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參演人物 > 保家衛國抗美援朝電影演員表

保家衛國抗美援朝電影演員表

發布時間:2021-08-05 12:12:19

❶ 關於抗美援朝的電影名稱有些什麼

一、《鋼盔》(Steel Helmet,1951年,台譯《南韓血戰記》
二、《決不撤退!》(Retreat, Hell!,1952年。本蟀譯名)
三、《戰地天使》(Battle Circus,1953年)
四、《戰艦英雄》(Men of the Fighting Lady,1954年。本蟀譯名)
五、 《獨孤里橋之役》(The Bridges at Toko-Ri,1955年。港譯《蜀孤里橋之役》)
六、《安娜波里斯傳奇》(An Annapolis Story, 1956年。本蟀譯名)
七、《沙場壯士赤子心》 (Battle Hymn,1956;港譯《軍人本色》)
八、《戰爭中的人們》(Men in War,1957年。本蟀譯名)
九、《戰地情焰》(Battle Flame,1959。本蟀譯名)
十、《豬排山》(Pork Chop Hill,1959年)
十一、《滿洲候選人》(The Manchurian Candidate,1962年,港譯《恐怖分子》)
十二、《陸軍醫院》(M*A*S*H, 1970年,港譯《風流醫生俏護士》)
十三、《麥克阿瑟傳》(MacArthur,1977年)
十四、《獵戰》(War Hunt,1962年)

以上為朝鮮戰爭題材的外國電影

以下為抗美援朝類電影

(《上甘嶺》(1956)、《烽火列車》(1960)、《三八線上》(1960)、《奇襲》(1962)、《英雄坦克手》(1962)、《英雄兒女》(1964)、《打擊侵略者》(1965)、《奇襲白虎團》(1972)、《激戰無名川》(1975)、《碧海紅波》(1975)、《長空比翼》(1958)、《長空雄鷹》(1976)(反間諜片《鐵道衛士》(1959)

❷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著名英雄人物

戰斗英雄
抗美援朝中犧牲的十幾萬名烈士當中,有軍職幹部3名,師職幹部10餘名,團職幹部200多名。
烈士當中,有抱炸葯沖敵陣與敵同歸於盡的楊根思,有挺胸膛堵槍眼視死如歸的黃繼光,有戰友傷、自己上、炸死敵軍的一級爆破英雄伍先華,有雙腿傷、忍痛爬、捐軀開路的許家朋,有子彈打光拉響手榴彈沖向敵人的孫占元,有卧火海忍劇痛、維護潛伏紀律的邱少雲,有搶修橋梁保暢通英勇獻身的楊連第,有戰終日、殲頑敵、屢建戰功的楊春增,有冒嚴寒跳冰窟救少年的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在朝鮮犧牲的十幾萬名烈士,他們來自祖國的四面八方、五湖四海。
家喻戶曉的戰斗英雄有:邱少雲 黃繼光 楊根思 羅盛教 毛岸英等。
志願軍英雄故事
楊根思(1922--1950)江蘇泰興人。1944年參加新四軍,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國內革命戰爭中他多次立功受獎,曾兩次被評為戰斗模範,榮獲「爆破大王」、「華東一抗美援朝級人民英雄」、「華東三級人民英雄」等稱號,並光榮地出席了1950年召開的全國戰斗英雄代表會議。同年他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擔任志願軍第20軍58師172團3連連長。 在1950年11月29日第二次戰役中,楊根思奉命率領一個排的戰士,堅守在長津湖地區下碣隅里外圍制高點--小高嶺,這是敵人南逃的必經之地。戰鬥打響後,他率領全排先後連續打退了敵人在飛機、大炮掩護下的8次瘋狂進攻。此時,陣地上只剩下他與兩名傷員,並且彈葯用盡。當美軍發起第9次進攻時,危急關頭楊根思抱起最後一個5公斤重的炸葯包,毅然沖入敵群,與40多個敵人同歸於盡,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保住了陣地,完成了切斷敵人退路的阻擊任務。戰後志願軍領導機關為楊根思追記特等功,追授特級戰斗英雄稱號,並將他生前所在連命名為「楊根思連」。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予楊根思「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一級國旗勛章、金星獎章。朝鮮政府還在他犧牲的地方建立了「楊根思英雄紀念碑」。
邱少雲(1931年--1952年)四川銅梁(現為重慶銅梁)人。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任志願軍第15軍29師87團9連戰士。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曾參加了第五次戰役、1952年秋季戰術性反擊作戰。 1952年11月11日,邱少雲所在連隊在朝鮮平康前線反擊391高地作戰中擔負突擊任務,並奉命於夜間在距敵60米的山腳下潛伏,以待次日傍晚發起突襲。12日11時,他的潛伏地不幸被敵盲目發射的燃燒彈擊中。為了不暴露部隊的整個行動計劃,邱少雲忍受烈火燒身的巨痛,在5個小時的時間里一動不動,直至犧牲。他以自己的生命換取了此次作戰的勝利。當晚反擊部隊順利攻佔391高地,全殲守敵1個加強連。戰後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志願軍領導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英雄」稱號。朝鮮政府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及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英雄的名字被永遠鐫刻在391高地主峰的石壁上萬古留存。
黃繼光(1930年--1952年)原名黃積廣,四川中江縣人。1949年參加革命,1951年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任志願軍15軍45師135團2營通信員、代理班長。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曾參加了第五次戰役、1952年秋季戰術性反擊和上甘嶺戰役。由於多次出色完成任務,他兩次被評為工作模範並榮立三等功。 在1952年10月19日上甘嶺戰役中,黃繼光所在的營奉命再次反擊597.9高地。當連續攻下敵人數處陣地後,部隊在零號陣地半山腰被敵機槍火力點壓制,前進受阻。危急中,他挺身而出主動承擔爆破任務。他勇敢地沖向敵地堡,用手雷炸毀敵幾個火力點後,敵一殘存的火力點還在頑抗,部隊前進依然困難。此時,黃繼光身上已經7處負傷,手雷也已全部用光。為了完成任務,減少戰友的傷亡,他忍住巨痛英勇地撲向敵人的火力點,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正在掃射的敵機槍射孔,為反擊部隊掃清了前進的道路。在黃繼光壯烈獻身精神的鼓舞下,反擊部隊迅速全殲美7師5個連,奪回陣地。戰後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青年團中央授予他「模範青年團員」稱號。志願軍領導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級英雄」稱號。朝鮮政府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英雄」稱號及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為緬懷英雄,他的名字及英雄事跡被鐫刻在上甘嶺北面的五聖山石壁上,其家鄉中江縣興發鄉也改名為繼光鄉。
許家朋(1931-1953)安徽省績溪縣人,1951年5月參加革命,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團員,志願軍第23軍第67師第200團第9連戰士。 1953年7月6日夜,在反擊石硯洞北山戰斗中,他所在的突擊排突入敵陣地後,為敵暗堡猛烈的機槍火力所阻,爆破手爆破未成,英勇犧牲。許家朋從犧牲的爆破手身邊拿起炸葯包向敵暗堡撲去,在距敵10餘米處兩腿負傷,就夾著炸葯包爬行。在逼近敵暗堡後,發現炸葯包受潮失效,他猛然挺立起來,撲向敵碉堡機槍眼,雙手緊抱敵機槍腳,胸膛緊抵槍口,整個上身都鑽進了槍眼,阻止了敵人機槍發射,保證了攻擊部隊迅速攻佔主峰,全殲守故100餘人。立特等功,獲一級英雄稱號,並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勛章、金星獎章。
張桃芳(1931-2007)江蘇興化人。22歲的年輕戰士,志願軍214團8連狙擊手張桃芳,就是他在金化郡上甘嶺狙擊戰中,用442發子彈,殲敵214名,創造了朝鮮前線我軍冷槍殺敵的最高記錄。 1954年,24軍選拔戰斗英雄支援空軍飛行員隊伍建設,經過體檢,214團僅張桃芳一人合格,進入徐州第5航空預備學校和濟南空軍第5航校1團學習。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空軍高密第1訓練基地擔任殲擊機飛行員,飛行米格15和米格15比斯殲擊機,但在隨後換裝新式殲擊機後,身體不適應高空缺氧,由空軍司令劉亞樓親自批示,轉到防空兵,任防空兵某部營長,後來歷任坊基地警衛連副指導員、上海空軍政治學校學員、山東濰縣基地警衛連指導員、濟空地空導彈第九團司令部副參謀長、地空導彈九團副團長等職務。 1985年6月,張桃芳退職休養。
呂松山,山東省牟平縣人。1944年參加革命,原先是一個油脂工廠的技術工人。美國帝國主義者發動侵略朝鮮戰爭以後,他便毅然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部隊,在一個戰斗連隊里,當了一個名符其實的「戰斗小組長」,屢立戰功,2007年獲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章。
王鳳江,開國英雄中被志願軍總部記特等功的王鳳江烈士。1950年9月26日, 《人民日報》發表了《血戰武家小廟英雄王鳳江的戰斗剪影》,使這位戰斗英雄在全國聞名遐邇。
1925年生於黑龍江省肇州縣。1946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熱遼軍區第三師第十旅戰士、戰斗組長,東北野戰軍第二縱隊第五師第十四團班長、副排長、排長。解放戰爭中,王鳳江英勇作戰,先後榮立大功四次、小功七次。
1950年9月,他出席全國戰斗英雄代表會議和全國工農兵勞動模範代表會議,被評為全國戰斗英雄。同年,他參加志願軍入朝作戰,任志願軍第三十九軍第一一六師第三四七團七連副連長。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王鳳江參加了第一至第三次戰役。1951年1月3日,在釜谷里戰斗中,他率突擊隊攻佔敵高地時中彈犧牲,年僅26歲,志願軍總部為他追記特等功。志願軍三十九軍黨委授予王鳳江「保國英雄」光榮稱號。
楊連弟,從登高英雄到志願軍一級英雄
1919年,楊連弟出生於天津北運河畔北倉村,家境貧寒。1943年,楊連弟被日偽當局抓去當電業工人,爬桿架線。他終日奔波勞碌,飽嘗了生活的艱辛。後來,他在建築工地當架子工。壘台搭架、登梯爬高成為他獨特的本領。
1950年9月25日,楊連弟出征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志願軍鐵道兵一師一團一連副連長。
1951年5月,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展開,鐵路、橋梁大部分被敵機炸毀,前方供應中斷,楊連弟所在部隊參加龍津橋搶修。由於缺少備用枕木,楊連弟冒著敵機轟炸,順著一根由橋墩垂下的半截鋼軌爬上17米高的下行線橋墩,取下40多根枕木,解決了工程急需,贏得了搶修時間。
第五次戰役結束後,被趕至「三八」線附近的「聯合國軍」為挽回敗局,對志願軍後方補給線實施狂轟濫炸,炸毀了鋼鐵運輸線上的重要橋梁之一清川江大橋。
運輸中斷,上級命令一連在80天內修復。楊連弟奉命帶一個排搶修清川江大橋。這時,恰逢朝鮮40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他們先後搭浮橋12次,均被沖毀。最後,楊連弟創造了修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鋼軌架浮橋」的方法,終於使中斷的清川江大橋勝利通車,比原計劃提前了兩個小時。楊連弟榮立一次大功、兩次小功。他領導的一排榮立集體功。
1952年3月,楊連弟所在部隊進駐百嶺川橋。該橋位於半徑500米的彎道上,東靠峭壁,西臨清川江,是滿浦線上的樞紐。十座橋墩中,有五座已被炸壞,鋼軌、枕木散落各處。5月15日上午,連里召開支委會,中間休息時,楊連弟因橋上有一個班正在起梁,就到橋上去看。他發現新修的第三孔鋼梁由於過車多、負重大,移動了5厘米,就和戰士們抬著壓機上橋,准備移正鋼梁。就在這時,一顆定時炸彈突然爆炸,一塊彈片擊中他的頭部,他當場犧牲,時年33歲。
楊連弟犧牲後,志願軍總部為楊連弟追記特等功,授予一級英雄稱號,命名他生前所在連隊為「楊連弟連」。為了紀念楊連弟,鐵道部接受群眾建議,將隴海鐵路八號橋命名為「楊連弟橋」,並在橋頭建立紀念碑和烈士塑像。
1953年3月15日,楊連弟的靈柩從朝鮮清川江畔運回祖國,安葬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6月25日,朝鮮政府追授楊連弟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授予金星獎章和一級國旗勛章。

❸ 抗美援朝影片有哪些

首先看改革開放以前:

比較經典的有《上甘嶺》(1956,長春電影製片廠)、《英雄兒女》(1964,長影),這些影片我主要是從電視上看到的,後來知道,《英雄兒女》中王成的原型叫王必成,是在上甘嶺戰役中犧牲的。而《上甘嶺》是中國第一部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英雄兒女》原著的名字叫《團圓》,作者就是巴金。

還看過《奇襲》(1960,八一電影製片廠),以二次戰役時38軍偵察隊炸毀「武陵橋」(其實是在武陵里境內的大同江上的一座公路橋)為藍本。八一廠1958年拍過一個軍教片《武陵橋》(又稱《奇襲武陵橋》),不過,真實中又是什麼情況呢?呵呵,我也查了一下,這次38軍的偵察隊,指揮員是38軍的偵察科長張魁印,隊伍共計323人,差不多是一個營了,不過,電影《奇襲》將當年這個營「縮編」為了一個排,橋的名字改成了「康平橋」。而部隊原本僅陣亡一人,在電影中則是倒下了好幾個。此後我們還看過一部關於炸橋的電影,名字就叫《橋》。而新中國第一部電影也叫《橋》,是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前身東北電影製片廠拍攝的。

我也查了一下,那個年代還有:

《斬斷魔爪》(1954,上海電影製片廠。抗美援朝的間諜戰)

《長空比翼》(1958,八一。這個貌似看過,講志願軍空軍)

《前方來信》(1958,天馬電影製片廠)

《三八線上》(1960,八一)

《烽火列車》(1960,長影。抗美援朝中軍事後勤題材的不少)

《鐵道衛士》(1960,長影。軍事後勤+間諜戰)

《慧眼丹心》(1960,珠江電影製片廠。後勤系統的題材)

《英雄坦克手》(1962,八一。抗美援朝中,志願軍裝甲兵剛剛組建,參戰不多)

《打擊侵略者》(1965,八一。電影中將抗美援朝很多故事濃縮在了一起,有邱少雲的故事,有奇襲白虎團的故事)

《激戰無名川》(1974,八一。同樣也是軍事後勤題材,反「絞殺戰」內容)

《碧海紅波》(1975,西安電影製片廠。雷達兵+間諜戰+反「絞殺戰」)

《長空雄鷹》(1976,長影。反「絞殺戰」題材)

不過「最有名」的我想可能就是八部樣板戲之一——《奇襲白虎團》(1972,長影)。白虎團的團旗我看過,在北京的軍博。不過這部樣板戲沒有看全過,看過幾次片段。楊育才在電影/京劇里改名叫嚴偉才。楊育才是十二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中活著回到祖國的三位之一,還有兩位是彭德懷和胡修道。

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後

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後,中國的電影繼續著,先後有《心弦》(1981,上影)、《心靈深處》(1982,長影)、《戰地之星》(1983,八一)、《毛澤東和他的兒子》(1991,瀟湘)、《神龍車隊》(1993,八一)、《鐵血大動脈》(1998,八一)、《北緯三十八度線》(2000,八一)、《三八線上的女兵》(2000,CCTV電影頻道)等故事片上影。至於記錄片還有不少,我看過的有《共和國之戰——抗美援朝戰爭》(《共和國之戰》有一個系列,記錄建國後的抗美援朝、對印自衛反擊戰、珍寶島自衛反擊戰、對越自衛反擊戰),以及一些人物、事件的記錄片(比如《狙擊英雄》等),這些主要是電視記錄片。記錄電影比較有名的是《較量》(1996,八一),可惜我沒有看過。
此外還有一些電視劇,主要是在八十年代以後,畢竟中國的電視是到了改革開放以後才逐漸普及的。有一部叫《硝煙散去》,記得那是講一位被魏巍「寫死」的志願軍戰士的,此人叫李玉安,志願軍38軍113師335團1營3連的士兵,魏巍「寫死」他的那篇文章是原來讀書時候學過的《誰是最可愛的人》,李玉安沒有死,回國之後長期隱姓埋名,後來為了幫他兒子參軍「走後門」,找到當地的徵兵部門說,自己就是那個魏巍筆下的李玉安,希望部隊看在一個志願軍老兵的份上能要他那個堅決要當兵的兒子。後來魏巍和他筆下「壯烈犧牲」的李玉安還見過面。還有一部我看過的叫《中國戰俘》,反映的是志願軍戰俘的故事。

此外,一些電視劇中,比如《激情燃燒的歲月》、《歷史的天空》等都或多或少的帶有朝鮮戰爭的因素,即使是被廣大軍事網友詬病的《集結號》也有。

❹ 抗美援朝電影有哪些

1、《長空比翼》

抗美援朝時期,農民出身的志願軍空軍飛行員張虎,從航校畢業後來到前線,順利地通過了試飛。師長和大隊長都很滿意他的試飛成績,確定他給大隊長當僚機,但張虎卻不願當僚機,認為只有當長機直接打下飛機,才算真本事。

他首次參加空戰,就不聽大隊長的命令,單機出擊,結果被敵機咬住,不能脫身。為使其脫險,大隊長的飛機負了傷。

《鐵道衛士》是由方熒執導的戰爭片,印質明、宋雪娟等參加演出。主要講述了抗美援朝期間,我公安科長高健為粉碎敵人炸毀鐵路的陰謀,冒充成敵人特務,打入敵人內部,最後將特務抓獲並排除了列車炸彈。

❺ 抗美援朝,保衛國家的英雄人物有哪些

1.彭德懷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國人民解放軍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原名得華,號石穿。湖南湘潭人。1898年10月24日出生於湖南省湘潭縣彭家圍子。妻子浦安修。無子女。




2. 楊根思




志願軍第20軍58師172團三連連長。1950年11月29日,第二次戰役長津湖作戰中,楊根思奉命帶1個排扼守下碣隅里外圍東南小高嶺,阻擊美軍陸戰一師南逃,戰斗中,楊根思抱著炸葯包沖入敵群,與敵人同歸於盡。




3. 楊連弟




志願軍鐵道兵第1師副連長。入朝後,冒著美軍轟炸,搶修橋梁,先後榮立戰功6次,其中大功1次。1952年5月15日上午,當楊連弟率領部隊搶修清川江大橋時,因敵人投下的炸彈爆炸,不幸犧牲。




4. 伍先華




志願軍第12軍第34師班長。1952年9月29日,秋季戰術反擊作戰中,伍先華所在部隊負責反擊金城郡官岱里以西的美軍和韓軍,伍先華率全班擔負開辟沖擊部隊前進道路的爆破任務,在身中數彈的情況下,他仍頑強地爬到敵軍坑道口,拉燃導火索,滾入坑道,與40多名敵人同歸於盡。




5. 黃繼光




志願軍第15軍第45師某連通訊員,上甘嶺戰役中,1952年10月19日,黃繼光所在部隊反擊收復597.9高地,在消滅敵人火力點過程中,黃繼光在戰友負傷犧牲、自己所攜彈葯用光的情況下,毅然用自己的身軀堵住了敵人機槍眼,為沖鋒部隊的勝利開辟了通路。




6. 邱少雲




志願軍第15軍第29師戰士。1952年10月12日,秋季戰術反擊作戰中,邱少雲所在部隊負責進攻韓軍防守的391高地。在戰前潛伏過程中,敵軍發射的一顆燃燒彈在邱少雲身邊爆炸,燃燒液濺到了他的身上,立刻燃燒起來。




為了戰斗勝利,為了一同潛伏的500多名戰友的安全,邱少雲任憑烈火燃燒,一動不動,直至犧牲。當晚,潛伏部隊一舉奪取391高地。




7. 孫占元




志願軍第15軍第45師排長。上甘嶺戰役爆發的第一天,1952年10月14日傍晚,志願軍四個連反攻奪回白天被敵軍佔領的陣地,孫占元率領突擊排負責奪佔597.9高地2號陣地。




戰斗中,他的雙腿被敵炮彈炸斷,仍堅持來回爬行指揮,用繳獲的機槍向反撲的美軍射擊,在戰友相繼傷亡,彈葯告罄的情況下,他拉響了最後一顆手雷,與沖上來的美軍同歸於盡。




8. 胡修道




志願軍第12軍第31師91團戰士。上甘嶺戰役中,1952年10月底,志願軍奪回了597.9高地,敵軍不甘心失敗,持續組織反攻。11月5日,胡修道及其戰友堅守597.9高地,經一天激戰,共打退敵軍40餘次進攻,胡修道一人打死打傷敵軍280餘人。




9. 楊育才




志願軍68軍203師偵察排副排長,奇襲白虎團的傳奇英雄。1953年7月,金城戰役中,楊育才奉命率小分隊執行「虎口拔牙」——突襲韓軍精銳部隊首都師第1團(即「白虎團」)團部任務。13日晚,他喬裝成「美國顧問」,12名偵察員化裝成護送「顧問」的韓軍,直插敵縱深。




他指揮小分隊沖進白虎團團部警衛室、會議室,打得敵人措手不及,亂作一團。僅用13分鍾就結束了戰斗,斃傷敵機甲團團長以下97人,俘敵軍事科長、榴炮營副營長等19人,繳獲李承晚親自授予「白虎團」的「優勝」虎頭旗,圓滿完成突襲任務。




10. 李家發




志願軍第67軍第199師戰士。1953年7月13日夜,在金城戰役奪取韓軍防守的轎岩山戰斗中,李家發機智地炸毀敵主地堡外圍3個火力點。




身負重傷後,繼續艱難地向前爬進,用最後一顆手雷摧毀敵主地堡。當反擊部隊遭到敵另一暗堡火力封鎖時,李家發從昏迷中醒來,頑強爬近敵暗堡,以胸膛堵住敵機槍射孔,為反擊部隊奪取轎岩山開辟了道路。




11. 楊春增




志願軍第12軍第35師104團副排長。1952年8月5日 ,楊春增所在的第4連向韓軍首都師第26團一個連守衛的金城座首洞東南無名高地發起進攻,一舉奪取敵軍陣地。




此後,敵軍不斷進行反撲,楊春增率隊從早晨激戰到下午,打退數倍於已的敵軍14次反撲,斃傷敵200多人。激戰到6日黃昏,陣地上只有楊春增和衛生員兩個人,這時百餘名敵軍蜂擁而至,楊春增抱起最後一顆反坦克手雷,奮勇沖入敵群,與30多名敵軍同歸於盡。




12. 許家朋




志願軍第23軍第67師第200團戰士。1953年7月6日夜,許家朋所在部隊冒大雨進攻美軍第7步兵師防守的石硯洞北山,突擊排接近主峰時,美軍一暗堡突然開火,將部隊壓制在山腰間。當執行爆破任務的戰友犧牲後,許家朋主動抱起炸葯包,沖向敵暗堡。




前進中雙腿被炸傷,他忍著傷痛,頑強爬抵暗堡,由於炸葯包被雨淋濕,爆破未能成功。他拖著傷腿繞暗堡爬行,尋找暗堡入口。在找不到入口的情況下,毅然挺身撲向暗堡射孔,用胸膛堵住正在射擊的機槍口,為部隊開辟了進攻道路。



(5)保家衛國抗美援朝電影演員表擴展閱讀


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願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鞏固了中國新生的人民政權,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頂住了美國侵略擴張的勢頭,使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為國內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贏得了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❻ 抗美援朝有那些電視劇

1、皮影

劇情簡介:

1951年秋,朝鮮戰場鏖戰正急。敵情報機構發現志願軍使用的新型火箭彈威力強大,台灣國民黨一家神秘的皮影劇團,分析出新型火葯的生產地點:中國西南的小城——竹山。

一場殊死的較量就此展開。面對復雜的敵情,公安領導急調智勇雙全的偵察科長阿宏組成偵破小組,擔負起挫敗敵特陰謀和保衛軍工生產的重要任務。阿宏深入土匪老巢,將土匪武裝徹底剿滅。

鬥智斗勇中,隱藏在我方內部的特務被阿宏識破。幾番驚險,特務名單被陸子儀獲取。激烈的的戰斗里,敵特頭子試圖孤注一擲,皮影劇團的藝人們在驚心動魄的斗爭中擦亮了眼睛,協助阿宏破解了最後的危機。

2、三八線

劇情簡介:

故事講述了1950年鴨綠江上的漁民遭美軍戰斗機轟炸後,村子裡的年輕人參加志願軍奔赴朝鮮,投入保家衛國的戰役。

在朝鮮戰場上,志願軍與敵人展開了殊死較量,歷經數次浴血的戰役之後,漁村青年完成了從沖動的年輕人到智慧果敢的愛國戰士的轉變;與此同時,經過幾輪戰略戰術調整,中國志願軍在戰場上逐漸掌握主動,國際輿論支持和關注;

在最後的上甘嶺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以生命代價贏得了最後的勝利以及停戰協議後的和平。

3、抗美援朝

劇情簡介:

抗美援朝戰爭,是本世紀中葉的重要事件,是一場對世界格局起著重要作用的局部戰爭,是中國近百年與外敵交手時首次迫使對手坐下來談判並以相對公平的和約結束的一場戰爭,在國際戰爭史和國際軍事史上都占據著重要位置。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揭露了美帝國主義主宰世界、稱霸全球的侵略本質,戳穿了它不可戰勝的神話,有力地表明了新中國是不可戰勝的。

(6)保家衛國抗美援朝電影演員表擴展閱讀:

與抗美援朝有關的影視作品

1、《上甘嶺》

《上甘嶺》是由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故事片。由沙蒙、林杉執導,高保成、徐林格、劉玉茹等主演。於1956年12月1日上映。

影片改編自電影文學劇本《二十四天》,講述了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堅守陣地,與敵人浴血奮戰,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

2、《烽火列車》

《烽火列車》是1960年上映的故事片,由朱文順執導,李亞林、史可夫等主演。影片講述了抗美援朝初期,美軍為阻撓我志願軍向南挺進,炸毀了清川江大橋。劉風、金萬吉、苗景春等冒著生命危險,把軍火提前運到前線,保證了我軍的作戰需要。

3、《英雄坦克手》

《英雄坦克手》是一部劇情片,由李昴導演,王仁、高保成、趙汝平、里坡、張可方主演。主要講的是1952年,朝鮮戰場某次戰斗中,美帝國主義侵略軍在大批坦克的掩護下,向中國志願軍350高地猛攻。中國志願軍坦克部隊,在排長張勇率領下被派去350高地配合步兵作戰的故事。

4、《集結號》

《集結號》是2006年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電影集團公司等聯合出品的劇情片,由馮小剛執導,劉恆編劇,張涵予、鄧超、袁文康、湯嬿、廖凡、王寶強等主演,胡軍、任泉特別演出。該片於2007年12月20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是一部以第二次國共內戰和朝鮮戰爭為題材的電影,改編自楊金遠的小說《官司》。該片講述了解放戰爭時期,連長穀子地探明當年集結號的真相,為九連犧牲的戰友們爭取榮譽的故事。

5、《我的戰爭》

《我的戰爭》是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戰爭片,由彭順執導,劉恆編劇,劉燁、王珞丹、黃志忠、楊祐寧、葉青等領銜主演。該片於2016年9月15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影片改編自巴金的小說《團圓》,講述了一群平凡又偉大的年輕人為了保衛國家毅然決然遠赴他鄉,在殘酷的戰場上所發生的那些關於愛情、友情、親情的傳奇故事。



❼ 抗美援朝有那些電視劇

中美關系正常化以來,抗美援朝題材的影視劇一下子突然變成了禁區,除了在早些時候拍攝的《英雄兒女》、《上甘嶺》等少數的純抗美援朝題材電視劇外,近些年幾乎看不到抗美援朝題材的影視劇,這主要是出於外交考慮,避免因為這個題材的影視劇影響中美關系。

不過抗美援朝戰爭畢竟是我們心中無法抹去的一段歷史,是我們心中的驕傲所在,近些年也又有一些涉及抗美援朝題材的影視作品。不過多數只是一部作品中的少數呈現,並不作為主線表現,比如《集結號》裡面的片段,再比如《激情燃燒的歲月》裡面主人公出征朝鮮的片段。這些都只是出於整體的劇情需要,並沒有真正地表現出抗美援朝本身。

《集結號》電影截圖

即使是以抗美援朝戰爭為故事主線拍攝的電視劇或者電影,其中同樣不以美國人為主要對手,而是把李承晚的偽軍放在了對立面,這也是出於外交關系的考量而被迫做出的改變。這就使得這些影視劇無法完整的表現抗美援朝這段戰爭的歷史,而且這兩部作品都不是為抗美援朝的專門製作,無法體現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劇情也不夠吸引人,無法吸引到年輕人觀看。

不過廣電總局對抗美援朝題材解封後,關於抗美援朝題材影視作品的好消息就接連傳來,現在已經傳出正在拍攝的電影有《冰雪長津湖》、《金剛川》,已經殺青的網劇《我們的戰爭》,准備年內開機的電視劇《跨過鴨綠江》。這對於我這樣一個苦苦盼望抗美援朝題材影視劇的人來說,莫過於今年最大的好消息了。

《冰雪長津湖》主演張涵予的《集結號》劇照

一看到「長津湖」三個字,了解抗美援朝戰爭的人一定都知道,長津湖戰役是第二次戰役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役,志願軍戰士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極寒天氣條件下,向美軍發起的主動進攻,是抗美援朝戰爭最為慘烈的戰役之一。電影《冰雪長津湖》就圍繞此歷史事件展開。

《冰雪長津湖》這部電影是狼君比較期待的一部,由執導過《建軍大業》、《中國機長》的劉偉強擔任導演,主演則是在《集結號》、《湄公河行動》中擔任男主角的張涵予。導演和演員都是實力派,再加之長津湖戰役的特殊性,使這部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電影還未殺青,就引來了諸多關注。

管虎

《金剛川》這部電影是我個人最期待的一部電影,導演、演員陣容更加龐大,由執導過《我和我的祖國》、《八佰》的管虎、執導過《流浪地球》的郭帆、執導過《綉春刀》的路陽三人聯合執導《金剛川》,主演更是扔出了張譯加吳京的王炸,想必如此陣容,電影效果一定差不了。更令

❽ 抗美援朝有哪些電影

首先說一下,抗美援朝並不是我國戰役中的里程碑,抗美援朝是戰爭,不是「戰役」,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鞏固了中國新生的人民政權,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由外國帝國主義欺負中國人民的時代,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而永遠宣告結束了。」

關於抗美援朝的電影還有很多,如《飛虎》、《長空比翼》、《友誼》、《三八線上》、《烽火列車》、《奇襲》、《打擊侵略者》等都深刻反映了抗美援朝戰爭的血與淚。事實上,關於抗美援朝戰爭的文藝作品更多,不僅是電影,還有其他題材,如紀錄片《跨過鴨綠江》,戲劇《奇襲白虎團》,歌曲《抗美援朝進行曲》、《英雄贊歌》等。

❾ 抗美援朝的電影有哪些

1、《金剛川》

《金剛川》是由中國電影集團公司、七印象影視傳媒(海口)有限公司等出品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由管虎、郭帆、路陽聯合執導,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領銜主演,鄧超特別出演。

該片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七十周年,講述志願軍戰士們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以血肉之軀頑強拼搏的英勇事跡。該片於2020年10月23日在中國內地正式上映。


❿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著名英雄人物有哪些

戰斗英雄
抗美援朝中犧牲的十幾萬名烈士當中,有軍職幹部3名,師職幹部10餘名,團職幹部200多名。
烈士當中,有抱炸葯沖敵陣與敵同歸於盡的楊根思,有挺胸膛堵槍眼視死如歸的黃繼光,有戰友傷、自己上、炸死敵軍的一級爆破英雄伍先華,有雙腿傷、忍痛爬、捐軀開路的許家朋,有子彈打光拉響手榴彈沖向敵人的孫占元,有卧火海忍劇痛、維護潛伏紀律的邱少雲,有搶修橋梁保暢通英勇獻身的楊連第,有戰終日、殲頑敵、屢建戰功的楊春增,有冒嚴寒跳冰窟救少年的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在朝鮮犧牲的十幾萬名烈士,他們來自祖國的四面八方、五湖四海。
家喻戶曉的戰斗英雄有:邱少雲 黃繼光 楊根思 羅盛教 毛岸英等。
志願軍英雄故事
楊根思(1922--1950)江蘇泰興人。1944年參加新四軍,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國內革命戰爭中他多次立功受獎,曾兩次被評為戰斗模範,榮獲「爆破大王」、「華東一抗美援朝級人民英雄」、「華東三級人民英雄」等稱號,並光榮地出席了1950年召開的全國戰斗英雄代表會議。同年他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擔任志願軍第20軍58師172團3連連長。 在1950年11月29日第二次戰役中,楊根思奉命率領一個排的戰士,堅守在長津湖地區下碣隅里外圍制高點--小高嶺,這是敵人南逃的必經之地。戰鬥打響後,他率領全排先後連續打退了敵人在飛機、大炮掩護下的8次瘋狂進攻。此時,陣地上只剩下他與兩名傷員,並且彈葯用盡。當美軍發起第9次進攻時,危急關頭楊根思抱起最後一個5公斤重的炸葯包,毅然沖入敵群,與40多個敵人同歸於盡,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保住了陣地,完成了切斷敵人退路的阻擊任務。戰後志願軍領導機關為楊根思追記特等功,追授特級戰斗英雄稱號,並將他生前所在連命名為「楊根思連」。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予楊根思「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一級國旗勛章、金星獎章。朝鮮政府還在他犧牲的地方建立了「楊根思英雄紀念碑」。
邱少雲(1931年--1952年)四川銅梁(現為重慶銅梁)人。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任志願軍第15軍29師87團9連戰士。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曾參加了第五次戰役、1952年秋季戰術性反擊作戰。 1952年11月11日,邱少雲所在連隊在朝鮮平康前線反擊391高地作戰中擔負突擊任務,並奉命於夜間在距敵60米的山腳下潛伏,以待次日傍晚發起突襲。12日11時,他的潛伏地不幸被敵盲目發射的燃燒彈擊中。為了不暴露部隊的整個行動計劃,邱少雲忍受烈火燒身的巨痛,在5個小時的時間里一動不動,直至犧牲。他以自己的生命換取了此次作戰的勝利。當晚反擊部隊順利攻佔391高地,全殲守敵1個加強連。戰後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志願軍領導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英雄」稱號。朝鮮政府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及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英雄的名字被永遠鐫刻在391高地主峰的石壁上萬古留存。
黃繼光(1930年--1952年)原名黃積廣,四川中江縣人。1949年參加革命,1951年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任志願軍15軍45師135團2營通信員、代理班長。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曾參加了第五次戰役、1952年秋季戰術性反擊和上甘嶺戰役。由於多次出色完成任務,他兩次被評為工作模範並榮立三等功。 在1952年10月19日上甘嶺戰役中,黃繼光所在的營奉命再次反擊597.9高地。當連續攻下敵人數處陣地後,部隊在零號陣地半山腰被敵機槍火力點壓制,前進受阻。危急中,他挺身而出主動承擔爆破任務。他勇敢地沖向敵地堡,用手雷炸毀敵幾個火力點後,敵一殘存的火力點還在頑抗,部隊前進依然困難。此時,黃繼光身上已經7處負傷,手雷也已全部用光。為了完成任務,減少戰友的傷亡,他忍住巨痛英勇地撲向敵人的火力點,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正在掃射的敵機槍射孔,為反擊部隊掃清了前進的道路。在黃繼光壯烈獻身精神的鼓舞下,反擊部隊迅速全殲美7師5個連,奪回陣地。戰後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青年團中央授予他「模範青年團員」稱號。志願軍領導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級英雄」稱號。朝鮮政府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英雄」稱號及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為緬懷英雄,他的名字及英雄事跡被鐫刻在上甘嶺北面的五聖山石壁上,其家鄉中江縣興發鄉也改名為繼光鄉。
許家朋(1931-1953)安徽省績溪縣人,1951年5月參加革命,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團員,志願軍第23軍第67師第200團第9連戰士。 1953年7月6日夜,在反擊石硯洞北山戰斗中,他所在的突擊排突入敵陣地後,為敵暗堡猛烈的機槍火力所阻,爆破手爆破未成,英勇犧牲。許家朋從犧牲的爆破手身邊拿起炸葯包向敵暗堡撲去,在距敵10餘米處兩腿負傷,就夾著炸葯包爬行。在逼近敵暗堡後,發現炸葯包受潮失效,他猛然挺立起來,撲向敵碉堡機槍眼,雙手緊抱敵機槍腳,胸膛緊抵槍口,整個上身都鑽進了槍眼,阻止了敵人機槍發射,保證了攻擊部隊迅速攻佔主峰,全殲守故100餘人。立特等功,獲一級英雄稱號,並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勛章、金星獎章。
張桃芳(1931-2007)江蘇興化人。22歲的年輕戰士,志願軍214團8連狙擊手張桃芳,就是他在金化郡上甘嶺狙擊戰中,用442發子彈,殲敵214名,創造了朝鮮前線我軍冷槍殺敵的最高記錄。 1954年,24軍選拔戰斗英雄支援空軍飛行員隊伍建設,經過體檢,214團僅張桃芳一人合格,進入徐州第5航空預備學校和濟南空軍第5航校1團學習。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空軍高密第1訓練基地擔任殲擊機飛行員,飛行米格15和米格15比斯殲擊機,但在隨後換裝新式殲擊機後,身體不適應高空缺氧,由空軍司令劉亞樓親自批示,轉到防空兵,任防空兵某部營長,後來歷任坊基地警衛連副指導員、上海空軍政治學校學員、山東濰縣基地警衛連指導員、濟空地空導彈第九團司令部副參謀長、地空導彈九團副團長等職務。 1985年6月,張桃芳退職休養。
呂松山,山東省牟平縣人。1944年參加革命,原先是一個油脂工廠的技術工人。美國帝國主義者發動侵略朝鮮戰爭以後,他便毅然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部隊,在一個戰斗連隊里,當了一個名符其實的「戰斗小組長」,屢立戰功,2007年獲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章。
王鳳江,開國英雄中被志願軍總部記特等功的王鳳江烈士。1950年9月26日, 《人民日報》發表了《血戰武家小廟英雄王鳳江的戰斗剪影》,使這位戰斗英雄在全國聞名遐邇。
1925年生於黑龍江省肇州縣。1946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熱遼軍區第三師第十旅戰士、戰斗組長,東北野戰軍第二縱隊第五師第十四團班長、副排長、排長。解放戰爭中,王鳳江英勇作戰,先後榮立大功四次、小功七次。
1950年9月,他出席全國戰斗英雄代表會議和全國工農兵勞動模範代表會議,被評為全國戰斗英雄。同年,他參加志願軍入朝作戰,任志願軍第三十九軍第一一六師第三四七團七連副連長。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王鳳江參加了第一至第三次戰役。1951年1月3日,在釜谷里戰斗中,他率突擊隊攻佔敵高地時中彈犧牲,年僅26歲,志願軍總部為他追記特等功。志願軍三十九軍黨委授予王鳳江「保國英雄」光榮稱號。
楊連弟,從登高英雄到志願軍一級英雄
1919年,楊連弟出生於天津北運河畔北倉村,家境貧寒。1943年,楊連弟被日偽當局抓去當電業工人,爬桿架線。他終日奔波勞碌,飽嘗了生活的艱辛。後來,他在建築工地當架子工。壘台搭架、登梯爬高成為他獨特的本領。
1950年9月25日,楊連弟出征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志願軍鐵道兵一師一團一連副連長。
1951年5月,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展開,鐵路、橋梁大部分被敵機炸毀,前方供應中斷,楊連弟所在部隊參加龍津橋搶修。由於缺少備用枕木,楊連弟冒著敵機轟炸,順著一根由橋墩垂下的半截鋼軌爬上17米高的下行線橋墩,取下40多根枕木,解決了工程急需,贏得了搶修時間。
第五次戰役結束後,被趕至「三八」線附近的「聯合國軍」為挽回敗局,對志願軍後方補給線實施狂轟濫炸,炸毀了鋼鐵運輸線上的重要橋梁之一清川江大橋。
運輸中斷,上級命令一連在80天內修復。楊連弟奉命帶一個排搶修清川江大橋。這時,恰逢朝鮮40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他們先後搭浮橋12次,均被沖毀。最後,楊連弟創造了修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鋼軌架浮橋」的方法,終於使中斷的清川江大橋勝利通車,比原計劃提前了兩個小時。楊連弟榮立一次大功、兩次小功。他領導的一排榮立集體功。
1952年3月,楊連弟所在部隊進駐百嶺川橋。該橋位於半徑500米的彎道上,東靠峭壁,西臨清川江,是滿浦線上的樞紐。十座橋墩中,有五座已被炸壞,鋼軌、枕木散落各處。5月15日上午,連里召開支委會,中間休息時,楊連弟因橋上有一個班正在起梁,就到橋上去看。他發現新修的第三孔鋼梁由於過車多、負重大,移動了5厘米,就和戰士們抬著壓機上橋,准備移正鋼梁。就在這時,一顆定時炸彈突然爆炸,一塊彈片擊中他的頭部,他當場犧牲,時年33歲。
楊連弟犧牲後,志願軍總部為楊連弟追記特等功,授予一級英雄稱號,命名他生前所在連隊為「楊連弟連」。為了紀念楊連弟,鐵道部接受群眾建議,將隴海鐵路八號橋命名為「楊連弟橋」,並在橋頭建立紀念碑和烈士塑像。
1953年3月15日,楊連弟的靈柩從朝鮮清川江畔運回祖國,安葬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6月25日,朝鮮政府追授楊連弟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授予金星獎章和一級國旗勛章。
戰斗英雄
抗美援朝中犧牲的十幾萬名烈士當中,有軍職幹部3名,師職幹部10餘名,團職幹部200多名。
烈士當中,有抱炸葯沖敵陣與敵同歸於盡的楊根思,有挺胸膛堵槍眼視死如歸的黃繼光,有戰友傷、自己上、炸死敵軍的一級爆破英雄伍先華,有雙腿傷、忍痛爬、捐軀開路的許家朋,有子彈打光拉響手榴彈沖向敵人的孫占元,有卧火海忍劇痛、維護潛伏紀律的邱少雲,有搶修橋梁保暢通英勇獻身的楊連第,有戰終日、殲頑敵、屢建戰功的楊春增,有冒嚴寒跳冰窟救少年的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在朝鮮犧牲的十幾萬名烈士,他們來自祖國的四面八方、五湖四海。
家喻戶曉的戰斗英雄有:邱少雲 黃繼光 楊根思 羅盛教 毛岸英等。
志願軍英雄故事
楊根思(1922--1950)江蘇泰興人。1944年參加新四軍,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國內革命戰爭中他多次立功受獎,曾兩次被評為戰斗模範,榮獲「爆破大王」、「華東一抗美援朝級人民英雄」、「華東三級人民英雄」等稱號,並光榮地出席了1950年召開的全國戰斗英雄代表會議。同年他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擔任志願軍第20軍58師172團3連連長。 在1950年11月29日第二次戰役中,楊根思奉命率領一個排的戰士,堅守在長津湖地區下碣隅里外圍制高點--小高嶺,這是敵人南逃的必經之地。戰鬥打響後,他率領全排先後連續打退了敵人在飛機、大炮掩護下的8次瘋狂進攻。此時,陣地上只剩下他與兩名傷員,並且彈葯用盡。當美軍發起第9次進攻時,危急關頭楊根思抱起最後一個5公斤重的炸葯包,毅然沖入敵群,與40多個敵人同歸於盡,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保住了陣地,完成了切斷敵人退路的阻擊任務。戰後志願軍領導機關為楊根思追記特等功,追授特級戰斗英雄稱號,並將他生前所在連命名為「楊根思連」。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予楊根思「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一級國旗勛章、金星獎章。朝鮮政府還在他犧牲的地方建立了「楊根思英雄紀念碑」。
邱少雲(1931年--1952年)四川銅梁(現為重慶銅梁)人。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任志願軍第15軍29師87團9連戰士。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曾參加了第五次戰役、1952年秋季戰術性反擊作戰。 1952年11月11日,邱少雲所在連隊在朝鮮平康前線反擊391高地作戰中擔負突擊任務,並奉命於夜間在距敵60米的山腳下潛伏,以待次日傍晚發起突襲。12日

閱讀全文

與保家衛國抗美援朝電影演員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柯震東復出電影完整版 瀏覽:146
逃出絕命鎮神馬電影院 瀏覽:789
帳篷式電影院 瀏覽:934
情人節約電影圖片 瀏覽:82
有個電影白猩猩叫啥名字 瀏覽:88
普洱市景東縣電影院 瀏覽:565
核電站怪物電影完整版 瀏覽:544
關於音樂會的電影 瀏覽:596
電影翻戲其它名字 瀏覽:162
建軍電影觀後感 瀏覽:507
文松魏翔電影完整版 瀏覽:477
折磨女性下面的電影完整版 瀏覽:525
成龍一場電影片酬 瀏覽:999
法國4k超清電影 瀏覽:260
經典十部頂級韓國愛情電影 瀏覽:424
這個殺手不太冷女主角電影里叫什麼6 瀏覽:396
楊洋劉亦菲電影節視頻 瀏覽:749
電影情人中床戲視頻圖片 瀏覽:880
時光疑雲電影完整版 瀏覽:283
蠟筆小新大電影我的新娘 瀏覽: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