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挺復雜的,我按最簡單的來說、盡量說得通俗易懂點,讓大家都能看明白我們用《戰狼2》來打比方:假如《戰狼2》票房100元一張,那麼賣出一張票國家要拿走8。3元(營業稅3。
3%,電影發展金5%),剩下的再由電影院提起57%也就是(100-8。3)×57%=52元。 最後剩下100-8。3-52=39。7元,然而這39。7也不是最後到吳京手裡的錢,這錢最後由導演吳京和發行方來分配,發行方和導演怎麼分配這個就要看雙方的協議,不過一般來說發行方會拿到10%-12%左右,這樣的話一張100元的電影票導演可以拿到28元左右也就是說到手的錢為總票房的28%,但是這些錢並不是純收入,最後還要去掉拍攝電影的一切費用,包括演員片酬、場地費、道具費、盒飯費用等一切開銷。
感謝你的閱讀,記得關注點贊哦,謝謝!
B. 一部電影40億的票房能拿到純利潤多少
導演的薪酬來自影片製作方大約10%,而後者能拿到電影票房的30%,也就是說導演的報酬不會超過總票房的3%。就像吳京的戰狼2、是他的一個起點。和能賺多少沒關系
C. 一個導演自己投資的電影,假設票房一億,他可以賺多少
1億票房,先要扣掉5%的電影發展專項基金和3.3%的營業稅金,即稅後9170萬
然後進行稅後分賬,通常,製片方拿43%,院線拿57%;
製片方可拿到9170x43%=3943萬元;
這里一般還要包括3%-5%的宣傳費用、發行費用等,實際可剩餘 3943*95%=3746萬元。
他可以賺的錢=3746萬元-影片成本。
D. 導演拍一部電影能掙多少錢
武林外傳是典型的小成本製作電視節目,場地、道具、日常拍攝費用,包括人工的支出基本是固定的,不請大明星表演或者客串的話,每一集30分鍾的戲,成本也就2-3萬元左右,多一點也就5萬元。製作一部20集這樣的戲,100萬的預算是綽綽有餘的。
電影的話,投資成本包含的內容比電視劇要復雜的多,真的像樓上樓下的朋友們說的,少則百萬,多則上億了。
從你的提問來看,你想投資的電影,應該是和戰爭或者武俠相關的有打鬥場面的戲。這類戲的支出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1:場地、道具的租賃費。這類費用相對比較固定,具體的可以和一些影視城談。這類費用按天來算,按場地大小,費用從幾千元至幾十萬元一天不等。我們折中計算,租用15天,每天2萬元,這筆費用大概在30萬元。道具按件或批次計價。2:拍攝班底的勞務費。這個費用視你的拍攝周期而定,國內的電影播放時間通常都是90分鍾,室內和外景的拍攝周期一般1個月就能搞定;後期製作的時間比較長,這主要看你對電影特效的要求了,如果單是剪接、配音和合成通常1-2個月也能結束。如果是較高難度的製作,時間跨度可能長達1年左右,而且,需要的製作人數就多,相對費用較高。一般的投資班底,非著名導演、攝影、主要演員、化妝等,1個月費用在30-40萬左右,不包含伙食費和長跨度的後期製作費用。3:至於你關心的臨時演員的費用,這個價格比較便宜,戰爭題材的臨時演員,可以直接和影視學校及地方的駐軍或者武警部隊聯系,打包談價,會比較便宜;武俠題材的可以找一些經紀公司,一般臨時演員的價格在30-50元每天,包一餐盒飯。至於費用多少,視你的人數而定。
E. 電影收入的票房是怎麼分配的,演員多少,投資方多少,導演製片人分多少。
隨著2017年3月正式推出《電影產業促進法》政策出台以及電影票房連年高升(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票房分別是218億、296億、441億、455億,559億)2018年票房突破600億。源於政策導向和高收益,電影投資已經悄然植入到每一位投資人的決策當中。投資的動力源於收益,電影投資的收益主要來源於電影票房的高低。
那麼電影票房是如何分配的呢?
首先,院線總票房需要扣除5%的專項事業發展基金,其次扣除3.3%的稅費,這個是國家收取的。
其次,剩下的91.7%中,院線扣除50%—55%,宣發5%—8%,剩下40%左右,往期統計35%左右為片方可分賬票房,也就是出品方(投資人)分賬票房比例。
個人票房分紅=總票房*35%左右*投資比例
最後,電影版權在電視台版權收益,網路版權收益和海外版權收益以及廣告收益。
票房分紅到賬時間:
票房結算時間一般在院線下映後三個月內,由中影集團聯合第三方會計事務所進行結算,然後分賬到出品方對公賬戶,再由出品方結算給個人賬戶。
票房外的版權收益也會有合同內具體列出,結算時間一般是六個月結算一次。
演員、導演、製片人拿固定片酬,算在前期投資里,利潤歸投資方。也有特殊情況,比如導演、演員、製片人也參與投資,那就按投資比例分成。
F. 一部電影導演能賺多少錢
大概整個盈利的一成吧
G. 國產票房破億電影排名 票房一億導演能賺多少
破億的電影太多了,中國歷史上破10億的電影,明細如下:
排名.影片名
1.戰狼2
2.美人魚
3.速度與激情8
4.捉妖記
5.速度與激情7
6.羞羞的鐵拳
7.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
8.功夫瑜伽
9.尋龍訣
10.西遊伏妖篇
11.港囧
12.變形金剛5:最後的騎士
13.瘋狂動物城
14.魔獸
15.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
16.夏洛特煩惱
17.侏羅紀世界
18.阿凡達
19.摔跤吧!爸爸
20.人再囧途之泰囧
21.西遊降魔篇
22.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
23.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24.湄公河行動
25.加勒比海盜5:死無對證
26.長城
27.心花路放
28.煎餅俠
29.金剛:骷髏島
30.極限特工:終極回歸
31.澳門風雲3
32.生化危機:終章?
33.變形金剛3
34.乘風破浪
35.西遊記之大鬧天宮
36.神偷奶爸3
37.盜墓筆記
38.功夫熊貓3
至於能賺多少錢,一般大導演,都有自己等公司,可以參與分成。例如吳京的登峰國際;馮小剛的東陽美拉等。現在一般一億的電影,連成本都不夠。
H. 首次做導演就破30億票房,中國一共4位,誰的含金量最低
縱觀國內,「第一次」當導演就獲得三十億以上票房成績的導演,加上賈玲一共才只有四位。不過在這四位當中,其他三位導演的含金量都比賈玲要高。
1. 《你好,李煥英》導演:賈玲《我不是葯神》可以說是近年來,我們國家出品的最優秀的一部劇情片了,這部電影的導演文牧野,在這部影片之前,也沒有多少知名的影片。
文牧野是北電的導演系碩士出身,師從知名導演田壯壯,可以說學到了一身的本事。
而《我不是葯神》就是他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影片;因為這部影片,文牧野獲得了「最佳導演處女作獎」的獎項。不過在這部影片之後,文牧野並沒有新的作品問世,不知道他是不是在沉寂著,然後等待合適的時機再度爆發一次。
不過如今想要超過《我不是葯神》,可能難度有些大;也許在十年二十年之內,《我不是葯神》都會一直霸佔榜首的位置。
所以說文牧野的含金量比賈玲高,也是很正常的。畢竟《你好,李煥英》的票房再高,它也不可能超越《我不是葯神》。而賈玲似乎也沒有能力能夠拍攝出一部跟其比肩的影片。
當然,我這並不是認為賈玲和《你好,李煥英》就不好其實從賈玲的成功可以看出來,是不是正規的導演專業出身,和能不能拍攝出一部優秀的影片來,是沒有多大的關系的。
但是賈玲也是一個意外,畢竟也沒多少人能夠一次的成功,更多的導演還是從籍籍無名,然後一路摸爬滾打過來的。不過相信之後,我們國家還會有更多優秀的導演出現。
I. 現在一部電影十億八億的,導演能賺多少演員能分多少
片酬有兩種,可以拿固定的數目,也可以分票房,也可以兩者都有。
拿徐崢的泰囧來說:當初電影公司並不看好這個劇本,徐崢自降身價自導自演,全片總共花費6000萬(3000萬製作+3000萬宣傳),沒想到最後12億票房,電影公司分到六億多,徐崢又拿到了6000萬的票房分紅。
J. 一部電影成本是3.5億。預估票房是30億的話,算算能賺多少
票房是不可能達到三十億的尤其是目前的國際,一部電影能達到五億票房已經算是很好了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