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唐伯虎點秋香里有一句台詞,後半句是一朵梨花壓海棠,前面是什麼
《唐伯虎點秋香》里有一句台詞,後半句是一朵梨花壓海棠,前面是:人稱玉樹臨風勝潘安。
《唐伯虎點秋香》經典台詞:
人好金銀貴,我慕桃花仙。
仙人種桃樹,摘花換酒錢。
酒醒花前坐,醉卧花中眠。
願為酒花死,不鞠車馬前。
(1)周星馳電影一樹梨花壓海棠擴展閱讀:
《唐伯虎點秋香》演員表:
1、周星馳
周星馳,1962年6月22日生於香港,祖籍浙江寧波,中國香港演員、導演、編劇、製作人、商人,畢業於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
1980年成為麗的電視台的特約演員,從而進入演藝圈。
1981年出演個人首部電視劇《IQ成熟時》。
1988年將演藝事業的重心轉向大銀幕,並於同年出演電影處女作《捕風漢子》。
1990年憑借喜劇片《一本漫畫闖天涯》確立其無厘頭的表演風格;同年,因其主演的喜劇動作片《賭聖》打破香港地區票房紀錄而獲得關注。
1991年主演喜劇片《逃學威龍》,並再次打破香港地區票房紀錄。
1995年憑借喜劇愛情片《大話西遊》奠定其在華語影壇的地位。
1999年自導自演的喜劇片《喜劇之王》獲得香港電影年度票房冠軍。
2、鞏俐(GongLi)
鞏俐(GongLi),1965年12月31日出生於遼寧省沈陽市,祖籍山東省濟南市,新加坡籍華裔女演員,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聯合國促進和平藝術家,聯合國全球環境保護大使。
1987年因主演電影《紅高粱》成名,該片獲得第2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1992年憑借電影《秋菊打官司》獲得第4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第1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該片亦獲得金獅獎。
1993年主演電影《霸王別姬》獲得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成為世界影史第二位主演影片包攬歐洲三大電影節最高獎的演員;同年獲得柏林電影節金攝影機獎。
1996年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封面。
1997年擔任戛納電影節評委會成員。
② 有誰知道一樹壓海棠的完整典故嗎
蘇軾的好友張先,年逾80,娶一18歲美貌少女為妾。蘇軾遂作詩曰「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梨花是白色的,而海棠鮮紅嬌嫩,暗指一個白發老者娶一少女為妻。其中「壓」字用得巧妙曖昧。
一樹梨花壓海
「一枝梨花壓海棠」,在周星馳電影上出現,並成為經典台詞,人人傳誦,可能你平時也常用這句話,但是你在說這句話的時候你可知道它到底是什麼含義嗎?北宋著名詞人張先(990—1078,字子野),在80歲時娶了一個18歲的小妾。當時與張先常有詩詞唱和的蘇軾隨著眾多朋友去拜訪他,問老先生得此美眷有何感想,張先於是隨口念道:「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發。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風趣幽默的蘇東坡則當即和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梨花指的是白發的丈夫,海棠指的是紅顏少婦,一個「壓」道盡無數未說之語!
清朝劉廷璣在《在園雜志》里寫道,有年春天他到淮北巡視部屬,「過宿遷民家」,見到「茅舍土階,花木參差,徑頗幽僻」,尤其發現「小園梨花最盛,紛紜如雪,其下海棠一株,紅艷絕倫」,此情此景,令他「不禁為之失笑」地想起了一首關於老人納妾的絕句:
「二八佳人七九郎,蕭蕭白發伴紅妝。
扶鳩笑入鴛幃里,一樹梨花壓海棠。」
這與蘇軾意思相同。
原來,「一樹梨花壓海棠」是老夫少妻,也即「老牛吃嫩草」的委婉的說法。我想「一枝梨花壓海棠」應該也差不多吧
③ "玉樹凌風勝潘安,一枝梨花壓海棠"出自哪裡
出處:出自電影《唐伯虎點秋香》周星弛的台詞(人稱玉樹臨風勝潘安,一樹梨花壓海棠的小淫蟲周伯通)。
《唐伯虎點秋香》是永盛電影製作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喜劇電影,由周星馳、李力持執導,周星馳、鞏俐、鄭佩佩等主演。
影片講述了江南才子唐伯虎對華太師府上的丫鬟秋香一見鍾情,在船夫的幫助下他施展計謀混進了華府。經過一番曲折,唐伯虎終於與秋香拜堂成婚。
影片於1993年7月1日在中國香港上映,並以4017萬港元的票房成為1993年香港電影年度票房冠軍。被稱為「後現代主義的經典之作」的《唐伯虎點秋香》是周星馳古裝喜劇片的代表作之一,影片延續了他的無厘頭搞笑風格。 香港電影「盡皆癲狂,盡皆過火」的風格可以在這部電影里找到多處注腳。
④ 『一朵梨花壓海棠…』的完整台詞
《唐伯虎點秋香》周星弛台詞:「一朵梨花壓海棠 玉樹臨風勝潘安,一樹梨花壓海棠的小淫蟲周伯通。」
「梨花」指「白頭老人」,「海棠」是「紅顏少婦」
一朵梨花壓海棠,指的是「老牛吃嫩草」。梨花是白色的,而海棠鮮紅嬌嫩,暗指一個白發老者娶一少女為妻。其中「壓」字用得巧妙曖昧。
拓展資料
上聯「玉樹臨風勝潘安,一朵梨花壓海棠」
下聯「風流倜儻如門慶,十分姿色償花蕊」。
⑤ 一朵梨花壓海棠 這句話是那部電影 誰說的
是一樹梨花壓海棠 《洛麗塔》的另外一個名字 形象的指了頭發已經蒼白的男主人公 和如海棠花的女孩
⑥ 「一樹梨花壓海棠」指的是什麼姐弟戀,老夫配少妻,還是三角戀!
老夫配少妻蘇軾的好友張先,年逾80,娶一18歲美貌少女為妾。蘇軾遂作詩曰「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梨花是白色的,而海棠鮮紅嬌嫩,暗指一個白發老者娶一少女為妻。其中「壓」字用得巧妙曖昧。
一樹梨花壓海
「一枝梨花壓海棠」,在周星馳電影上出現,並成為經典台詞,人人傳誦,可能你平時也常用這句話,但是你在說這句話的時候你可知道它到底是什麼含義嗎?北宋著名詞人張先(990—1078,字子野),在80歲時娶了一個18歲的小妾。當時與張先常有詩詞唱和的蘇軾隨著眾多朋友去拜訪他,問老先生得此美眷有何感想,張先於是隨口念道:「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發。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風趣幽默的蘇東坡則當即和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梨花指的是白發的丈夫,海棠指的是紅顏少婦,一個「壓」道盡無數未說之語!
清朝劉廷璣在《在園雜志》里寫道,有年春天他到淮北巡視部屬,「過宿遷民家」,見到「茅舍土階,花木參差,徑頗幽僻」,尤其發現「小園梨花最盛,紛紜如雪,其下海棠一株,紅艷絕倫」,此情此景,令他「不禁為之失笑」地想起了一首關於老人納妾的絕句:
「二八佳人七九郎,蕭蕭白發伴紅妝。
扶鳩笑入鴛幃里,一樹梨花壓海棠。」
這與蘇軾意思相同。
原來,「一樹梨花壓海棠」是老夫少妻,也即「老牛吃嫩草」的委婉的說法。我想「一枝梨花壓海棠」應該也差不多吧
⑦ "一樹梨花壓海棠"出自哪裡
原文是「一樹梨花壓海棠」,被用作 lolita的電影譯名。
由於白居易的「梨花一枝春帶雨」也很有名,常常就混成了
「一枝梨花壓海棠」了。
「一樹梨花壓海棠」典自宋代蘇東坡嘲笑好友詞人張先
(990-1078,字子野)的調侃之作 。
據說張先在80歲時娶了一個18歲的小妾,當時與張先常有詩詞
唱和的蘇軾隨著眾多朋友去拜訪他,問老先生得此美眷有何感
想,張先於是隨口念道: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發。
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
風趣幽默的蘇東坡則當即和一首: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
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東坡調侃之辭: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
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梨花指的是白發的丈夫,海棠指的是紅顏少婦,
一個「壓」道盡無數未說之語!
⑧ 一枝梨花壓海棠是什麼意思
原文是「一樹梨花壓海棠」,被用作 lolita的電影譯名。由於白居易的「梨花一枝春帶雨」也很有名,常常就混成了「一枝梨花壓海棠」了。
北宋著名詞人張先(990—1078,字子野),在80歲時娶了一個18歲的小妾。當時與張先常有詩詞唱和的蘇軾隨著眾多朋友去拜訪他,問老先生得此美眷有何感想,張先於是隨口念道:「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發。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風趣幽默的蘇東坡則當即和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參考資料:http://spaces.msn.com/members/dkt/Blog/cns!1psfthzG-qfZB5aKJuQ1ENUA!112.entry
⑨ 關於「一樹梨花壓海棠」的出處和典故
「一樹梨花壓海棠」典出自宋代詞人張先(990—1078,字子野)和蘇東坡之間的一次文人間的調侃。原因是張先在80歲時娶了18歲的女子為妾,一次聚會上,作為好朋友的蘇軾做了一首詩來開玩笑調侃他:「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梨花是白色的,而海棠鮮紅嬌嫩,暗指一個白發老者娶一少女為妻,是「老牛吃嫩草」的一種委婉雅緻的說法。其中「壓」字用得巧妙曖昧,別有韻味。怎奈 「雨打梨花深閉門」,梨通「離」,註定了只是驛路梨花。
(9)周星馳電影一樹梨花壓海棠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一樹梨花壓海棠」是廣見於明代迄今筆記小說的民間段子,目前發現的最早版本出自明代蔣一葵的《堯山堂外紀》。
之後如《北華月刊》、《寄廬茶座》、《拾慧篇》等書都收錄有類似的段子,故事主人公和詩句各有不同,但都沒說作者是蘇軾,只說是民間「某翁」「浙江定海徐某」或者「滬上詩翁陳某」等所作。
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出現蘇軾寫「一樹梨花壓海棠」調侃張先的說法。此說法系把民間故事與歷史事實混為一談。
蘇軾的確曾因張先納妾而相互和詩,蘇軾寫的是《張子野年八十五尚聞買妾述古令作詩》,張先的詩沒流傳下來,宋代葉夢得《石林詩話》里收錄了兩殘句:愁似鰥魚知夜永,懶同蝴蝶為春忙。
⑩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梨花是白色的,而海棠鮮紅嬌嫩,暗指一個白發老者娶一少女為妻。其中「壓」字用得巧妙曖昧。 解釋的非常合理。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天聖八年(1030)進士。歷任宿州掾、吳江知縣、嘉禾(今浙江嘉興)判官。皇佑二年(1050),晏殊知永興軍(今陝西西安),辟為通判。後以屯田員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嘗知安陸,故人稱"張安陸"。治平元年(1064)以尚書都官郎中致仕,元豐元年卒,年八十九。張先"能詩及樂府,至老不衰"(《石林詩話》卷下)。其詞內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詩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對都市社會生活也有所反映,語言工巧。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