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参演人物 > 周星驰电影作品特点

周星驰电影作品特点

发布时间:2022-07-10 10:18:19

A. 周星驰前期的电影作品以无厘头为题材,为何会深受喜爱

作为喜剧之王、国内喜剧影视作品的鼻祖之一,周星驰在喜剧界之中的地位和成就至今无一人能够超越和打败,他的喜剧影视作品的创作和饰演的道路上所留下的痕迹,在如今的娱乐圈之中依旧有很多的粉丝和导演依旧在研究和探讨着。

周星驰在早年的喜剧界之中的发展上,主要是以无厘头喜剧作为题材进行创作和饰演,之后也在娱乐圈和喜剧界之中掀起了一场对于喜剧电影的改革和研究,他所创作的无厘头题材依旧是大家十分喜爱的作品。大家之所以能够依旧保持着对于无厘头影视作品的喜爱,主要的原因在于大家对于这样子类型的题材作品的接受程度以及它的影响力。

周星驰在如今的无厘头题材作品上依旧保持着创作,而这样子的作品深受大家的喜爱原因在于:

1、无厘头题材的作品通俗易懂

周星驰在早期的电影作品制作和创作上,一直是以无厘头题材的影视作品为主要的发展方向,这样子的题材对于每一个观众和爱好者而言,他的内容和表达形式十分的通俗易懂,每一个人都是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大家对于它也就一直保持着喜爱的状态。

无厘头题材在如今的影视界之中依旧具有着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就如同周星驰一般依旧对于每一个电影人有着很大的影响,而无厘头题材的影视作品在现实之中你有看过几部呢,评论区告诉我吧!

B. 充满了无厘头元素的喜剧,周星驰电影有哪些特色

周星驰作为一名喜剧演员兼导演,他的作品总能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而也让人们喜欢上这个演员,而且人们喜欢称呼他为“星爷”。

对于我个人而言,可以说看着周星驰的电影长大,我想还有很多同龄人,和我有着类似的经历吧!从《国产凌凌漆》,到《大内密探零零发》、《唐伯虎点秋香》,这些电影,都带给了我们很多欢乐。

“星爷”的电影,总是从满了无厘头的元素喜剧,让人初次看时候,就会捧腹大笑;而在成年以后,回过头再去看的时候,又会觉得有些别扭。除了无厘头元素之外,我个人觉得“星爷”的电影,还有下面这些特色:

综合上面的情况看来,周星驰的电影特色,除了无厘头以外;还有贴近生活, 以及能够通过他的作品,来带给我们一些思考。

C. 周星驰1995年到1999年的电影有何特点

1995——1999:解构,叛逆?喜剧之王?



在我梳理的关于周星驰的四个阶段中,最复杂、最有电影文本含义的时期,应该就是他的第三个阶段。1995年到1999年这五年期间,相比于前面两个阶段动辄近20部电影,长达五年期间,周星驰也就推出了11部作品,更重要的是,《大话西游》两部、《回魂夜》、《食神》以及《喜剧之王》等五部电影都在这期间诞生,自然让我们格外关注这期间的周氏喜剧。

当第二阶段的无厘头狂欢之后,紧接着,我们便看到了狂欢后的解构,这个关于后现代话语的操作方式,在1995年的两部《大话西游》中发挥到了极致。可能作为创作者的刘镇伟和周星驰并没有预见《大话西游》的前瞻性,他们在创作时,还是按照香港的那一套来,插科打诨、无理取闹,甚至加入各种屎尿屁的把戏,但是这次的对象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却最为熟悉——《西游记》。

将孙悟空和“情”相互联系,这是《大话西游》对于经典最大的颠覆,因为在《西游记》中,我们能找到的是奇诡的想象力、神魔的斗法、佛教的宗旨,要说情,也只能勉强想到猪八戒,更何况,对于猪八戒应该用“欲”这个词更为恰当,而不是“情”,也就是说《西游记》和“情”其实是绝缘的。

将这个“绝缘体”作为电影最重要的故事主题,与其说这是一次不期而遇的反驳,不如将其当做这个时代的“西游记后传”。在上集《月光宝盒》中,被轮回下凡的孙悟空变成了五百年后的至尊宝,和白晶晶相爱,但是在下集《仙履奇缘》中,当至尊宝为了寻找挚爱白晶晶,穿越回五百年前,又和紫霞仙子相爱,这种移情别恋只能说明至尊宝是用情不专的人吗?

非也,因为时空换了,人自然也换了。没有爱情是不变的,因为爱情是一个时空中一对男女的互相爱慕,当时空移位,人的情感也不会再次停留。所以20岁的情侣粘似胶,30岁的夫妻吵而躁,40岁的中年淡如水,50岁的伴侣平而静,60岁的老伴则相濡以沫了。至尊宝和白晶晶并不是爱变了,而是人都变了,附属于人的爱岂能不变。

一个有趣的现象则是对于唐僧、观音大士等权威阶层的构造,在《大话西游》中,唐僧向来烦,观音向来冷,一个代表着传教者的喋喋不休,一个象征着权威阶层的冷酷无情,比小说《西游记》或者内地电视剧版《西游记》更加激烈的是,电影《大话西游》让孙悟空的反叛不只是因为“自己”,更是为了“她”。周氏的表演向来用小人物的可笑去调侃大人物的虚伪,这一点和孙悟空的符号内涵恰恰切合,凡人至尊宝是真正的孙悟空,而毛脸雷公嘴的齐天大圣才是一条悲剧的狗。

经典可以解构,而且在《大话西游》中无处不在,但是爱情却在这次解构大会上缺席,权威可以被破坏,但是情感必须永恒,凭借市民心理支撑走下去的周氏喜剧,唯一可以把握的便是每个凡人的爱情。在这里,向来被歌功颂德的权威遭到嘲讽,而每个凡人都可以拥有的爱情却弥足珍贵,或许,《大话西游》的意义不在喜剧的超凡出众,而在悲剧的永恒不灭。

同年,周星驰和刘镇伟再次合作,拍出了恐怖喜剧片——《回魂夜》,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周星驰所有电影中的一个另类,它并不是十足的喜剧,同样也不是十足的恐怖片,老实说,我更愿意把它称为一部扫除恐惧的哲理电影。

《回魂夜》说的是精神病院的一名患者,和小区一栋大楼的保安合伙捉鬼的故事。片子不断戏仿《这个杀手不太冷》,《哆啦A梦》等电影和动画,结合港片经典的鬼片类型,让这个故事的看点十足,但是它的价值却不在此,而是在于周星驰塑造的精神病捉鬼大师。

“天才和疯子只差一步”,这句话有问题,应该是哲学家和疯子只差一步,至少在《回魂夜》中确实如此,《大话西游》中的反权威再次出现,但是这次却换了面貌,变成了“扫除迷信”。

人们对于未知的恐惧基于两点:一是未知,二是相信。未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未知带来的失控,人们之所以会觉得“家”最具有安全感,是因为家庭最熟悉,能保障自己的控制力,在这个场域中,人们面对的都是已知的东西。但是未知的人或者物却会让人们失去控制,一旦如此,而且又对这种失控的事物深信不疑,便会产生严重的恐惧,《回魂夜》所传达的就是要对这种“未知”报以不屑。

周星驰扮演的捉鬼大师并不是因为他的法力高强,而是因为他有阴阳眼,所以让他能够对普通人未知的事物有了已知的视野,这个在2015年张家辉导演的《陀地驱魔人》中便是二次发挥。

《回魂夜》是刘镇伟在《大话西游》票房惨败之后,给好友周星驰挽回的一次即兴发挥,但是这次发挥却异常精彩,cult味十足的画面,加上神神叨叨的周星驰,让这部片子成为一次绝笔,此后,周星驰再也没有做过类似的尝试。

1996年的《食神》是周星驰的星辉公司出品的第一部电影,资金充足,加上吴孟达第一次在周氏喜剧中出演反派,让这部讲述美食和功夫的电影成为周氏的又一代表作。

就像我上次所说的,周星驰有个“少爷三部曲”:《百变星君》垫底,《武状元苏乞儿》第二,而《食神》毫无疑问应该第一,不仅仅是电影的呈现度问题,更在于这部电影和周星驰此刻的心态、人生境况有很大的关联。到1996年,周星驰已经功成名就了,在香港、亚洲都是顶级娱乐明星,虽然经过《大话西游》的票房失利,但是“周星驰”三个字依然具有极强的票房号召力,所以此时周星驰的内心自然会膨胀,而对于膨胀后的自己如何处世,他自然会发生转变。人的心境总会外化到自己的行为中,对于一个可以掌控电影制作的演员来说,他此时的电影无疑展现了内心的矛盾,更何况,他还是《食神》的导演之一。

《食神》的剧情按照三个阶段发展:权势极盛,落入谷底,绝处逢生。这种老套的剧情其实并不出彩,出彩是周星驰在娱乐化的境地中,将爱情、美食、功夫连环串烧,好吃又好看,《百变星君》太闹了,《武状元苏乞儿》太正派,《食神》则是温火兼有,玩点佛家禅意,不仅没有突兀,还显得颇有文化气息,这是市民心态的丰富呈现,而周星驰懂得这一点。

在本阶段最后一部有代表性的作品,则是世纪末的《喜剧之王》。其实照我自己来看,这部电影的剧情不严谨,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不完整,有点像段子的拼贴,更像是一个跑龙套的白日梦,但是充满了辛酸苦楚,道尽了小人物的悲欢,这部片子是周星驰送给十年多前自己的一份礼物,也算是对于未来的一次祭奠,从此之后,他将告别九十年的香港喜剧,即将走向新世纪的大制作。

对于尹天仇这个角色,很多人觉得他其实真的很“引天仇”,在片场不好好演死尸,偏要折腾出多种死尸演法,对于一个“作死”都不能好好“作”的龙套,你除了想骂他,还能做什么

但是折腾的人往往有拼劲,这种人可能不会四平八稳,但是总能出奇制胜,周星驰最后竟然安排尹天仇去做警察的卧底,在危机中考验“演技”。这种充满超现实质感的情节,其实把“演员/卧底”的关系进行了一次调侃,人生虽然无处不演技,但是同时也处处有危机,“喜剧之王”是周氏对自己的一次反讽,其实“悲剧之王”或许是他真正想表达的情绪。

这次专题中,我对于其他六部电影避而不谈,并不是其他电影没有谈的价值,而是以上谈的五部电影具有影史价值,这阶段的一些电影其实有二次复制的嫌疑,比如《行运一条龙》复制了《破坏之王》的角色和主题;《算死草》有《审死官》的设定;而《大内密探零零发》虽然是古装喜剧,但是与《国产凌凌漆》有着不谋而合的戏拟手法;更别提《千王之王2000》是对周星驰成名电影《赌圣》的回应了。

当周氏已然开始聚拢资本,组建公司,成为香港电影的一个符号,随着港片消弭,香港电影制作者集体北上,周星驰也开始逐步和国际资本合作,抢夺内地电影市场的田亩,在本次专题最后一集,我将会解读周星驰在21世纪初的无限风光。


本阶段影片(11部):

1995:

《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导演:刘镇伟

《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导演:刘镇伟、江约城

《百变星君》——导演:叶伟民

《回魂夜》——导演:刘镇伟

1996:

《大内密探零零发》——导演:周星驰、谷德昭

《食神》——导演:周星驰、李力持

1997:

《算死草》——导演:马伟豪

《97家有喜事 》——导演:张坚庭

1998:

《行运一条龙》——导演:李力持

1999:

《千王之王2000》:导演:王晶、林庆隆

《喜剧之王》:导演:周星驰、李力持

D. 周星驰的电影有什么特点

周星驰的电影以无厘头为特点。

无厘头,原是广东广州等地的一句俗话,意思是一个人做事、说话都令人难以理解,无中心,其语言和行为没有明确目的,粗俗随意,乱发牢骚,但并非没有道理。

无厘头语言风格的特点就是运用语言世界的偏离,常见的偏离主要有语音偏离、词汇偏离及语法偏离。

语音偏离是最常见且活跃的一种语言偏离。其中,巧妙地运用同音字而构成的谐音、运用对仗而构成的押韵更是典型的语音偏离。

1、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的语音偏离指的是利用词语音同、音近构成的语音偏离,虽然字面上是甲词,实则表达的却是音同或音近的乙词,构成谐音偏离,从而达到现“此”而隐“彼”的效果。例如:

食神:这条鱼就像――就像受到辐射污染一样,看了我都想呕吐了,你还叫我吃啊?零分!回家好好反省反省,你就是多了块鱼。

厨师:不是多了块鱼,是多余,你呀,你根本就是多余呀你。(《食神》)

台词通过“鱼”和“余”的谐音,来讽刺做菜人的多余。这样的偏离,从具体的事物转到电影人物身上,带有幽默、反讽的意味。

2、巧用押韵

“押韵”又叫“压韵”,指的是韵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同韵的字。汉语的语音声调平仄相对,音节单双相对,巧妙地运用这一类语言特色,能使语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从而达到加强节奏的效果。正如臧克家所言:“押韵是加强节奏的一种手段。”

周星驰电影台词的押韵并非语言学修辞手段中严格意义上的押韵,大多只是强调句尾语音合韵,却创造出了特有的“无厘头”式的幽默效果。

(4)周星驰电影作品特点扩展阅读:

周星驰,1962年6月22日生于香港,祖籍浙江宁波,中国香港演员、导演、编剧、制作人、商人,毕业于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

1980年成为丽的电视台的特约演员,从而进入演艺圈。1981年出演个人首部电视剧《IQ成熟时》。1988年将演艺事业的重心转向大银幕,并于同年出演电影处女作《捕风汉子》。

1990年凭借喜剧片《一本漫画闯天涯》确立其无厘头的表演风格。同年,因其主演的喜剧动作片《赌圣》打破香港地区票房纪录而获得关注。

E. 周星驰被人们称为“星爷”,周星驰的电影有什么特点

探索时期
周星驰(8张)这主要是周星驰从1988年《霹雳先锋》的出道到1990年的《赌圣》出现之前的阶段吧,尽管周星驰此前已经参加了演员训练班随后参演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他在本剧中还要求导演“可不可以用手挡一下,让梅超风在第二掌再把我打死到太多的反响。这时期周星驰参演或者主演了13部电影,其中票房最好的是1990年5月24日开始上映的《咖哩辣椒》,取得1578万港元的票房,而实质上,本片也已经有不少的喜剧成分。
无厘头时期
周星驰“无厘头”来自于粤语方言,指的是一个人说话或者做事都令人难以理解、无中心,但并非没有道理。无厘头这种文化刚好切合了以旁观者的角度感受八九十年代之交的政治风云对一度寄以希望的权力中心不(敢)再相信,半犬儒半逃避,不知不觉遁入无聊之门”的心态,于是,周星驰式的无厘头影片深受欢迎,周星驰的影片也开始爬上了年度票房冠军亚军的位置,自这部因为王晶导演的《赌神》大受欢迎而诚意搞笑的《赌圣》开始。
1990年8月上映的《赌圣》以4133万港元的成绩成为年度冠军,12月上映的《赌侠》则以4034万港元的成绩排名第二,而九月上映的《无敌幸运星》也以1880万港元的成绩排名年度第十名。
随后的1991到1993年连续三年之间也依然是周星驰的影片取得冠军,而且1992年的年度票房前五名全部都是由他主演,即《审死官》、《家有喜事》、《鹿鼎记》、《武状元苏乞儿》和《鹿鼎记2神龙教》。
转型期
1994年到1999年可以说是周星驰的转型阶段,其票房也只有一部《喜剧之王》在1999年时成为年度冠军。这时期的周星驰已经不仅仅是满足于之前的那种无厘头式的创作,而试图在影片中融入更多的正剧甚至悲剧的成分,而使得其影片显得周星驰已经担任起导演的工作,使得个人的喜剧才华与创作才华更好的结合(这也为新世纪周星驰独立导演而票房与口碑一再创新高而打好了基础),如他参与编导的《国产凌凌漆》,他无论是表演还是风格手法都比较的克制,并融入一些黑色幽默的元素,而一反当年的“尽皆过火,尽皆癫狂”的风格。而他主演的《大话西游》、《喜剧之王》等尽管不能再现当年票房上的辉煌,却留下相当不俗的口碑。

F. 简述周星驰电影风格

1、无厘头

将一些毫无联系的事物现象等进行莫名其妙组合串联。无厘头至少包含三重含义:夸张、讽刺和自嘲。如《唐伯虎点秋香》中的文化人的挣扎与无奈。

2、搞怪与励志

小人物对理想的追求,对生活的妥协,对爱情的向往,心灵的弱点。电影中小人物在逆境中的奋斗,对内心信念的坚持。

3、追求内心的爱情

没有甜言蜜语,没有海誓山盟,没有卿卿我我,只有在困难中两颗心灵的相触,在失败中对爱情不懈坚持,在稚嫩肩膀的承担。如《唐伯虎点秋香》为追求真爱投身华府的唐伯虎。

4、别具一格的台词

如:“你可以说我是跑龙套的,但是你不可以说我是死跑龙套的”、“我养你啊”等等。

(6)周星驰电影作品特点扩展阅读

周星驰代表作品

1、《唐伯虎点秋香》永盛电影制作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喜剧电影,由李力持执导,周星驰、巩俐、郑佩佩等主演。影片讲述了江南才子唐伯虎对华太师府上的丫鬟秋香一见钟情,在船夫的帮助下他施展计谋混进了华府。经过一番曲折,唐伯虎终于与秋香拜堂成婚。

2、《喜剧之王》星辉海外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喜剧电影,由李力持、周星驰执导,周星驰、 莫文蔚、张柏芝等主演。该片于1999年2月13日在香港上映。

影片讲述对喜剧情有独钟的尹天仇与舞女柳飘飘逐渐产生感情,之后在杜娟儿的帮助下,尹天仇终于获得机会演主角,但又陷入与柳飘飘、杜娟儿的三角恋漩涡之中。

G. 周星驰电影《功夫》是他的喜剧巅峰,这部电影有什么出彩之处

要说《功夫》这部电影算不算是星爷的喜剧巅峰,我想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我们通过豆瓣评分来看的话,这部电影有着8.6的评分,在周星驰的喜剧电影中不算是最高的,也不算是最低的,算是他比较偏高的一部电影吧,大家对于这部电影的评价还是很高的,而且也看过很多次了,在这部电影中有着很多的出彩之处,至于有哪些出彩之处,大概有以下几点。

《功夫》为什么是周星驰的巅峰之作

在当时而言,《功夫》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中国功夫片的巅峰之作,也可以说是周星驰的巅峰之作,但是在当时的票房并不理想,而且评分也不高,所以,这也是许多人不能理解的地方。

H. 周星驰的电影为什么被大家称为无厘头搞笑电影

因为周星驰的电影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首先人物的台词和说话风格都比较有特色,给人感觉就是疯疯癫癫,毫无逻辑的,并且在台词当中也带有不少广东的独有词汇,给人感觉极其具有地方特色,甚至有时还会故意夹杂一些英文和普通话在一起,其实这恰恰也是反映香港当时的市民说话风格,而且周星驰的作品当中,往往人物设计也是和主流电影不太一样的,比如说最后的英雄,有可能是以一位反派或者是丑角担任,而不是大家所认为的高大正面形象人物。

第二个地方是语言风格,如果你看了周星驰的一系列电影,会发现里面很多粤语配音都带有了当地口语风格,显得极其具有个性,有时候说话的内容依然还是毫无逻辑,无论是英文还是普通话还是粤语口语,都会混进来,比如说周星驰《西游记之仙履奇缘》,里面就有一句台词穿插了英语和中文,反映了当时东西方语言和文化在香港已经印刻在每个人的脑海当中,也象征了香港市民的一大特征。

I. 周星驰电影有哪些独有特点是其他电影难以模仿的

周星驰无论是作为演员还是导演,都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之为喜剧之王。周星驰的电影总是难以被模仿,因为他对幽默搞笑的表达方式都有其独到的见解,有时候很荒诞有时候又很无厘头,但是他总能抓住观众的笑点,喜剧部分又不落俗套,而且通常在欢声笑语中表达了人生的大道理。

J. 周星驰电影有什么鲜明特色

在周星驰早期的作品中,大家知道的,周星驰一直是以演员的身份饰演影片中某一个主角或者配角,人物的塑造是留给观众最深的印象的幽默元素之一,电影中周星驰饰演的角色基本上都是小人物,这类小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重视个人价值观的生活,而反感主动背负社会责任,拥有各类高尚品质。


如今的电影我们也都想模仿周星驰那样的特色,塑造周星驰无厘头的形象,但是纵观整个影界,我们很难做到无厘头电影,因为周星驰的形象实在是太深入人心,换成其他人,感觉就很尴尬,难以达到无厘头的效果。

阅读全文

与周星驰电影作品特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男界女界电影完整版 浏览:180
巴黎的爱情电影完整版 浏览:416
大众电影成龙 浏览:431
打黑风暴高清电影完整版 浏览:51
著名爱情戏曲电影大全集 浏览:504
80年代台湾五个字的电影 浏览:137
电影唯美爱情画面 浏览:744
琉璃电影的结局 浏览:944
魔发奇缘电影的演员 浏览:54
一部看了会哭的电影 浏览:298
主角拿着相机的电影 浏览:983
泰国电影有一土匪是什么电影 浏览:418
酷炫的英文电影 浏览:647
棋王电影结局王一生死了吗 浏览:916
关于电影天下无贼的英文作文 浏览:867
日本粉红爱情电影 浏览:294
最好的朋友法国电影 浏览:913
电影票的出票时间是什么意思 浏览:862
王晶拍摄的一部抗日电影 浏览:773
电子音乐对电影的作用 浏览: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