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第一位包揽欧洲三大电影奖的华人是谁
巩俐是迄今唯一一位主演影片包揽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的华人演员
『贰』 中国第一位在国际影坛上获奖的演员是影片
《赵一曼》。1949年,石联星进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并主演了影片《赵一曼》,成功塑造了革命战士赵一曼的英雄形象。
因为石联星是一个老革命,她对赵一曼这样的职业革命家十分熟悉,再加上她多少年积累的表演经验,诠释的“赵一曼”真实可信,这一艺术形象曾给当年的军民以巨大的鼓舞。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石联星调北京电影制片厂任演员。也就是在这一年,她因主演《赵一曼》而荣获国际电影节演员优等奖。
(2)有第一部电影就获奖的演员吗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1933年,女共产党员赵一曼与她的丈夫老曹,受命在日军占领下的哈尔滨市电车工人中开展工作,组织工人罢工。敌人慑于群众声威,表面上佯装让步,暗地里却加紧部署镇压。赵一曼洞察此情,在罢工胜利后迅速组织转移。老曹不幸被捕,不久即被杀害。赵一曼转移到农村后,动员教育农民,组织起一支抗日队伍,活跃在珠河两岸。
1934年秋,他们又与王团长率领的一支抗日队伍在珠河附近的山里会师。1935年冬,传来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消息,部队举行联欢晚会, 营地却被敌人发现,敌人蜂拥而来,将整座山团团围住。赵一曼当机立断,嘱王团长率部突围,她带着一个排留下掩护,终因负伤而被俘。
敌人对她诱降,被严词拒绝。继而又加严刑拷打,她仍不屈服。敌人得不到任何口供,又唯恐她伤重死去,断了线索,便把她送入医院。在医院里,她对护士小韩和敌人派来监视她的看守反复讲述抗日道理,晓以大义。 不久,他们两人自动提出愿与赵一曼一起逃走,投奔抗日队伍。
某夜大雨滂沱,赵一曼等三人逃离医院。中途被敌人追上,抓回狱中。临刑时,她大义凛然,面无惧色,英勇就义 。
『叁』 第一届奥斯卡获奖影片、获奖演员有哪些
第一届奥斯卡电影金像奖
最佳影片:《翼》
最佳男主角:爱弥尔·詹宁斯《最后命令》和《肉体之道》
最佳女主角:珍妮·盖诺《七重天》、《街头天使》和《日出》
最佳导演:弗兰克·鲍才琪《七重天》
最佳喜剧导演:刘易斯·迈尔斯通《两个阿拉伯骑士》
最佳改编剧本:本杰明·格莱泽《七重天》
最佳原著剧本:《告别这个世界》
最佳原著故事:本·赫克特《下层社会》
最佳字幕说明:约瑟夫·法纳姆《告诉世界》
最佳摄影:查尔斯·罗歇,卡尔·斯特勒斯《日出》
最佳布景:威廉·卡梅伦.孟席斯《鸽子》、《暴风雨》
最佳艺术质量优秀作品:《日出》《福斯电影公司》
最佳技术效果:罗伊·波默罗伊《翼》
特别奖:
授予制作最早的一部优秀有声片《爵士歌手》而对电影事业起着革命作用的华纳兄弟影片公司。
授予拍摄影片《马戏团》而在导演、制作和表演方面表现出卓越才能的查理.卓别林。
『肆』 新中国第一位在国际影坛上获奖的演员是谁
新中国第一位在国际影坛上获奖的演员是石联星。1949年在“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影片《赵一曼》,成功地塑造了革命战士赵一曼的英雄形象。
石联星先后在北京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北京电影学院教表、导演课。尤其是她创造的赵一曼的形象,轰动了新中国,曾给予亿万人民群众以巨大的鼓舞。
在1950年第五届国际电影比赛大会上,《赵一曼》受到热烈欢迎,石联星也因此荣获了“优秀表演奖”,为新中国的电影事业争得了荣誉。1950年至1960年参加北影,担任演员,电影学校教员等职务。
人物经历
石联星1914年6月1日生于湖北黄梅县,1932年参加革命,1938年参加上海抗日救亡演剧二队(疑误,据颜一演《在救亡演剧二队的日子里》中全体队员名单,其中没有石联星)。
同年,参加抗敌演剧二队,1940年在广西担任广西省立艺术馆教员。1941年至1944年进入新中国剧社担任演员。1945年进入延安鲁艺。
1945年至1946年担任华北联大戏剧系教员。1948年参加河北石家庄宣传部工作,1948年7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伍』 我国获得奥斯卡奖的第一部影片是,第一个获奥斯卡奖的演员是
1955年,黄宗瞮凭《玫瑰文身》获奥斯卡最佳黑白片摄影奖;
1984年,吴汉凭《杀戮战场》获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
1987年,苏聪凭《末代皇帝》获奥斯卡最佳配乐原著奖;
1990年,张艺谋执导的《菊豆》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1991年,张艺谋执导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1993年,陈凯歌执导的《霸王别姬》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顾长卫(顾长卫新闻,顾长卫说吧)凭此片获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提名;
1994年,李安执导的《喜宴》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1995年,李安执导的《饮食男女》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2001年,李安执导的《卧虎藏龙》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谭盾、鲍德熹、叶锦添分别凭此片获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最佳摄影奖和最佳艺术指导奖;
2003年,张艺谋凭《英雄》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2005年,赵小丁凭《十面埋伏》获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提名。
『陆』 新中国第一位在国际影坛上获奖的演员是影片
新中国第一位在国际影坛上获奖的演员是影片《赵一曼》的主演石联星,该片由东北电影制片厂(今长影)1950年出品。
《赵一曼》是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剧情片,由沙蒙执导,石联星主演,于1950年上映;该片讲述了讲述了东北抗联女英雄赵一曼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和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斗争,最后英勇献身的故事。
(6)有第一部电影就获奖的演员吗扩展阅读:
1933年,女共产党员赵一曼与她的丈夫老曹,受命在日军占领下的哈尔滨市电车工人中开展工作,组织工人罢工。敌人慑于群众声威,表面上佯装让步,暗地里却加紧部署镇压。
赵一曼洞察此情,在罢工胜利后迅速组织转移。老曹不幸被捕,不久即被杀害。赵一曼转移到农村后,动员教育农民,组织起一支抗日队伍,活跃在珠河两岸。
『柒』 我国第一个在国际上获奖的演员是
我国第一个在国际上获奖的演员是(A)石联星。
1950年,在捷克斯洛伐克举办第5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中国参展的影片是东影厂制作的故事片《赵一曼》。
这部电影以其独有的风格吸引了世人的关注,饰演女主人公的石联星以其沉着坚毅、雍容大气的表现赢得评委和观众的好评,她获得了本届电影节的最佳女演员奖,成为新中国第一位获得国际电影节演员奖的演员。
她生前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特邀代表,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文联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北京分会会员。
(7)有第一部电影就获奖的演员吗扩展阅读
石联星1914年6月1日出生于湖北黄梅县,曾就读于南京女子中学、湖北省立一中、高中,1932年夏赴中央苏区参加革命。
先后在列宁师范学校、红军学校看护连、高尔基戏剧学校、中央苏区星火剧团任文化教员、演员,是红色戏剧的开拓者之一,与李伯钊、刘月华一起被誉为中央苏区“三大赤色红星”。
1934,她所在的部队被敌军打散,她历经艰辛,辗转来到南京,就读于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抗战爆发后,先后在上海救亡演剧八队、抗敌演剧二队从事表演工作。
『捌』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是什么
是《渔光曲》。
《渔光曲》是1934年由蔡楚生编剧和执导的剧情影片,王人美、韩兰根等主演,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影片代表作之一。该影片由民国著名电影人厉麟似等推介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并获第九名,被誉为中国首部获得国际荣誉的电影。
影片讲述了渔家子弟徐小猫、徐小猴和船王何家继承人子英之间的悲欢离合,两代人之间的故事折射出旧中国各阶层人民生活的飘零动荡。
(8)有第一部电影就获奖的演员吗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1、徐小猫
渔家女儿,自幼丧父,母亲为养家当了何家奶妈,从小由祖母带大,有一个孪生弟弟小猴。长大后继承父业,以捕鱼为生。多年后,归来的子英好心给徐家姐弟一百块钱,却阴差阳错被诬陷是他们抢劫而得,并因此被捕入狱。
2、徐小猴
小猫的孪生弟弟。出狱后家里发生了火灾,徐妈和舅舅葬身火海。姐弟俩无家可归,只能回去捕鱼。不幸的是,小猴因捕鱼受重伤致死,临死,他央求姐姐唱《渔光曲》诀别。
3、何仁斋
何父,娶了交际花薛琦云,并和外国人创办了渔业公司,但自己却没有实权。得知儿子想收留徐家姐弟,用拐杖赶走了他们。公司破产后自杀身亡。
『玖』 新中国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第一位演员是
石联星(1914-1984)。1949年因在《赵一曼》中扮演女主角赵一曼获得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优秀表演奖”,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在国际上获奖的演员。
『拾』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
1935年3月,由蔡楚生编导的影片《渔光曲》在蘇联举办的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览会上获得了荣获奖,这是中国电影第一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渔光曲》遂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
“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览会”是由蘇联电影工作者俱乐部为纪念蘇联电影国有化15周年举办的国际性电影展览活动,共有20几个国家的代表和影片参加,送展影片近百部,其中有8个国家的20几部影片参加了评选。中国选送的影片为联华公司出品的《渔光曲》、《大路》,明星公司的《空谷兰》、《姊妹花》、《春蚕》、《重婚》,以及电通、艺华公司的影片各一部。展览会自1935年2月21日开幕,至3月2日结束,获得前三名奖励的分别是蘇联、法国和美国电影。中国影片《渔光曲》位列第九名,获得了正式的荣誉证书,被评价为“优越地、勇敢地尝试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与优良性质的现实主义的描写”。
《渔光曲》由联华影业公司1934年摄制,编导蔡楚生,主演王人美、韩兰根等。影片描写了一个渔民之家的悲惨故事。片中小猫、小猴两渔民姐弟和船东家的少爷子英自幼一起长大。後子英出国学习渔业,小猫、小猴和双目失明的母亲去上海投奔舅舅。子英回国後与儿时夥伴相遇,捐助了他们100元钱,不料反使姐弟俩遭误会入狱。出狱後家中又遭遇火灾,母亲和舅舅葬身火海。子英家也因父亲的姨太太卷款逃走而破产。三人重新回到了渔船上,不久,小猴因捕鱼受伤而死,影片在小猫凄婉的《渔光曲》歌声中结束。
这部影片的编导蔡楚生曾做过中国电影的开拓者郑正秋的助理,其影片也深得郑正秋电影理念的熏染,关注现实,描写生活的苦难,情节曲折感人,更有著蔡楚生一贯的真实细腻的电影特色。特别是贯穿全片的主题歌《渔光曲》(由王人美主唱)凄婉动人,广为流传。影片于1934年6月14日在国内上映後,以令人耳目一新的视听效果创造了在一家影院裏连映84天的上映纪录,打破了此前由《姊妹花》创造的连映60多天的纪录,可谓盛况空前(这一纪录直到1947年同样由蔡楚生参与创作的名作《一江春水向东流》问世才被打破。後者连续上映达3个月之久)。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派往蘇联的代表团中,惟一的一位演员就是大名鼎鼎的胡蝶。因而蝴蝶也成为第一位走出国门的女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