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演員片酬 多少比例 占電影製作費 多少合理
前面那個回答是誤導,跟導演的錢包沒有關系,導演不是老闆,導演也是給這部影片的投資商打工的。演員的片酬是投資商出,導演的片酬也是投資商出的。演員片酬根據名氣從30元到8000萬元都有。
B. 演員合同的知識產權歸演員自己所有還是歸公司 還是歸出品方 演員有權利不受限制的自己使用知識產權么
根據《著作權法》
第十五條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的著作權由製片者享有,但編劇、導演、攝影、作詞、作曲等作者享有署名權,並有權按照與製片者簽訂的合同獲得報酬。
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中的劇本、音樂等可以單獨使用的作品的作者有權單獨行使其著作權。
關於該法條沒有相關的司法解釋,按照文意理解,影視作品的知識產權歸製片方所有,主要演員享有兩項權利
(1)表明表演者身份的權利
(2)獲得報酬的權利
所以演員對影視作品是不享有著作權的。很常見的一個例子,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去ktv點歌的時候,一部影視作品嗯的演員演唱的主題曲所播放的mv有時並不是該影視作品的畫面,那就是因為該演員對該影視作品不享有著作權,所以他無權播放該影視作品的畫面。
C. 電影票房和演員片酬是如何分配的
首先,院線總票房需要扣除5%的專項事業發展基金,其次扣除3.3%的稅費,這個是國家收取的。
其次,剩下的91.7%中,院線扣除50%-55%,宣發5%-8%,剩下40%左右,往期統計35%左右為片方可分賬票房,也就是出品方(投資人)分賬票房比例。
個人票房分紅=總票房×35%左右×投資比例。最後,電影版權在電視台版權收益,網路版權收益和海外版權收益以及廣告收益。
(3)電影演員片酬歸出品方擴展閱讀
票房結算時間在院線下映後三個月內,由中影集團聯合第三方會計事務所進行結算,然後分賬到出品方對公賬戶,再由出品方結算給個人賬戶。
票房外的版權收益也會有合同內具體列出,結算時間是六個月結算一次。演員、導演、製片人拿固定片酬,算在前期投資里,利潤歸投資方。也有特殊情況,比如導演、演員、製片人也參與投資,那就按投資比例分成。
「演員高片酬也與大量外來資金湧入這一行業有關,很多資金為了讓影視項目獲得群眾關注,不惜高價吸引明星演員加入,同時進行各種惡意炒作。」
曾鈁建議,對惡意抬高片酬及惡性炒作高片酬的出品公司和製片公司進行行政警示,同時建立演員片酬指導制度,大幅超過指導片酬的出品公司和製片公司,需要出具說明文件來闡述高片酬的合理性。
為降低明星演員高片酬的不良社會影響,曾鈁還建議,弘揚正確的價值觀,消除社會不良影響,不宣傳、不炒作明星片酬,不鼓勵媒體出台收入排行榜。通過窗口指導,限制影視劇宣傳中僅以明星作為過度宣傳方式的行為。同時鼓勵明顯多做公益慈善事業,多參與學習,為廣大青少年樹立人生榜樣。
D. 電影收入的票房是怎麼分配的,演員多少,投資方多少,導演製片人分多少。
隨著2017年3月正式推出《電影產業促進法》政策出台以及電影票房連年高升(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票房分別是218億、296億、441億、455億,559億)2018年票房突破600億。源於政策導向和高收益,電影投資已經悄然植入到每一位投資人的決策當中。投資的動力源於收益,電影投資的收益主要來源於電影票房的高低。
那麼電影票房是如何分配的呢?
首先,院線總票房需要扣除5%的專項事業發展基金,其次扣除3.3%的稅費,這個是國家收取的。
其次,剩下的91.7%中,院線扣除50%—55%,宣發5%—8%,剩下40%左右,往期統計35%左右為片方可分賬票房,也就是出品方(投資人)分賬票房比例。
個人票房分紅=總票房*35%左右*投資比例
最後,電影版權在電視台版權收益,網路版權收益和海外版權收益以及廣告收益。
票房分紅到賬時間:
票房結算時間一般在院線下映後三個月內,由中影集團聯合第三方會計事務所進行結算,然後分賬到出品方對公賬戶,再由出品方結算給個人賬戶。
票房外的版權收益也會有合同內具體列出,結算時間一般是六個月結算一次。
演員、導演、製片人拿固定片酬,算在前期投資里,利潤歸投資方。也有特殊情況,比如導演、演員、製片人也參與投資,那就按投資比例分成。
E. 電影演員掙的錢是屬於發行方還是製片方
一部電影賺的錢是製片方和發行方雙方分成的,應該說製片方拿大頭,發行方拿小頭。而電影演員不參與分成,只拿固定片酬。有的知名演員一個人片酬就8000萬元,再加上其他演員的片酬和其它開支,一部電影成本過億,如果最後這部電影都沒賺這么多錢,那隻能製片方賠了,跟演員沒有關系。
F. 拍攝一部電影後來賺的錢是誰分得多導演還是投資方演員的片酬是一開始就給定的嗎票房多少跟片酬有關系嗎
當然是投資方賺的最多,導演的片酬怎麼簽的都有,有簽固定片酬的,不論影片賠賺,導演都穩拿固定收入,有簽浮動片酬的,要根據影片賠賺情況決定導演片酬多少,萬一影片不賺錢,導演就拿不到片酬了,甚至還要跟著賠錢。這都不一樣,看他怎麼簽約了。
G. 關於電影片酬問題和演員片酬問題
是這樣的,電影其實是個商業活動.就跟普通的投資差不多,1億元不會一下子給製作方,而是一部分一部分的給.資金的來源有很多種,財團,銀行,甚至黑道,都有可能.他們出這么多錢來拍電影,不是說他們有什麼高尚的品德,就是為了賺錢~~我投資1億 ,那我起碼要5000萬的利潤吧.現在很多明星的片酬都是和票房掛鉤的,也相當他們也是投資商的一部分,這樣可以激勵他們好好演.至於明星的消費,那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為了搭配他們的身份,他們的房子什麼的都是相當的,可不會也像我們一樣買個100平方的房子就很不錯了.明星的一舉一動都是被人關注,甚至不能在鏡頭前穿同一件衣服,而且衣服必須是名牌,那是超大的開銷,男的也一樣...
H. 出品的電影如果得獎,獎金如何分配是歸出品方還是主創人員
獎金肯定都有,一般會協商分配
I. 電影的製片方、出品方和發行方都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分別負責什麼
1,電影的製片方:影片的投資人或能夠拉來贊助的人。
影片的商業屬性,決定了製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有權決定拍攝影片的一切事務,包括投拍什麼樣的劇本,聘請導演、攝影師、演員和派出影片監制代表它管理攝制資金,審核拍攝經費並控制拍片的全過程。影片完成後,製片人還要進行影片的洗印,向市場進行宣傳和推銷。 製片人一般指電影公司的老闆或資方代理人。
2,出品人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看類似的影片的電影市場是否有前景(比如說票房情況、受歡迎程度、續集的可能性等),通過調查來決定是否值得出品該影片。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們就找到所屬的電影集團投資製片人及相關人員,開始選導演、劇本、演員、贊助商等。
出品人一般是主要出資方的法定代表人或對影片銷售有幫助的影視界大腕人物。出品人是整個影片的靈魂人物,決定影片的風格、種類及市場走向。
3,發行方去做拷貝、申請密鑰、排檔期、把拷貝寄發影院、做宣傳、購買廣告、談判分帳比例、跟院線簽合同(雖然這一部分很多是中數代簽)。還有體力活,放幾十號人去全國各地的影城做活動、做宣傳、定影城的廣告位、盯排場、做監票等等。
(9)電影演員片酬歸出品方擴展閱讀:
電影是人類知道其確切產生時間和成長歷程的藝術,是20世紀以來發展迅速、影響巨大的媒體,是政治、經濟、文化三位一體的創意產業。從19世紀末開始,法國、美國及其他地區的電影發明家們相繼發明了能摹擬人的眼睛和耳朵的光聲記錄和還原的技術和機器,這種電影技術從一誕生,就被企業家發展成為電影生意,被政治家發展成為意識形態,被藝術家發展成為電影藝術,被研究者發展成為電影理論。一部電影發展史同時也是電影人探索電影規律的歷史。
商人首先看出電影是一項有利可圖的發明,迅速建立了最初的電影公司。到20世紀早期,電影公司集中資金建立製片基地,購買昂貴的製作設備,籌資進行故事片的生產,依靠大量觀眾集體買票觀影來牟利。這就形成商業電影生產與銷售模式的雛形。梅里愛的明星影片公司、愛迪生托拉斯和比沃格拉夫托拉斯是早期電影公司的代表。
而電影語言及電影藝術的誕生和發展,與導演實踐和理論探索息息相關,最初西洋鏡雜耍的製作人是導演的雛形,隨著對電影表現方式和電影特性的探索,相繼出現了盧米埃爾兄弟、喬治·梅里愛、埃德溫·鮑特和格里菲斯等早期的電影藝術探索者,這些電影先驅拓展了電影語言和電影創意的可能性。早期的電影創作、電影經營和電影探索是三位一體的,此時,電影製作者同時也是電影語言的探索者,還是電影的經營者,是具有完備職能的電影人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