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刺客聶隱娘》獲戛納大獎,但被罵爛片,隱顯美學你懂嗎
《刺客聶隱娘》獲戛納大獎,但被罵爛片,主要是因為這部電影的節奏比較慢,情節比較緩慢,所以不太被觀眾喜歡。這部電影可以說是,侯孝賢導演最具爭議的一部電影了,雖然他憑借這部電影拿獲戛納電影節的最佳導演獎項,但電影上線後,卻遭到了觀眾大量的吐槽,他們認為這部電影毫無看點,節奏太慢,甚至有人表示這就是一部大爛片,而在另一邊,《刺客聶隱娘》卻在影評人那裡,獲得了非常高的口碑,在電影評分網站上,也獲得了高分評價。
說到侯孝賢,他的長鏡頭風格成為大家比較熟悉的東西,所謂的長鏡頭就是沒有剪輯畫面,一鏡到底的拍攝方法。而侯孝賢則非常擅長利用這種長鏡頭,尤其在《刺客聶隱娘》中,經常用長鏡頭對著一個人物或者一處景物,讓時間流逝,讓人物自然發展,沒有轉接的鏡頭,就像一個攝像頭一樣。這種鏡頭可以隱藏大量細節和人物表情,但對於觀眾來說,這種鏡頭過於枯燥了,而帶有大量長鏡頭的《刺客聶隱娘》自然也很難得到大眾的認可。
Ⅱ 刺客聶隱娘的導演是誰
《刺客聶隱娘》取材自唐代裴刑短篇小說集《傳奇》里的《聶隱娘》一篇,由台灣導演侯孝賢執導,舒淇、張震、妻夫木聰、阮經天領銜主演的武俠片。
Ⅲ 《刺客聶隱娘》導演意圖是是什麼
除了追求鏡頭與意境之美,也是侯孝賢夢回大唐之作,是完成了自己的心願。導演的手法一直以來都是這樣故意留白,另外電影字眼在於青鸞舞鏡,也暗指自己永遠沒有同類的孤獨。
Ⅳ 今年的第68屆戛納電影節上,台灣電影導演侯孝賢憑借《刺客聶隱娘》獲得最佳導演獎。這天,他已過完68
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獲得者李安和舒淇聯手頒發導演獎的獎項。李安問舒淇:「你覺得什麼意味著最好的導演?」舒淇回答很鬼馬:「沒有合作過的是最好的。」李安則說:「咦,這五位入圍最佳導演的,你只和侯孝賢導演合作過,你是說……」這個話題是個老賬本,舒淇曾有機會出演《卧虎藏龍》中的玉嬌龍,最後失之交臂。
侯孝賢導演接過獎杯後說:「(這個獎)很久沒得了。謝謝劇組,都是跟我合作很久的,李屏賓啊,錄音啊,名字都忘了……這個片子我拍的蠻開心的。有機會還會拍唐朝。謝謝我的家人。謝謝金馬獎。」
今年5月,侯孝賢憑借《刺客聶隱娘》還摘得第6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刺客聶隱娘》取材自裴鉶短篇小說集《傳奇》里的《聶隱娘》一篇,由台灣導演侯孝賢執導,舒淇、張震、妻夫木聰、阮經天領銜主演的武俠片。
Ⅳ 8.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第68屆戛納電影節上,台灣電影導演侯孝賢憑借《刺客聶隱娘》獲得最
父愛
有一種愛,在你失敗時,牽動你奮斗的動力;有一種愛,在你成功時,激起你繼續努力的信念;有一種愛,在你犯錯時,促使你彌補過錯;有一種愛,在你放棄時,激勵你重新振作起來.這種愛,叫父愛.
父愛不像母愛那樣的溫柔,那樣的溫暖,那樣的舒服,但父愛有它獨特的色彩.它深沉,它含蓄,對兒女默默奉獻著;它踏實,它真實,它一直這樣付出著.
爸爸對我的愛是特殊的,記得六歲那年我學騎自行車.爸爸將我扶住,我才放開膽子騎,爸爸一放掉,我就賴著不騎了.這可讓爸爸夠生氣,扶到一半,就放掉了,敏感的我一下子就停了下來,車子重心不穩,倒了下來,我也摔得不輕,哇哇大哭.媽媽在一旁看著不忍心,就跑過來哄我,被爸爸制止了,爸爸說:「要想學自行車,不摔跤怎麼行?」說完抱我上車,繼續教我.這次我可不敢大意了,把心全放在了騎車上,絲毫沒注意到爸爸已經放開了手.這樣,我學會了騎車,我暗暗誇自己真聰明,卻沒想到爸爸的功勞.
還有那麼一回,我把王阿姨的米袋子撞翻了,米灑了一地,弄的我不知所措.這時,我看見了爸爸的目光,又擔心又高興,擔心的是爸爸會怎樣責怪我,高興的是爸爸應該會幫我處理這件事.我用無助的眼神望著爸爸,希望他能幫我想想辦法.但是爸爸卻對王阿姨說,我犯的錯誤要自己承擔,還叫我把米撿回袋子.我強忍著淚水,撿完了說所有的米,又餓又累,心中充滿不解,別人的爸爸對孩子是「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但是我的爸爸為什麼這樣呢?回到家,顧不上埋怨,匆匆吃完飯就睡下了.晚上,我迷迷糊糊地聽見媽媽的聲音,她責備地對爸爸說:「孩子太小了,幹嘛讓她干這樣的活!」爸爸說:「孩子自己犯的錯,就該自己承擔,我這樣做,以後長大了,對她有好處的.」那一剎那,我讀懂了,什麼叫父愛.
父親的愛,是怎樣的?是含蓄的而溫暖的,是費心為子女的,是特別的,是真誠的.
Ⅵ 刺客聶隱娘這部電影是取自於誰的短篇小說聶隱娘
影片取材自唐代裴刑短篇小說集《傳奇》里的《聶隱娘》一篇,講述聶隱娘幼時被一尼姑擄走,過了五年被送回已是一名技藝高超的女刺客,一次她奉命刺殺劉昌裔卻為對方氣度折服轉而投靠,後又化解精精兒、空空兒兩次行刺,是為名噪一時的傳奇女俠。
望採納!!!(●'◡'●)
Ⅶ 憑借電影《刺客聶隱娘》獲得今年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是誰
是台灣導演侯孝賢,我在北師大見過他~
Ⅷ 《刺客聶隱娘》是怎樣一部影片
當然,在細節的還原上,比如演員們的服飾、發飾,尤其片中小孩子們的發型,真的是高度還原歷史的,觀看時總想起唐俑、唐畫《簪花》啦《搗衣》嘍等等唐代風物,看的出是下了大功夫的,比某些以露*為賣點的電影是要甩出幾條街去。
一部105分鍾的電影,導演很良心的沒整成3D版來圈錢,人物、故事、情節,個人認為真沒太多觀賞難點。其實,這就是一部電影,沒有太復雜的人物、劇情,沒必要過多解讀,過深過細就成了索隱派之於《紅樓夢》了,按照網友的說法,就是一個刺客要刺殺一個大人物沒有刺殺的故事咳,簡單說,如是而已。
Ⅸ 刺客聶隱娘電影的評價
今年戛納,不僅有侯導的《聶隱娘》參賽,還有4K修復版的《俠女》展映。
當年《俠女》分上下兩集上映票房糟糕,後來在戛納得到技術大獎後又精剪成一集再映才賣錢,從而開啟了一段武俠電影怎麼拍都能賺錢的黃金時代。(值得《太平輪》參考)
去年我有幸在侯導公司看了《聶隱娘》終剪版,七年心血初成,大愛,就在這里簡寫一篇,算是搖旗。
唐傳奇都講求奇詭簡短,不像後來明清志怪,寫著寫著一個個成了忠貞於愛情的狐狸精。電影有倆小時,自然延展了一些書中沒有的人物關系,走的是幽古隱秘之風,鏡頭遠遠地注視事件發生,不帶主觀色彩,彷彿是說書人在講述遠在唐朝的傳說。
簡言之《聶隱娘》肯定是不一樣的電影,我們水瓶座就喜歡不一樣的東西,千篇一律的愛恨情仇、飛天遁地看膩了,來個一招一式、點到為止就很爽,屬於另一種美。
後來翻《侯孝賢電影講座》,發現一切不同早已有跡可循:他說,你們說拍武俠,那我也來拍,我就來重新界定武俠。
正好今天又在電影資料館看了《俠女》,聽石雋大俠回憶當年的故事,和當時看《聶隱娘》的感覺十分相似——兩部片子有太多可比性了,武俠電影在經歷了張徹的盤腸大戰、徐克的科學神功、李安的禪道劍影之後,彷彿又回到了最初——文武雙全。
都是台灣電影扛鼎的導演,《俠女》取自明志怪(《聊齋》里的《白狐》),但胡金銓是無神論者,他把狐妖去掉了;《聶隱娘》取自唐傳奇(唐人裴刑的《傳奇》),裡面有紙人作法,本應是魔幻題材,魔幻卻是從寫實開始的,「是真實世界裡的荒謬性而找到了這樣的一個眼光和角度」(侯孝賢語)。
女主角台詞都不多,舒淇開玩笑說自己一共只有16句,我沒數,可能誇張了,但確實很少。徐楓稍微多一些而已,但鏡頭似乎更偏愛她的眼神和身段。男人的江湖,女人本就該少言。
構圖都喜歡用長鏡頭、大遠景,主人公們行走在大好山河之中。胡金銓喜歡拍行走是出了名的,侯孝賢一脈相承,鏡頭不動,人物靠走位來調度。
文人氣息濃厚。《俠女》里的配樂超棒,古琴、鼓點都是胡金銓的拿手好戲。《聶隱娘》更不用說,音樂之外還有一段《青鸞舞鏡》的獨舞。「青鸞舞鏡」講鸞鳥三年不鳴,見鏡中自己以為同類,長鳴而死的孤獨,是聶隱娘,又何嘗不是在寺中學藝的俠女。
《俠女》拍了3年零6天,《聶隱娘》拍了7年。慢工出細活,精益求精。
我覺得電影好看,是好在可看的東西很多,胡金銓拍明朝,細到畫筆都要分素描和上色等幾種。侯孝賢拍的唐朝是金光燦爛,室內金碧輝煌,銀杏谷,連山石都是金色的。李屏賓鏡頭下的每一幀畫面都散發著古典中國之美,如國畫。我看有人在豆瓣的電影劇照下留言說裡面人物像小學教科書上的李白,確實是這個路子。
李白是唐朝人,聶隱娘也是唐朝人。侯導為拍唐朝,讀了幾個月《資治通鑒》。更牛的是他親手寫下所有文言對白,他說從小在鄉下長大,讀了很多古書,不覺得這是文言文。但細心又發現,居廟堂之高才用文言,處江湖之遠是帶口音的白話,分得清清楚楚。胡金銓更不用說,明史專家。電影好看,重在細節。
特別要贊一下《聶隱娘》結尾處在神農架拍攝那場戲,攝影機在山這邊,道姑站在對面懸崖之上,霧起,隱娘徐徐走來,請辭,離去,至此霧已籠罩全峰,真正的」一氣呵成「,感覺是天時地利俱到,上天要成全經典。
不說多,還是敬請期待吧。你認為這篇評論: 有用 151 沒用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