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全金属外壳的幕后制作
影片根据古斯塔夫·哈斯福特小说《短期服役》改编,是库布里克继《光荣之路》之后拍摄的又一部反战影片,也是继《越战猎鹿人》、《现代启示录》、《野战排》之后的又一描写越战的杰作。它通过新兵训练的过程刻画了非理性的杀人狂热如何摧残人的心灵,是一部内容和技巧俱佳的战争片。曾被某些影评人誉为“有史以来最佳的越战电影”。
这部影片纪实风格强烈,反战意识坚定,讽刺抨击不遗余力,而且矛头直接指向战争本身和战争意识。库布里克不单单是在审判越南战争的罪行,而是把所有战争和战争意识推上审判席。影片中的越南和越南战争,只不过是便于观众接受和思考的一个实例而已,对于每一场战争和每一个士兵来说,这部影片都有它的普遍性。这种带有终极思考的命题方式,是库布里克中后期作品的明显标志。这也是一名不满足于肤浅表述表层问题的艺术家的追求,它必将引领电影向更广阔的艺术空间发展,使之具有全人类的历史价值。
在斯坦利·库布里克导演的影片《光荣之路》中,军官米罗曾有这样一句台词:“军队需要纪律,而保证纪律的唯一方法是时不时地杀人。”。这也可以作为《全金属外壳》批判的主题:在军队、在战争中,无人性可言。同情、怜悯都要在战争中,训练中统统丢掉。作为战士,你就是一颗子弹,一颗“全金属外壳”的子弹。军队的作用就是培养杀手,然后为各种目的而去卖命。
与很多纪实风格描述越战的影片相比,这部《全金属外壳》更多的是强调一种“心理纪实”的风格。本片使用了大量的运动镜头,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已毫不新鲜。然而斯坦利·库布里克把这些早已不新鲜的运动手段,成功的运用到影片中去,并且形成了强烈的视觉风格。 自从1998年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拍出了惊世之作《拯救大兵瑞恩》后,战争影片的面貌为之一变,连我们中国的主旋律战争影片《大进军——决战宁沪杭》的渡江场面都对“奥马哈海滩”进行了模仿。美国影片《黑鹰坠落》里,我们看到了莱德利·斯科特对作战场面更加细致入微的刻画,无论从画面效果到音响效果,都继承着《拯救大兵瑞恩》甚至更早的《野战排》的写实路线,随着技术条件的进步,手提摄影被普遍的加以运用,包括在摄影机上安装马达和振导器模拟爆炸后的震荡效果,以及可以利用电脑做出枪弹击中甚至穿透人体后血肉横飞的效果,使得作战场面越来越逼真,也越来越残酷和血腥。但是事实上战争影片也会因为导演的艺术观念上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面貌,比如与《拯救大兵瑞恩》同年的由泰伦斯·马利克执导的影片《细细的红线》,就更多的利用了大摇臂做出复杂运动镜头。我在这里想讨论的是大师级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在1987年拍摄的越战题材的影片《全金属外壳》。
在80年代中后期,作为技术条件,早就“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那么我们就看看斯坦利·库布里克是如何将这些早已不新鲜的运动手段,成功的运用到影片中去,并且形成强烈的视觉风格的。
第7分钟是在军营道路上列队操练的跟拉镜头,摄影机长时间的跟着列队行进的部队。接下来内外景的运动镜头总是交替的大量出现。比如第10分钟内景(宿舍)教官训话的横移镜头,第12分钟的外景(训练场)训练的横移镜头;接近第13分钟的内景(宿舍)跟拉镜头,教官竟然率领整连新兵摸着自己的裆部行进,还喊着滑稽可笑的口号。正如张会军教授所说的,把一种表现方式推向极致就会形成风格,我们会发现本片上半部各种运动手段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而每一种运动手段本身又通过同一环境的反复使用来加强。例如教官在宿舍训话的跟拉镜头,在32分钟就重复出现;在军营道路上列队行进的跟拉镜头,后来也出现了2次,只不过从行进换成了跑步,景别更紧一些罢了,连呼喊的口号都一模一样。还有表现大胖子“傻瓜比尔”逐渐走向疯狂,就是用了最简单的变焦推镜头。电影学院有一阵子盛行一种论调,就是慎用甚至不用变焦推拉,因为它太主观,过于暴露导演的主观意图,而且形式上也没有机械推拉有透视变化有美感。其实任何一种技术手段没有好与坏、新与旧之分,关键看创作者如何运用精彩花絮
·安东尼·麦克尔·豪原本定下出演士兵乔克,由于反对斯坦利·库布里克追求完美主义的导演风格,他被解雇了,取而代之的是马修·摩戴。
·前美国海军军事训练教官R.李·厄梅被聘为顾问,指导如何以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方式训练。他在录像带中示范例子,在15分钟里用淫秽和侮辱性的词语骂人,没有停顿和重复,更没有一丝胆怯之意。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也被他打动,于是决定让厄梅来演步兵教官哈特曼。
·斯坦利·库布里克向来是以工作人员数量少而出了名。在一个场景里,电工把灯光布置好之后,库布里克就对他说:“很好,这就是我想要的现场灯光效果,不必再进行任何改动。”随后,他就把这个人叫到自己的家里安装一些电线。
·文森特·德欧弗里奥为了出演士兵劳伦斯的角色,增重70磅,因此打破了此前罗伯特·德尼罗在《愤怒的公牛》(Raging Bull ,1980)中增重60磅的记录。
·在一些镜头里,背景的一块岩石很像是斯坦利·库布里克1968年拍摄的电影《2001年:漫游太空》中的独块巨石。库布里克说这并不是有意的,但在看电影的样片是注意到了这一点。
·在每段末尾都提到了米老鼠:当哈特曼走到队伍的前面,冲着乔克和派尔大喊:“这是什么米老鼠屎啊?”在军队穿过战火中的城市时,从米老鼠俱乐部里,乔克和大家一起唱歌,第三次出现米老鼠是在出版社,可以在乔克后面的窗户附近看到一只米老鼠的图形。
·R.李·厄梅几乎在所有的场景里都不能眨眼睛。
·斯坦利·库布里克的女儿薇薇安·库布里克在越南的场景中客串了一个小角色,乔克和拉夫特曼遇到一些洞开的墓穴。可以看到薇薇安拿着一台移动摄影机,对着坟墓进行拍摄。
·电影的所有场景均在英格兰摄制完成。
·在电影的第一部分,有一系列关于军营里军事训练的场景,为了保证画面上每一个士兵都能焦点对准,设计了特殊的透镜。库布里克的意图是,没有谁是特别的,对他们应该一视同仁。
② 一部电影的名字!!!
《第二十二条军规》
是这个不?
③ 美国电影,一个菜鸟在军队训练中经常被训斥,后来精神崩溃,疯狂杀人的电影,名字是什么
《全金属外壳》(Full Metal
Jacket)是一部描述美国海军陆战队与越南军队的战争片,导演为斯坦利·库布里克,被认为是电影史上最出色的战争电影之一。越战期间,加入海军陆战队的一群年轻人被剃了光头,来到新兵训练营。负责训练他们的军士长时常羞辱他们,还给他们取难听的外号
④ 求全金属外壳FullMetalJacket(1987)主演马修·莫迪恩、亚当·鲍德温、文森特·多诺费奥的免费高清视频
链接:https://pan..com/s/1eQw27SHP1ZHg5onRmJ8KvA
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
编剧:斯坦利·库布里克/迈克尔·海尔/古斯塔夫·哈斯福德
主演:马修·莫迪恩/亚当·鲍德温/文森特·多诺费奥/李·厄米/道林·海伍德/
类型:剧情/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英国/美国
语言:英语/越南语
上映日期:1987-06-17
片长:116分钟
又名:烈血焚城(港)/金甲部队(台)/金甲战士
该剧讲述了越战期间,美军大量征兵。大批年轻人应征入伍,在新兵营接受“残忍”的训练。“傻瓜”比尔运动神经不发达,常常犯错而连累所有人一起受罚。“小丑”(马修•莫迪恩MatthewModine饰)奉命帮助比尔,但比尔还是老犯错误,连累其他人。大家忍无可忍下打了他一顿,比尔从此变得精神恍惚,在新兵营毕业前夕枪杀教官后吞枪自杀。
“小丑”随后分到了军队新闻组。他在采访中看到了当时的同伴们都已经变得麻木、残忍。一次,“小丑”随“牛仔”执行任务时,遭到越共狙击手伏击,“牛仔”亦不幸中弹身亡。众人经过一番搜索,击伤了狙击手。“小丑”发现狙击手竟是一个年轻少女。有人提议留下她挣扎而死,“小丑”在少女“杀了我”的哀求声中,扣下了扳机。
⑤ 跪求全金属外壳1987年上映的由马修·莫迪恩主演的百度云资源
《全金属外壳》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2a3OtMb8ewlNXvqoL52Kbw
《全金属外壳》是由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亚当·鲍德温、文森特·多诺费奥、R·李·艾尔米等主演的战争片,于1987年6月17日在美国上映。
⑥ 中间一个戴帽子警察和一群白衣服男人扛着长枪摸裤裆电影名字
《全金属外壳》(Full Metal Jacket)是一部描述美国美国海军陆战队与越战的战争片,导演为斯坦利·库布里克,被认为是电影史上最出色的战争电影之一。
中文名:全金属外壳
外文名:Full Metal Jacket
其它译名:金甲战士 / 金甲部队 / 烈血焚城
制片地区:英国 / 美国
制片成本:$17,000,000 (estimated)
拍摄日期:1985年7月 - 1986年9月
导演:Stanley Kubrick
编剧:Gustav Hasford /Michael Herr等
类型:剧情/战争
主演:亚当·鲍德温,马修·摩丁,文森特·诺费奥,艾利斯·霍华德,斯蒂夫·哈德森,R·李·艾尔米
片长:116 min
上映时间:1987年6月17日
⑦ 《全金属外壳》中上校是谁演的
中文片名:《全金属外壳》
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
主演:马修·莫迪恩
长度:90分钟
时间:1987年
影片类型:战争伦理的影片
越战期间,加入海军陆战队的一群年轻人被剃了光头,并分配寝位,负责训练他们的上校时常羞辱他们,还给他们取难听的外号,“傻瓜比尔”由于是胖子,动作老是出错,因此成为最经常被上校修理的人。班长“小丑”耐心照顾他。但傻瓜比尔再次的失误,令上校愤怒地惩罚全队,伙伴们终于忍无可忍,将傻瓜比尔痛揍了一顿。之后,傻瓜比尔开始对枪自言自语,他发挥了射击的才华,连上校也赞赏他终于可以成为伟大的“杀人机器”,就在出发前往越战战场的那晚,傻瓜比尔在他的M14装满“全金属外壳子弹”(Full Metal Jacket),一枪打死上校,然后自己也含枪自杀。
选择编入新闻组的小丑,被长官派去前线采访,小丑看见年轻的士兵们已经麻木,在越共尸体旁饮酒、一面笑一面在直升机上扫射逃走的村民。他随众巡视,误入未扫荡的地区,大家遭到狙击手埋伏,牺牲了好几位同伴后,他们终于确定狙击手藏身的建筑物,小丑落单时忽然发现狙击手,对方原来是个非常年轻的少女!随他而来的摄影员开枪救了他,少女在地上痛苦的挣扎,一名士兵要大家离开,任那少女在此地腐朽。在少女的“杀了我”的哀求中,小丑终于拿起,扣下扳机…
⑧ 长官骂一群人是哪一部外国电影
《全金属外壳》 Full Metal Jacket (1987)
导演: 斯坦利·库布里克
编剧: Gustav Hasford / Michael Herr / 斯坦利·库布里克
主演: 亚当·鲍德温 / 马修·莫迪恩 / 文森特·多诺费奥 / 李·厄米 / Kevyn Major Howard
类型: 剧情 / 战争
⑨ 斯坦利·库布里克最后一部作品是什么
斯坦利·库布里克最后一部作品是汤姆·克鲁斯夫妇主演的电影《大开眼戒(Eyes Wide Shut)》(1999)
斯坦利·库布里克介绍如下: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
出生日期 1928年7月26日 逝世日期 1999年3月7日
出生地点 纽约 国家或地区 美国
人物简介:斯坦利·库布里克 (Stanley Kubrick)
斯坦利·库布里克于1928年7月26日出生在美国纽约。尽管他在学校的成绩很差,但一直都被认为是一个聪明而有天分的学生。1940年,库布里克做医生的父亲决定将他送往加利福尼亚跟叔叔住在一起,希望环境的改变能让他在学习上有所进步。1941年,库布里克从布郎克斯回到父母身边完成他初中最后一年的学习,他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终于有了些进步。为了让库布里克有些业余爱好,他的父亲教会了他国际象棋。正如父亲所希望的那样,库布里克狂热地迷上了象棋,而且很快就成为了一个国际象棋高手。国际象棋在库布里克后来的生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他常常用来对付不合作演员的工具,而且也是他的电影中风雅生活的象征。
在库布里克13岁生日上,他的父亲做了一个现在看来非常明智的决定——送给他一部照相机。很快,库布里克成了摄影发烧友,为了照相,他走遍了纽约市的大街小巷,并在朋友的暗房里加工。当他卖出第一张照片给《看(Look)》杂志后,他认识了杂志里的专业摄影师们,并在17岁的时候的到了第一份工作——见习摄影师。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库布里克定期地在《看(Look)》杂志上发表作品,并开始如饥似渴地接连观赏各种电影,成了忠实的电影迷。随后,他跟朋友星格·亚里山卓一起策划拍摄一部自己的电影。1950年,库布里克拿出自己所有的存款投资拍摄记录片《搏斗的日子(Day of the Fight)》。此后,他又接着拍摄了其他几部记录短片(《飞行牧师(Flying padre)》和《航海家(The Seafarer)》)。
通过吸引投资和中央公园里的国际象棋大战,库布里克终于能够在加利福尼亚完成他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厌恶与恐惧(Fear an Desire)》(1953)。电影上映后,尽管各方评论褒贬不一,但对库布里克的导演天分却是众口一词赞不绝口的。库布里克接下来的两部电影《杀手之吻(Killer’s Kiss)》(1955)和《谋杀(The killing)》(1956)使好莱坞开始关注这个新起之秀。并在1957年让他导演了由科尔克·道格拉斯(Kurk Dauglas)主演的《光荣之路(Paths of Glory)》(1957)。其后,道格拉斯再次找到库布里克并鼓动他接手《斯巴达克司(Spartacus)》(1960)的导演工作。当时的一些舆论认为,库布里克会被这部高难度的电影难倒,因而可以收敛一点锐气。但事实上,库布里克接受了这个挑战,在电影中加入了大量自己的灵感和风格。许多参与拍摄的工作人员都不习惯于他的风格:摄影师罗素·麦提(Russell Metty)向制片人抱怨库布里克抢了他的工作。而库布里克的赞助商则劝告麦提放手让给库布里克自己去做,而他只要袖手旁观就好了。麦提照做了,但讽刺的是,麦提竟凭借此片获得了最佳摄影的学院大奖。
库布里克的下一个计划是要导演由马龙·白兰度主演的《独眼杰克(One-Eyed Jacks)》(1961),但由于谈判破裂,最后白兰度自己导演了这部电影。对好莱坞已经厌倦并结束了自己第二段失败的婚姻(第一任妻子死于枪击)后,库布里克决定移民英国(尽管库布里克拥有机师执照,但还是有传闻他害怕飞行),他其后的所有电影作品都在英国完成。库布里克在英国导演的第一部作品是《洛丽塔(Lolita)》(1962)。在这部电影里,库布里克异常小心地建构和引导,以便它可以便它可以通过审查委员会的严格审查。在当时,审查委员会能轻易地毁掉一部电影在商业上的所有成就。
电影《奇爱博士(Dr. Strangelove or: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1964)对库布里克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冒险,在此之前,原子弹从来没有被用来充当过喜剧的主题。由于原本是为舞台剧创作的剧本,库布里克觉得有太多自己创作的桥段过于滑稽荒诞而不能运用在电影里。但因为库布里克的电影在评论界和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使得他能够在财政上和艺术上拥有很大的自由去完成任何自己喜欢的主题。在这一段时间里,库布里克关注的事物开始多样化,在各个阶段他总是同时有着好几个计划:《蓝月亮(Blue Moon)》(一个关于好莱坞第一部色情电影的故事),《拿破仑(Napoleon)》(一个电影版的历史传记,但由于工作组在另一个类似题材上的失败而放弃),《战争谎言(Wartime Lies)》(以二战中的欧洲为背景,但最终由于《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1993)出现而放弃),以及《狂想曲(Rhapsody)》(后来被拍成了《大开眼界(Eyes Wide Shut)》(1999))。这些计划都没有在当时完成,而他所完成的是一部与科幻小说作家阿瑟·C·克拉克合作的《2001:太空奥德赛(2001:A Space Odyssey)》(1968)。这部电影受到了空前的赞誉,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拍得最好的科幻片。这以后,它成了科幻片的一个里程碑,也成为所有后来的科幻片竟相模仿的对象。在《2001:太空奥德赛》之后,库布里克完成了作品《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1971)。它和《洛丽塔》一样,引起了极大的争论,成为当年的话题之作。但与《洛丽塔》不同,这次议论的焦点不仅是对性的描写,还有对暴力的表现。1975年,库布里克导演了《巴里·林顿(Barry Lyndon)》,这部电影成为了他事业上和生活上的一个转折点。至此,库布里克对导演协议以及演员跟工作人员的尽善尽美有了出了名的苛刻要求。演员们往往被要求连续不断地拍摄数十个镜头而不能休息。
在拍摄一部电影的过程中,库布里克带领摄制组来到战火连天的爱尔兰。在那里,他们被告知将成为爱尔兰共和军攻击目标。制片人立即离开了爱尔兰,而库布里克渴望隐私和宁静的愿望使他从此开始考虑隐居。1973年,在拒绝导演《招魂者(The Exorcist)》后,库布里克制作了他自己的恐怖片《闪灵(The Shining)》(1980)。而史提芬·金(Stephen King)(《闪灵》是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并不满意库布里克对他的小说的改编(事实上,史提芬·金在后来自己又写了同一个故事的剧本,并在1997年拍成了电影)。《闪灵》之后,库布里克终于如愿以偿开始了隐居的日子。经过了7年的休养生息后(在这期间他再次结婚),库布里克才再次执导《全金属外壳(Full Metal Jacket)》。这部电影继续承袭了库布里克在评论界的极高赞誉并再一次证明了他的票房神化。
进入90年代,库布里克着手开始与布莱恩·艾尔迪斯合作新片《A.I.》。同时,他导演拍摄了由汤姆·克鲁斯夫妇主演的电影《大开眼戒(Eyes Wide Shut)》(1999)。遗憾的是,库布里克没能亲眼目睹这部电影的面世。1999年3月7日,一代伟大的电影艺术家库布里克在英国英格兰的赫特福德郡与世长辞。
“银幕是一个如此神奇的媒介,它能在传达情绪与感情的同时仍然饶有趣味。我想这是任何其他形式的艺术所无法企及的。” ——斯坦利·库布里克 ,1970
库布里克电影特色:
1、几乎所有的库布里克电影都有旁白如:《2001:太空奥德赛(2001:A Space Odyssey)》,《闪灵(The Shining)》中有代替旁白的标题卡片。
2、库布里克的电影常常根据小说改编:《洛丽塔(Lolita)》,《杀手之吻(Killer’s Kiss)》。
3、电影中常常出现子弹沿着长得有些夸张的墙平行而又快速地射出:《全金属外壳(Full Metal Jacket)》(1987)、《2001:太空奥德赛(2001:A Space Odyssey)》。
4、库布里克的电影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灭绝人性的、非人性化的倾向。
5、对称的构图以及镜头的频繁拉伸。
6、电影中常常构造出三方冲突。
7、电影中常常有对激烈的面部表情的大特写。
8、在需要一串号码时,库布里克特别偏爱“114”:这串数是奇爱博士中的解码器的名字;是《2001:太空奥德赛》中木星探索者的出厂号码。
9、所有的库布里克影片中总有一个场景是发生在浴室里的。库布里克作品年表:
50年代:
《搏斗的日子》Day of the Fight(1951)担任导演、剪接、音效
《飞行牧师》Fliying Padre(1951)担任导演、编剧、摄影
《航海家》The Seafarers(1952)担任导演、剪接、摄影、音效
《厌恶与恐惧》Fear and Desire(1953)担任导演、编剧、制片、剪接、摄影
《杀手之吻》Killer’s Kiss(1955)担任导演、编剧、制片、剪接、摄影
《谋杀》The Killing(1956)担任导演、编剧
《光荣之路》Paths of Glory(1957)担任导演、编剧
60年代:《洛丽塔》Lolita(1960)担任导演
《奇爱博士》Dr.Strangelove(1962)担任导演、编剧
《斯巴达克思》Spartacus(1964)担任导演、编剧、制片
《2001》2001:Space Odyssey(1968)担任导演、编剧
70年代:
《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1971)担任导演、编剧、制片
《巴里·林顿》Barry Lyndon担任导演、编剧、制片
80年代:《闪灵》The Shinning(1980)担任导演、编剧、制片
《全金属外壳》Full Metal Jacket(1987)担任导演、编剧、制片
90年代:《大开眼戒》Eyes Wide Shut(1999)担任导演、编剧、制片
⑩ 史坦利· 库布里克
这绝对是位大师级的人物,可惜好莱坞不长眼睛,天妒英才啊,该死的学院派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
出生日期 1928年7月26日 逝世日期 1999年3月7日
出生地点 纽约 国家或地区 美国
人物简介:斯坦利·库布里克 (Stanley Kubrick)
斯坦利·库布里克于1928年7月26日出生在美国纽约。尽管他在学校的成绩很差,但一直都被认为是一个聪明而有天分的学生。1940年,库布里克做医生的父亲决定将他送往加利福尼亚跟叔叔住在一起,希望环境的改变能让他在学习上有所进步。1941年,库布里克从布郎克斯回到父母身边完成他初中最后一年的学习,他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终于有了些进步。为了让库布里克有些业余爱好,他的父亲教会了他国际象棋。正如父亲所希望的那样,库布里克狂热地迷上了象棋,而且很快就成为了一个国际象棋高手。国际象棋在库布里克后来的生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他常常用来对付不合作演员的工具,而且也是他的电影中风雅生活的象征。
在库布里克13岁生日上,他的父亲做了一个现在看来非常明智的决定——送给他一部照相机。很快,库布里克成了摄影发烧友,为了照相,他走遍了纽约市的大街小巷,并在朋友的暗房里加工。当他卖出第一张照片给《看(Look)》杂志后,他认识了杂志里的专业摄影师们,并在17岁的时候的到了第一份工作——见习摄影师。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库布里克定期地在《看(Look)》杂志上发表作品,并开始如饥似渴地接连观赏各种电影,成了忠实的电影迷。随后,他跟朋友星格·亚里山卓一起策划拍摄一部自己的电影。1950年,库布里克拿出自己所有的存款投资拍摄记录片《搏斗的日子(Day of the Fight)》。此后,他又接着拍摄了其他几部记录短片(《飞行牧师(Flying padre)》和《航海家(The Seafarer)》)。
通过吸引投资和中央公园里的国际象棋大战,库布里克终于能够在加利福尼亚完成他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厌恶与恐惧(Fear an Desire)》(1953)。电影上映后,尽管各方评论褒贬不一,但对库布里克的导演天分却是众口一词赞不绝口的。库布里克接下来的两部电影《杀手之吻(Killer’s Kiss)》(1955)和《谋杀(The killing)》(1956)使好莱坞开始关注这个新起之秀。并在1957年让他导演了由科尔克·道格拉斯(Kurk Dauglas)主演的《光荣之路(Paths of Glory)》(1957)。其后,道格拉斯再次找到库布里克并鼓动他接手《斯巴达克司(Spartacus)》(1960)的导演工作。当时的一些舆论认为,库布里克会被这部高难度的电影难倒,因而可以收敛一点锐气。但事实上,库布里克接受了这个挑战,在电影中加入了大量自己的灵感和风格。许多参与拍摄的工作人员都不习惯于他的风格:摄影师罗素·麦提(Russell Metty)向制片人抱怨库布里克抢了他的工作。而库布里克的赞助商则劝告麦提放手让给库布里克自己去做,而他只要袖手旁观就好了。麦提照做了,但讽刺的是,麦提竟凭借此片获得了最佳摄影的学院大奖。
库布里克的下一个计划是要导演由马龙·白兰度主演的《独眼杰克(One-Eyed Jacks)》(1961),但由于谈判破裂,最后白兰度自己导演了这部电影。对好莱坞已经厌倦并结束了自己第二段失败的婚姻(第一任妻子死于枪击)后,库布里克决定移民英国(尽管库布里克拥有机师执照,但还是有传闻他害怕飞行),他其后的所有电影作品都在英国完成。库布里克在英国导演的第一部作品是《洛丽塔(Lolita)》(1962)。在这部电影里,库布里克异常小心地建构和引导,以便它可以便它可以通过审查委员会的严格审查。在当时,审查委员会能轻易地毁掉一部电影在商业上的所有成就。
电影《奇爱博士(Dr. Strangelove or: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1964)对库布里克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冒险,在此之前,原子弹从来没有被用来充当过喜剧的主题。由于原本是为舞台剧创作的剧本,库布里克觉得有太多自己创作的桥段过于滑稽荒诞而不能运用在电影里。但因为库布里克的电影在评论界和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使得他能够在财政上和艺术上拥有很大的自由去完成任何自己喜欢的主题。在这一段时间里,库布里克关注的事物开始多样化,在各个阶段他总是同时有着好几个计划:《蓝月亮(Blue Moon)》(一个关于好莱坞第一部色情电影的故事),《拿破仑(Napoleon)》(一个电影版的历史传记,但由于工作组在另一个类似题材上的失败而放弃),《战争谎言(Wartime Lies)》(以二战中的欧洲为背景,但最终由于《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1993)出现而放弃),以及《狂想曲(Rhapsody)》(后来被拍成了《大开眼界(Eyes Wide Shut)》(1999))。这些计划都没有在当时完成,而他所完成的是一部与科幻小说作家阿瑟·C·克拉克合作的《2001:太空奥德赛(2001:A Space Odyssey)》(1968)。这部电影受到了空前的赞誉,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拍得最好的科幻片。这以后,它成了科幻片的一个里程碑,也成为所有后来的科幻片竟相模仿的对象。在《2001:太空奥德赛》之后,库布里克完成了作品《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1971)。它和《洛丽塔》一样,引起了极大的争论,成为当年的话题之作。但与《洛丽塔》不同,这次议论的焦点不仅是对性的描写,还有对暴力的表现。1975年,库布里克导演了《巴里·林顿(Barry Lyndon)》,这部电影成为了他事业上和生活上的一个转折点。至此,库布里克对导演协议以及演员跟工作人员的尽善尽美有了出了名的苛刻要求。演员们往往被要求连续不断地拍摄数十个镜头而不能休息。
在拍摄一部电影的过程中,库布里克带领摄制组来到战火连天的爱尔兰。在那里,他们被告知将成为爱尔兰共和军攻击目标。制片人立即离开了爱尔兰,而库布里克渴望隐私和宁静的愿望使他从此开始考虑隐居。1973年,在拒绝导演《招魂者(The Exorcist)》后,库布里克制作了他自己的恐怖片《闪灵(The Shining)》(1980)。而史提芬·金(Stephen King)(《闪灵》是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并不满意库布里克对他的小说的改编(事实上,史提芬·金在后来自己又写了同一个故事的剧本,并在1997年拍成了电影)。《闪灵》之后,库布里克终于如愿以偿开始了隐居的日子。经过了7年的休养生息后(在这期间他再次结婚),库布里克才再次执导《全金属外壳(Full Metal Jacket)》。这部电影继续承袭了库布里克在评论界的极高赞誉并再一次证明了他的票房神化。
进入90年代,库布里克着手开始与布莱恩·艾尔迪斯合作新片《A.I.》。同时,他导演拍摄了由汤姆·克鲁斯夫妇主演的电影《大开眼戒(Eyes Wide Shut)》(1999)。遗憾的是,库布里克没能亲眼目睹这部电影的面世。1999年3月7日,一代伟大的电影艺术家库布里克在英国英格兰的赫特福德郡与世长辞。
“银幕是一个如此神奇的媒介,它能在传达情绪与感情的同时仍然饶有趣味。我想这是任何其他形式的艺术所无法企及的。” ——斯坦利·库布里克 ,1970
库布里克电影特色:
1、几乎所有的库布里克电影都有旁白如:《2001:太空奥德赛(2001:A Space Odyssey)》,《闪灵(The Shining)》中有代替旁白的标题卡片。
2、库布里克的电影常常根据小说改编:《洛丽塔(Lolita)》,《杀手之吻(Killer’s Kiss)》。
3、电影中常常出现子弹沿着长得有些夸张的墙平行而又快速地射出:《全金属外壳(Full Metal Jacket)》(1987)、《2001:太空奥德赛(2001:A Space Odyssey)》。
4、库布里克的电影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灭绝人性的、非人性化的倾向。
5、对称的构图以及镜头的频繁拉伸。
6、电影中常常构造出三方冲突。
7、电影中常常有对激烈的面部表情的大特写。
8、在需要一串号码时,库布里克特别偏爱“114”:这串数是奇爱博士中的解码器的名字;是《2001:太空奥德赛》中木星探索者的出厂号码。
9、所有的库布里克影片中总有一个场景是发生在浴室里的。库布里克作品年表:
50年代:
《搏斗的日子》Day of the Fight(1951)担任导演、剪接、音效
《飞行牧师》Fliying Padre(1951)担任导演、编剧、摄影
《航海家》The Seafarers(1952)担任导演、剪接、摄影、音效
《厌恶与恐惧》Fear and Desire(1953)担任导演、编剧、制片、剪接、摄影
《杀手之吻》Killer’s Kiss(1955)担任导演、编剧、制片、剪接、摄影
《谋杀》The Killing(1956)担任导演、编剧
《光荣之路》Paths of Glory(1957)担任导演、编剧
60年代:《洛丽塔》Lolita(1960)担任导演
《奇爱博士》Dr.Strangelove(1962)担任导演、编剧
《斯巴达克思》Spartacus(1964)担任导演、编剧、制片
《2001》2001:Space Odyssey(1968)担任导演、编剧
70年代:
《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1971)担任导演、编剧、制片
《巴里·林顿》Barry Lyndon担任导演、编剧、制片
80年代:《闪灵》The Shinning(1980)担任导演、编剧、制片
《全金属外壳》Full Metal Jacket(1987)担任导演、编剧、制片
90年代:《大开眼戒》Eyes Wide Shut(1999)担任导演、编剧、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