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兩年龍套經歷,那時窮沒能在影院里看到過自己「參演」的作品。經常在網上找出自己演過的電影,瞪大雙眼一幀一幀的找自己,但凡有一個一閃而過的鏡頭里看到自己內心都是暗流涌動熱血直往頭顱沖。
㈡ 微電影瞬間心得體會
經過一段時間的拍攝,我們的微電影終於完成了。在這次微電影的拍攝過程中,我們獲益良多,
在最開始確定好分組後,我們開始商量確定主題,大家各抒己見。主題的確定經過一番波折,由於大家商討出的第一個主題不合適,於是我們又重新確定主題。這過程中大家一起出力,也在網上查找了相似的事例,最後確定了主題。主題確定了之後,我們幾個女生開始編寫劇本。劇本編寫經過了幾次的修改,存在著各種不足,如內容太繁瑣,場景太大,效果拍攝不出來,甚至編寫的時候還出現了脫了主題。但最後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經過幾次修改最終完成劇本。
㈢ 劉天華的演員感想
在影片中飾演劉天華的陳軍,是劉天華的第四代弟子,總政歌舞團的青年二胡演奏家。二胡拉了近30年,這一天我終於觸響了劉天華的琴弦,也開始了一次難以忘卻的人生體驗。陳軍對於他這次有機會扮演他的師祖,他無限感慨:「飾演這樣一位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二胡藝術的大師,在影片中和大師進行無形的對話,並且能夠重溫當年中國文人的審美情趣和古典風范,對於我來說,就象是一種夢的追尋。」「可能只有電影能短暫地改變我們生命的時空,在70餘天的拍攝日子裡,使我彷彿回到了那個時代。江南的街巷,濃郁的鄉音,古樸典雅的北大校園,我清晰而親切地沿著劉天華藝術人生的足跡走去,一切都以遠逝,留下的是那一首首銘刻在心的旋律。劉天華以他那謙遜的一生遞送給我們一種質朴而深刻的人生韻致,他就象一位在黑暗中不斷摸索的先行者,他推開了那扇通向光明的門,剩下的故事就要由後人慢慢寫了。
㈣ 電影《少年的你》心得體會以及感悟5篇
《少年的你》,因太多傷痛而泣不成聲。1、教育層面:小學至高中是人生中印象最深刻的階段,從小注重孩子內心教育是重中之重,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尤為重要,主要是家長的自身素質言談舉止、家庭和睦、各環境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平時多對孩子關心,關注孩子的心裡變化和老師溝通糾正孩子思想、教育要有指導意見同時要有可實施方法(如:你為什麼這樣做?這樣錯了,是不對的,為什麼錯...?這樣做...<實際可施行正確措施>..為什麼是對的...)等。有的家長對孩子就是:「在這樣打你呢,再哭..大聲吼孩子」是不對的,一般到一定時間段會管不了,不管了。缺少父母教育也不行(就如同電影:「學校出了事,你去查先找校長,校長只能找老師,老師找學生家長,家長說我在深圳打工呢,很少見面,一年才能見一回,」)2、教育監管方面:國家、學校對校園事件的監管,設心裡輔導部等。3、孩子的體能鍛煉要加強,主要是保護自己,不受欺負。校內有時候正在學習時不時有事情發生,時間久了會出問題,爆發、發泄、哭訴、奔跑、遺忘...,校外接送孩子比較好些。(此影可能會帶動少兒武術進一步升華。)4、平時研究孩子各階段心裡、與同學相處、老師溝通最為關鍵。有些孩子想法「那個老師和那些同學交流多,如果把一些事情和老師說了,可能下來會被欺負,算了忍把,一直忍耐者,」結果有的扛過去了留下了創傷,有的走向極端。5、要為家、家族、下一代生活的更好而奮斗,力爭在城市立足,孩子在各階段有個正規好的學校學習。重要是警惕安樂加強自身能力,爭取更高的工作、薪資。6、提高自身修養(做事態度、看些文學書籍、與人交談動作眼神...、儀態、培養自身各方面能力(溝通、判斷、談判、有責任、有效率、有創意、應變、適應、協調、組織、有勇氣、言談舉止..))、更多更全面的學習思考、切記不可一日無想看些無章無用的....,用電子設備查詢資料、偶爾娛樂是好的,但要加強對電子設備的自我管控能力,。有太多想法要寫,有字數限制,總之:家長要提高自身素質、多關注、溝通孩子心裡思想、加強體能鍛煉、盡全力為家、家族和睦、互助、共同幸福而努力奮斗。記錄此言激勵自己。
㈤ 關於電影心得體會
現在的電影充斥著商業的味道,不過還是有很多值得一看的電影。
美國的一部 《肖申克的救贖》很值得一看
日本 《誰都不知道》是部很讓人思考 與揪心的片子,簡單的故事蘊含著特別的意味
還有《導盲犬小Q》
中國的武打動作片當然是獨樹一幟的。一些農村題材的電影也很深入人心。
還有韓國電影的唯美浪漫
好萊塢大片的精彩。
電影作為第七藝術是當之無愧的。
沒有電視劇的婆婆媽媽,精短干練是閑暇時光的首選。當然是我個人的想法。
㈥ 演員在電影院看自己的電影是什麼樣的感受
我覺得演員在電影院看自己的電影是一種比較有奇妙的感受,當他看到電影院有這么多的人來看他演的電影的時候心情一定是非常高興的,而他去電影院親自看自己的電影又可以從中學習自己還有什麼可以提升的地方
㈦ 老電影演員陳述有著怎樣的藝術人生
著名的電影表演藝術家陳述老先生已經離開我們十餘年了。每當人們提起藝術家陳述先生時,我們就會想到他在電影《渡江偵查記》中所扮演的敵情報處長的角色,以及那早已在人們心中刻下烙印的台詞。陳述老先生飾演的情報處長陰險狡詐,入木三分,是當年最受歡迎飾演反派人物的演員之一。他的作品,數十年來被人們常常提起,津津樂道、經久不衰。
陳述先生藝術精湛,而且戲路寬廣。他不僅能演話劇、電影,而且演過喜劇、小品等。陳述先生多才多藝,除電影、話劇之外,還從事過相聲、繪畫、書法、攝影、音樂、配音、等工作,且樣樣精通。他還喜愛體育,如吊環、游泳等,另外,他還喜歡文學、會化妝、好烹飪。陳述先生極有語言天賦,除會些日語、德語、俄語和義大利語外,其英語水平極佳,曾受到國家領導人的好評。
陳述老先生曾在1957年文化部1949年~1955年的優秀影片評選中獲得個人一等獎;1995年獲得中國表演協會的「特別榮譽獎」;2005年,入選為100位國家廣電總局評選的「優秀電影藝術家」之一。
2006年底,陳述先生因病去世。
㈧ 演員體驗生活感覺角色,竟成了神話的高尚品德
在我個人看來,演員體驗生活感覺角色是本來就應該做的。
有句話我們經常掛在嘴邊:「藝術起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演員必須要走到角色生活的源頭去挖掘和經歷角色經歷的一切,才能最終提煉和升華出角色鮮明的性格特徵和情感表達方式。所以體驗生活是演員完成角色創造的創作基礎。
怎麼樣?如果喜歡我的回答的話歡迎給我留言和點贊吧~
㈨ 觀看電影農奴的心得體會
農奴》一片不僅是一部有較高的思想性的影片,也理一部有較高的藝術性的影片,所以可以稱作是經典影片。本片的編劇是著名的作家黃宗江,據說他是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幾易其稿,才創作而成,片中對男主角強巴先啞巴、後開口說話的藝術處理,也是非常之成功的。本片的攝影也是有口皆碑,堪稱黑白影片中的攝影精品,當年導演李俊放棄用彩色膠片,堅持使用黑白膠片,可以說是一次大膽、也是非常成功的選擇,片中對農奴的影像進行「雕塑般」的處理,增加了歷史的凝重感。片中的演員全部採用藏族演員進行飾演,像強巴的飾演者就和強巴有著相同的生活經歷,所以演繹起來就非常的真實的令人感動。這樣一部集思想性和藝術性與一體的優秀影片,希望大家都能夠欣賞。解放前的西藏。強巴的祖祖輩輩都是農奴。他剛出生,父親就被貴族老爺折磨死了,惟一的親人——奶奶在苦難中把他帶大。在他十幾歲時奶奶也死了!貴族老爺把他抓去當了郎生(家奴)。強巴在老爺家,被少爺當「人馬」騎著玩,用鞭子抽,管家揪住他的頭發往樹上猛撞……這個倔強的小強巴沒有用乞求來換取老爺的憐憫,而是用沉默表示反抗。他決心不再說話,像啞巴一樣地把仇恨埋在心底。強巴在苦難中長大了!一天,強巴的好友、鐵匠格桑的妹妹蘭朵告訴他,人民解放軍進了西藏,人民解放軍是砸碎農奴腳鐐的兵,強巴心上掠過了一絲希望的影子。第二天,郎傑老爺去會見人民解放軍。途中,郎傑老爺又要強巴背著他走過河灘。童年的屈辱勾起了他的怒火,加上體力不支,在登上楞坎時,把老爺摔了下來,自己也受了傷。幸而解放軍來到,強巴才避免了老爺的懲罰。解放軍治好了強巴的創傷,還派馬送他回去。部隊首長送他上馬時,他還以為首長自己要上馬,而習慣地俯身跪在馬下。首長驚異地把他扶起來,並請他上馬時,他才如夢初醒,熱淚盈眶而不忍離去。郎傑仇恨人民解放軍,害怕農奴的覺醒,叫管家把強巴綁在馬後活活拖死。這時,蘭朵的哥哥鐵匠格桑趕來,殺死了管家,救了強巴。他們砸碎腳鐐,准備去找解放軍。強巴和蘭朵逃往解放軍駐地的途中,不幸遇到郎傑。在郎傑的追擊下,他們逃到懸崖上,縱馬跳下了雅魯藏布江。他們並沒有死,蘭朵被人民解放軍救起,擺脫了奴隸的命運,成為一個新人。強巴卻被郎傑抓了回來。郎傑把他處死時,偽善的土登活佛收留他當了喇嘛。強巴又被投進了另一個火坑。不久,郎傑老爺和土登活佛發動叛亂,企圖趕走人民解放軍。叛亂陰謀被粉碎了。郎傑逃往國外時,押走了強巴。途中,郎傑又一次騎到強巴身上,強巴怒火燃燒,把郎傑摔倒在地下,和他展開殊死搏鬥。正在危急時刻,一位解放軍戰士用自己的生命援救了強巴。強巴覺醒了。他懂得了誰是親人,誰是仇人。他奔回寺廟把土登活佛暗藏的武器取出來准備交給解放軍,不幸被登刺傷。土登為了消滅罪證,放火燒毀寺廟,企圖嫁禍給解放軍。強巴從火海中沖出來揭露了土登的罪行。農奴獲得了徹底的解放。這時,強巴和蘭朵相會了,「啞巴」開始說話了。
影片以農奴強巴一家的血淚史為主線,藉助真實感人的藝術形象,展示了西藏農奴制的野蠻、殘酷和農奴要求徹底解放的尖銳矛盾,藏族演員旺堆棧飾演主角強巴,這個貫穿全片但卻只有幾句台詞的「啞巴」,人物性格塑造難度很大。導演啟發演員據自己的生活體驗把握角色的性格特點和情緒基調,准確地表現了人物深沉復雜的內心世界,創造了一個出色的農奴形象。求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