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庞学勤家庭生活
高山英子在长春长影厂幼儿园担任保育员,与庞学勤的家庭住得不远,两家孩子的童年在同一个大院里度过。高山英子与庞学勤的妻子杨洸关系亲密,杨洸曾建议她转行当演员,但因高山英子有日本血统,这个想法并未实现。然而,她十分敬仰庞学勤对病妻的深情照顾,以及他在电影《古刹钟声》、《战火中的青春》和《兵临城下》中展现的英勇形象。
高山英子是中日混血,母亲是日本人,战后留在长春结婚生子。父亲是中国科学院的干部,早于文革前离世。高山英子在日本求生期间,经历了艰难的生活,从学裁缝、会计,甚至从事男人不愿干的脏活,直到在商场做售货员,凭借真诚赢得成功。她后来转行为中国瓷器展销做翻译,决定将自己的事业方向转向中日文化交流,1991年创立了自己的旅行社,1995年又成立了东方文化交流协会。
当高山英子事业渐入佳境时,得知庞学勤痛失爱妻,她深感悲痛。她通过电话与庞学勤保持联系,给予安慰,两人的关系逐渐升温,尽管相隔千里,却因电话拉近了心灵距离。庞学勤在《艺术人生》节目后,面对众多的好心人和信件,他的心只属于高山英子。在儿子的撮合下,庞学勤鼓起勇气,跨越国界,于今年初与高山英子在日本富士山下共度爱情的春天。
高山英子计划未来几年事业稳定后,将移居北京,与庞学勤共度晚年。这对昔日的老同事,经过半世纪的风雨,终于在七十多岁的年纪,携手共度余生,他们的故事,成为一段美丽而传奇的姻缘。(陈毅艺)
庞学勤,出生于江苏省阜东县东坎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里。1944年,他15岁时投身革命,曾随军南下,挺进大别山,参加过淮海战役。他在部队当过文化教员、文工团员、炮兵连指导员。
B. 庞学勤的个人生活
家庭
前夫人:杨洸是五、六十年代的著名电影演员,曾在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饰小翠、《冰上姐妹》中饰王冬燕,2004年去世。
二夫人:高山英子。
长子:庞好是电视剧导演,导演电视连续剧《天之云地之雾》、《为爱做主》等,儿媳东方闻樱是电视制片人,曾在电视剧《红楼梦》中饰探春。
次子庞越,儿媳刘铁君。
家庭生活
高山英子在长影厂幼儿园当保育员,彼此住的不远,两家的孩子从小就在一个大院里玩耍。高山英子与老庞的爱人杨洸无话不谈,常来常往。杨洸见她长得比剧团里的演员还漂亮,就鼓动她转行去当演员,但因为她有日本血统背景,她也就没敢往这方面想。但她一直很敬重庞学勤对病妻多年来不离不弃的关心照顾,更敬慕他在电影《古刹钟声》、《战火中的青春》、《兵临城下》等片中的英雄形象。高山英子是中日混血儿,她的母亲是日本人,抗战结束后滞留长春嫁人生儿育女。其父是长春中科院的一名干部,早于“文革”前去世。母亲晚年退休后带子女返回日本,两家人从此断了音讯。后来,高山英子作为日本电影代表团的领队,与庞学勤同下榻在银星酒店,彼此邂逅甚欢。再后来,高山英子因搬家而弄丢了电话本,两家又暂时失去了联系。
高山英子随家人从东北漂洋过海到了日本,因人生地不熟,母亲又从没教他们说过一句日语,在日本仅靠政府给归回者的生活费也仅够吃饭。为了生存,她学做裁缝、会计等。后来为了能早日养家自立,她竟去干日本男人都不愿意干的脏活累活,到皮料加工厂去做洗皮工。生活的磨难,家庭的不幸,那段日子,是她最惨苦的一段日子。当她彻底过了语言关,就辞掉洗皮工去商场租柜做售货员。由于她以诚待人,生意开始红火起来。有一天,她为中国景德镇瓷器来日本展卖做翻译,她重新定位自己事业的发展方向。毕竟自己是中国人,她要为中日友好和睦尽自己的一份力量。1991年,高山英子成立了自己的旅行社,专门做中日方面的文化交流和观光旅游。1995年,她又成立东方文化交流协会,并成功开展多次国际性交谊交流活动。
高山英子为事业拼搏渐入佳境之际,她敬重的昔日老领导庞学勤,却正在珠海经历一场生离死别的哀伤。庞学勤相濡以沫半世纪的爱妻去世后,老庞陷入痛不欲生的迷茫。在亲友的劝导下,他开始积极参加电影界的一些活动,以消遣心中的孤清寂寞。高山英子与庞学勤的小儿子庞洋通话时得悉此事,也黯然神伤。重新联系上的高山英子,为慰解老庞形单影只的愁闷,隔三岔五打来越洋电话与他长谈。彼此由互相劝慰到互诉衷肠,由回顾昨日到展望明天,一聊就是两三个小时。虽说远隔千山,但电话把他俩的心拉近了。
人生再牵手,夕阳无限好。
庞学勤做客央视《艺术人生》后,不少好心人与他联系,说媒的与求爱的信件不时飞到他的手上。但此时他的心中只有高山英子。在儿子的撮合下,傲气耿直的庞学勤经深思熟虑后,终于勇敢地向对方送上爱情玫瑰,东渡日本,与高山英子在富士山下度过他们爱情的第一个春天。高山英子说,再过几年,等她把事业都安排好以后,国外的儿子念完大学,她就会移居北京与庞老长相厮守。七十多岁的庞老和高山英子,这一对昔日知根知底的同事,在各自经历半世纪的人生风雨后终走到一起,双双演绎、共同见证这段美丽姻缘的传奇。
(陈毅艺)
C. 银幕最帅“张灵甫”,家世充满传奇,外孙是知名演技派帅哥,还有谁
这位银幕最帅“张灵甫”就是舒适。1960年反映孟良崮战役的电影《红日》开拍,此时已经逐渐转向幕后更多担任导演工作的舒适被选为饰演张灵甫的演员。舒适出演张灵甫有几大优势,首先就是外貌相似,虽然当年没有网络,认识张灵甫的人并不多,但导演还是一眼看中舒适,毕竟他和张灵甫的相似度太高了。
舒适是饰演张灵甫的最佳人选其次,舒适拍摄《红日》时的年龄居然和张灵甫阵亡时同岁,都是44岁,也就是说他基本上不用化妆就能正常出演角色。还有一点,舒适曾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和持志大学法律系,张灵甫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两人还都是肄业,同是名校同是文科又都没上完大学,这样的背景真的难找。
中国著名电影演员、导演。祖籍浙江慈溪,出生于北京。六七岁时随父舒厚德(舒石父)移居上海。舒适的父亲舒石父是奥运篮球第一哨———舒鸿教授的四哥,他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是清朝第一期官费留日学生。
由于舒石父酷爱京剧,与当时声名鹊起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交往甚密,常与京剧名流、票友切磋技艺,使小小的舒适耳濡目染,各流派的一招一式,一板一眼,各名家的唱段,学得象模象样,为此常在家人朋友面前表演,得到亲朋好友的夸奖。父亲曾打算让他拜师梅兰芳,其本人也盼望成为梅兰芳的弟子,但由于母亲的反对而未能如愿。
19岁入复旦大学,后转入持志大学法律系。学生时代,他喜爱京剧、话剧和古典文学。上海沦陷后,参加了青鸟剧社,曾演出话剧《雷雨》《日出》、《不夜城》及《大雷雨》等。正式演出时,借用父亲的笔名“舒适”。
D. 这几天哪个老演员死了
今日(10月12日)上午,据影评人余泳微博透露,著名表演艺术家庞学勤于清晨在珠海与世长辞,享年86岁。他曾任长春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代表作有《甲午风云》、《战火中的青春》、《兵临城下》、《烈火中永生》、《花园街五号》等,曾于1962年入选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2005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2014年获金鸡奖终身成就奖;2015年获得国家颁发的抗战七十周年纪念勋章。
1929年,庞学勤出生于江苏省阜东县东坎镇的农民家庭。15岁时投身革命,曾随军南下,挺进大别山,参加过淮海战役。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苏北军区文工团演员,1952年进入北京电影学校(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班学习,1954年到1956年间,先后在北京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当演员。
庞学勤第一次登上银幕,是1956年在林农导演的《边寨烽火》一片中,扮演一位边防军指导员。1958年,他凭借导演朱文顺的《古刹钟声》里,深入虎穴侦察敌情的保卫部侦察员王科长一角绽露头角。而真正意义上的成名,是1959年《战火中的青春》,他所饰演的排长雷振林曾点燃一大批热血青年参军入伍的决心。
此后,他还塑造了《兵临城下》中打入敌人内部的地下党负责人李忠民,《烈火中永生》中江姐的丈夫彭松涛,《甲午风云》的水手王国成等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角色。庞学勤常说,“任何天才演员也没有导演对全戏的贯穿线理解得那么清楚、明确;任何天才导演也没有演员对他所扮演的角色想象得那么具体、形象。”
庞学勤与妻子杨洸的爱情也是一段电影圈佳话。他们相识于中央电影艺术研究所艺术系演员班,在读书时便开始相爱,后来一起分配到长影,于1958年步入结婚殿堂,后者曾凭借《冰上姐妹》、《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影片为观众熟知。
不幸的是,1959年,也就是庞学勤事业刚刚起步之时,同时拍摄三部电影的杨洸因工作压力,被诊断为由“尖端劳损性眼疾”发展到“玻璃障体出血”,但庞学勤始终不离不弃,他说“命运既然结合在了一起,就应该一生一世”。1965年、1970年,他们的两个儿子庞好、庞越相继诞生,而杨洸也将事业重心放在剧团招考学员和教学,还参与多部译制片的配音工作。2004年6月15日,杨洸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于珠海逝世,享年72岁。
今日,庞学勤的儿子庞好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采访中,庞好告诉记者,他在今天早上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感到非常突然,“我父亲身体一直很好,不抽烟不喝酒,生活习惯也非常健康。我一直不能相信(父亲去世)。”庞好表示,他将于明日(10月13日)从北京飞往珠海,“我会把我爸(骨灰)接回来,把他和我妈合葬在一起。”
庞好告诉记者,庞学勤在拍摄完《花园街五号》之后,就调到珠海负责统战工作,在珠海已经工作了20多年。就在前两天,父子两人还通过电话,“我父亲前两天跟我通电话的时候还很好,思维很敏捷,我一直以为他活到九十岁没有问题。他满口雪白的牙齿都是自己的,身体很好。”庞好说,父亲是在睡梦中去世的,没有遭一点罪。
在庞好看来,父亲是一个对家庭非常有责任感的严父。“我妈妈之前眼睛不好,眼底大出血双目失明,我父亲不离不弃的照顾她,后来妈妈复明了但是没有办法再演戏,精神状态一直不好,爸爸也一直在身边照顾着妈妈,同时他还得照顾这个家,对爸爸的身体也有蛮大的影响。”
尽管身为中国第一代“星二代”,庞好回忆,父亲对他从小的教育就非常严格,他直到上中学才知道父亲是演员,“我其实到现在还怕他,早上听到这个消息一直不能相信。”庞好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和王志文是同学,但是庞学勤起初并不赞成儿子也从事影视这一行,“我爸爸那个时候想让我当兵,他觉得他做演员有命运的成分,做演员不一定是努力多少就能有多少回报,所以他不希望我做这一行。”
让庞好印象最深的就是父亲对他淡泊名利的教育,在他考上电影学院入学的前一天,父亲很严肃的叫他过去,“我爸爸特别严肃的跟我说,你就要进入演艺圈了,在这里你会看到鲜花和掌声,但是你要很努力才可以,你首先要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演戏。”
考入北京电影学院之后,庞好成为了一名导演,他说父亲会在电视机前认真的看他每一部作品,“他有时候看了我拍的剧会跟我说,你这样拍好那样拍不好,这种场景要用电视剧的处理方式拍不要用电影的方式拍,会跟我讲很多。我还会跟他争论,说别人都说我拍得挺好的,我父亲就会说,爸爸是不会骗你的。”
庞学勤最后一部电影作品就是主演儿子执导的电影《追赶太阳的人》(1991年)。庞好说,父亲演戏逻辑思维非常好,也喜欢跟人聊天,口才好,喜欢创作。而他最喜欢父亲的作品还是《战火中的青春》,“从角色创作上来说我最喜欢爸爸的《战火中的青春》,如果是形象帅那还是《兵临城下》。” 庞好说父亲总爱说自己是一个兵,当兵、演兵、爱兵,兵的本色是他人生的重要底色,“我爸爸经常跟我说演戏要体验生活,他就是当兵的,他也演兵也爱
E. 银幕最帅“张灵甫”,家世充满传奇,外孙是知名演技派帅哥,还有谁
我国影坛曾经有“四大美男子”,分别是庞学勤、冯喆、孙道临和王心刚。相对来说,这个名单显然不光只看颜值,肯定还参考了演员参演影片的数量和影响力,不然的话,笔者认为还有一位上海滩影星绝对可以入选。
他就是舒适,比起以上四位来,他在解放后出演的影片数量和影响力显然稍逊一筹,但有一个角色却是后人无法超越的,那就是银幕最帅“张灵甫”。
本文就聊一聊这位家世传奇又特别低调的电影人,舒适。
高鑫有颜值有演技,为了角色又甘愿牺牲形象甚至增肥吃苦受罪,这位实力派帅哥可谓深得姥爷真传,相信舒适也会为其感到骄傲。
F. 表演艺术家王心刚近况
王心刚,男,1932年1月1日出生于辽宁大连人,电影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
1956年,参加故事片《寂静的山林》的拍摄,饰男主角冯广发,开始电影演艺生涯。1962年,被国家文化部评选为“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1982年,在《知音》影片中成功塑造了蔡锷的形象,荣获第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1990年,与菲利浦·博萨斯合作导演影片《白求恩——一个英雄的成长》,该片荣获全国优秀影片奖特别奖。1991年,王心刚被载入《中国电影电视艺术家辞典》。1995年12月,获为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和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而特设的“中国电影世纪奖”,同年当选为“中华影星”。2005年,获国家人事部和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发“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同年获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2006年,与翟俊杰导演合作,出演了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而拍摄的献礼电影《我的长征》。2009年,获第十二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终身成就奖”。2012年,获得亚洲演艺名人“中国电影终身成就大奖”。2014年,获得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现任影协主席团委员、表演学会常务理事。
如今年纪大点儿的影迷都能回忆起当年我国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叫做“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海鹰》里的张敏、《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杨晓冬、《红色娘子军》里的洪常青……演员王心刚塑造的众多银幕英雄给广大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美好印象。
1981年,王心刚凭借扮演电影《知音》中的爱国将领蔡锷一角,获得了第五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这之后,他便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直至近年来彻底远离了演艺界,息影近20年后的王心刚在2006年新片《我的长征》中再度亮相,凭借出色的表现以及精致的演技再次获得观众们的一致好评。 在古稀之年,演员王心刚在继续为自己喜爱的电影事业贡献余热,着实令人敬佩,我们也期待王心刚在不久能给观众呈现更多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