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摘金奇緣》(crazyrichasians)能成為「亞裔的《黑
好萊塢版《流星花園》大賣與林書豪「林瘋狂」事件具有同等重要意義
上周末,好萊塢電影史上一件大事發生了!一部主打亞裔演員的《摘金奇緣》(投資3000萬美元)以高達93%的爛番茄好評度,拿下2651萬美元的開畫成績,成為北美周末票房榜冠軍!
這是自1993年的《喜福會》上映以來,又一部進入北美主流院線的亞裔演員商業大片。
在這部電影中,黃皮膚的亞裔不再是書獃子、科學家或是送外賣的,不同階層、不同性格的亞裔在影片中粉墨登場。
當西方主流媒體驚嘆於一部以亞裔為主體的好萊塢電影能取得如此上佳的口碑和票房時,中文媒體關於此片的宣傳和討論卻寥寥無幾。
在口袋君眼中,亞裔商業片《摘金奇緣》大賣,與當年林書豪上演「林瘋狂」一樣,都是一件令全球華人揚眉吐氣的大事!
好萊塢電影的核心賣點是移情與代入感,這樣的成功最直接的推動就是能讓心懷電影夢和籃球夢的亞裔年輕人意識到,亞裔是能拍電影和打籃球的!
亞裔商業片《摘金奇緣》的成功,代表了古老的東方文化,在當代美國影視圈謀求認可和獲得主流媒體關注的雄心。
《摘金奇緣》的成功證明,在好萊塢主流商業電影中,用黃皮膚黑眼睛的亞洲面孔講述一個東方文化故事,是有票房市場的。白人卡司並非好萊塢大片的唯一選擇。
《摘金奇緣》的成功推動了好萊塢至少有五六部亞裔演員主演的電影等待開綠燈,製作人和投資方都在等待此片的票房表現,以決定是否拍攝更多亞裔商業片。
《摘金奇緣》的成功也引發了華納旗下的新線公司啟動了一部以「中國光棍節」為題材的愛情喜劇的計劃。
回顧過去,亞裔演員在好萊塢最缺少的是機會。長期以來,亞裔在美勤奮讀書、低調做人,但在主流大片中往往被剝奪了黃金機會,被白人演員搶走飯碗。
《摘金奇緣》的成功,證明了宣傳東方文化的國際大片是有市場的,身為華人,我們應該用錢投票,從而倒逼好萊塢電影投資方多拍這樣的電影。
亞裔最應該向猶太人學習的品質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以及同行不是敵人,而是盟友。關鍵時刻,我們應該聯合起來爭取利益。
電影《摘金奇緣》講述了一個亞洲版的《拜見婆婆》與好萊塢版的《流行花園》相結合的故事。
新加坡華裔Nick與美籍華裔Rachel在美國交往一年後,Nick邀請Rachel回新加坡參加婚禮並見家長。Rachel內心充滿疑惑,因為Nick每次談及家人,都避而不談。
隨著故事發展,Rachel發現Nick家族背景深厚,極為富有。富豪男友Nick Young的母親Eleanor Young是一位掌控家族運行的「一家之主」,要求Rachel出身名門、見識廣泛、舉止高雅。
Rachel在適應豪門生活、應對婆婆的苛求以及新加坡當地名媛的挑戰中,通過她的獨立、愛與自由精神,感化了婆婆,最終實現了大團圓結局。
盡管《摘金奇緣》在豆瓣的綜合評價為7.2分,只是典型的4星電影,但其成功在於東方文化的內核,多元文化的混合體角色,聚焦階層問題以及滿足西方社會對亞裔生活的強烈好奇心。
電影《摘金奇緣》作為25年來好萊塢第一部全亞裔陣容的主流商業片,其對亞裔的重要性與《黑豹》之於非洲裔的意義相當,代表著亞裔在好萊塢影視圈的崛起。
《摘金奇緣》的成功開創了一種「黃皮膚黑眼睛卡司為主體的電影如何賺取老外觀眾錢」的全新商業模式,為華裔電影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和可能。
『貳』 據說中國明星進軍好萊塢,迄今始終有著一個潛規則,究竟是何
好萊塢完全就是一個提高國際知名度的好跳板,這也是為什麼國內明星們對進軍好萊塢趨之若鶩,但中國明星進入好萊塢確實是有著潛規則的,這個潛規則就是中國籍的中國明星基本不可能拿到主角,基本上都是在劇中打打醬油的小角色,或者一些反面的角色,除非在亞洲地區擁有著絕對實力,不然中國籍的明星基本擔當不了主角的。
中國明星只能飾演小角色一直都是進入好萊塢的潛規則,而這個潛規則來源於好萊塢的歧視,好萊塢認為好萊塢只是白人的好萊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