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義大利國寶級導演電影

義大利國寶級導演電影

發布時間:2021-08-04 14:57:28

⑴ 有哪些推薦的義大利電影

推薦《燦爛人生》 、《天堂電影院》 、《海上鋼琴師》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

1、《燦爛人生》

這是一部六個小時的電影,它關於我們在親情,友情和愛情間如何一步步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它關於一個家庭的幾十年悲歡離合,它關於義大利社會近半個世紀的歷史史詩。一部電影向你呈現的是那麼多的人生,而當你用怎樣的方式去愛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就會怎樣讓你感受到它的愛。

5、《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如果你單純地把它當作是一部同性電影那你就錯了,這里有我們還是十幾歲少年時關於成長,愛情,友誼,親情和情慾的一切想法。就如老爹所說,在我們還是少年時就要去感受我們所感受的,去體驗生命中的一切但是永遠不要失去快樂;趁我們還年輕時去擁抱所有的情緒與感受,這樣的我們才是一種真正的成長。

⑵ 求義大利影片美麗生活的劇情簡介

日期/時間: 2006/05/13 16 :00

地點: UGC La Defense

片名: Comme t'y es belle!

對白語言: French

原名:

中文片名: 美麗生活

片長: 106m

年份: 2006

導演: Lisa Alessandrin
主演:

Michèle Laroque
....
Isa

Aure Atika
....
Léa

Valérie Benguigui
....
Alice

Thierry Neuvic
....
Michel

個人推薦指數:4.5

網站: http://www.commetyesbelle-lefilm.com/

一個家庭中四個姐妹的故事。四個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家庭觀,不同的婚姻狀況。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她們都面臨在愛情和婚姻上的抉擇。

本片的特點就是「流暢」。雖然四個分量相當的主線不斷地交替出現甚至交織在一起,但是每個段落的銜接都非常順暢。這應該歸功於出色的剪輯,以及音樂的處理。為同時兼顧四條主線,鏡頭的切換相當地頻繁,而能讓人覺得流暢真的很不容易。片中不斷出現不同調子的音樂,將觀眾從一個故事帶到另一個故事,從一個心情帶到另一個心情。最近在ugc看電影的朋友應該看過suzuki汽車的廣告,其中使用了一段非常誘人的音樂,我一直以為是專門為廣告設計的。今天居然在這個電影中聽到了比較完整的旋律,看來我是老土了。知道的朋友請指點一下這是誰唱的歌。

⑶ 三部電影出自同一位義大利導演之手,哪個更精彩

天堂電影院

故事梗概:
著名電影導演薩爾瓦多·迪·維塔,在羅馬接到母親從故鄉西西里打來的電話,得知老放映員阿爾夫萊多謝世了。他回憶起逝去的歲月: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一個名叫姜卡爾多的小村莊里,8歲的托托因父親失蹤不得不到教堂去幹活。教堂里,放映員阿爾夫多經常為當地電影審查官阿代爾費奧父放映即將公映的影片。每當銀幕上出現了「色情鏡頭」時,神父就在觀眾席上搖鈴。阿爾夫多就把紙條作為記號塞進本來轉動著的膠片里。托托總是饒有興趣地邊看邊觀察片過程。他請求老放映員將剪下的膠片送給他。一夜,托托珍藏的膠片起了火,險些將…

http://www.cnmdb.com/title/23397/

海上鋼琴師

故事梗概:
故事背景發生在本世紀初,描述一名具有鋼琴天賦的孤兒歷經一切的苦難;音樂、愛情及兩次大戰,但他從未放棄他生長的地方。一部湯氣回腸的詩意旅程電影。 這個動人的故事是從技師丹尼登上維吉尼亞號開始,這蒸氣船來往穿梭於歐洲和美洲大陸之間,他在船上的鋼琴上發現一個箱子。在兩個大洲間來來往往旅行的千九,已經將郵輪當成了家,而垂耳輪上的乘客也成了他了解世界的唯一管道。 當丹尼在一場可怕的意外中死去後,千九藏身在船上的廚房裡,擔心害怕會被趕下船,而失去他唯一的家,一天晚上,在躲藏了幾個星期後,乘客被千九的…

http://www.cnmdb.com/title/17425/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故事梗概:
1941年,整個世界都被籠罩在二戰的硝煙之中,但西西里島仍是一片寧和,這里正是男孩雷納托的家鄉。他和所有13歲的孩子一樣,天真、快樂、不安分,對生活充滿幻想。終於有一天遇到了永遠改變他生活的女人——梅琳娜。這位漂亮的寡婦令所有的男人著迷,也令所有的女人妒忌。因為她,男孩進入了一個生命的新天地……
電影用一輛自行車來開頭,在美麗的西西里島小鎮上,少年雷納多擁有了第一輛自行車,那天他們的領袖宣布對法國和英國開戰,而那輛在整部影片里自始至終都出現的自行車,在陽光下穿梭。然後瑪…

http://www.cnmdb.com/title/10129/

http://www.cnmdb.com/title/22831/

⑷ 義大利著名導演TINTO BRASS

作為導演的電影作品(數量:28)
姦情 Monamour ------- (2006)
過錯/激情假期/法洛 Fallo! ------- (2003)
黑天使 Senso '45 ------- (2002)
情人,別為我哭泣 Trasgredire ------- (2000)
不知不覺誘惑你 Monella ------- (1998)
激情信箱 Fermo posta Tinto Brass ------- (1995)
偷窺狂人 Uomo che guarda, L' ------- (1994)
少婦的誘惑/瘋狂慾望 Così fan tutte ------- (1992)
紅辣椒 Paprika ------- (1991)
布達佩斯小酒館 Snack Bar Budapest ------- (1988)
愛與激情 Capriccio ------- (1987)
米蘭達 Miranda ------- (1985)
慾望之翼/秘密/鍵 Chiave, La ------- (1983)
行為 Action ------- (1980)
暴帝卡里古拉/卡里古拉/羅馬帝國艷情史 Caligula ------- (1979)
凱蒂夫人/納粹荒淫史/納粹瘋淫史 Salon Kitty ------- (1976)
I Miss Sonia Henie ------- (1971)
假期 Vacanza, La ------- (1971)
Drop-out ------- (1970)
嚎叫 Urlo, L' ------- (1970)
白上之黑 Nerosubianco ------- (1969)
死亡的甜蜜 Col cuore in gola ------- (1967)
美國佬 Yankee ------- (1966)
Disco volante, Il ------- (1964)
Mia signora, La ------- (1964)
Ça ira (Il fiume della rivolta) ------- (1964)
Chi lavora è perto ------- (1963)
Spatiodynamisme ------- (1958)
作為演員的電影作品(數量:24)
Impotenti esistenziali ------- (2009)
La rabbia ------- (2008)
Nostro messia, Il ------- (2006)
姦情 Monamour ------- (2006)
Adolfo Celi, un uomo per e culture ------- (2006)
過錯/激情假期/法洛 Fallo! ------- (2003)
黑天使 Senso '45 ------- (2002)
情人,別為我哭泣 Trasgredire ------- (2000)
Lucignolo ------- (1999)
朱莉婭 Giulia ------- (1999)
瓢蟲 Coccinella, La ------- (1999)
Sogno ------- (1999)
地鐵里的誘惑 Ultimo metro ------- (1999)
抱緊我的腰 Stringimi forte i polsi ------- (1999)
不知不覺誘惑你 Monella ------- (1998)
激情信箱 Fermo posta Tinto Brass ------- (1995)
偷窺狂人 Uomo che guarda, L' ------- (1994)
少婦的誘惑/瘋狂慾望 Così fan tutte ------- (1992)
紅辣椒 Paprika ------- (1991)
愛與激情 Capriccio ------- (1987)
A Documentary on the Making of 'Gore Vidal's Caligula' ------- (1981)
行為 Action ------- (1980)
白上之黑 Nerosubianco ------- (1969)
La donna è una cosa meravigliosa ------- (1964)
作為編劇的電影作品(數量:24)
姦情 Monamour ------- (2006)
過錯/激情假期/法洛 Fallo! ------- (2003)
黑天使 Senso '45 ------- (2002)
情人,別為我哭泣 Trasgredire ------- (2000)
不知不覺誘惑你 Monella ------- (1998)
激情信箱 Fermo posta Tinto Brass ------- (1995)
紅辣椒 Paprika ------- (1995)
偷窺狂人 Uomo che guarda, L' ------- (1994)
少婦的誘惑/瘋狂慾望 Così fan tutte ------- (1992)
紅辣椒 Paprika ------- (1991)
布達佩斯小酒館 Snack Bar Budapest ------- (1988)
愛與激情 Capriccio ------- (1987)
米蘭達 Miranda ------- (1985)
慾望之翼/秘密/鍵 Chiave, La ------- (1983)
行為 Action ------- (1980)
凱蒂夫人/納粹荒淫史/納粹瘋淫史 Salon Kitty ------- (1976)
假期 Vacanza, La ------- (1971)
Drop-out ------- (1970)
嚎叫 Urlo, L' ------- (1970)
白上之黑 Nerosubianco ------- (1969)
死亡的甜蜜 Col cuore in gola ------- (1967)
美國佬 Yankee ------- (1966)
Chi lavora è perto ------- (1963)
L'Italia non è un paese povero ------- (1960)
作為製片人的電影作品(數量:1)
假期 Vacanza, La ------- (1971)
作為電影剪輯的電影作品(數量:22)
姦情 Monamour ------- (2006)
過錯/激情假期/法洛 Fallo! ------- (2003)
黑天使 Senso '45 ------- (2002)
情人,別為我哭泣 Trasgredire ------- (2000)
不知不覺誘惑你 Monella ------- (1998)
激情信箱 Fermo posta Tinto Brass ------- (1995)
偷窺狂人 Uomo che guarda, L' ------- (1994)
少婦的誘惑/瘋狂慾望 Così fan tutte ------- (1992)
紅辣椒 Paprika ------- (1991)
布達佩斯小酒館 Snack Bar Budapest ------- (1988)
愛與激情 Capriccio ------- (1987)
米蘭達 Miranda ------- (1985)
慾望之翼/秘密/鍵 Chiave, La ------- (1983)
行為 Action ------- (1980)
凱蒂夫人/納粹荒淫史/納粹瘋淫史 Salon Kitty ------- (1976)
假期 Vacanza, La ------- (1971)
Drop-out ------- (1970)
嚎叫 Urlo, L' ------- (1970)
白上之黑 Nerosubianco ------- (1969)
死亡的甜蜜 Col cuore in gola ------- (1967)
美國佬 Yankee ------- (1966)
Chi lavora è perto ------- (1963)
作為助理導演的電影作品(數量:4)
L'Italia non è un paese povero ------- (1960)
羅維雷將軍 Generale della Rovere, Il ------- (1959)
India: Matri Bhumi ------- (1959)
La prima notte ------- (1959)

⑸ 義大利著名導演貝納爾多·貝托魯奇一共拍過多少電影 都是什麼 最好有電影的介紹

貝納爾多·貝托魯奇
男,生於1940年3月16日,義大利

星座: 雙魚座
更多譯名:賓納杜·貝托魯奇、伯納多·伯圖魯奇

生平:
義大利導演,從小生活在文化氣息濃厚的家庭。1961年跨足影壇,最初擔任帕索里尼的副導演。1964年的《革命之前》顯露出才華,1972年的《巴黎最後的探戈》將他推到國際舞台。作品以史詩的宏大氣魄以及強烈的階級分析內涵而著稱,並將情色內容升華到相當的藝術高度。

貝納多·貝托魯奇於1940年3月16日出生於義大利的帕爾馬。早在24歲時,他便導演了轟動一時的影片《革命前夕 Before the Revolution》 1964,並因之而奠定了他的事業基礎。
貝特魯奇擅於把富有家庭氣息的浪漫情節和內蘊的心理批判作為表現的核心,並結合一些政治、社會內涵,形成了他獨特的創作風格。1968年,由他執導的影片《同伴 Partner》就頗具當時興起的新浪潮電影的特質。此後,他在影片中開始探索那些具有心理困惑的人物身上所折射出來的深厚魅力並在《蜘蛛的計劃 The Spider's Stratagem》1970 一片中首獲成功。
1971年,貝特魯奇導演了影片《The Conformist》。在該中,他表達了跳舞是一種暗喻的創作主旨。兩年後,在其導演的《巴黎的最後探戈 Last Tango in PARIS》1973 中他又再度表露了這種創作思想。1977年,貝特魯奇更是以大手筆製作了頗具史詩氣息的《1990》。該片講述了兩個出生背景不同的男人在世紀交替的45年間的友情與斗爭,並以此折射出了廣闊的社會內容和尖銳復雜的階級斗爭,獲得了評論界的交口稱贊。不久,貝特魯奇又拍攝了《Luan》(1979)一片,口碑不菲。
進入80年代,貝特魯奇更是佳作迭出。先是1981年導演了《一個荒唐男人的悲劇 Tragedy of a Ridiculous Man》,該片講述了一個父親尋找親生兒子的曲折經歷,影片以其內含的深遂思想廣受好評。1987 年,他更是推出了力作《末代皇帝 The Last Emperor》。影片以獨特的視角來審視古老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帝王溥儀的情愛與政治生活,極具哲理、人生意味。該片獲得了九項國際大獎,它無疑成了貝特魯奇導演生涯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92年之後,貝特魯奇著手執導了一個三部曲《L'- esppit Edl'exil》(1992)、《De Domeinin Ditvoor- st》(1993)和《The True Life of Antonio》(1994), 並在1994年導演了影片《Little Buddha》, 都有較好反響。貝特魯奇總是喜好把一個簡單的情節與相對不令人滿意的戲劇性結局相結合並以此來闡述他的創作主旨。在1996年導演的新片《偷香 Stealing Beauty》中,他精心構建了一位19歲美國少女孤身去義大利找尋生父的故事情節。影片透過抒情表象表達了包容性較大的思想內涵,傾倒了諸多影迷。

⑹ 義大利:哪些義大利電影和導演的作品是必看的

義大利電影的藝術氣質與它的地理環境息息相關——瀕臨第勒尼安海、亞得里亞海、利古里亞海與伊奧尼亞海,凜冽、濃艷、溫和、平靜,不同的景觀意象賦予它不同的風貌與精神氣質。而義大利電影的輝煌,則要從台伯河(又稱特韋雷河)孕育的羅馬說起。

1905年,義大利電影人於羅馬創立電影製片廠,之後都靈、米蘭、那不勒斯、威尼斯等地也建立了小電影公司,拍攝由歷史題材和由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二戰時期,墨索里尼將電影作為一種宣傳手段,任命其子管理電影業;一些導演拒拍庸俗商業片和鼓吹法西斯思想的宣傳片,拍攝了一些只注重作品形式探索而被後世稱為「書法派」的電影,即「走形式流,要精緻」。

1945年,墨索里尼垮台,曾經孕育文藝復興的義大利正在迎接又一次重生。受戰爭重創,二戰後的義大利通貨膨脹、經濟衰退、失業率極高,人民生活貧困。電影界更是面臨資金匱乏的窘境,電影人不得不把攝影機扛到大街上實景拍攝;同時,他們不滿現實,渴望用電影來反映義大利的現實狀況及戰爭造成的民族悲劇,因而幾乎都有意無意地拍攝了反映戰後義大利社會問題的電影。《羅馬,不設防的城市》就在那一年8月橫空出世,標志著新現實主義(Neorealism)學派的誕生,亦成為義大利電影史上一座無法超越的豐碑。

‍《羅馬11時》劇照,上百名女子為應聘一個打字員職位擠在樓梯上,造成樓梯倒塌。影片真實反映了戰後義大利經濟復甦時期的社會現狀,揭露了當時嚴重的失業和貧困問題,是具有社會批判力度的傑作。

同樣取景於羅馬、表現失業困苦的名作,不能不提切薩雷·柴伐蒂尼編劇、維托里奧·德·西卡(Vittorio De Sica)執導、1948年上映的《偷自行車的人》:失業多時的里奇費盡千辛萬苦獲得一份張貼海報的工作,他贖回已當掉的自行車方便沿街工作,卻不想上班第一天車就被偷了。里奇和兒子尋遍羅馬大街小巷未果,最終決定「以牙還牙」,卻被當場捉住受辱。攝影機跟著里奇父子在羅馬的大街小巷中穿梭:人群擁擠的職業介紹所、破爛簡陋的工人居住區、物品堆積如山的當鋪、熙熙攘攘的自行車市場、教堂、妓院、賊窩⋯⋯電影猶如戰後義大利現實的全景畫。

⑺ 義大利導演 吉塞貝 都拍過什麼電影

主要作品: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Malèna (2000)

海上鋼琴師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 La (1998)

新天堂星探 Uomo delle stelle, L' (1995)

幽國車站 Pura formalità, Una (1994)

天倫之旅 Stanno tutti bene (1990)

天堂電影院 Cinema Paradiso (1989)

⑻ 義大利最好的電影是什麼

義大利電影的藝術氣質與它的地理環境息息相關——瀕臨第勒尼安海、亞得里亞海、利古里亞海與伊奧尼亞海,凜冽、濃艷、溫和、平靜,不同的景觀意象賦予它不同的風貌與精神氣質。而義大利電影的輝煌,則要從台伯河(又稱特韋雷河)孕育的羅馬說起。

1905年,義大利電影人於羅馬創立電影製片廠,之後都靈、米蘭、那不勒斯、威尼斯等地也建立了小電影公司,拍攝由歷史題材和由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二戰時期,墨索里尼將電影作為一種宣傳手段,任命其子管理電影業;一些導演拒拍庸俗商業片和鼓吹法西斯思想的宣傳片,拍攝了一些只注重作品形式探索而被後世稱為「書法派」的電影,即「走形式流,要精緻」。

1945年,墨索里尼垮台,曾經孕育文藝復興的義大利正在迎接又一次重生。受戰爭重創,二戰後的義大利通貨膨脹、經濟衰退、失業率極高,人民生活貧困。電影界更是面臨資金匱乏的窘境,電影人不得不把攝影機扛到大街上實景拍攝;同時,他們不滿現實,渴望用電影來反映義大利的現實狀況及戰爭造成的民族悲劇,因而幾乎都有意無意地拍攝了反映戰後義大利社會問題的電影。《羅馬,不設防的城市》就在那一年8月橫空出世,標志著新現實主義(Neorealism)學派的誕生,亦成為義大利電影史上一座無法超越的豐碑。

《游擊隊》劇照。羅西里尼在攝制該片時,拒絕用攝影棚、服裝、化妝和專業演員,力求展現戰爭年代義大利人民生活的真實情景。

⑼ 義大利出名的電影三部曲是那三部

看一下,你問的是吉賽貝·托納多雷導演的時光三部曲《天堂電影院》《海上鋼琴師》《西西里島的美麗傳說》
採納哦

⑽ `義大利有哪些著名導演`

《美麗人生》導演是義大利著名導演貝尼尼,獲02年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塑造了一個感人的父親形象。
義大利電影
義大利電影在世界電影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895年,義大利攝制了最早的新聞紀錄片。1904年,在都靈建立了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導演A.安勃羅西奧、攝影師R.奧梅尼亞等人開始拍攝影片。
早期電影 1905年,F.奧爾伯里尼和D.桑多尼在羅馬創辦了電影製片廠,從1906年始定名為西納斯公司。其後的兩、三年間,很多小電影公司在都靈、米蘭、羅馬、那不勒斯和威尼斯等地紛紛建立起來。1905年,西納斯公司攝制了第一部有群眾大場面的故事片《攻陷羅馬》(導演F.奧爾伯里尼),緊接著又攝制了一批歷史題材的影片。當時義大利的電影攝制者只注重拍攝場面宏大、布景豪華,對歷史事實則不重視。1909~1910年拍攝了影片《麥克佩斯》、《安尼塔•卡里巴爾迪》、《奧賽羅》、《貝亞特麗齊•琴奇》等。1913年是義大利無聲影片最興盛時期,年產量達497部。這個時期的主要導演有M.卡塞利尼、G.德•里加羅、E.格左尼、L.麥幾、B.尼格洛尼,G.帕斯特隆納。當時,義大利電影在國外也有很大市場,在國外最獲成功的3大影片是《你往何處去?》(1912,導演E.格左尼)、《龐培城的末日》(1913,導演M.卡塞利尼)和《卡比利亞》(1914,導演G.帕斯特隆納)。影片《卡比利亞》取材於古羅馬與迦太基的戰爭,是當時電影藝術最重要的作品。義大利頹廢派作家G.鄧南遮參予了此片劇本的編寫工作。作曲家I.皮澤蒂也特地為影片寫了放映時樂隊演奏的樂曲。另一部重要影片《我的愛情不會死》(1913,導演M.卡塞利尼)是沙龍式情節影片的代表作。這部現代題材作品也獲得很大成功。這個時期,大規模的宣傳使一批義大利電影演員蜚聲國內外影壇。女明星成為保證影片成功的重要因素。當時拍攝了很多喜劇影片,最受歡迎的喜劇演員主要是法國人,特別是由法國演員A.第特主演的喜劇風靡一時。當時大量影片內容脫離現實,但也有的導演致力於反映人民大眾的生活。這類影片大多是根據真實主義流派長篇小說拍攝而成的。較重要的影片有《消失在黑暗中》(1914,根據R.布拉喬的原作改編,導演N.馬爾托里奧),影片運用了對比蒙太奇描述了那不勒斯地方的顯貴和貧民生活的天壤之別。這類影片還有《黛萊絲•拉甘》(1915,根據E.佐拉的小說改編,導演N.馬爾托里奧)、《阿松塔•斯比納》(1915,導演G.塞倫納)等。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義大利電影失去一部分國外市場,開始進入不景氣時期。這時,只有演員兼導演E.吉奧內的作品還保持著聲譽。他拍攝了浪漫主義的驚險樣式影片,其中最著名的是系列片《灰鼠》(1918)等。為了挽救日益衰退的局面,義大利電影企業家們把當時20幾家影片公司組成了一個托拉斯,即義大利電影聯合公司。但這未能恢復昔日的繁榮。1921年以後,義大利的影院上映的主要是美國電影。
墨索里尼政府曾極力利用電影作為一種宣傳手段。1935年,義大利設電影業管理局,使電影生產和影片發行都置於國家控制之下。1937年在羅馬建成了一座歐洲最大的綜合電影製片廠:電影城(有十個攝影棚)。1935年在羅馬建立了電影實驗中心,負責培養電影專業人員。影片產量也逐年增加,1942年的影片產量高達119部。但是,在法西斯統治時期,完完全全為它服務的導演為數不多,露骨地鼓吹法西斯、軍國主義思想的影片也不多,大部分導演主要拍攝古裝片、音樂片、情節片和喜劇片。這個時期有些人追求「紀錄片的客觀性」,拍攝了一些「紀錄派」影片。如《海底的人們》(1940,導演F.德•羅勃蒂斯)、《白色的船》(1941,導演羅西里尼,R.)。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一些電影導演對法西斯官方電影採取消極態度,在創作中只注重對作品的形式方面的探索,人們把這類影片稱之為「書法派」電影。為了拒拍庸俗的商業性影片和迴避拍攝鼓吹法西斯思想的宣傳片,「書法派」主要致力於改編古典文學作品。他們最主要的影片有《以往的小世界》(1941,導演M.索爾達蒂)、《射擊》(1941,根據A.C.普希金的短篇小說改編,導演卡斯戴拉尼,R.)、《空想家賈柯莫》(1942,導演拉都達,A.)、《是,太太》(1942,導演F. 波喬里)和《嫉妒》(1943,導演波喬里)。
這個時期,一些青年電影工作者積極而自覺地反對法西斯的官方電影,他們當中很多人曾在羅馬的「電影實驗中心」執教或學習。由於沒有通過實際拍片來實現自己想法的機會,他們在電影雜志 《白與黑》和《電影》上經常發表有關電影理論和美學方面的文章,闡述自己的主張。1939~1942年發表的這些文章為後來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美學原則奠定了基礎。這些青年當中很多人後來成為著名導演,如維斯康蒂,L.、德•桑蒂斯,G.、G.普希尼、A.彼特朗吉里、利薩尼,C.、安東尼奧尼,M.;有些成為著名電影藝術理論研究家,如G.阿里斯泰戈、G.威亞齊等。
法西斯統治的末期,義大利電影工作者沖破種種阻力,攝制了幾部預示新現實主義誕生的影片:《雲中四步曲》(1942,導演勃拉塞蒂,A.)、《孩子們在注視我們》(1943,導演德•西卡,V.,編劇柴伐蒂尼,C.)和《沉淪》(1943,導演維斯康蒂,L.)。這幾部影片顯現出義大利電影復興的最初跡象。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義大利社會生活各方面陷於崩潰,在民主運動高漲形勢下,產生了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新現實主義電影的出現是40~50年代世界藝術界的一個重要現象。新現實主義追求紀錄片的真實准確性,展示備受戰禍的義大利人民的苦難生活,表現人民對社會不公正和對資產階級冷酷的抗議,反映人民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1945年,導演羅西里尼,R.拍攝了影片《羅馬,不設防的城市》,這部歌頌人民群眾在反法西斯斗爭中團結精神的影片成了新現實主義的宣言書。它使新現實主義電影在國際上確立了地位。翌年,他又拍攝了同一主題思想的影片《游擊隊》,展示了戰爭年代義大利人民生活的廣闊情景。羅西里尼在攝制這部影片時,拒絕應用攝影棚、服裝、化妝和專業演員。這部影片創造的一種新穎的風格很快被其它國家效仿。導演利薩尼,C.、A.維加諾、勃拉塞蒂,A.也拍攝了反映游擊隊和地下工作者斗爭的影片。其後,新現實主義者們轉向描寫戰後生活中一些緊迫的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批判性的社會剖析,例如德•桑蒂斯的《艱辛的米》(1949)、德•西卡的《偷自行車的人》(1948)等。 新現實主義的導演們盡管創作手法和風格各異,但他們的影片有一些共同之處:對現實生活做歷史的、具體的處理,對當時生活條件進行尖銳的批評,對普通人民的苦難表示真誠的同情。新現實主義的電影語言精練、嚴謹;既拒絕法西斯統治時期那種粉飾、浮誇的程序,也擯棄好萊塢的那些陳腐的模式。影片通常採用自然實景,人物角色經常由非職業演員扮演。影片以某一真實事件為基本內容,往往取材於報紙上發表的新聞報導,決不採用虛構臆造的故事。
50年代前後,義大利國內政治、經濟形勢不斷發生變化,特別是反法西斯各政黨出現分裂之後,進步的義大利電影工作者的團結統一也開始解體,有些人通過作品強調自己忠實於新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並力求繼續發展這個傳統,如利薩尼,C.拍攝了《苦難情侶》(1954),德•西卡,V.拍攝了《屋頂》(1956),捷爾米,P.拍攝了《司機》(1956)。有一些人則開始放棄新現實主義。羅西里尼,R.拍攝的《上帝的流浪歌手弗蘭西斯科》(1950,又譯名《聖弗蘭西斯科》)、《斯特隆波里,上帝的土地》(1949)等影片,開始明確地表現出他的崇尚宗教信仰的主題;A.傑尼那按梵蒂岡的旨意拍攝的影片《沼澤地的上空》,只是形式上利用了許多新現實主義手法而已。費里尼,F.的闡述哲學、道德問題的影片《路》(1954)引起了廣泛的爭論,它對新現實主義創作原則進行了反思。
這個時期,導演卡斯戴拉尼,R.的喜劇片《兩文錢的希望》(1952)、導演康曼西尼,L.的平庸的鬧劇片《麵包、愛情與幻想》(1953)被一些官方機構和右翼分子宣布為「樂觀片」,並大加吹捧,而另一些作品,如有重要意義的影片《溫別爾托•D》則被認定為「悲觀片」,由於政府對「樂觀片」給予資助,結果是產生了一個變種樣式的電影,人們把它譏諷為「玫瑰色新現實主義」。這種樣式的影片徒具新現實主義的某些表面特徵,社會批判的內容被閹割掉了。
50年代中期,新現實主義對法國、西班牙、日本、印度、拉丁美洲國家和其它國家和地區產生了有力的影響,但在義大利,它卻陷入危機之中。但是,無論是教權主義的反動勢力,還是好萊塢的壟斷組織都沒能扼殺義大利電影藝術的發展。人民民主運動的高漲促使很多電影專家重新回到反法西斯的民主團結的立場上來。1959年導演羅西里尼,R.拍攝了《戴拉•羅維萊將軍》,導演M.莫尼塞利拍攝了《大戰》。1960年,羅西里尼,R.又攝制了充滿反法西斯精神的影片《羅馬的夜晚》。
60年代,義大利電影呈現出新的繁榮景象。1959~1961年幾乎同時攝制了幾部舉世矚目的故事片:維斯康蒂,L.的《羅科和他的兄弟們》、費里尼,F.的《甜蜜的生活》、安東尼奧尼,M.的 《奇遇》和《夜》。當時義大利正處於資本主義暫時穩定和表面繁榮時期,這幾部影片的作者從各自不同的思想立場反映了義大利社會發展的這一新階段。《甜蜜的生活》是費里尼的反映社會問題的一部影片,揭示了羅馬資產階級生活的腐化及其精神上的空虛。這些影片在揭露和諷刺的同時,也表現出令人壓抑的孤獨寂寞。類似情況也存在於費里尼以前幾部作品裡,如影片《路》(1954)、《詐騙》(1955)、《卡比利亞之夜》(1957)以及他那部吐露內心隱秘的自傳體影片《》(1963)里。但是,資產階級家庭危險和婦女地位的主題在他的影片《朱麗葉和靈魂》(1965)里卻得到了發展。導演安東尼奧尼,M.致力於探討資產階級社會里人的異化問題,拍攝了整整一組影片:《吶喊》(1957)、《奇遇》(1960)、《夜》(1961)、《蝕》(1962)和《紅色的沙漠》(1964)。這位導演雖然對表現的內容進行了深刻的社會剖析,但有時把離群索居的悲劇做了絕對化和美化的描述。
德•西卡,V.在這一段時間里拍攝了反法西斯的影片《喬恰拉》(1960,根據作家A.莫拉維亞的小說改編)和《阿爾托納的幽禁者》(1962,根據法國存在主義作家J.P.薩特的劇本改編)。
60年代,以反法西斯為主題的第二個浪潮期間,義大利拍攝了許多比較好的影片:《1943年的長夜》(1960,導演F.凡奇尼)、《都回家去》(1960,導演康曼西尼,L.)、《那不勒斯的四天》(1962,導演N.洛依),《他們走向東方》(1964,導演德•桑蒂斯,G.)、《要嫁給軍人的姑娘們》(1965,導演V.朱爾里尼)和《未婚妻布貝》(1963,導演康曼西尼,L.)等等。維斯康蒂,L.導演了一部關於納粹分子如何攫取政權的影片《群神的滅亡》(1969)。德•西卡,V.拍攝了根據G.巴薩尼反法西斯的長篇小說改編的影片《芬齊-孔蒂尼家的花園》(1970)和反戰的情節片《向日葵》(1969)。
60年代裡,表現工人的題材仍然為義大利電影藝術家所關注。導演M.莫尼塞利以喜劇樣式拍攝了有關義大利工人第一次罷工的影片《同志們》(1963),導演U.格列戈萊蒂拍攝了嘲笑資本主義剝削方法的科學幻想式諷刺喜劇片《奧米克倫》(1963)。塔維亞尼兄弟和V.奧爾西尼執導了影片《一個將被燒死的人》(1962)。電影藝術家們對揭露黑手黨罪行的題材也頗感興趣,如V.德•塞塔的《奧爾戈索洛的匪徒》(1961)、拉都達,A.的《黑手黨人》(1962)、佩特里,E.的《各取應得》(1967)。這時義大利也出現了政論性電影。導演羅西,F.採用紀錄手法攝制了剖析黑手黨問題的尖銳的社會批判影片《薩爾瓦托雷•裘連諾》(1961)和雜文式影片《掠奪城市的手》(或譯《伸向城市的手》,1963)。很多導演致力於把文學作品搬上銀幕。如維斯康蒂,L.的《金錢豹》(1963)和《在威尼斯之死》(1971)、V.朱爾里尼的《家庭記事》(1962)、F.馬塞利的《冷漠的人們》(1963)等。
這個時期一些新導演嶄露頭角。在義大利電影佔有特殊位置的導演兼作家帕索里尼,P.P.於1961年拍攝了他的處女作《乞丐》,翌年拍攝了《羅馬媽媽》。他的影片雖然存在著過多的自然主義描寫,但是准確地反映了羅馬城郊流氓無產者的可怕的生活。在影片《馬太福音書》(1965)里,P.帕索里尼表達了試圖使共產主義和基督教理想相調和的意圖。其後,他又轉向專門拍攝改編世界古典名著的影片。如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1967)、歐里庇得斯的《美狄亞》(1969)、G.薄伽丘的《十日談》(1971)、G.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1972)及《一千零一夜》(1974)。他拍攝的最後一部影片《薩洛,或者薩托姆的 120天》(1975),揭露了法西斯統治的罪惡,但同時渲染了病態的色情和暴虐狂。
這個年代裡,社會喜劇片中較受歡迎的是義大利式喜劇片,這種樣式影片將喜劇和悲劇兩種成分相結合,力求表現現代的重大問題。很多著名導演拍攝的「義大利式喜劇片」受到觀眾的好評。如德•西卡,V.的《昨天,今天,明天》(1963)、《義大利式的結婚》(1964),捷爾米,P.的《義大利式的離婚》(1961)、《被誘騙被遺棄的女人》(1964)、《女士們和先生們》(1966)、《不道德的人》(1967)、《六翼天使》(1968);D.利齊的《艱難的生活》(1961)、《爭先恐後》(1962)和《進軍羅馬》(1962)、《「聖一月」行動計劃》(1966);L.藏巴的《大街上的調度員》(1960)、《保險局醫生》(1968)等。
60年代中期,導演S.萊翁內拍攝的「義大利西部片」獲得了聲譽。如影片《為了多餘的幾塊錢》(1964)、《好人,粗暴漢和無賴》(1966)、《從前在西部某地》(1968)等。
60年代下半期,義大利出現了一批稱之為「叛逆電影」的影片。青年導演M.貝洛契奧的影片《怒不可遏》是代表作品,它以離奇的形式表現了青年對資產階級生活習俗、家庭倫理的極端個人主義的反抗。屬於「叛逆電影」的還應提到塔維亞尼兄弟執導的幾部影片:《打倒者們》(1967)、《在天蠍坐標記下》(1969)。在西班牙培養成長的導演費雷里,M.的作品也有一定影響。他的《蜂後》(1963)、《猿猴女人》(1964)、《迪林傑死了》(1969)、《接見》(1971)等影片運用諷刺和怪誕手法表現了反教權主義的社會批判的內容,嘲諷了資產階級家庭關系和虛情假義。
70年代,在義大利電影中,出現一個被稱之為政治電影的派別,它們在反法西斯主義,社會批判的激情和在藝術原則方面接近新現實主義。在義大利國內外贏得了評論界的注意和觀眾的贊許。如F.凡奇尼的影片《馬梯奧蒂謀殺案》(1973),貝爾托盧奇,B.的影片《蜘蛛的戰略》(1970,電視片)、《國教教徒》(1971)和《二十世紀》(1976),C.利滋尼的《聖巴比倫廣場,下午8點鍾,無法理解的謀殺案》(1976),G.蒙塔爾多的《阿妮絲和死》(1976)等都是以反法西斯為主題的。喜劇樣式的政治影片有M.莫尼塞利的《我們要上校》(1973)、斯科拉,E.的《我們曾如此相愛》(1975)和心理描寫片《不平常的一天》(1977)。這個時期的一些具有反殖民主義和國際主義意義的影片有《代號「惡魔」行動計劃》(1979,義大利與西班牙合拍,導演G.蓬戴科爾沃)、《右邊坐著的人》(1968,導演V.朱爾里尼)、《薩柯和萬塞蒂》(1971,導演G.蒙塔爾多)。這一時期表現工人題材的影片也有新的提高,如《工人階級上天堂》(1971,導演佩特里,E.);揭露國家機關貪污受賄,揭露法官、警察、檢察機關與黑手黨互相勾結的電影也佔有重要位置,其中,一些新的政治偵探片在國內外獲得成功,如導演達米阿尼,D.的《警察局長的自白》(1971)、《我害怕》(1977)、《跪著的人》(1979),佩特里,E.的《對一個絕對無可懷疑的公民的調查》(1967)和《托多•莫多》(1976),羅西,F.的《馬台依事件》(1973)和《尊貴的屍體》(1976),L.藏巴的《尊敬的人們》(1975)等。
此外,反映義大利農村生活中尖銳社會問題的影片有《一家之主的父親》(1977,導演塔維亞尼兄弟)、《木屐樹》(1978,導演E.奧爾密)、根據作家C.萊維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影片《基督停留在埃博利》(1979,導演羅西,F.)等。著名的義大利導演們也拍攝了一些「政治電影」,如維斯康蒂,L.攝制了《室內裝飾的全家像》(1974),影片強烈地譴責了法西斯陰謀者,同時也激烈地指責了左翼極端分子。德•西卡,V.與柴伐蒂尼,C.聯合拍攝了兩部剖析社會問題的影片《我們叫他安德烈》(1972)和《暫短的休假》(1973);費里尼,F.拍攝了《羅馬》(1972)和《阿馬爾柯德》(1973),這位藝術家在這兩部影片里第一次鮮明地表現了反教權主義和反法西斯的主題思想。安東尼奧尼,M.的創作也發生了急劇的轉變。他在英國拍攝了有關青年問題的影片《放大》(1966)之後,在國內導演了《職業:記者》(1975),這部影片里既有他經常表現的主題和題材,也反映了反殖民主義的思想。導演V.朱爾里尼拍攝了《塔爾塔爾沙漠》(1976,根據D.布恰蒂的原作改編),影片的反軍國主義傾向吸引了人們的注意。
「政治電影」在發展中,嚴肅成分和娛樂成分互相滲透的傾向,使電影的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另一方面,也出現了一些引起尖銳爭論的電影作品。如費雷里,M.的《饕餮》(1973),L.卡瓦尼的《夜間守門人》(1974)。這些電影雖然表現了反資產階級和反法西斯的意向,但同時卻也存在著自然主義的表現手法。隨著各種不同樣式互相滲透和新的樣式的出現,60年代電影創作中的許多現象、流派和樣式,也逐漸在義大利電影中消失。
從70年代中期開始,義大利在政治、思想和經濟各方面出現的普遍不穩定,使電影工作者中的一些人對社會、人的信仰喪失了信心,這反映在他們創作的一些影片里,如費雷里,M.導演的《最後一個女人》(1976)和《再見,色慾之徒》(1978),費里尼,F.的《樂隊在排練》(1978),康曼西尼,L.的《堵塞》(1979)。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生產的影片中屬於這類的影片有斯科拉,E.的《露台》(1979),貝爾托盧奇,B.的《一個可笑的人的悲劇》(1981),費里尼,F.的《女人城》(1980)和《船行駛了》(1983),羅西,F.的《三兄弟》(1981),塔維亞尼兄弟的《聖洛倫索之夜》(1981),安東尼奧尼,M.的《一個女人的辨認》(1982)。 當代電影狀況 義大利電影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不景氣,原因很多,諸如國產電影得不到國家支持、美國資本越來越多地滲入義大利電影生產和影片發行系統、電視的競爭等等。此外,很多主要導演,如維斯康蒂、羅西里尼,德•西卡、捷爾米、帕索里尼等人相繼逝世。1978~1979年,製片生產規模壓縮了,影院數也減少了。觀眾1975年為5.1億多人次,1978年減少到3.1億多人次。外國影片佔全國發行量的70%,其中主要是美國電影。義大利影片的水平也在普遍下降。一些製片人和墨守成規的導演為了尋找出路重新拾起老一套辦法:拍攝喜劇片、偵探片和音樂片,期望以此滿足觀眾。
義大利的電影生產一直很分散,1976年全國大約有150家電影公司。它的中心是羅馬、都靈、米蘭、威尼斯、比薩等城市也都有一些製片廠。很多義大利影片是靠好萊塢壟斷組織的資金拍攝的。影片發行機構也很分散,而且這些機構與美國資本有著密切聯系。天主教會和梵蒂岡對電影業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他們通過自己的出版物控制每一部影片在信徒中間的推薦或觀看。
義大利電影的主要創作人員由羅馬的電影實驗中心培養,該中心創建於1935年。電影專業刊物有:《白與黑》(1940創刊)、《新電影》(1952)、《電影——1960》(1960)等。 在義大利舉辦的國際電影節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有佛羅倫薩國際獨立製片人電影節、聖萬桑國際體育片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等。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國寶級導演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帥哥搞基電影大全 瀏覽:970
貓和老鼠大電影英語介紹 瀏覽:818
鞏俐電影床戲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129
吳孟達周星馳古裝電影 瀏覽:501
大上海粵語電影免費觀看完整版 瀏覽:697
俄羅斯狙擊手二戰電影大全 瀏覽:640
抖音加電影里音樂 瀏覽:594
青春電影男主名字 瀏覽:630
老版狐仙電影大全 瀏覽:668
電影院啪啪下載 瀏覽:386
協商韓國電影大結局 瀏覽:393
熊鋼琴電影完整版 瀏覽:769
法國花開花落電影 瀏覽:216
與大男當婚相似的電影 瀏覽:921
泰國電影警察查車是什麼電影 瀏覽:348
藍精靈二大電影簡介 瀏覽:397
被後入電影大全 瀏覽:574
泰國電影環情鼓電影解說 瀏覽:759
2020年愛情電影大片有哪些 瀏覽:234
午夜電影網站迅雷下載 瀏覽: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