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戲曲電影演員陳淑慧

戲曲電影演員陳淑慧

發布時間:2021-07-29 04:27:24

A. 我國著名的戲曲演員有誰

梅蘭芳、馬蘭、尚小雲、程硯秋、杜近芳等。

1、梅蘭芳

梅蘭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瀾,又名鶴鳴,乳名裙姊,字畹華,別署綴玉軒主人,藝名蘭芳,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出生於北京,祖籍江蘇泰州。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大師。

梅蘭芳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0歲登台。後又求教於秦稚芬和胡二庚學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獄鴛鴦》《思凡》等11出戲。於1949年前先後赴日本、美國、蘇聯演出,並榮獲美國波莫納學院和南加州大學的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2、馬蘭

馬蘭,女,1962年4月23日出生於安徽省太湖縣,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上海戲劇學院教授 。1980年馬蘭從安徽藝術學院畢業,分配進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工作。1982年在開拍的《西遊記》中扮演唐僧的母親。

1984年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1985年馬蘭獲得全國黃梅戲中青年演員廣播大獎賽第一名,同年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987年因主演莎士比亞戲《無事生非》獲得第四屆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1988年憑借電視劇《嚴鳳英》獲得第6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女演員,第8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最佳女主角

3、尚小雲

尚小雲(1900年1月7日-1976年4月19日),名德泉,字綺霞。出生於河北邢台市南宮市。尚小雲是現代中國京劇代表人物之一,與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並稱「四大名旦」,其一生藝術經歷,恰與中國京劇鼎盛時期相始終,是京劇中後期歷史的見證人和參與者;

也是中國現代京劇代表人物之一,尚派藝術的創始人。尚小雲在近六十年的舞台實踐中創造出了「文武並重,歌舞兼長,清新英爽,灑脫大方」的京劇尚派藝術,對後世影響極其深遠。

4、程硯秋

程硯秋(1904年1月1日-1958年3月9日 ),男,原名承麟,滿族索綽羅氏,滿洲正黃旗人。北京人,後改為漢姓程,初名程菊儂,後改艷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硯秋,改字御霜。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著名京劇旦角,著名京劇藝術大師,著名京劇演員,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藝術的創始人。

他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是京劇藝術近百年來所達到的高峰之一,他不僅對京劇旦角同時也對整個京劇、戲曲的發展都產生著深遠、重大的影響。

5、杜近芳

杜近芳,女,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著名京劇旦角,著名京劇演員,女,1932年生於北京。她曾獲第六屆世界青年和平聯歡節金質獎章。京劇演員,工旦行,師承梅蘭芳,王瑤卿。

從1951年起成為國家演員,在中國文化部中國戲曲研究院的實驗京劇團工作。與李少春、葉盛蘭等固定合作,曾隨團到多國演出。

與李少春共同主演的新編歷史(古裝)京劇《野豬林》(飾演林沖妻子張氏)在1962年由崔嵬、陳懷皚合作拍成彩色京劇電影。她在《白蛇傳》中扮演白素貞雖是蛇仙卻具有熱烈的感情和高尚的情操。杜近芳把亦人亦仙的雙重人物身份熔鑄一體,使白素貞的形象產生了感人至深的藝術力量。

B. 戲曲電影兩個兒子及丈夫都是做官,母親討飯,最後一家團聚是什麼名字

京劇《八珍湯》,又名《三進士》。 劇情:明代故事,山西張文達欠周、常兩家的銀兩無力償還,被周、常兩家搶走了自己的兩個兒子。多年後,山西荒旱,孫淑林離家尋夫,中途病倒客棧盤纏用盡,不得已賣身入知府常天保家為奴,為知府夫人做「八珍湯」,遭到夫人處處刁難。被丫鬟春蘭救至周府,周夫人憐其受苦收留,其夫周子卿發覺孫是己生母,遂於常天保商議認母之事,常天保不願相認,兄弟反目至巡按處辯理,不想巡按既是失散多年的張文達,一家相認,收春蘭為義女,怒斥常天保夫婦。 此為老旦的重頭戲。


因為你可能是用手機上網的,所以可能看不到,任何一個用電腦上網的都能看到我的回答的右下角有個圖標「點擊下載」,只要點擊它就能下載


問了問題要及時採納為滿意答案,請尊重他人勞動,謝謝


C. 三笑演員向群哪年出生(1962香港喜劇戲曲電影)

返校演員向群是應該好像是551年出生的。我記得在哪裡看過吧?

D. 求一部戲曲電影

《神算記》

E. 有一部戲曲電影,裡面一個男人賭錢把自己的媳婦都賣掉了

《陸雅臣》
陸雅臣出身富家,懶散成性。父母亡後,整天混跡賭場,終將家產全部輸盡,甚至在人販子唆使下逼賣妻子再賭。正巧其岳母前來探望女兒,苦心勸導,陸竟執意賣妻。岳母無奈,拿出一百銀元將女兒「買」回娘家。結果陸又將銀元全部輸光。深夜回家,人去財空,悔恨交並,便懸梁自盡。鄰居蔡伯伯發覺後,將其救活,勸陸重新做人,並領其去見岳母。經陸懇切求情,岳母及妻子方予原諒,重營生路。

F. 戲曲界的五朵金花都是誰

馬蘭,吳瓊,吳亞玲,袁玫,楊俊。
1、馬蘭,女,1962年4月23日出生於安徽省太湖縣,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上海戲劇學院教授。
1985年馬蘭獲得全國黃梅戲中青年演員廣播大獎賽第一名,同年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987年因主演莎士比亞戲《無事生非》獲得第四屆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
1988年憑借電視劇《嚴鳳英》獲得第6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女演員,第8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最佳女主角。1989年被評為全國首屆黃梅戲青年演員電視大獎賽十佳之首。1989年獲得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2007年獲得亞洲最傑出藝人獎終身成就獎。
2、吳瓊,女,1962年3月24日出生於安徽省蕪湖市,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
吳瓊的代表作有黃梅戲舞台劇《戲緣》、《江姐》、《嚴鳳英》、《貴婦還鄉》等。1989年在全國黃梅戲大獎賽中獲最佳表演獎。2012年獲得中國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2013年主演的《貴婦還鄉》獲得「北京丹尼國際舞台表演藝術獎」。
3、吳亞玲,1962年10月14日出生於安徽蕪湖,中國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安徽省政協常委,國家級黃梅戲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黃梅戲"五朵金花"之一 。
"梅花獎" "文華獎"獲得者。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曾獲全國青年演員黃梅戲電視大賽"十佳演員獎"等很多大獎。

4、袁玫,1964年出生於安徽省蕪湖市,畢業於安徽藝術學院,中國內地女演員、製片人。
1981年赴香港演出,1983年即被央視選中進入《紅樓夢》劇組扮演襲人一角。此後,她幾乎再沒回到黃梅戲舞台。1988年南下到廣東電視界做演員,主演過《公關小姐》《趙氏孤兒》等影視作品。2004年起任電視連續劇《故鄉的雲》劇組執行製片人,從此走上了製片人的道路。現為廣東省電視台製片人,廣東省政協委員,省青聯委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表演藝術學會會員。
5、楊俊, 女,漢族,1963年11月出生於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湖北省戲曲藝術劇院國家一級演員,農工民主黨黨員,國務院終身津貼專家,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代表,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湖北省戲劇家協會理事,湖北省政協委員,湖北省文聯委員。
其代表劇目有:《孟姜女》《雙下山》《未了情》《貂蟬》《夷陵好人》《和氏璧》《妹娃要過河》等。

G. 著名戲劇演員袁雪芬是什麼戲劇演員

越劇
袁雪芬,1922年3月26日(農歷二月廿八日)出生,浙江省嵊縣杜山村人,越劇袁派(旦角)創始人,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
1933年7月入四季春科班學戲,工青衣正旦,兼演武小生。滿師後,一度與越劇早期名旦王杏花合作,唱腔和表演受到王杏花的影響。1936年初到杭州演出,初掛頭牌。秋初到上海演出,1938年2月第三次來滬,此後一直在上海從事演藝活動。與名小生馬樟花合演3年有餘,演出《恆娘》等新戲,逐漸在藝術上嶄露頭角,被譽為「越劇新後」。
馬樟花於1942年夏為舊社會惡勢力迫害致死,使袁雪芬對邪惡當道的舊上海深感痛恨。同年,袁雪芬在一些具有愛國熱情的話劇藝術的啟發和鼓舞下,同新文藝工作者一起在大來劇場倡導並開始越劇改革:以劇本代替原來幕表制,以導演排演代替原來的說戲,在舞台美術部門亦應用成套設計,演出了許多具有愛國主義思想、歌頌民族氣節、反封建禮教的戲。在表演上除學習話劇的從人物出發和內心體驗外,還吸收了崑曲載歌載舞、形體動作身段美,並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成為越劇獨特的表演方法。
1943年11月演出《香妃》時,與琴師周寶財合作,創造了新的[尺調腔]。並由此開始,使[尺調腔]形成若干板類,有整有散,有快有慢,以後又發展了各類板腔的反調腔,是越劇唱腔不僅在板式結構上得到完善,在唱腔曲調上亦增強了抒情性和戲劇性,並且擴大了表現力和可塑性。之後在雪聲時期創立了自己的越劇藝術流派——「袁派」。其唱腔旋律淳樸,節奏多變,感情真摯深沉,韻味醇厚,委婉纏綿,聲情並茂,是廣大戲迷最為熟悉、傳唱最廣、影響最深的越劇流派唱腔之一;同時也是越劇中、青年演員學習、演唱、繼承最為普遍的一個流派唱腔。
1944年3月與范瑞娟組建雪聲劇團。1946年月,把根據魯迅名著《祝福》改編的《祥林嫂》首次搬上越劇舞台,被輿論稱為「新越劇的里程碑」。在1947年8月《山河戀》聯合義演及同年10月筱丹桂致死事件中,她同國民黨當局進行了堅決斗爭,遭到反動勢力的多次迫害。1949年7月,參加上海市軍管會文藝處舉辦的第一屆地方戲劇研究班學習。是年9月,她和梅蘭芳、周信芳、程硯秋作為戲曲界特邀代表參加了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並出席了10月1日的開國大典。自1950年4月起先後擔任華東越劇實驗劇團團長、華東戲曲研究院副院長兼越劇實驗劇團團長、上海越劇院院長。
1952年參加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榮譽獎。1953年與范瑞娟合作主演的《梁山伯與祝英台》,拍攝成我國第一部大型彩色戲曲影片;同年,在《西廂記》一劇中成功地塑造了崔鶯鶯一角。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5年演出《火椰村》時與琴師周柏齡合作創造了「降B調」唱腔。
「文化大革命」中袁雪芬受到殘酷迫害。於1978年底重新受命擔任上海越劇院院長,主持和組織了一系列新劇目的創作演出,並大力培養青年演員,同年她主演的《祥林嫂》拍攝成寬銀幕彩色影片。1985年退居二線,擔任劇院名譽院長。1986年以「藝術指導」身份與上海越劇院演出團參加巴黎第15屆秋季藝術節,獲格諸布爾市、里昂·維勒班市、勒阿弗爾市榮譽獎章和榮譽公民稱號。1989年夏率團去美國演出。她是第一、二、三、五、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和第五、六、七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現任上海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1955年緬甸總理吳努授予她金質獎章。1956年獲文化部頒發的「1949—1955年優秀影片獎」榮譽獎。1989年獲中國唱片總公司頒發的首屆「金唱片獎」。享受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的政府特殊津貼。2003年12月,榮獲文化部頒發的國家級藝術終身成就獎——第二屆「造型表演藝術成就獎」。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藝術主張 袁雪芬主張戲曲應當對社會起有益的作用,因而在不同歷史時期,積極演出針砭時弊的劇目。
「孤島」時期與小生演員馬樟花合演3年余,曾對《梁祝哀史》作了初步的去蕪薦菁。演出《恆娘》等新戲,並上電台演唱,擴大了越劇影響,在藝術上嶄露頭角,被譽為越劇「新後」。為了擺脫當時社會上惡勢力的糾纏,她認真唱戲,潔身自勵,持齋茹素,不唱堂會,不拜「過房娘」,不屈服於社會上惡勢力的威逼利誘,保持了作為藝人的尊嚴。
在日本 帝國主義侵佔期間,演出了《香妃》、《紅粉金戈》、《木蘭從軍》、《黑暗家庭》、《王昭君》等表現愛國思想、歌頌民族氣節、反對封建禮教的劇目。
從1942年10月起,在進步話劇的影響下,袁雪芬在大來劇場開始越劇改革,拿出自己的大部分包銀,聘請專職編劇、導演、舞美設計、舞台監督,成立劇務部主持演出活動,在越劇界首次建立起正規的編戲、排戲制度;廢除幕表制,使用完整的劇本;廢除衣箱制,參照古代繪畫,根據人物身份設計服裝;打破傳統的舞台形式,採用立體布景、油彩化裝、燈光、音響,逐步形成綜合的藝術機制。在表演上,博採眾長,將話劇、電影重視刻畫人物性格和內心活動的寫實主義表演特點,與崑曲載歌載舞、重視形體動作美化的長處吸收到越劇中,並加以融化、創新。她的改革,為越劇演員和其他劇種爭先仿效,並為後學者所師承。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袁派唱腔 在越劇唱腔藝術發展史上,袁雪芬是個重要的代表人物。1943年11月,她演出《香妃》時,與琴師周寶才合作創造了【尺調腔】,把越劇唱腔音樂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即越劇音樂史上的「尺調時期」。越劇的所有流派,就是在【尺調腔】的基礎上發展起來並不斷豐富的。袁雪芬創立的「袁派」,對越劇旦角唱腔的發展、提高和流派的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戚雅仙、呂瑞英、金采風、張雲霞都師承袁派,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創造、發展,衍化出戚派、呂派、金派、張派。袁派的傳人還有朱東韻、方亞芬、陶琪等。
袁派唱腔的風格是質朴平易、委婉細膩、深沉含蓄、韻味醇厚。袁雪芬注重塑造有不個性的人物形象,真實細致地表現其內心情感,為此,她廣采博取,大膽創新,以豐富的音樂語匯創造出一個個富有特色的越劇新腔及板式;在演唱時,堅持從人物出發,表達人物的真情實感,唱法上擅長以情帶聲、聲情交融,並用細膩而多樣的發聲處理和潤腔方法,使唱腔韻味無窮。
袁雪芬1922年生於越劇故鄉嵊縣,11歲進「四季春」科班學戲,出科後,唱腔曾受越劇早期名旦王杏花影響。40年代,袁雪芬以「悲旦」著稱。為了真切反映中國婦女善良、溫順的性格和所遭受的痛苦,她在傳統的【四工腔】中,頻繁地、重復地、自然地運用 7音,形成了一種悲哀哭訴的唱腔基調,以表達舊時代婦女憂傷的心聲。如《斷腸人》一劇,是1942年越劇改革初期的劇目,劇中「斷腸人越想越斷腸」這段唱,表現的是女主人公方雪影在一個凄涼的雨夜獨自傾訴內心的絕望情緒。這段唱從「滴鈴鈴銅壺漏不盡」起,較多運用 7音,使唱腔旋律自然地向低音區展開,唱腔音調顯得十分凄楚悲切;特別是在甩腔前大量運用 7音的曲調,就成為袁雪芬的特徵音調,如「卜咚咚更聲在耳旁」,是較為典型的下句甩腔。在這段唱腔中,已經開始孕育著越劇【尺調腔】的萌芽。它是從【四工腔】向【尺調腔】轉化時期的代表作。

H. 戲曲電影七仙女董永扮演者

戲曲電影七仙女董永扮演者:
嚴鳳英飾七仙女 , 王少舫飾董永。
黃梅戲電影《天仙配》是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它寄託著下層勞動人民對自由純真愛情的嚮往。影片系根據同名黃梅戲改編,劇本改編桑弧,主演是在戲曲界享有盛名的黃梅戲演員嚴風英、王少舫。嚴鳳英創造的七仙女形象,既是天上神仙,又是人間村姑,既熱情大膽,又勤勞、智慧;嚴鳳英尤其把是把七仙女對董永誠摯的愛情,表現得十分深沉動人。王少舫塑造的董永形象,朴實、敦厚、可親。這兩個形象,富有濃郁的人情味與強烈的真實感,雖系神話,實際上是現實生活中美好人物精神的折射.是勞動人民審美理想的體現。影片上映後,同樣受到海內外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據1958年底統計,僅祖國大陸的觀眾就多達一億四千萬人次之多,創造了當時票房的最高紀錄。《天仙配》在香港、南洋一帶上映時,同樣盛況空前。六十年代初,香港邵氏公司拍的黃梅戲影片《梁山伯與祝英台》在台灣上演,風靡了無數觀眾,創下了空前賣座記錄。

I. 戲曲電影七仙女男女主演是誰

凌波飾董永,方盈飾七妹。

方盈(1948年4月20日—2010年1月13日),本名倪芳凝,祖籍貴州。六十年代邵氏「當家花旦」之一,曾擔任電視節目主持人,電影美術指導,服裝設計,香港電影美術學會主席,專欄作者等。

(9)戲曲電影演員陳淑慧擴展閱讀:

黃梅調版本的《七仙女》原本由李翰祥執導,在拍攝途中李翰祥突然脫離邵氏公司到台灣另組國聯影片公司,動員大批明星在台灣開拍另一部《七仙女》(1963年)。

邵氏公司不甘示弱,一面向法庭申請禁制令,一面沿用李翰祥留下的《七仙女》劇本,調配十個攝影棚全部搭成同一部戲的場景,由何夢華和陳又新聯合導演繼續拍攝完,造成競拍局面。

1963年12月,兩部《七仙女》同時上映,成為行內佳話。但李翰祥版《七仙女》因只有江青、鈕芳雨擔綱,氣勢較邵氏版《七仙女》為弱而票房落敗。

影片中「瑤池仙境」的布景由嚴俊、陳又新、何夢華、胡金銓聯合設計。

J. 請問:戲曲電影《玉堂春》春錦扮演者是誰

戲曲電影玉堂春中春錦的扮演者是於倩,即閻芷苓。
《玉堂春》為李翰祥策劃的黃梅調電影,是胡金銓第一次自編自導的作品,改編自馮夢龍《警世通言》之《玉堂春落難逢夫》,也是有名京劇劇目。樂蒂、趙雷、高寶樹、楊志卿、顧文宗主演。
影片講述紈褲子弟王公子愛上名妓蘇三,可是床頭金盡,流落破寺,後蘇三幫助王公子,發憤圖強,考取功名,成為都堂大人,而此時蘇三身陷囹圄,王公子終還其清白。電影依隨嫖院、定情、起解、會審、探監、團圓的套路結構。

閱讀全文

與戲曲電影演員陳淑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游擊隊血戰法國侵略者電影名字 瀏覽:431
森林的小女孩電影院 瀏覽:131
最可愛的人電影完整版內容 瀏覽:124
舞蹈演員出車禍電影 瀏覽:740
電影台灣香港愛情 瀏覽:792
成龍演的古代戰爭電影 瀏覽:58
盜墓電影大全盜墓者 瀏覽:809
電影三夫演員 瀏覽:719
張學友電影經典粵語 瀏覽:878
焦燥電影中文在線觀看 瀏覽:348
大鵬作品電影全集 瀏覽:459
古天樂所有電影粵語版 瀏覽:151
電影五更寒演員鄒群 瀏覽:364
墨西哥有一部電影 瀏覽:824
沈騰面試說英語是哪個電影 瀏覽:730
泰國回來的王剛電影叫什麼 瀏覽:872
徐嬌最近電影名字 瀏覽:502
電影院前一二排座位是幹嘛的 瀏覽:114
日本電影有個什麼人 瀏覽:618
沙漠蜘蛛電影完整版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