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少林寺18羅漢電影演員

少林寺18羅漢電影演員

發布時間:2021-07-23 06:18:21

Ⅰ 少林寺電影 演員

《少林寺》是由中原電影製片公司製作的一部動作電影。由張鑫炎執導,薛後、盧兆璋編劇,李連傑、於海、丁嵐、計春華、於承惠聯袂主演。該片講述的是隋唐年間,著名武術家神腿張抗暴助義,遭王仁則陷殺,其子小虎幸被少林武僧曇宗救出,小虎為報父仇,拜曇宗為師,取名覺遠,習武少林,並落發為沙彌的故事。《少林寺》於1982年1月21日在中國香港公映。

Ⅱ 少林十八羅漢是哪幾個啊

1. 降龍羅漢:慶友尊者,傳說曾降伏惡龍。 2. 坐鹿羅漢:賓羅跋羅多尊者,曾乘鹿入皇宮勸喻國王學佛修行。 3. 舉缽羅漢:迦諾迦跋厘隋閣,是一位托化緣的行者。 4. 過江羅漢:跋陀羅尊者,過江似蜻蜓點水。 5. 伏虎羅漢:賓頭盧尊者,曾降伏過猛虎。 6. 靜坐羅漢:諾距羅尊者,又為大力羅漢,因過去乃武士出身,故力大無窮。 7. 長眉羅漢:阿氏多尊者,傳說出生時就有兩條長眉。 8. 布袋羅漢:因揭陀尊者,常背一布袋笑口常開。 9. 看門羅漢:注茶半托迦尊者,為人盡忠職守。 10. 探手羅漢:半托迦尊者,因打坐完常只手舉起伸懶腰,而得此名。 11. 沉思羅漢:羅怙羅尊者,佛陀十大弟子中,以密行居首。 12. 騎象羅漢:迦理迦尊者,本是一名馴象師。 13. 歡喜羅漢:迦諾伐蹉尊者,原是古印度一位雄辯家。 14. 笑獅羅漢:羅弗多尊者,原為獵人,因學佛不再殺生,獅子來謝,故有此名。 15. 開心羅漢:戍博迦尊者,曾袒露其心,使人覺知佛於心中。 16. 托塔羅漢:蘇頻陀,是佛陀所收最後一名弟子,他因懷念佛陀而常手托佛塔。 17. 芭蕉羅漢:伐那婆斯尊者,出家後常在芭蕉樹下修行用功。 18.挖耳羅漢:那迦犀那尊者,以論「耳根清凈」聞名,故稱挖耳羅漢

Ⅲ 少林寺電影主要演員

少林寺電影主要演員。那這個那裡都只有演員有好多呀,王寶強也演演過李連傑也演過。

Ⅳ 少林18羅漢都是誰啊

十八羅漢是十六羅漢加二尊者而來的,因此,先說十六羅漢。
佛經中講,十六羅漢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他們遵佛的囑托,不入涅盤,常住人間,普度眾生。最早北涼、道泰譯的《入大乘論》中說:「尊者賓頭盧、尊者羅骺羅如是等十六諸大聲聞----守護佛法,」但未列出其餘十四人的名字。最早十六羅漢的名字,是從何處來的呢?是唐、玄奘法師譯的《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簡稱《法住記》)中最早記載的。

「阿羅漢」有三義:
其一曰「殺賊」,殺滅煩惱之賊;
其二曰「應供」,謂應受人天供養;
其三曰「無生」,謂不在受生死輪回的束縛,已達不生不滅的境界。
十六羅漢的名稱:賓頭盧突羅奢(俗稱「坐鹿羅漢」)、迦諾迦伐磋(「喜慶羅漢」、知一切善惡法)、迦諾迦跋厘惰奢(「舉缽羅漢」)、蘇頻陀(「托塔羅漢」)、諾矩羅(「靜坐羅漢」)、跋陀羅(「過江羅漢」、意思為賢者)、迦理迦(「騎象羅漢」、佛的侍者)、伐奢羅弗多羅(「笑獅羅漢」、意思為「金剛子」)、戍博迦(「開心羅漢」、意思為「賤民」或「男根斷者」,出家前是個宦者)、半托迦(「探手羅漢」、意思為「路邊生」)、羅骺羅(「沉思羅漢」、釋迦牟尼的親生兒子)、那伽犀那(「挖耳羅漢」、意思為「龍軍」,習慣上稱「那先比丘」)、因揭陀(「布袋羅漢」)、伐那娑斯(「芭蕉羅漢」)、阿氏多(「長眉羅漢」、佛的侍者)、注荼半托迦(「看門羅漢」、是半托迦的弟弟)。
十六羅漢的形象:是後來的藝術家憑著自己的想像畫出來的,原本沒有定型的形象。現存最早的十六羅漢雕像在杭州煙霞洞,是吳越王的妻弟發願所造。
後來如王維、貫休、李公鱗、張僧鷂、仇英等著名畫家都畫過十六羅漢圖。

十八羅漢是怎麽來的呢?古代的中國人認為「九」是吉利數,因此總認為「十六」沒有「十八」(兩個「九」)好,如「十八般武藝」、「十八學士」----唐朝以後,十六羅漢又被加了兩個尊者,成「十八羅漢」。
最早知道「十八羅漢」的是北宋的蘇東坡,他自民間得到蜀、簡州、金水張氏所畫之「十八羅漢圖」,但十八羅漢的名字蘇東坡卻未列出。
宋代的志磐在其《佛祖統記》中認為:第十七位羅漢和第十八位羅漢應該是迦葉尊者與君徒缽嘆尊者(《彌勒下生經》中記載)。
直到清朝乾隆年間,乾隆皇帝和章嘉呼圖克圖活佛認為:十八羅漢的最後兩位應該是降龍羅漢(迦葉尊者)和伏虎羅漢(彌勒尊者),降龍伏虎很合中國人的口味,在加上是欽定,從此十八羅漢便被規定了下來。
西藏認為嘎沙雅巴尊者是降龍羅漢,納達密答喇尊者是伏虎羅漢。
有些寺廟除十六羅漢外,另加上玄奘和彌勒,或錯將第一尊者賓頭羅跋羅惰奢分為二人再加慶友,有的將《因果見識頌》作者摩那羅多和《法住記》作者難提密多羅認為是降龍和伏虎,都不對。

五百羅漢:他們的來歷,有以下幾種說法。
其一指跟隨佛祖聽法傳道的五百弟子,其二指參加印度佛教史上第一次結集三藏或第四次結集三藏的五百比丘,其三指言五百羅漢為五百大雁所化(見《賢愚經》),其四說五百羅漢的前身是五百蝙蝠(見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其實,在任何佛經中都沒有記載五百羅漢的名號,「五百」,只是言其多而已。
至於五百羅漢怎麽到中國以及他們的名字----略!不過,由於五百羅漢人數眾多,面孔一時難以分清,以至有些人借機混了進來,硬充羅漢。如成都寶光寺的羅漢堂內,康熙和乾隆分別被塑為奢夜多尊者和直福德尊者。
在佛教中,羅漢所證的果次於佛和菩薩,因此地位也比他們低,他們住的地方只能叫「堂」而不能叫做「殿」的。
羅漢的修行非常好,所以是「金身」,但從普度眾生的角度來考察,就很難說了。
因此,菩薩的地位要比他們高的多。菩薩為了入世救世,有時甚至犧牲自我,不計個人得失,是這些「小乘」羅漢不能比的。在很多的佛經中,釋迦牟尼佛經常呵罵阿羅漢,說他們是「焦芽敗種」,自私自利,是應該向菩薩好好學習的。

Ⅳ 少林十八羅漢的簡介

十八羅漢最先是指佛教傳說中十八位永住世間護持正法的阿羅漢。十八羅漢是十六羅漢加二尊者而來的,十八羅漢原只有十六羅漢,都是釋迦牟尼的弟子,均是歷史人物。十六羅漢主要流行於唐代,至唐末,開始出現十八羅漢,到宋代時,則盛行十八羅漢了。十八羅漢的出現;可能與中國文化中對十八的傳統偏好有關。
十六羅漢(羅漢即阿羅漢,又稱十六尊者)。據經典說,有十六位佛的弟子受了佛的囑咐,不入涅盤。公元2世紀時師子國(今斯里蘭卡)慶友尊者作的《法住記》中,更記載了十六阿羅漢的名字和他們所住的地區。這部書由玄奘法師譯出之後,十六羅漢便普遍受到我國佛教徒的尊敬。到五代時,繪圖雕刻日益普遍起來。後來畫家畫成了十八羅漢,推測畫家原意可能是把《法住記》的作者慶友和譯者玄奘也畫在一起。但後人標出羅漢名字時,誤將慶友列為第十七位住世羅漢,又重復了第一位阿羅漢的名字成為第十八位。雖然宋代已經有人指出了錯誤,但因為繪畫題贊的人有的是名書畫家和文學家,如貫休、蘇東坡、趙松雪等人,所以十八羅漢便很容易地在我國流傳開來。

Ⅵ 電影少林寺和尚救李世民

《少林寺》1982版,主演:李連傑, 計春華, 丁嵐, 於海隋唐年間,著名武術家「神腿張」抗暴助義,遭到了王仁則陷殺,其子小虎逃亡至少林寺為少林武僧曇宗所救。小虎為報父仇,拜曇宗為師,習武少林,並落發為沙彌,法號覺遠。一日,李世民偷渡黃河被王仁則兵馬圍困,覺遠等施計解救。王仁則誣陷少林寺內有人通敵謀反,准備滅掉少林。眾僧浴血奮戰,曇宗戰死。此時李世民率兵返回攻陷洛陽,王兵嘩變,王仁則被覺遠手刃。為繼承曇宗遺志,覺遠受戒為僧,兼負武林統領。唐太宗諭立僧兵,並立碑表彰眾僧義勇。自此,少林習武風盛,名傳四海,威震四方。

Ⅶ 少林寺的演員表

姜大衛 飾 胡德帝

狄龍 飾 蔡德忠

傅聲 飾 方世玉

戚冠軍 飾 胡惠乾

岳華 飾 李式開

劉永 飾 馬超興

王鍾 飾 方大洪

韋弘 飾 洪熙官

郭追 飾 林光耀

唐炎燦 飾 朱都

江生 飾 滿月

山茅 飾 慧先

王龍威 飾 馬福儀

鹿峰 飾 固山貝子

王清 飾 慶春

蔡弘 飾 德昌

施思 飾 嚴詠春

谷峰 飾 滿桂王爺

顧文宗 飾 方丈

沈勞;王憾塵;李壽祺;姜南; 飾 少林長老

韋白;羅莽;林輝煌;葉天行; 飾 少林弟子

陸劍明;孫樹培;余太平; 飾 清兵
《少林寺》是邵氏兄弟公司1976年出品的香港動作電影,由張徹執導, 傅聲、戚冠軍、狄龍等主演。
該片講述了方世玉、蔡德忠等人為各自目的進入少林,成為為俗家弟子,以方世玉為代表的正義一方以少林絕學了卻了自己的仇恨後,發覺清兵已對少林寺展開偷襲行動,決意為少林寺赴湯蹈火。

Ⅷ 少林十八羅漢的人物簡介

慶友尊者,傳說曾降伏惡龍。
迦葉尊者——降龍羅漢
十八羅漢的第十七位,即是「迦葉尊者」,他是在清朝由乾隆皇帝欽定的。據《法住記》說,以上十六位羅漢是佛陀的十六位大弟子,佛命他們常駐人間普渡眾生。
另一說法是第十七位羅漢是《法住記》的作者「慶友尊者」。
傳說古印度有龍王用洪水淹那竭國,將佛經藏於龍宮。後來降龍尊者降服了龍王取回佛經,立了大功,故稱他為「降龍尊者」。
在《濟公外傳》中,濟公是降龍羅漢轉世:降龍羅漢乃佛祖座下弟子,法力無邊,助佛祖降龍伏妖,立下不少奇功。降龍修煉幾百年,卻始終不能得成正果,求教觀音,得知七世塵緣未了,便下凡普渡眾生,了結未了塵緣。 賓羅跋羅多尊者,曾乘鹿入皇宮勸喻國王學佛修行。
端坐神鹿、若有所思 泰然自若、清高自賞
賓度羅是印度十八姓中之一,是貴族婆羅門的望族,跋羅墮閣是名。這位羅漢本來是印度優陀延王的大臣,權傾一國,但他忽然發心去做和尚。優陀延王親自請他回轉做官,他怕國王啰唆,遂遁入深山修行。
有一日,皇宮前出現的一名騎鹿和尚,御林軍認得是跋羅墮閣,連忙向優陀延王報告。
國王出來接他入宮,說國家仍然虛位以待,問他是否回來做官。
他說回來是想導國王出家,
他用種種比喻,說明各種慾念之可厭,結果國王就讓位太子,隨他出家做和尚。 迦諾迦跋厘隋閣,是一位托化緣的行者。
諾迦跋哩陀尊者原是一位化緣和尚。他化緣的方法與眾不同,是高舉鐵缽向人乞食,成道後,世人稱其為「舉缽羅漢」。
迦諾迦伐厘情闍尊者,是一位慈悲平等托缽化緣的行者。藉托缽福利世人,予眾生種植福德,並為他們講說佛法,以身教、言教度化眾生。 跋陀羅尊者,過江似蜻蜓點水。
身負經卷、東渡傳經、跋山涉水、普渡眾生
跋陀羅三字,意譯是賢,但這位羅漢取名跋陀羅,是另有原因。原來印度有一種稀有的樹木,名叫跋陀羅。他的母親懷孕臨盆,是在跋陀羅樹下產下他的,因此就為他取名跋陀羅,並將他送去寺門出家。
相傳東印度群島的佛教,最初是由鈸陀羅傳去的。
他由印度乘船到東印度群島中的爪哇島去傳播佛法,因此稱之為過江羅漢 賓頭盧尊者,曾降伏過猛虎。
在中國佛教領域,最高佛道的釋迦牟尼佛 (如來佛祖)座下處十八羅漢。而伏虎羅漢是十八羅漢中的第十八位,即是「彌勒尊者」,他是在清朝由乾隆皇帝欽定的。另一說法是第十八位羅漢是「四大聲聞」中的「君屠缽嘆」。
傳說伏虎尊者所住的寺廟外,經常有猛虎因肚子餓長哮,伏虎尊者把自己的飯食分給這只老虎,時間一長了猛虎就被他降服了,常和他一起玩耍,故又稱他為「伏虎羅漢」。 諾距羅尊者,又為大力羅漢,因過去乃武士出身,故力大無窮。
清凈修心、神態自若 安詳瑞慶、進彼極樂
諾距羅可譯作大力士,這位羅漢是一位大力羅漢,原為一位戰士,力大無比,後來出家為和尚,修成正果。
他的師父教他靜坐修行,放棄從前當戰士時那種打打殺殺的觀念,故他在靜坐時仍現出大力士的體格。 阿氏多尊者,傳說出生時就有兩條長眉。
巴林石雕長眉羅漢慈祥老者、得道高僧 通察大千,心領神會
阿氏多是梵文無比端正的音譯。這位羅漢的特徵,是生下來就有兩條長長的白眉毛。原來他前世也是一位和尚,因為修行到老,眉毛都脫落了,脫剃兩條長眉毛,仍然修不成正果,死後再轉世為人。
他出世後,有人對他的父親說道:
「佛祖釋迦牟尼也有兩條長眉,你的兒子有長眉,是佛相。」
因此他的父親就送他入寺門出家,終於修成羅漢果。 因揭陀尊者,常背一布袋笑口常開。
因揭陀尊者——布袋羅漢
無量壽佛、乾坤寶袋 歡喜如意、其樂陶陶
因揭陀相傳是印度一位捉蛇人,他捉蛇是為了方便行人免被蛇咬。他捉蛇後拔去其毒牙而放生於深山,因發善心而修成正果。他的布袋原是載蛇的袋。
相傳他在中國顯靈。
於公元九0七年五代梁朝時他在奉化出現,負一袋抄化。
後來在貞明三年(公元九一七年)在岳林寺磐石上說佛偈曰:「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說完他便失蹤了。 注茶半托迦尊者,為人盡忠職守。
看門羅漢威武標桿、警覺凝視 禪杖在握、勇熾邪魔
注茶半托迦尊者,是佛祖釋迦牟尼親信弟子之一,他到各地去化緣,常常用拳頭叫屋內的人出來布施。有一次因人家的房子腐朽,他不慎把它打爛,結果要道歉認錯。
後來他回去問佛祖,佛祖說:「我賜給你一根錫杖,你以後去化緣,不用射門,用這錫杖在人家門上搖動,有緣的人,自會開門,如不開門,就是沒緣的人,改到別家去好了!」
原來這錫杖上有幾個環,搖動時發出「錫錫」的聲音。
人家聽到這聲音,果然開門布舍。 半托迦尊者,因打坐完常只手舉起伸懶腰,而得此名。
安悠自在、呵欠伸腰 神志靈通、自得其樂
半托迦尊者相傳是葯叉神半遮羅之子。據《可哩底母經》說:古印度王舍城內一山邊有葯叉神,名叫婆多,北方犍陀多羅國又有一葯叉神名叫半遮羅,婆多與半遮羅的妻子同時懷孕,於是指腹為婚。婆多生女,半遮羅生子,半遮羅生子就是半托迦出家修成正果,也渡婆多的女兒成道。
他被稱為探手羅漢,因他打坐時常用半迦坐法,此法是將一腿架於另一腿上,即單盤膝法,打坐完畢即將雙手舉起,長呼一口氣。 羅怙羅尊者,佛陀十大弟子中,以密行居首。
沉思羅漢那尊塑像俗稱沉思羅漢,他的特徵面相豐腴、蠶眉彎曲、秀目圓睜、敦厚凝重的風姿之中帶有逸秀瀟灑的氣韻。
羅怙羅多是印度一種星宿的名字。 古印度認為日食月宜是由一顆能蔽日月的星所造成。這位羅漢是在月食之時出世,故取名羅怙羅多,即以該蔽日月之星命名。
沉思羅漢沉思瞑想,在沉思中悟通一切趨凡脫俗。在沉思中能知人所不知,在行功時能行人所不能行。 他的沉思,就是獲取智慧與行動。以【密行】修為著名。 迦理迦尊者,本是一名馴象師。
迦理迦尊者——騎象羅漢
騎象軒昂、頌經朗朗心懷眾生、目及四方
象的梵文名迦理,迦理迦即騎象人之意。象是佛法的象徵,比喻象的威力大,能耐勞又能致遠。
迦理迦本是一位馴象師,出家修行而成正果,故名騎象羅漢。 迦諾伐蹉尊者,原是古印度一位雄辯家。
妖魔除盡、玉宇澄清 揚手歡慶、心花怒放
迦諾迦代蹉尊者,是古印度論師之一。論師即善於談論佛學的演說家及雄辯家。有人問他甚麼叫做喜,他解釋說:由聽覺、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而感到快樂之喜。又有人問他:「何謂之高慶?」他說:「不由耳眼口鼻手所感覺的快樂,就是高慶。例如誠如向佛,心覺佛在,即感快樂。」他在演說及辯論時,常帶笑容,又因論喜慶而名聞遐邇,故名喜慶羅漢,或歡喜羅漢。 羅弗多尊者,原為獵人,因學佛不再殺生,獅子來謝,故有此名。
他與自眷屬一千一百阿羅漢,多分住於缽剌拏洲。六種阿羅漢之五為堪達法阿羅漢,又作可進相阿羅漢,指能迅速精進,而達於不動法者。
他身體魁梧健壯,儀容庄嚴凜然。據說,由於他往生從不殺生,廣績善緣,故此一生無病無痛,而且有五種不死的福力。故又稱他為「金剛子」,深受人們的贊美,尊敬。
雖然他有如此神通,但勤修如故,常常靜坐終日,端然不動。而且能言善辯,博學強記,通曉經書,能暢說妙法 ; 但他難得說法,往往終日不語。他的師兄弟阿難詫異地問他:「尊者,你為何不開一次方便之門,暢說妙法呢 ?」尊者答到:「話說多了,不一定受人歡迎;盡管你句句值千金,卻往往會令人反感。我在寂靜中可得法樂,希望大家也能如此。」
尊者經常將小獅子帶在身邊,所以世人稱他為「笑獅羅漢」。 戍博迦尊者,曾袒露其心,使人覺知佛於心中。
開心見佛、各顯神通 相互比莫、佛力無窮
戍博迦尊者,盛言即唐玄宗開元四年(公元七一六年)來長安的善無畏尊者;他是中天竺國王之太子,國王立他為儲君,他的弟因而作亂,他立即對弟弟說:「你來做皇帝,我去出家。」他的弟弟不信,他說:「我的心中只有佛,你不信,看看吧!」
說也奇怪,他打開衣服,弟弟看見他的心中果然有一佛,因此才相信他,不再作亂。 蘇頻陀,是佛陀所收最後一名弟子,他因懷念佛陀而常手托佛塔。
七層寶塔、佛法通靈 威而不怒、道行超群
塔,是取梵文「塔婆」一詞的第一音而製成的中國字。在佛教傳入中國以前,中國是沒有塔,故特造「塔」字,佛教中的塔,是載佛骨的東西。由於塔是載佛骨的器具,於是塔也成為佛的象徵。托塔羅漢不是托塔天王,托塔天王是菩薩,菩薩和羅漢有分別:菩薩是「大乘」修成的果,而羅漢則是「小乘」修成的果。這羅漢名蘇頻陀,是佛祖釋迦牟尼所收的最後的一位弟子。
他修到五神通,又修得非非想及非想定。
蘇頻陀是佛祖最後一名弟子,他為了紀念師傅,特地把塔隨身攜帶,作為佛祖常在之意。 伐那婆斯尊者,出家後常在芭蕉樹下修行用功。
伐那婆斯尊者——芭蕉羅漢
悠閑隱逸、傲視太虛 仙風道骨、超脫凡塵
伐那婆期梵文為雨的意思。相傳他出生時,雨下得正大,後圖中的芭蕉樹正被大雨打得沙沙作響,他的父親因此為他取名為雨。
他出家後修成羅漢果,又相傳他喜在芭蕉下修行,故名芭蕉羅漢。 那迦犀那尊者,以論「耳根清凈」聞名,故稱挖耳羅漢。
閑逸自得、怡神通竅 橫生妙趣、意味盎然
那迦譯作中文名龍,犀那譯為軍,那迦犀那即龍的軍隊的意思,比喻法力強大,有如龍的軍隊。這位羅漢住在印度半度坡山上。他也是一位論師,因論《耳根》而名聞印度。
所謂耳根,是由於醒覺而生認識,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六種根源之一。
所謂六根清凈,耳根清凈是其中之一。佛教中除不聽各種淫邪聲音之外,更不可聽別人的秘密。
因他論耳根最到家,故取挖耳之形,以示耳根清凈。

閱讀全文

與少林寺18羅漢電影演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楊洋迪麗熱巴電影院劇照 瀏覽:774
希臘的神話電影大全 瀏覽:664
超能查派中文完整電影視頻 瀏覽:992
有文化底蘊的好看英文電影 瀏覽:47
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評委見面會 瀏覽:880
你好李煥英電影網站 瀏覽:167
2017年77什麼電影上映 瀏覽:934
電影院職責業績 瀏覽:330
舔乳頭的電影圖片大全圖片大全圖片搜索 瀏覽:288
我是誰1998成龍電影國語版 瀏覽:498
電影的最後叫什麼名字 瀏覽:382
好看的古代戰爭電影大全集 瀏覽:235
賽車總動員電影腳本英文 瀏覽:319
去電影院不看電影幹嘛 瀏覽:825
最新國產盜墓電影大全鬼吹燈 瀏覽:691
聖經電影全集完整版下載到手機 瀏覽:906
如何拍出有電影質感的圖片 瀏覽:395
成都有4d電影院嗎 瀏覽:677
法國西部電影大全 瀏覽:628
銀聯62電影票 瀏覽: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