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個勺子的男演員
演員表
金世佳 飾 勺子
王學兵 飾 李大哥
蔣勤勤 飾 金枝子
陳建斌 飾 拉條子
㈡ 一個勺子電影
私信我 分享網址給你
㈢ 陳建斌《一個勺子》什麼時候上映 演員表及角色介紹
《一個勺子》是由陳建斌導演、編劇,並且與蔣勤勤、王學兵和金世佳領銜主演的喜劇電影。影片於2015年11月2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影片改編自河北作家胡學文中篇小說《奔跑的月光》[2] ,講述了一位西北淳樸農民救助一個流落街頭弱智「勺子」的故事。
㈣ 電影《一個勺子》中陳建斌扮演了什麼角色
電影《一個勺子》中陳建斌扮演的是一位西北淳樸農民。陳建斌從一個救助「勺子」的善良老實人,逐步被社會各方「拉扯」蒙騙,最終只能變成「勺子」來解決所有問題,讓人不由生出「好人難當」的無限感慨。《一個勺子》是他的電影導演處女作。不得不承認,他的第一個轉型作品,比起某些二不掛五的演員也去當導演,強了太多。
它始終還是缺乏一種精氣神,缺乏一種隱在某種人物塑造的套路中,因此讓整個故事也是在說不清道不明的套路中。我們一直在試圖擺脫這種套路,卻一直無法真正跳脫出來,就像已經深入骨髓的某種基因,恐怕再也無法抹去。算的得上是一部直戳人心的內在力量的佳作了。
㈤ 如何評價電影《一個勺子》
「好人會有好報嗎?」
「不一定。」
「那為什麼還要做好人。」
「因為心安。」
這是我看了《一個勺子》這個電影後,最心酸的問題,「好人會有好報嗎」,當我拋出這個問題,給我身邊一位朝夕相處的同學時,他做出了如上的回答。頓時讓我覺得心裡有了安慰,也似乎真不能僅僅因為不會有好報就選擇不做個好人。
這部電影也是在刷手機時,看到有人總結了一些拍的好但評分低的電視,其中就有《一個勺子》。
因為我本是北方人,而且也是西北地區,所以,「勺子」二字,我也理解,像電影開端的解釋一樣,除了作為炊具勺子外,口語里那就是傻子的意思。所以,看到這個電影名字,也覺得很是理解加親切。至於它能講述出什麼,還真不知道,所以,也蠻期待的。加之,看看演員陣容,有陳建斌還有蔣勤勤,演員界的大咖,更是增添了想看的意願。
所以,就趁機下載下來,開始觀看了。
電影是以一對忠實質朴的農村夫妻兩為主,他們在鄉村裡過著和大多數農民一樣的生活,農忙,養羊維持生計,影片中他們的兒子入獄(沒有說具體原因),而老兩口只想通過求人花錢希望給兒子減刑,早日能從監獄里出來。於是,開始到處求人,找關系,也找到了看起來無所不能的大頭哥,東拼西湊的湊夠五萬塊錢,託人辦事兒。事情有沒有辦,只有收錢的人知道,我看了看,但我感覺,並沒有辦,而這也反襯出,農民對於法律還有程序的陌生,他們依然覺得有人有錢有關系就可以讓很多復雜的事情變簡單,當然,也不只農民這么想,很多人都這么想,因為我們國家的人情社會理念還是比較濃厚的。所以,看到夫妻兩為了兒子的事兒,到處奔波,難免覺得動容,父母總是在不計回報的守護著孩子。
電影一開始,是男主馬吉(小名拉條子)去城裡找辦事兒的大頭哥,因為錢也送了,兒子也不見有減刑的消息,所以,他以為事兒沒辦,就打算把那些東拼西湊的錢兒拿回來,可是,大頭哥總是格外忙,幾次去了都見不著人影兒,而自己去城裡也捨不得進飯館吃頓飯,只是隨身帶了些餅子充飢,在他吃餅子時,身後有個乞討者在後面,伸手,想吃東西。他看了看給了,那人三下五除二的消滅又開始伸手,沒辦法,最終善良戰勝了狹隘,他把最後一個餅給了那個人。打算回家了,而奇怪的是那個人卻成了一個尾巴,甩不掉了,跟著回到家裡來。對於任何一個家庭,不僅僅是拉條子他們這種農村家庭,突然多一個人要吃要喝是很麻煩的,況且這個人不認識而且頭腦還不清醒,一個什麼都不知道的傻子(勺子),更是讓人感覺抓狂。
㈥ 電影《一個勺子》王學兵扮演的什麼角色王學兵還有哪些作品
王學兵扮演的李大頭,可以幫助拉條子(陳建斌飾)兒子。演過很多作品如《將愛情進行到底》,《關雲長》,《聽風者》,《北京愛情故事》,《白日焰火》,《完美假妻168》等。
不過當他第一次接觸這方面的作品的時候,他就完全被震撼了,他開始被這樣的一個行業所打動,他也想在這樣的一個環境里,將自己的一些想法融入到劇情中,包括角色里,給大家帶來一些感悟。如今的王學兵仍然活躍在演藝圈的前線,仍然是那麼的低調的生活,對待自己的愛情和事業他也一直保持著讓自己最舒服的狀態。
㈦ 電影一個勺子里誰扮演的傻子
勺子:勺子是西北方言發音,真正的意思是「傻子」
陳建斌 飾 拉條子
蔣勤勤 飾 金枝子
王學兵 飾 李大哥
金世佳 飾 勺子
㈧ 電影《一個勺子》
陳建斌自編自導自演的,我早看了,立意不錯。你想問什麼?哪裡可以看?網上隨便搜索就可以找到高清版下載。採納吧
㈨ 電影《一個勺子》最後結局如何
電影《一個勺子》最後結局是拉條子帶上傻子帶過的殘破的遮陽帽,鏡頭模擬他的視點看到紅色的世界,遮陽帽像濾鏡般過濾了世界的表象,而呈現清晰社會的圖景,在這個真實世界中,迎面走來一群小孩子,拿雪球丟過來,一邊喊著「傻子」「傻子」。
勺子可以過得無憂慮,傻子卻不可以。故事中常有這樣「一命替一命」的橋段,然而也許沒人想到,在一部拷問社會道德淪喪的電影中,它這樣真實地呈現在觀眾面前。正應了德勒茲的那句名言:「精神分裂者才是瘋狂社會里的正常人。直戳直戳人心的內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