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佳能,松下占了大宗
❷ 《泰坦尼克号》的导演具体是怎么拍摄这部电影的
卡梅隆与二十世纪福克斯并说服该制作公司通过对泰坦尼克号残骸的实体摄影来加强电影的历史真实性。
他召集了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的科学家、摄影师、水手和历史学家,于1995年组织了12次潜水。他们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深海考察船,俄罗斯的“姆斯蒂斯拉夫·凯尔蒂什学院”号。船上的两艘和平号潜艇是当时世界上唯一能够潜到约四千米泰坦尼克号废墟的深度的五艘潜艇之二。
除此之外船上还有一台专门为电影摄影制造的遥控潜水器,使用这些潜艇卡梅隆拍摄了泰坦尼克号的残骸。遥控潜水器甚至可以进入残骸内部,拍摄到泰坦尼克号沉没后人所未达的地方。由于潜水器上的特殊摄影机每次只能拍摄12分钟,因此每次潜水都必须精心计划。这些实地拍摄结束后卡梅隆开始写剧本。
1995年9月1日制片开始。制造泰坦尼克号的船厂哈兰·沃尔夫开放了其私有档案,摄影组得以看到本来以为已经失落了的蓝图。艺术指导彼得·拉蒙带领的小组为船的内部装潢专门收集了1912年左右的物件,而且这些物件全部必须处于全新或者至少看上去全新的状态,因为泰坦尼克号是在首航时沉没的。
几乎没有任何另外一部电影对于道具细致到这个程度。衣服、箱子、碗碟、内部装潢和沉没的过程全部非常仔细地按照原样或者实际发生过程组织。虽然如此《泰坦尼克号》还是发生了一些错误。比如在电影中使用了有过滤嘴的香烟,但是这样的香烟是1940年代中才上市的。
为了拍摄真实的外景二十世纪福克斯在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的太平洋海岸购买了一块16万平方公里大的地区,1996年5月31日在那里设立了一个完整的电影摄影场。在四个月内在罗萨里多的北部建造了一座规模和一座小城市一样的摄影场,其中包括及其完整的基础结构和多个摄影棚。
通过爆破他们制造了两个巨大的水箱。一个可以容纳6400万升水的里面装有泰坦尼克号逼真的重建模型。这个模型可以旋转270度。另一个可容纳有2200万升的水箱里有一等舱豪华的内部装饰。大水箱里的模型虽然是完全成比例造的,但是拉蒙不得不做一些妥协。
比如救生艇和烟囱被缩小了十分之一。部分甲板设施被省略,一个前甲板也被省略。这些被省略的部分后来被模型取代。救生艇甲板和主甲板均是电影舞台,其它部分全部是钢结构的外表,内部藏着能够使得模型在拍摄沉没景象时倾斜的装置。
旁边还有一个可以在120米长的轨道上行走的、50米高的吊车。这架吊车不但在建造模型时作为建筑工具被使用,而且也被用来照明和摄影。在相应的场面拍摄结束后模型船被拆掉当作废铁卖掉,来补充一点拍摄经费。
1996年7月开始拍摄电影开始和结束时在现代的情节。这些场面是在潜水探测就已经被使用过的“姆斯蒂斯拉夫·凯尔蒂什学院”号上拍摄的。在拍摄时有一个至今没有找到的人将苯环利定掺入伙食,许多拍摄组的人,包括卡梅隆本人,被送入医院.1996年9月开始在新的福克斯拍摄场地拍摄。
尾楼甲板的场景是使用一个特殊技术拍摄的。通过一个关节整个船尾可以直立起来。为了保证特技演员的安全许多道具是用塑料泡沫做的。1996年11月15日拍摄上船的场景。
泰坦尼克号的模型只有右舷,原因是因为当地的风大多数从北吹过来,因此烟囱里的烟看上去就好像船在航行一样。但是这造成了一个困难,因为从南安普敦启航时泰坦尼克号是左舷停靠在码头上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拍摄组使用了一个很奇怪的方法:所有道具和服装上写的字都是倒写的。假如在剧本里写着某人丛左往右走的话在拍摄时他从右往左走。在后期制作过程中所有拍摄的场景被镜像反射过来。
女主角凯特·温斯莱特计划拍摄138天,实际上使用了160天。由于他们必须数小时在冷水中拍摄,许多演员得了感冒、流感和肾传染病,其中包括女主角凯特·温斯莱特。一些演员因此退出,三名特级演员骨折。美国影视演员协会后来得调查认为整个场地是安全的。
卡梅隆本人从来没有向他的演员道歉,因为他这样严格地要求他们。但是他承认他这次是非常严格:“我对我自己和我的组非常严格。我坚信在对付成千上万的意外和这么大的拍摄场地的时候,为了保证没有人出事,我必须采取一些军事性的措施。
我想假如您要指挥这么对人的话您也不得不采取严格的措施。”温斯莱特几乎淹死,肘部受伤,患流感,她后来说,除非她获得“许多钱”她不愿再与卡梅隆合作。她承认卡梅隆是一个“和善的人”,但是“太易怒”
特技
2200万升的小水箱裏有一个巨大的液压装置,使用它可以使得一等舱的餐厅以及其大阶梯以30釐米每分钟的速度沉入水中。在第一次试验是大阶梯从它的固定中脱离,但是没有人受伤。长223米的泰坦尼克号船首在被沉入水中是发现这个部分太大了,在水裏它就像一个减震器一样。
为了使得它能够被沉入水中,卡梅隆下令将裏面的东西清空,他亲手打破了一些船窗。餐厅完全被淹之後拍摄组实用了三天的时间来拍摄探宝者洛维尔的遥控潜水器是怎样在现代探索船的内部的。泰坦尼克号沉没後的场景是在一个130万升的水箱裏拍摄的。
它是拍摄场地上最小的水箱。水裏浮著的死屍上使用了特别的粉末。这些粉末在遇到水後结晶。通过这些粉末以及在头发和衣服上使用蜡使得演员们看上去像被冻死了一样。
卡梅隆想通过这部电影推进视觉效果的能力,因此他让他自己的公司数位领域继续发展在《深渊》和《终结者2:审判日》中已经获得的成就。尤其是逼真地模拟水的功能。
至此为止大海一般是通过拍摄小的水面来模拟的,然後通过慢动作来放大,但是其效果不是非常好。卡梅隆则让他的摄影组通过动作捕捉来拍摄一个13米长的模型。水和烟是数码化後添加上去的。他们使用了军事的计算演算法来进行数位类比。
为了完善整个结果的真实性,还有其他的东西通过动作捕捉拍摄和添加上去。视觉效果监视罗伯??勒加托将演员、自己和他的孩子的脸数位化来加强数位模拟人的真实性。除此之外还有一座20米长的,中间可以断开的泰坦尼克号的模型,这是唯一一座可以入水的模型。
机器舱裏的景象使用的是“杰瑞米亚??欧布莱恩”号裏的机器舱,然後通过模型和在蓝屏前摄影的演员补充。为了省钱,一等舱的休息室只是模型,後来加上蓝屏前拍摄的演员表演。模拟的过程使用了60部电脑,这些电脑使用当时还很罕见的Linux作业系统。
(2)好莱坞导演用什么拍电影扩展阅读:
《泰坦尼克号》是美国二十世纪福斯电影公司、派拉蒙影业公司出品爱情片,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凯特·温斯莱特领衔主演。
影片以1912年泰坦尼克号邮轮在其处女启航时触礁冰山而沉没的事件为背景,讲述了处于不同阶层的两个人穷画家杰克和贵族女露丝抛弃世俗的偏见坠入爱河,最终杰克把生命的机会让给了露丝的感人故事。
该片于1997年12月19日在美国上映,1998年4月3日在中国在内地上映,2012年4月10日以3D版在中国内地重映。
剧情简介
1912年4月15日,载着1316号乘客和891名船员的豪华巨轮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而沉没,这场海难被认为是20世纪人间十大灾难之一。
1985年,泰坦尼克号的沉船遗骸在北大西洋两英里半的海底被发现,美国探险家洛维特亲自潜入海底在船舱的墙壁上看见了一幅画,洛维持的发现立刻引起了一位老妇人的注意。已经是102岁高龄的罗丝声称她就是画中的少女,在潜水舱里,罗丝开始叙述她当年的故事。
1912年4月10日,被称为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的泰坦尼克号从英国的南安普顿出发驶往美国纽约,富家少女罗丝与母亲及未婚夫卡尔一道上船,另一边,不羁的少年画家杰克靠在码头上的一场赌博赢到了船票,罗丝早就看出卡尔是个十足的势利小人,从心底里不愿嫁给他,甚至打算投海自尽。
关键时刻,杰克一把抱住了少女罗丝,两个年轻人由此相识。
为排解少女心中的忧愁,杰克带罗丝不断发现生活的快乐之处。很快,美丽活泼的罗丝与英俊开朗的杰克相爱了,罗丝脱下衣服,戴上卡尔送她的项链,让杰克为她画像,以此作为他们爱情的见证。当他俩做爱时,泰坦尼克号撞上了冰山。
惨绝人寰的悲剧发生了,泰坦尼克号上一片混乱,在危急之中,人类本性中的善良与丑恶、高贵与卑劣更加分明。杰克把生存的机会让给了爱人罗丝,自己则在冰海中被冻死。
老态龙钟的罗丝讲完这段哀恸天地的爱情之后,把那串价值连城的珠宝沉入海底,让它陪着杰克和这段爱情长眠海底。
❸ 好莱坞导演和制片方是怎么呢
大哥,这些都是商业电影,不需要多少演技的
真正需要演技的都是剧情片,人物传记片之类,好莱坞电影也分很多种的。
商业动作片要求的是演员的人气,摆明了这些电影就是为赚钱而拍的,演员人气高,那么观众缘就好,票房就高,就赚得多。
像是周杰伦,RAIN,这些人在亚洲市场是很有人气的。现在好莱坞很重视亚洲票房的。再说忍者,青蜂侠啥的,基本不需要演技的,摆张扑克脸刷刷花拳绣腿,然后靠特效修修补补就成视觉效果了。
❹ 上世纪50年代,好莱坞哪一位导演拍摄了《惊魂记》《后窗》等作品,被人们成为“悬疑大师”
希区柯克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1899年8月13日-1980年4月29日)[1] ,出生于英国伦敦,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拥有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 1920年以字幕设计员的身份进入电影界[2] 。1922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第十三号》。1925年开始独立执导电影。1926年自编自导的悬疑片《房客》成为奠定其拍片风格的作品[3-4] 。1929年执导的惊悚片《讹诈》成为英国首部有声电影[5] 。1935年执导的悬疑片《三十九级台阶》为间谍惊悚片的形成奠定了基础[6] 。1938年凭借爱情悬疑片《失踪的女人》获得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导演奖[7] 。1939年赴美国发展电影事业。1940年执导的悬疑片《蝴蝶梦》奠定其在好莱坞的地位[8] ,并获得第13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奖[9] 。1941年拍摄惊悚片《深闺疑云》,影片获得日本电影旬报奖最佳外语电影奖。1948年独立制作个人首部彩色片《夺魂索》[10] 。 1954年拍摄惊悚片《电话谋杀案》,并首度采用立体电影技术[11] 。1955年凭借悬疑片《后窗》获得第27届奥斯卡奖最佳导演奖提名[12] 。1958年自导自演的悬疑剧《希区柯克剧场第一季》获得第15届金球奖电视类最佳剧集奖。1959年执导悬疑片《西北偏北》,该片获得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银海贝奖。1960年执导的惊悚片《惊魂记》标志着心理惊悚片成为恐怖电影的一个亚类型[13] 。1968年获得第40届奥斯卡奖欧文·撒尔伯格纪念奖[14] 。1971年获得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1979年获得奥斯卡奖终身成就奖[15] 。1980年被授予爵士封号[16] 。2007年被英国电影杂志《Total Film》选为“史上百位伟大导演第一位”[17] 。
❺ 好莱坞有哪些著名的导演分别导演了哪些电影
1.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这是毫无争议的,再难找到一位导演在商业与艺术间游刃有余,把商业与艺术结合的天衣无缝.他的电影不失娱乐,同时兼备极高的艺术性,而更多的则是人文关怀,这就是他区别于好莱坞另两为超级大导卢卡斯和卡梅隆的地方.
2.乔治·卢卡斯 这是对各位大导演的访谈记录.星战公映那年,郎·霍华德23岁,“当电影结束时,我一句话没说,走出剧场,又排了一个半小时的队买票,又看了一遍。”他后来成为卢卡斯的弟子,出师后导演了《魔茧》、《阿波罗13》、《美丽心灵》等科幻影片和科学家传记片。
那年,詹姆斯·卡梅隆也是23岁:“看《星球大战》让我惊喜得要尿裤子。我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天哪,谁做的?我告诉自己,嗨,伙计,我也要拍这样的电影。我就这样辞去了卡车司机的工作。”7年后他导演了科幻巨片《魔鬼终结者》,又过10年拍了《泰坦尼克》。
那年,彼得·杰克逊只有15岁:“看《星球大战》改变了我的一生。多么神奇,又多么贴近我们平凡人的人生,那是外星,可一样脏兮兮,很亲切。”众所周知,长大后,他导演了《指环王》三部曲。
那年,斯皮尔伯格31岁:“那些特效跟真的一样,让我眼花缭乱。我爱死它了。故事好演员也好。”他本来就是卢卡斯的好友,两年后,他接连导演了《第三类接触》、《E.T》、《侏罗纪公园》、《迷失的世界》、《人工智能》、《少数派报告》等科幻大片,《世界大战》也将在今年下个月全球公映。
那年,雷德利·斯科特40岁:“看了《星球大战》,我傻眼了。我对我的制片人说:‘我们还等什么?这么棒的东西居然不是我拍的。”他急起直追,两年后导演了《异形》,又过三年拍了《银翼杀手》,在影史十大科幻片中分别排名第四和第一。
3.雷德利·斯科特 斯科特是位才华横溢的大导演,他的《银翼杀手》和《异形》位列影史最经典科幻电影第一和第四.近年他的《角斗士》掀起了史诗片浪潮,《黑鹰坠落》其高超的镜头语言,剪辑水准和《拯救大兵瑞恩》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人说他带动起好莱坞的史诗风潮,也亲手用《天国王朝》毁掉了史诗片.然而,有多少人看过导演剪辑版的《天国王朝》?
4.彼得·杰克逊 《指环王》成就了杰克逊,杰克迅造就了《指环王》.他的《指环王》达到了既巧夺天工而又浑然天成的境界,完美这个词也许最适用于《指环王》三部曲.
5.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在艺术道路上坚持不懈的他成为铜臭的好莱坞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不可饶恕》开始,佳作不断,给影迷们带来了一次次心灵的洗礼.
6.马丁·西科塞斯 随便挑选他的几部代表作中的一部就能使他名留影史.但是每每在奥斯卡搬奖典礼上看见他失落的背影,总是有些悲伤.
7.奥利弗·斯通 最倍受争议导演恐怕非他莫属了.
8.詹姆斯·卡梅隆 将老詹排这么后也非本意,只是他近10年不拍故事长片实在另人失望.
9.吕克·贝松 他的电影总给人以似好莱坞而又非好莱坞的感觉.诡异这个词我觉得最能形容他的电影.
10.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毕竟他多年没有佳作问世了,但是《教父》影响至今不衰.
还有半个就是张艺谋.老张从各方面来说有着和好莱坞大导演相比的实力,可惜他只有英雄,十面埋伏那样的剧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❻ 好莱坞制作电影是什么模式投钱、导演、制作人都是怎么组合的
1.导演是出资人聘请的,没有固定职位和公司(跟歌手一个样),哪里需要往哪钻。2.出品人和制片人只是一个署名人和一个版权人,主要拿署名费和版税分成(投资人也要赚的嘛)。3.导演跟编剧的关系在好莱坞是很灵活的,不过编剧大多是杂牌子的,导演声望明显都高的慌,所以一个电影怎么拍,主要由导演和投资商协商,拍摄中的问题,是拍摄成员一起协商讨论的,定夺权多属导演。4.投资商投资--编剧剧本献上--制片人锁定导演--拍摄电影(导演协同化妆师灯光师剪辑师特效师)--制片人和导演进行拍摄电影的后期制作(电脑特效等)--法定代理人(出品人)署名出品--迅雷花版税把电影资源买过来--悠悠鸟工作组翻译编排--小朋友们(哈哈)迅雷上搜索下载观看--哇塞,又一部好电影(投资商:耶~我赚钱了赚钱了)
❼ 为什么好莱坞还在用胶片拍电影
随着数码产品在生活中的普及,人们已经越来越习惯于用硬盘、光盘、闪存等介质来储存影音文件。由此人们自然会想到一个问题:现在拍摄电影应该不用胶片了吧?
然而,这个答案是错误的。恰恰相反,现在的电影仍有大部分是用胶片拍摄的。
首先,胶片的质感是数码无法比拟的。胶片的放大投影到屏幕上,层次感、色彩饱和度、光影感和清晰度都是非常好的,而数码的综合来讲就差一些。
其次,使用胶片的成本还是相对较低的。前面已经说过,拍电影的机器与拍电视的是不同的,用DV拍肯定会比胶片便宜,但你能想象专业的人士用DV拍电影吗?而如果使用专业高清的电影设备,那成本肯定是要比胶片高。
还有,从感情上来讲,很多导演也倾向于使用胶片。当很多家庭可以用极低的成本不停地拍生活录象时,当更多人可以用很少的钱欣赏到盗版电影时,也就是说,电影越来越容易得到时,人们对电影的感觉在消退,这也是导演会偏爱胶片的深层原因。
❽ 好莱坞顶级导演都用的什么摄像机啊
你好,他们用的大多数是ARRI
和索尼的设备,现在很多还是用胶片摄影机,数码的HD高清也在使用。设备的价格大都在
15万左右。
❾ 好莱坞电影,现场到底是怎么拍的呢
副导演把该场戏的所有演员集中在演区,摄影师、助理、灯光师、美工人员和灯光替身等在旁聆听观察,导演指挥或带领演员走位,用最简单的方法把该镜头的内容粗略演一次,然后与摄影师共同研究,有时透过肉眼,有时利用工具,例如导演取景器等定好机位、景别和运动方法,精准到轨道的起幅、落幅,镜头的焦距和高低位置等都有记录。决定好排位后,摄影助理则应忙于给演员走位做记号,更要为摄影机的移动位置作记号。这一道程序尤其重要,只有这样做,各部门才会清楚了解这个镜头的设计、所见范围和所需元素,最好不要像某些导演那样完全依赖口述,“A演员从这里走到那边,B演员从外冲入与A相遇,一起走到这边质问C演员”或者举起两个拳头代表演员对话等等,结果做成盲目打光,最后要么效果不好,要么要重做,浪费时间。
排位结束,副导演请演员移步到演区外,继续让导演讲解角色的动机、性格、心理状态和表演要求等等,掌机员会带领摄影组按照摄影指导的意思装置摄影机,铺排轨道,排练运动,摄影指导则与灯光师合作,利用“光替”打光。录音助理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为有台词的演员安装无线话筒,美工人员会与掌机员合作,自动自觉地按照摄影机的起幅、落幅(也就是镜头所见范围)清理场地,添置、整理道具,副导演则安排背景的群众演员走位,增加真实感和气氛渲染,如果镜头内还有放烟、洒水、吹风、爆破等现场效果的话,它的协调工作就更繁重了。广义来说,一个副导演如果从不检查摄影机拍摄范围就安排工作,那就不能说是个称职的副导演。
❿ 为什么许多好莱坞大导演选择用IMAX摄影机拍电影
IMAX摄影机采用70mm胶片,其放映出的画面在分辨率上要比普通35mm胶片高10倍以上,是目前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摄影机。采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场景在IMAX银幕上满屏呈现,观众可以看到比普通银幕多约40%的画面,且具有无与伦比的清晰度和色彩饱和度,为观众呈现真正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此外,IMAX还开发了一款全新的高分辨率IMAX®3D数字摄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