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般的拍電影、拍電視劇時,打板時拿的那玩意叫什麼
叫「場記板」
場記板上面寫著場次、鏡次、導演、片名、影片公司等資料的小木板,一端可以開合,可以拍出清楚響聲,以便剪接時聲畫同步作業的進行。
場記板的主要操作者即場記,隸屬導演部門,雖然報酬少、工作量大,卻是劇組中最能學到東西的職位,像田壯壯等許多知名導演都是場記出身。在某一個場景中,當場記喊下那聲耳熟能詳的「Action」並敲下場記板時,攝影機同一時間開始運轉,這個動作叫作「打板」或「拍板」。
場記板上記錄的攝影機機位、場次序號等具體信息是為了方便後期剪輯時尋找和對應,以免在場景順序上出現錯亂。至於為何要有「拍板」的動作,是因為電影在記錄影像的同時,也需要標注聲音。在每一個場景開始前,場記用場記板完成「拍」的動作,攝影機將場記板的鏡頭和敲擊聲同時拍攝下來,後期配音時,音效師據此可確定準確的聲像定位。
(1)導演拍電影拿的是什麼擴展閱讀:
由來——
電影史上第一塊場記板的發明者有可能是弗蘭克·斯林(Frank Thring),他在上個世紀20年代擔任澳大利亞墨爾本Eftee電影工作室的主管。
電影是由許許多多鏡頭組成的,每部片子一般都有幾百個甚至上千個鏡頭,片中的場景、內容非常復雜。拍片時是不可能按照劇情的順序進行,而是按場景拍攝,如先拍外景戲,再拍攝影棚里的戲,或者先是夏天的戲,再是冬天的戲,而即便同樣是冬天的戲,有的情節是發生在故事前段,有的情節是發生在後面。為了保證質量,有些鏡頭還要拍好幾次。
辛辛苦苦拍了幾個月,帶回一大堆膠片,怎麼把它拼成一部完整的電影呢?如果膠片上沒有明顯的標記,將會給後期的剪輯工作帶來極大麻煩。電影工作者在長期實踐中摸索出一個好辦法,他們用一塊帶有黑白相間條紋的小板,板上簡要地寫著下面將要拍攝這段膠片的有關內容,在拍攝每個鏡頭前先拍這塊「板」,作為這個鏡頭的標記。
這個步驟用電影界的行話叫「拍板」或叫「打板」。這樣,每段膠片的開頭都有場記板的鏡頭,在後期製作時,工作人員只要一看到這個標記,就知道這段膠片是哪部電影、第幾場戲、第幾個鏡頭,很好識別。此外,服裝、化妝、道具等其他工作人員也能以此來避免不同時候拍攝的鏡頭在細節上的瑕疵,從而避免犯錯誤。
Ⅱ 電影導演拿的這是什麼設備呀
取景器
(具體是:導演用取景器)
取景器即數碼攝像機上通過目鏡來監視圖像的部分,現在的數碼攝像機的目鏡取景器有黑白取景器和彩色取景器。但對於專業級的數碼攝像機來說都是黑白取景器,因為黑白取景器更有利攝影師來正確構圖。數碼攝像機取景器結構和其液晶顯示屏一樣,兩者均採用TFT液晶,而不同點在於兩者的大小和用電量。
中文名:取景器
外文名:viewfinder
種類:黑白取景器,彩色取景器
主要指標:取景器放大倍率,取景范圍
分類:光學取景器、TTL取景器、電子取景器、俯視取景器、LCD取景器、M式取景器
Ⅲ 拍電影導演拿在手裡的那個板子叫什麼
拍電影導演拿在手裡的那個板子叫場記板。
場記板,上面寫著場次、鏡次、導演、片名、影片公司等資料的小木板,一端可以開合,可以拍出清楚響聲,以便剪接時聲畫同步作業的進行。每一個鏡頭的前面都要拍攝一段(幾格--1英尺),後期編輯找鏡頭用。一部電影上千個鏡頭,不拍板,可就亂了,因為電影不是按演出順序拍攝的 。
特點是黑色場記板或白色板面,可以用白板筆或水性馬克筆書以及粉筆寫,簡單實用,清晰可見。硬質木材,聲音乾脆響。
Ⅳ 在拍電影或者電視劇的時候,導演手裡拿的那個夾子叫什麼用英語怎麼說
場記板 (SLATE)
上面以粉筆寫著場次、鏡次、導演、片名、影片公司等資料的小木板,上緣還附有一段拍扳,上塗黑白相間條紋,一端可以開合,可以拍出清楚響聲,以便剪接時聲畫同步作業的進行。
作用有三:一是作為每一段膠片的開頭標記,便於後期剪輯;二是利用打板的聲音確定準確的聲像定位,是後期音效編輯的開始點;三是服裝化妝道具等其他職務人員區分特定鏡頭的依據,避免不同時候拍攝的鏡頭在細節上的瑕疵,從而避免細節上的硬傷。
Ⅳ 拍電影的導演拍了電影從哪裡得來錢
一般不是由導演籌錢。這個工作是製片人做的,他發現好的劇本後,通過自身交際圈去整合朋友手裡的資源來達到籌錢的目的。然後雇導演拍攝。如果是獨立製片,國內很多導演自掏腰包,或者與有投資能力的製片人合作拍攝。
Ⅵ 拍電影的錢是從哪來的
電影資金由製片人負責籌集,尋找各大電影公司資助,籌集社會資金贊助等等
Ⅶ 拍一部電影是誰出資拍攝是導演還是製片人賺的錢誰分最多
一般來講,出品人 是出資方
導演是整部影片的拍攝總指揮
製片人負責對電影質量的把控
認真作答,望採納~
Ⅷ 拍電影時導演手中拿的那個叫什麼就是隨時可以叫停的那個板子.
鏡頭開拍前喊的「卡」是「卡麥拉」的簡稱,就是開拍的意思。手中拿的那個是為了方便同期錄音的工具,叫什麼我不清楚。
Ⅸ 拍電影導演喊「action」 的時候,手裡拿的那塊黑白相間的版叫什麼
叫場記板 上面以粉筆寫著場次、鏡次、導演、片名、影片公司等資料的小木板,上緣還附有一段拍扳,上塗黑白相間條紋,這些資料都被攝入鏡頭,是後期剪接製作的依據。
上面的拍板,是開始拍攝的聲響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