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評價電影《布魯克林》
一、結構與布局
1.在小說開始,科爾姆•托賓「詳盡」描寫了這個愛爾蘭小鎮的生活,雖然他的寫法非常簡單( 「自由間接問題+對話」),沒有過多去描寫風土人情,但他細膩的文筆為我們延伸了某些感官,讀者好似也曾在那些街道、店鋪和居室內留下過身影。
電影省去了這些按理說非常需要的背景,開始便是一個動作:艾麗絲將要去美國,向凱莉小姐辭職。而在小說中,艾麗絲做出這個決定經過了長時間的糾結。
2.小說開頭,有一段非常重要的伏筆,為之後艾麗絲與吉姆的愛戀埋下了伏筆。艾麗絲陪同女友去參加一次舞會,認定吉姆會邀請他跳舞,但事實上並沒有。這個伏筆對於理解艾麗絲從美國回來,為何會陷入與吉姆的戀情將有巨大作用。
但很可惜,電影將其刪去了。故而,導致在電影最後,觀眾很難明白艾麗絲既然已經在美國結婚了,為何還與吉姆發展戀情。
3.小說留給艾麗絲再次回歸愛爾蘭的篇幅其實只有40頁,約佔1/5;但電影差不多用了1/3的篇幅來講艾麗絲回到愛爾蘭的這段生活。事實上,不只篇幅延長了,而且加了一個「意圖明顯」的結尾:再次前往美國的渡輪上,艾麗絲向另一位第一次前往美國的愛爾蘭姑娘傳授經驗。
分析:以上三點改動實可理解。因為電影需要通過動作來推動劇情發展,尤其是保留那些將帶給觀眾情感沖擊力的劇烈動作(如離別),尤為需要。同時,影像也很難將一種情調、氛圍賦予故事,背景的描繪則需要花去很多時間,這是電影所不允許的(而電視劇可以做到)。至於最後將片段擴展,無非是為了結尾艾麗絲回到托尼身邊顯得「更動人、更合理」。
二、情感與形象
1. 科爾姆•托賓通過「自由間接問題+對話」的寫法,使得語調在某種程度上既在人物之外、又在人物之內,這使得小說浸潤著一種淡淡的情緒(想想伍爾夫的小說)。雖然電影要還原這種語感,太難(需要克萊爾•德尼式的感覺影像),但讓人詬病的是,《布魯克林》陷入偶像劇般的過度抒情中:想想艾麗絲在前往美國的渡輪甲板上,影像使用的柔光,讓場景看起來很假;還有電影中使用的抒情味很濃的弦樂,旨在感染觀眾情緒,但其實用一些節奏感明快的鼓點會更好(如很多英劇中使用的,如《卡羅爾》的配樂)。
2. 正因為「自由間接問題+對話」的寫法,小說因而產生一個悖論:也即作為女主角的艾麗絲雖然著墨最多,但卻是形象最為模糊的一位;相反,圍繞在艾麗絲周圍的人物雖然只有簡單幾個動作、幾句話,形象卻個個鮮明。
電影中的情形正好相反。由西爾莎•羅南飾演的女主角形象是鮮明的,電影正是圍繞她展開的;但那些周邊配角卻只能偶爾瞥見身影。這一方面是電影本身特質所致,同樣也反映出導演水準。
3.正如上條所言,小說中的艾麗絲其實是一位內向、情感細膩、又未經太多市面的小女生。相反,西爾莎•羅南稜角過於鮮明的臉已經破壞了這份想像,雖然電影中的艾麗絲有時也會怕生(初到美國),但基本上是一個外向的人(如一開始的「直接」辭職,小說中則有長段的描寫來刻畫她的猶豫;對托尼求愛的主動接受、性愛的發起者等)。這種轉變當然可以看成是導演出於自身創作的訴求,但撇開原著不談,電影所塑造出的這位女性形象其實是淡薄的。觀眾需要藉助的是一些外在手段(比如別離、死亡等動情時刻+煽情的配樂)來感受角色的情緒,以獲致一個完整形象。
4.問題就此而來。電影中人物的形象,是否可以直接通過表演形成?一些傑出的電影已經幫我們做出解答。在法哈蒂與達內兄弟的電影中,人物的象形只有很小一部分是由演員演技完成,更多的已經在故事的情境中形成。比如法哈蒂的電影中,人物形象往往通過陷入的兩難抉擇形成。
三、小說與電影
小說與電影有著不同的運作方式,欣賞方式自然也不同。一個不斷將影像比對文字的觀眾,無法對電影獲得真切的體驗。「忠實原著」的說法不僅是對原著小說,也是對電影藝術的侮辱。電影顯然有更大的用武之地。只有當我們看不見一部電影的創造價值之時,我們才該回過頭去將其與原著對比,看看它問題到底出在了哪裡。而這,應當作為對《布魯克林》這部電影的正當舉動。
㈡ 如何評價電影《布魯克林》
影片是一部浪漫戲劇,富有歷史感,同時飽含深情,它以一部受熱捧的暢銷小說為藍本,講述了一個柔和細膩、催人淚下的故事。(《綜藝》雜志評)
影片盡管把操作台從按鍵式,升級成了雙手按鍵式,仍然是在編織著一個老掉牙的故事,卻幾乎讓觀眾無法抗拒。(The Wrap評)
影片是經典之作,庄嚴華美的浪漫主義戲劇,被變遷著的時間、地點和社會風物,刻上了深深的烙印。(《好萊塢報道者》評)
影片是一部典範之作,它向人們證明了,一部電影,可以兼具內心的溫暖和堅定的信念,可以兼備「老式」和鮮活。(《科學箴言報》評)
影片是一個老式浪漫史,被巧妙地放在一個移民故事的框架里,不追趕潮流。相反地,它注入了令人疼痛的真誠,與深思沉澱的永恆。在某些意義上,導演約翰·克勞利的這部電影,反而選擇以一部極具時代特色的暢銷小說為藍本改編,面向成人觀眾的同時,展現著柔軟、躁動的青春愛情。(時光網評)[2]
影片的題材讓觀眾感同身受,但女主的經歷不得不說是要幸運很多,前途已被安排得妥當,一路上也有不少貴人幫助,還有影片中兩段小清新愛情也讓觀眾大呼虐死出國單身狗。(新浪網評)[7]
㈢ 布魯克林的獲獎記錄
《布魯克林》獲獎記錄項目獎項名稱獲獎人/提名人提名奧斯卡獎最佳影片《布魯克林》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西爾莎·羅南奧斯卡獎最佳改編劇本《布魯克林》金球獎電影類劇情類最佳女主角西爾莎·羅南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女主角西爾莎·羅南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女配角朱麗·沃特斯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改編劇本尼克·霍恩比獲獎亞歷山大·柯達獎最佳英國電影《布魯克林》(資料信息 )
㈣ 電影《布魯克林》好看嗎
布魯克林電影劇情簡介
愛爾蘭的小鎮生活,紐約的大城美夢,酒館老闆吉姆,義大利裔水管工托尼,一念之間,女孩艾利絲要做出改變她一生的選擇。
布魯克林電影資源介紹
2.28G
BD720P
電影本身拍的不錯,劇情四平八穩,節奏舒緩緊湊,把一些人之常情拍得很精緻,越回味越有味道,演員表現也可圈可點,得益於電影給足了發揮空間。整體來說是一部不錯的電影,今年還會在國內上映來著,現在有興趣就下載看看吧~
㈤ 有一部電影叫布魯克林的什麼
布魯克林電影劇情簡介
愛爾蘭的小鎮生活,紐約的大城美夢,酒館老闆吉姆,義大利裔水管工托尼,一念之間,女孩艾利絲要做出改變她一生的選擇。
布魯克林電影資源介紹
2.28g
bd720p
電影本身拍的不錯,劇情四平八穩,節奏舒緩緊湊,把一些人之常情拍得很精緻,越回味越有味道,演員表現也可圈可點,得益於電影給足了發揮空間。整體來說是一部不錯的電影,今年還會在國內上映來著,現在有興趣就下載看看吧~
㈥ 布魯克林的媒體評論
托賓講述了一個非常飽滿的故事,用節制、簡潔而有力度的文筆,令最細小的心理顫動都能感動人心。透過女主人公艾麗絲小心翼翼的眼睛,即便布魯克林最老套的日常活動都帶上一種微妙的陌生感。在這部以漂泊他鄉為主題的小說中,托賓摒棄誇耀與感傷的情緒,讓我們重新領悟到:漂泊他鄉,就會在故土與他鄉都成為異鄉人。
——《紐約客》
讀托賓的書就好像觀看一位畫家一筆一筆地畫,突然間,完成的畫面就呈現出令人震撼的效果。《布魯克林》可與亨利·詹姆斯的《貴婦畫像》相提並論
——《泰晤士報文學副刊》
優美呈現了一幅五十年代布魯克林和愛爾蘭鄉鎮生活的畫面……我認為,托賓對於女性的真實刻畫在當世男性作家中無人能及。
——《丑聞筆記》作者卓依·海勒
㈦ 布魯克林電影的英文簡介
In late 1951, Eilis Lacey, a young Irish girl, emigrates to Brooklyn. Sponsored by Father Flood, a priest from her native town Enniscorthy, she is assured to find a full-time job there. But the early days are tough, seasickness being soon replaced by loneliness and homesickness, two feelings all the more acutely felt by Eilis for having had to leave behind her widowed mother and her dear sister Rose. She nevertheless little by little manages to find her footing by adapting to her job as a salesgirl, by studying bookkeeping at Brooklyn College as well as with a little help from both Father Flood and Mrs. Kehoe, the owner of the boarding school she now lives in. And not only does graation follow but love shows its face in Tony, an Italian-American plumber, full of adoration and respect for her. They end up marrying, although keeping the thing secret. It is at that point that tragedy strikes: Rose suddenly dies. Which incites Eilis to return to Enniscorthy, in order to share her sorrow to support her mother morally. And there a strange thing happens : she graally gets lured by the charms of her native place, going as as to let herself be wooed by Jim Farrell, a young local.
來源:IMDB
㈧ 布魯克林電影女主最後和誰在一起