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八十年代第一美女擊敗劉曉慶奪雙料影後,如今咋樣
歲月不敗美人,這大概是最美好的現象之一。有些人的美,足以用一生去欣賞,無論是青年時期還是中年時期都能美出天際,讓人不免感慨。
這樣老一輩的明星,雖然很可惜沒有一直在圈內打拚,但是對於行業的熱忱還是十分強烈的。祝願龔雪能夠如願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彌補自己那些年的遺憾,能夠健康快樂地與家人們幸福生活下去。
B. 80年代最清純女星任冶湘,28歲因病退出娛樂圈,如今怎樣了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有一種別致的稱謂叫「影花」。
它專門頒給那些電影中將角色刻畫地栩栩如生的女演員。
聽起來好像土土的,但在那個時候,只有獲得百花獎,登得上《大眾電影》的女明星才能有這一殊榮。
今天的主人公,就是這么一個女孩。
她的名字也很奇特:任冶湘,人也香。
三十多年已經過去,但任冶湘的模樣和塑造的那些經典角色形象,卻依然珍存在很多人的記憶中。
C. 八十年代印刷名家字畫掛歷值錢嗎
這個不好說 你最好給上圖案片 看看是什麼樣的掛歷 主題好不好 保存完好不完好 還有就是到底是哪個名家的 都要說清楚才可以斷定值不值錢!
D. 80年代最清純女星任冶湘,退出娛樂圈如今怎樣了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有一種別致的稱謂叫“影花”。
它專門頒給那些電影中將角色刻畫地栩栩如生的女演員。
聽起來好像土土的,但在那個時候,只有獲得百花獎,登得上《大眾電影》的女明星才能有這一殊榮。
今天的主人公,就是這么一個女孩。
她的名字也很奇特:任冶湘,人也香。
她出色的演技讓她成為亞洲第一個被提名為“義大利奧斯卡獎”最佳女配。
後來因《末代皇帝》,她赴美留學轉修電影,從此拍戲進軍國際影壇大放光彩。
而此時的任冶湘早已被觀眾淡忘了。
明星一茬接著一茬,又有誰會一直記得那個曾經的人呢?
05
過了很多年,任冶湘突然在《流金歲月》節目中現身,才說出了失蹤之謎。
她說自己從中戲培訓班畢業後就生了病,身體快速發胖,精力大不如前。
為了修養身體和將最完美的形象留在熒屏,無奈的任冶湘才決定悄悄告別影壇。
那一年,拍攝完《平凡的世界》的任冶湘才28歲,正值青春芳華,當紅之時。
E. 八幾年毛主席和十大元帥掛歷多少錢
這個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但是沒有很大的交易價值的,可能不算很值錢的。
F. 在我國,八十年代的春節(俗稱過年)是怎麼個過法
八十年代的春節
1983年,第一屆現場直播的春節晚會一炮打響,收到觀眾來信16萬封。當年給觀眾留下印象 最深的節目當屬王景愚繞著桌子「吃雞」,而李谷一一口氣唱了《鄉戀》等七首歌曲。1984年是陳佩斯和朱時茂第一次參加春節晚會,「吃面條」的成功使小品成了氣候,一曲《我的中國心》全國傳唱,《難忘今宵》幾乎成了後來每屆晚會的結束曲……大年三十兒,一家人一邊包團圓餃子吃年飯,一邊看中央電視台現場直播的春節聯歡晚會,與熒屏上的影、視、歌、曲藝明星同喜同樂———80年代,中國百姓漸漸約定俗成了這樣一種獨特的過節方式,學者稱之為「新民俗」。一台晚會,不僅把一家人聚在一塊兒,而且造就了小品等一些文藝形式,更為如黃宏、宋丹丹、趙本山、鞏漢林、蔡明、郭達等一大批笑星的茁壯成長提供了土壤。
■圖:現場直播的春節聯歡晚會從1983年至今已走過20個年頭
年飯票證淡出菜市場
平時想吃什麼就買,弄得人們反倒不知道過年該吃點什麼好了。
1980年,由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北京分公司試制的豬肉白菜餡速凍餃子開始在東單等六大菜市場出售。
1981年,北京居民春節每戶供應4~8元一斤的花茶二兩,大料、黃花、木耳各一包,大白菜20斤,一斤糧票豆腐及一斤糧票豆製品。部分小吃店增添了平時不供應的「蜜三刀」等小吃。
1983年,春節所在的二月份城鎮居民每人供應富強粉三斤、小雜豆一斤、江米一斤、花生油4兩、香油一兩、花生半斤、瓜子三兩、麻醬一兩、魚兩斤(定量內每人保證半斤黃魚)。
1984年,全市11個副食店出售不憑本豆腐。
1985年,低度酒、補酒熱銷。多家西餐廳爆滿,新僑飯店等為家宴提供罐裝、袋裝西式名菜。
1989年,26種調味品、14種豆製品、35種醬菜大展銷,北京人過年再不為米、面、魚、肉奔忙了。
俗話說,過年過在嘴上。生活在80年代的人們,飯桌日漸豐富起來,開始是定量供應的品種增加,接著是集貿市場恢復。平時想吃什麼,到市場上就買,弄得人們反倒不知道過年該吃點什麼好了。
年貨新三大件快步來
家庭主婦再不用為過年大洗腰酸背痛,再不用為肉變質發愁。
1980年,各大商場從外地組織的一批電鍍桌椅、簡易沙發、一頭沉、搪瓷盆陸續投放節日市場;1981年,尼龍綢夾克、線綈被面供不應求,有人利用反復排隊和託人代買等手段套購,僅新新服裝店節前便抓獲「投機倒把者」46人;1984年,14英寸彩電節日供應量比上年增長42倍;1985年,臘月二十八起向個人預售進口相機,每人限購一架,半年內付貨,牌號有柯尼卡、亞西卡兩種;1987年,羽絨服受寵、裘皮帽走俏;1988年,一種名叫馬海毛的安哥拉山羊毛流行……春節穿新衣,80年代,北京人開始走出黑灰藍服裝的包裹,西服、夾克、牛仔、羊絨衫、防寒服、皮大衣流動成一股彩色的風。與此同時,作為禮品,風行一時的暖瓶、臉盆、枕巾、檯布,到80年代問津者日少,年禮的文化味漸濃,明信片、賀年片、掛歷流行起來。
80年代,彩電、冰箱、洗衣機這新三大件快步向人們走來,家庭主婦們再不用為過年大浣洗累得腰酸背痛,再不用為早早燉好的豬、牛、羊肉變質而發愁。
年話春聯貼進單元樓
詞句洋溢著時代氣息:「新長征起步春光明媚,現代化開端金鼓歡騰。」
過年總要求吉利圖喜慶,表達方式多種多樣。貼春聯,大拜年,80年代都有新特色。先說春聯,過去多是農家小院才貼,詞句也無非是「歲歲平安日年年如意春」之類的老句陳辭。80年代大不同了,春聯不僅貼進了城裡的單元樓,詞句也洋溢著時代氣息:「新長征起步春光明媚現代化開端金鼓歡騰」;「富國安邦人歡財旺移風易俗送舊迎新」。一個倒貼在單元門上的大大的「福」字將人們對未來美好的憧憬表露無遺。從城市到鄉村,人們渴望用這種最傳統的形式表達對時代最深的欣喜。初一親朋好友一見面,先遞上一聲「您過年好」,接著便聊上幾句。上了點年紀的關心:「春節您家的『加油』(定量之外供應的食用油)買了沒呢?今年的油比去年強,沒什麼油煙子」。一些年輕人這年春節剛剛相互詢問:「買沒買鄧麗君、劉文正新出的帶子?」轉過年來便已對崔健崇拜得無以復加:「初三都去我家,昨兒我剛置了一個架子鼓」。孩子的父母們相互抱怨著:「我們家這個『小皇帝』春節非讓帶著去吃『肯德基』,店裡人那個多,隊都排到了前門大街上。」
先行一步「下海」的老闆們仍忘不了借這個難得相聚的機會溝通信息:「你
手裡還有多少台洗衣機,我全要了,冰箱也行。」
80年代,聽人們拜年聊天,聽不到為衣食犯愁,聽不到忌諱與掩飾,人
與人之間似乎更近了,人們的話題更廣了,心氣更高了。一句普普通通的
「您過年好啊」,含意是那樣豐富。
年樂貪看晚會洋相多
打趙忠祥一露面,爐子上水壺開了沒人提,想上廁所的忍了又忍。
年年春節都高興,80年代樂更多。
不知是有了現場直播的春節晚會,市場上的彩電才緊張,還是家有彩電的人多了,春節晚會才愈發火爆,反正節前「搶購」彩電可稱得上80年代一景兒。從1984年進口彩電緊張開始,彩電就成了人們心中的緊俏貨。1986年下半年起,商店裡宣告彩電無貨,同時出現彩電票。那陣子,節前能買上一台18英寸彩電可是件大樂事,七姑八姨都要通知到:「他舅舅,家裡新買了電視,春節來看呀。」更樂的還在後面:三十兒晚上一家人早早吃完年飯,預備好記錄晚會公布的謎語的紙和筆,為誰坐在離電視最近的位置爭執一番之後各就各位。這一晚上,自打趙忠祥一露面,爐子上水壺開了沒人願去提,想上廁所的忍了又忍,怕錯過了馬季的相聲、費翔的歌,更怕錯過了節目間穿插公布的有獎謎語。一番冥思苦想絞盡腦汁之後,已是大年初一的清晨,第一件事便是寄答案。苦盼中央電視台的佳音之餘,又該琢磨著去哪兒逛廟會了。80年代,龍潭湖、地壇、白雲觀、大觀園、大鍾寺,到處是廟會。小吃吃膩了,買便宜百貨,工藝品看慣了,花會大賽又開鑼,傳統的賞心樂事未減,晶瑩剔透的冰燈又朝人招手。從三十兒直到正月十五,一家人總是閑不住,樂不夠。人們開始品味改革開放剛剛富起來的滋味。
G. 80年代第一美人,曾擊敗劉曉慶獲雙料影後,卻因流言遠走美國,她是誰
說到80年代的女星,很多人第一印象都會想到曾經香港那些驚艷時光的美人。即使過了這么多年,林青霞、王祖賢、李嘉欣等人的名字依然被人們銘記於心。其實,除了香港的女星以外,那個年代中國內地也有很多女星絲毫不遜色於她們。
現在的龔雪和家人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已經67歲的她雖然美人遲暮,但是卻活的幸福。
H. 90年代家裡牆上貼的明星照片(帶塑料層的那種)叫什麼名字
應該是海報,只是加了覆膜工藝(應該是光膜),現在的機器做出來的海報一是紙質比較好,二是有的覆的是亞膜
I. 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拍掛歷的姓郭的女的
郭羨妮
J. 掛歷有沒有收藏價值
早期的掛歷有收藏價值,比如80年代和90年代精美的,有特殊意義的都有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