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周星馳有著許多出名的電影,他是憑借哪部大紅大紫
周星馳有很多部出名的電影,我覺得他是憑借著《大話西遊》這部電影大紅大紫的,這部電影剛開始上映的時候票房很慘淡,但在2014年重新在大陸上映的時候,卻一改常態非常受歡迎。我覺得周星馳代表的就是一個時代,在這個時代里,周星馳就是最優秀的,我相信周星馳之後沒有一位喜劇導演能像周星馳這么優秀了。其實周星馳不僅是導演還是演員,他的演技也是值得認可的,而且他拍了很多部喜劇,帶給大家很多歡樂,所以我覺得周星馳真的是那個時代的記憶,這個記憶是不可磨滅的,也是任何人都打不破的。
⑵ 周星馳的成名電影是哪一部
周星馳出身平民,成長於單親家庭。他在茶樓當過跑堂,在電子廠當過工人。1983年結業成為無線藝員。一路拼搏至今日,成為巨星,以至於網路人士提出「沒有周星馳世界會怎麼樣?」
周星馳,祖籍浙江寧波,父親是上海人,母親是廣東人。1962年6月22日出生於香港。他在茶樓當過跑堂,在電子廠當過工人。中學畢業後考入無線電視台第113期夜間訓練班,1983年結業成為無線藝員,同年被派任兒童節目「430穿梭機」當主持人,一做就是4年。當時有記者寫過一篇《周星馳只適合做兒童節目主持人》的報道,周星馳把這篇報道貼在牆頭,以此提醒和勉勵自己,一定要創一番像樣的事業,讓人們刮目相看!
1987年他被派演戲劇,他參演的第一個劇集是《生命之旅》,繼後他又主演了《他來自江湖》等劇,其中最得好評的是《蓋世豪俠》,他在該劇中開始顯露他那獨特的表演風格。
他那非邏輯性和帶有神經質的演技,開創了「無厘頭」文化,成為香港普及文化的重要一環,而他擔綱演出的電影更是屢破票房紀錄。1992年他因主演《審死官》而獲亞太影展最佳男主角獎,1996年他因主演《西遊記大結局之仙履奇緣》獲第一屆「金紫荊獎」最佳男主角獎。
周星馳成名前是一隻丑小鴨。雖然現在記者常誇張說他如何貪靚,如何重視相貌,標榜自己一向靚仔,但他沒有周潤發般的英俊外表是有目共睹的事實。
即使在成為巨星之後,周星馳仍不愛別人給他拍照,而據他的經紀人講,這是因為他覺得自己不夠靚。
周星馳的電影里,都是講述小人物的故事,在他的電影世界裡,沒有什麼蓋世英雄。並且,周星馳電影的角色都是受到挫折,最後才成功的。他坦言自己初出道時也曾受過白眼,聽過了不少諸如「就憑你」、「你行嗎」之類的話。
事實上,當初周星馳在黃日華、翁美玲版的《射鵰英雄傳》中,飾演可有可無的群眾演員——宋兵甲和一個囚犯時,有誰會想到他會攀升到今天的地位?而他反復拍攝同一類題材,是否有一點自我投射的味道?這一切是巧合還是有固定模式?
雖說周星馳表示並非刻意地在角色中投射自己的影子,只是覺得電影要有普遍性和娛樂性。但誰能否認這里有他當年生活的影子?
周星馳在「跑龍套」跑了七八年後,1988年得導演李修賢提攜,出演《霹靂先鋒》,憑藉此片一炮走紅。該作面市後,一舉奪得當年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為此,他非常感激李修賢,將李視為他的伯樂恩師。
不僅李修賢,星仔感謝給過他教益的許多同仁:「電影界的同行前輩,都是我成長的良師益友。像羅蘭姐,在《他來自江湖》中我與她合作過。那時我在無線,不要講老人馬,連後生輩都是循規蹈矩的,惟有羅蘭姐不介意我的反斗、鬼馬構思,還連聲稱:好玩呀!」
「我是看肥肥的『歡樂今宵』長大的,還有發哥的《上海灘》,哇,著了迷!梁醒波是我的偶像,還有萬梓良、許冠文、成龍……李小龍更不用說了,大家都知我是如假包換的李小龍迷。」
1990年《賭聖》在香港公映4周,周星馳確定了他無厘頭的搞笑風格。
此後,周星馳節節勝利,製作也越來越精良,成本投入越來越大。
《鹿鼎記》代表了他最為輝煌的時期。
到了《大話西遊》,周星馳的藝術價值被充分體現,但在票房上卻吃了敗仗。
在他的影片《食神》里,周星馳一舉捧紅了莫文蔚。但影片彷彿摻雜了很多無奈情緒。
1998年底,周星馳耳目一新地推出了《喜劇之王》,狀態彷彿有所回升。但是半年後,《千王之王》又令人極其失望。
2001年,周星馳的《少林足球》取代成龍的《警察故事4之簡單任務》,成為香港電影史上港片新的票房冠軍,踏上巔峰。星爺再次光芒四射,朗照日月。
2004年,《功夫》打破《少林足球》的最高票房紀錄,再上最巔峰!
周星馳的喜劇感,連美國好萊塢都大為贊嘆。但這位喜劇鬼才卻說,他的藝術細胞是得自於母親真傳。
他對母親贊不絕口:「我阿媽,很有藝術細胞,文化氣息重,詩詞歌賦無不通曉……」
關於父親,周星馳說:「我以前見老爸的時間較少,不過近期接觸多了一些,我覺得老爸也很幽默很好笑!總之,父母兩個人,各有特色啦!」
周星馳從小生活在市井平民人家。自幼父母個性就不合,還曾在家大打出手,最後終於離婚。但這些不愉快的事,並沒有對他的成長過程產生多少負面影響。周星馳跟著母親和外婆長大,他甚至覺得這樣的經歷多彩多姿:
「在單親家庭長大,我並沒有感到有陰影。我的成長期好開心,節目很豐富,每天去公園練武功玩……好像都沒有時間找陰影!」
即使如今片酬早已超越千萬港幣,周星馳還是跟老媽凌寶兒住在一起,連內衣褲都還是交給媽媽打點。有人甚至推測周星馳遲遲不結婚,就是因為他堅持要跟母親同住。不過,不管眾說紛紜,說周星馳事母至孝,沒有人會否認。
⑶ 周星馳在哪一年走紅
星爺1980年開始步入影視圈,但真正開始紅的是在1990年 。
1988年,周星馳得到李修賢的賞識,在電影《霹靂先鋒》中飾演一個浪盪江湖的小弟。周星馳憑借這部電影獲得第2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同時也獲得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配角和最佳新人雙料提名。不僅得到了影壇關注,也引來電視台對他的重新審視,給他更多機會出演重要角色。其後,他陸續主演了《蓋世豪俠》、《他來自江湖》等電視劇;
1990年,周星馳在出演了一系列小弟小偷小痞子小壞蛋之後,接演導演劉鎮偉的新片《賭聖》,飾演一個修成正果的江湖混混,這部電影最終票房達4132萬港元,打破了香港電影的票房紀錄,周星馳也首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的提名。同年,導演王晶邀請周星馳合作同類型電影《賭俠》,又獲得4034萬的票房,與《賭聖》一起名列全年票房榜的冠亞軍。周星馳在短短半年時間內走紅,連昵稱也由「星仔」變成了「星爺」
望採納。
⑷ 周星馳演那部電影開始出名的
處女作兼成名作《不夜城》。
⑸ 周星馳是什麼時候紅起來的
1988年 《霹靂先鋒》 處女作品、憑借本色表演 。 《捕風漢子》 慣性表演狀態。 《最佳女婿》 慣性表演狀態 。 1989年 《龍在天涯》 配角的巔峰表演 。 《義膽群英》 差強人意 。 《流氓差婆》 與吳君如的表演擦出火花,第一次轉型 。 1990年 《望夫成龍》 無厘頭表演雛形、喜劇天份初露 。 《一本漫畫闖天涯》 無厘頭表演雛形、喜劇天份初露 。 《龍鳳茶樓》 表現平平,但已被觀眾認可 。 《風雨同路》 表現平平,但已被觀眾認可 。 《咖喱辣椒》 完全蓋過張學友的表演 。 《小偷阿星》 慣性表演狀態 。 《師兄撞鬼》 慣性表演狀態 。 《賭聖》 榮獲當年度十大賣座影片第一名,開始與吳孟達拍檔 。 《無敵幸運星》 表演一般 。 《江湖最後的一個大佬》 表演一般 。 《賭俠》 榮獲當年度十大賣座影片第二名,周星馳名聲大噪 。 1991年 《整蠱專家》 新題材喜劇影片、與王晶初步形成默契 。 《龍的傳人》 無厘頭表演定型 。 《新精武門1991》 無厘頭表演定型 。 《逃學威龍》 暑期強檔、當年度十大賣座影片第一 。 《賭俠2上海灘賭聖》 鞏俐、方季惟分飾港版、台版女主角,周星馳已成票房保證 。 《情聖》 與毛舜筠演對手戲,但主角過多,「星」味平平 。 《豪門夜宴》 客串 。 《賭霸》 1992年(這一年是周星馳年) 《群星會》客串 《漫畫威龍》 開始有人懷疑周星馳到底能堅持多久 。 《家有喜事》 香港最成功的喜劇之一、當年度十大賣座影片第二名 。 《逃學威龍2》 有滑鐵盧之稱 。 《審死官》 當年度十大賣座影片第一名 。 《鹿鼎記》 當年度十大賣座影片第三名 。 《鹿鼎記2神龍教》 當年度十大賣座影片第五名 。 《武狀元蘇乞兒》 當年度十大賣座影片第四名 。 1993年 《逃學威龍3龍過雞年》 當年度十大賣座影片第七名,有人說這是周的最後一年 。 《唐伯虎點秋香》 當年度十大賣座影片第一名 。 《濟公》 慘敗 。 1994年 《破壞之王》 慣性表演 。 《九品芝麻官之白麵包青天》 入選當年度十大賣座影片 。 《國產凌凌漆》 與袁詠儀擦出火花,無厘頭表演完全成熟,與羅家英合作備受認可 。 1995年 《西遊記之101回月光寶盒》 第二次轉型,皆入選當年十大賣座影片,無厘頭+浪漫+想像力 。 《西遊記完結篇之仙履奇緣》 。 《回魂夜》 繼續嘗試轉型,基本看不到本人面目,觀眾接受一般 。 《百變星君》 是當年周星馳影片票房最好的一部,屬《整蠱專家》的延續 。 1996年 《大內密探零零發》 重復無厘頭形式 。 《食神》 非常一般,但頗得好萊塢口碑,也是周星馳執導的第一部電影 。 1997年 《1997家有喜事》 與《家有喜事》相比,周星馳在喜劇表現上優勢不明顯 。 《算死草》 無厘頭表演進入死胡同,帶出葛民輝的喜劇才華 。 1998年 《行運一條龍》 痛苦的無厘頭,但在導演手法上有不少進步,退格成配角 。 1999年 《喜劇之王》 第三次轉型,深入喜劇表演形式,自編自導自演 。 《千王之王2000》 拋開無厘頭,深入細致的喜劇表演完全蓋過主角張家輝 。 2001年 《少林足球》 創造了香港有始以來最高票房,達到出道以來的事業頂峰 。(全球票房4300萬美金) 2004年 《功夫》 在次創造了一個票房奇跡.(香港台灣新加坡等地打破了華語片記錄)全球票房更是達到一億美金 2008 《長江七號》目前亞洲票房以達4600萬美金(韓日還沒上映) 2008年 《功夫2》(製作中) 2008年 《龍珠》(製作中) 2008 《西遊記》 據台灣媒體報道:周星馳今年初以自導自演的《長江7號》賀歲,票房雖不俗但口碑一般。台灣的國泰全球娛樂基金打算投資逾億港元支持星爺開戲,今天他將赴台基金會商談開戲大計,下半年不會再玩溫情,反而尋舊路拍回觀眾喜歡的《西遊記》和功夫片。
⑹ 周星馳什麼時候火起來的,內地最早在哪一年就有他的電影
但是這位周星馳本人,絕不甘心只做一個兒童節目主持人,他對自己的演藝事業始終抱有夢想,始終不肯鬆懈,嘗試寫劇本,揣摩經典影片,精讀理論,鑽研演技,卻始終沒有表現的機會,就算鼓起勇氣去電影公司投遞了報名表,終究是連老闆的面都見不著。1988年的一個晚上,他在舞廳里消磨時光,遇到了萬能電影公司大老闆李修賢,這位著名電影製作人與他簡短交談之後,送給他一個演藝生涯中寶貴的轉折點:邀他在自己的新片《霹靂先鋒》里扮演一個浪盪江湖的小弟。 很少演員的影壇處女作能像周星馳在《霹靂先鋒》中的表演那樣駕輕就熟,圓轉如意,根本看不出是一個初登銀幕的新人。這部影片使他拿到了金馬獎最佳配角獎,也獲得了金像獎最佳配角和最佳新人雙料提名,不僅得到影壇關注,也引來了電視台對他的重新審視,給他更多機會在電視劇里扮演重要角色。於是,他開始主演長篇電視劇《蓋世豪俠》、《他來自江湖》。在兩劇里,他總是那麼痞痞地壞壞地,行事出人意外,言談不著邊際,但是仍然讓人感覺親切可愛,更能讓人捧腹大笑,許多的小朋友,年輕人,就是在一年又一年追看這些表演的過程中,與他和他的作品一起成長。
1990年《賭聖》
1990年,周星馳在演了一系列小弟小偷小痞子小壞蛋之後,
《賭聖》劇照(4張)接演導演劉鎮偉的新片《賭聖》,扮演一個修成正果的江湖混混。這部電影本是頭年票房冠軍《賭神》的跟風之作,小成本速成電影,卻在天才導演和天才演員的合作下爆出驚人火花,其引人入勝的劇情,誇張搞笑的細節,切合時代特徵的新鮮元素,加之周星馳極具個人特色的表演風格,一舉轟動全港,票房狂收4132萬,打破香港開埠以來票房記錄,周星馳自己也首次獲得金像獎影帝提名。同年,善於捕捉商機的導演王晶邀請周星馳合作同類型電影《賭俠》,又獲得4030萬的票房,與《賭聖》一起名列全年票房榜的冠軍和亞軍。周星馳在這短短半年的時間里全線飆紅,成為影壇最為搶手的大明星,昵稱也由「星仔」變成了「星爺」。 一個人的成功有可能貌似突如其來,但是細細探究,總有其脈絡可尋。周星馳守候多年,終於等來了讓自己盡情發揮的電影,與自己在形象、個性上都十分契合的角色,將自己累積的藝術探索,生活積淀,表演技巧,個人感悟,志向與激情,全面釋放在每一部作品每一個鏡頭之中,這使得他與不同導演合作的不同作品都有鮮明的周星馳風格,都能夠使觀眾產生高度的親切感與認同感,盡管影片良莠不齊,卻無不標志著作為一個演員的他向著更高目標的邁進。1991年,周星馳一改往日又痞又賤的小混混形象,在影片《逃學威龍》中扮演一個卧底神探,再破票房記錄,另外兩部作品也都進入了票房排行榜前十名;1992年,周星馳在全年票房排行榜前十名中佔了七席,前五名全部是他的作品,更憑又一次打破票房記錄的《審死官》獲得亞太影展影帝大獎,這一年被影壇稱為「周星馳年」。 繼1993年以《唐伯虎點秋香》連續第四次拿到票房冠軍後,周星馳不再滿足於一味迎合觀眾的需求來搞笑,其作品越來越多地體現了作者的人文關懷和對生命對世界對理想的思索,雖然許多觀眾不太適應這笑中帶淚的處理方式,不成熟的探索也使影片時常顯得不倫不類,水準忽高忽低,但是這些努力也使周星馳逐步實現了自我突破並獲得了文化上的認同。1995年,周星馳與劉鎮偉苦心創作的《西遊記第101回之月光寶盒》和《西遊記完結篇之仙履奇緣》上下集推出,當年票房反應慘淡,卻在其後的幾年裡借盜版市場猖獗和互聯網普及的東風而風靡內地,成為內地青年觀眾評價最高的經典影片之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的情感理念和表達方式,尤其是在網路上的影響至今可見。周星馳也在香港人迷惑的目光中進入文化聖殿——北大講堂講學,雖然他自己老老實實地承認對「後現代解構主義大師」等觀眾加給他的光環一知半解。 九十年代後期的周星馳逐漸減產,更多地參與影片創作,多次正式列名為出品人、編劇和導演等等。《喜劇之王》是比較明確地傳達周星馳人生感悟的一部作品,小人物尹天仇對電影夢想的苦苦追求,與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柳飄飄的凄涼愛戀,一遍又一遍執著重復的「其實我是一個演員」,都讓觀眾在微笑的同時更感到震撼與心酸。這部影片使周星馳再次奪得票房冠軍,也使新人張柏芝嶄露頭角,在影評界卻是褒貶不一,亦有觀眾對周星馳表示失望,因為,那個輕松活潑,胸無城府,只以無厘頭搞笑為己任的周星馳顯然是再也無法回來了。
2001年《少林足球》
2001年,周星馳經過兩年的傾心製作,推出了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周星馳作品」《少林足球》。更加成熟的演繹,更加深厚的內涵,足球與功夫相輔相成的新鮮組合,香港本土電影中少見的大製作,都使之成為華語影壇年度最受關注的作品,在當時面臨生死危機的香港影市掀起觀影狂潮,創下6100多萬票房的奇跡般的記錄。香港影壇彷彿直到此刻才大徹大悟,決定給這位已經四次打破香港票房記錄、六次拿到年度票房冠軍、二十九部作品名列年度十大賣座電影、八次獲得金像獎表演獎提名但從未得過獎的天才巨星一個說法。當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少林足球》獲得十四個提名,最終獲得七個獎項,周星馳先後四次上台領取了最佳電影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主角獎和傑出青年導演獎,也成為金像獎歷史上的一個奇跡。頒獎嘉賓、香港政府高官張敏儀在將獎座頒給周星馳時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我很高興頒這個獎給你,因為你令很多香港人在不開心的時候都可以笑。」
2004年《功夫》
功夫劇照(12張)隨後的兩年,周星馳再次蟄伏創作,直到2004年推出新作《功夫》。這一次他不再專注於個人表演而更多地致力於團隊協力和影片的整體創作,使影片的意蘊更深,氣勢更大,更加明顯地突破香港文化的樊籬而充滿了對人之共性的崇敬與悲憫,《功夫》不僅在華人世界得到共鳴,在海外市場亦得到廣泛歡迎,一經上映即打破中國華語電影的記錄,內地、香港、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多個地區的首映票房記錄,名列日本、韓國當周票房排行榜冠軍和北美排行榜第五名。次年舉行的第二十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功夫》獲得史無前例的十六項提名,周星馳自己雖然在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的角逐中落選,卻成功地使《功夫》拿到了年度最佳電影這個最重要的獎項。就連當時獲得最佳導演的爾冬升都說本以為最佳導演是周星馳得。無奈評審制度不同,星爺與此獎項失之交臂。
2008年《長江七號》
2008年1月30日上映的《長江七號》,是周星馳繼2004年《功夫》後,蟄伏三年的心血之作,影片由中影集團老總韓三平和周星馳出任總製片人。除此之外,周星馳還擔任影片的出品人、監制、編劇、導演及主演。這部電影構思靈感來源於神舟載人飛船,有科幻、喜劇和溫情三個部分。從20年前的首部作品到如今的《長江7號》,香港電影圈人氣最旺的「異類」周星馳,憑借一己之力,將原本只是星星之火難登大雅之堂的香港「無厘頭」電影升華為一種文化現象。如今,周星馳以溫情父愛和笑聲回歸,用笑中有淚的《長江7號》再次闡明了自己的電影精神—簡單、歡笑、感動。
長江七號劇照(11張)若論華語影壇全心全意將一生奉獻給大銀幕的電影人,周星馳一定可以算是其中一位,他除了拍電影之外,似乎都沒有別的樂趣與愛好,日常生活中少言寡語,動輒因為工作上的固執或嚴苛與合作夥伴反目成仇,一段段戀情也均以失敗告終。但是,作為一個優秀的電影人,還有什麼能比帶給觀眾成功的作品更重要呢?也許他今後的作品很難再有突破,也許他漸漸老去不復當日輝煌,但是這世上已經有無數人享受過他的光彩,有無數的人會在泛黃的歲月里一遍又一遍回憶當年的穿梭機,當年的至尊寶,當年的旺財,當年的小強,當年的大笑暴笑捧腹狂笑會心微笑,有感動,有夢想。有周星馳的時光就是有歡笑的時光。
2010年「星星奇遇139」的建立
2009年1月11日星爺在廣州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建立在大陸的唯一個人官方網站「星星奇遇139」。星爺通過「星星奇遇139」發布自己的影視的最新消息與個人生活分享,並建立粉絲圈、電影圈、運動圈、玩樂圈、世界圈提供的影迷分享自己的想法。
2011周星馳
正在籌拍《太極》,預計2011年下半年可以上映。
⑺ 周星馳最早是拍那一部電影成名的
周星馳出身平民,成長於單親家庭。他在茶樓當過跑堂,在電子廠當過工人。1983年結業成為無線藝員。一路拼搏至今日,成為巨星,以至於網路人士提出「沒有周星馳世界會怎麼樣?」 周星馳,祖籍浙江寧波,父親是上海人,母親是廣東人。1962年6月22日出生於香港。他在茶樓當過跑堂,在電子廠當過工人。中學畢業後考入無線電視台第113期夜間訓練班,1983年結業成為無線藝員,同年被派任兒童節目「430穿梭機」當主持人,一做就是4年。當時有記者寫過一篇《周星馳只適合做兒童節目主持人》的報道,周星馳把這篇報道貼在牆頭,以此提醒和勉勵自己,一定要創一番像樣的事業,讓人們刮目相看! 1987年他被派演戲劇,他參演的第一個劇集是《生命之旅》,繼後他又主演了《他來自江湖》等劇,其中最得好評的是《蓋世豪俠》,他在該劇中開始顯露他那獨特的表演風格。 他那非邏輯性和帶有神經質的演技,開創了「無厘頭」文化,成為香港普及文化的重要一環,而他擔綱演出的電影更是屢破票房紀錄。1992年他因主演《審死官》而獲亞太影展最佳男主角獎,1996年他因主演《西遊記大結局之仙履奇緣》獲第一屆「金紫荊獎」最佳男主角獎。 周星馳成名前是一隻丑小鴨。雖然現在記者常誇張說他如何貪靚,如何重視相貌,標榜自己一向靚仔,但他沒有周潤發般的英俊外表是有目共睹的事實。 即使在成為巨星之後,周星馳仍不愛別人給他拍照,而據他的經紀人講,這是因為他覺得自己不夠靚。 周星馳的電影里,都是講述小人物的故事,在他的電影世界裡,沒有什麼蓋世英雄。並且,周星馳電影的角色都是受到挫折,最後才成功的。他坦言自己初出道時也曾受過白眼,聽過了不少諸如「就憑你」、「你行嗎」之類的話。 事實上,當初周星馳在黃日華、翁美玲版的《射鵰英雄傳》中,飾演可有可無的群眾演員——宋兵甲和一個囚犯時,有誰會想到他會攀升到今天的地位?而他反復拍攝同一類題材,是否有一點自我投射的味道?這一切是巧合還是有固定模式? 雖說周星馳表示並非刻意地在角色中投射自己的影子,只是覺得電影要有普遍性和娛樂性。但誰能否認這里有他當年生活的影子? 周星馳在「跑龍套」跑了七八年後,1988年得導演李修賢提攜,出演《霹靂先鋒》,憑藉此片一炮走紅。該作面市後,一舉奪得當年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為此,他非常感激李修賢,將李視為他的伯樂恩師。 不僅李修賢,星仔感謝給過他教益的許多同仁:「電影界的同行前輩,都是我成長的良師益友。像羅蘭姐,在《他來自江湖》中我與她合作過。那時我在無線,不要講老人馬,連後生輩都是循規蹈矩的,惟有羅蘭姐不介意我的反斗、鬼馬構思,還連聲稱:好玩呀!」 「我是看肥肥的『歡樂今宵』長大的,還有發哥的《上海灘》,哇,著了迷!梁醒波是我的偶像,還有萬梓良、許冠文、成龍……李小龍更不用說了,大家都知我是如假包換的李小龍迷。」 1990年《賭聖》在香港公映4周,周星馳確定了他無厘頭的搞笑風格。 此後,周星馳節節勝利,製作也越來越精良,成本投入越來越大。 《鹿鼎記》代表了他最為輝煌的時期。 到了《大話西遊》,周星馳的藝術價值被充分體現,但在票房上卻吃了敗仗。 在他的影片《食神》里,周星馳一舉捧紅了莫文蔚。但影片彷彿摻雜了很多無奈情緒。 1998年底,周星馳耳目一新地推出了《喜劇之王》,狀態彷彿有所回升。但是半年後,《千王之王》又令人極其失望。 2001年,周星馳的《少林足球》取代成龍的《警察故事4之簡單任務》,成為香港電影史上港片新的票房冠軍,踏上巔峰。星爺再次光芒四射,朗照日月。 2004年,《功夫》打破《少林足球》的最高票房紀錄,再上最巔峰! 周星馳的喜劇感,連美國好萊塢都大為贊嘆。但這位喜劇鬼才卻說,他的藝術細胞是得自於母親真傳。 他對母親贊不絕口:「我阿媽,很有藝術細胞,文化氣息重,詩詞歌賦無不通曉……」 關於父親,周星馳說:「我以前見老爸的時間較少,不過近期接觸多了一些,我覺得老爸也很幽默很好笑!總之,父母兩個人,各有特色啦!」 周星馳從小生活在市井平民人家。自幼父母個性就不合,還曾在家大打出手,最後終於離婚。但這些不愉快的事,並沒有對他的成長過程產生多少負面影響。周星馳跟著母親和外婆長大,他甚至覺得這樣的經歷多彩多姿: 「在單親家庭長大,我並沒有感到有陰影。我的成長期好開心,節目很豐富,每天去公園練武功玩……好像都沒有時間找陰影!」 即使如今片酬早已超越千萬港幣,周星馳還是跟老媽凌寶兒住在一起,連內衣褲都還是交給媽媽打點。有人甚至推測周星馳遲遲不結婚,就是因為他堅持要跟母親同住。不過,不管眾說紛紜,說周星馳事母至孝,沒有人會否認
⑻ 周星馳是靠哪部作品火起來的
與王晶合作拍了賭聖 才火起來的。
周星馳是82年就開始出道了 ,不過當時只是跑跑龍套 ,默默無聞 後來被導演李修賢看中,再後來 拍了無敵幸運星,當時開始小有名氣 ,直到後來,王晶合作,拍了賭聖 ,轟動香港,從此,周星馳名聲大噪,連續4年,登票房榜首,和成龍,周潤發,被稱為雙周一成,93年是周星馳達到頂峰的一年,不僅包攬了,票房前三。而且拿下了數項大獎,成為香港的神話。你喜歡周星馳嗎?歡迎留言評論哦
⑼ 周星馳成名作是那部電影
「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和《大聖娶親》又名(仙履奇緣)這兩部影片按最初的設想是一部完整的影片,可是最後劇情的發展超出劉鎮偉的估計,一部影片已裝不下這些奇思妙想了,只有將計劃改變,一分為二,所以兩個影片在風格上是一致的。但是相比於前者,這部電影將感情描寫的更加細致,也更加驚天動地,尤其是裡面的經典對白,到現在還影響著一大批痴男怨女,最後的結局也頗有深意,最後「一生所愛」的主題曲更是恰到好處。
被《大話西遊》顛覆的世界
《大話西遊》的風靡內地今天看來仍然像一個奇跡。1995年公映時,它在人們的心目中和「庸俗」、「吵鬧」這樣的字眼聯系在一起。但不知道是哪一年春節的電視里,也許是1998年,也許是1999年,完整地看完一次《大話西遊》,那一刻,你的世界觀或許從此就被顛覆了。《大話西遊》之所以沒在香港那麼火熱,是因為香港人對於「無厘頭」已經司空見慣,而之所以要過幾年才能風靡內地,那是因為它出現的時間比人們能夠理解它的時機早了幾年。不過結果是一樣的,那就是「後現代」和「無厘頭」的語境全面顛覆了我們的審美習慣,至於它的影響,一直綿延到現在乃至以後。
最初被看作是「文化垃圾」
《大話西遊》直到開拍也沒有詳細的劇本,而只是大概的一個構思而已,構思取自「技安」也就是導演兼編劇劉鎮偉,劇中「至尊寶」的人選在劉鎮偉看來非周星馳莫屬。在此之前,周星馳已和劉鎮偉合作過多部影片,其中包括周星馳的成名作《賭聖》。同樣在《大話西遊》的創作中,周星馳提供了大量意見,甚至很多膾炙人口的對白也出自他手。
1994年上半年,香港製片人陳佩華開始和西安電影製片廠聯系拍片事宜,在最初看到劇本提綱時,《大話西遊》並未引起西影廠更多的興趣,但是考慮到周星馳的市場號召力和港片的商業利益(《賭聖》、《唐伯虎點秋香》票房都高達4000萬以上),西影廠同意合作,並選擇了曾拍攝過《紅高粱》等片的寧夏鎮北堡影視城為其外景拍攝基地,1994年七八月間《大話西遊》正式開拍。
在100多天的時間內完成上、下兩集電影的拍攝,拍攝工作分三組進行,A組由劉鎮偉掛帥拍文戲,B組由程小東負責武打場面,C組在結束外景拍攝回到西安拍內景時組成,演員和工作人員趕場拍攝,時間緊張,辛苦異常,香港和西安的劇組人員也有瑣碎的摩擦產生,但對於香港演員的敬業精神,西影廠的工作人員表示佩服。在整個影片完成拍攝之後,西影對完成片存有異議,當時任藝術副廠長的張子恩認為影片不能代表西影廠的藝術追求,甚至只能算是文化垃圾。
當年內地票房慘敗
「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和《大聖娶親》這兩部影片按最初的設想是一部完整的影片,可是最後劇情的發展超出劉鎮偉的估計,一部影片已裝不下這些奇思妙想了,只有將計劃改變,一分為二。影片基本完成後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完成內景拍攝和剪輯,12月21日,《月光寶盒》在香港公映。
《大話西遊》共投資了6000多萬港元,周星馳也是投資方之一,他和楊國輝等幾人組建香港彩星電影公司,《大話西遊》便是「開山之作」。為了配合賀歲片的檔期,《月光寶盒》率先在1995年元旦時推出,票房一度火爆,在兩天內全港六十家電影院票房總收入500多萬港元,稍遜於成龍的《紅番區》。
1995年8月《大話西遊》在上海上映,後又在東北三省上映,票房也曾一度形勢大好。「開門紅」並未持續太久,隨後的整體發行卻急轉直下,即使在當時最為火爆的香港市場,也最終以2500萬收場,在兩個多月後發行的《大聖娶親》最後的票房卻只有2000萬,雖然能夠收回成本,但與周星馳以前的影片相比,相差甚遠。
在北京,《大話西遊》被當作發行失敗的案例,1996年2月《月光寶盒》作為寒假影片推出,5月《大聖娶親》登場,兩部影片均只以20萬左右的票房收場,有的電影公司在放映兩天後就決定以國產影片換掉《大話西遊》以免更多損失。
北京新影聯的高軍曾回憶,「在引進這部片子時,各電影公司經理就不太看好這部影片,覺得『太吵太鬧』,作為不被看好的電影,自然在北京也沒有過多宣傳。」而在1995年的香港金像獎評獎中,風頭均被《東邪西毒》、《女人四十》、《飲食男女》等藝術片占盡,劉鎮偉只獲得了最佳編劇獎。
悄無聲息後的戲劇性「大熱」
對於《大話西遊》的票房不理想,導演也從自身上找原因,認為不應「把片子分成上下兩集,雖然素材多得不得了,也只好把它盡可能濃縮,寧可把觀眾壓得透不過氣來,也不能讓他們泄氣,受過這個教訓,以後不會這樣做了」。
1996年結束影院慘淡經營的《大話西遊》將拷貝轉到北京電影學院,或許是這樣「另類」的影片更適合在校園的土壤里開花,電影在高校中的放映立刻引起「滿堂彩」。開始有研究者專門研究影片的巡迴式結構、台詞對白、經典解構等之於文化學上的意義,影片興起的確切時間雖已無從考證,但它與影片公映所打的「時間差」卻是真實存在的,《大話西遊》戲劇性的「大熱」的核心區域應當就是各所高校,追捧者大多為莘莘學子。
促使《大話西遊》重獲「經典」的媒介除了1997年、1998年間的VCD熱賣以外,還有電影頻道的播出,1997年春節期間,為了配合春節的熱鬧氣氛,《月光寶盒》和《大聖娶親》在電視上播出,後曾重播過多次,這培養了一大批「大話迷」,而這部安排在非黃金時間播出的影片卻創下了黃金時間播出的收視率。
此後《大話西遊》正式進入「火爆期」,網路無疑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它的「大熱」幾乎是和網路、網站在中國的興起同步進行的,1999年、2000年則進入《大話西遊》的最鼎盛時期。而香港並沒有像內地這樣掀起長達六年之久的熱潮,周星馳也曾重新剪輯出一個濃縮為一集的全新版本,但這個版本由於版權問題至今沒有公開亮相,而對於這部影片在內地的大熱,甚至連周星馳都感到意外。
⑽ 周星馳的成名之作是哪部電影
樓上全是答非所問,星爺是1980年出道,與李修賢等導演合作過。之後於1990年出演《賭聖》爆紅。所以說星爺用了10年時間才到達如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