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拍電影是根據場景順序來拍的嗎還是根據時間順序
拍電影是根據拍攝地點的變化來拍,也許先拍後面的戲,也許先拍前面的戲。只要季節合適,一般都要先拍外景,因為外景不可控的因素太多,先拍完剩下的就好說了。
我拿大家都看過的電影做個例子,比如以前的電視劇《西遊記》,也許每集里都有很多天宮的戲,那些都是在攝影棚里完成的,很容易控制,所以劇組就先去雲南、泰國、西安……去拍外景,都拍完了再回到攝影棚拍內景,最後剪接到一起就行了,
但是《建國大業》看過吧,很多戰爭的、崇山峻嶺的外景應該先拍,但是由於要想把那麼多大腕聚到一起很不容易,所以就根據演員的檔期來拍,誰能來就先拍誰的戲。所以這部電影里經常有對話的分鏡頭,比如姜文和張國立、陳坤和馮小剛……他們其實都是分著拍的,然後一個鏡頭對這個人,接下一個鏡頭對那個人,就這樣串在一起,天衣無縫地剪接成了一場對話的戲。
B. 在拍攝電影時,有哪些業外人士想像不到的場景或事件
以為是真正的場景,結果才知道是特效,演員就對著藍布表演,真的很贊他們的演技了,真的不簡單,如果是我會覺得特別尷尬。
1、出品人: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看這部影片的電影市場是否有前景。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們就找到所屬的電影集團投資製片人及相關人員,開始選導演、劇本、演員、贊助商等。
2、製片人:負責監督整個影片的製作過程,協助導演保質保量早點完成拍攝。
3、顧問:為專業題材的影片提供必要的指導及幫助。
4、導演:負責將劇本中刻化的各個人物角色,利用各種拍攝資源(道具、場地、演員等)將劇本演繹出來,成片、拷貝等。
5、副導演:兼具導演及監制的角色,是導演的左右手。
6、監制:主要是針對劇本,為維護劇本原貌給導演的拍攝工作提意見。
7、演員:根據導演及劇本的要求演繹劇本內容。
8、場務(劇務):負責提供拍攝影片所必需的物品,如准備道具、選擇場景、維護片場秩序、搞好後勤服務工作等。
9、布景師:負責按照劇本及導演的要求布置片場。
10、燈光師:按照劇本及導演的要求布置燈光效果。
11、造型師:根據劇本及導演要求為影片中的演員造型。
12、化妝師:按照劇本及導演要求給演員化妝,同時還要考慮到造型的要求。
13、後期處理:按照導演的要求,對後期選擇的鏡頭進行編輯和特效製作。
14、作曲:為影片編配合適的曲子。
15、剪輯:負責將整片中不必要的鏡頭剪掉。
16、影片拷貝:母片處理完成後,製片人會找專業的電影拷貝公司拷貝子片,運往各地電影市場,待上市或上映。
(3)電影演完演員拍攝的場景叫什麼擴展閱讀
電影發行是指電影片的出售、出租活動,是影片發行公司的業務。根據2004年6月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發布的《電影企業經營資格准入暫行規定》,設立影片發行公司需要申報及批準的程序,當取得《電影發行經營許可證》後,方可開展經營。根據該規定,設立專營國產影片發行公司。申報條件及程序如下:
(一)注冊資本不少於50萬元人民幣;
(二)受電影出品單位委託代理發行過兩部電影片或受電視劇出品單位委託發行過兩部電視劇;
(三)提交申請書、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復印件、公司名稱預核准通知書、已代理發行影視片的委託證明等材料。
D. 有著大量群眾演員的場面是怎麼拍出來的
老辦法就是召集群眾演員,一大群。然後就可以拍了。現在電腦特技越來越厲害……用一小堆人拍,完了後期處理一下,也能形成人山人海的場面的。百多群演。可把我累壞了。一大早就到現場,換服裝,化裝。然後我拿著喇叭告訴他們要拍什麼,怎麼演。然後排好隊,站好位置,調整一下,一聲令下就開始拍。說起來輕松,這個過程大概有兩小時。
E. 電影是怎麼拍攝的
電影的拍攝是一項非常復雜和耗費心力的工作,特別是商業大片,需要各部門的共同協作才能最終完成。一般來說,電影拍攝離不開前期准備、現場拍攝、後期製作三個步驟。
最後就是後期製作,現在的電影很多場景和特效都要靠後期來完成,所以這部分工作量還是很大的。如果沒有現場收音,那就得配音,如果是同期聲,那也得處理現場的雜音等等,做到聲畫同步,碰到疏漏的地方,還要補拍補錄等等,特效團隊負責做影片中無法直接拍攝出的特效,這都是非常繁復的工作。
在我們外行人看來,這些事情想想都會覺得可怕,其實也只要有經驗的導演統籌調度,嚴格執行片場制度,各部門人員很快就能適應,然後就是默契配合,尋得最佳的拍攝效果。
F. 在橫店影視城拍的一部,反映演員演電影的片子叫什麼名字
是《我是路人甲》。劇情簡介:《我是路人甲》講述的是漂泊並奮斗在橫店追尋影視夢的橫漂一族的故事。一群年輕人,懷揣著各種不同的夢想來到了橫店電影城,去追尋自己的演藝夢想。
楊光、曉帆素不相識,但卻坐著同一輛大巴帶著各自的理想和信念來到了橫店,這個被稱為中國好萊塢的最大影視基地。失戀的曉帆碰到了橫店的老群眾演員李釗,在李釗的幫助下慢慢融入橫店的各個劇組。來自各地的他們,在橫店開始了自己的演員尋夢。
(6)電影演完演員拍攝的場景叫什麼擴展閱讀
《我是路人甲》是爾冬升執導,由一群在橫店「漂」的群眾演員主演的電影。該片講述的是一群在橫店當群眾演員的人身上發生的故事。他們多數不是科班畢業,只是懷揣著對影視表演的愛好,而一頭撞進橫店的年輕人。
《我是路人甲》註定不會成為所有觀眾都能產生共鳴的電影,事實上,觀眾對它的感受大致會呈現一種近乎兩極分化的局面:正在逐夢或經歷過逐夢過程的人會被電影中那股熱烈的對夢想的堅持與努力所感染,並不由自主的聯想到自己,由此產生共鳴而被觸動。
電影選擇了一個較為封閉的環境來講述群演世界的生活,我們在這部電影里不會看到太多其他的生活場景,僅有的兩個也都只是交待人物背景而匆匆一過:萬國鵬的東北老家以及王婷哥哥工作的木材廠。
G. 電影的導演、製片人、監制、編劇、策劃、出品人等都是干什麼的大小順序是什麼
一般製作人許可權最大,導演其次。其它沒有大小順序,只是分工不同。
1.導演:主要負責電影中的演出部份,以及管理電影中的創意部份。如張藝謀、馮小剛。
2.製片人:可能是個人,也可能是公司。負責劇本統籌、前期籌備、組建攝制組(包括演職人員以及攝制器材的合同簽訂)、攝制資金成本核算、財務審核;執行拍攝生產、後期製作;協助投資方國內、外發行和國內、外申報參獎等工作。如華誼兄弟、王中軍。
3.監制:可能和製片人是同一個人,也可能另有其人。管理整個電視或電影拍片流程相關環節的一切工作,如工作人員的尋找與協調,預算的控制,拍攝時間的進度等,讓電影能在合理的時間與預算下完成。
4.編劇:以文字的形式表述節目或影視的整體設計,作品就叫劇本,是影視劇、話劇中的表演藍本,成就突出的職業編劇被稱為劇作家。如電視劇《母儀天下》的王伊。
5.策劃:製片前中後期及過程中的對內製片工作和對外宣傳,廣告等等方面的工作,從而使電影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
6.出品人:影片的投資人。影片的商業屬性,決定了製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有權決定拍攝影片的一切事務,包括投拍什麼樣的劇本,聘請導演、攝影師、演員和派出影片監制代表它管理攝制資金,審核拍攝經費並控制拍片的全過程。
電影製作流程:
1、選擇劇本
這是最重要的,一般是由製片人來選擇劇本,但是也不缺乏導演來選擇劇本的,但是導演在選擇了一部好的劇本之後就要說服公司以及製片人,來為他投資,但是在21世紀的電影中導演是沒有劇本改編權利的,如果他在開拍前希望改變劇本就必須經過公司上層董事會的批准。
2、資金
電影的成本不僅包括導演,編劇,攝像,演員,場景,拍攝,後期,食宿行等的費用,而且包括市場營銷及宣傳的費用,通常市場營銷及宣傳費用等於拍攝費用或1/2的拍攝費用。每部電影根據概念和要求的不同,可以分為小成本電影,中型製作電影,和大製作電影。小成本電影基本在1000萬人民幣以下,中型製作電影成本基本在1000-8000萬人民幣左右,大製作電影成本在8000萬元以上。
國產小成本電影代表作《失戀33天》(約900萬人民幣,不含宣傳費用),國產中型製作電影代表作《人在囧途之泰囧》(約3000-4000萬人民幣,不含宣傳費用),好萊塢大製作電影代表作《阿凡達》(約6億美元,不含宣傳費用)。
3、選擇導演演員
中國電影不會有選擇導演這種說法的,在一部電影里導演說的算,這就意味著他們不僅要對電影的質量負責還要對片場的其他方面負責,而國際電影製作中導演只需要負責好電影拍攝的任務. 在國際化的電影製作中是劇本選擇導演,而不是導演選擇劇本. 製片人在電影籌備時還要擔當起選擇演員的任務,在中國大陸這些都是由副導演來完成的。
4、明星陣容
在一部成功的電影中,不僅要有很棒的劇本,很好的故事情節,好的導演.最重要的是有大牌明星的參與. 明星是電影中閃亮的焦點,也是電影票房的保障。
5、組建攝制組
攝影組包括:場記、化妝、道具、燈光、美術、後期指導、跟組剪接。
6、電影剪接
在美國的商業電影中,導演是沒有剪接權利的,都是由製片公司進行剪接,但是如果是一線導演的話,那就不同了。
7、發行商
商業電影中發行商和製片商不是一家,發行商是通過競爭來取得發行權,一部電影的好壞也可以通過看發行商來表現。
8、宣傳方式
就拿<強戰世界>來說,早在電影放影4個月前電影的廣告和宣傳海報就已經出爐。
9、電影國際發行
發放電影配音權,剪編權。
10、參加電影節
H. 電影電視劇里那些經典的場景都是怎麼拍出來的
其實就是所謂的"時間凍結'鏡頭,有好多方法可以做到,在二十一世紀初CG還不成熟的時候,多使用合成法。它使用環繞一圈的若干攝像機同時拍,然後再對膠片單幀分離。現在CG技術已經成熟了許多,完全可以用CG合成法來彌補傳統拍攝的不足之處。
I. 有些電影演完後都會播放一些錄制過程中的真實畫面那個叫什麼比如成龍的影片後面都會播放他在拍攝過程發
拍攝花絮,展現演員的NG鏡頭以及拍攝背景,有時也會拍攝影師在內,可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增加親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