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韓生電影演員

韓生電影演員

發布時間:2021-08-03 09:36:21

㈠ 北影,中戲,上戲的院長分別是什麼

北京電影學院的校長是張會軍,中央戲劇學院的校長是徐翔,上海戲劇學院的校長是韓生。


北京電影學院:

  1. 北京電影學院(Beijing Film Academy),簡稱北電(BFA),是中國唯一、亞洲最大、世界知名的電影專業院校,是北京市人民政府主管、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教育部重點支持建設的公辦藝術院校。

  2. 北京電影學院的前身是1950年創建的中央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1951年更名為中央文化部電影局電影學校,1953年更名為北京電影學校,1956年最終改制為北京電影學院。建校60餘年來,北京電影學院為新中國電影事業培育了2萬余名電影工作者,被譽為「中國電影人才的搖籃」。

  3. 學院建立了完整、科學的電影學學科體系,形成了以本科教學為主體,涵蓋本科、碩士、博士和繼續教育、留學生教育等多層次、多形式的電影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北京電影學院是國家動畫教育研究基地、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基地和中國兒童電影研究中心的掛牌單位。


中央戲劇學院:

  1. 中央戲劇學院(The Central Academy Of Drama),新中國第一所戲劇教育高等學校,教育部直屬院校,中國戲劇藝術教育的最高學府,是中國高等戲劇教育聯盟和亞洲戲劇教育研究中心總部所在地,是世界戲劇院校聯盟國際大學生戲劇節活動基地。中央戲劇學院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戲劇教育席位,是世界著名藝術院校。

  2. 中央戲劇學院的歷史可以溯源至國立戲劇學校(1935年10月18日創建於南京薛家巷)以及延安魯迅藝術學院(1938年4月10日成立的)。1949年12月,中央戲劇學院正式開辦,1950年4月2日,召開了中央戲劇學院成立大會,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校名。

  3. 中央戲劇學院現有兩個校區,東城校區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東棉花胡同39號,昌平校區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宏福中路4號。兩個校區總佔地面積約2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8萬平方米。


上海戲劇學院:

  1. 上海戲劇學院是中國培養演藝專門人才的高等藝術院校,始建於1945年。學校由上海市與文化部共建,是國務院批準的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之一。

  2. 據2014年9月學校官網顯示,上海戲劇學院共有華山路、蓮花路、虹橋路三個校區,校園佔地35.53公頃,建築面積24625平方米。學校設有8個學院(系),設置本科專業(方向)20個,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4個。

㈡ 第2屆澳門國際電影節的評委名單

評委會主席:
張會軍:北京電影學院院長
評 委:
韓生:上海戲劇學院院長
戴立忍:著名導演
鮑起靜:著名演員
劉馨:國際影視資訊雜志主編

㈢ 北京電影學院和上海戲劇學院哪個的表演系最好且出名人最多

應該這樣說,北京電影學院的名人是老一輩實力名人多一點,張藝謀等一大批明星都是北影畢業的,
上戲的話是新生代偶像名人的學校。
北京電影學院是中國唯一 一所培養電影專業人才的高等學校,近55年來,逐步形成了以專業製作為主體,教學、創作、科研並重,多學科,多層次的電影教育體系。 北京電影學院創建於1950年。前身是中央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電影學校)。
北京電影學院以其優良的教學傳統,以及師資力量雄厚,系科專業齊全,教學設備完善,教學秩序
多年來,北京電影學院以其驕人的業績,輝煌的歷史,在中國和世界上享有盛譽,吸引了一大批決心獻身於電影事業的海內外學子。 北京電影學院還有一支具有很高學術水準的教師隊伍,形成了一個面向21世紀的、以培養高水平的現代影視綜合性人才為目標的電影教育格局。

上海戲劇學院是中國培養戲劇專門人才的高等藝術院校,前身是上海市市立實驗戲劇學校,1945年12月1日由著名教育家顧毓琇與著名戲劇家李健吾、顧仲彝、黃佐臨等創立,熊佛西先生為首任院長。1949年10月,上海市立實驗戲劇學校改名為上海市立戲劇專科學校。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實行院系調整,山東大學藝術系戲劇科、上海行知藝術學校戲劇組並入後正式建院,更名為中央戲劇學院華東分院。1956年正式命名為上海戲劇學院,系文化部直屬高等藝術院校。2000年4劃轉為由上海市與文化部共建,2002年6月,原上海師范大學表演藝術學院、上海市戲曲學校、上海市舞蹈學校並入上海戲劇學院。
建校以來,學院培養了近萬名文藝專門人才,其中戲劇表演方面的代表人物有:李志輿、祝希娟、焦晃、趙有亮、潘虹、奚美娟、王洛勇、李媛媛、陳紅、尹鑄勝、陸毅、傅沖、李冰冰、佟大為、小宋佳等;編導方面的代表人物有:余秋雨、沙葉新、胡偉民等;舞美設計方面的代表人物:周本義、胡妙勝、金長烈、韓生、伊天夫等;在美術方面有旅美藝術家:呂振環、蔡國強等;電視主持方面的新秀有:和晶、陳蓉、董卿等;戲曲演員代表有 :蔡正仁、梁谷音、岳美緹、張洵澎、計鎮華、楊春霞、張靜嫻、史敏、王佩瑜等;舞蹈演員代表有:凌桂明、石鍾琴、茅惠芳、汪齊鳳、楊新華、辛麗麗、黃豆豆、譚元元、范曉楓、孫慎逸、方仲靜、姚偉等。他們當中相當一部分成為了影響中國乃至世界戲劇、電影、美術界的著名藝術家,同時學院還培養了西藏、內蒙等少數民族的第一代戲劇家,為推動中國的文化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上海戲劇學院的分數線全國統一,部分地區。編導專業是433,英語85.(文科)我是上海戲劇學院的。
上戲08年最低分數線
導演(戲劇影視):上海卷 (文)343
全國卷 (文)390 (理)411
導演(戲曲導演):上海卷 (文)213 (理)260

北京電影學院 09年表演專業 招生75人 報名時間2月1日-4日,考試時間2月5日,具體報名地點:本院B號表演樓;
初試內容:1.朗誦:(題材不限)每人限3分鍾以內; 2.集體表演小品練習 ;
2月11-14日復試:1.語言:(限定:小說、散文、電影戲劇獨白)限3分鍾以內;2.聲樂 ;3. 形體4.表演(命題小品)
2月18-21日三試:1.聲樂、形體綜合會試;2.台詞、表演命題綜合考試;3.口試
註:報考表演專業進入三試的考生,須參加專業體檢(表演學院自行安排)。

表演專業文化考試成績要求達到當年北京市普通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錄取分數線後,按專業考試成績排序,擇優錄取。
08年表演專業 文化課考試成績達到錄取分數線文、理科均為250分後,按專業考試成績排名,擇優錄取。

㈣ 從上海電影藝術學院出來的明星有哪幾個人

很多。
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

1.北京電影學院
它的地位不用我多說了吧看世界第三的影視類學院。
但北京電影學院最大的缺點就是,裡面的學生很傲(很多人都這么說),但是他們也有奧的資本。
1(並列)中央戲劇學院
很多人都把他排在第二位,但其實這兩個學院差不多,出過的明星也是一堆!但其實在表演繫上面,中戲要厲害些。我比較喜歡中戲,是因為中戲的學生不會像北電學生一樣的傲,他們比較隨和。
2.上海戲劇學院
很多人把它排在中國傳媒學院底下,真不知道怎麼想的,上海戲劇學院雖然不如從前了 但是至少比中國傳媒學院強得多 。

㈤ 上海戲劇學院畢業名人,最好要很全的~

你好,請看下面的介紹,可能會有你需要的東西。上海戲劇學院是中國大陸培養廣播、戲劇、電影、電視、舞蹈專門人才的高等藝術院校,是國內重點與名牌藝術院校。學院共有三個校區:
華山路校區:表演系、戲劇文學系、舞台美術系、創意學院、導演系
蓮花路校區:電視藝術學院、舞蹈學院、戲曲學院、附屬戲曲學校
虹橋路校區:附屬舞蹈學校
發展趨勢(2020年)是:
華山路校區:表演系(戲劇影視表演、音樂劇表演、少數民族班)
導演系(舞台導演、影視導演)
研究生部
蓮花路校區:傳媒學院(廣播電視編導、播音與主持、攝影、錄音、動畫編導)
戲曲學院(戲曲表演、戲曲音樂、雜技、木偶與兒童劇)
美術學院(油畫、國畫、版畫、壁畫、雕塑、戲劇影視美術、戲劇影視燈光、戲劇影視服化)
創意學院(藝術管理、環境設計、建築設計、工業設計、藝術設計)
舞蹈學院(舞蹈編導、古典舞、芭蕾、現代舞)
文學院(文藝理論、戲劇影視批評、戲劇影視編劇)
虹橋路校區:附屬舞蹈學校
復興路校區:繼續教育學院、社會培訓中心
寶山路校區:附屬戲曲學校
另外設上海戲劇學院附屬中學
傑出校友戲劇影視表演方面的代表人物有:姜瑞佳、劉小鋒 、胡歌、袁弘、萬茜、何建澤、韓雪、孫飛虎、李志輿、祝希娟、錢楓、焦晃、趙有亮、潘虹、奚美娟、李幼斌、劉寶寅、王洛勇、李媛媛、陳紅、郭冬臨、蓋麗麗、王一楠、薛佳凝、羅海瓊、朱泳騰、劉曉虎、尹鑄勝、陸毅、鮑蕾、於和偉、周傑、傅沖、任泉、李冰冰、李鈺、聶遠、佟大為、馮紹峰、任重、孫晨耀、 小宋佳、姚芊羽、馬伊俐(即馬伊琍)、郝蕾、徐崢、錢芳、鄭愷、王亞楠、任程偉、保劍鋒、楊旻娜、孫遜、海陸、李佳璘 、李念 、陳亦然(原名:陳蓉)、肖涵、婁藝瀟、王傳君、陳赫、趙霽、李金銘、金世佳、 高雲翔、蒲巴甲、童唯佳、嚴寬、薩日娜、沈曉海、王茜華,張峻寧等;
戲劇影視編劇方面的代表人物有:余秋雨、沙葉新、榮廣潤、李小林、孫惠柱、趙耀明、羅懷臻、謝柏梁、班會文、陸軍、於東田等;
戲劇影視編劇方面的代表人物有:余秋雨、沙葉新、榮廣潤、李小林、孫惠柱、趙耀明、羅懷臻、謝柏梁、班會文、陸軍、於東田等; 導演方面的代表人物有:蘇樂慈、熊源偉、蔣維國、卓鑒清、陳明正、胡偉民、徐企平、谷亦安、李建平、郭小男、盧昂、王延松、周小倩、周可等
廣播電視方面的代表人物有:張仲年、周野芒、葉蕾、尹大為等
舞美設計方面的代表人物:周本義、胡妙勝、金長烈、韓生、伊天夫、韓立勛、李建群等; 在美術方面有旅美藝術家:呂振環、蔡國強等;
電視主持方面的新秀有:和晶、陳蓉、董卿、周瑾、司雯嘉、吉雪萍、王梓、程雷、黃浩、潘岩(豆豆)等;
戲曲演員代表有 :蔡正仁、梁谷音、岳美緹、張洵澎、計鎮華、楊春霞、張靜嫻、史敏、王佩瑜等 舞蹈演員代表有:凌桂明、石鍾琴、茅惠芳、汪齊鳳、楊新華、辛麗麗、黃豆豆、譚元元、范曉楓、孫慎逸、方仲靜、姚偉等。
他們當中相當一部分成為了影響中國乃至世界戲劇、電影、美術界的著名藝術家,同時學院還培養了西藏、內蒙等少數民族的第一代戲劇家,為推動中國的文化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㈥ 楚漢傳奇的女演員名字

角色演員配音備注
劉邦 陳道明 ---- 漢朝開國皇帝,漢高祖
項羽 何潤東 趙嶺 西楚霸王,第一勇將
韓信 段奕宏 ---- 「漢初三傑」之一,漢初三大名將
呂雉 秦嵐 薛白 劉邦之妻,後來的「呂後」
虞姬 李依曉 馬海燕 項羽寵姬
蕭何 楊立新 ---- 「漢初三傑」之一,名相
范增 孫海英 ---- 項羽的謀士,被尊為「亞父」
張良 霍青 ---- 「漢初三傑」之一,著名謀士
陳平 張金元 ---- 劉邦重要謀士,漢初名相。功第47位
戚夫人 湯嬿 馬海燕 劉邦寵姬
英布 胡東 ---- 九江王,入漢後改封淮南王,漢初三大名將
彭越 王新軍 ---- 梁王,漢初三大名將
雍齒 尤勇 ---- 反復無常的豪強。封汁防侯,功第57
樊噲 康凱 ---- 劉邦帳下猛將,屠戶出生,功第五
盧綰 王繼世 ---- 劉邦的寵臣兼好友,滅臧荼後被封為燕王,最終反,逝於匈奴
龍且 范雨林 ---- 項羽麾下第一名將
周勃 張承好 ---- 劉邦部將,後官封太尉,文帝時任右丞相、丞相;功第四
曹參 徐曉健 ---- 漢軍大將。繼蕭何為相國;平陽侯,功第二;

夏侯嬰 林鵬 ---- 劉邦大將,汝陰侯,太僕,功第八
曹無傷 王軍 ---- 劉邦軍左司馬,鴻門宴後為背叛被殺
秦始皇 於和偉 ---- 中國第一代皇帝
秦二世胡亥 於濱 ---- 秦朝第二代君主,亡國之君
韓生 池東 ---- 謀臣,後被項羽烹殺
季布 李淵 ---- 項羽部將,入漢後稱後為郎中將、河東太守,漢初名將
趙吹鸞 李依馨 ---- 秦二世妃子
劉如意 鄭偉 ---- 劉邦與戚姬之子,趙隱王,呂後毒殺之
曹氏 於明加 ---- 劉邦的情人
項庄 蔡宜達 ---- 項羽之弟
項狄 邱雲鶴 ---- 項羽愛將,虞姬殺父仇人,後自刎
虞子期 楊梓鐸 ---- 項羽部將
項梁 祝延平 ---- 項羽的季父
項伯 許毛毛 ---- 項羽叔父,對劉邦幫助很大;封射陽侯,孝惠三年去世
扶蘇 葉項明 ---- 秦始皇之長子
楚懷王 姬晨牧 ---- 項羽所立,後尊為義帝,為項羽所殺
章邯 曹衛宇 ---- 秦朝最後一位名將,漢二年六月,漢軍灌廢丘,自殺
驪鳶 苗洛依 ---- 神秘美人

若姜 鞏亦瑢 ---- 英布之妻
季桃 劉筱筱 ---- 屠戶之妻
峨妹 王紫潼 ---- 韓信紅顏知己
鍾離昧 葉鵬 ---- 項羽部將。項羽敗亡投故友楚王韓信,自殺
魏豹 徐錦江 ---- 戰國時魏國後裔,楚漢之時魏王,為周苛所殺
李斯 李建新 ---- 秦朝丞相
趙高 許文廣 ---- 秦中車府令、朗中令、丞相
小乙 汪勝男 ---- ----
審食其 吳剛 ---- 劉太公家令。封辟陽侯,為劉邦之子淮南王劉長錘殺
子嬰 王龍華 ---- 扶蘇之子
宋襄 尚悅 ---- 楚國大將軍宋義之子
劉肥 廖見恆 ---- 劉邦庶長子,封齊王,即齊悼惠王
李斯幼子 孫爾辰 ---- 李斯小兒子
晨曦公主 小斯琴高娃 ---- 扶蘇之女,章邯之妻
酈食其 石維堅 ---- 漢王劉邦的謀臣,入漢後紀其功封其子酈疥為高梁侯
薄姬 徐揚 ---- 漢高祖劉邦的嬪妃。即薄太後,劉邦第四子孝文帝劉恆之母
黑衣人 范明 ---- ----
李左車 石燕京 ---- 戰國名將李牧之孫

紀信 彭國斌 ---- 劉邦部將,為項羽燒殺;
灌妥 盧勇 ---- 劉邦大將,封穎陰侯,功第九。孝文時周勃二次罷相,繼任丞相
周苛 鄭景元 ---- 以御史大人守滎陽,被俘後為項羽烹殺
隨何 楊雨橙 ---- 劉邦重要謀士之一
劉太公 劉子楓 ---- 劉邦父親,後尊為太上皇,中國歷史第一位活著的太上皇
陳餘 徐豐年 ---- 趙將,逐張耳迎還趙王歇,趙王歇立其為代王,留傅趙王
張耳 張喜前 ---- 趙相,項羽封其為常山王。歸漢為趙王,次年去世,謚景桓王
叔孫通 劉廣厚 ---- 秦末朝中博士,後為漢太子太傅
司馬欣 吳曉東 ---- 塞王,漢四年自殺於涇水上。
劉夫人 柳景溪 ---- 劉邦母昭靈夫人
呂媭 許晚秋 ---- 樊噲夫人;高後八年功臣與皇族政變,其為亂棍打殺
小嫻 郭柯彤 ---- ----
劉大嫂 李若冰 ---- 劉邦恨其「不為長者」,故經劉太公請求才封其子劉信為羹頡侯
劉二嫂 田玲 ---- ----
劉肥 小李 ---- 齊悼惠王,齊哀王劉襄、朱虛侯劉章之父
劉盈 小西瓜 ---- 漢孝惠帝
劉樂 小魚兒 ---- 即魯元公主,劉邦長女,嫁趙王張敖(張耳之子)
呂太公 鄭天庸 ---- 呂雉父親,臨泗侯

滄海君 龍武 ---- 與張良刺殺秦始皇的勇士
劉盈 董春明 ---- 漢孝惠帝
尾生 王朴 ---- ----
殷通 王衛國 ---- 秦會稽守,為項羽所殺
沛縣縣令 李燕升 ---- ----
任敖 楊瑞 ---- 沛縣獄吏。後封為廣阿侯,任御史大夫
大劉樂 楊志文 ---- 魯元公主,趙王張耳之妻
李良 咎有為 ---- 趙將,叛趙殺趙王武臣
劉二哥 路國奇 ---- 劉仲。入漢封代王,後廢為合陽侯。長子吳王劉濞,次子德侯劉廣
劉大哥 楊軍 ---- 漢五年正月追尊為武哀侯,子劉信羹頡侯。高後時追尊為武哀王
王離 宋來運 ---- 戰國名將王翦之孫,武城侯。戰敗被俘
呂澤 任明生 ---- 令武侯,呂雉長兄,劉邦手下大將,令武侯。
陳留縣令 懂明 ---- ----
南陽守 周毅英 ---- ----
王陵 畢海峰 ---- 故沛豪。功第12,封安國侯,繼曹參任右丞相,以性耿直聞名。
淳於越 王奕 ---- ----
劉肥 張瑞柏 ---- 齊悼惠王,朱虛侯劉章之父
崇信 張新華 ---- ----

㈦ 中國戲曲四大怪傑是哪幾位

在中國戲曲現代化研究會第十一屆年會上,湖北省藝術研究所所長、著名戲曲導演余笑予和四川著名劇作家魏明倫、上海戲劇學院舞台美術系主任周本義、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名譽院長裴艷玲均被評為「新時期戲曲怪傑」。
1. 魏明倫,男,1941年生於四川內江,現居成都。童年失學,九歲唱戲。當代著名戲劇家、辭賦作家,與蜀中才子陳恩田(大清康熙帝師陳廷敬後人)並稱巴蜀雙傑。
1950年參加四川省自貢市川劇團,先後任演員、導演、編劇至今,著名川劇作家,被譽為「巴蜀鬼才」,14歲即開始發表習作,16歲即被「反右」株連,盡經坎坷。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脫穎而出,以「一戲一招」的創新精神先後寫作《易膽大》《四姑娘》《潘金蓮》《夕照祁山》《中國公主杜蘭朵》《變臉》《巴山秀才》(合作)、《歲歲重陽》(合作)等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的戲曲文學劇本。「連中三元」,劇壇罕見:《易膽大》與《潘金蓮》破例雙雙榮獲1981年全國優秀劇本獎。《巴山秀才》再獲1983年全國優秀劇本獎;《巴山秀才》劇英譯本在美國夏威夷大學學報發表,後收入王季思主編的《中國當代十大悲劇集》。
80年代末期開始寫雜文,以其內涵與形式雙重特殊引起文壇和社會反響,乃致出現「魏明倫是戲劇第一還是雜文第一」之說。
1987年新華社《半月談》公布魏明倫為中國當代九大劇作家之一;1988年被天津《藝術家》評選為中國藝術界十大神秘人物之一;1993年在武漢舉行的中國現代戲曲研究會上,被湖北省藝術研究院等學術機構聯合推選為新時期中國戲曲界四大怪傑之一。
2.余笑予被稱為中國現代戲曲四大"怪傑"之一,「不模仿別人,不重復自己」是他的藝術品格。他的創作和導演橫跨京、漢、楚、花鼓、黃梅、曲、豫、桂、粵、閩等十多個劇種,編導了數十台劇目。他執導的京劇《法門眾生相》、黃梅戲《未了情》等十多個劇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文化部「文華獎」。《徐九經陞官記》等更是成為經典。
涉及多個劇種 堪稱奇才
余笑予是湖北武漢人,1935年生於楚劇世家,自幼耳濡目染楚劇,聰穎過人。他三歲登台亮相,初寫戲劇人生;七歲頂角救場,從此一炮而紅;未及弱冠之年,已成劇壇新秀。後來,他改學導演,依託楚劇功底,躋身京劇門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他所執導的京劇《一包蜜》、《徐九經陞官記》、《葯王廟傳奇》、《法門眾生相》都引起轟動,《徐九經陞官記》被拍成電影後風靡全國,主演朱世慧也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
一直在幕後吐絲織錦的余老,不僅京劇,在豫劇、桂劇、黃梅戲、錫劇、北京曲劇、荊州花鼓戲十幾個劇種,都傑作連連:《虎將軍》、《丑嫂》、《少年天子》、《太陽花》、《原野情仇》、《未了情》等一部部獎獲之作,在戲曲界備受矚目。
絕不重復自己 創新不輟
余笑予有一句名言:「不模仿別人,不重復自己」——京劇《徐九經陞官記》中,他首次將醜行作為主角;豫劇《鍘刀下的紅梅》中,他為剪著齊耳短發的劉胡蘭加上了長辮子;楚劇《大別山人》中,他加入大量的湖北民歌;漢劇《彈吉他的姑娘》中,他別出心裁地設計「電話舞」……余笑予堅持創新,讓戲劇舞台上出現了更多的神來之筆。
2008年,省人民政府授予余笑予「終生成就獎」。他說這是對他最重的獎勵,但他卻並未「見好就收」,而是繼續發揮余熱:今年以來,余老身體每況愈下,五次住院,但從未放棄拍戲。大師已去,風骨猶存。令人欣慰的是,余老師身後,留下的是繁花似錦的戲劇舞台。
生活平易近人 風趣幽默
余老有一子一女,他給兒子取名余勤勤,女兒取名余端端,希望他們「勤勤懇懇做事,端端正正做人」。出身於梨園世家的余老,內心也有難以言說的遺憾——盡管桃李滿天下,子孫後輩卻無人繼承衣缽。他尊重兒女的職業選擇,但總會在不經意間表達自己的不甘。他會對女兒說:「你這么聰明,這么不學戲呢?」兒子余勤勤當年因為生計原因,學起了廚師這一行當,此後,余老總覺沒能讓兒子讀書心中有愧:「別人背的是書包,你哥背的是菜刀啊!」每逢出國,他都會買回大量的菜譜,供兒子學習之用。
在家人眼中,余老「是一個很幽默的人,總是能給家裡帶來歡笑」,余端端回憶說:「我媽媽在世時,有時候飯菜做得不合他的口味,他會指著剛炒好的小白菜說:你炒的這個菜披頭散發的,幫我捋順了再吃;再比如打牌的時候,五萬已經碰了,他還要堅持和五萬,他說:『和不了我還有一種信念,我可以和賴子啊!』」
余笑予主要作品一覽
■京劇《一包蜜》(1979年),文化部創作一等獎。
■京劇《徐九經陞官記》(1980年),文化部優秀戲曲片獎。
■京劇《葯王廟傳奇》(1984年),全國現代題材戲曲觀摩演出導演一等獎。
■京劇《膏葯章》(1989年),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之一。
■楚劇《虎將軍》(1991年),文化部首屆文華大獎、文華導演獎。
■京劇《法門眾生相》(1992年),第二屆文華大獎、文華導演獎。
■桂劇《瑤妃傳奇》(1993年),第三屆文華新劇目獎。
■楚劇《悠悠柳葉河》(1993年),全國地方戲曲匯演演出獎、優秀導演獎。
■閩劇《拜石記》(1993年),第三屆中國戲劇節優秀演出獎、導演獎。
■黃梅戲《未了情》(1997年),第七屆文華新劇目獎。
■花鼓戲《原野情仇》(1998年),第八屆文華新劇目獎。
■京劇《樊姬夫人》(2004年),第四屆中國京劇藝術節優秀導演獎。
■楚劇《娘娘千歲》(2000年),文化部文華導演獎。
■楚劇《大別山人》(2006年),全國地方戲南方片匯報演出一等獎。
3、上海戲劇學院教授、戲劇家、舞台美術家、畫家周本義
他是一位舞台藝術名家。樣板戲《海港》、「文革」後的「平地一聲雷」話劇《於無聲處》、1988年首度被搬上大陸舞台的白先勇版話劇《游園驚夢》、新世紀初「一出戲拯救了一個劇種」的甬劇《典妻》……新中國戲劇史上諸多里程碑作品以及多屆全國運動會開幕式、晚會的舞美設計,就是他——常州人周本義。八旬人生,參與創排160多部戲劇,橫跨20多個劇種,5次獲得文化部文華舞美大獎,多次獲得中國戲劇節優秀舞美設計獎等獎項。
他是一位優秀的藝術教育家,陳逸飛、蔡國強、韓立勛、韓生……這一串中國當代藝術史上熠熠生輝的名字,都曾受教於他。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2010年上海世博會開幕式,舞美、服裝班底,大多由其學生擔綱。
1931年,周本義出生於武進奔牛一戶普通農家,1950年考入上海劇專(上海戲劇學院前身),1954年,受院長熊佛西力薦,成為我國派遣至蘇聯列寧格勒(現為俄羅斯聖彼德堡)列賓學院深造的6個留學生之一,如今堅持舞美設計的就只剩他一人了。
周本義在學院油畫系M.鮑勃曉夫教授工作室學習了6年,獲藝術碩士學位。在蘇聯,外國師生的教學方法讓他大開眼界。起初,他和在國內一樣,埋頭苦學。他感覺外國同學是另類:畫幾筆,跑一邊抽煙喝酒。一次,老師提醒他:「你們中國學生真笨啊,模特都走了還在畫?」一語點醒,繪畫最講究的是第一眼感覺、是靈感。
這么多年,繪畫始終是周本義的最愛,他當年的許多素描稿,多年來是不少「60後」畫家的臨摹範本。他至今保留了大量當年的油畫習作。有幅畫面上一個俄羅斯小伙轉頭凝神張望,寥寥幾筆,一抹一撇一捺間,人物神態、光影對比,處理得干凈利落,引得同去的、在滬上小有名氣的常州籍油畫家劉偉光忍不住連連贊嘆。
中國戲劇舞台舞美第一人
1960年,周本義回「上戲」任教,勤勉耕作,佳作迭出。以一句話來總結自己的舞美設計,周老評價為「一戲一格」,他反對一味搞包裝、出花頭,主張簡約的多樣化,「不用錢『堆』,照樣能出好戲。」
比如得意之作甬劇《典妻》。《典妻》改編自柔石小說《為奴隸的母親》。周老曾到柔石故鄉體驗生活,長滿青苔的石板路、長年潺潺不息的街邊流水,最後都被糅入舞台模型中,反襯著現實社會的黑暗,同時又與女人的命運聯系在一起。他還設置了一道大宅門,門內外構成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人物命運也有極大的反差。這個物景的運用,為揭示內涵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一部《典妻》成就了新甬劇,使一個未老先衰的劇種,煥發出新生機。
雖為舞美,周本義對戲的影響力已經擴大到了編劇和導演。由無錫市歌舞團創作演出的民族舞劇《阿炳》,最早叫《雷震電》,十分拗口,經周老提議改為現名,並為其重新整理劇本大綱,其舞美設計簡單大方,僅用了兩組道觀的建築立柱,兩塊活動布景多次變化移動,就營造出劇情所需的包括道觀在內的多個場景,上演後獲得一致好評。1986年,困境中的廣西柳州市桂劇團創排《泥馬淚》,周老為一個封建迷信故事提煉出抵製造神運動的全新主題。演出結束後,著名戲劇理論家曲六乙贊許該劇是「桂劇藝術發展的里程碑」。從中央到地方,連篇累牘地報道,《人民日報》等十幾家大報及期刊紛紛發表評論文章,北京戲曲研究所副所長、《戲劇評論》副主編吳乾浩撰文《翻舊案、立新意——評桂劇〈泥馬淚〉》專論十數篇。
舞台劇之外,周老還擔任過多台大型運動會、晚會的總設計。1998年廣東省第十屆運動會開幕式上,周老讓演員們隨著《春天的故事》進場,組成圈暈,越來越大,音樂一完,燈光甫亮,觀眾豁然開朗:改革開放,講「在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的鄧小平」。這一幕,只聞其聲,未見其人,成為當場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亮點。
周老還是「白玉蘭」獎國際電視節目評選組委會元老級評委,22年來,他是全國唯一一個歷屆比賽的評委,每年他被邀請觀摩六七十部大戲。「可不是光懂舞美就行的,必須是全方位通才。所以說,我是個綜合人才。」這樣評價完自己,周老的壽眉揚得更高了。
周老坦言「多次受到誘惑」,各種頭銜、各種身份還有出國定居的邀請,名利接踵找上門,但他一一婉言謝絕,因為他認定,人的精力有限,耕耘舞台之餘,自己再顧不得其他了。他笑稱,他們這一代人,都是「傻瓜」。「舞台藝術的獨特魅力,是其他所不能取代的。60多年,我為之付出很多,其間偶有所悟,自得其樂,無怨無悔。」
培養第一流藝術人才的教育家
多年實戰累積,周老總結了諸多格言:精於心、簡於形;多則惑、少則明;心中能容忍,身邊無是非;眼見為山,心見非山,境界愈大,自視愈小,捨去繁華,方得升華;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這些簡單而精練的話語,張貼在他的工作室里,影響著他的生活與藝術創作。
老一輩教育家的教學方法、與學生相處的方式,對周老的影響,也是深遠的。周老回憶,當年師生同住學校,學生有任何疑問隨時可以找老師交流。在異國求學6年,周本義年年都能收到熊院長的親筆信,詢問生活、督促學習。周本義結婚時,熊院長還為他准備了婚房。「一個來自常州奔牛農家的貧寒子弟,得到院長如此眷顧,真是很幸運。熊院長培養人才『不拘一格,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這也成為我的育人觀。」
周本義笑稱學生的「存活率」非常高、成就也很高。聞名海內外的華人藝術家陳逸飛、以「煙花腳印」在北京奧運會上震驚全球的蔡國強、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舞美總設計師韓立勛、「上戲」院長韓生……個個都是各類藝術舞台上的佼佼者。多年來,周老也與他們保持著密切聯系。在美國街頭,隔著一條街,看到恩師,陳逸飛會飛奔而來;深知周老心願的蔡國強,計劃為老師舉辦一場個人油畫展。
雖然身在上海,周老也始終關心家鄉舞台劇發展,他曾經為《風流母女》、《我要做個好孩子》擔任舞美設計。談及有什麼經驗與後來者分享,周老沉吟了一會,答道:「多讀書,多跑,多看!」

人物簡介
周本義,1931年生於江蘇武進。上海戲劇學院教授、戲劇家、舞台美術家、畫家;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上海舞台美術學會名譽會長;上海市歐美同學會留蘇分會副會長;上海市教委人文藝術舞台美術創新工作室主持人。
1950.9—1955.7上海劇專——中央戲劇學院華東分院學習,畢業後留校任教。
1954.9—1955.7經國家考試選拔,在北京俄文專科學校留蘇預備班接受出國俄語培訓。
1955.9—1960.10在蘇聯列寧格勒列賓美術學院油畫系M.鮑勃曉夫教授工作室學習,獲藝術碩士學位。
1960.10—上海戲劇學院任教。
獲獎情況
中國第一、二、七、九、十一屆文華舞台美術大獎
中國戲劇節優秀舞美設計獎多次
全國歌劇、音樂劇匯演舞美大獎
中國話劇研究會金獅獎
中國舞台美術學會學會獎
第二屆全國舞台美術展突出貢獻獎
話劇百年文化部優秀話劇工作者稱號
主要舞台美術設計作品
第三屆農民運動會美術總設計
第八屆運動會美術總設計
廣東省第十屆運動會美術總設計
《游園驚夢》、《蛾》、《阿炳》、《李清照》、《快樂推銷員》、《典妻》、《孔雀東南飛》、《一片桃花紅》等
近期作品
粵劇《青青公主》、《小周後》;話劇《雷雨》;黃梅戲《春江月》;川劇《李亞仙》;兒童劇《寶寶回家》;話劇《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龍興晉陽》等。

4、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名譽院長裴艷玲
也許說起裴艷玲先生不會有太多人知道,但是一說起林沖,鍾馗,武松這些精典的演繹我想沒有人不知道的。裴艷玲先生已經把男人演透了。
裴艷玲先生出生於梨園世家,父親裴園系京劇著名武生,繼母袁喜珍為著名河北梆子旦角演員。可能是受到家庭的熏陶,裴艷玲先生5歲登台,九歲就可以挑梁演出,師承候永。12歲和「冬皇」孟小冬的妹妹孟幼冬「大戰天津衛」,《群英會》、《借東風》,再加武生戲,整整唱了一個月,紅!
裴艷玲先生代表劇目有:《寶蓮燈》、《鍾馗》、《哪吒》、《八大錘》、《夜奔》、《武松》、《鬧天宮》、《火燒連營》等廣受廣大觀眾喜愛
八六年八月,裴艷玲先生率團到香港,給香港觀眾及文化界觀眾及文化界均認為演出帶來了一股「裴艷玲旋風」。帶來了一股「裴艷玲旋風」。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登文章,贊他演活了鍾馗。在丹麥的演出被譽為「世界第一流女演員」八九年在日本演出他精湛的表演被日本觀眾稱之為「人間國寶」。
裴艷玲先生取得成績
裴艷玲先生曾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為「優秀表演藝術家」。曾經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985年11月,她以崑曲《林沖夜奔》《鍾馗》參加全國戲曲觀摩演出,贏得了大會為她特設的「演員特別獎」,並獲得當年第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第一名,1988年,裴艷玲主演的電影《人·鬼·`情》在法國和巴西舉辦的國際電影節上,兩次榮獲國際大獎。 1995年,她在成都以河北梆子《武松》一劇參加第四屆中國戲劇節,專家稱她為「功透骸外」的全才大武生演員,榮獲特別演出獎。1995年,榮獲第十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1996年,榮獲中國文聯評選的首屆「跨世紀之星」稱號。迄今為止,榮獲這一稱號的只有兩位藝術家
現任職務

裴艷玲先生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河北戲劇家協會主席、河北省文聯名譽主席,河北省京劇院名譽院長、河省京劇院裴艷玲劇團團長。歷任樂陵京劇團、束鹿京劇團演員,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一團團長、名譽院長,河北省文聯副主席,中國劇協第四屆理事、河北分會主席,河北省京劇院院長。為第六屆、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㈧ 《大漢風》系列電影一共有幾集分別叫什麼主要演員有哪些

大型系列數字電影《大漢風》由二十一部高清數字電影組成:1、群雄並起 2、破釜沉舟 3、鴻門宴 4、火燒阿房宮 5、胯下之辱 6、指鹿為馬 7、入關之約 8、謀士范增 9、女中丈夫 10、英雄美人 11、孺子可教 12、暗渡陳倉 13、楚營為虜 14、滎陽對峙 15、楚河漢界 16、四面楚歌 17、霸王別姬 18、大風歌 19、呂後篡漢 20、呂後篡漢 21、多多益善

胡軍--飾項羽

肖榮生--飾劉邦

楊恭如(香港)--飾虞姬

吳倩蓮(台灣)--飾呂雉

王剛--飾趙高

李立群(台灣)--飾李斯

沈傲君--飾曹女

辛明--飾范增

雷鳴--飾秦始皇

吳悅--飾韓信

沈保平--飾張良

陳之輝--飾季布

付斌--飾陳平

鄒軍--飾項庄

於洋--飾虞子期

陽光--飾蕭何

蔡元祥--飾項伯

王奕--飾項梁

郭明翰--飾虞子期

韓東--飾龍且

張楠--飾樊噲

侯日秋--飾盧綰

張春仲--飾夏侯嬰

周逵--飾曹參

陳海--飾周勃

齊景斌--飾張耳

王建宏--飾灌嬰

佟仲琪--飾審食其

楊品上--飾君兒

閱讀全文

與韓生電影演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在哪個網站看電影免費收看 瀏覽:289
老電影演員假裝市長 瀏覽:645
美國50年代電影音樂 瀏覽:273
經典電影里粵語歌 瀏覽:556
譚道良台灣電影全集 瀏覽:649
怎樣在貓眼電影院買票 瀏覽:68
剪映怎麼剪完整電影 瀏覽:639
能在線看槍版電影的網站 瀏覽:304
法國電影穿越電影 瀏覽:736
電影鋼的琴張猛導演 瀏覽:23
男女愛情電影寫真 瀏覽:460
電影票圖片花木蘭真實 瀏覽:697
海綿寶寶尋找小蝸大電影大全 瀏覽:698
英文電影影評小黃人 瀏覽:48
蟲大電影 瀏覽:952
黑衣人3電影英文 瀏覽:223
高壓線粵語電影 瀏覽:728
仙電影什麼仙電影 瀏覽:100
美團電影院取票 瀏覽:530
巨石強森和傑森思坦森電影叫什麼 瀏覽: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