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鄭洞天的主要作品
故園秋色(1998) .... 導演
人之初(1992) .... 導演
鄰居(1981) .... 導演秘闖金三角(1988) .... 導演
向導 (1979) .... 導演
鴛鴦樓(1987) .... 導演
火娃(1978) .... 導演
劉天華(2000) .... 導演
鄭培民(2004) .... 導演
台灣往事(2004) .... 導演
財迷心竅 (1993) .... 出品人
姍娘 (1994) .... 出品人
天生膽小 (1994) .... 出品人
吾家有女(1994) .... 藝術指導
永無寧日 (1994) .... 出品人
孝子賢孫伺候著 (1993) .... 出品人
刑警榮譽 (1993) .... 出品人
雪山義俠 (1991) .... 顧問
『貳』 鄭洞天的簡介
請看:
http://www.directorchina.cn/n849c69.aspx
http://ent.sina.com.cn/s/37511.html
鄭洞天簡介
[Date:2005-12-18] From 來源: Author 作者: [字體:大 中 小]
鄭洞天(1944-)導演,北京電影學院教授,河南羅山人,生於重慶,在上海讀中小學。1961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1973年,被分配到上海電影製片廠,先後任過文學編輯,導演助理等工作。1976年,鄭洞天調回北京電影學院任教,並從事電影創作。先後與謝飛等合作導演了《火娃》、《向導》等片。後者獲得文化部1979年優秀影片獎。 1981年導演的《鄰居》為其代表作之一,榮獲第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此後導演的主要作品有《鴛鴦樓》、《秘闖金三角》、《人之初》、《故園秋色》及多部電視劇。
鄭洞天任電影學院教師以來,為中國電影事業培養了不少導演人才。同時,在電影評論、電影藝術創作等方面都有較高的建樹,他的評論文章,論文在電影界有一定的影響。曾任北京青年電影製片廠廠長等職。
請選我,多謝!!
『叄』 鄭洞天的台灣往事
導演: 鄭洞天 演員:蔣雯麗鄭振瑤馮漢元白凡崔林潘興強湯楊王雪菁劉蔚森魏東
編劇: 黃丹張克輝剪輯:周梅平
所屬地域: 大陸台灣 出品時間: 2004年彩色/黑白: 彩色 作品原創語言: 國語 《台灣往事》以主人公張清文在台灣時期的成長經歷為主線,通過對祖父、父親、母親、阿美、阿忠、秀子、武夫等人物的思想、行為和命運的藝術表現。 阿文,出生於日據時期台灣的一個普通醫生家庭。以阿文的成長經歷為主線,影片展現了一幅生動細膩的台灣鄉土生活長卷,並借著直至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阿文一家的悲歡離合,寄託和表達了結束兩岸隔絕、實現祖國統一的由衷期盼。
《台灣往事》是根據全國政協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張克輝原著編劇的大型彩色故事影片,此劇本已於2002年5月榮獲第五屆夏衍電影文學獎。讓大陸人民了解台灣,讓台灣人民那段掙扎的歷史公諸於世,是張克輝奮筆疾書的動力。1999年,在老台胞和電影人的鼓勵下,張克輝開始構思這部電影劇本。
劇本主人公的原型就是張克輝自己。他忘不了1949年那個來得太突然的人倫災難——離開台灣到廈門念大學的他永遠回不去了;他忘不了上世紀80年代與母親在日本的最後一面:兒子小時最愛吃粽子,相見時,母親帶來粽子的原料,手把手地教兒子包粽子……張克輝以這刻骨銘心的最後一幕,將劇本命名為《台灣母親的背影》。對於改成《台灣往事》的片名,他還有些不舍。
影片以主人公張清文在台灣的成長經歷為主線,通過對祖父、父親、母親、阿美、阿忠、秀子、武夫等人物的思想、行為和命運的表現,展現了一幅生動細膩的台灣鄉土生活長卷,演繹了動盪年代台灣人民盪氣回腸的親情、友情、愛情、故土情和民族情,反映了兩岸人民同根同源、骨肉不可分割的歷史和現實。《台灣往事》編劇黃丹說:「影片描寫主人公張清文的人生歷程和一個台灣家庭的動人傳奇,反映了兩岸人民同根同源、骨肉不可分割的歷史和現實。它通過一個家族的興衰表現歷史的變遷。」影片力求在表現歷史的同時,對感情有細膩的刻畫。
該片由曾執導過《鄰居》、《劉天華》等一系列獲獎作品的導演鄭洞天執導,主演由因《牽手》、《刮痧》而為觀眾熟悉的演員蔣雯麗擔綱。本期編輯有幸采訪到鄭洞天老師,就請大家由鄭老師的訪談當中來更深一層的了解《台灣往事》這個影片。
『肆』 急求論文一篇!鄭洞天的《法國電影導演呂克貝松》
看看目錄,貌似只有一頁啊
7
法國電影導演呂克·貝松 鄭洞天 24
8
「我這輩子只做這一件事—電影」——呂克·貝松訪談錄 利奧奈爾·卡爾特吉尼 ,奧里維爾·德·布律納 ,王蔚 25-27
9
呂克·貝松:一位現代的電影「作者」? 汪方華 28-35
10
呂克·貝松生平與創作年表 王蔚 36-39
『伍』 請介紹一下鄭洞天導演的電影〈〈台灣往事〉〉
台灣往事〉一片,是大陸北京電影製片廠根據台籍耆老張克輝先生的生平故事,並由張克輝先生親自參與編劇拍攝的一部,反映日據時期和光復之後人民生活的影片。影片以清新淡雅的散文風格,講述了一個台灣家庭的動人傳奇,展現了一幅生動細膩的台灣鄉土生活長卷,演繹了動盪年代台灣人民盪氣回腸的親情、友情、愛情、以及對故土,對民族的款款深情。本片編劇張克輝先生,原籍台灣彰化人,1948年由台灣到廈門大學就讀,隨後加入革命,是當前大陸少數台籍政治家,現職:中華全國政協副主席、海峽兩岸關系協會顧問、中國統一促進會會長。
『陸』 鄭洞天的副駕駛
當老師忙,當導演也忙。如果把這兩個職業拴在一塊兒,結論肯定是兩個字——更忙。在北京電影學院耕耘40載的導演系教授、著名電影導演鄭洞天老師就是這個領域里的大忙人。他經過多年的教學生涯,已是桃李滿天下。他導演的《鄰居》、《火娃》、《鴛鴦樓》、《人之初》、《台灣往事》等一大批電影作品更是深受觀眾喜愛。然而,就是由於太忙,在學車的問題上,他成了電影學院里說了不做的典型。
鄭洞天上個世紀90年代初,國人剛剛開始擁有私家汽車的時候,鄭洞天就張羅著學院的不少老師一起去了駕校,成為電影學院集體學車的始作俑者。 而今,當年被他拉著一起學車的老師們都開始換第二輛車了,他的駕照卻還沒著落呢。 那年考完交規以後,本應順理成章地繼續練車參加路考,可他接到了拍戲的任務,學車的事兒只好往後推了。到後來,每次都是說好要利用下一個假期去駕校學車。結果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學車的事兒只好一推再推。 其實周圍的人都知道,他一直特別喜歡汽車。雖說對車的技術性能沒有研究,可對於馬路上跑的車,他不僅能說出品牌,還知道它的生產年代。別看他不開車,可照樣天天都接觸車:出門就坐車,上下班坐班車,周末坐公交車,平時打計程車,外出工作搭同事的車,拍戲選景坐劇組的車。一方面為了看路,也為了能方便地和司機交談,所以,上車就坐司機的旁邊一直是他的習慣。朋友們送他一個雅號:「京城第一副駕駛」。
平時除教學和拍戲外,他還有不少嗜好,居然都和開車有關:每天早晨,他必看電視台的交通新聞,必聽電台的路況信息。哪裡有施工斷路,哪裡有新路開通,他都能及時掌握。單位不少同事出門前都習慣於從他那兒了解信息。這些年,只要北京有新路開通,他一定會抽時間親自轉一轉,當初北京四環、五環開通時,他都是坐著汽車全程「視察」的。
由於對北京的路特熟,好幾次坐計程車時,都是他給司機師傅當向導。有一次,學院組織新黨員搞了一次集體乘車「認識新北京」活動。他更是不負眾望,在車上做起了臨時導游。從五環說到六環,從亦庄講到天通苑。他的介紹既全面又生動,車上的人聽得既過癮又大開眼界。正是由於北京的新景舊貌全在他腦子里裝著,趕上拍戲,只要是需要北京的外景,根本不用去找,他馬上就能提供若干個線索。 不僅是北京地面上的交通非常熟他6==對北京的地下交通也可以稱得上是了如指掌。北京的每一條地鐵、輕軌開通時,他肯定是不會落空,準是在第一時間當回乘客。輕軌八通線開通時,他一大早就趕到車站,成為開通後的第一撥客人,還拿到了城鐵公司頒發的證書和紀念品。
盡管至今車還沒學成,他也已經開始考慮要買輛什麼樣的車了。本著越野性能強,又能讓他在野外拍戲時躺在車上睡一覺,他看好了SUV這種車型。不過這個願望在短時間內依然難以實現,因為下個假期他就又要再接一部新戲了,學車的事兒又得暫緩。看來,他這「京城第一副駕駛」的職位一時半會兒還扶不了正。
『柒』 鄭洞天的人物經歷
在上海讀中小學,1961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66年畢業,1973年被分配到上海電影製片廠,先後任過文學編輯,導演助理等工作。
1976年鄭洞天調回北京電影學院任教,從事電影創作,評論和理論研究。先後與謝飛等合作導演了《火娃》、《向導》等片。後者獲得文化部1979年優秀影片獎。
1981年,鄭洞天與徐谷明合作導演了影片《鄰居》,獲得次年的第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影片被視為第四代導演早期的抗鼎之作,確立了「紀實美學」的風格。此後,鄭洞天又先後拍攝了《鴛鴦樓》、《秘闖金三角》、《人之初》、《劉天華》、《台灣往事》等影片。
1992年任北京青年電影製片廠廠長。《人之初》獲1992年第一屆長春電影節銀獎,第五屆中國少年兒童電影童牛獎最佳影片獎和評委會導演獎以及第十三屆金雞獎最佳女配角獎。另憑《台灣往事》獲得第十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導演獎及第十一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導演獎。著有《電影導演的藝術世界》、《僅僅七年:1979~1986中青年導演探索回顧》等。
鄭洞天同時撰寫了大量的評論文章,在讀者中具有很大的影響。80年代執導的《鄰居》獲文化部優秀影片獎,金雞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提名;《向導》獲文化部優秀影片獎;90年代執導的《人之初》獲童牛獎最佳影片獎,評委會導演獎;《故園秋色》獲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2003年執導的《台灣往事》榮獲第十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和優秀導演獎;2004年被評為首屆「北京市十佳電影藝術工作者」;2005年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稱號。
『捌』 下列電影中,不是中國第六代導演紀實風格電影的是()。
鄰居(1981年鄭洞天導演電影)
影片直接接觸了當今社會極其敏感的住房問題,面對現實生活中的尖銳矛盾,創作者以其強烈的責任感,對社會弊端給予揭露、鞭撻,展示了人們刻苦耐勞、堅韌不拔、正直善良的精神境界,反映了人們為消除社會弊端而進行的艱巨斗爭。該片獲1982年第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道具獎;獲文化部1981年優秀影片獎。
這個電影我也沒看過,網路了一下,這個導演和他們不是一個年代的,影片風格也不一樣。
『玖』 楊建東的介紹
1967年生於北京 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師從著名電影教育家鄭洞天,謝飛,侯克明,田金夫。現為中國文化部藝術服務中心國家一級導演。研究生導師,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員。現為中國戲曲學院客座教授。文化部名師庫成員。文化部國家級專家。另有武漢大學教授、雲南鹽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也叫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