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成龍的電影雙龍會.請問一下裡面兩個成龍是怎麼拍出來的
利用兩個鏡頭 分別拍完後組合
Ⅱ 成龍電影中的那些打鬥的技巧,現實生活中能應用的有哪些幾率是多少
有很多是表演性質的,但有一些作品中的打鬥還是很過癮,比如《玻璃樽》中成龍和一個外國人打。
本人認為他的雜耍打鬥其實更現實,因為懂武功的人是少數,生活中遇險都是抄傢伙上,和成龍電影中充分利用現場道具相似。像《A計劃》中的一段自行車追逐,合理用車,竹竿等道具絆對手。
總之就是充分利用工具,靈活多變,這樣化險為夷幾率大。
Ⅲ 在成龍拍攝過的電影中,你認為最好和最差的兩個極端是哪兩部
成龍所拍攝的所有電影中,最好的那一部應該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神話》了,這部電影,首先它選角就選得非常好,不僅有印度演員,也有我們中國的,還有韓國的,這幾個國家的演員會將他背後的一個文化背景所帶給他們的一種對於劇中角色人生的不同闡釋帶入這部電影中。
而成龍大哥他依舊有一部電影,至今為人所詬病,就是那部《警察故事2013》。其實《警察故事2013》,他整個故事的情節設置的非常好,但是由於這部電影並沒有在角色的呈現和細節上做的非常好,導致這部電影,其實當我們觀眾去看的時候,要花很長的時間去適應它。這部電影所講的是一個底層人們的故事,而成龍在裡面演的是一個十分熱愛事業,忽視了對女兒的愛的這樣一個警察。可以說這部電影,其實是在那種眾多的打打殺殺的武打片中脫穎而出的一部講人性關懷的這樣一部影片,但是很可惜,它並沒有把這個故事講好。
Ⅳ 成龍在電影里表現能乾的鏡頭哪些哪些電影
最經典的,<我是誰>裡面從100層大樓上跑下
Ⅳ 成龍親自介紹他的電影里的一些特技是怎麼拍攝的,不是電影!
這部片子叫《龍的傳奇》是紀錄片
Ⅵ 你認為電影史上哪部電影拍攝的時候最艱難
在我看過的眾多電影裡面,我覺得拍攝最艱難的一部電影應該就是成龍的十二生肖了。在最後的時候,成龍從很高的天上直接像火山跳去,聽說當初都沒做什麼保護,摔下去的時候,他都摔斷了很多處地方
Ⅶ 著名演員成龍指出演員拍電影要注意什麼
演員成龍指出,演員拍電影要注意真實
Ⅷ 著名演員成龍指出拍電影時需要注意什麼
你好,成龍在拍電影的時候需要注意什麼?這個有很多呀,你指的是哪一部影視劇。
Ⅸ 成龍最近有什麼好看的電影要拍攝出來嗎
《機器人之血》這是他最近拍出來的好電影,我在第一次看的時候就被驚呆了,其中有一些很炫酷的科技色彩,而且整個背景都是那種復古的港風,就讓我感覺到自己彷彿穿越了一般,而且這部電影當中,每一位演員的演技都很棒。
Ⅹ 成龍是怎麼走上拍電影的道路的
苦頭吃盡蟲變龍
成龍原名陳港生,就是「香港出生」的意思,六歲開始便在香港於占元中國戲劇學院寄宿,雙親則在海外工作。戲劇學院訓練嚴格,成龍除要學京劇唱做外,還要苦練武打與雜耍。李小龍曾到美國深造,沉迷閱讀又愛藏書;成龍則從未正式入學校讀書寫字。戲劇學院解散後,成龍與幾個師兄弟在電影界找到工作,他們甚至還曾替李小龍的影片出過力。成龍最初在嘉禾當龍虎武師,其後逐漸冒起,先當上武術指導副手,後更擔綱主演,成為眾多的李小龍的模仿者之一。直至給獨立製片人吳思遠借去拍功夫喜劇片《蛇形刁手》(1978)後,成龍的事業才如日中天,沒多久,便成為香港叫座力最強的影星,更在《笑拳怪招》(1979)中當起導演來。
成龍這個藝名有「變做龍」的意思,從中也道出了他的難題:怎樣才可變做李小龍第二,卻不要再做他的翻版?於是,成龍決心反李小龍英雄形象之道而行之。他沒完沒了地一再解釋:「李小龍腿踢得高,我則踢得低;他是個無敵英雄,我只是個倒霉的小人物;他的戲緊張認真,我的則輕松活潑。」
李小龍在戲里必定天下無敵,因此劇情總是安排他遲遲才跟大反派正面交鋒:若非他不願出手,便是對大反派的惡行懵然不知,又或有小嘍羅打頭陣。相反,成龍習慣在功夫片里初以天資聰敏卻尚未成器示人,劇情總以拜師學藝鋪展,為擊敗武功高強的對手,他除了要學會紀律,還須刻苦耐勞,而大戰結果也往往只是險勝。在《蛇形刁手》、《醉拳》(1978)及其他影片中,成龍實際上都要經歷「由蟲變龍」的過程,嘗遍苦頭,武藝方才精進。他由是創造出另一個英雄版本:強調不屈不撓、不怕吃苦的美德。
李小龍的目標是實戰中取勝,所以覺得沒有懂雜技的需要,如要拍飛身翻滾的鏡頭,便由替身上陣。相反,成龍與師兄弟元彪與洪金寶,皆是出色的雜技演員,他們與戲劇學院其他畢業生在70年代末的功夫片中,引發了一股花巧的特技潮流。
成龍與李小龍一樣,也修練不少門派的功夫,除南、北派國術外,還有韓國合氣道與日本柔道,可他卻只管將自己的功夫叫做「雜碎」,從沒想過自立門戶:「從影以後,便只管把各家各派武藝混在一起。」
成龍在《師弟出馬》(1980)的尾聲,要與金腳帶交手,那一場展現了他喜劇形象的另一面——永不言敗的頑強鬥志。歷時17分鍾的打鬥,觀眾都看得疲累至極,成龍除遭拳打腳踢、掌摑膝撞外,還給硬拖重踏,挨揍翻滾,甚至倒地不起。他在無計可施之下吞嚼煙草汁,突地變得力大如牛克敵制勝,飛腿把金腳帶踢出了整個寬銀幕畫面。成龍往往如是,因不肯認輸才能取勝。但打鬥過程中他猶如人肉沙包吃盡苦頭,慘叫呻吟。與清心寡慾的李小龍殊異,成龍形象的過人之處,就是吃得苦中苦,他接受訪問時說,那是自小接受地獄式訓練學回來的本領。如果李小龍是極度自戀者,成龍就是極端自虐狂。他說:「我為痛苦而生,即使年輕時,便已愛上痛苦了。」
成龍面對困難時勇往直前的率真個性及打不死的精神,彷彿正是為了象徵香港的現代形象而塑造;而香港形象的另一面,也體現在成龍的處心積慮地走國際路線上。李小龍已把《猛龍過江》的故事背景選在羅馬,但成龍才真正足跡遍全球。他的影片中的戰場除伸展至日本(《霹靂火》,1995)、俄羅斯及澳洲(《警察故事4之簡單任務》,1996)外,還直達北美(《紅番區》,1995),甚至遠至南非(《我是誰》,1998)。此外,《警察故事3之超級警察》(1992)從香港到內地,再到馬來西亞;《飛鷹計劃》則橫跨亞、歐兩洲,更遠走撒哈拉沙漠。同時,成龍對於一部「國際片」要有什麼賣相胸有成竹。他對包裝的重視,不僅顯示香港文化對國際水平的觸覺愈來愈敏銳,還反映香港電影業正努力製作更多外貌專業的影片。
踏入上世紀90年代,成龍已變成香港的象徵。踏入啟德機場,旅遊協會的海報便在眼前,上面有成龍笑臉迎人,雙手抱拳作功夫式見面禮。警察公關部的電視節目,在映出工作人員名單時也播出《警察故事》主題曲。成龍除呼籲市民捐血外,還鼓勵學生認真求學,他的影蹤無處不在。此外,他亦銷售與人合作出品的茶葉,為三菱推銷汽車,還一度在自己的「明星店」內推出特製的成龍尺、書包及筆記簿等等。1995年香港
電影金像獎頒獎禮上,他大大咧咧在嘉賓名板上簽名,簽得比誰都高。成龍喜孜孜地到處推銷自己,卻沒有令觀眾疏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