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伊朗電影導演排名

伊朗電影導演排名

發布時間:2021-08-05 07:04:05

⑴ 有哪些推薦的伊朗電影

1,《籌款風波》

《籌款風波》是莫斯塔法·塔吉扎德赫執導的伊朗影片,由Bahram Radan、薩蕾·巴亞特主演,於2017年6月17日在上海國際電影節首映。2017年6月,該片獲得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2,《德黑蘭:愛之城》

《德黑蘭:愛之城》是阿里·賈比爾安薩里執導的劇情電影,弗魯格·凱哲貝格里、貝納茲·賈法里等參演,於2018年10月14日上映。

該片講述了三個人近中年、對生活感到幻滅的都市男女,各自渴望著能在這個從未真正接納自己的城市中尋找到愛情的故事。

3,《計程車》

《計程車》是由Jafar Panahi Film Proctions 出品,於2015年02月06日上映的一部紀錄片。由賈法·帕納西執導並主演。

影片講述了一輛黃色計程車行駛在德黑蘭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各種各樣的乘客坐上車,每人都直率坦白地回答了司機的各種問題。

4,《推銷員》

《推銷員》是由阿斯哈·法哈蒂執導,沙哈布·侯賽尼、塔蘭涅·阿里多斯蒂主演的伊朗電影,於2016年5月21日在戛納電影節首映。該片講述一對年輕夫婦因故搬家到新公寓,但一場與前房客有關的事故卻將他們的生活攪得天翻地覆的故事。

5,《背馬鞍的男孩》

《背馬鞍的男孩》是2008年上映的伊朗劇情類電影,講述了一個男孩花錢僱傭另一個窮男孩為他到處駝東西的故事。

⑵ 你覺得最好的伊朗電影是哪一部

是伊朗的那部《小鞋子》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為自己沒有鞋子而煩惱過呢?相信大家應該都沒有吧,但是有些貧窮的地方,一雙鞋子也很重要。今天小給大家來介紹一個關於雙鞋子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小黑。小黑是一名懂事的小男孩,因為家境貧寒,他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幫助家人做能及的事情,這天,小黑從鞋匠那裡拿回了滿是補丁的鞋子,這是妹妹唯一的一雙鞋子,小黑小心的將鞋子包好,然後又去了便利店,還要買些土豆,當作一家人的飯菜。

就在小黑買菜的時候,妹妹的鞋子卻被別人拿走了,小黑並不知道,拿走鞋子的是那個撿破爛的老頭,原來老頭把他妹妹的鞋子當做破爛收走了,小黑卻以為在雜物箱底下,於是使勁往下摸,卻不小心弄壞了店家的蔬菜,遭到店家呵斥。

不過他們不知道的是,他們的父親剛為他們買了兩雙新鞋子,也許這就是平凡日子中的驚喜與幸福吧。

到這里,整部電影就結束了,這部電影反映了貧苦人們的小幸福,平凡而又感人,值得一看。

⑶ 請大家能推薦幾部好看的伊朗電影

一、《生命的圓圈》(七女性)/Dayereh;Circle,The(伊朗/義大利2000) 01生命的圓圈 第五十七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 七個都市邊緣伊朗女性的夢想在街頭交錯、傳遞,從白天到黑夜,恐懼、失落、到漠然接受。她們每天的際遇,正是她們一生命運的縮影。Solmaz剛經歷完生產的人生大痛,卻不知即將面對的是更殘酷的身心重擊,老母在產房外焦急地再三確定,無奈再怎麼問,也改變不了生下女嬰的事實。公婆、丈夫的失望,或許會讓這對母女眼前觸手可及的幸福,在轉瞬間消逝。Arezou早上才出獄,一直表現得強悍勇敢的她,拚命地到處籌措旅費,然而最後,她卻膽怯了,只因不敢面對再一次的失望,而放棄天堂與新生活。Nargess正值18歲花樣年華的她早上剛出獄,她想回到天堂般的家鄉,還為那兒的男友買了件新潮的襯衫。但是沒有男人陪伴的她,根本寸步難行,連搭上巴士都是遙遠的奢望。Pari逃出了監獄,躲回家中,卻被她憤怒的哥哥無情地驅逐。她懷了男友的孩子,只是男友也犯了罪,遭到處決,因此她想找一位醫師幫她墮胎,但沒有男人何其困難,連要在旅館住宿都不可能。莫妮耶出獄後,她發現了丈夫娶了第二個老婆,而久未見面的小孩也疏遠了。但她仍然知足,並樂於回報曾幫助她的人。艾兒罕出獄後,擺脫了過往的記憶,在醫院當一名快樂的護士,並成為一位巴基斯坦籍醫師的未婚妻。但代價卻是永遠不能再與家人舊相識見面,也不敢與未婚夫回家見公婆。…… 二、《醉馬時刻》/Zamani Baraye Masti Asbha(法國,伊朗 2000) 02醉馬時刻 導演:哥巴第Bahman Ghobad主演:Ayoub Ahmadi 第五十三屆戛納電影節金攝影機獎 在天寒地凍的兩伊邊界,一群庫德族人過著奔波勞苦的日子。12歲的阿佑是家裡五個孩子的支柱,當爸爸誤觸地雷身亡後,他必須開始負擔全家家計。然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跟大部分當地小孩一樣:冒險往來國界走私貨物賺錢。只是在這條漫漫走私 路上,處處有地雷、偶有埋伏打劫、甚至冷到連運貨的騾子,都得喝過酒才走得動,阿佑要攢錢攢到何時,才能替罹患絕症的侏儒哥哥開刀治病? 三、《黑板》/Takhte Siah(伊朗,義大利,日本 2000) 03黑板 導演:莎米拉.瑪克瑪爾巴夫主演:哥巴第、貝哈德.賈法里 第五十三屆戛納電影節評委會獎 四、《天堂的顏色》/Color of Paradise,The;Rang-e khoda(伊朗1999) 04天堂的顏色 就讀於盲人學校的男童墨曼,滿心期待父親來帶他回家度暑假。然而父親卻很想擺脫瞎眼的兒子,然後自己再追求第二春。父親免為其難把墨曼帶回偏遠的故鄉,正常的鄉村小學讓他這個盲童去上課讓他高興半天。然而父親找到了一名瞎眼木匠將墨曼收為學徒。 此事令奶奶傷心失望而出走,雖被父親帶回,卻已感染風寒而一病不起。本來已答應婚嫁的女家以「婚事不吉利」為由退回嫁妝,令父親失聲痛哭。最後,父親決定到木匠處領回墨曼,途中卻遇急流將木橋沖斷…… 五、《蘋果》 / Apple, The;Pomme, La;Sib(伊朗,法國 1998) 六、《誰能帶我回家》/Ayneh;Mirror, The(伊朗 1997) 06誰能帶我回家 導演:傑法.派納喜 主演:米娜.穆罕默德.漢妮、納塞.奧墨尼 / Naser Omuni 伊朗導演傑法.派納喜以《白氣球》成名,之後又憑《生命的圓圈》獲威尼斯影展金獅獎。本片是介乎兩者之間的一部特色作品,將劇情片的「虛構」和紀錄片的「寫實」之間的界限打破,成為一部虛實相間的有趣電影。主角是一名小學女生米娜.穆罕默德.漢妮,她因為等不到母親來接她下課,便決定自己一個人回家。她先坐上校方人員的摩托車,後來又轉乘公共汽車,不料坐到一半竟然發脾氣說:「我不拍了!」隨即拿掉道具用的石膏手下車而去。拍片工作人員無法勸服米娜,導演急中生智,叫攝影人員尾隨拍攝她一路回家的真實狀況。由於拍片用的麥克風仍掛在米娜身上沒取下來,因此音畫之間便產生了奇妙的互動效果。 七、《小鞋子》(天堂的孩子)/Children of Heaven, The;Bacheha-Ye aseman(伊朗1997) 07小鞋子 導演 馬吉德.馬吉迪 伊朗導演馬吉德.馬吉迪在《天堂的顏色》之前執導的代表作,標志著兒童電影的最高藝術水準,尤其適合父母子女一齊觀賞,因為它可以令人由衷地感受到親情的可貴。主角是貧家小孩阿里,因為他把妹妹拿去修理的鞋子弄丟了,為了體諒父親無力添購新鞋,於是央求妹妹跟他輪流穿著他的舊球鞋去上學,後來他發現參加跑步比賽的季軍可以獲得一雙新球鞋作獎品,於是出盡辦法參賽,並且只想得第三名,不料卻跑了個第一。本片藉著一個簡單故事將兒童世界的純真可愛發揮得淋漓盡致,導演技法圓熟,細節鋪陳深具趣味性,賽跑高潮尤其令人激賞。 八、《櫻桃的滋味》/Taste Of Cherry, A(伊朗 1997) 08櫻桃的滋味 導演: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 主演:霍馬尤恩.伊爾沙迪 第五十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 九、《編織愛情的姑娘》/Gabbeh(法國,伊朗 1996) 導演 莫森.馬克馬爾巴夫 第九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 十、《白氣球》/White Balloon, the(伊朗 1995) 10白氣球 導演:傑法.派納喜主演:愛達.摩哈摩德卡尼、莫森.卡利費 第八屆東京國際電影節青年電影櫻花金獎 伊朗導演新秀傑法.派納喜出色的兒童電影,曾獲戛納電影節金攝影獎,小女孩愛達.摩哈瑪卡哈尼有十分討人喜歡的演出。她在新年期間,苦苦要求母親答應她去買一條大金魚,母親被她煩得沒辦法只好應允。不料女孩在途中竟然弄丟了媽媽給她買魚的鈔票,她焦急萬分沿路尋找,終於發現鈔票掉在一家商店前的水溝中,但她卻無法將錢取出而干著急。就是這么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件,在編導的生花妙筆下發展成一段大城市的小插曲,有趣的童言童語自始至終洋溢而出,足以洗滌人們為俗務所蔽的心靈。假如你已看過阿巴斯導演的《何處是我朋友的家》,不妨將本片比較一下,看看那部影片更有趣? 十一、《橄欖樹下的情人》(伊朗 1994)導演: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11橄欖樹下的情人 伊朗大導演阿巴斯的深情之作,仍然採取他一貫的紀實電影風格,描述一段小人物的愛情插曲。男主角是一位年輕的磚匠哈山,他在阿巴斯率領外景隊前來該村拍攝影片《生生長流》時,獲得在影片中演出的機會。在片中飾演他新婚妻子的塔荷莉,正是哈山 暗戀已久而求婚失敗的女孩。於是哈山藉拍戲之便假戲真做地向塔荷莉表達愛意,但並沒有得到她的明確回應。最後在拍片完畢曲終人散時,哈山跑過一大片的橄欖樹林追正要回家的塔荷莉,他倆能否有情人終成眷屬?導演讓觀眾自己去詮釋。本片的幽默趣味不及《何處是我朋友的家》等阿氏執導的兒童片,但卻有另一種成人世界的生命感懷。 十二、《手足情深》/Bak(伊朗1992)導演:馬吉德.馬吉迪/Majid Majidi 本片是《天堂的孩子》導演馬吉德.馬吉迪的處女作。原名《巴都客》,指的是伊朗東南部鄰近巴基斯坦邊界的一批走私客。這批可憐人有老有少,每天頂著烈日風沙和被軍警追捕的危險,象野狗般在荒涼的沙漠上流竄。十歲出頭的男孩佳發,正是其中的 一位可憐人。佳發因為父親挖井暴斃,跟妹妹佳瑪在流浪途中被人口販子誘騙。佳發被賣給走私販阿布多拉,佳瑪則賣給阿拉伯人。在佳發的小小心靈中,一直念念不忘的心願是將佳瑪找到兄妹團圓。為了達到心願,佳發過了一段典型的苦兒流浪記生活。編導將過程處理得相當有通俗劇曲折煽情的味道,伊朗社會底層的黑暗面,在佳發的遭遇中清楚有力地反映了出來。其中,阿拉伯學校的校長竟然為虎作倀參予販賣女童的行為是最具震撼效果的安排。在鏡頭的運用和氣氛經營上,本片略顯粗疏,顯然不及導演廣受好評的近作那麼圓潤自然,不過,男主角堅韌的生命力和強烈的手足之情,卻著實令人感動。 十三、《何處是我朋友的家》/Where Is The Friend』s Home?(伊朗 1987) 13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導演 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十四、《石頭花園》/ Baghe sangui(伊朗 1976) 第二十六屆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銀熊獎 十五、 《靜謐的生活》/Still Life(伊朗 1974) 第二十四屆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銀熊獎

⑷ 請高手推薦伊朗經典電影

一、《生命的圓圈》(七女性)/Dayereh;Circle,The(伊朗/義大利2000)第五十七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

七個都市邊緣伊朗女性的夢想在街頭交錯、傳遞,從白天到黑夜,恐懼、失落、到漠然接受。她們每天的際遇,正是她們一生命運的縮影。Solmaz剛經歷完生產的人生大痛,卻不知即將面對的是更殘酷的身心重擊,老母在產房外焦急地再三確定,無奈再怎麼問,也改變不了生下女嬰的事實。公婆、丈夫的失望,或許會讓這對母女眼前觸手可及的幸福,在轉瞬間消逝。Arezou早上才出獄,一直表現得強悍勇敢的她,拚命地到處籌措旅費,然而最後,她卻膽怯了,只因不敢面對再一次的失望,而放棄天堂與新生活。Nargess正值18歲花樣年華的她早上剛出獄,她想回到天堂般的家鄉,還為那兒的男友買了件新潮的襯衫。但是沒有男人陪伴的她,根本寸步難行,連搭上巴士都是遙遠的奢望。Pari逃出了監獄,躲回家中,卻被她憤怒的哥哥無情地驅逐。她懷了男友的孩子,只是男友也犯了罪,遭到處決,因此她想找一位醫師幫她墮胎,但沒有男人何其困難,連要在旅館住宿都不可能。莫妮耶出獄後,她發現了丈夫娶了第二個老婆,而久未見面的小孩也疏遠了。但她仍然知足,並樂於回報曾幫助她的人。艾兒罕出獄後,擺脫了過往的記憶,在醫院當一名快樂的護士,並成為一位巴基斯坦籍醫師的未婚妻。但代價卻是永遠不能再與家人舊相識見面,也不敢與未婚夫回家見公婆。……

二、《醉馬時刻》/Zamani Baraye Masti Asbha(法國,伊朗 2000)

導演:哥巴第Bahman Ghobad 主演:Ayoub Ahmadi
第五十三屆戛納電影節金攝影機獎
在天寒地凍的兩伊邊界,一群庫德族人過著奔波勞苦的日子。12歲的阿佑是家裡五個孩子的支柱,當爸爸誤觸地雷身亡後,他必須開始負擔全家家計。然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跟大部分當地小孩一樣:冒險往來國界走私貨物賺錢。 只是在這條漫漫走私
路上,處處有地雷、偶有埋伏打劫、甚至冷到連運貨的騾子,都得喝過酒才走得動,阿佑要攢錢攢到何時,才能替罹患絕症的侏儒哥哥開刀治病?

三、《黑板》/Takhte Siah(伊朗,義大利,日本 2000)

導演:莎米拉.瑪克瑪爾巴夫 主演:哥巴第、貝哈德.賈法里
第五十三屆戛納電影節評委會獎

四、《天堂的顏色》/Color of Paradise,The;Rang-e khoda(伊朗1999)

就讀於盲人學校的男童墨曼,滿心期待父親來帶他回家度暑假。然而父親卻很想擺脫瞎眼的兒子,然後自己再追求第二春。父親免為其難把墨曼帶回偏遠的故鄉,正常的鄉村小學讓他這個盲童去上課讓他高興半天。然而父親找到了一名瞎眼木匠將墨曼收為學徒。

此事令奶奶傷心失望而出走,雖被父親帶回,卻已感染風寒而一病不起。本來已答應婚嫁的女家以「婚事不吉利」為由退回嫁妝,令父親失聲痛哭。最後,父親決定到木匠處領回墨曼,途中卻遇急流將木橋沖斷……

五、《蘋果》 / Apple, The;Pomme, La;Sib(伊朗,法國 1998)

六、《誰能帶我回家》/Ayneh;Mirror, The(伊朗 1997)

導演:傑法.派納喜
主演:米娜.穆罕默德.漢妮、納塞.奧墨尼 / Naser Omuni

伊朗導演傑法.派納喜以《白氣球》成名,之後又憑《生命的圓圈》獲威尼斯影展金獅獎。本片是介乎兩者之間的一部特色作品,將劇情片的「虛構」和紀錄片的「寫實」之間的界限打破,成為一部虛實相間的有趣電影。主角是一名小學女生米娜.穆罕默德.漢妮,她因為等不到母親來接她下課,便決定自己一個人回家。她先坐上校方人員的摩托車,後來又轉乘公共汽車,不料坐到一半竟然發脾氣說:「我不拍了!」隨即拿掉道具用的石膏手下車而去。拍片工作人員無法勸服米娜,導演急中生智,叫攝影人員尾隨拍攝她一路回家的真實狀況。由於拍片用的麥克風仍掛在米娜身上沒取下來,因此音畫之間便產生了奇妙的互動效果。

七、《小鞋子》(天堂的孩子)/Children of Heaven, The;Bacheha-Ye aseman(伊朗 1997)

導演 馬吉德.馬吉迪
伊朗導演馬吉德.馬吉迪在《天堂的顏色》之前執導的代表作,標志著兒童電影的最高藝術水準,尤其適合父母子女一齊觀賞,因為它可以令人由衷地感受到親情的可貴。主角是貧家小孩阿里,因為他把妹妹拿去修理的鞋子弄丟了,為了體諒父親無力添購新鞋,於是央求妹妹跟他輪流穿著他的舊球鞋去上學,後來他發現參加跑步比賽的季軍可以獲得一雙新球鞋作獎品,於是出盡辦法參賽,並且只想得第三名,不料卻跑了個第一。本片藉著一個簡單故事將兒童世界的純真可愛發揮得淋漓盡致,導演技法圓熟,細節鋪陳深具趣味性,賽跑高潮尤其令人激賞。

八、《櫻桃的滋味》/Taste Of Cherry, A(伊朗 1997)

導演: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
主演:霍馬尤恩.伊爾沙迪
第五十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

九、《編織愛情的姑娘》/Gabbeh(法國,伊朗 1996)

導演 莫森.馬克馬爾巴夫
第九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

十、《白氣球》/White Balloon, the(伊朗 1995)

導演:傑法.派納喜 主演:愛達.摩哈摩德卡尼、莫森.卡利費
第八屆東京國際電影節青年電影櫻花金獎
伊朗導演新秀傑法.派納喜出色的兒童電影,曾獲戛納電影節金攝影獎,小女孩愛達.摩哈瑪卡哈尼有十分討人喜歡的演出。她在新年期間,苦苦要求母親答應她去買一條大金魚,母親被她煩得沒辦法只好應允。不料女孩在途中竟然弄丟了媽媽給她買魚的鈔票,她焦急萬分沿路尋找,終於發現鈔票掉在一家商店前的水溝中,但她卻無法將錢取出而干著急。就是這么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件,在編導的生花妙筆下發展成一段大城市的小插曲,有趣的童言童語自始至終洋溢而出,足以洗滌人們為俗務所蔽的心靈。假如你已看過阿巴斯導演的《何處是我朋友的家》,不妨將本片比較一下,看看那部影片更有趣?

十一、《橄欖樹下的情人》 (伊朗 1994)

導演: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伊朗大導演阿巴斯的深情之作,仍然採取他一貫的紀實電影風格,描述一段小人物的愛情插曲。男主角是一位年輕的磚匠哈山,他在阿巴斯率領外景隊前來該村拍攝影片《生生長流》時,獲得在影片中演出的機會。在片中飾演他新婚妻子的塔荷莉,正是哈山

暗戀已久而求婚失敗的女孩。於是哈山藉拍戲之便假戲真做地向塔荷莉表達愛意,但並沒有得到她的明確回應。最後在拍片完畢曲終人散時,哈山跑過一大片的橄欖樹林追正要回家的塔荷莉,他倆能否有情人終成眷屬?導演讓觀眾自己去詮釋。本片的幽默趣味不及《何處是我朋友的家》等阿氏執導的兒童片,但卻有另一種成人世界的生命感懷。

十二、《手足情深》/Bak(伊朗1992)

導演:馬吉德.馬吉迪/Majid Majidi
本片是《天堂的孩子》導演馬吉德.馬吉迪的處女作。原名《巴都客》,指的是伊朗東南部鄰近巴基斯坦邊界的一批走私客。這批可憐人有老有少,每天頂著烈日風沙和被軍警追捕的危險,象野狗般在荒涼的沙漠上流竄。十歲出頭的男孩佳發,正是其中的一位可憐人。佳發因為父親挖井暴斃,跟妹妹佳瑪在流浪途中被人口販子誘騙。佳發被賣給走私販阿布多拉,佳瑪則賣給阿拉伯人。在佳發的小小心靈中,一直念念不忘的心願是將佳瑪找到兄妹團圓。為了達到心願,佳發過了一段典型的苦兒流浪記生活。編導將過程處理得相當有通俗劇曲折煽情的味道,伊朗社會底層的黑暗面,在佳發的遭遇中清楚有力地反映了出來。其中,阿拉伯學校的校長竟然為虎作倀參予販賣女童的行為是最具震撼效果的安排。在鏡頭的運用和氣氛經營上,本片略顯粗疏,顯然不及導演廣受好評的近作那麼圓潤自然,不過,男主角堅韌的生命力和強烈的手足之情,卻著實令人感動。

十三、《何處是我朋友的家》/Where Is The Friend`s Home?(伊朗 1987)

導演 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十四、《石頭花園》/ Baghe sangui(伊朗 1976)

第二十六屆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銀熊獎

十五、 《靜謐的生活》/Still Life(伊朗 1974)

第二十四屆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銀熊獎

⑸ 最強催淚導演有哪些

這些導演有:

1、萊塞·霍爾斯道姆

萊塞·霍爾斯道姆十分擅長寵物與人之間的細膩情感描摹,被譽為「全世界最會拍狗狗的導演」。他的作品一向以細膩而豐富的情感刻畫而出名,大多沒有明艷的色彩藝術,也沒有過多的電腦特效,卻憑借著朴實的真正實感打動著無數觀眾的心。

在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中,他以其細膩和溫馨,非常生活化的方式,將一隻狗不屈不撓的忠義展現得淋漓盡致。而在影片《不一樣的天空》中他則延續了一貫擅長的恬淡、舒適、平緩的執導手法。

2、斯蒂芬·卓博斯基

在電影《奇跡男孩》中,創作者斯蒂芬·卓博斯基為完美地再現小說的整體內容,熟練運用敘事視角的轉換,在第一人稱敘事和第三人稱敘事之間進行自如轉換,尤其是運用全知全能視角對奧吉的成長歷程作了概括。

同時,運用限制性視角深入挖掘成長過程的心理復雜性,使觀眾對於成長在生理、心理上的變化有更直接、更全面、更深入的認知。

3、李煥慶

在電影《七號房的禮物》中,李煥慶通過視聽語言的運用為影片創造出充滿濃濃溫情的視聽風格,使得該片具有高度抒情的風格特點。而且,他還巧妙的抓住了親情,抓住了人性,把影片用最樸素、最簡單的筆觸講故事不加渲染地勾勒出來,情節細膩真實。

4、羅啟銳

從《七小福》到《歲月神偷》,羅啟銳的電影始終堅持關注香港民眾的現實生活,在娛樂和文藝領域探索平衡的道路,他的作品不失娛樂性,但也有一定的人文關懷,是一位用鏡頭記錄香港時代變遷的導演。

他是一個很低調的人,同時也並不高產。他是一個出於愛好而工作的人,他拍電影的首要目的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拍出好電影。

他的電影獨顯特色,始終保持著香港電影的本土特色和情懷,他一貫堅持港產片的本地色彩,沒有麻木迎合市場的需要而改變電影的獨有元素。他是個敏感而細膩的人,他電影中的小人物情懷,香港本土情懷,值得欣賞和思考。

5、馬基德·馬基迪

馬基德的影片不乏伊朗電影的典型特點,但與其他伊朗導演相比又有其獨特之處。

他不像阿巴斯他們那樣晦澀深奧,沒有一味地追求寫實記錄,而是非常注重故事情節,善於煽情和製造戲劇性的高潮、出色的敘事技巧使他被稱為」伊朗的斯皮爾伯格」,所以他的影片在其他各國似乎更得人們的歡心,甚至在美國也創下了耀眼的票房。

馬基德·馬基迪在電影上的成功源於洞察到東西兩種文化的差異與碰撞,將本土的民族精神注入通俗的情節劇,在宣揚民族文化差異性的同時沒有忽視對西方觀眾欣賞趣味的考慮,將全球化與本土化完美地結合起來,力圖使作品能獲得不同國家觀眾的青睞。

⑹ 想多加了解伊朗,有哪些伊朗電影值得觀看

1、《一次別離》

【劇情簡介】伊朗的偏僻山村小學里,一群孩子在課堂里聆聽老師講課。在檢查作業的時候,老師發現穆罕德屢次沒有完成家庭作業,於是嚴厲地批評了他,說如若再犯立馬開除。當天放學後,小男孩阿穆德卻赫然發現自己把同桌穆罕德的作業本帶回了家。聽懂了老師的諄諄善誘,所以阿穆德明白這作業本就是穆罕德繼續聽講的憑證。為了把作業本還給同桌,阿穆德曾希望母親和祖父可以施以援手,但是均告失敗。所以,他只能孤身前行,到對面大山裡的村落去尋找同桌,歸還作業本。然而,由於不認識同桌的家,所以他處處碰壁,遭遇到了無法想像的艱難險阻……

【評】故事沒有驚世駭俗的情節,卻讓人難以忘懷。孩童世界第一次如此引人注目地展現在成人面前,伊朗兒童片由此發軔。孩子的純真,過濾著每一位觀眾的心。沒有一個暴力鏡頭,卻感覺無處不在的暴力。在家族的父權=國家的絕對支配力之下,一個八歲的小孩是沒有歸還同桌小夥伴作業本的權利的。而他卻不得不歸還的使命,也來自學校的權力的壓迫。歸還的過程越殘酷,也就越打動我們。阿巴斯拍的不是友情而是自由。

⑺ 伊朗電影三大電影節獲獎紀錄

伊朗導演賈法爾·帕納希的作品《計程車》斬獲第65屆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一舉拿下了最佳影片金熊獎、影帝、影後三個「重量級」獎項
第五十七屆 2000年 金獅獎 圈子(伊朗)
第六十一屆 (2011年)金熊獎 一次別離(伊朗)
第五十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1997)
片名:Ta'm e guilass
中文:櫻桃的滋味
出品:伊朗
2014年9月6日,第71屆威尼斯電影節伊朗導演洛珊·班尼蒂瑪執導的電影《故事》獲得最佳劇本獎。
《伊朗故事》獲第71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編劇獎

⑻ 伊朗電影為什麼這么牛

答:不知道你所說的高質量電影是指什麼,伊朗兒童電影牛是受國情影響的伊朗規定拍電影不許有吻戲,親密鏡頭,非常保守,所以導演只能拍拍兒童片或一些講生活的電影,大家都拍著類型的,拍多了,熟悉了,自然能拍出好的電影。
至於中國,市場大,什麼類型片都能吃得下,所以什麼人都想拍電影,都想撈一筆,而那些爛片往往都賺翻了,所以中國現在的電影市場被搞得烏煙瘴氣,可以說現在中國99%拍電影的人都是純粹沖著掙錢去的,沒追求,,這樣怎麼能拍出好電影。如此下去,中國電影前途令人堪憂

⑼ 有沒有什麼好看的伊朗電影

伊朗兒童電影比較出名,著名導演和作品不少:
馬吉德·馬吉迪:《小鞋子》(原名《天堂的孩子》,1997)、《天堂的顏色》(1999)屬於精品;阿巴斯·基亞魯斯塔米的《何處是我朋友的家》(1988);賈法爾·帕納西的《白氣球》(1995)、《誰能帶我回家》(原名《鏡子》,1997)等都是獲獎無數的兒童片
此外這幾位著名導演的作品還有:
馬吉迪:《巴倫》(2001)、《垂柳》(2005)、《麻雀之歌》(2007)等;阿巴斯:《生生不息》(1996)、《橄欖樹下的情人》(1995)、《櫻桃的滋味》(1997)、《十》(2001)等;帕納西:《生命的圓圈》(2001)、《越位》(2006)等;
此外其他著名導演和影片有:
穆森·馬克馬巴夫:《電影萬歲》(1995)、《坎大哈》(2003)等;薩米拉·馬克馬巴夫:《黑板》(1997)、《蘋果》(1999)、《下午五點》(2004)等(以上兩位是父女關系);巴赫曼·戈巴迪:《醉馬時刻》(2000)、《烏龜也能飛》(2003)、《半月》(2006)等
此外還有一些影片評價也不錯,但不好找:《蜥蜴》(導演Kamal Tabrizi)、《蕾拉》(導演Dariush Mehrjui)等等

閱讀全文

與伊朗電影導演排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電影院男生比女生貴 瀏覽:733
周星唐伯虎電影大全 瀏覽:577
法國電影鋼琴教師劇情 瀏覽:599
恐怖護理站的電影泰國 瀏覽:309
電影虛空異界講的什麼 瀏覽:46
我在你床下日本電影音樂 瀏覽:757
汗血寶馬電影全部完整版 瀏覽:725
這類愛情微電影 瀏覽:315
駱駝電影完整版中國版 瀏覽:761
騎著鴕鳥去救人是哪一部電影 瀏覽:405
電影心仇結局 瀏覽:145
周星馳現實中的性格像哪部電影 瀏覽:790
預見未來電影完整版 瀏覽:376
洪金寶成龍元彪電影大全搞笑 瀏覽:735
電影票點不動 瀏覽:855
大轟炸電影評分 瀏覽:544
撫順美團網團購電影票 瀏覽:690
數學愛情方程式電影 瀏覽:707
愛情電影洛麗塔 瀏覽:351
方朵朵真正電影名字叫什麼 瀏覽: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