能,被誉为“沙漠人参”。
【名 称】梭梭
【别 名】梭梭柴 梭梭草
【学 名】Haloxylon ammodendron (C.A.Mey.) Bge.
【科 名】藜科 Chenopodiaceae
【属 名】梭梭属 Haloxylon Bunge
【类 别】水土保持及固沙植物、饲用植物
【产 地】宁夏中卫市沙坡头有分布。
【生 境】生于半固定沙丘上。
【形态特征】小乔木或灌木;树皮灰白色,老枝灰褐色,通常具环状裂隙。叶鳞片状,宽三角形,先端钝,叶腋具绵毛。花着生于二年生枝的侧生短枝上;小苞片宽卵形,与花被近等长,边缘膜质;花被片矩圆形,先端钝,果时背面先端1/3处生横生翅,翅肾形至近圆形,边缘波状或略具缺刻,基部心形至楔形;花被片在翅以上的部分稍内曲。胞果黄褐色,果皮不与种子贴生。花期6-7月,果期8-9月。
【分 布】我国新疆、青海、甘肃及内蒙古等省(自治区)。
【用 途】为固沙优良树种;又为荒漠地区的优等饲用植物;木材可作燃料及建筑等用,是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
㈢ 胡扬.沙枣.罗布麻.沙芦草.芨芨草.梭梭草.骆驼刺.的生长习性以及他们对改变沙漠生态环境的作用
1.芨芨草该种植物在早春幼嫩时,为牲畜良好的饲料;其秆叶坚韧,长而光滑,为极有用之纤维植物,供造纸及人造丝,又可编织筐、草帘、扫帚等;叶浸水后,韧性极大,可做草绳;又可改良碱地,保护渠道及保持水土。
3.采收管理:芨芨草视用途不同其采收期各有差异,牧草应在5-7月采收,用做编织或造牴原料则在9-10月采收。采收方法用刀割或手拨均可,采收后应及时晒干,堆放成垛,注意防火、防、防鼠。
㈣ 沙漠梭梭草为什么能在沙漠生存
一:叶退化成针状,主要是减少水分的蒸发,提高仙人掌在沙漠中的生存能力。
二:茎的大部分由薄壁的贮藏细胞组成,细胞内含黏液性物质,可保护植株避免水分的流失。
三:强大发达的根系,侧根伸展很远,分布在土壤的浅层,有的种类的根可伸展出去30米,这也是一种对干旱生境的适应。
㈤ 梭梭草会变成梭梭树吗
梭梭草不会变成梭梭树。
梭梭草和梭梭树虽然名字很相近,但这两个是不一样的物种。
梭梭树为藜科梭梭属灌木,而梭梭草则是莎草科莎草属杂草,两者从植物形态上就很好区别;同时,梭梭树与梭梭草的价值也有着很大的区别,梭梭树是荒漠地区的生态保护神,是征服沙漠的先锋,能在自然条件严酷的沙漠上生长繁殖,迅速蔓延成片,给沙漠带来了生命的活力。而梭梭草则是世界十大恶性杂草之首,危害其他草坪草的生长,有着十分严重的危害。
㈥ 梭梭草葫子有什么用
梭梭草是一种耐风沙、抗干旱的小半乔木,它不仅能防风固沙,更重要的是庞大的根系能庇护一种珍贵的药材植物———肉苁蓉寄生在自己的根部。大面积种植不仅能起到治理生态的功效,而且经济效益极为可观。
㈦ 梭梭的栽培技术
生长地区多为气候极端大陆性地区。年平均温2--11℃,1月平均温-18~8℃,7月平均温22--26℃,极端最高温42℃,极端最低温-42℃;年降水量30--200毫米或更低。它不仅能生在干旱荒漠地区水位较高的风成沙丘、丘间沙地和淤积、湖积龟裂型粘土,以及中、轻度盐渍土上,也能生长在基质极端粗糙、水分异常缺乏的洪积石质戈壁和剥蚀石质山坡及山谷。梭梭具有冬眠和夏眠的特性,喜光性很强,不耐蔽荫抗旱力极强,根系发达,在气温高达43℃而地表温度高达60~70℃甚至80℃的情况下,仍能正常生长。抗盐性很强,幼树在固定半固定、土壤含盐量0.2--0.3%的沙丘上生长良好,而在含盐量0.13%以下者反而生长不良。花期7月,果期9月,10--11月种子成熟。
梭梭根系发达,一般主根深达2米多,最深者可达4~5米以下的地下水层。在内蒙古阿拉善地区,一般4月初芽开始萌动,4月中、下旬长出肉质鳞片状的叶,5月中、下旬开花,花期约20天左右,6~8月花休眠,9月上旬开始结实,9月末、10月初种子成熟,11月初全株枯黄。梭梭的当年枝,生长速度较快,一般年份平均生长30~40厘米,降雨多的年份可达50厘米以上。但再生能力较弱。梭梭虽耐干旱,但在降雨少的年份,往往不能结实或种子不能成熟;在雨量充沛的年份其结实率较高。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0℃左右,若温度在35℃以上,则发芽受到抑制。梭梭的种子不宜久藏,通常是第一年采种供翌年播种用。梭棱的株高和树冠变异很大。高度超过2米者,通常具粗糙扭曲的主干,由基部发出分枝,形成圆丛状。因其每年有一部分当年小枝枯落,故称它为落叶小半乔木。它的分布总与松散的土壤基质和较浅的地下水位有关。耐风沙,受到沙埋以后,仍然生长旺盛。喜生于轻度盐渍化、地下水位较高的固定和半固定沙地上,在砾质戈壁低地、干河床边、山前冲积扇等处也有生长。梭梭是适应中温带气候的荒漠植物,它分布区内的平均年降水量在150毫米以下,气候的干燥度大于4.0,≥IO℃的活动积温2500~3000℃,年平均气温在2~8℃的范围内,8℃以上的内蒙古阿拉善南部地区;虽有适于梭梭生长的环境条件,但没有梭梭的分布。
生物学特性
梭梭具有两次休眠特性,4月底至5月初,型小而数量繁多的花5~8d迅速开放后,子房暂不发育,而处于休眠状态(夏眠),直到秋季气候凉爽后才开始发育成果实,10月底或11月初成熟,随即便进入冬眠。抗旱能力非常强,最显著的特征是,叶子退化成为极小的鳞片状,仅用当年生绿色嫩枝进行正常的同化作用。在干旱炎热的夏季到来后,部分幼嫩同化枝自动脱落,以减少其蒸腾面积。绿色的幼嫩同化枝条外表十分光亮,而内部完全被二层排列紧密的栅栏组织所包围,细胞小,细胞液浓度很大,渗透压高,抗脱水力强,这些特征都能有效的降低体内水分的散失,有利于适应降水量仅有几十毫米而蒸发量高达3000ram的大气干旱。根系发达,主根很长,往往能够深达3~5米,而扎入地下水层,以充分吸收地下水。其侧根也非常发达,长达5-10米,往往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侧根通常分布于地表层40~100厘米,可充分吸收春季土壤上层的不稳定水,下层侧根一般分布于2~3米,便于充分利用土壤内的悬着水。梭梭不但能够凭借其枝干的坚硬,表面灰白色,绿色同化幼嫩枝光滑发亮来反射掉部分阳光的照射,减轻高温对树体的灼伤,而且嫩枝肉质化,细胞液黏滞度很大,蛋白质凝固点很高,原生质亲水力很强,使其不致因高温而强烈脱水,造成代谢紊乱或停止。所以梭梭在气温高达43℃而地表温高达60~70℃,甚至80。C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正常生长。茎枝坚硬,木质部非常发达,韧皮部极度退化。夏秋季节肉质同化嫩枝不断脱落;秋末剩下的同化嫩枝皮层逐渐加厚,迅速木质化。所以梭梭能够忍受一40℃低温。茎枝内盐分含量高达15%左右,抗盐性很强。土壤含盐量在1%时生长很好,甚至在3%时成年树仍能生长。梭梭喜光性很强,不耐庇荫。梭梭生长较快,寿命较长。在1~3年生梭梭的高生长一般,5~6年生高生长最为迅速。树高达3米以上,树枝多而细长,树冠宽度小于树高,开始结实。10年生进入中龄林时期,树高4~5米,地径可达10厘米。树冠多发育成球状,冠幅宽度4-6米,开始大量结实。20年之后生长逐渐停滞,枝条下垂,侧方枝条折毁,开始进入衰老期。35~40年开始枯顶逐渐死亡。在条件较好的地区,树龄可达50年。
育苗
梭梭用育苗移栽的方法,可建设人工棱梭草场。在第一年秋末,采集成熟种子,然后选择较肥沃的沙质地作苗床。用落水盖草法或覆薄沙盖草法春季育苗,千粒重3~3.5克。移栽地段应选在轻度盐渍化,地下水位较高、土层中含水量不低于2%的固定、半固定沙地上。苗木应选为一年或二年生的实生苗,在春季或秋季土壤水分条件较好时进行移栽。梭梭栽后,必须加强保护,封闭禁牧,待五年左右,梭梭地上部分生长起来以后,方可放牧利用。
采种
种子成熟期一般在10—11月,果实由绿色变成淡黄色或灰褐色时即可采种。新采的种子应除去果翅等,使种子纯度达到70—80%,含水率降低到5%以下,妥善保保存。种子发芽力保存期通常为6-9个月,当年采集的种子一般在秋季或翌年春播,种子发芽率在90%以上,一年后,发芽率下降到40-50%。
直播
一般采用播种育苗,选择轻沙壤土、轻盐碱土(含盐量不超过1%),地下水1—3米的土地为宜。播种期一般在4月初,一般采用条播,行距25—30厘米,沟深1.0-l.5厘米,覆土1厘米,播种量每亩2公斤。
栽植
一般采用植苗。梭梭对土壤要求不严,育苗地以盐化不严重的沙土或细砂最为适宜,切忌粘重和排水不良的土壤。精细整地,播种灌水,培育壮苗。播种前翻松沙地,整平床面,灌足底水。播种时间以4月末5月初最为适宜。梭梭育苗可撒播或条播,每亩播种量2公斤为宜。巴蜀各地大多采用落水播种法播种梭梭,把整平的苗条先灌足底水,待水面下落而地表面还潮湿时播种高于床面,随即覆细砂以正好盖住种子为度。如在大床中进行条播时,在灌过底水后待床面稍干时开浅沟播种,上覆细砂一薄层,而后引清水薄灌一次。覆砂厚度不宜过厚,以0.5-1厘米为宜。以后可酌情每隔1-2天灌溉一次,直到出齐苗,但切忌大水漫灌或苗床积水。苗木要求高20厘米以上,主根长30厘米以上的1年生壮苗。它适宜在粘质、砾质的丘间低地、盐渍化沙地上栽植。在流动沙丘上栽植要设置沙障,沙障形式可采用间距3米行列式,栽植行距与沙障间距等宽,株距1.0-1.5米。在平坦的沙地上,行距1.5-2.0米,株距1米。以春秋雨季栽植为宜,早春3月上旬至4月上旬雪化后,及时栽植。
梭梭植后3-5年内禁止放牧利用。有灌溉条件可在6-8月灌水1—2次。要经常检查、修补沙障。注意防治病虫害。
造林
植苗造林
对苗木要求不大严格,一般苗高20厘米以上,主根长30厘米以上,根幅在30厘米以上的1年生健壮苗木,均可用作造林,成活率较高。2年生苗亦可,但成活率一般较1年生苗为低。栽植时要深栽,最好坐水栽植。梭梭最适宜在湖盆边缘地下水较高而盐渍化较低的沙地、沙壤地或固定、半固定沙丘问薄沙地上栽植,一般成活率可达85%以上。春季造林和秋季造林均可。梭梭采用容器苗雨季造林也取得好效果。在湖盆沙地、沙壤土、丘间沙地、固定沙丘或其它一般沙荒地上植树造林,造林方法和其它树种相同。在流动沙丘上要设置沙障,一般栽植在迎风坡的中下部沙障网格内;在风蚀较为严重的沙壤地栽植梭梭,也要设置沙障。沙障应在造林头年秋季或初冬设置。造林密度一般为株距1.5~2米,行距3~5米。造林当年天气太早,应人工浇水l~2次。有河水灌溉条件的地区可栽前灌水,造林后每年或隔年灌水1次。另外,造林后如有风吹坏沙障的地方,应进行补修。
播种造林
梭梭直播造林方法简便,节省人力、物力,但由于沙漠地区条件一般比较干旱、炎热和多风,管理困难,所以在沙漠地区进行直播造林,通常成活率较低,只有10%左右,特别是在盐渍化过重或风蚀较严重的沙地以及石砾戈壁上,成活率更低,甚至不能成功。但是在降水较多的年份,早春季节待冰雪融化时或秋季雨水较多,天气连阴的季节,在一些湿润的固定半固定沙丘、丘间沙地或湖盆沙地上及时抢播,成活率一般可以达到40%。
人工接种肉苁蓉
先用不同浓度的生根粉或荼乙酸浸泡肉苁蓉种子,然后在梭梭主干1米距离内,视梭梭根系生长情况挖50~80厘米深穴,选择0.1~0.8毫米的梭梭健壮根对其进行肉苁蓉人工接种并填埋覆土。及时浇水,保证梭梭根系正常生长和肉苁蓉种子发育并形成吸盘,并根据该地区降水量和沙丘土壤墒情,接种当年应浇水2~3次,以保证梭梭及肉苁蓉正常生长。最后是要加强管理并实行封围,防止牲畜啃食,人为破坏和非法采挖。
㈧ 梭梭和梭梭草是同一种植物吗
不是一种
梭梭 是梭梭树 又叫“盐木”、“琐琐树”,苋科梭梭属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耐干旱,一般生长在中国新疆和内蒙古西的沙漠地区。是沙漠造林用的重要植物之一。 同属另有黑梭梭和白梭梭两种。
梭梭草 是 香附子,又叫莎草、香附、回头青,是一种多年生莎草科杂草,位居世界十大恶性杂草之首,为草坪中的恶性杂草。
㈨ 梭梭草的介绍
梭梭草,拉丁学名:Cyperus rotuns L.,又称香附子、莎草、胡子草、香胡子、香附、回头青、田头草、莎草根、续根草、夫须、地毛、地贡子、三梭草、野韭菜等,是一种多年生莎草科杂草,位居世界十大恶性杂草之首,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为草坪中的恶性杂草。
㈩ 罗布麻、杀戮草、梭梭草、骆驼刺和胡杨对沙漠绿化有什么作用
罗布麻
罗布麻适合于低温、盐碱、干旱沙荒地区种植,对于绿化中国的大量荒地有积极意义。
(一)概述
别名红麻、茶叶花、红柳子、羊肚拉角等。
为夹竹桃科茶叶花属植物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 L.),多年生草本。以根和叶入药。性味甘苦、凉。有降压、强心、清火、利尿功能。用于心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肝炎腹胀、肾炎浮肿等症的治疗。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产于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山东等省区。
(二)植物特性
株高100~200厘米,全株含有黏稠的白色乳汁。主根粗壮,暗褐色。茎向阳面通常为紫红色,茎皮强韧,为良好的野生纤维原料。叶对生,叶片卵状技外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有短小棘尖、全缘。聚伞花序项生;花草及花冠均5裂,花冠窄钟形,内外均有短毛;雄蕊的五枚花药贴合成锥形体。骨突果长角状,长可达20厘米。种子多数,顶生一簇白色细长毛。
(三)生长特性
罗布麻对环境要求不严。大量成片地分布于盐碱、沙荒地区,耐寒耐旱,耐碱耐风,适于多种气候和土质。
(四)栽培技术
1.繁殖方法
分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
(1)种子繁殖
又可分直播和育苗。
直播:罗布麻种子小,每克种子内有2000粒,发芽后不易出土,故宜在含盐碱较轻的砂壤土上进行直播,4月上旬整地做畦,浇足水,每公顷播7. 5千克,将其与湿沙拌匀播下,浅覆士一指深。切忌表土板结,造成缺苗死苗。幼苗出土后,锄草松土,加强管理,可每公顷留苗15万余株,其余幼苗可移栽到另处。
育苗:西北以及风沙大的地区,早春土壤干旱不直直播,宜育苗移栽。选肥沃疏松土壤,施足底肥,做小畦,浇足水,种子浸种催芽,见有白根尖露出,捞起种子摊开,保持温度20℃左右,待幼芽长出,即可播种,浅覆土0.5厘米左右,上再覆以谷子根茬,既可浇水又防土壤板结,待出苗后,拾去根茬,5对真叶后,移栽。
2)无性繁殖
根茎切段繁殖:罗布麻的直根和横走根,都可用作繁殖,方法是将其切成10~15厘米的小段,每段上带有不定芽,选取鲜嫩而无腐烂的根段1、2 条,放入10、12厘米深的土穴中,覆土,行株距60厘米*30厘米或40厘米*40厘米,以早春或初冬栽植最好,春栽后有月余即可发芽长苗。
分株繁殖:将近地面根茎处发出的株丛铲下,带少量须根,进行分株移栽,栽后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发出新根。分株要在春秋两季进行,夏季温高成活率低。
2.田间管理
罗布麻出苗后,要及早除草间苗,追施硫酸镇一次,5对真叶后即可移栽定植,每公顷苗数切忌过多,因其为多年生宿根,其横走根能不断发出新苗,肥沃地上每公顷超过150万株,植株内部自然调节,后期出现大量死苗,麻田长势变弱,在自然野生条件下,每公顷45~75万株即呈饱和,一般每公顷留90万株苗以下为宜,过多要移出,以利通风透光,麻苗正常生长。
3.病虫害防治
(1)茎斑病
茎与叶部出现黑色斑点,发病严重时,造成幼苗和大田植株大面积成片死亡。发病初期可喷洒波尔多液防治。
(2)锈病
8月份起易流行。可喷洒25%粉锈宁1000倍液。
(五)采收加工
罗布麻根和叶均可入药。野生的一般采挖麻根。若是人工栽培,可结合田间管理,疏挖一定数量麻根,抖净泥土,晾干即可。叶子于秋季采摘,用手顺茎搂下,置通风处阴干。
罗布麻 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的塔里木河、孔雀河沿岸,约800万亩。罗布麻俗称野麻,又名“夹竹桃麻”、“茶花麻”、“茶棵子”等。巴音郭楞的罗布麻因多生长在罗布泊、罗布庄地区而定名。罗布麻一身是宝,秆可作造纸原料,叶汁可作饮料,根茎枝叶所含乳胶液可提炼橡胶。罗布麻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性微寒,味苦甘,能清热降火,平肝息风,主治头痛、眩晕、失眠等症:叶含罗布麻甘,具有强心作用,制成罗布麻茶、罗布麻药片和罗布麻烟等可治疗高血压等症。
罗布麻就是罗布泊的麻,它是西北地区最重要最具特色的一种纤维植物资源。
罗布麻半“木”半“草”,或称之为多年生草本,也可称之为半灌木。它体高卜米,根粗壮,长0.5米至3米,个别深达4米。全株含有粘稠的白色乳汁,叶有对生有互生,椭圆状披针形至长圆形,长2-4厘米,边缘有不明显的细锯齿。聚伞花序生于枝顶,花紫红色,钟形花冠。青荚果双生,像两根长长的豆角垂下来。种子细小,但顶端白色种毛很长,种毛上羽状分支的细毛,真是别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