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1.舉例說明色彩在電影中的運用2.舉例闡釋人物塑造的原則和方法3.舉例分析細節創造的方法
色彩在電影中的運用
著名攝影師斯托拉羅曾說:"色彩是電影語言的一部分,我們使用色彩表達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運用光與影象徵生與死的沖突一樣。我相信不同色彩的意味是不同的,而且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色彩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約翰內斯o伊頓在他的《色彩藝術》中指出,色彩美學可以從印象(視覺上)、表現(情感上)和結構(象徵上)三個方面進行研究。色彩作為一種視覺元素進入電影之初,只是為了滿足人們在銀幕上復制物質現實的願望,正所謂百分之百的天然色彩"。直至安東尼奧尼的《紅色沙漠》的出現,這部電影被稱為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彩色電影,因為"安東尼奧尼象一個畫家那樣處理色彩,他使用了不同技巧來分離與構成色彩,以期創造出一種特殊的現實,一種與主要人物朱麗婭娜的心理狀態一致的現實。"黃色的濃煙、藍色的海、紅色的巨型鋼鐵機械和房間,綠色的田野顯示出安東尼奧尼對工業文明的理性思考。他對色彩的處理恰如冷抽象畫家蒙德里安。
這 種用色彩來表現人物心理世界的方法被一些電影家們屢次成功地使用。如文德斯的《柏林蒼穹下》,影片一開始是攝影機在柏林上空的一個大俯拍,這是天使的視角,用黑白影像來表現這個巨大的工業都市,同時也表現出天使與凡人在感覺上的隔閡,直到天使愛上馬戲團里表演空中飛人的女郎,決心放棄天使的身份成為一個凡人,周圍的世界突然有了色彩。
斯托拉羅曾花了很長時間研究色彩對人的視覺和心理產生的影響,他研究如何用色彩把人物的情緒和情感形象化,他認為當人處在黑暗或藍色中時就需要休息,而處在光線或黃色中時就有了活力。他在《巴黎最後的探戈》中對色調的處理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個影片彌漫在撲朔迷離的黃色中,這是熱情、慾望和瘋狂的象徵。在《舊愛新歡》中,斯托拉羅為每一個場景都設計了明確的色彩傾向,男主角的房間是綠色,女主角的房間是粉紅色,客廳是白色,當兩人吵架時,可以看到畫面中綠色和粉紅色呈現出強烈的對比。在《末代皇帝》中他用明亮的紅與黃拍出了中國皇宮的金碧輝煌,給人以華麗隆重的視覺感受。此後在貝爾托魯奇的《遮蔽的天空》和紹拉的《探戈》中,他延續了這種華美濃郁而異域情調的視覺風格,讓人想起象徵主義的大師莫羅。
象徵無疑是表達影片意義的高度凝練而富有潛在的方式,在伯格曼的《呼喊與細語》里,那房間的紅色令人印象深刻,彷彿是人的心臟,穿白袍的女人像來往於心室心房之間。正是在這內心般的空間里,艾格尼斯和她的姊妹們同受煎熬。
基耶斯洛夫斯基同樣是一位善長象徵地運用色彩的導演,他注重用不同色的光投射在人臉上以產生層次豐富的變化。《三色》之中數《藍色》對影片的基調色最強調,藍色的游泳池,藍色的棒棒糖紙,綴著藍色水晶珠子的燈飾,能一施筆墨的地方都不放過。然而漆成藍色的房間顯然最惹眼,並且他也多次渲染不同的光映在朱麗葉特·比諾什臉上的效果,表達她深陷於失去丈夫和女兒的悲痛中無法自拔的內心。《紅色》中亮麗的女大學生瓦倫婷出現在紅色的大幅廣告牌上,基斯洛夫斯基按排了一位法律系的學生的重復出現,他住在瓦倫婷對街,但他們並不相識。每次他出場總會有一片紅色在畫面一角顯露,一輛紅色的轎車,一扇紅色的門面,抑或一角紅色的屋檐。我們通常是通過瓦倫婷的視角看到他匆匆進出的身影,他們周圍的紅色彷彿在暗示一份機緣近在咫尺。《薇羅尼卡的雙重生命》整個運用了金黃色影調,光影斑駁,象徵著一個女孩的細膩敏感的心理空間,影片整體都用了金黃色的濾色鏡,所以看起來整個影調很溫暖,是一種很平和的溫暖,雖然它講述的是一個憂傷的故事。法國的薇羅尼卡在屋子裡被對面房子小男孩反射的耀目的紅色光影喚醒,紅光投射在她臉上,美倫美奐。克拉科夫的薇羅尼卡在雨中跑過水窪,逆光的鏡頭渲染出她出塵的美麗。暈黃的影子里薇羅尼卡在空靈的歌聲中姍姍走來,她的書散落滿地,正是那個兩人相遇的經典場面。薇羅尼卡主觀視點的鏡頭述盡了存在主義的意蘊。急速運動、旋轉,時空的面具開始模糊,她們默默對視,人在命運面前無能為力,人此在的荒誕,都在廣場上薇羅尼卡茫然無助的表情和倉皇奔跑的人們身上散溢出來。
大衛·林奇的電影常常帶有魔幻的成分,《藍絲絨》里傑弗里偷窺多蘿茜,她穿著藍色的絲絨睡袍,塗著藍色的眼影,紅唇熠熠,顯得神秘而詭異,那隻被割下來的爬著螞蟻的耳朵,與死人久久地身處一室……在大衛·林奇之前也許沒有導演曾那樣冷酷地表現過受虐和畸形的情慾。
象這樣執迷地用色彩來表達象徵意義的作品還有黑澤明的《夢》,庫布里克的《發條桔子》和《閃靈》等。然而近年來也有作者不滿足於僅僅在象徵的層面上使用色彩,他們直接嘗試用色彩來編碼。
在格林納威的影片《廚師、竊賊,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中色彩是被編碼了的,這種符碼化通常包含一種整體性:藍色--停車場,綠色--廚房,紅色--餐廳,白色--衛生間,黃色--醫院,金色--藏書間。在一些訪談中格林那威已談到了這些顏色的隱喻意義。可是色彩在運作時整個跟誤察錯看有關。例如,影片開始時艾伯特罵喬治娜穿什麼黑衣服,她說穿著藍衣服。事實上在餐廳里她穿的是紅的,而在白色的衛生間她的衣服又變白了,還帶著黑色的羽飾(她看起來象是《去年在馬里安巴》里的德爾芬o塞麗)。這種"運作"跟雷奈另一部片子《天命》里的色彩編碼相反,在《天命》里克勞德和索尼亞的廚房是黑白相間的,而卧室、床單、酒以及跟寫東西的克利夫o朗安(吉爾居飾)有關的所有東西都是紅的。在格林那威這里玩笑是邁克爾在餐廳是棕褐色,在衛生間也一樣。而且在影片最後,里夏爾說了一大通話,為東西是黑色要價較高,說是因為"吃黑的食物就象是消費死亡",而被煮熟的邁克爾依然是棕褐一片。在格林那威的《一個Z和兩個O》里,動物園里的各種外來動物以表示色彩編碼和隱喻色彩斑瀾的巨嘴鳥和極樂鳥,代表被肯定的生活,而黑白條條的斑馬,代表死亡和不可思議之物;在《畫師的合同》里,奈維爾的黑白色的素描,相對於被畫物的華麗色彩,其功能意義亦是一樣的。可是在《廚師、竊賊,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中,格林那威彷彿是自言自語:很好,我將把色彩予以編碼,這會把懶惰的觀眾騙過來讓他們輕易地混入敘事,然後我會破壞這種編碼,開個把玩笑,和他們逗逗樂子。塔倫蒂諾的《落水狗》顯然也有這種傾向,一夥"職業的賊"策劃了一起搶劫,彼此之間不知道對方的姓名、來自何處,他們所在的倉庫和車內都被刻意地塗成了白色,他們之間互相的稱呼是"褐先生"、"藍先生"、"金先生"、"白先生"、"橙先生"和"粉紅先生"。
影視色彩
一、紅色的色感溫暖,性格剛烈而外向,是一種對人刺激性很強的色。紅色容易引起人的注意,也容易使人興奮、激動、緊張、沖動、還是一種容易造成人視覺疲勞的色。
1、在紅色中加入少量的黃,會使其熱力強盛,趨於躁動、不安。
2、在紅色中加入少量的藍,會使其熱性減弱,趨於文雅、柔和。
3、在紅色中加入少量的黑,會使其性格變的沉穩,趨於厚重、朴實。
4、在紅中加入少量的白,會使其性格變的溫柔,趨於含蓄、羞澀、嬌嫩。
二、黃色的性格冷漠、高傲、敏感、具有擴張和不安寧的視覺印象。黃色是各種色彩中,最為嬌氣的一種色。只要在純黃色中混入少量的其它色,其色相感和色性格均會發生較大程度的變化。
1、在黃色中加入少量的藍,會使其轉化為一種鮮嫩的綠色。其高傲的性格也隨之消失,趨於一種平和、潮潤的感覺。
2、在黃色中加入少量的紅,則具有明顯的橙色感覺,其性格也會從冷漠、高傲轉化為一種有分寸感的熱情、溫暖。
3、在黃色中加入少量的黑,其色感和色性變化最大,成為一種具有明顯橄欖綠的復色印象。其色性也變的成熟、隨和。
4、在黃色中加入少量的白,其色感變的柔和,其性格中的冷漠、高傲被淡化,趨於含蓄,易於接近。
三、藍色的色感冷嘲熱諷,性格朴實而內向,是一種有助於人頭腦冷嘲熱諷靜的色。藍色的朴實、內向性格,常為那些性格活躍、具有較強擴張力的色彩,提供一個深遠、廣埔、平靜的空間,成為襯托活躍色彩的友善而謙虛的朋友。藍色還是一種在淡化後仍然似能保持較強個性的色。如果在藍色中分別加入少量的紅、黃、黑、橙、白等色,均不會對藍色的性格構成較明顯的影響力。
1、如果在橙色中黃的成份較多,其性格趨於甜美、亮麗、芳香。
2、在橙色中混入小量的白,可使橙色的知覺趨於焦躁、無力。
四、綠色是具有黃色和藍色兩種成份的色。在綠色中,將黃色的擴張感和藍色的收縮感相中庸,將黃色的溫暖感與藍色的寒冷感相抵消。這樣使得綠色的性格最為平和、安穩。是一種柔順、恬靜、潢足、優美的色。
1、在綠色中黃的成份較多時,其性格就趨於活潑、友善,具有幼稚性。
2、在綠色中加入少量的黑,其性格就趨於莊重、老練、成熟。
3、在綠色中加入少量的白,其性格就趨於潔凈、清爽、鮮嫩。
五、紫色的明度在有彩色的色料中是最低的。紫色的低明度給人一種沉悶、神秘的感覺。
1、在紫色中紅的成份較多時,其知覺具有壓抑感、威脅感。
2、在紫色中加入少量的黑,其感覺就趨於沉悶、傷感、恐怖。
3、在紫色中加入白,可使紫色沉悶的性格消失,變得優雅、嬌氣,並充滿女性的魅力。
六、白色的色感光明,性格朴實、純潔、快樂。白色具有聖潔的不容侵犯性。如果在白色中加入其它任何色,都會影響其純潔性,使其性格變的含蓄。
1、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紅,就成為淡淡的粉色,鮮嫩而充滿誘惑。
2、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黃,則成為一種乳黃色,給人一種香膩的印象。
3、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藍,給人感覺清冷、潔凈。
4、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橙,有一種乾燥的氣氛。
5、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綠,給人一種稚嫩、柔和的感覺
6、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紫,可誘導人聯想到淡淡的芳香
電影色彩
1、電影色彩
長期以來,色彩在電影中僅僅發揮再現客觀事物的寫實功能,只是後來在不斷的藝術實踐中導演才意識到色彩的造型功能和表意功能。不少導演甚至是獨具匠心地誇張和造假,強化某種色彩。色彩在這些導演的手中成為一種總體象徵和表意的因素,從而起到了烘托環境、表現主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色彩的造型作用
Ø 色彩營造基調
色彩基調是指色彩在畫面中表現出來的全片的總的色彩傾向和風格。整部作品往往以一種或幾種相近的顏色作為影片的主導色彩,在視覺形象上營造出一種整體的氣氛、風格和情調。
Ø 色彩形成構圖
彩構圖是指電影畫面中色彩的組合及其關系構成而形成豐富的表意性,不但給人以視覺上的美感,而且自身也成為抒情表意的視覺符號。這也是對色彩的局部表現力的營造。
Ø 色彩參與結構
有些電影還通過色彩的變化與對比來結構整部影片。
如:《這里的黎明靜悄悄》《辛德勒名單》《英雄》等。
視覺
完全可以這么說,當張藝謀遭遇了顧長衛,《紅高粱》就具有了西部漫天黃塵里酒一樣熊熊燃燒的生命質感,中國第一攝影和同樣對影像如痴如狂的老謀子,兩個曠世才子激情碰撞,大自然的蒼涼,東方文化的神秘,就通過他們獨特的造型攝影,呈現在世界面前。九兒穿在身上中間寬上下窄的紅襖紅褲;伙計們閃耀著古銅色彩的上身和他們桀驁不馴的光頭;在震天的嗩吶聲里,把陽光切割成無數碎片的撲楞楞抖動的高粱騍子,日食的時候鋪天蓋地的紅,高粱地里滿眼透不過氣的綠……在[紅高粱]里,攝影出身的張藝謀大開大闔,把視覺和造型藝術玩得酣暢淋漓,幾乎每一個鏡頭都可以看作是一幅飽滿濃烈的剪影,大量運用的造型藝術以電影的語言再一次橫空出世,在此之前,還沒有人敢把電影玩到這樣的極致,也沒人敢把那樣濃重的色彩,就那麼潑墨一般地肆意揮灑,所以[紅高粱]作為張藝謀一部頗具實驗意義的作品,其對自己乃至中國影壇的震撼不言自明,以至於在後來的[英雄]中,他還對對此念念不忘,但可惜的是,和所有的平常人一樣,此時的張藝謀已經珠圓玉潤銳氣全無了。應該說[紅高粱]的成功,造型攝影和色彩的大膽運用應該算作第一功。
Ⅱ 你覺得色彩運用比較鮮明的電影有哪些
色彩很簡單,也很復雜,簡單的調動可以改變一個世界,也可以毀掉一個世界。
綠色也有讓角色和觀眾呼吸到新生的力量。飽滿的草木和大地色系散發出新開始和重生的氣息。
《地心引力》(Gravity)的結局處,Sandra Bullock從水裡出來,發現一片鬱郁蔥蔥,色澤明亮,氧氣充足的景緻,一切立刻預示了新的生命。
藍 色
藍色代表了:信仰,靈性,滿足,忠誠,安寧,穩定,和諧,團結,信任,自信,保守,安全,整潔,秩序,天空,水,冷,科技,沮喪
Ⅲ 推薦幾本關於電影美學,理論(色彩,光影,剪輯,拍攝手法,導演職責……)的書
優酷里有個電影公嗨課的,專門講電影技術的,你找找看看吧
導演,推薦\電影美學,色彩\光影
優酷里有個電影公嗨課的,專門講電影技術的,你找找看看吧
Ⅳ 中國最懂色彩的導演,到底有多懂
最會用色彩的大師公認的是張藝謀,到底有多懂你就可看看他的電影
1984年完成的《黃土地》中,主要表現了黃土地、窯洞、黃河、紅嫁衣、紅蓋頭、黑粗布棉襖、白羊肚毛巾這些物象,而與之搭配的色彩則是飽滿凝重、溫暖沉穩,對比強烈,大面積黃色塊,土黃為主色調,黑、白、紅等為輔。三年後完成的作品《紅高粱》進一步發揮這種特色,紅頭蓋、紅轎、紅衣鞋、紅高粱、紅日、紅高粱酒、紅酒坊是作品主要渲染的物象,搭配劇情,色彩設計也表現出濃郁飽滿,飽和度局,色彩純粹,且大色塊運用,酣暢淋漓,紅色為主的特色。
1990年的《菊豆》繼續繼承張藝謀電影的主要特色,染坊、瓦牆、服飾、燈籠、各色染布、紅燭、棺材、白布、紙錢、火焰等紛紛出現,色彩依舊濃郁飽滿,環境以青灰色為主,人物著裝色彩對比突出,以紅、黑、白為主,黃、紫、藍等色為輔。一年之後的《大紅燈籠高高掛》更有民族氣息,紅轎子、紅燈籠、黑布套、服飾、院牆、雪都被納入色彩建構的范圍內,濃郁飽滿,艷麗,大色塊單色運用,以紅色為主,黑白藍灰為輔。1992年的《秋菊打官司》里展現了紅辣椒、服飾(紅衣、綠頭巾等)、黃工米、土屋、白雪、窗花、對聯,濃郁飽滿依然是一貫風格,且更多了純朴自然,極具地方特色,以紅色為主,黃、綠、黑、白、藍等色為輔。1993年的《活著》是一部很沉重的電影,以暗紅色為主,表現了紅手印、紅燈籠、紅燭、紅袖章等。
2002年上映的《英雄》是我國電影市場化改革之後張藝謀導演的首部電影,這部電影也堪稱商業電影的典範之作,在《英雄》中,導演注意到了色彩的國際化問題,服飾、竹林、碧水、青山、書館、酒肆、秦宮等,鮮艷明麗,飽和度高,大面積單色運用,色彩對比強烈,酣暢淋漓,以紅、綠、藍、白、黑為主,黃色為輔。2006年的《滿城盡帶黃金甲》把渲染的色彩風格發揮到極致,以金黃、紅金色為主,銀黑綠等色為輔,表現了宮殿、琉璃裝飾、服飾、**花、銀色盔甲、墨綠色的葯碗。
Ⅳ 山楂樹之戀的導演是如何運用色彩來進行環境陳設和情節鋪墊的
從別處看到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山楂樹》里,觀眾不僅看不到被過分渲染的大紅大紫,最多出現的不過是青山綠水間的一片片被陽光烤的酥脆可人的金黃的油菜花,服飾上多見白襯衫、棕毛衣就是藍色大衣,一切都很貼近七十年代的真實原貌,表現出了場景中的物品表面質感和適當的筆觸力度。不少觀眾表示觀看後覺得並沒有預料中過分鮮亮的色彩,而僅僅表達出一種朴實的洗凈鉛華感的感人故事,讓觀眾對那個年代產生的純純愛意,有更深的理解。
「張藝謀承認《山楂樹》拍得如此低調,是想「跟自己斗爭」,為此他還特地剪掉了一些炫技的鏡頭。比如「靜秋」跟「老三」有一場在街上騎自行車的戲,「當時拍攝時有不少高速的鏡頭,很漂亮,就是那個時代自行車就像是這個時代的寶馬一樣,但後期全剪掉了。有人問為什麼,我說沒什麼特別,只是希望拍一個純真、娓娓道來的電影。」張藝謀如此說道。」
如果張導保留了那些鏡頭,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可能就是一個混雜有無數高亮不規則色塊的畫面片段,這和整個電影安靜寧和的基調是相悖的,因為我們並不需要一個很有速度感的場景。色彩以一種合適的疏密度緩緩展開,才能更好地渲染和襯托出主人公們的幸福騎行場景。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場景中周圍的蔥蘢樹木一點點向後倒退,陽光彷彿在他們周身轉動。當他雙手離開車把的一瞬間,陽光灑在他們的臉上,周圍彷彿有一圈柔和的光輝——柔光鏡的運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大大地粗化了人物線條邊沿,加上一層淡淡的黃色,創造出年代久遠的感覺。採集重構需要充分地掌握被採集對象的主要特徵色彩,利用新的圖形做感受的重新表現。這點張導把握得不錯。
「《山楂樹之戀》則始終環抱在青山綠水和霧蒙蒙的清晨之中,簡單不鮮艷的色彩註定這是一個弱化矛盾沖突的影片,為故事本身的純真感情打下很好的基調。不得不佩服張藝謀對色彩的運用,紅色,山楂果一樣的紅色,在老三彌留之際,靜秋穿著山楂紅的新衣服飛奔而來,這抹紅色強烈地沖擊著我的視覺和感覺,內心被火熱純粹的感情感動著。這抹紅色如同章子怡當年飛奔在田野里給父親留下深刻印象一樣,無疑是影片的點睛之筆,尤其是在那個白衣藍褲統一著裝的年代。」
藍天,白雲和綠水是影片最主要的印象。在《山楂樹之戀》里一直採用的是冷色,但色彩清透,所以讓人並不覺得冷,反而是一種清爽舒心的體驗。兩人之間唯一令人印象深刻的鮮明紅色,不是那種春節里大街小巷歡天喜地的紅,而是那株山上的傳說被英雄的血染的紅,雖然被白色對沖了一點(右圖海報並不是結尾的場景,有色彩加工),但是仍舊成為了影片結尾的最強音。這些許鮮明的紅色,穿插在冷色系中,映襯著整部影片的情感基調:一些溫暖,湮沒在貫穿始終的冷,註定是場悲劇。
無論是男女主角選擇的布料,醫院場景中出現得最多的印著紅山楂兩個紅瓷盆,「老三」偷偷給「靜秋」的弟妹的山楂果兒,還是最後生離死別的「靜秋」穿著紅衫飛奔至病床前的場景,這些並不佔主要篇幅的紅色成為了貫穿全篇的感情線索,紅色既象徵了「靜秋」和「老三」平淡中熾烈的感情,又平添了一份悲劇色彩。最後的山楂樹實際上是個很有視覺沖擊力的鏡頭,將全篇的故事濃縮在了這紅色的最後絕唱中,做到了真正的「大象無形,大音希聲」。
Ⅵ 色彩在電影中的作用
色彩是什麼
色彩分為暖色和冷色
再根據色彩的作用結合具體的影片進行分析
對於表達主題或者渲染氣氛,推動情節之類的
最後有一個小總結
Ⅶ 結合電影談談色彩在電影中的作用
摘要】隨著科技的日益發展,觀眾的日益挑剔,無論是在現實主義風格的影片中,還是在形式主義、表現主義風格的影片中,色彩變成了無可取代的電影藝術語言,既傳遞情感,又表現思想,既烘托氣氛,又體現風格。色彩成就了中外電影人的夢想,提升了觀眾的審美層次。色彩是影象時代和歷史進程中的催化劑,有了它,電影世界及世界的電影才有了看不盡的主題。
【關鍵詞】視覺語言 情感主題 色彩基調表現
1927年,電影藝術由無聲跨進了有聲時代,使電影藝術更富有現實感和感染力。1935年。彩色技術首次在美國馬摩里安執導的電影《浮華世界》中運用,使電影由黑白兩色到彩色。不但給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視覺享受,更為電影藝術增添了新的魅力。
一、電影色彩簡史回顧
20世紀三四十年代,彩色技術在電影中得到進一步完善,能夠靈活、有區別地用彩色反映現實,但受繪畫的影響。攝影主張對現實對象進行藝術加工、修飾和改造,強調視覺造型形象的象徵性和寓意性,追求畫面氣氛和意境,使銀幕圖像更接近繪畫的要求。五六十年代,電影觀念發生巨大變化,人們開始追求真實可信的銀幕效果,加之這一時期,電影移動攝影的廣泛應用,充分發揮了「照相本性」,彩色膠片的大量生產,為電影豐富的色彩表現提供了條件,促使電影藝術向「再現現實、接近生活」方面發展。自七八十年代始,電影技術已經成熟。表現手段日臻完善,中國電影人也開始認識到色彩的重要性,電影的色彩觀念也隨之進入了中國電影人的視野,並很快被付諸於實踐。1979年,電影《小花》和《生活的顫音》率先對電影色彩的運用進行了有意識的探索。《小花》全片共有12個回憶性的黑白片斷插入彩色片中,導演意圖通過畫面色彩上的對比和交叉來完成影片的敘事。《生活的顫音》同樣在藝術形式上敢於突破,導演幾乎把當時能看到的比較新鮮的電影技巧都用了個遍。例如現實和回憶交叉的敘事方式,升格攝影和定格等。這兩部影片都使用了黑白片和彩色片交替的手法。既表現了人物的意識活動,也在劇作結構上作了一次嘗試。當今。信息、科技高速發展,知識不斷更新,電影藝術也在順應著時代的潮流。滿足著人們的需求與渴望。色彩也在為電影藝術的進步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色彩的情感作用
著名攝影師斯托拉羅曾經說過:「色彩是電影語言的一部分,我們使用色彩表達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運用光與影象徵生與死的沖突一樣。」張藝謀也曾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認為在電影的視覺元素中,色彩是最能喚起人的情感波動的因素。……我自已認為。從生理上說,色彩是第一性的,能馬上喚起人的情緒波動。」的確,色彩是最具有感染力的視覺語言。色彩作為電影藝術造型的一個重要的視覺元素,除了能還原景物的原有色彩,同時。還能傳遞感情,表達情緒:色彩不但可以表現思想主題,刻畫人物形象,體現時空轉換、創造情緒意境,烘托影片氣氛,更是構成影片風格的有力藝術手段。當然,由於人們對不同色彩有不同的生理、心理反映,這也就形成了色彩的情感作用。
比如:紅色——
紅色是太陽和火焰的色調,象徵著溫暖、熱量,是愛情、熱情、沖動、激烈等的感情象徵。紅色給人的視覺感受是熱烈而活躍,具有蓬勃向上的感覺。
紅色是最強有力的色彩,在電影中偏愛紅色。把紅色的表現推向極致的當數我國著名導演張藝謀。他的影片《紅高梁》中紅紅的高梁酒。《菊豆》中的染坊。《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大紅燈籠,甚至《秋菊打官司》中那一串串掛在牆頭上的紅辣椒,都構成了一種視覺張力,象徵著一種熱情的生命活力。
紅色還象徵著躁動、革命。在電影《活著》中。紅色被作為影片突出的飾物和象徵性的幕景。紅色的皮影戲、掛著大紅燈籠的賭場、紅色的標語、紅色的毛主席畫像、紅袖章、紅寶書等在影片中十分醒目。
在中國的民俗中。尤其是在我們的傳統節日——春節中。紅色是主色調,象徵著喜悅、吉祥、慶典。
黃色——
黃色給人以明朗和歡樂的感覺,常常被用來象徵幸福和溫馨。黃色因明度高,容易從背景中顯現出來。具有引人注目、吸引觀者視線的力量和條件。
在我國歷史傳統中,以黃色為神聖、權貴、至高無上的皇權的標志。義大利導演貝爾納多·貝爾托魯齊,使他的電影《巴黎最後的探戈》(由維托里奧·斯托拉羅攝影)彌漫在撲朔迷離的黃色中,這是熱情、慾望和瘋狂的象徵。在他導演的電影《末代皇帝》(由維托里奧·斯托拉羅攝影)中,又用明亮的紅與黃拍出了中國皇宮的金碧輝煌,給人以華麗隆重的視覺感受。
藍色——
藍色在心理上形成一種冷的感覺,所以象徵著寒冷。蘭色還包含著抑鬱和憂傷的成分。歌德在《色彩理論》中曾經談到,藍色是一種能量。它處於負軸,最純粹的藍色是一種奪人的虛無,是蠱惑與寧靜這對矛盾的綜合體。最能感受到藍色調的是法籍波蘭電影大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三色」電影之一《藍色))。影片籠罩在憂郁的藍色之中,藍色的游泳池,藍色水晶樣迷離的玻璃串燈飾,既為女主人公營造了一個獨特的心理背景,又給觀眾帶來了視覺的愉悅和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張藝謀的影片《千里走單騎》中有大量展現原生態天空的鏡頭,那種純粹青透的湛藍有一種震人心魄的美麗,延續了一種回歸質朴與本真的風格,以水面無波、平鋪直敘的方式,反映了親情的厚重深沉之美。
綠色——
綠色是自然生命中最生意盎然的色彩,也是紅色的對比色,有一種平靜、穩定、希望的感覺,是一種最適宜人眼睛的色彩。綠色象徵著和平,代表著春天。在武俠大片《十面埋伏》中,天與地、人與物,整個畫面凝合成一片壯觀的綠色海洋。那片綠看得讓人心動,讓人神往。
黑色與白色——
黑色與白色是無彩色,和其它有彩色一樣,也起到表達感情的作用。黑色往往使人聯想到死亡、憂愁,易產生失望、黑暗、陰險、罪惡的感覺:白色使人聯想到光明、清晰、神聖,易產生純潔、淡雅、穩定的感覺。但因黑色和白色是所有色彩中明度最低和最高的色彩,所以黑色的情緒又具有低沉、凝重、庄嚴等感覺,白色具有虛無、冷淡、和平等感覺。但由於個人或國家或民族不同的文化傳統、生活習慣和觀念,也會形成差異的情感作用。例如白色在西方是純潔愛情的象徵,婚紗是白色的:而在我國則常常以白色為孝服,西方參加葬禮穿的是黑色服裝。在我國傳統戲劇中,紅色是忠良的標志,黑色表示正值威嚴,白色則表示是奸詐刁滑,傳統戲劇臉譜都按此規律描繪。
暗黑色在影片《英雄》中,表現了秦王朝的威嚴與冷酷。前蘇聯的著名導演安德列·塔爾可夫斯基的《潛行者》,所有的空間都以黑色為基調的,就像一座凋零的廢墟,就連潛行者身上的著裝,也是一身黑。黑色
http://cache..com/c?m=595bb72fc7171080de34&p=91759a44d49e01fc57e8c112135c&user=
Ⅷ 國外的擅長用色彩拍電影的電影導演有誰
1.中島哲也 日本
代表作:被嫌棄松子的一生,下妻物語,帕高與魔法繪本
2.讓-皮埃爾·熱內 法國
代表作:天使愛美麗,漫長的婚約,黑店狂想曲
3.蒂姆·伯頓
代表作:不用說了吧,他很有自己的風格,黑色調
4.呂克·貝松
代表作:碧海藍天,亞特蘭蒂斯
***************************************************************
先說這么多吧,想起來再補充
Ⅸ 為什麼大導演拍的電影都是昏黃色調的
每個導演 將會根據自己對影片的解析 去調節不同的色溫。就如同老謀子的電影一樣他就比較偏愛濃郁的紅色,他把對紅色的運用推向了極致。
紅色是最強有力的色彩, 沖擊波最強,有力、強烈,最容易引起人的注意、興奮、激動、緊張,同時給視覺以迫近感和擴張感,能引起肌肉的興奮、熱烈、沖動。
由於紅色的注目性和美感,它在標志、旗幟、宣傳等用色中占據首位。在世界各國的國旗中,80%的國旗都有紅色;傳說在古代的競技場表演前,被關進紅色屋子的角鬥士要比其他選手發揮得更出色。是紅色點燃了他們的鬥志、激起了熱情。紅色也常用來作為警告,危險,禁止,防火等標示用色。另外,在公用印章上可以見到紅色,這時的紅色代表了權威和不可侵犯。
紅色的涵義很多,像喜慶、熱情、熱鬧、溫暖、活潑、艷麗、芬芳、青春、幸福、吉祥、性感、浪漫、革命、火焰、暴力、侵略、危險等都是其寓意。紅色在心理上還象徵激情,特別是潛意識中被壓抑的激情,同時還表達一種潛意識的憤怒、仇恨情緒。總之,紅色是吉祥也是災難,是戰亂的標志,也是平和的象徵,它把青春與死亡、崇高與淫亂、激情和慾望、熱情與瘋狂、神聖與褻瀆這些反差幾近水火難容的內涵全都混合在了一起。
紅色是最有中國特色的色彩。紅色在中國人心目中是喜慶、成功、吉利、忠誠和興旺發達等義的象徵。這源於古代對日神的崇拜。中國的皇族推崇紅色,紅色象徵著特權與富足。古代達官貴人的住宅是朱門,他們穿的衣服是朱衣;乘的車子叫朱軒。在傳統京劇里,關羽的一張大紅臉象徵著他耿直、忠義的品格。在傳統婚禮上張貼的是大紅喜字,給新娘遮臉的是紅蓋頭,新娘穿的吉服是大紅襖,新郎胸前佩戴的是大紅花等等。這些紅色服飾不但給婚禮帶來喜慶的氣氛,同時也暗示著新婚夫婦婚後的日子會越過越紅火。
在當代漢語里紅色是政治色彩最濃的一個顏色詞,象徵著革命和進步。如:紅旗、紅軍、紅心、紅衛兵、紅色政權、又紅又專等等。在文革期間,甚至用紅海洋來表示革命。
中國文化喜愛和崇拜紅色,還可能與文化傳統中對慾望、激情的壓抑相關。中國人通過對一種抽象色彩的喜愛和崇拜,迂迴曲折地表達了一種內心深處隱秘的慾望。
紅高粱》是張藝謀的導演處女作,張藝謀大膽運用了色彩的特殊的審美價值,使用了紅色這一極為強烈的顏色,為觀眾創造了一個紅色的世界。片中那種自始至終的紅讓人熱血沸騰,不僅有紅高粱、紅花轎、紅棉襖、紅蓋頭、紅被子、紅辣椒、紅剪紙、紅對聯,還有紅色的高粱酒、紅色的火焰、紅色的太陽、紅色的鮮血等等。影片通過紅酒般的浸血畫面,自始至終呼喚著一種無拘無束、坦坦盪盪的生命觀,表現了人物對生命赤裸裸的欲求,歌頌了人性與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張藝謀強化紅色的一個道具和方式是皮影戲。紅彤彤的色調作為皮影戲台的背景,映紅了演員的膚色,照亮了前台白色的幕布,騰發出火紅的激情。
對色彩有非常具體的追求是張藝謀和很多導演的顯著區別之一。張藝謀在影片中通過對色彩的獨特感受和概括,利用色彩本身對於人的視覺的美感效應以及色彩的象徵意義,喚起了觀眾豐富的聯想,調動了觀眾的審美體驗,進而更好的表現了電影作品的主題。
Ⅹ 哪些些電影導演比較擅長色彩的運用 中西方都要 謝謝啦~~~或是電影作品也可以
有人說是張藝謀,他的《紅高梁》大膽用色,很有突破性,當然他的其它作品也很注重色彩的運用。不過也有人批評他的《英雄》是濫用色彩,說,黑澤明的《亂》的色彩運用那才叫一個大師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