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狄剑清的电影作品
1978年《山寨火种》饰 团长 合作演员:赵亚珉、王宇宁、方化、李文伟、王忠超
1978年《女交通员》饰 二牛 导演:秦绂生 合作演员:卢桂兰、尹达、张南、刘洪坤、马陋夫
1979年《北斗-上集》饰 保卫局干部 导演:周予 合作演员:尉骞、吕凤、刘小阳、刘廷尧、袁志光
1979年《保密局的枪声》饰 特务 导演:常彦 合作演员:陈少泽、王保华、朱德承
1980年《北斗-下集》饰 保卫局干部 导演:周予 合作演员:袁志光、苏林、黄中秋、李元华、王润身
1980年《闪光的箭》饰 牛强 导演:Director 合作演员:王枫、于延平、姜一守
1981年《越过零公里》饰 黎文亮 导演:陈家林 合作演员:车轩、褚大章、王沽人、王千、张贵鑫
1984年《智斗美女蛇》饰 王稽查长 导演:刘中明 合作演员:寇振海、花小青、王忠超、靳维民、杨元义
1984年《五号机要员》饰 朱秋 导演:刘文余 合作演员:林强、吴玉华、牛娜、马群、崔超明
1985年《死证》饰 洪翻译官 导演:可人 合作演员:李幼斌、吴冕、张晓军
1986年《响马县长》饰 独眼龙 导演:李华 合作演员:李显刚、林达信、马军勤、康保民、徐明
1987年《走过迷魂谷》饰 孙昌德 导演:刘文余 合作演员:李晓文、王心见、郭勇、谢诺远
1988年《最后一个皇妃》饰 秦彦三郎 导演:Director 合作演员:李羚、侯天来
1989年《死神,最后一张王牌》饰 何老板 导演:周炜 合作演员:张志忠、辛欣、殷延平、刘彦、季艳梅
1990年《荒唐历险》饰 董宝山 导演:王文智 合作演员:孙彦军、师胜杰、张百爽、刘世龙、纪军
1990年《孤岛情报站》饰 片岗崎 导演:郭林 合作演员:李幼斌、刘卫华、张珂、王慧、王平
1992年《特别攻击队》 饰 关仲扬 导演:许传臻 合作演员:刘卫华、陈永霞、李鸣、杨静、罗九江
1994年《这辈子不欠你》 饰 何立章 导 演:戈月泰 合作演员:胡亚婕、夏力心、方子哥、郭仁今、林强
1994年《永无宁日》饰 审计老李
1994年《秃探与俏妞》饰 韦科长 导 演:雷献禾 合作演员:吕凉、李婷、李永田、陈继铭、吴克坚
1994年《生死关头》导演:杨晶 合作演员:任玫、李云娟、刘之冰
1994年《婚外恋者的奇遇》导演:张中伟 合作演员:巩汉林、金珠、潮啸、赵心田、詹靖
⑵ 浦克的两次见到周总理
60年代初,浦克应导演林农之邀,在历史片《甲午风云》中饰演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甲午风云》是长影拍摄的第一部历史片,拍摄难度很大。导演林农精心构思,李默然、王秋颖、浦克、庞学勤和周文彬等大腕通力合作,使影片达到了高水平。影片以磅礴的浩然正气,谱写了一曲振奋人心的爱国主义颂歌。影片成功地塑造了邓世昌、丁汝昌和爱国水兵王国成的英雄形象。浦克饰演的丁汝昌,是位性格矛盾的爱国军官,浦克将这个人物的矛盾心理:既要服从李鸿章的调度,又要抵抗的那种矛盾心理,表演得恰到好处,这是浦克在60年代所塑造的代表人物形象。
当时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影片生产任务锐减,为使演员得到锻炼,也为了创造些收入,长影演员剧团,曾组织全团演员,同时排练演出了四台大话剧:《孔雀胆》《升官图》《雾重庆》《我是一个兵》。浦克参加了这些话剧的演出,在《孔雀胆》中饰梁王。1962年6月17日,正当这几个剧紧张排练之时,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同志来长影视察,厂特意安排周总理审看了刚刚完成的《甲午风云》的一本样片和《雾重庆》排练片断及译制片的配音。作为剧团的老演员,浦克陪同总理观看了样片和排练,亲耳聆听了总理的教诲。总理对影片音乐说:“电影音乐不要喧宾夺主,应该突出影片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看完话剧排练后,总理亲切地说:“大家辛苦了。”“戏可以上台演出嘛!”然后问:“剧团有多少演员?”又问浦克、夏佩杰、金迪和卢桂兰等拍过多少片子?浦克等都一一做了回答。总理指着演员卢敏对邓颖超同志介绍说:“这就是演《上饶集中营》的那个女孩子。”又问卢敏:“几年没有演戏了?”然后,总理对厂长亚马和浦克说:“你们要划个表,计算一下,每个演员到底演了多少戏?给我看看。”总理接着说:“演员要多演戏”,“演员要长期培养”。又说:“演戏也是政治,《雾重庆》就是政治嘛!大家通过排练,进行研究,可以做些适当的修改。”总理在看了配音演员的配音后,称赞配音演员是“幕后英雄”。最后,总理在接见全厂主要创作干部时,特别强调要减少人员,增加影片产量。说:“你们厂1600人”,是“庞然大物”。厂长亚马请总理题字时,总理风趣地说:“我现在不写,我写了,你们还是个庞然大物,等你们长春电影制片厂精减合理化了再写,不然,我给你们写了字,你们还是1600人。”临别时,总理还再次强调了“演员要练游泳、骑马、体操等基本技术。”总理对厂的这些重要指示,都给浦克留下深刻印象。
1963年6月20日,周总理与陈毅副总理陪同朝鲜委员长崔镛建和外相扑成哲来长访问参观,再次来到长影。陈毅副总理陪同扑成哲外相先进入厂内,周总理本陪同崔镛建委员长,因崔委员长临时有事,周总理后到一步。当时,天正下着小雨,人们见周总理下车,乐队便吹奏欢迎曲,有人上前向总理抛撒彩色纸削,周总理忙挥动手臂,边说:“不是外宾。不是外宾。”乐队停止演奏。总理抖动身上的纸削,边说:“看,都染成了颜色。”这时,人们注意到总理虽是陪同外宾,穿着仍然非常朴素。浦克有缘再次与见到周总理,感到非常高兴。周总理这次首先询问了长影的精减情况,厂长亚马汇报已经减至1360人。总理到摄影棚见到导演于彦夫和尹一青,询问了导演每天拍多少个镜头,两位导演分别答:“7至8个。”“11至12个。”总理感到太少,要提高效率。总理还强调演员要多实践,说:“有些演员没有上戏的机会,应该组织他们通过舞台实践锻炼提高。排戏可实行A、B制。”1962年,浦克未能与总理合影,感到很遗憾。这次浦克得到一张离总理很近的照片。浦克一直细心收藏。
1962年12月浦克被任命为剧团第一副团长,主管业务。遵照周总理的指示,剧团精心组织了四台话剧到全国几个城市演出,既锻炼了演员,也为厂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随后厂对人员继续进行了大力精简,在厂区修建了游泳池,在一宿舍修建了演员练功房,演员业务红火,工作条件有所改善。60年代前半期,长影译制片演员还排练演出了话剧《钗头凤》,在长春、大连、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演出200多场。轰动一时。这个时期,是浦克所经历的长影演员剧团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1964年,浦克还在武兆堤导演的《英雄儿女》中饰演朝鲜老大爷金正泰,虽然只有两场主要戏:带领群众将吉普车抬过弹坑,在敌机轰炸紧急时刻,抬担架踏过冰河,都拍得激动人心,表现出一位老演员的激情,这是浦克饰演的富有光彩的配角之一,受到人们称赞。
“文化大革命”那段日子,浦克遭受过各种折腾。1969年大冬天,全家下放到吉林省东丰县那丹伯公社,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浦克毫无怨言,与农民相处得很好,使他有机会接触农村各种人物。1972年林农筹备拍摄《艳阳天》,邀请浦克饰演“反一号”马之悦,浦克全家返回了长春。这部“首长”亲自过问的影片,真是把长影折腾得“死去活来”,首审样片即被枪毙,原因是“正不压邪”,肖长春的形象不够高大,反面人物马之悦等人的戏比正面人物戏耐看,这样不符合“三突出”的创作原则。虽然林农火冒三丈夫地怒问:“高大,高大,长影烟囱高大,把一号人物绑在长影烟囱上……拍,行吗”可还是得推倒重来。剧本进行修改,怎样拍好正一号肖长春和“反一号”马之悦的戏,是修改后拍摄的重要课题。浦克作为马之悦的扮演者,真是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不该咋办好,最后,他只能本着一个信念,听导演和党支部的,就在这左右为难的情况下,浦克总算把马之悦的戏拍完。人物演得到底怎样,自己也说不清。评论者也一时也难以说清。不过人们看了影片后,马之悦还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这部影片留给浦克的记忆是“折腾得太厉害了。”
浦克拍完这部戏后,又参加拍摄了《向阳院的故事》《严峻的历程》,1979年在张辛实的《祭红》里饰演主角老陶瓷工人程瑞生。程家世代烧瓷,掌握烧制祭红的秘方,在瓷界很有名气。他支持徒弟(后成女婿)领导的游击队,拒绝为国民党分子烧制祭红大瓶,为人正直坚定,是老一代瓷器工人的代表。浦克饰演这样一位人物并不感到费力,费力的是要减掉自己的大肚子。他减少饮食,加强锻炼,吃苦不少。再与他配戏的女儿龚雪、女婿林强都是新人。龚雪是第一次拍戏,林强此前只在一部戏里演过一个小角色。两人对怎样找人物感觉,怎样把握戏分,都心中无数。作为老演员和“爸爸”,浦克只能耐心地一点一点的辅导。特别是龚雪,未见过瓷厂劳动,她要学挑百多斤的盛放瓷坯的匣钵送窑,而且走的是又窄又陡的木板坡道。龚雪当时骑车挨摔手伤未愈,做这种劳动,真是难为了她。浦克热情鼓励,与瓷器工人师傅耐心帮助,经反复练习,终于达到了拍摄要求。浦克为辅导两位新人付出了心血。浦克关心青年人的成长,热心提携后人,受到人们尊敬。拍完这部戏后,浦克于1980年6月,光荣的成为共产党员。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
1978年7月6日,浦克还接待一位老友——日本环境厅政务次官、日本环境代表团团长大鹰淑子,即昔日“满映”明星李香兰。大鹰率团来访本来没有长春,她到哈尔滨后,临时表示想到长春见见她在“满映”时的几位老朋友,但有顾虑,怕朋友不理她。有关领导考虑,大鹰过去在“满映”虽然拍摄过坏影片,但归国后,多年来表现对我友好,省与厂商定接待大鹰来访。厂确定浦克与夫人夏佩杰,王启民与夫人白玫及郑晓君,共同出面接待。使大鹰深受感动,一再表示“我是有罪的人”,今后愿为中日友好多做工作。
浦克应邀拍摄了《人到中年》《黄山来的姑娘》后,于1984年办理了离休手续。离休后,他又参加了《中国的“小皇帝”》《关东大侠》《两宫皇太后》等影片的拍摄。此后,他练习书法,数年不辍,书艺相当不错,求字者不断。现在浦老身体硬朗,偶尔也应邀拍三五个镜头。浦克原配夫人夏佩杰1991年末病逝,这时浦克已75岁高龄,虽有儿女,生活还是很不方便。有热心红娘牵线,1995年末,浦克与教师张静喜结连理。张静对浦克尊敬有加,关怀备至,从生活到工作全面照顾,现在张静既是老浦的生活好伴侣,又是非常称职好秘书,好护士。受到多人的称羡。
⑶ 体院学生主演《冰上姐妹》女一号,曾与白杨搭档,80岁近况如何
【千名老电影人寻踪(239)——卢桂兰】
No.1
“在我们生活的道路上,友谊的花朵四季常开。它把浓郁的芳香,洒进了我们的胸怀。啊,同行的伙伴手儿从此挽得更紧,前进的人们脚步从此走得更快……”
这是五十年代上映的电影《冰上姐妹》的插曲,歌名叫《友谊之歌》。对于这首电影歌曲,想必许多人不记得了,今天的人们已很少有人会唱。但这首歌颂友谊的歌,在当年曾感动过无数人,激励过无数人。
如今,80岁的卢桂兰早已不再拍戏,正与丈夫幸福、低调地安享晚年……
娱文娱视祝福卢桂兰、丁笑宜影坛伉俪安康幸福!寿比南山!
⑷ 大地之子的中国电影:大地之子 1982
主 演:郭允泰 娜仁花 卢桂兰 朱玉雯 庄培元 吕启凤
上 映:1982年 一天繁忙的工作后,某部副部长张思远仰望星空,回想起自己30多年的坎坷历程。1949年,他率领一支部队开进一座古城,女学生海云向他献花,还邀请他到学校去讲演。从此,他们相识、相爱,并结为伴侣。由于他工作繁忙不能照顾家庭,他们第一个儿子夭折了。海云上大学后,他们有了第二个儿子冬冬,这时身为市委书记的张思远对海云缺乏尊重和理解。1957年,海云被错划为右派,她无法安身,带着5岁的冬冬伤心地离开了他。不久,美兰就接替了书记夫人的位置。“文化大革命”中,海云在极左路线的迫害下,自缢身亡,张思远也被打成“三反分子”。此时,美兰立即站出来揭发他,并撕毁了结婚证书。1971年春,张思远从监狱出来,孤身一人来到冬冬插队的山村,他看到冬冬灰暗的日记和愤世的态度,气昏在大雨中,下放到公社卫生院的秋文大夫抢救了他。在秋文的帮助下,他与冬冬在感情上得到了和解。此后,张思远和乡亲们一起生活。1975年,他从山村调走,当了市委第二把手,粉碎“四人帮”后,他担任省委书记,1979年他又调到北京……30余年的经历,仿佛是昨天刚发生的事,张思远经过痛苦、清醒的回顾,拒绝r美兰的复婚要求,并请假踏上返乡的旅途。冬冬和乡亲们欢迎他的到来,拴福大娘用丰盛的家宴热情地招待了他。张思远,这个当年的老张头,从这些憨厚质朴的老乡中,得到了清澈的精神源泉。他动员儿子冬冬跟他回北京,但遭到拒绝;他请秋文随他走,秋文却给他留下一封充满情感的信。张思远满载着乡亲们的情意,离开了山村。他坐在客机上,俯视祖国的大好河山,深有感触地想:“人民的信赖,人民的期望,我张思远永远不忘,也不敢忘啊!
⑸ 她是《第二次握手》叶玉菡,丈夫曾演《刘三姐》莫怀仁,近况如何
【千名老电影人寻踪(217)——袁玫】
No.1
2021年1月1日,是电影《第二次握手》中苏冠兰妻子叶玉菡饰演者、表演艺术家袁玫86岁的生日,在此,娱文娱视祝袁玫艺术家生日快乐!健康长寿!
娱文娱视再一次祝袁玫艺术家生日快乐!健康长寿!
⑹ 谁有老电影《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演员资料
北京电影制片厂
导演 王炎
许秀云---- 李秀明
许茂 ---- 李纬
许秋云---- 张金玲
金东水---- 杨在葆
杨在葆---- 张连文
龙庆 ---- 管宗祥
颜少春---- 卢桂兰
许贞 ---- 刘晓庆
许琴 ---- 李凤绪
罗祖华---- 谭天谦
八一电影制片厂
导 演:李俊
许 茂-贾 六
三姑娘-斯琴高娃
四姑娘-王馥荔
七姑娘-周 宏
九姑娘-赵 娜
金东水-冯恩鹤
颜少春-田 华
龙 庆-村 里
罗祖华-王 辉
吴昌全-江 城
⑺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演员表
电影《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演员表:
李秀明 饰 许秀云
李纬 饰 许茂
张金玲 饰 许秋云
杨在葆 饰 金东水
张连文 饰 郑百如
管宗祥 饰 龙庆
卢桂兰 饰 颜少春
刘晓庆 饰 许贞
李凤绪 饰 许琴
谭天谦 饰 罗祖华
⑻ 刘尚娴的英雄儿女
电影《英雄儿女》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红色经典,观众除了记住了片中英雄王成那句“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豪言壮语外,还把一个朝鲜舞跳得极好,圆脸大眼、青春秀美的妙龄少女储存在了记忆的深处。她就是被后来很多文章赞誉为“战地黄花”的部队文工团团员“王芳”。在影片里,作为王成的妹妹,要柔中带刚,说演谈唱无所不能,鼓舞前线战士,传承英雄遗志,既是王成之后的另一位英雄,更是影片后半段的核心关键人物,演员的选择极为重要。 1965年3月,八一电影制片厂组织了赴边防慰问文化工作队。4月18日,八一厂文化工作队到达准备第一批入越作战的高炮六十三师。第二天下午,文化工作队就开始为高炮六十三师的首长、司政后机关和直属分队代表进行了慰问演出。
队长李久芳、指导员吴凡组织的首场演出开幕了。剧目有短剧、快板、小合唱、独唱、相声、舞蹈等等,十分精彩。尤其是小合唱《英雄儿女》的主题歌,当扮演“王芳”的刘尚娴站在队列前:“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的歌声响起,全场掌声雷动。
谅山温县的一位越南老太婆,60多岁了,听说中国部队有女娃,挺稀罕,连忙煮了一篮子鸡蛋,找到部队上。政治处的同志把她老人家带到女兵住的草棚里,她把鸡蛋分递给五位,独独拉着刘尚娴的手不放,说刘尚娴长的白皙、端庄、文静,还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女战士。拉着她的手,说东道西,逗得刘尚娴满脸通红。坐着、说着整整两个多小时,才依依不舍离去。文工队转移到谅山。谅山市体育场,几天前放过中国电影《英雄儿女》,反映强烈,政治影响也大,王芳的扮演者刘尚娴,在去炮连阵地的路上,被一队越南官兵认出来了。大家指指划划地议论,并竖起大拇指冲着她摇晃,还一起鼓掌向她致意。后经翻译人员了解,这些越南官兵的意思是:在影片上见过她,表扬她觉得真好!
1965年8月20日,越南劳动党政治局委员、副总理兼国防部队武元甲大将来部队视察,刘尚娴代表部队献花。当时刘尚娴梳着齐耳短发,整齐的军衣和盔式帽,挺有精神的闪着一对光亮的大眼睛,面带笑容走到武部长跟前,“啪”地立正敬礼,双手捧上鲜花。武部长还了礼,在接受鲜花的瞬间,已认出了这位“王芳”,笑着说:“我在河内看过你演出的电影。”接着用汉语亲切地问她“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哪里人啊?”刘尚娴一一回答,说到是“上海人”时,武部长笑着说:“你这位漂亮的上海姑娘也来支援我们越南人民抗美,欢迎!欢迎!” 解放军画报记者杨明辉抢拍了这个镜头。 当年祖国慰问团纷纷到援越部队慰问演出鼓舞士气,夏振老战友回忆那段经历时,他风趣的说,电影《英雄儿女》扮演王芳的那个演员还给了他“一刀”呐。
原来是连队改善生活—包饺子,他去帮厨,刚好“王芳”也来帮厨,在铺板上剁饺子馅时围的人太多,一人一把刀,忙乱之中,“王芳”的刀尖把夏振的手给碰了一下,见了血,把刘尚娴给吓的赶紧掏出香手帕来包,急的泪水都流出来了……夏振那只手至今还留下了伤疤,虽不太清晰,但的确是一个小伤疤。嘿!都几十年的事了,可是,战友们的回忆仍是绘声绘色,“赞扬”那一刀的巧遇.....有谁会想到,那时不经意的一件小事,回忆起来,还怪有意思的。 刘尚娴刚刚从《英雄儿女》这部电影起步没多久,就赶上了“文革”。当时全厂影片停拍,演员等于失业,每个演员都有一种烦乱、苦恼的心绪。“文革”对于刘尚娴和她的家庭冲击使她失去了继续沿着《英雄儿女》的势头演下去的机会。直到“文革”结束,1979年,她和老电影演员张瑞芳合作出演了八一电影制片厂电影《怒吼吧,黄河》,这是她时隔多年后第一次再上银幕。为了找回失去的宝贵年华,从20世纪80年代起,她振奋精神,又继续起飞,以极大的努力去攀登更高的目标。令人喜悦的是,那时她一直片约不断,连续在《火种》、《拳击手》《足迹》、《茫茫大海情》、《矿工》等影片中塑造了性格各异的中年女性形象。
20世纪80年代末,刘尚娴逐渐转为幕后,担任了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导演。作为一名“年轻”导演,她不愿虚度年华,千方百计多执导影片。她积极投入电视剧和专题片的拍摄,其中有不少历史题材,也有喜气洋洋奔小康的短剧,接着又连续执导了几部反映改革开放题材的专题片。她身体素质好,常到边区山区拍摄,多苦多累也能忍受。先后参与导演了《风雨下钟山》、《情留此山中》、《苏三》、《媳妇们的心事》、《说客》、《仙桃行》、《中国刑警》等十几部作品。其中,《风雨下钟山》曾获1983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1979年作为中方电影演员代表之一,参加“中朝电影文化交流”。(左起 洪英姬、卢桂兰、杨雅琴、金明姬、俞平、刘尚娴、朱玉荣)
⑼ 80年代有过一部电影<<四个小伙伴>>,里面的主演分别是
《四个小伙伴》
导演: 琪琴高娃 李伟
主演: 熊亦飞 / 王朔 / 何勇 / 卢桂兰 / 任申
上映年度: 1981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国语
imdb链接: tt0357176
春江小学开展“人人争当红花少年”活动,每人只要得到五朵小红花,就能成为红花少年,领到2000次列车乘车证,参加夏令营活动。三年级一班同学都从平凡细小的事情做起,努力争得小红花。而以丁小东为首的四个小伙伴陈辉、汪明明和张浩却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做小事“没意思”,要“找一件大好事来做”。
⑽ 求黑白国产老电影,题材有关特务和反特务
特高课在行动
跟踪追击
寂静的山林 1957年 黑白
国家干部
彩色故事片:少年英雄王二小
南海潮 1962年 黑白
小兵张嘎 1963年 黑白
虎穴追踪 1956年 黑白
三八线上 黑白 抗美
烈火真金 1959年 黑白
海鹰 1959年
南海风云 国语
暗礁 1977年 反特片
古刹钟声(1958摄)
天罗地网
反特故事片:雾都茫茫(1980)
地下尖兵 1957年
冰山上的来客
反特故事片:熊迹
谋杀案
斩断魔爪1954年 黑白
智斗美女蛇 1984年
羊城暗哨 1957年 黑白
国庆10点钟 1956年 黑白
黑三角 1978年
405谋杀案
人民的巨掌 1950年
猎字99号 1978年
《猎字99号》
秘密图纸 1965年 黑白
徐秋影案件
彩色破案片:蓝盾保险箱
董存瑞 1952年 黑白
刘胡兰 1950年 黑白
黑白反特故事片:东港谍影
东方剑
渡江侦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