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先選擇一部電影,再寫出電影的導演、編劇、主演以及其他相關資料,最後寫一篇簡短的影評
要拍給你嗎
Ⅱ 電影的導演、製片人、監制、編劇、策劃、出品人等都是干什麼的大小順序是什麼
一般製作人許可權最大,導演其次。其它沒有大小順序,只是分工不同。
1.導演:主要負責電影中的演出部份,以及管理電影中的創意部份。如張藝謀、馮小剛。
2.製片人:可能是個人,也可能是公司。負責劇本統籌、前期籌備、組建攝制組(包括演職人員以及攝制器材的合同簽訂)、攝制資金成本核算、財務審核;執行拍攝生產、後期製作;協助投資方國內、外發行和國內、外申報參獎等工作。如華誼兄弟、王中軍。
3.監制:可能和製片人是同一個人,也可能另有其人。管理整個電視或電影拍片流程相關環節的一切工作,如工作人員的尋找與協調,預算的控制,拍攝時間的進度等,讓電影能在合理的時間與預算下完成。
4.編劇:以文字的形式表述節目或影視的整體設計,作品就叫劇本,是影視劇、話劇中的表演藍本,成就突出的職業編劇被稱為劇作家。如電視劇《母儀天下》的王伊。
5.策劃:製片前中後期及過程中的對內製片工作和對外宣傳,廣告等等方面的工作,從而使電影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
6.出品人:影片的投資人。影片的商業屬性,決定了製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有權決定拍攝影片的一切事務,包括投拍什麼樣的劇本,聘請導演、攝影師、演員和派出影片監制代表它管理攝制資金,審核拍攝經費並控制拍片的全過程。
電影製作流程:
1、選擇劇本
這是最重要的,一般是由製片人來選擇劇本,但是也不缺乏導演來選擇劇本的,但是導演在選擇了一部好的劇本之後就要說服公司以及製片人,來為他投資,但是在21世紀的電影中導演是沒有劇本改編權利的,如果他在開拍前希望改變劇本就必須經過公司上層董事會的批准。
2、資金
電影的成本不僅包括導演,編劇,攝像,演員,場景,拍攝,後期,食宿行等的費用,而且包括市場營銷及宣傳的費用,通常市場營銷及宣傳費用等於拍攝費用或1/2的拍攝費用。每部電影根據概念和要求的不同,可以分為小成本電影,中型製作電影,和大製作電影。小成本電影基本在1000萬人民幣以下,中型製作電影成本基本在1000-8000萬人民幣左右,大製作電影成本在8000萬元以上。
國產小成本電影代表作《失戀33天》(約900萬人民幣,不含宣傳費用),國產中型製作電影代表作《人在囧途之泰囧》(約3000-4000萬人民幣,不含宣傳費用),好萊塢大製作電影代表作《阿凡達》(約6億美元,不含宣傳費用)。
3、選擇導演演員
中國電影不會有選擇導演這種說法的,在一部電影里導演說的算,這就意味著他們不僅要對電影的質量負責還要對片場的其他方面負責,而國際電影製作中導演只需要負責好電影拍攝的任務. 在國際化的電影製作中是劇本選擇導演,而不是導演選擇劇本. 製片人在電影籌備時還要擔當起選擇演員的任務,在中國大陸這些都是由副導演來完成的。
4、明星陣容
在一部成功的電影中,不僅要有很棒的劇本,很好的故事情節,好的導演.最重要的是有大牌明星的參與. 明星是電影中閃亮的焦點,也是電影票房的保障。
5、組建攝制組
攝影組包括:場記、化妝、道具、燈光、美術、後期指導、跟組剪接。
6、電影剪接
在美國的商業電影中,導演是沒有剪接權利的,都是由製片公司進行剪接,但是如果是一線導演的話,那就不同了。
7、發行商
商業電影中發行商和製片商不是一家,發行商是通過競爭來取得發行權,一部電影的好壞也可以通過看發行商來表現。
8、宣傳方式
就拿<強戰世界>來說,早在電影放影4個月前電影的廣告和宣傳海報就已經出爐。
9、電影國際發行
發放電影配音權,剪編權。
10、參加電影節
Ⅲ 為什麼有的電影、電視劇的劇情經常寫崩編劇和導演在創作時如何考慮的
凡是具備專業素養科班出身的編劇,對講故事的基本手法和一個故事應該具備的完整性還是可以保證的。但這個完整性只能在一個人完成的情況下,當下很多本子為了迎合資方口味,一改再改,於是就出現了一個電影出現十幾位編劇的盛況。編劇越多,故事只能越疏離原本的立意,因為每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不同,講出的故事也肯定是要在原作基礎上不斷的做加減。
Ⅳ 一位導演花了12年的時間製作一部電影,起初不知能否完成。關於這樣的材料作文,寫什麼立意
既然無法逃避,那就挺身相迎,和挫折一較高下吧!
強者把握命運,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會勇往直前。在他們眼中,挫折是一種動力,這種動力是無價之寶,無論誰都不會奪去。
有一名推銷員屢閃去拜訪一位客戶,跑了十幾遍,可這位固執的客人始終不肯點頭。
有人問這位推銷員:「他一直不肯答應,你為什麼還不放棄,抓緊時間去拜訪其他客戶吧!」
這個推銷員緩緩地說:「因為他還沒有說:「因為他還同有有說『不』。」
常常我們所遇到的挫折,其實都只是一種考驗,既然生命還沒有對你說「不」,你又何必未戰先降呢?
但很多時候,我們是因為害怕聽到別人的「不」,所以先對自己說「不」,不給自己機會的其實一直都是你自己。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富豪是一帆風順,不經歷失敗的挫折就歷為富豪的。正如美國成功學宗師拿破崙,希爾所說:「幸運之神要贈給你成功的冠冕之前,往往會用逆境嚴峻地考驗你,看看你的耐力與勇氣是否足夠。
李嘉誠14歲就因為父親早逝綴學打工,當過茶樓堂仔、鍾錶店學徒、推銷員;堆英東當過鏟煤工、打鐵工、風煙工、機場苦力,大半生都被港英政府掣肘、封殺;何鴻投得財牌,澳門惡勢力拋出「八大條」,條條要置何鴻於死地;王永慶開磚廠失敗,做木材生意更血本無歸……
面對絕境時,他們沒有絕望,所以他們成為了富人。這就是富人,富人就是這樣煉成的!富人永遠不停地奮斗著、努力著創造機會。對於富人而言,碰到的每一件小事,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機會,所以他們永不會絕望。
Ⅳ 一部電影是怎麼製作而成的導演、編劇、監制是什麼關系,各有什麼職責為什麼一部電影後面打上是某某...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 在電影界發生了一次著名的「新浪潮」運動
法國的電影人率先提出了 「作者電影」的概念 ==他們認為導演拍電影 就像是作者寫文章 攝影機就是導演的筆
「新浪潮」對電影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其影響力逐漸從法國擴散到全世界
由此確定了導演在電影創作中的主導地位
一般是某個影視公司(或者獨立製片人)看中一部劇本 或者一篇小說
他們首先通過支付一定的稿酬 獲得作者授予的改編權以及拍攝權
然後 他們找編劇寫出符合他們要求的而且能通過廣電總局審查的「文學劇本」
文學劇本通過審查後
影視公司(投資方)找導演進行加工修改 寫出適合指導拍攝的「分鏡頭劇本」
同時著手組建劇組--包括 攝影 燈光 美術 各組人員的招募
尋找合適的外景地 搭建必要的內景
尋找符合要求的演員-進行「試鏡」
待資金 人員 各方面都准備後之後 就進入拍攝期
所有鏡頭拍攝完成 稱為「殺青」
導演 剪輯師 進入後期製作階段 其他人的工作基本完成
然後進行宣傳 等待合適的上映時間
編劇是負責文本編寫 導演有權改動劇本
最後一個問題最開始回答了--導演是電影創作中的中心 是一部電影的「作者」
在一部電影製作團隊中,通常存在兩個主要部分,一個是由導演負責的藝術部分,他指導演員的表演、決定畫面的呈現,他要激發演員的表演才能,在整體上決定電影的藝術效果;另一個是由監制負責的運營部分,通常由他制定電影製作計劃:如何時開拍、何時殺青、進度如何,他也負責電影製作的後勤保障,實際上,由他帶領的團隊負責藝術之外的幾乎所有事項。
Ⅵ 想把自己的故事找導演拍成電影,導演找到了,但得寫劇本,而拍一部電影要花費很多時間精力,寫劇本也要花
所以,
第一;一件事情從計劃到實施到完成,看著簡單,其實需要很多步驟,是急不來的
第二;既然決定要做的事情,是需要堅持的
第三;更需要金錢的支撐
Ⅶ 如何寫一篇比較兩個電影的論文 需要寫作細節和寫作結構(包括開頭,正文,結尾。主要是寫作結構)。
http://wenda.tianya.cn/wenda/thread?tid=01a97f8df8f5a336
Ⅷ 這部片的導演是誰
這部片的導演是羅素兄弟,安東尼·羅素(英語:AnthonyRusso)與喬伊·羅素(英語:JosephRusso)均為美國電影及電視導演。
喬伊和安東尼·羅素兄弟已經聯合執導了《美國隊長2:冬日戰士》和《美國隊長3:內戰》,同時他們也將擔任《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上下兩部的導演。
「我希望有些故事線來講述那些次要的角色。」喬伊·羅素近日表示:「在《無限戰爭》中,我們希望重點講述那些原本非一線的超級英雄的故事,我認為,屆時大家將看到那些配角英雄變成主要英雄。」
隨著漫威電影宇宙的發展,《復仇者聯盟》系列中的超級英雄越來越多,《無限戰爭》更是將突破極限。喬伊·羅素就表示:「在這部影片中我們將會有67個超級英雄角色。不過我們並不會給每個角色都平均分配故事線,那樣的話至少需要20部電影和六部電視劇。任何事情都是有限的,沒有什麼是能夠永遠持續下去的,這一點非常重要。」
喬伊·羅素最後說道:「所以,我們打算將『復聯』團隊的一些次要角色變成主要角色,而一些主要角色的戲份則將大幅減少,甚至會在其中消失一段時間。」
《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上)》將於2018年5月上映,同時羅素兄弟執導的《美國隊長3:內戰》則將於今年5月6日上映。
Ⅸ 電影公司拍一部電影,編寫好劇本,做預算,請導演。也就是影視公司出錢出劇本,請個導演拍電影,拍好的電
攝制組是導演建立的,包括演員攝像燈光這些基本上是導演來定的,因為導演一般會找和自己合作過的,這樣才會事半功倍。比如王家衛拍電影,攝影基本上是杜可風,演員基本上是梁朝偉。
Ⅹ 一部電影裡面:製片,出品人,監制,編劇,導演,策劃。。。他們到底是干撒的,什麼關系
順序是這樣排列的:出品人、(製片人)、監制、導演、編劇、策劃、製片
大家看到,出品人和製片兩頭老大,出品人是投資方代表,並不一定是投資老闆本人,有的是找同行業有影響力的人擔任,出品人決定了用哪個導演或演員等,後交由製片人管理具體的事物,比如資金調度、日常事務等都歸製片人管;其實除出品人外,監制才是劇組真正的老大,一方面他要監督運作整部片子的資金;另一方面還要監督導演的創作及拍攝進度;導演和編劇是在拍片前主要是溝通,如何表演、台詞等,在現場導演說了算,用演員、場景、燈光、服裝、化妝、道具等,決定權都在導演一句話,因為這都是創作裡面的部分。策劃主要是表演、場面、投資等,製片是劇組的財政部,主要是派錢,當然策劃和製片是關系最近的,也許一個大的策劃,製片就要超支了。總之一句話,幕後看監制,台前看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