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利·庫布里克最後一部作品是湯姆·克魯斯夫婦主演的電影《大開眼戒(Eyes Wide Shut)》(1999)
斯坦利·庫布里克介紹如下:
斯坦利·庫布里克(Stanley Kubrick)
出生日期 1928年7月26日 逝世日期 1999年3月7日
出生地點 紐約 國家或地區 美國
人物簡介:斯坦利·庫布里克 (Stanley Kubrick)
斯坦利·庫布里克於1928年7月26日出生在美國紐約。盡管他在學校的成績很差,但一直都被認為是一個聰明而有天分的學生。1940年,庫布里克做醫生的父親決定將他送往加利福尼亞跟叔叔住在一起,希望環境的改變能讓他在學習上有所進步。1941年,庫布里克從布郎克斯回到父母身邊完成他初中最後一年的學習,他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終於有了些進步。為了讓庫布里克有些業余愛好,他的父親教會了他國際象棋。正如父親所希望的那樣,庫布里克狂熱地迷上了象棋,而且很快就成為了一個國際象棋高手。國際象棋在庫布里克後來的生涯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他常常用來對付不合作演員的工具,而且也是他的電影中風雅生活的象徵。
在庫布里克13歲生日上,他的父親做了一個現在看來非常明智的決定——送給他一部照相機。很快,庫布里克成了攝影發燒友,為了照相,他走遍了紐約市的大街小巷,並在朋友的暗房裡加工。當他賣出第一張照片給《看(Look)》雜志後,他認識了雜志里的專業攝影師們,並在17歲的時候的到了第一份工作——見習攝影師。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庫布里克定期地在《看(Look)》雜志上發表作品,並開始如飢似渴地接連觀賞各種電影,成了忠實的電影迷。隨後,他跟朋友星格·亞里山卓一起策劃拍攝一部自己的電影。1950年,庫布里克拿出自己所有的存款投資拍攝記錄片《搏鬥的日子(Day of the Fight)》。此後,他又接著拍攝了其他幾部記錄短片(《飛行牧師(Flying padre)》和《航海家(The Seafarer)》)。
通過吸引投資和中央公園里的國際象棋大戰,庫布里克終於能夠在加利福尼亞完成他的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電影——《厭惡與恐懼(Fear an Desire)》(1953)。電影上映後,盡管各方評論褒貶不一,但對庫布里克的導演天分卻是眾口一詞贊不絕口的。庫布里克接下來的兩部電影《殺手之吻(Killer』s Kiss)》(1955)和《謀殺(The killing)》(1956)使好萊塢開始關注這個新起之秀。並在1957年讓他導演了由科爾克·道格拉斯(Kurk Dauglas)主演的《光榮之路(Paths of Glory)》(1957)。其後,道格拉斯再次找到庫布里克並鼓動他接手《斯巴達克司(Spartacus)》(1960)的導演工作。當時的一些輿論認為,庫布里克會被這部高難度的電影難倒,因而可以收斂一點銳氣。但事實上,庫布里克接受了這個挑戰,在電影中加入了大量自己的靈感和風格。許多參與拍攝的工作人員都不習慣於他的風格:攝影師羅素·麥提(Russell Metty)向製片人抱怨庫布里克搶了他的工作。而庫布里克的贊助商則勸告麥提放手讓給庫布里克自己去做,而他只要袖手旁觀就好了。麥提照做了,但諷刺的是,麥提竟憑藉此片獲得了最佳攝影的學院大獎。
庫布里克的下一個計劃是要導演由馬龍·白蘭度主演的《獨眼傑克(One-Eyed Jacks)》(1961),但由於談判破裂,最後白蘭度自己導演了這部電影。對好萊塢已經厭倦並結束了自己第二段失敗的婚姻(第一任妻子死於槍擊)後,庫布里克決定移民英國(盡管庫布里克擁有機師執照,但還是有傳聞他害怕飛行),他其後的所有電影作品都在英國完成。庫布里克在英國導演的第一部作品是《洛麗塔(Lolita)》(1962)。在這部電影里,庫布里克異常小心地建構和引導,以便它可以便它可以通過審查委員會的嚴格審查。在當時,審查委員會能輕易地毀掉一部電影在商業上的所有成就。
電影《奇愛博士(Dr. Strangelove or: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1964)對庫布里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冒險,在此之前,原子彈從來沒有被用來充當過喜劇的主題。由於原本是為舞台劇創作的劇本,庫布里克覺得有太多自己創作的橋段過於滑稽荒誕而不能運用在電影里。但因為庫布里克的電影在評論界和商業上的巨大成功,使得他能夠在財政上和藝術上擁有很大的自由去完成任何自己喜歡的主題。在這一段時間里,庫布里克關注的事物開始多樣化,在各個階段他總是同時有著好幾個計劃:《藍月亮(Blue Moon)》(一個關於好萊塢第一部色情電影的故事),《拿破崙(Napoleon)》(一個電影版的歷史傳記,但由於工作組在另一個類似題材上的失敗而放棄),《戰爭謊言(Wartime Lies)》(以二戰中的歐洲為背景,但最終由於《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1993)出現而放棄),以及《狂想曲(Rhapsody)》(後來被拍成了《大開眼界(Eyes Wide Shut)》(1999))。這些計劃都沒有在當時完成,而他所完成的是一部與科幻小說作家阿瑟·C·克拉克合作的《2001:太空奧德賽(2001:A Space Odyssey)》(1968)。這部電影受到了空前的贊譽,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拍得最好的科幻片。這以後,它成了科幻片的一個里程碑,也成為所有後來的科幻片竟相模仿的對象。在《2001:太空奧德賽》之後,庫布里克完成了作品《發條橙(A Clockwork Orange)》(1971)。它和《洛麗塔》一樣,引起了極大的爭論,成為當年的話題之作。但與《洛麗塔》不同,這次議論的焦點不僅是對性的描寫,還有對暴力的表現。1975年,庫布里克導演了《巴里·林頓(Barry Lyndon)》,這部電影成為了他事業上和生活上的一個轉折點。至此,庫布里克對導演協議以及演員跟工作人員的盡善盡美有了出了名的苛刻要求。演員們往往被要求連續不斷地拍攝數十個鏡頭而不能休息。
在拍攝一部電影的過程中,庫布里克帶領攝制組來到戰火連天的愛爾蘭。在那裡,他們被告知將成為愛爾蘭共和軍攻擊目標。製片人立即離開了愛爾蘭,而庫布里克渴望隱私和寧靜的願望使他從此開始考慮隱居。1973年,在拒絕導演《招魂者(The Exorcist)》後,庫布里克製作了他自己的恐怖片《閃靈(The Shining)》(1980)。而史提芬·金(Stephen King)(《閃靈》是根據他的小說改編的)並不滿意庫布里克對他的小說的改編(事實上,史提芬·金在後來自己又寫了同一個故事的劇本,並在1997年拍成了電影)。《閃靈》之後,庫布里克終於如願以償開始了隱居的日子。經過了7年的休養生息後(在這期間他再次結婚),庫布里克才再次執導《全金屬外殼(Full Metal Jacket)》。這部電影繼續承襲了庫布里克在評論界的極高贊譽並再一次證明了他的票房神化。
進入90年代,庫布里克著手開始與布萊恩·艾爾迪斯合作新片《A.I.》。同時,他導演拍攝了由湯姆·克魯斯夫婦主演的電影《大開眼戒(Eyes Wide Shut)》(1999)。遺憾的是,庫布里克沒能親眼目睹這部電影的面世。1999年3月7日,一代偉大的電影藝術家庫布里克在英國英格蘭的赫特福德郡與世長辭。
「銀幕是一個如此神奇的媒介,它能在傳達情緒與感情的同時仍然饒有趣味。我想這是任何其他形式的藝術所無法企及的。」 ——斯坦利·庫布里克 ,1970
庫布里克電影特色:
1、幾乎所有的庫布里克電影都有旁白如:《2001:太空奧德賽(2001:A Space Odyssey)》,《閃靈(The Shining)》中有代替旁白的標題卡片。
2、庫布里克的電影常常根據小說改編:《洛麗塔(Lolita)》,《殺手之吻(Killer』s Kiss)》。
3、電影中常常出現子彈沿著長得有些誇張的牆平行而又快速地射出:《全金屬外殼(Full Metal Jacket)》(1987)、《2001:太空奧德賽(2001:A Space Odyssey)》。
4、庫布里克的電影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滅絕人性的、非人性化的傾向。
5、對稱的構圖以及鏡頭的頻繁拉伸。
6、電影中常常構造出三方沖突。
7、電影中常常有對激烈的面部表情的大特寫。
8、在需要一串號碼時,庫布里克特別偏愛「114」:這串數是奇愛博士中的解碼器的名字;是《2001:太空奧德賽》中木星探索者的出廠號碼。
9、所有的庫布里克影片中總有一個場景是發生在浴室里的。庫布里克作品年表:
50年代:
《搏鬥的日子》Day of the Fight(1951)擔任導演、剪接、音效
《飛行牧師》Fliying Padre(1951)擔任導演、編劇、攝影
《航海家》The Seafarers(1952)擔任導演、剪接、攝影、音效
《厭惡與恐懼》Fear and Desire(1953)擔任導演、編劇、製片、剪接、攝影
《殺手之吻》Killer』s Kiss(1955)擔任導演、編劇、製片、剪接、攝影
《謀殺》The Killing(1956)擔任導演、編劇
《光榮之路》Paths of Glory(1957)擔任導演、編劇
60年代:《洛麗塔》Lolita(1960)擔任導演
《奇愛博士》Dr.Strangelove(1962)擔任導演、編劇
《斯巴達克思》Spartacus(1964)擔任導演、編劇、製片
《2001》2001:Space Odyssey(1968)擔任導演、編劇
70年代:
《發條橙》A Clockwork Orange(1971)擔任導演、編劇、製片
《巴里·林頓》Barry Lyndon擔任導演、編劇、製片
80年代:《閃靈》The Shinning(1980)擔任導演、編劇、製片
《全金屬外殼》Full Metal Jacket(1987)擔任導演、編劇、製片
90年代:《大開眼戒》Eyes Wide Shut(1999)擔任導演、編劇、製片
❷ 庫布里克導的片子有哪些
庫布里克作品年表:
50年代:《搏鬥的日子》Day of the Fight(1951)擔任導演、剪接、音效
《飛行牧師》Fliying Padre(1951)擔任導演、編劇、攝影
《航海家》The Seafarers(1952)擔任導演、剪接、攝影、音效
《厭惡與恐懼》Fear and Desire(1953)擔任導演、編劇、製片、剪接、攝影
《殺手之吻》Killer』s Kiss(1955)擔任導演、編劇、製片、剪接、攝影
《謀殺》The Killing(1956)擔任導演、編劇
《光榮之路》Paths of Glory(1957)擔任導演、編劇
60年代:《洛麗塔》Lolita(1960)擔任導演
《奇愛博士》Dr.Strangelove(1962)擔任導演、編劇
《斯巴達克思》Spartacus(1964)擔任導演、編劇、製片
《2001年太空漫遊》2001:Space Odyssey(1968)擔任導演、編劇
70年代:《發條橙》A Clockwork Orange(1971)擔任導演、編劇、製片
《巴里·林登》Barry Lyndon擔任導演、編劇、製片
80年代:《閃靈》The Shinning(1980)擔任導演、編劇、製片
《全金屬外殼》Full Metal Jacket(1987)擔任導演、編劇、製片
90年代:《大開眼戒》Eyes Wide Shut(1999)擔任導演、編劇、製片
「銀幕是一個如此神奇的媒介,它能在傳達情緒與感情的同時仍然饒有趣味。我想這是任何其他形式的藝術所無法企及的。」
——斯坦利·庫布里克 ,1970
斯坦利·庫布里克於1928年7月26日出生在美國紐約。盡管他在學校的成績很差,但一直都被認為是一個聰明而有天分的學生。1940年,庫布里克做醫生的父親決定將他送往加利福尼亞跟叔叔住在一起,希望環境的改變能讓他在學習上有所進步。1941年,庫布里克從布郎克斯回到父母身邊完成他初中最後一年的學習,他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終於有了些進步。為了讓庫布里克有些業余愛好,他的父親教會了他國際象棋。正如父親所希望的那樣,庫布里克狂熱地迷上了象棋,而且很快就成為了一個國際象棋高手。國際象棋在庫布里克後來的生涯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他常常用來對付不合作演員的工具,而且也是他的電影中風雅生活的象徵。
在庫布里克13歲生日上,他的父親做了一個現在看來非常明智的決定——送給他一部照相機。很快,庫布里克成了攝影發燒友,為了照相,他走遍了紐約市的大街小巷,並在朋友的暗房裡加工。當他賣出第一張照片給《看(Look)》雜志後,他認識了雜志里的專業攝影師們,並在17歲的時候的到了第一份工作——見習攝影師。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庫布里克定期地在《看(Look)》雜志上發表作品,並開始如飢似渴地接連觀賞各種電影,成了忠實的電影迷。隨後,他跟朋友星格·亞里山卓一起策劃拍攝一部自己的電影。1950年,庫布里克拿出自己所有的存款投資拍攝記錄片《搏鬥的日子(Day of the Fight)》。此後,他又接著拍攝了其他幾部記錄短片(《飛行牧師(Flying padre)》和《航海家(The Seafarer)》)。
通過吸引投資和中央公園里的國際象棋大戰,庫布里克終於能夠在加利福尼亞完成他的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電影——《厭惡與恐懼(Fear an Desire)》(1953)。電影上映後,盡管各方評論褒貶不一,但對庫布里克的導演天分卻是眾口一詞贊不絕口的。庫布里克接下來的兩部電影《殺手之吻(Killer』s Kiss)》(1955)和《謀殺(The killing)》(1956)使好萊塢開始關注這個新起之秀。並在1957年讓他導演了由科爾克·道格拉斯(Kurk Dauglas)主演的《光榮之路(Paths of Glory)》(1957)。其後,道格拉斯再次找到庫布里克並鼓動他接手《斯巴達克司(Spartacus)》(1960)的導演工作。當時的一些輿論認為,庫布里克會被這部高難度的電影難倒,因而可以收斂一點銳氣。但事實上,庫布里克接受了這個挑戰,在電影中加入了大量自己的靈感和風格。許多參與拍攝的工作人員都不習慣於他的風格:攝影師羅素·麥提(Russell Metty)向製片人抱怨庫布里克搶了他的工作。而庫布里克的贊助商則勸告麥提放手讓給庫布里克自己去做,而他只要袖手旁觀就好了。麥提照做了,但諷刺的是,麥提竟憑藉此片獲得了最佳攝影的學院大獎。
庫布里克的下一個計劃是要導演由馬龍·白蘭度主演的《獨眼傑克(One-Eyed Jacks)》(1961),但由於談判破裂,最後白蘭度自己導演了這部電影。對好萊塢已經厭倦並結束了自己第二段失敗的婚姻(第一任妻子死於槍擊)後,庫布里克決定移民英國(盡管庫布里克擁有機師執照,但還是有傳聞他害怕飛行),他其後的所有電影作品都在英國完成。庫布里克在英國導演的第一部作品是《洛麗塔(Lolita)》(1962)。在這部電影里,庫布里克異常小心地建構和引導,以便它可以便它可以通過審查委員會的嚴格審查。在當時,審查委員會能輕易地毀掉一部電影在商業上的所有成就。
電影《奇愛博士(Dr. Strangelove or: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1964)對庫布里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冒險,在此之前,原子彈從來沒有被用來充當過喜劇的主題。由於原本是為舞台劇創作的劇本,庫布里克覺得有太多自己創作的橋段過於滑稽荒誕而不能運用在電影里。但因為庫布里克的電影在評論界和商業上的巨大成功,使得他能夠在財政上和藝術上擁有很大的自由去完成任何自己喜歡的主題。在這一段時間里,庫布里克關注的事物開始多樣化,在各個階段他總是同時有著好幾個計劃:《藍月亮(Blue Moon)》(一個關於好萊塢第一部色情電影的故事),《拿破崙(Napoleon)》(一個電影版的歷史傳記,但由於工作組在另一個類似題材上的失敗而放棄),《戰爭謊言(Wartime Lies)》(以二戰中的歐洲為背景,但最終由於《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1993)出現而放棄),以及《狂想曲(Rhapsody)》(後來被拍成了《大開眼界(Eyes Wide Shut)》(1999))。這些計劃都沒有在當時完成,而他所完成的是一部與科幻小說作家阿瑟·C·克拉克合作的《2001:太空奧德賽(2001:A Space Odyssey)》(1968)。這部電影受到了空前的贊譽,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拍得最好的科幻片。這以後,它成了科幻片的一個里程碑,也成為所有後來的科幻片竟相模仿的對象。
在《2001:太空奧德賽》之後,庫布里克完成了作品《發條橙(A Clockwork Orange)》(1971)。它和《洛麗塔》一樣,引起了極大的爭論,成為當年的話題之作。但與《洛麗塔》不同,這次議論的焦點不僅是對性的描寫,還有對暴力的表現。1975年,庫布里克導演了《巴里·林頓(Barry Lyndon)》,這部電影成為了他事業上和生活上的一個轉折點。至此,庫布里克對導演協議以及演員跟工作人員的盡善盡美有了出了名的苛刻要求。演員們往往被要求連續不斷地拍攝數十個鏡頭而不能休息。
在拍攝一部電影的過程中,庫布里克帶領攝制組來到戰火連天的愛爾蘭。在那裡,他們被告知將成為愛爾蘭共和軍攻擊目標。製片人立即離開了愛爾蘭,而庫布里克渴望隱私和寧靜的願望使他從此開始考慮隱居。1973年,在拒絕導演《招魂者(The Exorcist)》後,庫布里克製作了他自己的恐怖片《閃靈(The Shining)》(1980)。而史提芬·金(Stephen King)(《閃靈》是根據他的小說改編的)並不滿意庫布里克對他的小說的改編(事實上,史提芬·金在後來自己又寫了同一個故事的劇本,並在1997年拍成了電影)。《閃靈》之後,庫布里克終於如願以償開始了隱居的日子。經過了7年的休養生息後(在這期間他再次結婚),庫布里克才再次執導《全金屬外殼(Full Metal Jacket)》。這部電影繼續承襲了庫布里克在評論界的極高贊譽並再一次證明了他的票房神化。
進入90年代,庫布里克著手開始與布萊恩·艾爾迪斯合作新片《A.I.》。同時,他導演拍攝了由湯姆·克魯斯夫婦主演的電影《大開眼戒(Eyes Wide Shut)》(1999)。遺憾的是,庫布里克沒能親眼目睹這部電影的面世。1999年3月7日,一代偉大的電影藝術家庫布里克在英國英格蘭的赫特福德郡與世長辭。
庫布里克電影特色:
1、幾乎所有的庫布里克電影都有旁白如:《2001:太空奧德賽(2001:A Space Odyssey)》,《閃靈(The Shining)》中有代替旁白的標題卡片。
2、庫布里克的電影常常根據小說改編:《洛麗塔(Lolita)》,《殺手之吻(Killer』s Kiss)》。
3、電影中常常出現子彈沿著長得有些誇張的牆平行而又快速地射出:《全金屬外殼(Full Metal Jacket)》(1987)、《2001:太空奧德賽(2001:A Space Odyssey)》。
4、庫布里克的電影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滅絕人性的、非人性化的傾向。
5、對稱的構圖以及鏡頭的頻繁拉伸。
6、電影中常常構造出三方沖突。
7、電影中常常有對激烈的面部表情的大特寫。
8、在需要一串號碼時,庫布里克特別偏愛「114」:這串數是奇愛博士中的解碼器的名字;是《2001:太空奧德賽》中木星探索者的出廠號碼。
9、所有的庫布里克影片中總有一個場景是發生在浴室里的。
❸ 庫布里克的電影好在哪
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比如有的人就認為他的作品是最理性的反人類,並不能稱作是好電影。我第一次接觸庫布里克電影居然是一部禁片《發條橙》。這部片子在創作的時候是被定義為黑色幽默劇。影片是對社會的諷刺與批判,也引發了我關於「何為人」這一命題的思考。網路上對這部作品的批判和探討也一直是熱點。之後我找來了庫布里克的其他作品。
《電影世界》雜志曾經做過一個紀念庫布里克誕辰80周年的專題,裡面有專業人士對於這位大導演以及他的作品的客觀評價,以及作品的系統介紹,對庫布里克電影感興趣的話找來看一下,一定會有所收獲。
❹ 為什麼世界電影大師(導演)們導演出的電影作品能夠轟動他所在的整個都市,在當時他們所處的社會上產生巨
電影大師們的作品,也不一定是拍出來就引起共鳴和轟動的。例如斯坦利庫布里克的《閃靈》和《發條橙子》,當年上映並不討好甚至遭到詬病,但好作品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一代代影迷會漸漸的發掘出這些作品的深意和可取之處。
❺ 導演庫布里克有哪些電影震撼到了你
1960年,當庫布里克完成了《斯巴達克斯》的導演工作後,他開始醞釀起了自己的下一步電影:《洛麗塔》。許多人認為這是斯坦利電影生涯的一個轉折點,原因在於自此他贏得了其在好萊塢拍電影的「特殊待遇」——拍自己想拍的東西、絕對的導演控制權…如此,以庫布里克的天賦與叛逆,其電影的「飽受爭議性」與「驚世駭俗性」都是順理成章的了!從被天主教廷封殺的《洛麗塔》,到接收恐嚇信不斷的《發條橙》,再到近乎病態的《大開眼戒》...他的作品幾乎無一倖免引起社會的轟動與爭議。同時,庫布里克也在這些爭論中走向了偉大。
如果你這么想就大錯特錯了,庫布里克可不會跟著套路走!他會反其道行之,讓劇情發生意想不到的轉彎...(至於怎麼轉彎,大家還得自己看。)
不得不說,看庫布里克電影的樂趣之一也在於此:意想不到的情節加意想不到的電影處理手法。
❻ 電影大師排行,史上十大電影導演有哪些
1塔爾科夫斯基.布列松
2伯格曼
3小津安二郎
4庫斯圖里卡
5庫布里克
6奧遜維爾斯
7格里菲斯
8黑澤明
9戈達爾
10科波拉
想要好看電影敬請關注本人微博
濱島__彬彬
http://weibo.com/u/1674443105
❼ 斯坦利·庫布里克執導的最後一部電影是
《大開眼戒》 Eyes Wide Shut (1999)
導演: 斯坦利·庫布里克
編劇: 斯坦利·庫布里克 / 弗雷德里克·拉菲爾
主演: 湯姆·克魯斯 / 妮可·基德曼 / Madison Eginton / Jackie Sawiris / 西德尼·波拉克
類型: 劇情 / 懸疑 / 驚悚
❽ 想知道所有庫布里克的電影。
演員作品
Opération lune (2002)
Making 'The Shining' (1980)
爭戰之日 Day of the Fight (1951)
導演作品
大開眼界 Eyes Wide Shut (1999)
全金屬外殼 Full Metal Jacket (1987)
閃靈 Shining, The (1980)
亂世兒女 Barry Lyndon (1975)
發條橙 A Clockwork Orange (1971)
2001年太空漫遊 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
奇愛博士 Dr.Strange love (1964)
一樹梨花壓海棠 Lolita (1962)
斯巴達克斯 Spartacus (1960)
光榮之路 Paths of Glory (1957)
殺手 The Killing (1956)
死之吻 Killer's Kiss (1955)
不安與慾望 Fear and Desire (1953)
水手 Seafarers, The (1953)
爭戰之日 Day of the Fight (1951)
飛翔的牧師 Flying Padre (1951)
編劇作品
大開眼界 Eyes Wide Shut (1999)
全金屬外殼 Full Metal Jacket (1987)
閃靈 Shining, The (1980)
亂世兒女 Barry Lyndon (1975)
發條橙 A Clockwork Orange (1971)
2001年太空漫遊 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
奇愛博士 Dr.Strange love (1964)
一樹梨花壓海棠 Lolita (1962)
光榮之路 Paths of Glory (1957)
死之吻 Killer's Kiss (1955)
不安與慾望 Fear and Desire (1953)
飛翔的牧師 Flying Padre (1951)
❾ 電影《大開眼界》,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的那部電影,有那位看懂了說的是什麼含義啊
我感覺是講看似平靜的生活其實蘊藏著無限的誇張的可能。
每個人都有自己原始的慾望,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現方法。
看的一多汗啊~!
❿ 庫大師的電影你看過幾部
《光榮之路》、《斯巴達克斯》、《洛麗塔》、《奇愛博士》、《2001》《巴里·林登》、《發條橙》。個人感受:《斯巴達克斯》主要看演員的表演。《洛麗塔》主要是那種黑色喜劇味道。《巴里·林登》看的是那種英國繪畫式的場景以及巴洛克音樂的營造的氣氛。《發條橙》則是歌劇音樂與打鬥場面的顛覆式結合。其他的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