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電影的名人名言
電影書寫的影片,籍影像與聲音的關系來表達,而非靠(演員或非演員的)動作和聲調的模仿。它不分析,也不解釋。它重組。——羅伯特·布烈松(法國)
要更好地理解一部影片的傾向如何,最好先理解該影片是如何表現其傾向的。——安德烈·巴贊(法國)
我現在已經老了,人越老想得越深,水面上的事情我已經抓不住了,我在水底思想。——讓-呂克·戈達爾(法國)
當幻想轉向愛情時,直覺卻並不總是跟隨。——艾里克·侯麥(法國)
電影藝術的基礎在於剪輯。——普多夫金(蘇聯)
演員也同樣是人,與別人並無差別。作家、畫家或音樂家可以躲到角落裡去舔凈他的傷口,但演員卻要站在大庭廣眾面前忍受這種傷痛。——莫琳·斯特普爾頓(美國)
我的電影從來無意寫實,它們是鏡子,是現實的片斷,幾乎跟夢一樣。——英格瑪·伯格曼(瑞典)
我對情節的發展、事件的串聯並沒有興趣,我認為我的電影一部比一部不需要情節。——安德烈·塔可夫斯基(蘇聯)
讓一個人置身於變幻無窮的環境中,讓他與數不盡或遠或近的人物錯身而過,讓他與整個世界發生關系:這就是電影的意義。——安德烈·塔可夫斯基(蘇聯)
電影始於格里菲斯,止於基亞羅斯塔米(阿巴斯)。——讓-呂克·戈達爾(法國)
很難找到確切的字眼評論基亞羅斯塔米(阿巴斯)的影片,只須觀看就能理解他是多麼了不起。雷伊去世的時候我非常傷心。後來,我看到了基亞羅斯塔米的影片,我認為上帝派這個人就是來接替雷伊的。感謝上帝。——黑澤明(日本)
夢想要根植於現實。——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伊朗)
我曾反復說過,我作為一個電影人,拍了一部電影的話,觀眾就應當從這一部電影中,看到100部他們自己的電影,每一名觀眾都可以看到他自己的電影,這就是我所力爭做到的。——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伊朗)
我更喜歡讓觀眾在影院里睡著的電影,我覺得這樣的電影體貼得讓你能好好打個盹,當你離開影院的時候也並無困擾。也曾有電影讓我在影院里睡著了,但就是同一部片子又讓我徹夜難眠,思考它直到天亮,甚至想上幾個星期。這是我喜歡的電影。——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伊朗)
夢想始於劇本,而終結於電影。——喬治·盧卡斯(美國)
每次表演一個角色時,演員都必須生活在這一角色之中。——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蘇聯)
我留下腳印,讓後人來追尋。——德里克·賈曼(英國)
生活的全部,它行動的整體,乃是一部自然、生動的電影。——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義大利)
我們永遠都無法預知一部電影的結果。每部片子都有一道窄門,我們只能憑著自己的判斷力決定是否應該跨進去。——克里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波蘭)
最好的電影是拍給聾者和啞者看的。人類喋喋不休,話語泛濫,都快淹死在其中了。只有看芭蕾舞,我們才能發現純粹的美和純粹的姿態,而這正是我的電影努力要去表現的。——謝爾蓋·帕拉傑諾夫(亞美尼亞)
電影是戲,不能把它拍成偶發的事件。——小津安二郎(日本)
(先鋒派)的方法有這樣的危險:1、作者已有結論,含含糊湖地提出猜謎似的東西,就像被小學老師提問一些根本不需要問的簡單問題。2、作者自己完全放棄想的出結論的慾望,借口把自己不懂得的問題如實提出來才是誠實,而以極低的水平提供極不完整的影象就心滿意足了,自封為先鋒電影的作品中,這類影片要多少有多少。——小津安二郎(日本)
真假混合時,真突顯出假,假卻妨礙我們去相信真。一個演員,在一艘被真的風雨拍打著的真船的甲板上,假裝害怕沉船,我們既不會相信那演員,也不相信那艘船和那場風雨。——羅伯特·布烈松(法國)
我的人生經驗告訴我,非正常的階級關系,沒有同情心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是現實。——金基德(韓國)
一個影像接觸其他影像時必須發生轉化,如一種顏色接觸其他顏色時那樣。放在綠、黃或紅旁邊的藍不是相同的藍。沒有藝術不含轉化。——羅伯特·布烈松(法國)
我像個雷達,我接受東西,然後再像鏡子一樣反射出來,夾雜著回憶、夢境和理念。——英格瑪·伯格曼(瑞典)
人老了之後的現象之一就是,童年的回憶會越來越清晰地浮現出來,而壯年時期的種種大事卻反而模糊,以至於消失。——英格瑪·伯格曼(瑞典)
我想用我的電影蓋一棟房子。有些做成地窖,有些做牆壁,其他則做窗戶。然而,我希望到最後它能成一棟房子。——賴納·維納·法斯賓德(德國)
當我非常個人化地敘述一個故事時,這個故事要比我試圖以放之四海皆準的語言敘述能令更多人認可。——賴納·維納·法斯賓德(德國)
我確實覺得美好的,肯定不會長久。——許秦豪(韓國)
我就是我。如果必須以頭撞牆來真實待己,那麼我願意。——馬龍·白蘭度(美國)
好萊塢由恐懼與嗜財支配。但那不會支配我,因為我無所畏懼,不貪戀錢財。——馬龍·白蘭度(美國)
我倒不是怕死,只是死到臨頭,我不願在場。——伍迪·艾倫(美國)
為了保衛韓國電影,我們甚至可以去死!——林權澤(韓國)
人到十三歲,自以為對這個世界已相當重要,而世界才剛剛准備原諒你的幼稚。——陳凱歌(中國)
別給我擠眉弄眼,表演沒有那麼復雜。——勞倫斯·奧立弗(英國)
蠢比智慧更無限迷人、更無限深奧。智慧有限度,而愚蠢則沒有。——克勞德·夏布洛爾(法國)
影戲假如能用來描述民間的痛苦,至少可以促進社會的自警,讓社會自己想一想,應該如何的改進自己。——孫瑜(中國)
一個編劇導演人不僅僅是隨便把一個故事搬上膠片就算完事,而他至少應該是一個作家,一個有獨特的風格、正確的認識而為大眾所有的作家。——蔡楚生(中國)
如果說中國會好,國產片也會好。——費穆(中國)
炸彈決不能爆炸,炸彈不爆炸,觀眾就老在惴惴不安。——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英國)
演戲的真諦就是把人生當成一場實驗,在一次次的幕起幕落之間探究人生的千奇百怪和悲歡離合。——蘇珊·薩蘭登(美國)
我一直同步記錄國民演變的過程,我生活在一個變革的時代,這種變革性要求一個導演很敏感很同步地來判斷。我相信我的作品會成為中國標志性的一組建築物。——賈樟柯(中國)
在我身上有所有中國導演的缺點,比如說戲劇性,我很愛戲劇性,我也是看評書看章回小說長大的,但我知道那是一個缺陷,我們把現實簡單化了、娛樂化了、傳奇化了。——賈樟柯(中國)
有一種電影要求很長時間的積淀,有一種需要閃電般的靈感。——賈樟柯(中國)
不管我採用了什麼題材,其實講的都是宗教題材。只不過他們的救贖發生在大街上,而不是教堂里。——馬丁·斯科塞斯(美國)
我是一個獨立製片導演!人們總說我的電影像好萊塢電影,或者就是好萊塢電影。可是好萊塢要抄襲我,我有什麼辦法。——喬治·盧卡斯(美國)
無論你是英雄抑或歹徒,切記把你的角色演得有人味,那就是要盡可能賦予他某些相反的品質而又不影響他在故事裡的主要身份。——唐·理查遜(美國)
我們並不處處袒露我們內心的真實想法,我們只表露我們想要別人信以為真的東西。——唐·理查遜(美國)
我拍不出的電影只有溝口(健二)的《祗園姐妹》和成瀨(巳喜男)的《浮雲》——小津安二郎(日本)
我一天不拍片,就覺得少活了一天。這樣說來,拍片就像做愛一樣。——費德里克·費里尼(義大利)
Ⅱ 關於電影導演的..
謝爾蓋'愛森斯坦
代表作:《游戲的規則》
謝爾蓋•愛森斯坦SergeiEisenstein(前蘇聯,1898-1948)
一個宣傳者,號召者,同時也是一位猛烈的改革者。他擁有的力量遠遠超過同時代的導演。他的電影也許不能算是絕對的藝術,然而他的理念卻被運用至今。他的影片是那麼的強烈有力,真如一頭神牛,即便只是那些形式上的形勢,也同樣讓你無法忘懷。藝術的原本功能之一就是宣傳,雖然現代藝術哲學已經不是這么定義,然而在一門藝術開始的時候,這也許是一個必須經歷的過程。至少在那時,他曾經影響了一代人,並且那些最基本的技巧,也沿用到了現在。相信今天的你看到那些著名的片段時,同樣會深受震撼!
英格瑪·伯格曼
英格瑪·伯格曼,自50年代登上影壇以來,以簡約的影像風格、沉鬱的理性精神和對生與死、靈與肉、精神與存在等一系列問題的探索,成為世界影壇上為數不多的將電影納入嚴肅哲學話題的人物之一。伯格曼所奠定的瑞典電影的理性精神和60年代瑞典新電影的寫實風格殊途同歸,並且極大影響了法國新浪潮電影。
伯格曼,這位可以自由地和作家一樣直接拍攝電影,並一直保持瑞典首席舞台劇導演地位的大導演,拍出了《野草莓》、《處女泉》、《吶喊與低語》等眾多經典,1981年拍完《芬妮和亞歷山大》後告別影壇,投入了自己醉心的戲劇舞台。這位已經85歲的老人以他以他驚人而勃發的精神成為電影藝術最神秘而終極的「第七封印」。
http://ke..com/view/256260.htm
費里尼
1920年1月20日,費里尼出生於義大利的Rimini,1993年10月31日,由於心臟病、中風死於羅馬。由於年輕時的經歷,他集導演、演員、作家於一身。
作為五次獲得奧斯卡金獎的電影藝術家,費里尼與英格瑪·伯格曼、安德·塔爾科夫斯基並稱為世界現代藝術電影的「聖三位一體」,是60年代以來歐洲藝術電影難以逾越的最高峰。費里尼更是以他強烈的個人標記——「費里尼風格」,引導了戰後義大利的精神進程。
黑澤明AkiraKurosawa(日本,1910-1998)
猛士,武士。黑澤明的攝影機傳出的感情也是猛烈的,猛烈得足以讓人不相信這個人性的世界。通過他的鏡頭,戲劇被電影化,然而最後影像本身卻產生獨立的戲劇性。如此強烈的人性表現,揭示的卻是人性的不可測。這是多麼偉大的技巧!也許在他的眼中,這個世界最大的悲哀就在於不可信道義的悖反。所以每每在那雄渾的調度和畫面之中,才會透出極度的悲愴和無奈。
●代表作:《羅生門》、《七武士》、《亂》
史蒂芬·斯皮爾伯格
史蒂芬·斯皮爾伯格生於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的一個猶太家庭,父親是一位電機工程師,母親過去曾是一位鋼琴演奏家;這位科幻特效賣座電影大師稍後在其作品中巧妙地結合兩極化的科技知識與藝術野心,正是各來自其父關於科技方面的教導,及其母對其美學觀的耳濡目染。他終生對說故事的喜好,則是受到他父親從小對他講述二次大戰期間他在緬甸與日軍纏斗時神勇卻難免不盡真實的經歷之影響。這也讓斯皮爾伯格對40年代留下純真年代的浪漫印象,並常在他的電影中出現—將不如意的現實人生對比於那樣一個遙不可及的理想年代。由於父親職務關系,斯皮爾伯格童年時不停搬家、換學校(他們最後從紐澤西搬到亞利桑那的鳳凰城),造成他在人際關繫上相當的不安定感;加上父母因性格不合而經年的爭吵,及他不如人的體力,使斯皮爾伯格的童年生活總在高度的失序和挫折感中度過。也因而從母親那兒學到了一種必然的處世觀-總是期待著什麼好事來臨的樂觀看法,而這也反映在他的電影中成為他電影的基調。
作品:《火光》《大白鯊》、《侏羅紀公園》《辛德勒名單》《失落的世界》《拯救大兵瑞恩》《ET外星人》《石頭族樂園》《決斗》
阿爾弗萊德 希區柯克AlfredHitchcock(英國/美國,1899-1980)
對於這個內心陰暗然而又和藹可親的傢伙,我已不想再說太多。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他和極端藝術家形成一種反差,然而卻達到了某種共同的效果。在他的表達中,那些本來平凡的物質會變得不極其平凡,甚至致命。我這里要提的,並不是被重復無數次的「懸念」,而是「浪漫」,有誰想得到這么一個胖子居然是這個世界上最細膩浪漫的人?看希區柯克的電影,你若是察覺不到那種細膩的浪漫和幽默,那至少說明你還沒有入門。這種浪漫不僅僅指人物間的內心微妙的聯系,更是那些細致的鏡頭,無論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他們的本身就形成了一種浪漫。甚至浪漫得可以致死!希區柯克是唯一的一個可以把接吻鏡頭處理的像謀殺那樣緊張憂郁和不安,同時又能把謀殺處理的像接吻那般柔和寧靜的電影大師。他怎能做到這一點?是不是因為性和死亡總是微妙的聯系在一起?不要去多想,你一想,他就在天堂偷偷的笑了。
●代表作:《眩暈》、《美人計》
斯坦利庫布里克1928年7月26日生於美國紐約市的布朗克斯區,祖上是來自奧匈帝國的猶太移民,父親是醫生。1941庫布里克13歲,父親送給他一架照相機,他從此對攝影產生興趣。
1946進入《展望》雜志社擔任新聞攝影記者,使他有機會走遍美國,庫布里克工作十分出色。1950以3800美元的個人積蓄,自編自導並擔任攝影拍攝了一部短紀錄片【拳賽之日】,記錄了拳擊手沃爾特卡蒂埃參加比賽的經過,完成後以4000美元賣給了雷電華電影公司。同年辭去《展望》雜志社的工作,在哥倫比亞大學旁聽,潛心研究文學著作,並在現代藝術博物館細心觀摩經典影片,努力提高電影藝術素養。
庫布里克的事業巔峰,則是1968年自編自導的科幻片經典【2001年太空之旅】,以目眩神迷的視覺效果和音樂的原創性,締造一場電影革命。1971年的【發條橘子】描述暴戾幫派份子,令人印象深刻,卻被英國視為贊揚暴力而遭禁。
經典劇作還包括,描述奴隸造反的【萬夫莫敵】、驚世駭俗的小說改編的【一樹梨花壓海棠】,以及敘述冷戰可能導致核子戰爭爆發的【奇愛博士】,1987年的戰爭片【全金屬外殼】。庫布里克的電影主題多為犯罪和暴力,而且有反當權派的傾向,每每受到爭議,影評亦呈現兩極化;他一生共入圍十四項奧斯卡獎,贏得八項,但是卻從未抱走最佳導演獎,令影壇人士為這位戰後最傑出的導演感到惋惜。
他蟄伏多年才於1996年開拍情色驚悚片【大開眼界】,無奈1月才殺青,正著手電筒影後制工作時,突然壯志未酬撒手西歸,1999年3月7日庫布里克在英國去世,享年71歲。讓影迷們極為錯愕與惋惜。影迷憑吊大師身影,只能從其告別遺作【大開眼界】中去回味了...
卓別林
在電影史上靠拍悲劇成為大師的人數不勝數,但靠喜劇片成為大師的人卻是少之又少,這足以證明喜劇是一門多麼難的藝術,喜劇要讓人發笑的同時還要給人強烈的震撼,這比悲劇要難上一百倍。但卓別林做到了,百年來只此一人。腳登大皮鞋、手拿細手杖,邁著企鵝步的流浪漢形象,給一代又一代的觀眾帶來了無盡的歡笑。這歡笑背後隱藏著人生的孤獨與凄涼。這套DVD收錄了卓別林10部長片,加上兩張短片集錦,代表了卓別林一生最主要的成就,最令人高興的是,其中最重要的電影如《城市之光》《淘金記》《摩登時代》等都是數碼修復版,畫質比原來清晰了不少,作為收藏是上佳的選擇。
頭戴一頂大禮帽,腳登一雙尖頭鞋,鼻子下留著一撮烏黑的小鬍子,緊綳的上衣與肥大的褲子別扭地穿在身上,手裡舞著一隻手杖,鴨子般地出現銀幕上——這就是卓別林為我們創造的紳士流浪漢形象。查理·卓別林是好萊塢默片時代的巨星,他和他所創造的夏爾洛形象一起被人們永遠銘記。無論是流浪漢夏爾洛的善良、風趣、不幸,還是大獨裁者的剛愎自用、自高自大,這些都成了世界電影史上的經典造型。
http://ke..com/view/10988.htm
戴維·利恩
戴維·利恩1908年出生於英格蘭,1928年開始從影,早期以拍文學戲劇電影著稱。1942年,他導演了令人難以忘懷的浪漫之作《相見恨晚》。1946-1948年,他將狄更斯的《孤星血淚》和《霧都孤兒》搬上銀幕,製作的影片有濃郁的英國民族特色。從50年代中期開始,里恩的風格為之一變,走上了國際化的道路 ,專拍「跨洋電影」(即兼顧大西洋兩岸英美觀眾雙方口味的電影),《桂河大橋》即是五十年代英國最著名的「跨洋電影」。里恩以雄厚的美國資本為後盾,將影片拍得壯觀宏偉。由此,他獲得了第一個最佳導演獎。1962年,他再度拍出了歷史巨片《阿拉伯的勞倫斯》,並獲得了第二尊金像。 1965年執導「日瓦戈醫生」 1984年執導「印度之行」 從影四十多年,大衛·里恩只拍攝了16部影片,但獲得奧斯卡提名 竟達56次之多,共獲得27項金獎,他本人七次得到最佳導演獎提名, 兩次獲獎,被稱為英國電影屆的泰斗。
作品年表:
Discovery系列孤星血淚 Great Expectations (2001)
印度之行 A Passage to India (1984)
雷恩的女兒 Ryan's Daughter (1970)
萬世流芳 The Greatest Story Ever Told (1965)
日瓦戈醫生 Doctor Zhivago (1965)
阿拉伯的勞倫斯 Lawrence of Arabia (1962)
桂河大橋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1957)
艷陽天 Summertime (1955)
女大不中留 Hobson's Choice (1954)
一飛沖天 Sound Barrier, The (1952)
梅特林 Madeleine (1950)
歡樂的精靈 Blithe Spirit (1949)
苦海孤雛 Oliver Twist (1948)
孤星血淚 Great Expectations (1946)
相見恨晚 Brief Encounter (1945)
天倫之樂 This Happy Breed (1944)
與祖國同在 In Which We Serve (1942)
編劇作品
印度之行 A Passage to India (1984)
歡樂的精靈 Blithe Spirit (1949)
苦海孤雛 Oliver Twist (1948)
孤星血淚 Great Expectations (1946)
相見恨晚 Brief Encounter (1945)
天倫之樂 This Happy Breed (1944)
讓-呂克 戈達爾
法國裔瑞士籍導演,法國新浪潮運動的代表人物,打破傳統的電影規則,如敘事、連續性等。早年在瑞士與巴黎受教育,並在北美與南美游歷三年。
1950年,他進入法國《電影手冊》編輯部,開始從事專職影評。隨後的十年間里,他整天泡在電影資料館,研究和觀看了大量各種類型的影片,打下了深厚的電影素養的底子。1954年到1958年,他嘗試導演了五部短片。在特呂弗幫助下拍攝第一部劇情片《斷了氣》,贏得柏林影展最佳導演獎。
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是戈達爾創作的高峰期,1967年後所有作品均為政治片,離間了大批熱愛他的觀眾。1968年法國「五月風暴」後,戈達爾與當時法國學生運動領導人讓—比埃·高蘭組織了「維爾托夫小組」,信奉蘇聯早期「電影眼睛派」創始人吉加·維爾托夫的理論,「為了攝製革命電影,首先應該對電影進行革命」。該小組拍了一系列「政治影片」,如《真理》、《東風》、《義大利的斗爭》、《直至勝利》、《一切順利》等。70年代因車禍中斷拍片,移居瑞士。1980年重返法國拍片,主要有《芳名卡門》、《新浪潮》等。
Ⅲ 影評優美語段,,關於導演的名人名言,,
做我自己的……
Ⅳ 含有導演這兩個字的名言
對於成熟的導演,每一個視覺畫面上都有他的簽名。----美國電影理論家波布克
Ⅳ 關於電影藝術的名言
1、電影是戲,不能把它拍成偶發的事件。——小津安二郎
2、電影書寫的影片,籍影像與聲音的關系來表達,而非靠(演員或非演員的)動作和聲調的模仿。它不分析,也不解釋。它重組。——羅伯特·布烈松
3、那不會支配我,因為我無所畏懼,不貪戀錢財。——馬龍·白蘭度
4、一個影像接觸其他影像時必須發生轉化,如一種顏色接觸其他顏色時那樣。放在綠、黃或紅旁邊的藍不是相同的藍。沒有藝術不含轉化。——羅伯特·布烈松
5、當我非常個人化地敘述一個故事時,這個故事要比我試圖以放之四海皆準的語言敘述能令更多人認可。——賴納·維納·法斯賓德
6、我確實覺得美好的,肯定不會長久。——許秦豪
7、蠢比智慧更無限迷人、更無限深奧。智慧有限度,而愚蠢則沒有。——克勞德·夏布洛爾
8、決不能爆炸,不爆炸,觀眾就老在惴惴不安。——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9、有一種電影要求很長時間的積淀,有一種需要閃電般的靈感。——賈樟柯
10、我倒不是怕死,只是死到臨頭,我不願在場。——伍迪·艾倫
11、我一直同步記錄國民演變的過程,我生活在一個變革的時代,這種變革性要求一個導演很敏感很同步地來判斷。我相信我的作品會成為中國標志性的一組建築物。——賈樟柯
12、在我身上有所有中國導演的缺點,比如說戲劇性,我很愛戲劇性,我也是看評書看章回小說長大的,但我知道那是一個缺陷,我們把現實簡單化了、娛樂化了、傳奇化了。——賈樟柯
13、我的電影從來無意寫實,它們是鏡子,是現實的片斷,幾乎跟夢一樣。——英格瑪·伯格曼
14、我是一個獨立製片導演!人們總說我的電影像好萊塢電影,或者就是好萊塢電影。可是好萊塢要抄襲我,我有什麼辦法。——喬治·盧卡斯
15、我的人生經驗告訴我,非正常的階級關系,沒有同情心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是現實。——金基德
16、夢想要根植於現實。——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17、最好的電影是拍給聾者和啞者看的。人類喋喋不休,話語泛濫,都快淹死在其中了。只有看芭蕾舞,我們才能發現純粹的美和純粹的姿態,而這正是我的電影努力要去表現的。——謝爾蓋·帕拉傑諾夫
18、我像個雷達,我接受東西,然後再像鏡子一樣反射出來,夾雜著回憶、夢境和理念。——英格瑪·伯格曼
19、為了保衛韓國電影,我們甚至可以去死!——林權澤
20、演員也同樣是人,與別人並無差別。作家、畫家或音樂家可以躲到角落裡去舔凈他的傷口,但演員卻要站在大庭廣眾面前忍受這種傷痛。——莫琳·斯特普爾頓
21、別給我擠眉弄眼,表演沒有那麼復雜。——勞倫斯·奧立弗
22、我們並不處處袒露我們內心的真實想法,我們只表露我們想要別人信以為真的東西。——唐·理查遜
23、當幻想轉向愛情時,直覺卻並不總是跟隨。——艾里克·侯麥
24、讓一個人置身於變幻無窮的環境中,讓他與數不盡或遠或近的人物錯身而過,讓他與整個世界發生關系:這就是電影的意義。——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25、我們永遠都無法預知一部電影的結果。每部片子都有一道窄門,我們只能憑著自己的判斷力決定是否應該跨進去。——克里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Ⅵ 電影中的名言
我的師父常說,把手握緊,裡面什麼也沒有;
把手放開,你得到的是一切 !!(卧虎藏龍)
有時候你贏了,但其實你輸了。(美夢成真)
凡事太盡,緣份早盡!(風雲)
上天雖然強硬,但他可不瞎 !(英雄本色2)
有信心不一定會成功,沒有信心一定不會成功。(怒海潛將)
「A Son Never Forgive!盡己之力,永不忘本。」(星際大戰首部曲)
「專心一致才能面對現實!」(英雄本色 )
「人皆有一死,但並非人人都活得有意義。」(雙面情人)
「每件事都有好的一面,放棄就看不到了。」(心靈點滴)
「我們所要做的是提升生活品質,而不是延緩死亡。」(阿甘正傳 )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你會吃到什麼口味。<--這句應該是阿甘正傳ㄉ吧!!
每天都要吃點苦的東西,以免忘記苦味。」(春風化雨 )
「抓緊時機!」(Seize the day)
「我不要等我死後才發現自己沒活過 !」(魔鬼代言人 )
「虛榮..是我最愛的原罪。」(火線大逃亡 )
達賴喇嘛說的西藏諺語;
「能解決的事,不必去擔心;不能解決的事,擔心也沒用。」(麥迪遜之橋)
「這樣確切的愛,一生只有一回。」(桃色交易 )
有人說如果你很想要一件東西,就放它走,如果它回來找你,
就會永遠屬於你,要是它不回來,那麼它跟本就不是你的。(海灘 )
我仍相信天堂,但天堂不是一個地方,不必費心尋找,
那是心靈的一份歸屬感 。珍貴的片刻即是永遠 。(電子情書)
在街道上與你擦身而過的某個人,也許就是你生命中的愛。(刺激1995 )
它關得住我們的身體,卻關不住自由的心。永遠不要放棄希望 。(以父之名 )
他們可以遮住外面的光,但不能遮住這里(指頭腦)的光。(心靈捕手 )
你不了解真正的失去,唯有愛別人勝於自己才能體會。(征服情海)
I love you,you complete me! (因為有你,讓我更完美! )
生命會自行找尋出路 !(侏羅紀公園 )
人生就好像在玩拼字游戲....我們努力的尋找一個字....
有時拼對..有時拼錯.. (鋼琴師 )
友誼與金錢,好比石油和水 。(教父3)
都市求生守則第一條---當你遇害時,不要喊救命而要喊失火了 。(火線追緝令)
真正的英雄不是只有蠻力,而是有一顆堅強的心 。(大力士 )
只要你多殺一個人,離回家的路就更遠!(搶救雷恩大兵 )
每件事都有好的一面,放棄就看不到了。(雙面情人)
如果人生面對的最大苦難只是死亡,那還有什麼可以害怕的呢?
人生中沒有解決不了的事,也沒有無法面對的事 (新不了情)
Ⅶ 電影里的經典名言
值得一生收藏的經典台詞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你會得到什麼。——影片:阿甘正傳
人生不能象做菜,把所有的料都准備好了才下鍋——影片:飲食男女
星星在哪裡都是很亮的,就看你有沒有抬頭去看他們。——影片:玻璃樽
什麼是權利?當一個人犯了罪,法官依法判他死刑。這不叫權利,這叫正義。而當一個人同樣犯了罪,皇帝可以判他死刑,也可以不判他死刑,於是赦免了他,這就叫權利!——影片:辛德勒名單
上帝會把我們身邊最好的東西拿走,以提醒我們得到的太多!——影片:四根羽毛
我們要學會珍惜我們生活的每一天,因為,這每一天的開始,都將是我們餘下生命之中的第一天。除非我們即將死去。——影片:美國美人
好多東西都沒了,就象是遺失在風中的煙花,讓我來不及說聲再見就已經消逝不見。——影片:男人四十
給我一個機會,我想做好人!——影片:無間道
當我站在瀑布前,覺得非常難過,我總覺得,應該是兩個人站在這里。——影片:春光乍瀉
一個時代結束了,屬於那個時代的一切也都不復存在。——影片:花樣年華
做人如果沒有夢想,那跟咸魚有什麼區別?——影片:少林足球
Ⅷ 求影評優美經典段子,或是各導演關於電影說的名言
人生的一切變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陰影構成的。 —— 列夫·托爾斯泰
Ⅸ 關於一位電影導演說過的一句名言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 (羅曼·羅蘭)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愛構成的,孩子睡在裡面怎能不甜?(雨果)
人的嘴唇所能發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親,最美好的呼喚,就是「媽媽」。(紀伯倫)
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米爾)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
母愛是多麼強烈、自私、狂熱地佔據我們整個心靈的感情。(鄧肯)
全世界的母親多麼的相像!他們的心始終一樣。每一個母親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人生最美的東西之一就是母愛,這是無私的愛,道德與之相形見拙。(日本)
媽媽你在哪兒,哪兒就是最快樂的地方(英國)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親才是真的,永恆的,不滅的。(印度)
記憶中的母親啊!最心愛的戀人啊,您是我所有的歡樂,所有的情誼。(法國)
母愛是多麼強烈、自私、狂熱地佔據我們整個心靈的感情(鄧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英國)
母愛是人類情緒中最美麗的,因為這種情緒沒有利祿之心摻雜其間(法國)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親卻是堅強的(法國)
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幫助,孩子的心靈將是一片荒漠。(英國)
Ⅹ 跟紀錄片有關的名人名言
人生的意志和勞動將創造奇跡般的奇跡。 —— 涅克拉索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