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麼才能成為一名導演呢,我現在不是上的電影學校
。。比較出名的 也沒上過學校的也有,大概分兩類
1.去電影片場或者電視台打雜做劇務,然後有導演教你 慢慢轉型 比如香港的杜琪峰杜大炮,他以前好像是讀土木的,進了劇組做劇務 王天祥把他帶出來的,也就是王晶他老爸
2.家庭關系家裡從事這一行業,或者自己年輕的時候就開始琢磨動手 比如庫布里克這個國際大導,讀中學的時候就拿著自己攢錢買的攝影機拍短片。。出社會後拍廣告積累經驗 然後轉導演
所以相關知識還是需要的,就算不去學校也得師承 或者自己累計經驗
完全不要經驗的也有。。。就是成為馬雲爸爸。。你就能去拍攻守道了。。。
『貳』 papi醬專業是導演,為什麼不拍電影
人各有志,轉行的大學生多了去了。而且papi醬現在很紅,也許比做導演拍電影更賺錢呢。
2006年,papi醬擔任某娛樂網站網路主持人。同年成為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作業膠片短片的副導演和女主角。2007年,負責上海電視台體育頻道《健康時尚》欄目前期編導及配音。2009年,擔任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話劇《馬路天使》導演助理 。
2015年初,papi醬跟大學同學霍泥芳開始以名為「TCgirls愛吐槽」的微博賬號發表短視頻,此時她完全拋開美女包袱,以浮誇表演博得網友的紛紛點贊。2015年7月開始陸續發秒拍和小咖秀短視頻,但都是相對常見的無厘頭惡搞視頻 。2015年8月,papi醬就在其個人微博上試水,發布了嘴對嘴小咖秀、台灣腔+東北話等一系列秒拍視頻,其中她發布的短視頻《男性生存法則第一彈》在微博上受人關注,獲得2萬多轉發、3萬多點贊。之後又推出了日本馬桶蓋、男女關系吐槽、爛片點評、上海話+英語等系列視頻 。10月,她開始利用變音器發布原創短視頻內容 。
2016年2月份,papi醬憑借變音器發布原創短視頻內容而走紅網路 。
2016年3月,papi醬獲得1200萬融資 。2016年4月21日,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和papi醬合夥人楊銘等人決定對其第一次廣告(papi醬視頻貼片廣告,將出現在主視頻之後的彩蛋部分)進行拍賣,最終以2200萬賣出 。

『叄』 電影導演專業燒錢嗎
學導演專業和最後就業當一個全職的電影導演完全是兩回事,電影學院導演系的朋友們也沒有說不工作光靠家裡出錢拍電影燒錢玩的呀。如果特別想試不甘心的話就去考一下幾個學校導演系或者編導的藝考,如果失敗了就承認自己確實能力還不夠,如果考上了那就去學唄,不管家裡條件如何讀導演系也總是用各自的讀法,現在好多學生要拍畢業作品資金不夠上網路眾籌,只要你有足夠好的點子以及把這些點子實現成畫面的能力,會有人願意幫你的呀。我本科室友研究生去了我隔壁學院讀導演,她全班畢業作品都在網上掛了眾籌,她預算十萬差不多籌到了一大半吧。
我覺得就一個原則,不甘心的事情都去做,只要你有足夠的熱情和實力,外在困難的解決方法肯定比你自己預想的要多得多。
『肆』 電影和電視導演的區別,來點專業的分析
電影導演
基本信息
電影雖為一種集體創作的藝術,但從其發展的過程上看,不難發現個體的貢獻卻是形成電影藝術的主要關鍵。諸如梅利業之發現電影攝影機的種種魔力;波特之發展多線劇情的平行敘述;格里菲斯之發揮電影獨有的戲劇視點等,莫不都是打破傳統的戲劇時空。以創造另一個獨立藝術境界的原動力。這些個體所代表的就是電影導演。電影導演為電影製作的總監督,沒有他來指揮協調其他共同參與創作的諸種藝術家,把他們不同的藝術思想轉化成一種統整的藝術觀,而完成一部電影作品;往往反映出電影導演個人的獨特風格。這種藝術獨特風格之形成,端賴導演本身所具有的藝術修養,亦即學識經驗與表現技巧。
電影的導演方法,必須經過下列三個階段。一、籌備階段:在這個階段里,導演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劇本的修整。無論是自己寫的劇本,或是別人寫的,或是與別人合寫的,都得在分鏡拍攝之前經過一番修整。其次就是演員的物色,工作人員的選定,場景的設計與勘查,工作日程的排定等。二、拍攝階段:在這個階段里,導演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分鏡,沒有分鏡,電影就無從拍起。分鏡必須了解電影的特性,諸如電影的映像時空、音響、剪輯等,才能把劇本中的戲劇內容,用映像表達出來。正式拍攝時,首先根據預先分好的鏡頭,在實景中察看場面的處理與鏡頭的運用是否適當,然後再進一步地去指導演員演戲。一般而言,電影的演技遵崇自然,並且不連貫,與傳統的舞台演技迥然有異。至於如何指導演技,通常有兩個流派,一則讓演員自由發揮,一則硬性指導,兩者都有利弊,視導演本身的態度如何而定。拍攝的方式有二,一為主戲式,一為三迭式。前者將一場戲從頭到尾用一個鏡頭連續拍完後,再分別拍攝所需要的其他鏡頭。後者則將一場戲所需要的鏡頭,按分鏡表,或順序地,或跳拍地拍攝下來,但每個鏡頭與每個鏡頭之間的頭尾動作要重疊,以求剪輯後的流暢性。三、完成階段:在這個階段里,導演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剪輯。經過拍攝下來的所有鏡頭,或由導演本身剪輯,或由導演在旁指導剪輯師剪輯,也有任由剪輯師剪輯後再由導演修正者。剪輯為電影映像與音響連接組合過程的總稱,包括剪接與蒙太奇兩種,前者為單純的時空層次連接,後者為使時空產生新意義的有機組合。無論用剪接或蒙太奇,其作用在於提供平滑的畫面轉移,以促成畫面的連續性與韻律感。根據剪輯的原則,把片子剪好了以後,導演就接著去指導影片的配音工作。電影的音響包括對白、音效、音樂等,為潤飾電影時空的無形媒體。音響如果不能適當地配合映像,就破壞了原由映像所造成的戲劇效果。配音完成後,導演的工作就告一段落,除非在沖印時還有特別要求。原引自國際君友會王愛君文集《電影導演》。
2 主要職能編輯本段
電影導演在電影製作中擔當的角色主要包括:
(1)體會電影的整個藝術風格,並加強或達到電影所需的藝術效果。
(2)依照電影劇本,控制電影劇情的細節和發展流程波蘭電影導演皮奧特爾·舒爾金。
(3)指導演員的演出,其中包括親自為演員設定拍攝位置及動作和協助演員培養演出的情緒 。
(4)組織和選擇電影拍攝場地 。
(5)管理技術方面如攝影機擺位、燈光、布景格局、配樂內容與時間配合等 。
在實際操作中,電影導演會把不少的工序分配給劇組的其它成員,例如他會把某組戲的要求告知劇組成員,由他們去尋找適合的拍攝場地或設定燈光效果。
中國電影導演
費穆、蔡楚生、李安、侯孝賢、吳宇森、張藝謀、陳凱歌、賈樟柯、田壯壯、馮小剛、謝晉、王立君、謝飛、王一持、王小帥、胡玫、姜文、鄭洞天、陸川、顧長衛、高希希、司馬瑞東、李少紅、張揚、寧嬴、章明、寧浩、李欣、黃建新、黃建中、康紅雷、莫到、華容、盧正雨、寇占文、徐錚、黃渤等
電視導演
基本信息
簡稱「導演」。各類電視節目藝術創作的總負責人。在電視劇等攝制組中,他的任務是將文學本所提供的信息內容轉換成「視聽語言」,並以電視劇或其它電視節目的形式搬上屏幕,展現在觀眾面前,其工作內容,首先是體現在「導演闡述」中的整體構思,這集中體現了導演本人在藝術創作上的美學傾向和個人風格,通訊對各專業部門的具體要求。導演要組織內各專業的創作人員,進行整體協調的創作工作。
他既要有總的藝術界定,又要充分調動各專業創作人員的發揮各自獨特藝術效益的組織能力。導演不僅是藝術創作的「頭兒」,他還是全組生活的軸心。一劇成敗在於導演的專業水準。更重要的是取決於他本人的吸引力,或稱為組織調動創作人員生產積極性的領導水平。
導演在接到文學本後,首先與製片主任一起籌建攝制組,籌備開拍前的各類工作。其中包括選定主創人員,選演員,組織全組創作人同體驗生活,研究各種資料,統一創作意圖,分鏡頭,作出拍攝預算,采外景等。開拍後,主要是指導演員創作、掌握表演分寸,統籌各專業在創作上協調性等。「停機」後,與剪輯一同剪出全部畫面,並與錄音師攜手完成全片的聲音創作、聲畫結構等任務,直至混合錄音,全片完成。
中國電視導演:張紀中 楊傑 都曉等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朋友!
『伍』 當代中國導演有沒有不是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
馮小剛,中國電影編導、導演。1958年出生。自幼喜愛美術、文學。高中畢業後進入北京軍區文工團,擔任舞美設計。後參軍,轉業後,到北京城市建設開發總公司當了工會文體幹事。1985年,他調入北京電視藝術中心成為美工師,先後在《大林莽》、《凱旋在子夜》、《便衣警察》、《好男好女》等幾部當時很有影響的電視劇中任美術設計。
《遭遇激情》是他與鄭曉龍聯合編導的第一部作品,後被夏剛拍成電影,影片獲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等四項提名,他與王朔聯合編劇的電視系列劇《編輯部的故事》使他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1992年,他再次與鄭曉龍合作寫了電影劇本《大撒把》,搬上銀幕後,又獲第十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編劇等五項提名。1994年,他又干起導演,處女作是《永失我愛》,這也是一部城市題材的影片,馮小剛還兼做美工。1997年,他推出電視劇《月亮背面》。近幾年,又連續推出賀歲電影《甲方乙方》、《不見不散》、《沒完沒了》,票房成績不俗。他的近作《一聲嘆息》在圈裡圈外更是掀起了很大的波瀾。
『陸』 不讀專業的電影學院有機會成為一名導演或者演員嗎
很多牛叉的大導演都是非科班出身的,斯皮爾伯格十歲多就自己拍攝視頻,周星馳成龍也是從龍套開始打拚!簡單的從業,是否受相關教育並不是必要條件,尤其在中國,每年畢業那麼多電影專業學生,能出來做導演演員的有多少!郭德綱說相聲的,郭敬明寫小說的一樣可以拍電影!微電影是一個趨勢,一個全民可以參與的一個形式,你不要總是糾結在要不要進入這樣的問題上,直接行動吧,把這個當成自己的一種興趣寄託,如果真的有天賦、有風格,總有風聲水起的時候!中國市場巨大,但是爛片成堆,雖說制度上有缺陷,但是先天不足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像足球一樣,如果沒有很多人只是把電影當成電影,電影就沒希望了!你自己存一點錢,買部一般的dv,開始吧!
『柒』 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考試步驟
1、初試
招生簡章上的「文藝社會常識」,其實就是文化、藝術與社會常識。題型為100道選擇題。導演系的文常考試向來以雜、怪著稱,但其實這幾年已經有所收斂。大家不能只看到一些因為奇葩而被挑出來的怪題所迷惑,導演系的文常絕不都是冷門怪題,當然,涉及的面較廣是在所難免的。
其實在「文化、藝術與社會常識」中,你可以將「文化」理解為「文化課」,也就是說是中學階段的各個門類學科涉及的知識,在這一部分中出現數理化是很正常的,但不會難,請放心。而藝術就是包含所有藝術門類的文藝常識。社會常識主要包括近一年的時事政治,和其他一些所謂的比較雜、怪的題目,是純粹考察生活積累和知識面的。
所以不難看到,對於初試,比較容易准備復習和拿分的是:普通的藝術文常、文化課科目的知識,和一年內的時政(涉及細節需要記憶)。
而比較難短時間突擊的則是比較偏門的文藝常識(比如曲藝類,這些佔分不多,花大力氣復習性價比不高,所以不必強求)和一些考察知識面的題目。記住,導演系初試的每一題都並不難,只是范圍廣,都要知道才難。大家能做的就是能把握的就做足准備,難以把握的就依靠你十幾年的知識積累了,畢竟這就是藝考。
可以說,初試就是用來刷掉准備完全不充分和知識儲備過於薄弱(對於導演這個職業)的考生。下定決心考導演系的考生只要對自己的知識面有把握,應該「在戰略上藐視」這個敵人。
2、復試
簡章上的「自由陳述」是一個很含糊的說法,但也很准確,因為這場考試確實比較「自由」,老師可以自由地發問,學生也可以自由地發揮。平時對面試問題的准備將主要運用於這一場考試。
復試的每個考場,各個考場的每一組考試問題都會不盡相同。涉及的包括專業相關與不相關的知識。比如出現過的問題有:自我介紹;家鄉的節日與風俗;除了導演、剪輯外最想做得職業;喜歡的電影、書籍、導演、作家;興趣愛好;為什麼來考導演系。
還有現場出題的方式,比如:選擇一個電影中最像你的人物來講講為什麼;觀察你身邊的考生,想像一件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或故事;還有現場講故事等等。
記住,復試的關鍵是「你」。所有的問題都是想了解你這個「人」而展開的。導演系的四試六場考試中,復試是最直接也最深入的了解你和你生活的一次,這是考官的機會也是你自己的機會。
復試其實並不避諱談專業,也有考生通過談自己喜歡的導演和作品通過考試,但重點仍在於「你」為什麼喜歡,「你」獨特和深入的了解。如果不是對自己要談的專業知識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和看法,那寧可不談,切記不要把一些所謂影評上高大上的片湯話搬到考場,必死無疑。
不談專業自然要談自己,談生活,哪怕是老師現場出題,其實也無非是在考察你對自己的認識和平時對生活的觀察。
你要在你的回答中體現出的是,你對自己人生經歷、三觀、創作觀的感悟與總結,你對生活中的細節、人物、情感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創作素材的發現和積累,以及你身上適合成為導演或剪輯的潛力、品質、態度,這些不一而足,導演系不招同質的人,也沒有哪一種品質一定就是導演的充分必要條件,但無論是什麼都一定要有說服力。
3、三試
把簡章中的考試內容具體化就是:音樂分析、美術分析、攝影分析、編講故事。形式仍然均為多人面試。
這思想內容,通常會相互結合,比如有了攝影分析,美術和故事的考察就會成為看圖講故事,當然也可能根據照片講故事,設想人物關系,給關鍵詞講故事等等。
要注意,導演系進入三試之後,就進入了考察專業素養和藝術感覺的階段,而這這一階段也就慢慢從「刷人」變成了「挑人」。想最後取得名次,必須重視三、四試。
既然說了,這里考察的是專業素養,那麼其實流露出專業功底並非壞事。盡管近年流行「一張白紙」的說法,但其實,「一張白紙」永遠是第二選擇,導演系是非常需要學生有美術、音樂、文學等方面的功底的,在觀片量、電影技術、理論等方面也是需要有一定了解。
只不過近些年由於互聯網和各種渠道不靠譜的影評,關於電影的錯誤理解,和一些考生裝逼碼詞、死記硬背的表現才令老師們「寧可」招有潛力的一張白紙。
什麼都不懂入學後也還是需要學習美術、音樂,進行電影觀的洗腦的。所以到了三試,不必把自己的專業素養藏起來,但一定要注意表現的方式方法,真懂才說、用自己的理解說,謙遜而自信。
記住,老師不是討厭懂得多的人,更不是喜歡什麼都不懂的人。老師只是討厭不懂裝懂的,路子歪了的;喜歡有積累的,有潛力與藝術素養的。
4、四試
四試將持續三天,一共三場。分別為半天、半天、一天。內容分別為命題創作、創作問題討論與集體小品表演,按照導演系的傳統,最後一天的表演結束後,會請所有考生上台發表感想,這項內容不會計分,但肯定會再給老師心中留下一些印象。
導演系進入了四試是一種很不同的體驗,一是在於它持續三天,二是在於它多是集體項目,考生間其實慢慢就已經認識了,許多入學後的友誼其實早已萌芽於考試期間。相信我,如果你能進入四試,你一定會愛上導演系。

(7)不是電影專業的導演擴展閱讀
導演系是電影學院的熱門專業之一,競爭也較大,錄取比例大約在1-1.5%。導演系需要什麼樣的考生,首先我認為需要堅定自己真正熱愛電影創作,注意兩個關鍵詞:真正和創作。
第二,需要有大量的知識積累和不錯的藝術直覺。第三,有電影技術與藝術當面的知識和電影創作方面的潛力。第四,有團隊協作能力,領導力,與人溝通的能力。第五,對生活的熱愛,對身邊人、事的關注和理解。第六,喜歡思考,思考自己同時思考社會,有自己對世界和藝術的態度。
『捌』 不是導演專業和沒有影視相關經驗的人靠什麼拍的電影
吳宇森說:拍電影就是不斷解決困難的過程。但是在國內的大部分劇組, 這些本該避免的困難, 頻繁發生,我們時常聽到某某劇組因為丟失素材、管理太差、導演和製片人有矛盾而停工。對於很多新生導演來說,每一部影片的開機都是你一生導演事業和命運的開始, 本來你可能無需管那麼多事情,但是國內大部分劇組目前的水平,逼迫你必須成為一個綜合性人才。

『玖』 急急啊,報考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的幾個疑問!!
職高生機可以參加三校生高考,也可以參加普通高考,但是二者只能任選其一,所以你如果已經轉到了職高學校,呢你就可以報名參加普通高考,只要你的分數達到了本科錄取線,一樣會被本科錄取的。
所以你報名時可以直接報本科,也可以本科與告知同時兼報,這一點電影學院的招生簡章里是允許的。
『拾』 非專業導演人員拍電影對國內電影市場發展有哪些影響
就是會讓很多人覺得為什麼中國現在電影質量這么差,但是往往是因為這些人沒有投入到自己的電影事業中就產生了這些不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