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梁家輝因為《火燒圓明園》這部電影稱帝後,為什麼被雪藏
搜來的消息
由於梁家輝主演的《火燒圓明園》是改革開放初期,香港與大陸的合拍片,當時兩岸關系很不好,而香港電影發行的很大市場在台灣,幾乎所有香港電影的資金都來自台灣那邊。
當時台灣文化局有個規矩,凡是在內地拍過電影的演員,在台灣一律封殺。
梁家輝年紀輕輕拿了影帝,一下子成了台灣當局的目標,台灣公司讓他寫悔過書,他就是不願意。於是在台灣,凡有他出演的影片,一律不準進院線。不能進台灣的電影院,就意味著失去一大塊票房收入,所以整個1985年,梁家輝沒得到一份片約。 結果失去了台灣市場,就等於沒戲拍了。香港電影公司也不敢找他拍片。於是,在一出手就憑精湛演技征服金像獎的梁家輝就這樣「下崗」了。 這段時間幾乎成了梁家輝演藝生涯中最黑暗的日子。事業不順的梁家輝改行搞設計,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自己做生意,自己當老闆」——和一群從事藝手術的朋友一起在街頭擺地攤做小販,賣首飾和手工藝品,兼給無證小販望風。
『貳』 《火燒圓明園》(電影)的資料
導演 李翰祥
演員 梁家輝 劉曉慶 周潔 張鐵林 陳燁 項堃
『叄』 請問電影《圓明園》的女主演是誰
郝蕾,一個非常有性格的女演員。在《圓明園》中她的表現征服了很多人!!
成名作是十多年前感動無數80後學生的那部電視劇《十七歲不哭》。
『肆』 火燒圓明園的演職員表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來源
『伍』 《圓明園》是郝蕾演的嗎
不是《圓明園》,是《頤和園》。
《頤和園》是2006年上映的一部愛情文藝電影,由郭曉冬、郝蕾、崔林等主演。
該片講述兩個文藝青年歷時十幾年的愛情故事,跨越北京、武漢、重慶、柏林4個城市。
滿意請採納。
『陸』 求:《圓明園》電影評論!
1860年10月18至19日,一把野蠻的烈火將一座名為圓明園的世界建築奇葩化為灰燼。146年過後,金鐵木執導的紀錄片《圓明園》完成了對這座「萬園之園」的一次影像再現,對與之相關的歷史橫斷面進行了一次藝術梳理,讓我們在影像中回溯歷史,在歷史中審視,在審視中反思。
《圓明園》貫以紀錄片之名,實際上與傳統的紀錄片有相當的差異。對於一個不復存在的建築群體,人們無法以寫實的風格來進行敘述。為此,影片靈活將劇情片的多種敘事方式與紀錄片進行「聯姻」。採用演員演繹宮廷帝王生活與修築、毀滅圓明園的歷史,採用數字技術以虛擬的方式再現歷史上「真實的圓明園」,再配以展示繪畫、檔案文獻和圓明園遺址的紀實手法拍攝,講述了圓明園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輝煌到毀滅的整個過程。在「三朝天子齊聚牡丹台」、「雍正煉服仙丹」等故事橋段加入了趣味、幽默、輕松的情節,增添了影片的觀賞性。這種現實與虛擬、歷史與演繹多種表現手法的交叉運用,是對歷史紀錄片的一種大膽嘗試,發展了紀錄片的表現方式,可以稱之為一部記錄歷史的故事片。
在時間縱向上,《圓明園》採用線性敘事,以圓明園建築到毀滅的歷史為主線。在內容的表述方面匠心獨用,主要以外域人土為視角,以當時傳教士和英、法軍人的通信、日記作為切入視點,其中尤以作為外國宮廷畫師的朗世寧為主要敘事線索。以朗世寧和英法聯軍的隨軍牧師麥吉的旁白作為貫穿全片的畫外音。這種表述有別與傳統的以「己方」為視角的手法,以「他方」的言語講述圓明園的建築歷史與遭際命運,避免了歷史評判的「主觀性」,增加了揭密歷史的「客觀性」。如此,以全新的「他方」視角闡述一段歷史,任何人企圖否認這段歷史的真相都是徒勞與無意義的。
同時,這種單一的外域視角表述也使得影片缺少了厚重感。對歷史建築及其事件的紀錄式呈現,理應是一個全方位的追述。對於圓明園的歷史,不應局限於外外域視角,而是可以採用多視角的結合:大清王朝的官方(正史)敘述,清王朝對於「火燒圓明園」是何種看法;民間(百姓)和文人們目睹圓明園被毀後的看法(在已存的文獻中不乏此類信息);歷史學家對於這段歷史又有那些定論與認知(此方面可以采訪當代歷史專家);西方列強(政府)對於洗劫與火燒圓明園的態度,等等。很遺憾,從導演到製片方都沒有在這些方面進行開拓與挖掘,進而對圓明園進行全方位、全景式的歷史展現,這使得影片本身呈現出單調的小家子氣。事實上,一部90分鍾的電影無法承載圓明園這一具有深厚內涵的歷史題材,一部氣勢恢宏的史詩系列才是最佳的選擇。
由此不難判斷,《圓明園》不應且不會成為圓明園歷史的影像化總結,並不是一個句號,而是對圓明園進行藝術表達的一個成品,一個節點。圓明園需要更多的藝術品作更深更廣的描繪,來講述她的榮耀與悲慘,以及與之連帶的民族輝煌與屈辱歷史。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我們有理由相信,不會忘記歷史的中華兒女在未來的歲月里以圓明園為對象,為人類留下一系列藝術財富。
在浩瀚影海中,上世紀70年代香港邵氏金牌導演李翰祥拍攝的《火燒圓明園》就是一部以影像來講述圓明園的藝術精品。這部以慈禧太後為核心人物的影片,將史實與野史進行糅合,以包含深情和悲情的格調將圓明園被毀的歷史呈現。即使以今天的眼光審視,諸如八里橋戰役等段落亦是氣勢恢宏,顯盡歷史滄桑。最後火燒圓明園的旁白低沉激憤,一詠三嘆,令觀者心痛而扼腕長嘆。正如法國歷史學家伯納.布立塞在《圓明園大劫難》中所寫:「圓明園的毀於一旦,相當於凡爾賽宮加盧浮宮博物院以及法國國家圖書館全遭焚毀。」為本民族,我們怎能不痛息?為全人類,我們怎能不嘆息?
在《圓明園》點映過後,得到媒體與有關人士的一致好評,尤其在紀錄片的商業性開拓和特效製作上給予了高度肯定,被譽為「像好萊塢大片一樣好看」,「特效前無古人」。當靜心品味這部歷史紀錄片之後,覺得類似的高度贊譽有明顯的誇大拔高之嫌。由於,影片對準的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內容上無疑具有顯明的中國特色,無法產生《後天》、《鳥與夢飛翔》、《帝企鵝日記》這些關乎人類前程命運、表達自然規律和謳歌生命力一類紀錄片的全球影響力,進而產生世界性的商業價值。熊熊大火過後,5000餘畝的園林建築化為一片荒地,幾乎沒有留下任何完整的地面建築,特效製作團隊僅僅依靠有限的遺址和「四十景圖」等少數文獻實現對圓明園整體式的還原,本就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從整體來看,影片的特效完成了這一要務,讓我們「看到了」圓明園極盛時期的壯闊氣象。然而,在細節方面缺少精雕細琢。比如,「田」字宮室僅以外觀出現缺少空間立體感,迴避了對其中內部架構的展現,顯示出創作方在數字技術方面的力不從心。最後火燒圓明園多是特寫與靜態畫面,沒有出現園林建築燒毀的動態鏡頭,甚至不如《火燒圓明園》的大氣。
就電影技術語言而言,影片的攝影與配樂可圈可點。片中很多表現圓明園的鏡頭極富動感,能夠產生一種美的視覺沖擊效果。在圓明園的修築過程中,影片籠罩在夕陽黃金般的色調下,伴隨的是悠長、舒緩的音樂,恬靜而又富有生機。在圓明園的歷劫時,主導熒幕的是傳統黑白的青灰色彩,伴隨著深沉、悲愴的音樂,流露出一種令人幾近窒息的絕望與悲涼。這些無疑有助於將觀眾融入影片講述的歷史之中,與創作者做心靈的溝通,激發內心的民族情感。
《圓明園》不僅僅是一部關於皇家園林「前世今生」的電影,也訴說了一個「落後就要挨打」的社會法則。影片在敘述進程中,時時刻刻將中國的發展與西方的發展進行橫向對比,極其清晰地將圓明園何以遭到毀滅的原由告訴世人。自視為天朝之國世界之王的大清帝國,自建政以來一個多世紀技術踏步不進,相信依靠馬刀和弓箭就足以主宰統治世界,在群臣眼裡西方先進的天文觀測儀器不過是康熙皇帝的「玩意兒」。這種夜郎自大的自負心態直接衍生了閉關鎖國的落後政策。在乾隆年間達到農業社會的繁榮時,西方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大肆擴展殖民地,建立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國」;美洲擺脫殖民統治,成立美利堅合眾國;法國取得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西方的發展與東方的停滯形成強烈的反差。以致於出使中國的英國人馬嘎爾尼一針見血地指出:「清帝國好比是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它之所以在過去一百五十多年中沒有沉沒,僅僅是由於一班幸運、能幹而警覺的軍官們的支撐,而它勝過其鄰船的地方只在於它的體積和外表。但是,一旦一個沒有才乾的人在甲板上指揮,那就不會再有紀律和安全了。」數十年過後,馬嘎爾尼的論斷得到了應驗。1860年,英法聯軍沿海由南向北攻破天津大沽口,一路勢如破竹進入北京城,作為帝國之主的咸豐皇帝惶惶如喪家之犬逃到承德避暑山莊,大清國門至此被強行打開,近代中國的屈辱歷史由此揭開序幕。
歷史與現實雙重證明,弱肉強食不只是自然界的生存規律,也是社會發展不可迴避的潛規則。民主與和平這些文明的思想只是人類最純粹的善意追求,在國家經濟利益、政治權力面前它顯得異常地蒼白。否則,美國就不會以「世界警察」的名義在全球范圍內東討西伐,就不會出現以一已的力量顛覆伊拉克、鎮壓南聯盟、打擊阿富汗等等強權國際政治事件。同理,一個半世紀前圓明園燃起的熊熊烈人,留給中華民族的是血的教訓!
通觀全片,導演採用了大量的對比手法。將數字化還原的原明園與今天真實的圓明園遺址進行大量的交錯展示,激起人們陣陣的痛息之情。曾經金碧輝煌的宮殿化作灰燼,唯有一段段殘垣斷壁映射出它的富麗與蒼涼。曾經盛極一時的東方博物館已是盪然無存,唯有一件件散存世間的藝術珍品見證著她的與尊貴與悲痛。痛定思痛,《圓明園》化作一段真切的盛世危言,讓生活在鶯歌燕舞和平時代的人們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經過血與淚的洗禮,我們拒絕歷史悲劇的重新上演。
《圓明園》沒有局限於亭台樓閣一磚一瓦的華麗堆砌,沒有拘泥於奇珍異寶的歷史掌故,更講述了大清帝國由強至衰榮辱興敗的歷程。影片開頭是滿清八旗子弟越過長城進軍中原建立帝國的鏡頭畫面。隨後,從康熙皇帝修建「暢春園」與初建「圓明園」,到勤政的雍正擴建「圓明園」,再到乾隆時期的全面大修,正是大清王朝從政權確立到國富民強的歷程,達到中國古代少有的盛景,全球三分之一的白銀存於大清國庫,「如何花錢都是問題」的繁榮昌盛是大興土木的經濟基礎。盡管影片略去了嘉慶和道光兩代皇帝,直接進入到咸豐年間,無疑倍顯倉促之感,但這也無法遮掩影片帶來的深厚歷史氣息,彷彿是一段以園林建築為主題的歷史教育片。
面對圓明園這般的歷史題材,創作者自然不會放棄對民族情懷的表達。影片無時無刻都不在訴說一個不復存在的礦古奇跡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同時,對於這一人間仙境建築奇葩的毀滅者,編導引用法國大文豪雨果的話語進行了嚴厲的抨擊:「有一天,兩個強盜走進圓明園,一個搶了東西,一個放了火。彷彿戰爭得了勝利便可以從事搶劫了……在歷史的面前,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吉利」。
圓明園,見證了一個帝國的輝煌與衰敗。《圓明園》,記錄著一個民族的榮耀與屈辱。假借文明的名義,兩個強盜點燃的野蠻大火燒盡了一座舉世無雙的世界建築瑰寶。然而,野蠻的大火燒不盡她的華貴,在大英博物館和法國丹楓白露城裡,我們依然可以體味到她散發的藝術氣質。野蠻的大火同樣燒不盡一個民族對她的追思,因為她承載著一個民族的榮辱歷史與文化血脈。
願以一段「憑吊圓明園」作為結語:
我以為我可以忘記
只要我不回過頭來
我以為我可以當作什麼都不曾發生
只要我不翻開昨天的日記
然而你總在我的夢中出現
喚醒我的心中對你不能忘卻的思念
『柒』 謝圓 影視演員 他曾經演過什麼電影(我要全部的)
1983年在影片《一個和八個》中飾演奸細,後又在《路》、《性命交關》中飾演角色。1987年主演成名作《孩子王》,飾鄉村教師「老桿」。後又主演影片《棋王》。表演在靜態中顯示出豐富的層次感。在影片《大喘氣》中飾演了丁健。上述兩部影片的優異表演成績,獲第九屆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90年代,他又在《寡婦村》、《瘋狂的代價》等影片中塑造出各種類型的人物形象。演出的電視連續劇《上海一家人》1992年獲中國電視飛天獎和金鷹獎最佳男配角獎。 參與影片: 天生膽小 (1994) 愛情傻瓜 (1993) 激情警探 (1993) 無人喝彩 (1993) 黑山路 (1992) 特殊手術室 (1992) 就要嫁給你 (1991) 喜劇明星 (1991) 高朋滿座 THE WEDDINGS(1990) 馬路騎士 (1990) 大喘氣 (1988) 瘋狂的代價 OBSESSION(1988) 寡婦村 WIDOW VILLAGE(1988) 棋王 CHESS KING(1988) 孩子王 KING OF THE CHILDREN(1987) 性命交關 DANGEROUS TIME(1986) 奔向銀幕的馬THE HORSE GALLOPING TO THE SCREEN(1985) 一個和八個 ONE AND EIGHT(1984) 垂簾聽政 BEHIND THE SCREEN(1983) 火燒圓明園 THE BURNING OF YUANMINGYUAN(1983) 路 THE ROAD(1983) 見習律師 LAWYER ON PROBATION(1982) 心靈的呼聲 VOICE IN HEART(1982) 鄰居 NEIGHBOURS(1981) 新兵馬強 MA QIANG A NEW SOLDIER(1981)
『捌』 劉曉慶主演的電影(以年代順序)
截止至2019年12月劉曉慶主演的電影如下:
1、《南海長城》1975年。
導演:李俊、郝光,主演:王心剛,劉曉慶,石韌,李廷秀。
2、《同志,感謝你》1976年。
主演:劉曉慶、張子良、邢吉田、魏珉、楊立民、高建華、束夷、劉麗華、朱世慧、肖棠華。
3、《春歌》1977年。
陳崗執導,於秀春、劉曉慶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講述了兩對年青人的愛情故事。
4、《小花》1978年。
北京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劇情片,由張錚執導,唐國強、陳沖、劉曉慶等主演,於1979年上映。
5、《婚禮》1979年。
段吉順執導,劉曉慶、徐敏主演的劇情片。影片講述了。盛敏和岳志鵬的愛情故事。
6、《瞧這一家子》1979年。
由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王好為執導,陳佩斯、劉曉慶、陳強等主演的喜劇片,於1979年上映。
7、《原野》1981年。
南海影業公司出品、凌子執導的劇情片,由劉曉慶、楊在葆主演,於1981年在中國香港首映,1988年8月在中國內地公映。
8、《神秘的大佛》1981年。
北京電影製片廠製作的懸疑驚險動作片,由張華勛執導,劉曉慶、張順勝、管宗祥、葛存壯等出演,於1981年上映。
9、《許茂和他的女兒們》1981年。
北京電影製片拍攝、王炎執導的劇情片,由李秀明、李緯等出演,於1981年上映。該片講述了「文革」末期,生活在川西葫蘆壩的人們在工作組顏組長的帶領下,與「四人幫」爪牙做斗爭的故事。
10、《潛網》1981年。
由王好為執導,劉曉慶、林彬、周森冠主演。講述教授之女羅弦與足球運動員陳志平相愛的故事。
11、《心靈深處》1982年。
根據孟偉哉的小說《一座雕像的誕生》 改編,導演:常彥,主演:劉曉慶。
12、《火燒圓明園》1983年。
由新昆侖影業有限公司、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聯合出品的歷史片,由李翰祥執導,劉曉慶、梁家輝、陳燁、張鐵林等主演。
13、《垂簾聽政》1983年。
由新昆侖影業有限公司、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聯合出品的歷史片,由李翰祥執導,劉曉慶、梁家輝、陳燁等主演。
14、《北國紅豆》1984年。
北京電影製片廠1984年攝制。由喬雪竹編劇,王好為導演,劉曉慶、張國民等主演。
15、《三寶鬧深圳》1984年。
導演:凌子,主演:郭鋒,車保羅,韓國材,李娟娟,劉曉慶,陳裕德。
16、《無情的情人》1986年。
陳國軍執導,劉曉慶、李緯等主演的故事片。影片講述了藏族姑娘娜梅琴措的傳奇悲劇經歷。
17、《芙蓉鎮》1987年。
上海電影製片廠1986年攝制的劇情片,由謝晉執導,劉曉慶、姜文主演,於1987年3月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公映。
18、《大清炮隊》1987年。
珠江電影製片公司於1987年出品電影,由陳國軍導演,劉曉慶、辛明、葛存壯等主演。
19、《春桃》1988年。
由南海影業公司、遼寧電影製片廠聯合出品,凌子風執導,劉曉慶、姜文等主演的劇情片,於1988年在中國大陸上映。
20、《一代妖後》1989年。
由李翰祥執導,劉曉慶,陳燁,陳道明,鞏俐,李岩等人出演的一部劇情片。影片講述了西太後慈禧、同治皇帝載淳和太監安德海之間的故事。
21、《紅樓夢》1989年。
由謝鐵驪、趙元執導的系列古裝劇情電影,由夏菁、陶慧敏、傅藝偉、劉曉慶等主演。
22、《大太監李蓮英》1991年。
由田壯壯執導,姜文、劉曉慶、徐帆主演的宮廷劇情電影,於1991年4月12日上映。該片主要講述了清朝大太監李蓮英一生在宮中的經歷的故事。
23、《春花開》2004年。
由劉冰鑒執導,劉曉慶、閔西丁、尹治等主演的劇情片,於2004年9月9日多倫多首映。該片講述了獨身中年女工謝春花,被性格孤僻的青年李秋生的歌聲打動,兩人由此展開戀情的故事。
24、《楊門女將之軍令如山》2011年。
由上海電影集團出品的歷史題材電影,由陳勛奇執導,張柏芝、任賢齊、劉曉慶、鄭佩佩、周海媚、陳紫函、金巧巧、於娜等人出演。
25、《37》2012年。
由陳國新執導的家庭劇情片,楊采妮、林妙可、劉曉慶等參加演出,於2012年6月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26、《鬼吹燈之尋龍訣》2015年。
根據天下霸唱所著盜墓小說《鬼吹燈》的後四部改編而成,由烏爾善執導,陳坤、黃渤、舒淇、楊穎、夏雨、劉曉慶領銜主演的一部動作、懸疑電影。
27、《快手槍手快槍手》2016年。
由潘安子執導,林更新、張靜初、騰格爾、劉曉慶、錦榮領銜主演的動作喜劇片。影片於2016年7月15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28、《大轟炸》2018年。
由蕭鋒執導,劉燁、布魯斯·威利斯、宋承憲、范偉、馬蘇、張鈞甯、張帆、陳偉霆、車永莉、吳剛、馮遠征、耿樂、澀谷天馬、謝霆鋒、劉曉慶等聯袂出演的戰爭歷史片。
『玖』 郝蕾主演圓明圓電影圓明圓
😄?
『拾』 火燒圓明園電影梁朝偉 主演
梁朝偉,1962年6月27日出生於中國香港,祖籍廣東省台山市,畢業於香港無線訓練班第11期,國家一級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